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4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锰炖砼傻牡览砣ソ袒摹
  童贯这阉厮也是急病乱投医,居然去河西募集了邪魔外道来和辽人打。这不是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吗?万一河西骑士乘机占据河东,联合武好古一起作乱,天下不就被颠覆了?
  自己是朝廷重臣,可不能眼睁睁看着局势败坏如此啊!
  底下一帮士绅看到郑居中一直不吭声,脸色却越来越铁青。一个个都悄悄住了口,一句话都不敢多说了。其实他们跑来临汾告状并不是要让郑居中发兵去对付河西骑士。只是想要让郑居中认下被河西骑士讹走的一万石粮食……哪怕不能付给铜钱,给点度牒、茶引、盐引什么的,大家也认了。
  另外,那帮河西骑士还要征用民夫,这个虽然不合规矩,但是只要晋州官衙发给雇役钱,这帮地主老财也就没啥意见了。
  可是现在他们看到郑大枢密脸色这般难看,也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这个郑居中不会真的想要发兵围剿河西骑士吧?那些河西骑士看上去很厉害啊,官军打得过他们吗?
  而且一旦围剿河西骑士,那就不承认他们是官军了。既然河西骑士不是官军,那么大家伙借给河西骑士的粮食还能收回吗?
  内厅门口,这个时候天生一副富贵气的知晋州事兼随军转运使钱盖大步走了进来,挥手赶人:“什么时候了,还在计较这点米粮,等辽人打来了,就不是要粮食,而是要性命了!都走,都走吧!郑枢密还要布置军务,没功夫料理这等小事情!”
  钱盖的话看似蛮不讲理,对一帮已经察觉出不对头的士绅却如同郊天大赦,纷纷鞠躬行礼,灰溜溜的就退了下去。郑居中黑着一张脸朝钱盖望过来,钱盖却只是看着那些士绅退下,才走过来轻声道:“达夫,莫理他们。横竖一万几千缗的事情,那些河西人吃了这些米粮,还不是要保住晋州的?没有他们,辽人早打来了。”
  钱盖虽然是豪门子弟,但却是精通军务的。在陕西、河东等地当过好多年的阃帅。当然知道晋州现在还没丢,全都是因为这帮河西来的骑兵把辽人的远拦子马给挡住了。摸不清晋州虚实的耶律延禧,自然不敢冒进。
  当然,知道这群河西骑兵有用,和拿出50万缗了童贯的账是两回事儿。北宋的地方转运使也没那么大权力,得向朝廷请示。而且晋州官库里面也没那么多钱。
  郑居中冷哼一声:“一万石米粮是小事,但是这些河西骑士都信天理谬论!”
  “河西那边都这样,不信天理当不了骑士户的。”钱盖因为之前在熙河路当过一段时间的安抚使,对临近的河西比较了解,当下就解释道,“而且河西老早是西贼的地盘,那些骑士至少有一半原本不是汉人,如果没有天理书院拘束着,可就有点桀骜难治了。”
  郑居中眉头紧皱,低声问:“刘统制,北面的契丹如何?”
  一直垂手站在一旁不敢说话的刘延庆一听这话就知道坏事儿了,只好硬着头皮道:“北面还算安稳,契丹人只是围困着太原府城……”
  “那八个将的新军呢?整顿得如何?何时可以运用?”
  “回禀枢相,八将新军正在训练,但是最大的问题是甲械不齐,刀矛弓矢,都颇不足,晋州的存矢不过十余万,不够一场交兵的……”
  “不是让陕西运送器械过来了吗?什么时候可以到?”
  钱盖插话道:“第一批器械再有几日就能到了……不过8个将有4万战兵,其中还有4000骑兵。要配置整齐,至少需要4万副甲,一万张弩,一万张步弓,4000匹战马,4000匹走马,刀盾、步矟各需万数以上。还有配备马枪、马弓等物。另外,箭镞至少要补充100万支。全靠陕西作院打造,没有几个月是不会齐备的。”
  “公载,你看看这个。”
  郑居中从自己的案几上拿起一份刚刚由走马承受送来的奏章,递给钱盖。
  钱盖接过后翻开一看,原来是催促解围的奏章。
  “达夫。”钱盖摇摇头道,“你我要在朝中,肯定也是天天上疏求战的……这事儿不能当真啊!”
  “可是万一太原真丢了怎么办?”
  那你就去海州啊!
  钱盖当然知道答案。太原丢了,郑居中肯定背黑锅。不过自己应该没事儿,自己的转运使嘛!也许会被推出来接任阃帅,但只要太原一丢,阃帅也就好当了……
  “另外,这支河西骑兵如此跋扈,又和武好古那个逆贼有说不清的干系,如果不加整顿,就是姑息纵容!被人参上一本,可就不是小事了。”
  钱盖点点头,仍然不说话。
  河西骑兵当然不对头了!但是也只能姑息着,没他们,晋州就没有了!
  而这个姑息纵容的锅,当然也是郑居中背。他是阃帅嘛!等到太原一丢,两罪归一,追夺出身以来文字不至于,但是海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是没跑的……这都是官场的老规矩了!
  想到这里,他又有点同情地看了面如死灰的刘延庆一眼。郑居中不过是去海州眯几年,早晚东山再起。可是刘延庆是武官,脑袋没有上保险。一个贻误军机,不救太原的罪名是跑不掉的。要想保住性命,就得散尽家财,上下打点。折腾到最后,刘家几代的积蓄都得砸进去!
  “可是河西骑兵能战啊!”刘延庆已经看出点苗头了。
  郑居中一定在打河西骑兵的主意!也不知道这群河西蛮子哪儿得罪郑居中了?不会真的因为勒索了一万石粮食吧?不过无所谓了,对自家而言,这可是生路啊……
  “能整顿吗?”郑居中沉声问道。
  整顿?
  钱盖眼皮一翻,差点没被郑居中给气晕过去。郑居中真是书呆子掌兵啊!他以为所有的武夫都跟狄武襄一个脾气?那帮河西骑士根本就不是被整治服帖的宋军,他们可是半开化的蛮子,还信了邪妄之极的天理说!
  “能!”刘延庆拍着胸脯,“只要动用雷霆手段,擒住为首的几人,再给下面的兵将发点赏赐,多半就能安抚住人心了。”
  对于普通的宋军,这样的做法肯定是可以的。历史上张浚杀曲端,赵构诛岳飞,都没有惹出军乱。
  “好!”郑居中抚着巴掌,“就这么办!马上派人去洪洞县把苏之涣、凤鸣山和陆谦都请到临汾……就说朝廷已经拨下了50万缗,可以发给他们了!”
  ……
  数十名骑士,正护送着一辆四轮马车,疾驰在通往开封府的官道之上。
  宽敞的车厢里面,只有一名乘客,正是武好古派出的知上都留后院事杨戬。他是带着几大箱子“雅贿”和武好古使命上京办事的。
  办一件足可以扭转天下大势的大事儿——促成宋辽议和!
  杨戬这几日已经仔细琢磨过了,发现自家的主公还真是高明啊!促成割让河西……开封府的昏君奸臣们肯定会同意的,可是河西军却会拼死抗拒。这样一来,天下的藩镇就不止幽州,还要加上个河西了。
  而河西割让不成,辽国肯定不会交出河东。朝廷可就是陪了夫人又折兵。河西变成藩镇,河东又被契丹占据,幽州的日子不就好过了?河西肯定得公开反叛,说不定还会打出清君侧的招牌。辽人又盘踞河东,占据地利,威慑河南。朝廷拉拢幽州都来不及,哪里还敢找麻烦?
  说不定,还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比如契丹人或者河西军攻入开封府什么的,这样主上就能光明正大的入主中原。
  高,实在太高了!
  杨戬这个高兴啊!自己可算是遇上明主了!
  他在赵佶那里其实混得不错,但终究是个奴才。现在不同了,一个开国功臣稳稳的。如果主上是汉高祖,那米友仁就是萧何,自家怎么也有个陈平的地位吧?说不定还能上功臣图,可惜不能封妻荫子……
  早知道,就不割这一刀了!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国贼,军乱(二)
  杨戬其实误会武好古了,武好古压根没有想过河西也会变成一家宋朝的藩镇。
  在他想来,河西总归是耶律延禧的麻烦,也许会把大辽国一把拖累死吧?
  不过他有时候的确是低估了耶律延禧,高估了赵佶。虽然他们都是亡国之君,但是同样的亡国之君,水平还是有高低的。耶律延禧真是拿了一手的烂牌,遇到的变态对手太多了。一个是克烈部的撒里黑汗(磨古斯的儿子,又名忽儿札忽思汗),信了上帝的阻卜人,怎么都打不死的小强。一个是萌古部的合不勒汗,历史上的第一位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的曾祖父。还有生女真的敢达,同样战斗力暴表。而耶律延禧的手下又是一群吃斋的契丹人,怎么可能打得过人家?
  而赵佶可是拿着一手好牌,活生生给玩坏掉的……所以他现在拿着一手更好的牌,也在不断出昏招。
  武好古的好心,有时候又成了加剧昏招的推手。所以,真的不是武好古居心叵测,而是造化弄人啊!
  武好古,还是善良的……
  ……
  崇政殿,君臣议政。
  因为河东战局败坏,好多天没有露出过笑脸的赵佶,今天终于露出了轻松的笑颜。
  杨戬给他带来了好消息,辽人愿意以河东易河西、朔方……河朔本就是取自于西贼的地盘,现在失去了也不心疼。而河东是祖宗留下来的家业,能够拿回来自然是好事。
  另外,辽人也愿意承认燕地归属大宋了。虽然武好古在燕地搞了割据,但是名分终于回来,也是一桩大功业啊!
  有了燕山遮护,北方的游牧骑兵,终于不会随时兵力黄河北岸了。
  至于幽州割据,慢慢再想办法解决就是了。
  赵佶的笑脸,就已经定了调子,崇政殿内的臣子们当然知道要怎么说话了。
  “陛下,辽人愿意以河东易河西,实乃天佑大宋,天佑陛下!”
  “陛下,臣以为,辽人的条件还有转寰的余地。也许咱们可以留下灵州、朔方,只割河西、安西、北庭之地。这样无论西北还是东北,都可以无虞了。”
  “陛下,臣愿意前往幽州,和辽使谈判,全力以赴,为国家争利。”
  群臣们自然紧跟赵佶的表情,一一表态支持。其中蔡京还挺身而出,要去燕京充当卖国求荣的使臣。
  唔,割河西、安西、北庭是没有办法的。不过以后的岁币定多少还可以争一争。
  在杨戬带回来的消息中,并没有岁币的条款。不过肯定是要给的!蔡京估摸着一百万应该能谈下来的……唔,也是功劳了!百万岁币“换”回一个燕地,还是蛮划算的。
  “好,好!”赵佶笑着点头,“那就劳烦蔡卿走一趟天津了……至于副使就让武好文去吧!另外,见到武好古后,再和他说说给他儿子赐婚的事情。义勇、义信、义久三个孩子都很不错啊,都可以当朕的驸马,就把玉盘、金奴、福金许给他们。他长女美娘听说也颇有颜色,可以许配给定王。”
  “陛下。”蔡京一听,连忙上奏道,“美娘的谐音可是媚娘啊……”
  “媚娘?”赵佶愣了愣,“武媚娘……唔,那先别提给定王选妃的事儿。”
  “陛下圣明。”
  蔡京宋了口气。武好古的三个儿子一人捞到一个公主,蔡京是不在乎的。但是让武好古的女儿武美娘成为定王妃,也就是赵佶的嫡长子赵亶(赵桓)的正妃可不行啊,太子妃是有可能成为太后的!
  就算蔡京不出来反对,殿中的群臣也要提出异议。
  这时尚书右丞苏迟出班奏道:“陛下,辽人狡诈,上一次就曾经背信弃义,突袭高俅所部,致使高俅阵亡。如今虽然再次议和,但是朝廷还是一个严加提防,以免不测。”
  殿中的臣子都在心中想着:上一回都是武好古不好……这一次应该没有问题了!
  “那就命令东南六路开来的兵马继续向西。”赵佶说,“只要他们到了河东,应该就可保无虞了。”
  “陛下。”新任的知枢密院事吴居厚满面愁容的上奏道,“如今不计算太原以北各军,河东境内已经有了9个将的新军,另外还有禁军、厢军、府兵总计数万人。如果再加上6将东南新军,总兵力可就要超过20万人了!”
  赵佶笑着:“有20万大军,应该不怕辽兵了。”
  听到这个判断,在场的都军机使张叔夜就眉头大皱。20万人中有19万是乌合之众……本来精兵还多一点,有个开封新军第一将是很不错的。如果能和河西开来的一万骑兵互相配合,再有个名将去指挥,说不定能解了太原之围。
  可是郑居中偏偏把一个将扩充成了八个,塞进了几万根本不能战,也没有什么武器的府兵。人是多了,战斗力却还不如原来呢,硬生生把精锐变成了乌合……
  至于从海州开来的6个将,张叔夜亲自去瞧了。根本不行啊!就是原来的老禁军,而且还是渣一样的东南禁军。人数倒是不少,正兵辅兵加一块超过五万人了。
  可是人多消耗也大啊!
  “陛下。”吴居厚奏道,“20万大军在战时,每个月光是军粮就要消耗12万石以上……如果再加上骡马和民夫的消耗,20万石都止不住啊!现在平定军、汾州和太原府以北都被辽人蹂躏,河东只剩下七八个州还可以征到夏、秋两税。根本不足以应付20万大军的消耗。而河北诸州又刚刚遭受过兵祸,元气还没有恢复,供应河北诸军都极为勉强。至于河南又素来缺粮,虽然海路市舶制置司保证了200万石北面供应,但是比之去年,还是有所减少的。另外,河东交通极为不便,没有水路可以通达,粮食必须通过山路转运,沿途损耗极大。如果从洛阳白波起运,到晋州就有五六百里,到太原起码一千里。途中所耗,比运到军前的粮食还要多啊!如果每月要供应20万石,运抵白波的粮食起码要有40万石。一年就是480万石……”
  吴居厚一番话,让赵佶的笑颜再一次消失无踪了。
  好好的,军粮怎么又不够吃了?幸好辽人求和了,要是战争还得持续,这可怎么办啊!
  赵佶摇摇头,“吴卿不必担忧,和局将成,总归不会捱到军前粮尽的时候。”
  他顿了顿,又对蔡京言道:“蔡卿,你去告诉武好古,即使议和成功,他也还是安东大都护!总要给辽人在东京道找些麻烦才好!”
  ……
  “来了,来了……”
  刘延庆抖着声音喊道。
  郑居中和钱盖则并肩站在晋州的北城关上,眺望着通向北面洪洞县的官道。
  连成一片的马蹄声音,已经从远方传来了,马蹄声是如此惊人,似乎让晋州的城墙都在微微颤抖。
  正在那里肃容等候的郑居中变了脸色,苏之涣、凤鸣中他们到底带了多少人来?他回头顾盼了一下相貌相当堂堂,脸上溢满了笑容的刘延庆。
  刘延庆出身将门,却生得了玲珑心思,马上明白了郑大枢密的意思,于是笑着说:“不多,不多,数百骑而已。”
  数百骑就这样吓人了?要是万马奔腾,那岂不是要地动山摇了?
  郑居中深呼一口空气,安抚了下心情,再转头向北看去。这时河西军的旗帜已经出现了。是一面白底黑万符旗,和幽州军的红底黑万符旗在颜色上不同。同时出现的还有四五面大旗,全都猎猎卷动。这些大旗上全都是文字,分别书写着“天理唯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等字样。
  这些都是大教化团的宗旨和口号。大概的意思就是天理是唯一的源头,是全人类的真理。所以孔子教导儒生要用生命捍卫天理,以成就仁。孟子教导儒生要用不怕牺牲传播天理,以取得义。而天理在人间的体现则是人人约束自己,遵守符合天理的礼。只有人人遵守,天下才会归于大同大仁……
  而在这些大道理后面出现的,则是准备用成仁取义来实现天下归仁的天理骑士了!
  数百个长大汉子,衣甲整齐,盔甲都是闪着寒芒的瘊子甲,人人背着马枪。马枪的枪尖上没有罩着套子,枪尖也都闪闪发光,显然磨得很快。数百甲士集合在一处,这奔涌的寒光,居然让人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郑居中努力抑制住了恐惧,问刘延庆道:“刘统制,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不会!”刘延庆其实只有六成把握。
  他知道苏之涣和凤鸣山并不是真正的河西军大将。如果今天来的是于同道和刘龙这两位骑士学院和辟雍学宫出身的河西军马步军总管、总军机,他是绝对不敢玩什么鸿门宴的。但是苏之涣和凤鸣山不过是效用出身的河西军中级将领,根基不深,掌兵的经验也不足。
  最重要的,他们两人并不能代表河西军。河西军……还是忠于朝廷的!所以只要安抚得当,还是可以把那几千河西骑士稳住的。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国贼,军乱(三)
  刘延庆已经在几十个刘家将门的心腹亲兵护卫之下,从城关上下来,到城门口去迎接来客了。
  苏之涣、凤鸣山和陆谦三人的官阶都不高,官最大的陆谦也才入横班,苏之涣和凤鸣山不过是个大使臣。他们三人的到来,照理说是不应该由正任节度使级别的刘延庆出城门迎接的。
  但是这5000河西骑士也实在太特殊了,到底能不能算是宋军都不知道!所以也就不必太讲究大宋官场上的上下尊卑了。
  当刘延庆带着亲卫们在城门口站定的时候,几百安西铁骑也快到了他跟前了。那可是铁骑啊!至少是铁鹞子的级别。虽然只有几百人,但也是隆隆而来,军威赫赫。饶是在西军之中领兵多年的刘延庆,也感到头皮一阵阵发麻。他在历史上的宣和北伐还有后来的抗金战争中虽然表现糟糕,但是他年轻的时候,也曾经雄豪有勇,累立军功。也是靠着功劳一步步爬到保信军节度使是正任官上的。
  什么样的兵强,什么样的兵弱,他还会看不出来?
  郑居中从开封府带来的那个将,在刘延庆看来就不错。并没有多少杀气,但是兵士的体格,装备和训练水平都是到位的。
  其中带兵的一部分小武臣,大多是参加过平夏之战的猛士。虽然都显出了暮气,但终究还是称职的。
  可是在郑居中征了几万河东府兵充入新军,将一个开封新军将强行扩充成了八个将后,部队的各方面状况就全面衰退了。那些强征来的府兵人数虽多,但都是凑数的老弱(河东各州郡就算征到了精壮也得留着保家,怎么肯给郑居中送来?),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军事训练,连弓箭和刀矛都不会使用!
  而且刘延庆这个河东都统制也没有足够的兵器可以发给多达八个将的兵士。虽然朝廷已经命令陕西各地的作院加紧生产兵器,供应河东。但是作为西军宿将的刘延庆还不知道西军那帮老兄弟的心思?河西、朔方两军相继而起,已经挤兑得西军没好日子了。如果再让河东军起来,日子还过不过了?
  能给点破刀烂枪应付一下就不错了,好东西得留给正在扩充的6个西军将啊!
  他们那些人就巴望着河东军挎了,他们西军好去接管地盘……
  可刘延庆却偏偏鬼迷了心窍,接了河东诸军统制这个背黑锅的倒霉差事。现在发现不对头,也没办法下台了,可又不甘心把脑袋或是全副身家交出去。所以就只能硬着头皮折腾了!
  而夺取通过募集来的5000河西骑兵的控制权,在刘延庆看来,就是给自己解套的唯一办法了。
  有了这5000铁骑,太原解围之战就有点把握了。
  唔,刘延庆可是打仗的内行。他虽然知道郑居中扩出的8个将都是废柴,但是辽人不知道啊!8个将有六万大军,再加上民夫,行军起来那个气势是很大的。如果再有5000铁骑在前面开路遮护,耶律延禧根本不会知道来的都是弱兵,还以为是西军、朔方军、河西军的精锐都杀来了呢!
  以辽兵不善打硬仗的特点,被唬退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可问题是郑居中、钱盖没有足够的钱财去收买这帮河西雇佣军。
  而刘延庆倒是有钱……他的脑袋有搬家的风险,就是去京东银行借高利贷,也得拿出钱来。可问题是,河东都统制自己拿钱收买军心,这个罪过比丢太原更大。
  太原丢了,大不了畏罪自杀,家人还是可以保住的。可要是邀买军心,图谋不轨的罪名实了。
  呵呵,搞不好要灭门的!
  一番计较之下,刘延庆也豁出去了,干脆来硬的!捕杀河西军的大将,同时调兵包围河西军营地,然后强制改编,再发个几万缗安抚一下军心……这事儿就算搞砸了,他也容易脱罪。绝对不会论死,追夺出身以来文字也不可能。
  因为他是在替老赵家夺取蛮横军头的兵权,是在忠实贯彻以文驭武的国策。政治上百分之百正确!如果河西军作乱时太原没有丢,那么“贻误军机,不救太原”的罪名也落不到他头上。
  这样一来,他还能有什么事儿?朝廷不可能砍了他,要不然那帮无法无天的军头就更嚣张了。
  至于本来比较忠顺的河西镇会不会因此变成第二个幽州镇,他就不管了……如果真是这样,他可就是西军的头号功臣了!
  就在他反复权衡的时候,迎面而来的河西军队伍中突然传来了长长的号令声音,前面举旗的骑士,纷纷单手勒马,一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