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4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要耶律延禧不败亡,幽州、河西、阻卜、萌古、女真就抽不出力量对付朝廷。”苏迟道,“所以朝廷还有时间整顿防务,应付将来的大难。”
赵佶稍微安心了一点,又把目光投向知枢密院事吴居厚,吴居厚上奏道:“陛下,臣以为整顿防务,必须从开封禁军着手,撤禁军,练新军。若能有二十万新军屯于京畿四周,京畿可保无虞,天下可保无虞。”
“撤禁军。”赵佶眉头紧皱,“练新军……现在汇聚在开封府的府兵倒是不少,可谁能给朕练那么多兵马?”
赵佶手中可用的练兵之才,也真是没几个了。武好古、章援都成了军阀,韩肖胄也奉命当了军阀,童贯因为少了关键部位,不可以涉及京畿军务,王禀、杨可世、杨可弼这些人还要在军前支持。
“臣推荐知真定府事宗泽。”吴居厚道。
真定府已经给了昭义军,不过昭义军没有幽州、河西那么明目张胆的割据,知真定府这个级别的官员不敢自行任命,只是提出举荐,请求朝廷批准。而且举荐的官员,也不一定是昭义军的军头,也有朝廷这边的人。宗泽就是朝廷的人,堂堂的文官。
吴居厚道:“宗泽虽是文官,却辅佐韩肖胄练兵作战,颇有苦劳(功劳是没有的,因为没有打过胜仗),甚是干练,可以委以重任。”
“用文官练兵?”赵佶又些拿不定主意。
大宋向来是文武殊途,文官练兵,能行吗?
“要不要让他转成武资?文官不方便练兵吧?”赵佶问。
吴居厚道:“陛下,章援、韩肖胄都是文官。武好古虽称武官,但并不是武夫,而是吏商出生,善于做画,精通儒学,有大儒之称,其实也是文官。”
赵佶皱眉,原来自家误会武官了……武好古不是真的武官!只不过是授了武资的文士。章援、韩肖胄都是文官!倒是杀身成仁的高俅,才是真正的武官!
看来文官也不见得比武官可靠啊!
“祖宗家法,焉可轻废?”赵佶道,“宗泽可以出任监军御史,还可以多找些通军务的文官去担任各将监军。至于练兵,还是要靠武官才行……诸卿可有人选可以推荐吗?”
吴居厚一愣,他怎么也没现在自己提出的文官能够练兵的证明起了反作用,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了。
“陛下,臣举荐种师道。”苏迟第一个上奏道。“种师道是宿将,在陕西主持过新军训练,颇有成效。”
“种师道……”赵佶点点头,“此人可以。还有人吗?”
蔡京上奏道:“臣推荐姚古,姚古同样是西军宿将,也管过新军。”
三原姚家和京兆种家都是西军将门中的大山头,把这两座大山一起搬来,再加上宗泽这个监军,京畿新军应该就能确保无虞了。
“陛下。”蔡京接着又道,“臣以为,和辽国的和谈也应该尽快开始。也许辽国还不知道生女真和幽州已经勾结在一起,咱们应该让他们知道,好有所防备。另外,生女真和南北高丽欲向朝廷称臣,此事应该如何应付?还请陛下明示。”
赵佶刚刚展开的眉头又拧了起来,人家来称臣了,这该怎么应付?不许?
“蔡卿,你可以有良策在胸吗?”赵佶没有主意,干脆反问起蔡京了。
“陛下,朝廷不应该承认两个高丽。”蔡京还是有办法的,“不如接受南高丽的臣服,拒绝北高丽。因为南高丽是被幽州控制的,朝廷不接受,南高丽就会向幽州称臣。这无疑会抬高幽州的地位。而北高丽是被生女真控制的,一旦接受北高丽在名义上内附,朝廷就等于间接和生女真建立关系了。这有可能会引起辽国的误会。”
“那生女真如何应付?”
“可以拖。”蔡京说,“如果直接拒绝生女真,那就是把生女真推向幽州……如果同意生女真内附,只怕会让河东战火再起。不如以拖待变,看情况再说。”
“用什么借口拖延?”
蔡京想了想,道:“就以使路不通为由拖延时日。如果生女真的使者到来,朝廷不妨应付,赐给些财物。再派出使臣回访磋商称臣和岁赐事宜,只要回访的使团以道路不通为由拒绝出境。事情就可以拖延一阵了。”
“也只能这样了。”赵佶叹了口气,又顿了顿,“那么谁可使辽?”
蔡京上奏道:“陛下,臣举荐武好文为正使。”
武好文目前的差遣是太常寺少卿。太常寺是九寺之一,虽然是个管礼乐的清水衙门,但是地位很高,是九寺之首,其职清重而位尊。对于努力向上爬的文官们而言,一任太常寺职官在履历上还是很好看的。不过武好文在太常寺纯属混日子。太常寺少卿可不是小官,平调都可以当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和六部侍郎之类的要职了。只是这些机要的职位能给武好文吗?就算是地方上的知州、知府也不能给他啊。所以武好文现在就是混吃等死,哦,也有可能是等着当王爷,反正是没有什么官场前途可言了。
不过武好文在官场不吃香了,并不等于赵佶和他的关系不好。他和他的弟弟武好德可还是琼林宫和延福宫的常客。前不久,赵佶还以赏赐燕国王武好古兄弟的名义,加封武好文、武好德为开国郡公,还各自给了1500户实封,而且还给两人赐了郡公府——所谓实封其实也是虚的,不过是一个封户算几十文小钱的俸禄而已。不过郡公府可是实实在在的!开封府的房产,还是大房子。而且给外姓的郡公赐第,更是格外的礼遇恩赏。
蔡京接着道:“武好文是燕国王的兄弟,由他出使辽国,可以显示朝廷和燕国王之间的关系还是很亲密的。由武好文提出以1000万缗以赎回太原、代州、忻州等地的要求,成功的可能要比别人更大一些。”
在这场战争中,辽军打大宋朝廷的军队没败过,打幽州的军队却没胜过,而且次次都是惨败!
如果以1000万缗赎回河东失地是幽州的意思,耶律延禧就不得不好好考虑一番了。
赵佶点点头,“好!就这么办。”他顿了顿,“只是1000万缗不是小数,朝廷能拿得出吗?”
蔡京道:“请陛下放心,发行钱引之事,目前进展顺利,开封府这边没有问题。就等回京述职的纪忆和苏适二人入朝,就能和他们商量出个在商市执行的法子了。只要钱引能发出去,1000万缗不过是个小数目。”
虽然有了武好古的前车之鉴,但是海路市舶制置司的特殊体制,仍然没有被取消。
道理非常简单,就是因为有幽州,有武好古!如果朝廷不放权,海路市舶制置司很快就会失去在海上和幽州抗衡的力量。武好古在海上没了对手,自然可以控制从三佛齐海峡到天津府外海的全部东洋、南洋海权了。到时候幽州一年得受多少税?现在朝廷可以压制幽州的,无非就是庞大的财力。要是幽州的财力可以和朝廷抗衡了,大宋天下会不会变成武周天下,就真不好说了。
就算赵佶参不透,蔡京怎么可能糊涂到这种地步?所以海路的利益,现在就得靠海路市舶制置司去争。
但是朝廷也不能完全相信纪忆,难保他不是第二个武好古呢?所以扶植苏适,牵制纪忆,也就是必然之选了。
现在苏适控制着福建沿海的贸易,纪忆则把持着京东、淮南、两浙沿海的贸易,广东沿海还没有分配出去,暂时由宫中派出的宦官主管。如果苏适这一次入京可以给出一个让人满意的答卷,那么广州市舶司就可以和泉州市舶司合并,成立统一的闽粤市舶司。
到时候东南海上就会出现武好古、纪忆、苏适三家均势的局面。对朝廷肯定是非常有利的!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国贼在密谋
燕山府郊外,香山脚下。正有百数十骑人马,带着走狗,往来奔驰,驱赶着附近林中和田野中猫冬的鸟兽。这些人个个都是貂裘锦衣,骑着好马。除了武好古的亲卫,还有不少是辽东辽西过来的豪强子弟,有不少还是秃发汉服,一派渤海右姓子弟的打扮。
武好古则是一身红色战袄,没有披甲,手中持着水牛角弓,不停的张弓射箭。射得是一手连珠箭,箭有虚发,但是也射中了不少受惊的狐兔飞鸟,引来了驻马观看的几名骑士的阵阵喝彩。
很显然,武好古是花费了不少时间去苦练射击的本事!
射完了十箭,武好古就打马调头,奔回到了驻马观望的几骑跟前。一边收好弓箭,一边笑道:“马二哥,郭大郎,高二郎,希尹,某家可是献丑了,才十中五六,这连珠射真是不易啊!”
武好古已经返回了燕地,他可不敢在高丽待太久,要是捱到渤海冰封,那可就得到明春才能回家了。离家那么久,天知道会发生什么?所以在高丽之事初定后,他也不顾天寒风大,乘坐着桨帆船回到了天津市。
才到天津市没多久,武好古就接到了马植、郭药师和高永福到访幽州的消息。
马植和郭药师都是武好古的老相识了,而高永福却和武好古不熟。他是现在的海州南海军节度使高永昌的弟弟。而辽国的海州南海军并不在海边,而是在后来辽宁省海城市一带。是辽国东京辽阳府的门户,紧挨着辽河和曷苏馆女真的地盘。
高永昌能得到这样的地位,说起来也和武好古有关。之前武好古派兵打了辰州,赶跑了大公鼎和高永昌。因此耶律淳就把辽阳府的渤海部交给了高永昌,让他和大公鼎、马人望、马植一起去反攻辰州。
而这场反攻辰州的作战,也就成了辽军对战幽州军的唯一一场“胜利”。本来也没有什么,可是等到宋辽幽州之间停战后,辽国朝廷一番检讨,发现只有高永昌和马植带兵打败过武好古。于是两人都得到了重用!高永昌出任了海州南海军节度使,而马植则升任了辰州奉国军节度使。马人望和大公鼎,则被调离了东京道。
马人望当了判太原府事,负责统治刚刚被辽国占领的太原地盘。而大公鼎则在辽国的朝廷任职。
这样的任命,当然也有将马人望和在渤海人中威望很高的大公鼎扣为人质的意思。
不过现在高丽和生女真的地盘已经发生剧变,东京道的大乱就在眼前。所以马植、高永昌也顾及不了太多,都开始联络燕地的武好古了。
而武好古也没有在人多嘴杂的天津市接待马植、高永昌和郭药师三人,而是选择在相对比较僻静的燕山府和他们会面。
而且也不在燕山府的中心析津市见面,而是在燕山府郊外的香山见面。香山这边原来有许多寺庙,现在和尚都被撵走了,寺庙的建筑要么变成了书院,要么就成了幽州功臣的别墅。武好古也在香山拥有一座寺庙改建的别墅,名叫香山小筑。
当然,武好古在幽州兴起“法难”并不是搞宗教迫害,而是不允许寺庙控制大量的人口和土地。
和尚,应该四大皆空,要那么多财产干什么?会妨碍上西天的!
“好像又要下雪了!”武好古抬头看了眼天,“不如今日的游猎就到处为止,咱们去香山小筑一聚如何?”
“好啊!”马植笑着,“今天可猎到了不少野味儿,让你家飞飞好生料理一番,咱们也饱饱口福。”
“那好,咱们走吧!”郭药师说着瞥了一眼年纪轻轻的高永福,嘴角忍不住露出了冷笑。
郭药师有渤海血统,虽不是右姓,但是却得到了大氏王族的看重。而高永昌、高永福兄弟是高氏右姓,渤海名门,本来应该忠于大氏王族的。但是在高永昌出任海州南海军节度使后,心思就野了起来,开始排挤大氏王族的人马了……
武好古一挥手,“走了!”
然后他就策马飞奔,走在了最前面。马植也拍马赶了上去,很快就和武好古并驾齐驱了。
他们俩人都骑着天津马,跑得飞快,郭药师和高永福根本赶不上。跑了一会儿,两人身边就只剩下武好古的亲卫了。
于是他们也放松了缰绳,由着胯下的战马疾走,他们正好说会儿悄悄话。
“马二哥,是不是高永昌心大了?”武好古问。
渤海人一次派出两路使团,肯定是不寻常的!
“呵呵。”马植笑了笑,“都是耶律淳使坏,把渤海部的精兵给了高永昌,又把大公鼎调走……精兵在手,上面又没了主子,能不心大吗?”
“他想当什么官?”武好古问。
“官?”马植一笑,“他不想当官。”
武好古明白了,“他要恢复渤海国?”
马植道:“正是!他自己当大王!”
“好啊,也是英雄啊!”武好古扭头看着马植,“马二哥,你呢?做个辽东王吗?”
马植笑道:“我还要做大辽忠臣的。”
武好古正色道:“马二哥果然是忠义之士,小弟佩服。只是不知马二哥想在哪里做大辽忠臣?”
马植道:“辰州奉国军、显州奉先军、乾州广德军、锦州临海军,一共四个州军,我马植就是拼了性命,也要替耶律延禧保全的。”
这四个州军,大约就是后世的营口、盘锦和锦州一带,守着辽河的海口和辽西走廊的东口,还倚靠着马家的老巢,同时也是辽国皇陵所在的医巫闾山脉。另外,这块地盘现在拥有大片的黑土地,肥得流油!如果真的归了马植,武好古以后可得年年问马家买粮食了。
“那来州归德军的地盘呢?”武好古问。
来州归德军就是锦州以西,榆关以东的辽西走廊这一片。
“保住来州归德军已经在马某能力之外了。”
“那我幽州便取了那里,和马二哥做邻居了。”
马植笑了笑:“求之不得。”他顿了顿,“另外,复州怀德军和镇海府的地盘,也可以尽归幽州所有。”
复州怀德军和镇海府都在辽东半岛上,加上已经变成旅顺府的原苏州安复军,差不多就是大半个辽东半岛了。还缺一点,就是辰州奉国军和曷苏馆女真的地盘了。
在整个辽国东京道而言,辽东半岛这块论及富庶,也仅次于辽河流域,而且开发得也算不错。四五百万亩的耕地还是有的,还是黑土地,亩产量可不是燕山府、天津府的土地可以比的。
对于需要土地安置骑士户和府兵户的幽州而言,吃下大半个辽东半岛,就能多增加一万五千府兵户和一千五百骑士户。
有了这点兵力,再加上依托辽东半岛的山地设置堡垒防线,幽州就能牢牢地将辽东半岛掌控在手了。
武好古点点头,道:“能拿到复州怀德军、镇海府和来州归德军,幽州倒是满意了。马二哥又想替大辽保全辰州奉国军、显州奉先军、乾州广德军和锦州临海军……那么高永昌想要哪里?”
“他想在辽河两岸重建大渤海国。”
“呵呵。”武好古笑了笑,“最肥的地盘都归他?他有多少本钱?”
“他有一个渤海部,数千精兵。”马植道,“另外渤海右姓诸家在辽河沿岸有许多庄园,想来也会支持他的。曷苏馆的黄头女真和渤海人关系不错,也有可能会支持。”
“黄头女真姓完颜,不支持按出虎水完颜部去支持渤海人?”武好古呵呵一笑,“高永昌想得太美了吧?而且,他也不是大氏王族的人啊!”
马植低声道:“渤海女真本一家。渤海人多而弱,女真人少而勇。如果渤海为女真所兼并,那么女真就不是满万不满万,而是人口数百万的大族。十数万精锐,都是可以拿出来的。到时候,没准又是一个大契丹了!”
武好古点了点头,已经明白马植的如意算盘了。他是想让高永昌的渤海国当肉盾,去挡住如狼似虎的生女真。
“怕是挡不住!”武好古摇摇头,“马二哥,你拿高永昌当盾牌,顶多也是挡一阵,归根结底,还是得靠自家的兵马。另外,凡是要做最坏的打算。万一在辽河流域呆不住了,就尽快退往医巫闾山。守着显州、锦州,也是一份基业,还能和幽州一起搞共和,可千万别把老本砸进辽河里去。”
马植一愣,“怎地?你就那么瞧不上高永昌?”
武好古摇摇头,“不是瞧不上渤海人,而是不能小看生女真……天下,终究是能打得说了算啊!”
马植一笑:“大郎,要说能打,你的幽州军也不比生女真差吧?怎地?有没有代宋而立的念头?真要有的话,辽东之事,马某可以替你担当!”
武好古只是一笑,不置可否。
天下要大乱了!在这个时候,可不能忘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道理!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大宋萌古王合不勒
武好古的香山小筑一点都不小,就在香山的一处山坳之中,具体的位置大约就是后世北京植物园的所在。
唔,不得了啊!北京植物园的地皮成了武好古的别墅了。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个什么武好古先生纪念馆建在这里抢了植物园的地盘?
当然,武好古在燕山府的地皮肯定不止一个“植物园”。后世他当北漂的时候做梦都想买个北京的房,现在有机会随便拿地了,还能客气?那铁定要变本加厉啊!
所以就在分配燕山府土地的时候,把燕京城北、城东的大片土地都拿下了。搁在后世,大概就是后世北京二环、三环、四环、五环,环环有房的存在啊!
如果那么多的土地能传到21世纪,北京武家也能和上海纪家斗一斗富了。
因为武好古的庄园在“北京”,所以他的户口也落在了“北京”。梦寐以求的北京户口也上了,不用谁批,自己就给自己上,多好啊!现在就差一北京大妞了,不过这事儿有点难度了。他家里已经有一个河南的大房,一个山东的二房,而且还定死了规矩不许再纳妾了……武好古是个挺守信用的人,说好的事情,一般不会抵赖。
所以跟了武好古多年的白飞飞,现在还是个家伎。给他生了三个孩子的罗汉婢,现在也还是奴婢。当然,低下的只是名分而已。该有的待遇,她们一样不缺。
武好古他们回到“植物园”的时候,白飞飞和罗汉婢已经指挥着一群使女仆役,在刚刚修起来的后花园里面生起了火头,洗净了果子,炖汤的大锅中也投了干菜菌菇,一阵阵冒着热气。看到武好古等人进来,两个女人立马兵分两路。罗汉婢上去招呼客人进屋,安排女使们端上酒水果子点心。白飞飞则带着厨子去取了刚刚打着的野味儿,拔毛去皮,开膛洗净,然后该下汤锅下汤锅,该上烤架上烤架,好一阵的忙活。
野味还没有烹熟,所以屋子里面的几位,也就一边喝着酒水——别人喝酒,武好古喝茶,在主持完了完颜乌雅束的“天理教葬礼”后,武好古就更加注重保养了。他现在琢磨着,活得久也是利国利民啊!要是能活到连“北坡居士”金兀术都死了的年月,共和大业还愁不成功吗?
武好古喝了口茶,然后笑着打量了一番屋子里面的诸位,然后才开口道:“咱们都是矢志反辽的朋友,志向是一样的,但是起事还是有先后的。我们幽州当然是首举义旗的,现在已经累败契丹。那反辽的第二面大旗,谁来举啊?”
闹革命也是要讲资历的,武好古是反辽革命第一人!位置先摆好了,现在就看谁跳出来当第二人了?
“我生女真部落联盟来做第二人如何?”完颜希尹拍着胸脯大声道。
“好!”武好古抚着巴掌,“生女真果然是英雄好汉,武某祝你们旗开得胜!”他顿了顿,又问:“那么第三面反辽的义旗,谁来举啊?”
在幽州和生女真部相继对辽国开战之后,辽国的力量肯定被这两者吸引,而且辽人还有一部分兵力陷在河东,所以第三个举旗的力量就有点取巧了。
高永福和郭药师互相对望了一眼。高永福道:“我渤海壮士将跟随女真勇士之后,在辽阳府举旗!”
武好古挑了下眉毛,“你们能一举夺下辽阳?”
“能!”高永福道,“只有生女真的勇士能将契丹人的守军引走大半,我们就能夺下辽阳府!”
武好古点了点头,道:“辽阳府既得,东京道的大事定矣!那么辽上京谁去攻取?”
“自是由生女真攻取!”答应的又是完颜希尹。
辽国上京临潢府位于大兴安岭南麓,从地理上讲,是属于东北大平原的边角。距离按出虎水完颜部的王城(哈尔滨附近),也就1000里左右,距离幽州还不到1000里。不过差不多的路程,走起来就不一样了。从幽州过去要走连绵的山地,而且要从辽国的中京道打过去。那可是奚人聚居之地,一路上不知道要打多少城池关隘。武好古真要打,当然也是打得动的,但是收益和付出不成正比。还不如等别人拿下上京,自己再收拾辽国中京道的地盘。也不必全都拿下,推进到大凌河上游,拿下一大片可以屏蔽燕地的山区就行了。
“好!”武好古拍了拍巴掌,“那中京大定府就由我们幽州和医巫闾山马家共取吧!现在就剩下一个西京大同府和一个草原上的镇州建安军了……西京大同府由我幽州、河西、朔方联手取之,镇州建安军就得看草原上的英雄了!”
高永福问:“燕国王,河西和草原上的萌古部、克烈部也会和咱们一起干吗?”
武好古笑道:“河西那边,已经有人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