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4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永福问:“燕国王,河西和草原上的萌古部、克烈部也会和咱们一起干吗?”
武好古笑道:“河西那边,已经有人去联络了。至于萌古和克烈两部,一直都是由河西在打交道。他们应该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
草原上的风雪很大,根本不是行路的季节。寻常的部落,这个时候大多会在一处风雪比较小,还能找到一点水草的地方坐冬。坐着,等待冬天过去。只有少数兼营商贸的部落,会在冬季偷偷摸摸的行动,将契丹人严禁贩卖的铁器偷运去草原北部,卖给萌古、克烈、塔塔尔那样的强悍部落。
因为那些部落一有机会就会偷袭契丹人的部落,抢夺妇女牛羊财货,所以契丹人一直视他们为仇寇,对他们施行铁禁。而这些部落获得铁器的途径,就是通过汪古部这种居住在草原南部,和党项人、契丹人、汉人往来较多的部落走私偷运。
冬天虽然有漫天的风雪,但是却没有往来巡视的契丹骑兵,草原上的部落也都在坐冬,不会出来拦路劫道。对于汪古部这样战斗力不强的草原部落来说,风雪的杀伤力,还是比不过强者的刀弓。
所以每到冬季,草原上就偶尔能看到一些走私商队的踪迹。
那位在晋州发动了一场军乱,坏了河西章援忠义的章倬,这个晚上就呆在一顶汪古部商队的帐篷里面。搂着一个臭烘烘的汪古部首领的女儿,辗转难眠。
晋州军乱并没有为章倬赢得总教谕留后的位子,反而让章倬成了河西军和辽国境内的汪古部联姻的棋子。这个汪古部本来居住在阴山、大青山一带,距离河西军的地盘很近。历来又是替契丹人守边的突厥语部落。在河西军出现后,汪古部就奉命西迁到了河套河北草原,还经常入侵河西军最富庶的兴州(就是原来兴庆府一带)地区。
结果惹毛了章援,章援派出大将于同道和刘龙,轮流率领骑士攻打汪古部。终于将汪古部征服,还迫使他们放弃了景教,转而信奉天理教。
不过降伏的汪古部仍然保留着一定的势力,同时也是河西联络克烈、塔塔尔和萌古三部的桥梁。所以章援对他们不仅有打击,也要拉拢。章倬迎取汪古部首领的女儿阿里曷,就是章援拉拢汪古部的手段之一。
那可是正妻啊!一个臭烘烘的野蛮少女成了章倬的正妻……这可真是让章倬哭都哭不出来了。
河西的“国母”怎么可能是个汪古部的突厥女人(汪古部是突厥语的部落)?就算章援没意见,下面一群河西骑士也不买账啊。老爹的这个安排,就是把章倬从继承人的候选名单中剔除了!
当不上继承人不算,章援还紧接着派了一个要让章倬哭死的任务——去斡难河边向萌古部传播天理!
不仅要传播天理,而且还要说服萌古部的合不勒和河西联手反辽,还要合不勒接受成吉思皇帝的册封,做大宋朝的萌古汗王。
这可真是在瞎胡闹了。合不勒是如今草原上的头号强者,麾下有四万引弓之士。
这样的英雄怎么可能向赵佶这个窝囊废皇帝称臣?如果换成幽州武好古和自家的爹爹,或许还有那么一点可能。
心事重重的章倬怎么也睡不着,在暖和的熊皮褥子上睁着眼睛,定定地望着帐篷的顶部。身边的阿里曷也醒了过来,她发现自己的丈夫还在沉思,就侧转过身子,睡得红彤彤的小脸对着丈夫一笑,用生硬的汉语问:“老爷,怎么还不睡觉呢?白天那么辛苦赶路,明天还要再走几十里,你不睡觉怎么行?”
“谁不着啊!”章倬悠悠地说,“再有几日就能见到合不勒了……那可是草原上的英雄啊!”
“但是老爷也是英雄啊!”阿里曷自豪地说,“老爷是河西汗最勇猛的儿子,而河西汗又是成吉思皇帝最勇猛的部下。成吉思皇帝的威名可早就传遍了草原,听说合不勒汗也是非常仰慕成吉思皇帝的。所以他一定会乐于皈依天理,接受成吉思皇帝的册封!”
成吉思皇帝,拥有四海的皇帝……章倬苦笑起来,真是好大的盛名啊!可谁又能想到,盛名之下,居然是个大草包呢?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驱虎斗虎
章倬的蛮族老婆说的还真对,赵佶这个窝囊废皇帝在草原上人气可高了。
先是压服大白高国,再是推平喀喇回鹘,然后又吊打塞尔柱突厥,不仅之前还对草原的霸主契丹人开战!虽然还没有分出胜负,但是战局明显对大宋有利啊。大辽国的南京道都丢光了!西京道也丢了大半个奉圣州外加一个北河套草原(被章援夺取),东京道则丢了个苏州安复军,另外还丢掉了附属国高丽。
只不过在宋朝的河东方向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拿下了太原府和几个州郡。但是辽国失去的土地比得到的多太多了!就是傻瓜也能看出契丹人被伟大的成吉思皇帝打败了。最后的崩溃,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草原上的英雄,包括合不勒,包括磨古斯的儿子忽儿札忽思,都不认为自己有本事打败契丹皇帝耶律延禧,可是耶律延禧却败在了成吉思皇帝手下,而且还将一败涂地。
所以草原上的英雄一方面蠢蠢欲动,一方面也希望得到大宋的册封——自认为打不过契丹人的合不勒现在不敢想什么征服中原,那是不可能,也不敢想的。能够得到中原的成吉思皇帝册封,再借着成吉思皇帝的威名,扩大一下萌古部的地盘,合不勒就心满意足了。
如果能再进一步,把萌古部落联盟变成一个汗国,合不勒在梦里面都能笑醒了。
所以对于章倬的到来,萌古部给予了最高的礼遇。甚至同意派出几个通天巫跟着章倬去河西学习天理教!
至于起兵相应大宋和向成吉思皇帝臣服的事情,那更是合不勒汗求之不得啊!
毕竟章倬也没和萌古部约定起兵的时间,更没有规定合不勒要出兵多少,攻打何处?这样的合作,对合不勒并没有什么约束。而成吉思皇帝的册封,则是实实在在能壮大萌古部的威名。契丹一旦崩溃,威名越大,能够招揽到的中小部落就越多,萌古部也就可以迅速壮大了。
所以章倬在斡难河边的使命出乎意料的顺利,不仅在第二年春天带回了几个通天巫,还带回了合不勒的使者,同时也是合不勒的从弟俺巴孩。
但是出乎合不勒和章倬还有章援的预料,就在章倬抵达斡难河畔萌古部坐冬地的同一天。武好古的弟弟武好文,带着最沉重的心情,正在开封府琼林宫的崇政殿辞陛,准备出使大辽,去干一件忠君卖国的大事儿!
饱读圣贤之书的武好文从来只知道忠君爱国,如今却发现这个君和国,有时候也会成为对立面!
譬如现在,灭辽的机会就在眼前了。幽州、河西、女真,也许还有萌古和克烈部,五家联手,都不用大宋朝廷出一兵一卒,就能把不可一世的大辽国给瓜分掉。
分掉辽国之后,女真、萌古和克烈部,多半还会向大宋称臣,成为替大宋看守北国边境的藩臣。
多好的事情啊!大宋的国土将会远远超过汉唐,草原大漠都将臣服在大宋脚下。虽然中原有几个藩镇,南洋有个共和制的都护府,北面一群部族之王也不会真的就岁岁来朝,年年上供了。
但是这总比过去被契丹欺负要强吧?藩镇未必会造反,只要朝廷应对得当,它们还是可以为国守边的……
只是这样的忠言,从武好文口中说出来,实在有点不合适啊!
“陛下!臣以为将生女真和幽州镇勾结一事告知契丹,甚为不妥!”
大声提出异议的,并不是武好文,而是这一次出使辽国的副使吕颐浩。
“臣以为,没有女真和幽州起兵攻辽,辽人是绝不会以1000万缗的代价从河东撤兵的。如果因为我们将女真和幽州联合发兵攻辽的消息透露,造成女真起兵失败,那河东只怕变成另一个幽州,要被辽人长久占据了……”
吕颐浩提出的异议让赵佶有点烦,他也不想多费口舌去解释,而是问武好文道:“武卿,你怎么看?”
当然是支持吕颐浩了……不过只能在精神上支持!
“陛下。”武好文说,“臣以为辽人知道还是不知道女真人和幽州将要发难的情况,女真和幽州都不会失败。因为单单一个幽州军,就没有在战场上输给过辽人一仗(宋朝这边没有把辰州之战看出是败仗),现在又多了一个生女真,辽人怎么可能获胜?我们将生女真和幽州勾结的事情告知辽人,不过是为了取得他们的信任,以便赎回河东失地。”
吕颐浩还是不大理解:“既然辽国必败,那咱们为什么要出这1000万?等着辽国不行了,再发兵收复河东失地不好吗?”
赵佶还是看了看武好文,武好文道:“这是陛下的驱虎斗虎之计。契丹是虎,女真也是虎。契丹太祖阿保机就曾经吃过女真人的苦头,留下的‘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警句。现在女真早就满万,已经有了不可敌的实力。让契丹人多消耗一点女真的元气,对我大宋肯定是有利的。”
“吕颐浩,你明白了吗?”赵佶瞅着吕颐浩问。
“臣明白了,陛下圣明。”
“既然明白了,就用心做好这趟差事吧。”赵佶挥挥手,让吕颐浩先行告退,只留下了武好文一人。
“武卿,你知道朕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武好文苦苦一笑,“一定是为了臣那个当了乱臣贼子的哥哥。”
赵佶叹了口气:“武好古现在还算不上乱臣贼子,他只是有可能成为乱臣贼子。而朝廷,却无力消弭祸患,能做得只有维持契丹,以保持天下各方平衡。如此才能防止唐季五代之乱,再一次降临到天下间来。”
“陛下。”武好文忧心忡忡,“万一,万一真如臣方才所言,辽国不可救,女真不可挡,天下群雄间的平衡也不能维持,朝廷该怎么办?”
赵佶道:“你哥哥武好古早就给朕想好了办法,就是南迁襄阳!襄阳是个好地方,汉水之利,岘山之险。东揽淮西,西接关陇,南有江汉可通江南、巴蜀。淮西壮士,关陇英雄,江南、巴蜀之财赋,尽入襄京。而且襄京以南,更有武昌、江陵,拥重江之险,控四方通衢,实为朝廷避祸以图再举之家。”
提前建设襄阳作为退路,的确是武好古为赵佶准备的仙招了。襄阳本就是险要之城,现在又有潘孝庵努力营建,一旦完工,除了拥有“真理”的武好古,天下各方谁能将之摧破?
而且襄阳附近还有关中、淮西这两个可以获得优质兵源的基地。关中自古出精兵,而淮西大别山区则是“穷乡僻壤”出精兵。有江汉水系从江南、四川吸收财赋,再雇佣关中、淮西的壮士。只要励精图治,“南宋”未必没有收复中原的机会。
即便要退守,还可以以襄阳为屏障,以江汉为防线,退守武昌、江陵。同样是重江之险,比临安那个富庶繁华的温柔乡可强太多了。别的不说,单是武昌背后的荆湖南路,也是个出精兵的地方!而距离武昌咫尺之遥的大冶,又是个冶铁重镇,可以提供精良的兵器。
“真的要南迁?”武好文心下一抽,天子车驾一旦南迁,哪怕是迁往中原不远的襄阳,也会造成天下震动。淮河以北,恐怕就不可收拾了!
“朕也不想南迁……”赵佶叹了口气,“所以才让你去见耶律延禧,将女真将要起兵的消息告诉他,如果他能有所防备,或许可以将天下大乱消弭在萌芽之中。”
……
“什么?北地这就风云将起了?”
“可不是嘛!官家刚刚把武二郎派去辽国,也不道能不能转寰?若是不能,呵呵,天下乱矣!”
“大哥,既然天下要乱,那台澎的基业可就是我家安身立命的根本了!”
“台澎真的能搞起来?那可是瘴痢之地啊!”
开封府城西,尚书右丞苏迟的府邸之中。刚刚抵达开封府的提举泉州市舶司事苏适,正和自己的哥哥苏迟,在书房之中密谈。
苏适是以商讨钱引发行的名义北上的。钱引不能光靠开封府支撑,还必须有沿海的几大商市参与。几个大商市不仅有兴旺的地产业,而且还有庞大的贸易流水和市舶司自营的搏买,当然还有数目巨大的过税和住税。这些都是可以用来支撑钱引的基础。
不过苏适对金融问题并不了解,也没多大兴趣。他现在真正关心的,就是苏家在台澎的基业。
在武好古的努力下,台湾、澎湖的开发已经起了个头。澎湖列岛上的户口数已经超过了500,够得上一个下县的最低要求了。
在台湾本岛上还有一个鹿港也被建了起来,位置就在后世彰化县的海边。这个地方在武好古的人上岛前,就已经是福建商人、渔民和台湾岛的土著交易鹿皮的地方。后来被海路市舶制置司下属的澎湖巡检司占据。修建了木堡、港口、商市,还用铁锅、烧酒等物品从土著那里交换了几万亩土地,开辟出来做了耕地。人口也能够得上500户了,而且还有一支由200多个恶人组成的护卫队。也足够设立一个县了。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金融不好玩
“大哥,要开发台澎,靠咱家的那点实力可不够啊!”
苏迟看了眼自己的兄弟,本来挺老实一人,自从交了武好古这个损友,就变得越来越会算计了。
“所以就想靠卖官拉一批商人入局?”苏迟道,“那些可是海商,海商是亦商亦盗啊。你让他们在台湾岛上占了土地,开了港口,将来会不会把台湾岛变成一个海盗窝?”
“不是这等恶人怎么能在台湾岛上站住脚?”苏适笑了笑,“岛上是有生番的!蛮夷畏威而不怀德。真要是老实巴交的农夫上了岛,还不是任人宰割?大哥,和你说实话吧。其实台湾岛上除了鹿港,别处一直有那种亦商亦盗的海贼据点。在福建沿海横行的海贼,许多都在台湾岛的沿海有立足之处。澎湖巡检司的战船没少和他们较量。光是那些大海贼,就能吃下那十来个县了。”
直到蒸汽战列舰的时代来临前,海商海贼都是同行。跑远洋的商船都带着武装,有机会抢上一把,没机会就老老实实做买卖。以抢劫为主业的海贼,有时候也会拉货做买卖。那种干干净净,凭良心赚钱的老实商人,是干不了出海的活儿的。
当然了,那种老老实实的商人,也不可能在台湾岛上站稳脚跟。历史上的开台圣王颜思齐就是大海贼,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的国姓爷郑成功,同样也是海盗世家出身。
比颜思齐更早开发台湾的林阿凤(后来带着台湾岛上的人马远征菲律宾去了),同样是个大海贼。
“什么?你,你要卖官给海贼!?”苏迟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就不怕御史弹劾?”
“怎么会?”苏适笑道,“可以走招安的路子啊!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嘛!这都是有惯例可循的。十几个世袭的县令或者巡检,换回一个屏蔽东南的台湾岛,还能顺便把武好古的人马从台湾、澎湖请走,何乐而不为?御史们可以弹劾,咱们也可以和官家把账算明白了。”
这个账还真能算明白的!海贼是贼,但不是乱臣贼子!只会抢商人,不会抢大宋江山!
“那些大海贼肯掏钱?”苏迟问。
“怎么不肯?”苏适一笑,“大哥你以为他们很欢迎澎湖巡检司的战船?过去几年每到冬天,海路市舶制置司的舰队就会南下澎湖避冬。好几十艘桨帆战船,看着都吓人!花一百多万送走这帮瘟神有什么不好的?而且还能得官得地盘。”
几十条大宋官军战船汇集澎湖可不仅是看着吓人,而且还会给那帮海盗商人带去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那么多官军战船在海上转悠,谁还敢拦路抢劫?那些可不是摆摆样子的战船,是打过两次三佛齐海战的精锐。
不仅不能敢拦路抢劫,连保护费也得扣减。那些冬天进出泉州的商船,都不肯交钱了。所以那帮亦商亦盗的海贼都是又恨又怕,除了掉眼泪却也没别的办法。
“这事儿容为兄再想想。”苏适说着话,又从书案上取出一封书信,递给了苏适,“二哥儿,这是潘十一郎的信,你且看看。”
潘十一郎就是武好古的大舅哥潘孝庵,现在是知襄阳府事,正勤勤恳恳替赵佶修避难所呢!
“钱引……”接过书信细看了一遍,苏适就皱起了眉头。
潘孝庵在信中对朝廷正在推行的钱引改革,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的不同意见主要是从两方面出发的。一是认为钱引的基础不牢,只有开封府和京东、上海、明州、泉州、广州等城市商市的地产交易,以及盐、茶、铁、酒、度牒(做和尚,当道士的名额也是专卖的)等专卖品。
其中能容纳最多数量笔钱引的,还是开封府的房产市场。
因为开封府是天下首善之区,房价地价昂贵,每年的交易额也非常巨大。而且还逐渐形成了公地放卖、地产开发和房屋出售的市场,还有京东银行和界身巷的众多金银绢帛交引铺参与开封府的地产买卖。等于在金融和地产之间搭建了渠道。而且开封府的商家也早就有用茶引、盐引作为支付手段的惯例,所以会比较容易接受钱引。
但是在沿海商市之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沿海商市的房地产并不昂贵,而且官府也不掌握多少地产可以用来回收钱引。哪怕强制规定了交易必须使用钱引,也没有办法监督执行,最多就是做到用钱引纳税。并不会创造出多少钱引的需求。
另外,这几年随着三佛齐海峡被海路市舶制置司控制和京东、天津两大银行的吸金效应,流入沿海各商市的金银明显增加,金银的货币属性也随之上升。用黄金、白银进行交易不比使用钱引靠谱?
所以最后能够承载钱引的,除了开封府的房产,就是盐、铁、茶、酒这些专卖品了。
其中开封府的房产又是重中之重!一旦开封府的房价持续下跌,钱引就会失去基础!
而钱引的第二个问题,则是扼杀地方财政!
宋朝虽然奉行虚守内虚外的政策,对地方的兵权、财权、司法权卡得很紧。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上一直想方设法的扩权,和中央争夺财权。其中“专卖专营”就是地方获取财源的路子。
如果将盐、铁、茶、酒这些专卖品作为钱引的基础,那么地方就不能再有专营专卖权了。盐、铁、茶、酒的生产必须由朝廷统一控制,而专营权也得取消。要不然只有指定的商人可以经营盐、铁、茶、酒,钱引还有啥用?
虽然将地方的“专卖专营”权收归中央,有利用建立统一的大市场(宋朝各路转运使司控制着辖区内的专营专卖,可以阻止外路的专卖商品窜货,从而保护本地方利益),但也会让地方财政失去基础。
而地方一旦没有了财源,组织团练、筑城修堡、征召府兵这些由地方负责的军事工作就得出大问题了……
“怎么样?”苏迟问。
“好像有点道理。”苏适放下书信,吐了口气,“不过官家和蔡相公都在兴头上,咱们能唱反调吗?再说现在朝廷不是没有钱吗?府库空虚,马上北地又要大乱,不用这个法子筹钱能行吗?对了,最近开封府的房价怎么样?涨回来了吗?”
“没有。”苏迟苦苦一笑,“要是房价高昂,蔡相公也不会想出发行钱引的招了。可是自从上一次耶律延禧几乎兵临城下,房价下跌之后,就没再涨上来。而且京中又到处流传迁都襄阳的消息,就算有人要买房,也去襄阳买了。”
“纪忆之怎么说的?”苏适问,“他可比我有办法。”
“他?”苏迟摇摇头,“他还没到……他好像和吕望之一同进京,所以耽误了行程。”
“吕望之?”苏适一愣,“难道蔡相公想让他重掌太府寺?”
苏迟道:“不知道,他都这么老了,而且上回出掌太府寺还闹出了偌大的风波。”
……
就在苏家兄弟议论着蔡京钱引改革的时候,纪忆和吕嘉问二人已经共乘一辆四轮马车,抵达了开封府城。
“人又多不少啊!”
撩开马车的窗帘,已经多年不回开封府的吕嘉问看着外面几乎是人山人海的街道,有些感慨地说。
“就快到年节了,人都出来办年货了,往常可没有那么多。”
吕嘉问点点头:“但是人还是多了……一定有不少河东、河北的富户迁到开封府吧?”
“那是自然的,河北、河东沦为战场,有钱的大户当然往开封府跑。”纪忆道,“甚至还有河南府的豪门往开封府跑呢,可是也有人从开封府迁出啊。”
“迁去京东市和上海市了?”吕嘉问问。
“是啊。”纪忆道,“开封府总归离契丹人近了。所以开封府的房产,从去年开始就一直掉价。”
吕嘉问笑了笑:“那是因为武好古一系的人物在暗中出货吧?现在的局面,谁还相信契丹人能打进开封府?忆之,咱们得接下武好古的货。然后把房价托上去。只有房价涨了,钱引才能发得出去,也才有人会跟进买开封府的房子。”
“可是咱们哪有那么多钱?”纪忆摇摇头,“武大郎、苏大郎、米元晖,还有那个潘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