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4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永福听了武好古的话,噗通一下就跪了,磕头如捣蒜。
  “执政饶命,执政饶命,小底但求一介平民,只求安安稳稳在家乡老死……”
  “怎恁般没有志气?”武好古不阴不阳地说,“你大哥高永昌虽然狂妄,但终究不失男儿志气,你年纪轻轻,又是大元的晋王殿下,怎只求个老死家乡?”
  这话……
  高永福吓得汗出如浆,跪在地上只是发抖。
  武好古看着他,冷冷道:“高永福,本执政在此与你相约,只要你肯带5000户渤海豪右去虾夷大岛,共和政府必不负尔等。这虾夷大岛距离辽东虽远,可是和日本国只隔着一道窄窄的海峡。如果你们5000户渤海壮士能励精图治,积蓄力量,开垦土地,整备兵甲,将来未必没有入住日本国的可能!”
  高永福跪在地上,额头上黄豆似的汗珠还在往下掉,心脏也是呯呯直跳。
  入主日本国?
  真的假的?骗人的吧?不过好汉不吃眼前亏啊!真要和武好古顶下去,没准自己吃饭的家伙回头也得给装进盒子里去……
  想来想去,高永福也没招了,只好硬着头皮应了下来。
  “好!”武好古笑着点了点头,“既然如此,你就随着本执政的大军一起入辽阳府吧。去虾夷大岛的事情也不必着急,好好准备……明年能够启程就不错了。唔,现在准备得越充分,你们在虾夷岛上就能越快站稳脚跟了。记得多带一些壮士,多预备一些兵器和战马。”
  武好古当然是真的想让渤海右姓在虾夷岛上大显身手了,哪怕他们打到日本本州东北去,武好古都是乐见的。
  虽然武好古不想让共和政府直接卷入对日本国的战争,但不等于他不会放点东亚大陆上的牛鬼蛇神去和日本人为难。
  渤海右姓的那点武力在共和军面前不够瞧的,但是搁在日本本州东北,那可是无敌的强兵啊!
  单是右姓子弟组成的骑兵,就能冲得日本武士们东倒西歪了。而且武好古还会向他们提供兵器甲胄,保证他们能在日本东北部打出一片天地。
  等他们打开了局面,再贩卖兵器给日本国,让他们去打一场“抗夷战争”,这样日本人民就得努力挖黄金、挖白银用来换兵器了!


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要开始分地了
  “辽国的土地制度和宋国是不一样的。辽国的私田其实很少,而且多数都集中在南京道。在其他地方,基本上是以官田为主。东京道这边,情况也是这样的。基本是没有私田的,土地都是官有。而辽东这边的官田又分为无主荒地、屯田、在官闲田三大类。无主荒地可募民耕垦,纳租于官。屯田多为军屯,由军士耕作,收获除军士自养,悉归国家。在官闲田也可以募民耕种,纳租于官。另外,契丹、奚部、女真等部落,在辽东也占有土地,这些土地同样是官有。契丹贵人在辽东所建的头下军州,所占的土地,就是这种分给部落的官田。不过辽国朝廷一些粗疏,权门大族,经常会私占官田,开垦耕种,又不向官府登记,以逃避田租……我家在显州占有的土地就是这样的。”
  正在辽阳皇宫中,很尽职的在给武好古讲解辽国土地问题的,正是马人望。
  他当过辽国南面官的大官僚,而且长期都主管“计司”,也就是管民政和财政的高官,对于土地问题,当然是非常了解的。
  这个时代,宋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土地私有制度——就是那个被后世误解为“封建土地制度”的土地私有制。
  实际上,在中国以外的国家,没有人把土地私有和封建挂钩的。
  封建嘛,土地要封的!花钱购买那不是封建……
  所以宋朝的土地所有制其实不是封建的,倒是武好古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在建立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骑士户和府兵户的庄园,其性质是职田。也就是用土地的产出来支付骑士和府兵薪水,所以骑士户和府兵户占有的庄园都是免税、免租的。而且骑士、府兵本人,和规定数量的丁口都不必缴纳免役钱和户税。
  当然了,骑士户和府兵户中可以豁免的免役钱和户税丁口数目是不一样的。骑士户可豁免的丁口多,府兵户可豁免的丁口少。
  而辽国这边当然也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为主了。不过辽国的管理比较粗疏,没有建立起严格的授田兵役制度。
  对于官田的管理更加混乱,贵族豪强肆意占田圈地,寺庙也跟着一起占有土地,朝廷也不怎么过问。
  所以辽东那么多的黑土地,开垦的面积也远远大于南京道,但是在税收上却远远比不上土地贫瘠且狭窄的南京道。
  南京道因为有中原官僚系统的底蕴,所以管理得比较严格。因此使辽的苏辙才会有“富家多被强取,子女玉帛不敢爱惜,燕人最以为苦”的记载。
  而在东京道这边,历史上因为冯延休、韩绍勋主管东京道计司时,欲按燕地点标准收税,结果引发了大延琳之乱,所以辽国朝廷后来采取了让步政策。
  不仅在辽东实行比较轻的租税,而且也不认真“括地”,以至于到底有多少官田被权贵、豪门占据,辽国朝廷也是不知道的。
  武好古笑着问:“也就是说辽东的土地全部都是辽朝官有的,是不是这样?”
  “基本是官有的。”
  “那就好办了!”武好古抚着巴掌,笑道:“首先就是括地!辽东、辽西这里有多少土地已经开垦,或可以开垦,都得查清楚了!马老,这事儿你来领衔!再让张琳、左企弓、韩企先、虞仲文他们都来辽东协助你,燕地各家子弟也可来辽东、辽西出任地方官职。如此安排可好?”
  马人望抚着胡须说:“好,好……有这些人帮忙,老夫一定可以将辽东、辽西的土地查得一清二楚。其实老夫在辽国做官的时候是真不敢查,查下去老命都要送掉的。现在辽东、辽西已经在共和政府治下,老夫还怕什么?”
  “对!什么都不用怕!”武好古一挥手,“共和军在辽东、辽西摆了三十万大军,管什么右姓左姓,不服气的尽管来战!”
  “他们哪敢啊?”马人望摇摇头,笑着,“而且他们也没道理,那些土地本就不是他们的,白种了一百多年,还想怎么样?其实也不是渤海右姓在种,都是渤海奴在种。最早的时候,渤海右姓不过是替圈了土地的契丹贵人或寺庙管理庄园。因为渤海右姓控制着大批的渤海奴,所以无论是契丹贵人还是那些无法无天的寺庙,圈占了土地以后,都要让渤海右姓来管理,他们也就因此做大了。”
  原来辽国东京道这里,土地并不稀有,缺的是劳动力。这也是渤海右姓可以在灭国之后,还能逐步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
  而武好古这回,不仅要剥夺右姓的土地(其实也不是他们的),还要剥夺右姓家族对人口的控制。
  因为武好古要安置在辽东的至少二十万公民户(包括府兵户、骑士户)也需要佃农和雇农。
  “执政。”马人望摸着胡须,“老夫建议在括田检地的同时,将辽西、辽东地面上所有的渤海右姓子弟,悉数迁往旅顺府安置。”
  武好古拈着胡须,似乎在仔细思考。
  马人望道:“渤海右姓替契丹人管理田土一百多年,大多有些资产,而且他们的子弟多少都读过点书,也算半个士子。如果可以集中到旅顺府,旅顺一定可以很快繁荣起来。”
  “把他们聚集到旅顺会不会闹出乱子?”武好古有些不大放心。
  旅顺是他在辽东的大据点,也是统治中心。
  马人望想了想,又道:“那就把他们分别迁到辰州和旅顺。分在两处,应该就乱不起来了……估计会有一二十万众要迁移。一人分个五亩地,有一百万亩土地应该足够了。”
  “分四处吧。”武好古道,“再给马二哥一些,再送一些去安东府。另外还有5000户送去渤海州。这样渤海右姓分在五处,不会再为祸了。”
  “其实是七处。”马人望笑道,“辽国那边还有一些,上京道和中京道北部也有渤海人。另外还会有一些出奔黄龙府投靠完颜阿骨打,也许还会带走一些渤海奴。”
  “那就由他们去吧!”武好古一挥手,“等诸军布防完毕,就开始辽东、辽西括田搜户!等查明了户籍,再宣布迁移右姓。另外,右姓各家的族长,也要全部集中到辽阳府居住。”
  武好古这回在辽东、辽西搞得“土地革命”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了。
  一方面有燕地汉人豪强这些带路党帮忙;二来共和政府有燕地“土改”的精英;第三,则是有三十万大军镇在这里!
  这三十万大军不仅对渤海右姓是个震慑,对于负责检地括田的官员,同样是个监督。
  而武好古自己,当然也得在辽阳府坐镇了!
  对于现在的共和政府而言,实在没有比“辽西、辽东土地改革”更大的事情了。
  这次封建土改一旦完成,共和政府的公民户很有可能会超过三十万!
  有了这三十万武装的公民,共和国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坐镇,武好古还准备把慕容忘忧、吕好问、吕本中、苏迨、苏过、李纲、侯仲良等等实证派、理性派甚至理学派的学者都请到辽阳府,一起商议建立共和国的问题。
  成立一个天下为公的共和国可比依葫芦画瓢搞个帝国、王国困难多了。
  此时的中国已经有了1300多年的帝制传统,成立帝国或王国(两者在中国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有很多先例可循。
  但是共和国却是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过的国家形态。相关的实践,除了记载在史册上的“西周共和”,就是界河商市、京东商市、幽州和南洋都护府这一类地方政权的实践。
  说实话,共和主义并不成熟,也远没有到深入人心的时候。
  武好古现在把共和国的牌子扛出来,只是因为看不到帝制的希望。
  也不是他自己不能为帝图皇,而是在不改变幽州共和大方向的前提下,皇帝这把交椅也只有武好古也许还有武好古的儿子能坐稳。再往下传,一定会闹起革命。
  因为幽州政权的基础不是维护皇权的士大夫,而是颠覆皇权的武装公民和资产阶级。这帮人就相当于人人带枪的美利坚暴民和黑良心的资本家啊!
  其中武装公民的精英是军校生,这些都是什么人啊?
  而资产阶级中的精英则是以云台学宫学生为核心的大学生(这年头大学可没扩招啊)。近代的大学出了多少刺头?
  只要稍微了解一点近代历史,就会知道军校和大学都是帝制国家的革命家摇篮啊!
  武好古怎么能一边努力培养革命家,一边让自己的子孙去干掉脑袋的皇帝工作?虎毒还不食子呢!
  所以知道自己这些年养出的是什么怪兽的武好古,是绝不会让自己的子孙成为革命对象的。
  不过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巩固共和的基础,免得自己的子孙糊里糊涂一头扎进帝制陷阱,将来把命送在断头台上。武好古可是得费上一番心思了。
  另外,现在毕竟是中世纪,共和国和贵族特权也不是完全对立的。共和国的功臣们,包括武好古自己,还是需要一定的特权作为奖赏的……


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要开始共和了
  大宋,开封府。
  天,渐渐昏暗了!
  当武好文从太常寺衙署中出来,已经过了酉时。
  若按照后世的时间算法,便是晚上六点多快七点钟。现在已经是孟夏四月,白昼的时间已经延长,因此到了这个时候,天色只是昏暗。
  不过开封府上空,不知什么时候却笼罩上了一片阴霾。
  大概又要下雨了吧?
  武好文叹了口气,翻身上马,朝金水河岸边自家的宅邸而去。
  出了太常寺,放眼四望,便是满眼繁华了。
  七十二家正店灯火通明,上千家脚店生意兴隆。
  金水河上,不时有画舫穿行,从船上传出一阵阵丝竹歌舞之声,虽然是靡靡之音,但也让人精神放松。
  因为街道上行人太多,武好文干脆下了马步行,走在了极度繁华的大街上。
  得益于蔡京的钱引改革,如今开封府的市面可以说繁荣到了烈火喷油的程度。开封城内随处可见正在兴建的楼房和正在销售的房产。
  因为河东、河北的富庶之家为了躲避战祸,不断进入开封府。开封府的人口再一次膨胀起来,光是城墙之内的户数就超过了二十万户!再加上并未落籍的居民和流动人口,实际居住在这座大城市中的人口,恐怕已经不下150万了。
  在人口增多的同时,太府寺的抵当所又开办了面向在京官员的无息贷款购房业务(每官仅限一次)。凡是在京的官员,只需要首付一到两成,都可以向抵当所以房产做抵押借到余下的九成购房款。还可以分期偿还,也可以到期一次偿还。
  这样在京官员就不必总是租房居住了,哪怕刚刚高中进士时,也可以通过抵押贷款,购入属于自己的房产。
  这些数量庞大的无房官人们一下子就有了购买房产的能力。除非够资格得到上好的官舍居住,否则在京官员也得自己租房。由于这几年河北、河东的富户大量涌入开封府,造成开封府的房租节节上涨。
  租房,不如借个无息贷款去买房子!
  而且蔡京在钱引改革获得成功后,又提出了给官员加俸的建议,并且得到了赵佶的批准。官员的俸禄一涨,买房置业的动力也就更大了。
  所以开封府的房产这两年就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在房产市场供需两旺,价格不断攀升的带动之下。和房产相关的行业,比如营早、泥灰、砖石、木料、家具等等,全都一片繁荣。
  不必说,开封府的GDP如果有统计的话,肯定也涨得不像话了。至于税收,则是托了房地产的福,更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翻了一倍,政和二年就突破了120万缗!
  这开封府,真个儿是寸土寸金啊!
  可不知为何,身在寸土寸金的开封府,武好文此时却有一种末世梦华的不安感觉。
  他今天在太常寺当值时听到了一个相当可怕的消息。
  在辽东兵败的耶律延禧于三月初三病死在了辽国的西京大同府,遗诏命皇长子,晋王耶律敖卢斡即位,命敖卢斡之母文妃以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
  辽国就此进入了主少国衰的时代!耶律延禧在时都打不过武好古的共和军,现在换上孤儿寡妇,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就在耶律延禧病逝前后,原本臣服大辽的生女真和渤海人,也相继独立建国。女真人的国家称为金,渤海人的国家称为元。而且两国的君王都称了帝!
  原本的南北二帝并立,现在已经被打破了。北方出现了三个皇帝!
  而南方汉地这边……武好文的哥哥武好古,差不多也该到了为帝图皇帝时候了吧?
  武好古一旦称帝,这北方的乱局,是不是就要波及南朝了?
  而自家一门,还能在这繁华如梦的开封府安居吗?
  一想到这些,武好文就有一种大难将要临头的压迫感!可偏偏又无能为力,他现在虽然官拜太常少卿,但这不过是份闲差,根本左右不了朝局。况且,他的身份实在尴尬,说是大宋的官人,不如说是幽州的人质。
  即使他有心离开,都无路可走!
  想到这,武好文驻足在金水河边,望着不远处的天波门,幽幽一声叹息。
  ……
  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不过家中却有访客。
  正在内厅中由武诚之陪着喝茶的,是武好文的老师侯仲良和同属洛学一门的胡安国。
  胡安国是绍圣四年的进士,第一甲第三名,比武好文早上一届。官运却大大不如武好文,政和元年时才做到成都府通判。到了政和二年,又遇上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心灰意冷之下,就称病隐退,在江南东路隐居,专心学问了。
  现在不过是政和三年,胡安国理应在江南替双亲守孝,怎么大老远跑来了开封府?
  “好文。”待儿子行过了礼,武诚之笑呵呵开了口,“师圣先生和青山先生都收到了大哥儿的邀请。”
  “什么?”武好文一愣,“他又想做什么?”
  年近四十,生了一张长驴脸的胡安国接过话题,皱着眉头说:“他想在北方立国了!”
  “立国……”武好文吓得一哆嗦。
  这是要造反啊!
  造反是要杀头的!武好古这个反贼是杀不着的,因为朝廷的军队肯定打不过共和军。可是自家父子现在都被扣在开封府为质,什么时候开刀问斩还不是官家一道旨意的事儿?
  “好文。”武诚之安慰儿子道,“大哥儿不是要做皇帝,他要立个没有皇帝的共和国。所以不能算造反的。”
  还真不能算造反……其实就算武好古在天津登基当皇帝,赵佶也不一定会把反贼的帽子扣上去。
  因为武好古如果被定性为反贼,那朝廷就必须要发大兵去剿灭了。
  可幽州那边都是共和暴民啊!闻战则喜啊!
  而且他们还刚刚把大辽百万天兵暴揍了一顿……说不定耶律延禧就是在被共和暴民打伤,逃回西京大同府后才伤重身亡的。
  大辽的百万天兵都扑了,大宋这边谁还敢去摸幽州的老虎屁股?
  人家共和暴民不打过来就烧高香了!
  “没有皇帝的共和国?”
  武好文闻言眉头大皱,这事儿好像比称帝还糟糕吧?
  称帝的话,只要武好古不把赵佶逼急了,南北二朝混着,大宋这边怕是求之不得。
  可是他偏偏不称帝,还要闹个劳什子共和国,这是图个啥?
  “老师,青山兄。”武好文看着自己的老师侯仲良和同门师兄胡安国,“我大哥要立国,为何要请二位北上?难道是要请你们做官?”
  胡安国摇摇头,说:“他要请我们做官,我们就不去了。他是请我们去共商共和体制的……据他所言,如今的帝制始于秦朝,历经一千三百余年,早就是弊端丛生,不再适合如今的天下了。所以他虽开疆数千里,仍不僭位号,不开帝业,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乃是上乘三代之遗意。”
  “这话说的……”武好文连连摇头,“大宋这边还是家国天下,他一乱臣贼子,居然说什么上乘三代之遗意!也不怕天下人笑话。”
  侯仲良道:“是乱臣贼子,还是上乘三代之遗意,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为师和青山都想去看看,也想请你同行。”
  听着老师的话语,武好文有点哭笑不得,他现在是人质啊!能出得了开封府界?
  “怕是去不了吧?”武好文摇摇头。
  “怎么去不了?”侯仲良说,“燕地创立共和是大事儿!不仅是燕地的大事,而且是全天下的大事!这事儿你怎么能不参与?你可以代表朝廷去参与。”
  胡安国也道:“若是武崇道要开帝王之疆,那么天无二日,朝廷自不容他,可他如今不建帝王之号,未必不能和朝廷共存啊!”
  真是个书呆子!武好文心想,朝廷又打不过那个乱臣贼子,不凑合着容,还能怎么着?自己去送死?
  侯仲良看到自己的学生一脸纠结,笑着说:“望道,为师只问你想不想去一趟。你若想去,为师自有办法让官家和蔡相公许你走一趟。”
  “这个……真的能去?”
  侯仲良笑着,“为师如今也是玉清道德宫的坐上客,在官家那边还是能说得上话的。而且……今次之事,和官家也大有干系啊!如果幽州创立共和之国的路子走岔了,乱得就真个是天下了。乱天下,不是乱家国啊!”
  家国天下常常放在一起说,但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儿。
  家国是一朝一代的统治权力。天下,则是指华夏之国!
  武好古在燕地草创共和,的确可以和秦始皇扫荡六合,建号帝王相比。
  秦朝虽然短暂,但是其开创的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治,却一直传到了如今的大宋朝。
  而武好古现在,就要打破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度,开创一个天下为公的共和之邦!
  这个变局,绝不会比秦统一六国给中华带来的变化要小。而秦统一六国,开创帝业之后,直到汉高祖平秦灭楚,一统天下,才算是真正确立帝制集权。
  现在共和初兴,天下能不纷乱吗?安居南朝的大宋,能视而不见吗?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大邦不可共和?
  教主道君皇帝的玉清道德宫并不是一个搞封建迷信的地方——大宋并不是封建的,而是一个集权官僚的帝国!而且这个时空的赵佶也不大迷信,反而被武好古引入了哲学的殿堂。成了一个熟读东西方哲学经典的学者!
  赵佶嘛!古今帝王才艺第一,智商起码130,除了不会做皇帝,不会打仗,其他事情都能做到一流。当然也包括哲学研究了。
  所以现在的玉清道德宫并不是一个修仙的去处,而是一个论道的场所。
  身为辟雍学宫丞的理学大儒侯仲良,当然也是玉清道德宫的常客,隔三岔五就会入宫论道。
  今天一大早,侯仲良就接到了内侍传旨,叫他入玉清宫论道。
  接旨后的侯仲良不敢耽搁,马上就换上官服,从自己贷款购买的“石库门”住宅出发,骑上一匹相当温顺而且好养活的契丹阉马,便往玉清道德宫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