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4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是说,只要这些“共和小主”可以坚决捍卫共和政府,幽州军的战兵可以马上增加至少50%,而且都是从小接受六艺(也许没有六个艺,但是武艺肯定都有)教育、纪律养成和共和主义洗脑的好兵苗子。只要训练和装备到位了,他们的战斗力甚至可以超过年长的老兵!
  所以幽州镇能不能升级成为共和国,就得看这批小公民的志气了……
  ……
  “同学诸君,旅顺告急!榆关告急!百万胡虏,已然南侵,汉家天下已到存亡之时,匹夫尚且有责,何况吾等共和之公民乎?幽州乃吾等之幽州,旅顺乃吾等之旅顺,榆关乃吾等之家门,将来之天下,也必是吾等之天下!幽州有难,天下危矣,吾等同学少年,怎可不挺身而出?难道要坐观永嘉之乱再现神州乎?”
  元老西门八郎(名安永)的小儿子,今年才十五岁的西门子嘉,这个时候正在南开小学的操场上做着慷慨激昂的煽动性演说呢!
  别看这小子一副小鲜肉还没有长熟的样子,可人家早就加入了少年博士团(博士团的青年组织),而且也被天津市的共和公民教育洗了脑子,自以为是幽州的主人,天下的主人。
  昨天下午在博士团大楼开会的时候听说耶律延禧那个混球发兵百万要来灭亡幽州共和政府了,“西门小主”那个生气啊!幽州的江山是有他一份的,你耶律延禧算老几?凭什么来灭?还百万胡虏……人多很了不起吗?
  直娘贼的,必须杀光他们!
  上面演说的慷慨激昂,下面听说的也是个个义愤填膺。南开可是如今是幽州排名第一的小学,能入学的不是杰出少年,就是资产阶级接班人,也都以为幽州有他们家一份。
  而且南开小学搞得也是允文允武的素质教育,资产阶级接班人啊!光会舞文弄墨,不会上阵杀敌怎么行?所以马术、击剑、射箭、兵学这些课程,南开小学一样不少,培养出来的学生个个都是上马能击贼,下马能抢钱的全能型人才。还都和《怒目持剑孔子像》上的孔子一个打扮,都是剑不离身的主儿!
  这会儿全都把宝剑抽出来了,挥舞着大喊:“存天理,卫共和,杀胡虏!”
  ……
  “存天理,卫共和,杀胡虏!”
  同样的口号,也在天津府第一骑士小学的操场上响起了。骑士小学当然不止一所,现在幽州骑士户的数量都过万了。有资格上骑士小学的小骑士那得多少?一所小学当然容不下,所以骑士小学一共有十二所,其中天津府有六所,燕山府有五所,旅顺府有一所。
  而天津府第一骑士小学,则是其中最大,也是最早开办的骑士小学。现在有一千多名在校学生,大部分都是能骑马射箭的小骑士。
  正在天津府第一骑士小学的操场上进行煽动的是武好古的次子武义信。他也是武好古和西门青所生的儿子,和大哥武义勇一样,也是打小就把职业军人当成目标进行培养的。
  和从小就有大志的武义勇不同,武义信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老妈西门青对他也没啥要求,嫡母潘巧莲也不提防他什么,老爸武好古更是忙的要死,懒得管他。所以他也就自由自在的成长,而且长得还不错,比同年龄的孩子生得高大一些,也顺利考入了骑士小学,还混进了少年博士团。学业也不错,骑马射箭也算精通,再加上他爸是武好古,在天津府第一骑士小学里面也是令人瞩目的存在。
  现在站在高台上,对着一群年纪都比他大的小学生们一通演说,听着众人的呼喊,看着他们人人高举宝剑群情激昂,年纪幼小的武义信也有点飘飘然了。
  万夫簇拥(其实只有千夫)的感觉还真是不错啊!怪不得老哥要削尖了脑袋往上爬?不行,自己也得努力一把,要不回头就带头报名从军?多杀几个胡虏,也许能得了老爸的青睐……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共和国的崛起(五)
  幽州共和元老院的元老张克相是带着满腹心事离开元老院大楼,回到自家宅邸中的。
  他的心事和逼近旅顺府的“百万契丹”关系不大,而是和他的堂弟,现任的河北转运使张克功寄来的一封密信有关。
  作为开封府张家将门的一员,张克相当然是人在武营心在赵的。武好古的幽州共和政权,在他看来不过是乱臣贼子!既然是乱臣贼子,当然是人人得以诛之的。“百万契丹”要攻打旅顺,哪怕打胜了也是杀乱臣贼子,又有什么打紧?
  而张克公寄给张克相的信中,提及的当然也是怎么挖共和政权墙角的事儿。
  能在元老院中否决发行战争公债的议案当然是最好的!不过张克公也知道这事儿有点难度。
  那么张克公就希望张克相可以退而求其次,帮助河北宣抚司在天津市雇佣壮士。燕地的壮士是有限的,朝廷雇走一人,武好古可以雇到的人手就少了一个。
  这一次朝廷拨给河北宣抚司一千万缗,名义上是募军备战对付契丹,实际上就是要和武好古抢人。
  而张克公(钱拨给宣抚司,但是管钱的还是转运司)和陶节夫也不替赵佶省钱,开出了200缗安家费加上每月5缗的高薪,而且军粮另算。如果带着马匹装备投靠,安家费再加100缗,月俸增加到8缗。
  这个价钱可着实不低了,足够挖掉一点武好古的墙角。而张克公派给堂兄的任务,则是以张家商行的名义雇佣护卫,多多益善。雇佣护卫队开销,当然是河北转运司报销了。
  这事儿吧,往重了说可是背叛了!
  张克相自己是元老,当然也是公民户,负有保卫幽州的义务。现在幽州面临大敌,人心惶惶,他这个元老公民再带头背叛,那可就踩着武好古的底线了……
  而且,幽州真的垮台了,对张克相也没什么好处!
  因为张克相在张家将门中并不吃香,张家老祖张耆太能生了,生了二十四个儿子,传到张克相这一辈人多的都数不过来了,所以他也没有世袭的官身可以拿,也没有考进士的本事,要不然怎么会被打发到天津市经商?
  而他在天津市又偏偏发了横财,现在手握着一千多万缗的家资……这笔财产的产权,可有点说不清楚啊!
  在幽州,这些财产全都登记在张克相名下的!而在开封府的张家看来,张克相的财产是族产。
  在天津市,张克相当然不怕张家将门来争产了。他是元老,还是元老院中一个名叫相国寺派的党派首领——这个党派的成员都不相信天理教,而是传统的佛教徒,常常在天津大相国寺聚会,因而被称为相国寺派。
  这样的身份在幽州就是不得了的存在,武好古自己也是元老院首席元老,略高张克相一级而已。
  可要是去了开封府,张克相算老几?不过就是有个九品武官的官身(是他自己运动来的),凭什么坐拥千万的家产?
  所以张克相,还有相国寺派的另外几个大佬向宝、曹安、韩安胄等人,现在都是相当的矛盾。
  一边是朝廷,一边又是自己的身家和地位……真的不好选择啊!是当一个荣华富贵的乱臣贼子,还是当一个清贫如水的穷光蛋忠臣孝子呢?
  左右为难的张克相回家后,正在厅堂里等着开饭的时候,就看见自己的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六郎张仲舒和八郎张仲宁一脸亢奋的在角落里聊着什么。就唤他们上前,又忽然想起武好古在元老院说的话,于是就问了起来。
  “大人,孩儿要投笔从戎,去辽东和契丹人打仗了!”
  “大人,孩儿也去!孩儿是幽州公民,当肩负幽州兴亡,绝不能坐观永嘉之乱再现神州!”
  什么?
  这两个小兔崽子疯了?
  张克相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还在琢磨着要在天津招募一点壮士,好挖武好古的墙角。回家一看自己的儿子要去当兵保卫武好古了……
  “你们,你们才多大?怎么能从军?”张克相指着俩儿子,“而且幽州是武家的,用得着你们去保?”
  “大人。”年长一些,在北开小学读五年级的张仲舒道,“儿子都十六了,还有一身的好武艺,怎么就不能从军?而且幽州怎么就是武家的?武执政是元老,您老也是元老,幽州有咱家一份啊!”
  有吗?张克相细细一想,好像还真有……
  年纪稍小一点,还有一半胡人血统(是张克相和一个胡姬生的崽子)的张仲宁也道:“大人,孩儿虽然只有十三岁,但是也有一身武艺,不怕契丹人!也要保卫幽州共和!等打败了契丹,孩儿也不读书了,孩儿要当个骑士。”
  “你们……”看着两个不省心的儿子,张克相被气得都不知说什么好了。在他看来,武夫终是下品,东华门外唱名才是好男儿。
  所以他几个年长的儿子都留在开封府的张氏家塾中读书,可惜天赋有限,连发解试都过不了。现在都年纪一大把了,还在家啃老苦读。
  也正因为几个大的都没出息,张克相也想开了,让两个小的去学新学,以后考不上进士还可以接了自己的买卖。
  可没想到两个儿子在实证派的学校里面让人洗了脑了!
  张克相面孔一板,刚想教训儿子,家里的仆人就来通报:有客来访!
  来访的也是大相国派的元老,天津大相国寺方丈智深大师,就是鲁智深。大相国寺也是界河商市的发起人之一,而且大相国寺银行(原来的界河大相国寺长生库)还是幽州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智深大师凭着大相国寺银行的纳税成了幽州元老院的元老。
  有钱的和尚来了,张克相也没功夫训儿子了。连忙让人准备斋饭,还亲自出迎,将大和尚请进了内厅。
  智深和尚现在上了点年纪,胡子花白,体魄也没过去那么胖大,不过嗓音还是如以往一样宏亮。
  “怎样?你家的几个小郎君是不是也嚷嚷着从军报国?”大和尚接过张家仆役递上来的茶盏,抿了一口香茶,笑吟吟地问。
  张克相听了这话有点奇怪,鲁智深怎么有此一问?他又没儿子……
  “向老的两个孙子也被蛊惑了,气得老头跑到大相国寺要出家。”
  “出家?”张克相愣了又愣,“他出家了,两个孙子就不去从军了?”
  “唉。”智深大和尚连连摇头,“两个孙子从军事小,大名向家争产事大。”
  “大名向家……”张克相叹了口气。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张克相家里的产权之争,向宝家也有,而且更麻烦。张克相是张耆的子孙,和张克公、张叔夜、张克戬(也是张家将门出身的进士)都是正经的张家将门子。可向宝不是向敏中的后人,只是向氏族人。受了向宗回、向宗良的委托,带着几万缗到界河商市创业。
  谁知道这业创得大发了!几百万缗都有了,自己还成了幽州共和元老院元老。
  而支持的向家两兄弟又在大观年间相继去世,一帮向家子孙也就想要分配向宝经营的产业了,要求向宝变卖产业,把钱带回开封府去。可是向宝的几个儿子偏偏不肯答应,想要吞了这几百万家产。
  说起来,这事儿也是武好古在使坏。在界河商市发展的过程中,他搞过几次产权登记。以方便收税为借口,鼓励张克相、向宝这样的代理人“代持”。
  也就是说张克相和向宝名下都有几百万上千万的家产!
  财帛动人心啊!
  他们不仅有财帛,还是共和元老院元老……虽然和武好古有政见分歧,但是他们在天津市经营多年,也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而且早先的界河商市,现在的幽州,其政治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天下为公原则,以元老院表决和社会舆论(主要是报纸)为手段,司法和军队从没有介入过内部斗争。而且元老院并不以剥夺对手的生命和发言权为目的。哪怕被压制的大相国寺派,也都照样当着元老,自己的财产和荣誉也是极有保证的。
  武好古在这方面做出了非常好的表率,不仅大相国寺派的元老们没有受到迫害,连正挥军百万来打旅顺的辽国亲贵在天津市的财产,也都得到了保护。
  “明心居士。”智深和尚唤着张克相的雅号,低声道,“你们张家有二十几房……你那点家业给他们一分,还剩多少?要不也到大相国寺来待几日?”
  “这事儿出家能管用?”张克相吸了口气,“我看还得望着辽东啊!辽东是立国之战,如果胜了,我和向老就是共和国元老……”
  大和尚只是笑了笑,“居士,你觉得能赢吗?”
  张克相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道:“这事儿不在老翁,而在少年啊!我家的两个犬子都嚷嚷着要从军杀虏……就不知道整个幽州有多少这样的少年了?”
  大和尚伸出两个巴掌,笑道:“十万总有吧?”
  “十万?怎么可能?”
  大和尚笑了笑:“怎么会没有?幽州不比开封,鲜衣怒马,美姬相伴者,谁人不是公民?公民要怎么当?自然是从军杀敌赴辽东了。现在征兵令还没有下达,就已经有不少人跃跃欲试了。一旦元老院通过决议,呵呵,想要搏个富贵的燕地少年,何止十万?”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共和国的崛起(六)
  身居高位,日理万机的人,往往会有脱离群众的毛病。
  张克相整天呆在天津市,打交道的除了元老就是富豪,人民群众怎么想,他压根不在乎,也不想了解。
  武好古则比他好得有限。武好古同样不怎么关心人民群众,要不然他也不会搞出这个精英公民统治国家的共和了……幽州有几百万人口啊!折成户口没有一百万也有八十万。而公民户只有区区八万几千户。
  也就是说,百分之九十的户,至少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公民户一般人口较多,都是大户),在政治上是没有代表的。政治上没有代表,经济上当然也没啥利益了。
  幽州军的基础是土地兵役制,也就是分地当兵!给得还挺多,一个府兵给200亩,一个骑士给1500亩。而幽州,包括旅顺府在内,总共才多少耕地啊?
  六万几千个公民户一分,其中还有不少功劳大大的功臣还要多分一点,基本上就分没了。所以广大的幽州劳动人民,在武好古来之前给辽人亲贵、燕地豪门扛活。在武好古来了之后,则给幽州军的骑士、府兵扛活,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一样,没有一点提升。
  可是人总想着往高走的,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更加激励奋斗,所以寒门无不巴望出贵子。幽州劳动人民也不例外。
  那么劳动人民又要怎么翻身做主呢?
  在幽州这边大致有三个路子。
  第一当然是闹革命了,推翻资产阶级——骑士、府兵阶级的联合统治,然后平分土地,过上人人都幸福的生活。
  可是幽州的骑士、府兵很能打,劳动人民肯定打不过他们,所以此路不通!
  第二条上升通道是好好学习,考上云台学宫和骑士学院、海军学堂,考上,就是公民!
  当了公民才能做官,才比较容易往上爬。
  不过云台学宫和骑士学院、海军学堂并不容易考,它们都是精英教育的路子。没有念过新式小学,基本上是考不进去的。而新式小学只对骑士户、府兵户的子弟免费……劳动人民上哪儿赚学费去?
  第三条上升通道就是去天津市寻找发财的机会。这倒是比较靠谱的,天津市中发财的机会的确多。做买卖,学手艺,卖力气,还可以出海当水手,当然还有当佣兵。
  不过天津市也不可能给所有的人提供上升的机会。能够发达的人,在这里同样是极少数。大部分人,不过是沦为了出卖劳动力的无产阶级而已……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机会,好像得等到八百多年以后!
  所以说,在资产阶级和骑士、府兵阶级联合统治的幽州,劳动人民想要上升,还是非常困难的。
  至少在武好古这个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看来,就是这样的!
  可是出乎他的预料,幽州的劳动人民中的青年男性,却一直固执的认为,他们还有一条可以很容易往上爬的金光大道。
  就是跟着大王去打天下!
  也对啊,广大劳动人民并不是生活在天津市的,这年头饶是走在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前列的幽州,城市化率也很低。所以大部分劳动人民还是佃农和雇农,他们看到的老爷不是武好古、张克相,而是张二蛋张南皮这号从贫下中农变成拥有200亩土地的“大地主”的府兵公民。
  既然张二蛋能通过从军打仗变成公民老爷,那么替地主张南皮家扛活的雇农们为什么不能靠打仗打出一个老爷?
  所以出乎天津市里那些元老(包括武好古)的预料,当“百万辽兵”要打幽州的消息传开,幽州的乡间那是一片欢呼啊!
  “发财了,发财了……”
  张南皮家的长工朱和尚今天是拎着二斤猪头肉和一壶浊酒回家的,一走进自家的破烂小院子,就大声嚷嚷起来了。
  院子里面,朱和尚两个兄弟,朱二和尚和朱三和尚正在晒太阳。这俩“和尚”都是佃农,一起租了一户骑士家的三十亩地耕种,勉强糊个口。因为幽州这里也没有户税(人头税),除了交租子之外,就是服个劳役或者给地方上交点免役钱。总的来说,负担并不是很重。所以佃户、雇农的日子还过得去。
  不过发财是很难的!
  “怎地?”朱二和尚望着哥哥手中的猪头肉和酒壶,咽了唾沫,“得了张老爷的赏?”
  “赏个屁!那老抠不把俺的工钱赖了就不错了。”
  “那你怎买了酒肉?”朱三和尚问,“这得好几十钱吧?”
  “哈哈。”朱和尚一招手,“走,进屋喝酒吃肉,哥哥今天高兴!”
  “到底有甚喜事?快说与我和二和尚听吧。”
  “是啊,是不是嫂子的事情有眉眼了?”
  朱和尚嘿嘿一笑:“女人的事情急个球?大丈夫应当先发财,后娶婆娘!”
  他就是想先娶婆娘,也没有婆娘肯嫁他。
  朱家三个和尚都是光棍,没有一点家产,哪有女人肯嫁?现在燕地的光棍要解决生活问题,可不大容易!
  这也是因为武好古打跑了辽人后安置了一大堆的骑士、府兵到燕地的缘故。骑士们要娶小老婆,府兵们又大多是河北的光棍汉子,有了土地房产后,当然也要娶老婆。
  另外,还有许多真和尚被武好古打发回家,这些都是原先的燕地豪强家的人,现在也都加入了娶妻纳妾的队伍之中。
  于是在一段时间中,燕地的适龄女性出现了短缺……
  所以朱家三个和尚,就只能干着急想女人了。
  “要,要打仗啦!”朱和尚满脸都是兴奋,激动得都快抖起来了,“俺在张南皮家听说的……百万契丹南来,打旅顺府!”
  “什么?”
  “真的?”
  两个蹲着晒太阳的“和尚”都跳了起来,瞪着眼睛看着哥哥。
  打仗啊!
  百万契丹……听着还是有点可怕!
  “真的!”朱和尚道,“今晚俺们兄弟好吃一顿,明天就去投军打契丹!”
  “可是契丹有百万……”朱三和尚胆小。
  “怕个球!”朱二和尚道,“燕王军战无不胜!契丹倾巢而出才好咧,一战打光他们,辽东多少土地可以分啊!”
  “对,燕王军战无不胜!”朱和尚重重点头。
  他们这些燕地的农人都是给骑士、府兵家扛活的,听到的信息当然都是燕王军如何牛逼了。
  而且想想也知道燕王军牛逼了,不牛逼能把契丹人打跑?
  朱二和尚看着小弟,“三和尚,你要怕就挨家呆着种地,俺和大和尚去投军。死了拉倒,活下来怎么都混个府兵,也弄上200亩,下半辈子有着落了。”
  朱和尚笑道:“对,张南皮能行,俺们一定也能出人头地的!”
  这个就是财富效应啊!
  这个就是军功爵的魔力啊!
  在燕地老百姓眼里牛逼哄哄的,大多都是骑士、府兵。对朱家三个“和尚”而言,要土地吗?要女人吗?要养育儿女吗?要吃香的,喝辣的吗?
  要,就去投军!
  平时没有投军的机会,现在耶律延禧那混球带着百万辽兵来送死了,燕王一定会大点兵,正好投军打仗,谁不去谁是孬种,活该一辈子受穷。
  于是,随着百万胡虏南来的好消息传遍燕地(因为有骑士、府兵存在,这个消息传递的很快),燕地顿时一片沸腾。
  耶律延禧的“百万辽兵”在燕地这边苦哈哈的穷汉子们看来,就是往上爬的垫脚石啊!
  燕国王,您快点征兵吧!
  大家伙等不及了……
  ……
  等不及的不仅有燕地的贫下中农,还有大宋河北都转运使张克公。因为张家在天津市里面还有势力,所以花钱雇佣燕地壮士的事情,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在给张克相和另外几位“对朝廷忠诚”的元老写了信,交代了一番后。张克公又亲自跑了沧州南皮和清州州城,在那里设立了两个招兵的衙门。完事后还是不放心,就乔装改扮,微服来到了武好古的大本营天津市。
  张克公对天津市是很熟悉的,来过多次,多数都是微服而来。不仅没有惊动武好古,有几次还避开了张克公。而且他在河北当监军御史的时候,还帮着陶节夫在天津市设立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