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4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天气很冷,但是行军中的士兵却丝毫不惧。他们的红色战袄里面都有御寒的翻毛老羊皮袄,头上戴着兔毛护耳帽,脚上蹬着翻毛皮靴,脖子上还套着围脖。这一身穿戴,大概是这个年代最靠谱的冬装了。不过这些衣服并不都来源于幽州共和政府的库存,幽州共和政府可从没想过装备数十万人的大军!
  这些冬装,大多是八万几千个幽州公民户捐赠的。当然,也有被捐赠的!不过大部分应该是自愿捐赠的。
  现在幽州全境一致抗辽,报纸上全是煽动对辽仇恨的文章。茶馆里面都是以反辽为主题的说书,勾栏里的戏台上,也是各种各样的反辽剧目。还有各种义演义卖,各种捐款捐赠。整个就是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了。
  谁要是敢唱反调,一准让人当成契丹奸细……主和什么的,不存在的,幽州人都铁了心要灭辽的!
  就连一直以来都和武好古不搭调的元老院大相国寺派,这回也表现的和军国派差不多了。
  除了鲁智深元老,其余的几个大相国寺派的元老都把至少一个儿子或孙子送去参了军!一千万元的战争公债被他们买去了一多半,而且都不要利息。还真是爱国,哦,应该是爱州啊!
  看来一个初级的公民社会发起飙来,还是非常厉害的!而且超过了武好古自己的想象……反正他在后世没见过这样好斗的北京市、天津市和唐山市的公民。
  不就是辽宁省的200亩黑土地吗?至于那么疯狂吗?
  对于幽州人民的爱州主义激情感到震惊的武好古,现在正亲自统率着这支首尾都望不到边的大军东征。
  他现在一点都不担心幽州会在自己离开后生变了。因为有了三十多万的“志愿兵”,幽州军总军机司在兵力配置上就非常宽松了。能够在幽州本土留下足够后备部队,而且留下的都是老兵占多数的部队——老兵们都已经是骑士和府兵了,他们的战斗热情比不了还“饿着”的新兵,更比不了被共和主义洗脑的学生军。
  而且,骑士、府兵出境作战是要给钱的。从经济角度出发,总军机司也会尽可能多的调动新兵去辽东作战了。同时将以老兵为主的四个将留在幽州本地看家了。
  现在正跟随武好古出榆关东进的就是九个以新兵和学生兵为主,以少量的老兵和军官为骨干的步兵将,一个以第二代假子骑士和少年骑士为主的骑兵将,外加一个工兵部、一个炮兵部(部相当于团)。因为九个步兵将都没有配备骑兵营、工兵营和炮兵营,所以九个步兵将的战兵总数就是四万两千多人,加上负责运送辎重的辅兵,总数约有六万。骑兵将、工兵部、炮兵部都是满编的,总共有一万四千人。
  所以跟随武好古出榆关的十将两部,总共有约七万四千人,携带大炮27门。
  另外,陆陆续续海运派去辽东的部队,也有了八个步兵将、两个骑兵将,和两个独立的炮兵部。其中八个步兵将中的炮兵营、骑兵营都暂时缺编。因此从兵力(包括辅兵)只有五万五千余人。两个骑兵将和两个炮兵部全部满员。算上他们,总兵力可达七万八千余人,拥有大炮54门。
  两路大军相加,幽州军此次出动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五万人,出动大炮81门。
  搁在这个时代,绝对算得上是空前强大的武力了!
  除了他们和留在幽州看家的四个将(总兵力有三万多人),还有将近二十万人在幽州本地的兵营里面接受训练,等待装备。如果他们全部完成训练和武装,还可以再组成二十多个将……平辽灭宋不知道够不够?但是吃下辽东半岛、辽河平原和辽西山地、走廊那是绰绰有余了。
  武好古骑在马上,和辽西兵马司的总管赵钟哥还有一众军事机宜一起冒着严寒前进。身边还跟着两个全副武装的女人,分别是奥丽加和罗汉婢。这一路虽然风尘仆仆,还吃了不少风寒,但是也掩盖不住武好古脸上的神采飞扬。
  在他的兵马司纵队周围,全都是大队大队闷头行军的步兵,装着辎重的马车辚辚而过。现在天气虽然冷得不行,但是道路也冻得坚硬,所有河流都结了坚冰,倒是方便了炮车和辎重车辆的行动。
  除了行军的声音,偶尔也会听到军官动员打气的声音:“咱们这次可是打了辽狗一个出其不意啊!大家加把劲,今天就扑到来州城下,可别让来州的辽狗跑了!”
  “咱们兵多,辽狗不敢出迎的,来不及逃跑就只能守城,到时候大炮一轰,来州城就是咱们的了!”
  “来州是节度使州,州城颇大,其内储备丰厚,要是打下来,俺们就能好好过个除夕了。”
  队列当中响起了燕地和沧州口音的应和声音,语调无不是轻松愉快的。就如刚才那个军官所言,武好古在冬季出榆关,的确打了来州归德军的辽兵一个措手不及。来州归德军所辖的润州、迁州(后世秦皇岛),都是大炮一响,开城投降。城内辽军的储备,全都归了共和。不过这两个州太小了,没有驻扎多少军队,自然也没什么储备了。
  但是来州是州军驻地,储备肯定不少。能拿下来,就能好好休整上几天,顺便过个好年,到政和三年春再去打隰州、岩州(州城在觉华岛上)和锦州。拿下锦州之后,就能依靠马家的势力控制显州和医巫闾山脉。医巫闾山脉就好像一堵面对着辽河平原的城墙。控制了医巫闾山脉就有了形胜,既可以挡住从大凌河流域向东攻击的奚王六部军。也可以倚之为据点,东下辽河平原。
  三骑背上插着“天下为公”认旗的传骑快马疾驰过来,和兵马司纵队的卫兵对了口令,然后就向武好古、赵钟哥所在的方向跑来,三个骑兵脸上都抹了防冻的猪油,还粘了风尘,看上去灰溜溜的。当先一骑,是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正是武好古的次子武义信。
  这小子也和他哥哥义勇一样,被西门青培养成了个野孩子(明明是六艺教育制度的错),才十三四岁,也想着要杀人放火。不过武好古没有给他当少年杀人犯的机会,指示武天给他安排了传骑的差事。
  小子在武好古和赵钟哥的马前勒住了马,拱手行礼,然后大声报告:“武正将向赵总管汇报,骑兵第三将之先锋在未时前后抵达来宾县(来州的州治)城外,并未遭遇辽人远拦子马。来宾县城四门紧闭,城头设防!”
  武好古这次虽然是亲征,但是他也不会坏了指挥体系,亲自去管辽西兵马司的事儿。打赢了也不涨威风,万一瞎指挥打败了还丢人现眼。所以军事上的指挥,都一股脑给了赵钟哥。武天这个骑兵第三将的正将,依照条令,只需要向赵钟哥汇报。
  当然,武好古也不是跟着来旅游的。
  这场辽东之战,军事和政治五五开。旅顺那一路自然是军事为先,只要马政能打出护步达岗的战绩,那就什么都好办了。
  而辽西、辽河这一路,就得政治优先了。一是医巫闾山马家怎么招呼;二是辽河流域的渤海奴怎么对付——说好的地盘不能分了,而且还要斗渤海右姓的地主,开战是肯定的,但是一定要打得名正言顺;三是罗汉婢的黄头女真亲戚怎么对付,这才是最麻烦的。
  曷苏馆部的黄头女真属于完颜三部之一。完颜三部的另外两部分别是按出虎水部和耶懒路部。其中耶懒路部现在已经臣服了按出虎水部,两者共同构成了完颜部女真的支柱。而曷苏馆完颜部因为居住地离辽阳府很近,早就被契丹人压服成了熟女真,现在还没有归附按出虎水完颜部。
  这部分人如果处理不妥,闹出乱子,再牵扯上按出虎水完颜部,麻烦可是不小啊……
  当然了,军事上的胜利是一切麻烦最好的解决方法!
  武好古的心思仿佛飘到了大海那头的旅顺府,低声自语道:“差不多该决战了吧?”
  “应该就是这几日了!”赵钟哥答道,“算一下日子,应该在除夕前后吧……马仲甫知道咱们出了榆关,就会布署决战了!不到八万人打四十万,要是打赢了,马仲甫可就名垂青史了!”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共和国的崛起(十五)
  大宋政和二年除夕,大辽天庆二年除夕。
  给旅顺府兵马总管马政通报消息的快船,是两天前驶入了漂了一些浮冰的旅顺口军港的。
  眼下这个时代正处在一个小冰河期开始的时候,气温一年比一年低,也要明显低于八百多年后的21世纪。在后世不冻的旅顺口,在这个时代虽然也不会封冻,但是口内水面上时不时能看见浮冰。
  而在朝北面向渤海(辽海)的那一面,海面上的气温更低,沿海一大片都是冻得坚硬的冰面。所以从蓬莱商市驶出的桨帆快船(因为界河封冻,帆船无法从界河出发,所以就由林冲的情报房派出特务把消息送到蓬莱,再由事先安排在蓬莱的快船去旅顺),是无法进入渤海湾沿岸的港口的。
  那里的冰面上,现在连大队的兵马车辆都可以通行了!
  武好古、赵钟哥统率大军出榆关的消息送到马政手中的时候,这位辽东八万大军的统率,正在渤海湾这边的大牛山顶上观察地形。
  没错,现在是八万大军了!因为驻扎在北高丽的生女真人又派了2000人坐船过来。带队的是完颜石适欢和完颜宗弼,他们带来了三个谋克的兵士,包括1000名生女真和同样数量的高丽阿里喜(辅兵)。所以旅顺府幽州军一方的总兵力就突破了八万。
  大牛山就在海边,山体向海面突出,三面环水。是旅顺关长城以南,准确的说是以西的一个关键制高点。在大牛山上设置的瞭望哨可以获得很好的视线,将下方的海面冰面尽收眼底。
  “海面冰封了总有十里了,硬生生冻出了一个战场!”
  马政一边对身边的兵马司军机长陈剑说着,一边展开刚刚收到的蜡丸书,眯着眼睛看了半晌,然后笑了笑:“大王和滦郡公(指赵钟哥)率兵出榆关了……七万五千大军,这可是一支足以扫荡辽西的大军啊!”
  “耶律延禧会不会被吓跑?”陈剑有点担心。
  “跑不了的。”马政笑道,“咱们手里可有两个骑兵将,八个半甲的斥候骑兵营外加2000女真骑兵。算上骑辅兵总数就有三万骑了……要是尾衔追击起来,这冰天雪地的,怎么跑得了?”
  现在辽东半岛南部这里气温还比较暖和,按照后世的算法,也就在零下十几度上下。靠渤海(辽海)的地方冷一点,南面靠东海(黄海)要暖和一些。
  可耶律延禧要撤往辽阳府就得往北走,一路冰天雪地,越走就越冷。如果正常行军,也许还可以忍受。逃跑的话,一路丢盔卸甲,抛弃辎重,没好吃没好喝的,走到最后全军覆没也没一定。
  “如果不跑,就该铤而走险了!”陈剑将目光投向了冰封的海面上。
  马政冷冷道:“对!辽人要踏冰南下了!”
  “总管,咱们怎么办?”
  马政道:“等啊!再等三天,如果耶律延禧不来,咱们就沿着冰面北上!插到笔架山后面去,堵住辽人的退路!”
  “那今天的除夕酒宴……”
  “照旧!”马政笑道,“多撒点骑兵出去警戒就是了。其他人也该吃顿好的了,这段时间,大家伙可是挺辛苦的,没日没夜的操练。”
  ……
  旅顺府城,大辽皇帝御营大帐。
  今天虽然是除夕之夜,但是大辽天子的御营所在,却没有一点过节的气氛,有的只是大战将临时的压抑。
  大帐之内,这个时候早就是将官林立,个个披挂整齐,一副马上就要上战场的模样儿。
  哦,也有例外的,就是大公鼎、马植和高永昌三人例外,他们是穿着官服来的。
  大辽天子耶律延禧,同样穿上了一身黑色的铁甲,大步走进了御帐之内。所有的人都向他躬身行礼,口称“万岁”。
  耶律延禧现在还不知道武好古兵出榆关的消息,不过就算他知道了自己已经腹背受敌,也不会放弃这场谋划已久的冰面突袭!
  他的计划是利用辽海海面大面积封冻的机会,派出精兵,踏冰南下,绕到旅顺关长城的背后发起突袭!
  而且,耶律延禧还挑选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时间点,也就是在除夕之夜进行突袭。
  除夕是汉人最重要的节日,哪怕身处前敌,也要好好吃喝一番吧?通常情况下,部队总会有所放松。况且在除夕之夜前几天,耶律延禧还命令顶在前面的渤海军和汉军停止了有气无力的进攻。而且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收缩,放弃了前沿阵地。给幽州军制造出一个辽军也要过年的假象!
  当然,耶律延禧直到今天,直到现在,都没有掀开自己的底牌。只有极少数心腹才知道,今天晚上,将是决定大辽国命运的关键时刻。
  而大公鼎、马植和高永昌三人,都不知道今天晚上要打仗,他们三人还以为耶律延禧叫他们来御帐是吃除夕宴的。
  没想到别人都一副杀气腾腾,看着要去砍人了……
  大过年的,砍什么人啊?而且,砍人怎么不叫渤海奴和一钱汉打头阵了?契丹人准备自己上?
  耶律延禧微笑着落座,看着麾下诸将询问的目光。示意大家坐下。
  “朕决心已定,决然以契丹勇士,踏冰海而进,绕过旅顺关长城,突进关外之地!选锋将由顺国女真勇士担当,飞虎、飞熊、飞龙、飞鹰四军随后跟进!其余诸部,全部备战听用。一旦迂回取得成功,就全线压上,以求必胜!以保我大辽江山永固!”
  一声令下,大公鼎、马植和高永昌三人内心全都是翻江倒海。
  耶律延禧真是历练出来了!打仗的手艺越来越高明了……这场旅顺之战,不会这样被他打赢了吧?这要打赢了,大辽是不是就活过来了?
  就在这时,一个袛候郎君快步从帐外走了进来,冲着耶律延禧行了一礼:“陛下,天降瑞雪!”
  “好!”耶律延禧大笑着起身,迈步到了大帐之外。今天的天空中本就是乌压压一大片的乌云,阴沉阴沉的。这会儿更是起了漫天的风雪,白茫茫的一片。
  “天助大辽!”耶律延禧笑道,“传旨顺国部女直,飞虎、飞熊、飞龙、飞鹰四军,立即出兵!”
  ……
  耶律延禧麾下的女直勇士们冒着风雪,踏上封冻的辽海冰面,搜索着南下的时候。他们的同胞兼冤家,按出虎水完颜部的骑兵,也被旅顺府军机长陈剑打发出去“巡海”了。也不是都出门了,而是派了两个谋克,一个由完颜宗弼领着,在辽海上巡逻。一个由完颜石适欢领着,在另一头的东海上巡逻。
  陈剑还让武天派出了两队少年骑士跟随女真人一块儿去,其中跟着完颜宗弼的一队,就是由化名武勇的武义勇率领的那一队。
  武义勇戴着一顶契丹式样的风雪帽,在连风雪起来的时候已经将护耳放了下来。和完颜宗弼一起骑马行进在冰面上,看着周围的情况。女真人的谋克有着双重含义,一是军民一体化的组织单位,三百户为一谋克;二是军事编制单位,其人数多少不定。
  从高丽开过来的三个谋克编制都非常充足,完颜石适欢和完颜宗弼知道旅顺府一战关系到生女真的存亡(也许是搞错了),所以就尽可能的动员。所以每个谋克都有330人以上的正兵,一个正兵还带一个高丽阿里喜。现在高丽阿里喜没有跟出来,宗弼就领着330个生女真正兵。
  而武义勇指挥的骑兵队(相当于连)有120名少年骑士和数量相同的辅兵。现在也只带了骑士,没有带辅兵。
  也就是有总共450名生女真和少年骑士在辽海冰面上巡逻。人数并不少,但是辽海冰面的面积也很大,现在又是风雪天,能见度很低。所以完颜宗弼和武义勇只能将自己的部下分散得很开。现在跟在宗弼和武义勇身边的,就只有一个什的骑士和三十名生女真。骑士们护在两人周围,三十名生女真则在前方开路。
  完颜宗弼和武义勇多日未见,本来有好些话要说,可是现在两人都没有那个心思,全都聚精会神看着周围,竖着耳朵努力倾听,就想在一片风雪声中,发现一些敌人的蛛丝马迹。
  这片冰面太宽大,也太结实了!用大炮都不见得能轰开!几万大军都笃定能通过,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的旅顺关天险已经消失了。哪怕是武义勇这样的骑士学院一年级的学生,都能想到冰面就是战场,还能指望上面的大人物们想不到?
  冰面之战,恐怕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吧?
  突然,在风声和海涛声中传出了几声狗叫,完颜宗弼一下勒停了战马。整个人好像中了定身术一样僵在那里了!
  武义勇看到他这样,也连忙勒停战马,将肩膀上背着的马矟摘了下来,紧紧的握在手中。呼吸也急促了起来!
  现在这样的风雪,弓弩基本上派不上用处。而且冰面上非常滑,策马冲锋也有危险,恐怕要用马矟去肉搏了……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共和国的崛起(十六)
  狗叫声是走在宗弼和武义勇前方的三十骑耶懒路完颜部的勇士携带的猎犬发出的!
  耶懒路完颜部是完颜三部之一,生活在后世俄罗斯联邦的滨海边疆区一带,远离辽国东京道的腹心区域,在生女真中也算是非常生猛的存在。他们几乎不会种地,全靠渔猎维持生计。所有的成年男子,都是最好的猎人,也习惯在风雪天气活动。
  在风雪天气出门,靠眼睛看,靠耳朵听,都是不大靠谱的,还要加上一个鼻子闻的绝活。不是人鼻子,而是狗鼻子。
  今天因为是北风,所以从西南向东北行进的完颜宗弼和武义勇等人处于逆风。逆风对作战不利,但是却有利于狗鼻子。在能见度不高的情况下,猎犬可以在人的目视距离外,用鼻子捕捉到敌人的气味。
  “下马!埋伏!”
  完颜宗弼低声下了命令。
  这个时候天色已经很暗了,而且风雪交加,四五十步外就看不清什么了。所以正是打埋伏的好机会。不过宗弼的命令也不是要伏击谁,而是先把自己隐藏好,免得被人家打个措手不及。如果有机会,也不妨偷袭一下。
  另外,他们的任务是警戒和侦察,查明敌人的情况比消灭他们更重要。所以应该让敌人靠近一点,看个究竟。
  耶懒路女真人的战马都是从小养大,亲手调教的,非常听话,主人轻轻一摁,就自己卧倒在了冰原上,一动不动。而那些女真战士,则人手一枝短矛,单膝跪在卧倒的战马身边。随时准备掷矛!
  现在风雪很大,射箭根本没有准头,掷矛才是远程攻击的最佳选择。而对外东北山林里的猎户而言,掷矛和射箭一样,都是生存的基本手段。毕竟有许多大型猛兽,靠箭镞是没有办法一下解决掉的。在这个时候,就得靠掷矛了。
  宗弼下完了命令,又对武义勇说:“我们后退一点。”
  武义勇和他的“小骑士”们骑得是天津马,都是第三代、第四代的阉马。马是好马,比女真马更强壮,跑得也更快。但是却没有调教到人马合一的地步,不会“卧倒装死”。
  而且卧倒也没用,武义勇的手下都是骑士,玩马矟的存在,不会掷矛。所以呆在前面没用,不如后退个几十步。等到前面打起来的时候再纵马奔驰,大声呐喊,制造出大部队靠近的气势。
  就在武义勇和完颜宗弼一起后退的时候,在他们前方一百多步开外,顺国女真部的阿鹘产大王,也勒停了战马。这个在混同江一带和强大的完颜部周旋了半辈子的女真勇士和他的部下没有携带猎犬,但他还是听到了几声若有若无的狗叫,但是竖起耳朵仔细听,似乎什么都没有。
  他僵在那里,只是用尽全部精神向前探听。
  除了风声和海涛的声音,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是多年来和完颜家的对抗,让他变得非常警惕,还拥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战场直觉。
  直觉告诉他,前方危险!
  他抽出了手刀在空中挥舞了一下,又将皮盾举起,护在了身体前方。
  看到阿鹘产挥舞手刀,在他身后散开的三十余骑顺国女真战士纷纷驱马向他靠近。
  阿鹘产的任务和完颜宗弼、武义勇不一样。他不是出来侦察的,而是为大军开路,遇上敌人,自然要集中兵力加以驱逐了。
  三十余骑合在一块儿,散开的正面小了,兵力密度就大了。在短兵相接的时候肯定更有利。阿鹘产还是先行,非常小心的将身子缩到了马脖子后面,还用盾牌遮护住头脸。然后驱动战马,以快步走的速度前进。这样一旦发现对手,就可以马上发动冲击。
  三十骑战马快步走起来的动静也很大,根本瞒不住潜伏的耶懒路女真。不过他们散得太开,只是两人一组,所以投向阿鹘产等人的短矛只有两支,破风而来,没等阿鹘产反应过来,其中一支的矛尖就刺破了他胯下的战马脖子。战马吃痛,稀溜溜惨叫一声,前蹄扬起,似乎想要飞奔,但是忽地又砸向冰面。把阿鹘产摔了个狗啃冰,不过却没有什么大碍。还有一短矛,则飞向了阿鹘产身边的另一个女真战士,噗哧一声就扎了个透心凉,不,应该是透肚凉。这货没死透,惨叫着跌落地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