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5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近代大学。
  理性主义、实证主义、自然哲学,现在都能比较自由的传播——武好古拿出来的这三个主义学说太厉害了。不是你想收就能收回去的……这些主张,不偏不倚,正好回答了儒家先贤的问题,一举将儒学提高到了足以碾压释、道,可以抵抗天启三教的高度。
  而且理性派、实证派和天理派,现在都有了自己的武装。如果赵佶在宋朝大搞文字狱,指不定河西的天理骑士,燕地的公民战士,东南的纪家海贼就一起闹起来了。
  所以天生胆小的赵佶,就只能大力扶植起玉清道德宗和理学,以对抗理性派、实证派和天理教。
  因此亚里士多德、武好古、李纲、吕好问、李清照,还有宋道宗本人的著作,都融入了这七所大学的教材之中。甚至连属于科举正途的太学辟雍学宫,现在也教这些东西——由苏东坡和蔡京主导的太学改革的成就也被极大的保留下来了。
  现在中了进士的科举官儿,都得在辟雍学宫中学习两到三年,才能得到实缺官儿。
  所以一个和传统儒家士大夫迥异的知识阶层,也在以每年不下2000人的速度被批量制造出来。
  这些人在文官把持的宋朝,应该是没有什么好的出路。
  但是现在不是大宋一家天下了,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已经横空出世。
  宋朝要是不给路子,他们都去投武好古了……这些可都是能办事儿的人才啊!
  而且以军校军官为核心骨干的共和军,也的确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因此还想保住大宋江山的赵佶和一帮文臣,也不敢把开封武学院给关了。你把军校关了,谁来保卫大宋江山?
  所以军队这个系统,包括枢密院、军校、新军、兵器生产,就成了想要做官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出路了。
  苏迟这个半新半旧的人物,现在就成了宋朝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领袖人物之一。而南方的纪忆、苏适,河西的章援,河北的韩肖胄,同样也是宋朝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领袖……
  也就是说,一个新的新党,这几年也在悄然成型了!
  而苏迟、纪忆、苏适、章援、韩肖胄这些人,就是新党的核心大佬。
  现在苏迟提出要保太子北上,马上就引起已经变成守旧派首领的蔡京的警惕了。
  赵佶现在有点心灰意懒了,所以对新党只是利用,不是信任。但是定王殿下不一样,人家还以为自己年轻有为,可以有一番振作呢!
  如果让苏迟蛊惑了,将来一旦登基,可就麻烦了。
  “陛下。”蔡京立即出班上奏,“定王殿下也是万金之躯,怎么可以冒此奇险?不如让老臣走一趟河北吧。”
  苏迟马上道:“陛下,臣所主管的枢密院北面房昨日上报,说辽国萧太后有意将爱女余里衍许配定王殿下为妃。定王北去,实为相亲,怎么会有危险?”
  “什么?”赵佶皱眉,“消息可靠?”
  “应该是可靠的。”苏迟回答道。
  消息的出处是武好古,怎么会不可靠?只是苏迟不能明言,只好推给枢密院北面房。
  苏迟道:“在三方会盟前,还会有辽国的使团来开封府。到时候,应该会正式提及此事。”
  “陛下。”蔡京上奏道,“萧太后之女名为贵胄,实为蛮夷,不可为定王妃!”
  苏迟道:“可是萧太后想以陪嫁的名义归还太原、平定二地。”
  “陛下……”蔡京还想说什么,却被赵佶摆摆手打断了。
  赵佶道:“若真能收回太原、平定二地,定王怎不能娶契丹的公主为妃?孔子作《春秋》说:夷狄如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若余里衍入中国,朕当以中国之人视之。”
  赵佶的话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却是别有用心的。他并不喜欢自己的长子定王赵桓,赵桓像他的母后王皇后,也不大聪明。而赵佶的三子嘉王赵楷简直和赵佶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聪明伶俐,书画双绝,而且读书读得特别好,无论新学旧论,都是一学就会。
  这才是太子的首选啊!
  可问题是定王赵桓是嫡长子,没有个合适的理由也不能剥夺他的继承权啊!
  而且赵桓的“笨”只是相对赵佶、赵楷而言的,如果真要测个智商,100以上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赵佶只是卡着太子的位置不给赵桓,却也不能把赵楷立为太子。
  而苏迟提及的“联姻契丹”之事,倒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赵桓以契丹公主为妃,似乎就不合适去继承大宋的皇位了……要不然再传下去,不是要出现拥有蛮夷血统的官家了吗?
  蔡京眉头大皱,似乎还想说话,赵佶却拿起御案上的一份奏章,开口道:“这是纪忆的奏章,控告交趾郡王不臣,在本国之中自称皇帝,还收容海盗,掠夺我国的商船,为祸广南海上多年。日前纪忆亲率战船队剿灭海寇的时候,顺藤摸瓜抄到了海寇在交趾陆上的巢穴,这才发现了交趾郡王的诸多劣迹……诸卿以为该如何处置?”
  纪忆这是在倒打一耙!
  虽然交趾李氏王朝在国内称皇帝,对大宋也一直不臣,甚至在神宗年间还发兵掠边。但是海上的确不是交趾国能玩转的地方。
  特别是大宋设立了海路市舶制置司这个“殖民加海军”的衙署之后。
  现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就只有大宋海路市舶制置司和周国海军这两个强权,根本没有第三者生存的空间。
  “陛下。”知枢密院苏迟马上上奏,“臣素知交趾国目无君上,纪忆所奏应当属实。”
  “便是属实,也是擅开边衅!”蔡京厉声道。
  “此非擅开边衅。”苏迟针锋相对道,“乃是忠于职守,海路市舶制置司本就有剿灭海寇,以保海路通畅之责。而交趾国是大宋属邦,国主世袭安南都护。交趾近海,本就是海路市舶制置司的辖区!”
  “可是人家不承认啊!”蔡京道。
  苏迟一笑:“若不承认,为何上奏朝廷控告纪忆?”
  咦,好像是这个道理……
  在场的大臣们一下都愣住了。
  这一次交趾国并没有发兵扰境,而是恭恭敬敬的遣使上奏控告纪忆。这不就是承认大宋的宗主权了?
  这是怎么回事?不符合交趾国的作风啊!
  苏迟又道:“既然交趾国承认了我朝的宗主之权,上奏控告。那么交趾就是羁縻之地,并非独立之国。交趾近海也就是海路市舶制置司的辖区,纪忆所为自然谈不上开边衅了。至于其所为是否过当,朝廷可以派出御史去调查。”
  赵佶点了点头,说的不错!这事儿应该查清楚才好。
  蔡京道:“将御史派去哪里调查?”
  苏迟说:“自是交趾国内了!不仅要查海路市舶制置司是否不当,也要查交趾郡王有否不臣!”


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被逼无奈宋道宗
  听了苏迟的建议,饶是沉迷道教的赵佶也回过味儿来了。
  苏迟这是想和交趾国开战啊!
  交趾郡王臣不臣的,还用得着御史去查吗?交趾国可是多次发兵入侵大宋边境州郡,没少干烧杀抢掠的事情!在熙宁年间交趾国还有一次大举入口,攻破钦州、廉州、邕州等地,屠杀民众数十万人,比之西贼有过之而不及!
  而且交趾郡王只是对大宋而言的,在国内,交趾是以大越为国号,交趾郡王也向来以皇帝自居。
  大宋派御史去查?查个屁!派去的御史搞不好被人家一刀砍了,到时候怎么办?
  虽然猜中了苏迟的心思,但是赵佶也没有在崇政殿上点破,而是将派御史调查纪忆和交趾国的事情压了下来。
  在崇政殿问对后,则留苏迟独对。
  众臣离开后,赵佶眉头大皱,看着苏迟问:“苏卿,汝欲以兵威犯交趾乎?”
  苏迟居然点点头,“陛下圣明!臣正有此意。”
  “这是为何?”赵佶一愣,“汝父苏辙素来不喜言兵,汝怎喜言兵事若此?”
  苏迟叹了一声:“陛下有所不知,臣是不得不喜言兵事……如今军中少壮,日夜思战,臣为枢密,若不言兵,如何安抚人心?”
  “军中人心思战?”赵佶一怔,“是军中人心畏敌惧战吧?”
  “有人畏敌惧战,也有人思战啊!”苏迟道,“三衙管军所辖的禁军兵将自是畏敌惧战的,可枢府所管的新军将佐,多有好战思斗者……若无仗可打,臣怕这些人会对朝廷心生怨言啊!”
  “竟有这等事体?”赵佶狠吃了一惊。
  他现在不是沉迷道教了吗?所以也不怎么关心军队的情况,在他看来,大宋的军事是振作不了,也不敢振作了。所以就全都丢给两府集议,民主得很,你们下面怎么议,他就照准。
  而下面的两府宰执也不好,都是没担当的。也没人提解散新军的事儿,也没人想要把专出革命党的军校给关闭了。
  而且几乎所有的宰执都觉得朝廷还是要有点武力在手里的,要不然怎么抵挡契丹人、武好古和章援?
  所以在枢密院接管了都军机司后,本来应该“抑武”的文官集团,居然很认真的开始办军校,办新军了——不办不行啊,且不说武好古和章援会不会打过来,就是手头的开封新军、陕西新军、东南新军、河东新军(张叔夜建立的)、朔方新军、灵州新军,林林总总也有二十几个将。
  而且步兵学堂(后来改成武学学宫)每年也有几百个毕业生出来,不安排怎么能行?你把新军解散了,这些年轻武人去哪儿?都去去天津投武好古?
  另外,陕西新军、河东新军、朔方新军、灵州新军,还有韩家的昭义军,还有海路市舶制置司都向朝廷提出要用武学生带兵。而且还不断举荐少年武人到开封府的军校求学。
  在朝廷大臣们看来,这是陕西军、河东军、朔方军、灵州军、昭义军、海路市舶制置司忠于朝廷的体现。你要是停办军校,人家都去天津骑士学院招人了,朝廷还怎么控制他们?
  所以形势倒逼着朝廷办军校,办新军。不仅要办,还要办好,而且也有条件办好。
  首先是有钱!蔡京的钱引改革目前看来是成功的,所以朝廷并不缺钱。
  其次,人才也不是很缺。因为朝廷系统中还是有许多早年从兵学司、骑士学院毕业的人才。
  同时,朝廷这边还有六所“大学”,每年也能培养出大量的新学人才。这些人才,也为武学学宫的师资力量提供了保障。
  另外,六所“大学”的毕业生中的一部分,还直接加入了新军、枢密院、军器监、海路市舶制置司等和军事相关的衙署。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军的管理水平。
  当然了,不利于新军发展的因素也是存在的。
  一是科举文臣始终占据主流,武人无论新旧,都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之中。
  而且由于新军和武学学宫同武好古始终存在传承关系,所以朝廷对军校和新军也存有戒心。早就腐朽得不能战斗的开封禁军始终没有被解散的原因就在于此。
  二是宋朝的府兵制改革终于失败了。不花钱又没有土地的府兵,终究是维持不下去的。
  到了政和三年,除了陕西新军、灵州新军和朔方新军(他们是有土地的)的兵源尚有一点保证,其余各部新军,都出现了士卒大量逃亡的现象。
  就算是陕西新军和朔方新军,也出现了无田的辅兵大量逃亡,有田的正兵也因为服役时间过长而难以维持,大量面临破产。
  而发给军饷的开封新军,同样因为开封府物价腾贵和辅兵无饷、无田等原因出现了动摇。军心不稳,士卒逃亡甚多。
  在这种情况下,在政和三年初,两府集议,提出了废府兵(保留陕西、灵州、朔方的授田府兵),改募兵的建议。
  虽然反复折腾的兵制改革对提升宋军的战斗力非常不利,但是新军的军官团却是实实在在建立起来了。
  几千名武学学宫、各家大学,以及早先的房奴兵出身的军官(包括官员和杂品武臣),构成了大宋新军的骨干。
  而这伙人中的大部分,都只是没有官身的杂品武臣(北宋带兵的武臣地位比较低,很多都是没品的),水平不低,薪俸不高,也没有资格借无息贷款买房。特别是困在开封府枢密院、军校、开封新军系统中的杂品武臣,没有一个不盼着打仗的!
  不过他们现在盼着攻打的目标并不是交趾,而是从没落的辽人手中收复河东。
  可现在河东可以通过和平手段收回大部分了……这帮苦哈哈的新军武官怎么办?怎么买房子?怎么发财?怎么升官?
  没有出路给他们,他们会不会造反?
  北方可马上就要有一个军装闪闪发亮的共和国了!
  就在苏迟想不出该和谁开战的时候,交趾国的使团正好上京告状——如果让交趾国仁宗皇帝李乾德知道这事儿,怕是要在皇宫里面哭死了!
  “陛下。”苏迟低声道,“就给下面的军官一个立功的机会,让他们去攻打交趾吧。”
  “攻打交趾……”赵佶眉头大皱,“交趾瘴痢,若兴兵夺取,死伤必多!”
  苏迟摇摇头,低声道:“若死一些,兴许就安稳了……”
  这倒挺好,打胜破外敌,打死除内患!怎么都不亏啊!
  赵佶叹了口气,“也只能如此了!只是朝中的御史一定害怕交趾国路途遥远,不肯前往,如之奈何?”
  苏迟道:“陛下可以降诏给舍弟苏适,让他去查明真相。”
  让苏适去给交趾国罗织罪名吧?赵佶心想,交趾郡王也真倒霉,让纪忆欺负了忍一忍就过去了,偏偏派人到开封府控告,结果让更狠的苏迟给瞄上了。
  也不知道会不会步了那个黑汗回鹘的“狮子王”的后尘?
  赵佶道:“那谁可以统军南征?又要出兵多少?现在正在改募兵,开封新军有多少兵马可用?”
  苏迟道:“臣推荐军机房主事(原都军机司缩编)张孝纯出任兵马总管,也不必调动北军南下,只需要调集一部分军官南下,在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处募兵,再由海路置司筹措军费,购置器械。一定可以大获全胜的。”
  “也罢!”赵佶又叹,“枢密院拟个方略,再和东府集议吧。”
  “臣领旨。”苏迟大松口气。
  总算给下面一帮刺头找到事儿干了。
  就去祸害交趾国吧!
  赵佶又开口问:“苏卿,如今开封新军中有没有数千威武之师?”
  “数千精锐还是有的,便是上万也能抽出来。”
  “那就好。”赵佶说,“等定王北上的时候,就让开封新军抽调一万精兵护卫。怎么都不能在武好古和萧太后跟前坠了我大宋的国威!”
  “臣领旨……”苏迟行了一礼,正想告退,却看见一个胖乎乎的大貂珰一边喘一边跑了进来,脸上还带着哭腔。
  苏迟有点奇怪,天子和枢相独对,宦官怎么可以进来?
  而赵佶看见这个大貂珰却是脸色一变,怒道:“怎地?又和朕装上吊?”
  那大貂珰显然是方寸大乱,完全没有注意到苏迟在场,脱口就道:“陛下,这次太后娘娘来真的了……”
  “真的?”赵佶哼了一声。“又来这一套,可是救过来了?”
  “没有!这次没有……”大貂珰噗通一下就跪了,“太后,太后已经,已经气绝了!”
  “气,气绝?”赵佶一愣。“死了?”
  “太后驾崩了!”
  赵佶瞪着眼珠子看着那大貂珰,失声道:“何至于此?何至于此?朕又不是真的要废她,只是吓唬一下……”
  苏迟听着这话也呆住了。
  刘太后死了,哦,应该是崩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听那大貂珰的话,好像是想不开寻了短见!
  这事儿……自己不合适知道吧?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共和国,成立!
  大周,共和元年二月初一。
  《大周共和国宪法》终于由幽州元老院政治协商会议全票赞成通过了!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也意味着中国的一部分,终于跨过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门槛。
  中国历史的一个全新篇章,已经拉开了序幕!
  根据这部《宪法》。周国的国体为共和制,全称是“大周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治理者为元首,由元老院从元老中选举产生。元老的任期为五年,元首的任期也同样为五年,但是可以连选连任——对于这一条,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大家在心目中认可的还是家天下,所以武好古这个元首,在元老们看来就是皇帝。
  元首的职权则是领导共和政府,统领大周陆海军,主持元老院会议。
  而元老院的职权则是订立或修改律法,弹劾不法官员,审查政府预算,批准进行战争或订立和约,批准政府各部主官人选,批准直辖州府主官人选等等。
  在《大周共和国宪法》得到通过后,幽州元老院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使命也算结束。在随后的一个半月中,大周共和国举行了大选,由三十余万元勋公民、勋贵公民、贵族公民、终身公民和临时公民投票,选出了180名贵族元老和180名公民元老。
  其中参加投票的元勋公民一共有360人,勋贵公民一共有720人,贵族公民一共有1440人。这2520名“贵族公民”,分别来自500个贵族之家。其中武好古的天津武家就独占了252人,也就是说,靠着武氏家族自己的贵族公民票,理论上就能选出18名贵族元老!
  除了依靠武氏家族的选票掌握了18名贵族元老之外,武好古控制的博士团,也是大周第一大政治团体。360名元老和2520名贵族中的大多数,都是博士团的成员。
  而武好古则是博士团的总团长和主要金主!通过对博士团的控制,他就能将大周共和国牢牢掌握在手中了。至于军队,现在的大周共和国实行的是土地挂钩的公民兵制和军校军官制相结合的体系,只要公民兵不失去他们的庄园,军官就很难控制军队反对元老院。
  天下为公,并不等于武好古要把好不容易拿到手里的权力交出去。只不过是换一种权力游戏的规则……在新的规则下,血统不再是最高权力传承的依据。控制元老院的大多数,才是登上元首宝座的保证。
  只要这个游戏规则可以确立——考虑到武好古的年纪,他有至少三十年时间让这个规则深入人心!
  到时候,武好古的大部分子孙后代(能够参与政治的只是少数),就能自然而然的退出未来共和国的权力游戏,过上安稳、富裕和自由的生活。
  到了武好古这个层级的人物,当然不会去羡慕帝王的“独乐乐”了。因为他很清楚独乐乐的代价是什么?
  而且他也知道,自己打开的资本主义魔盒,已经把“独乐乐”的帝王宝座摆上了火山口。
  想要安安稳稳传上几代或十几代帝王,再等个君主立宪的善终,难度之高,真的让人难以想象。
  因为武好古开启的是一个千年大变之局!就犹如始皇帝建立中央集权帝国,犹如隋朝开科举晋升之徒,也犹如中华民国结束两千年帝制。
  这样的变局之下,秦、隋、民国,可都没有太长的国祚……
  所以在共和元年三月初一,武好古现在站在元老院首席元老的宝座上,手按着一本《共和国宪法》正准备宣誓就任元首的时候。心里面并没有多少喜悦,反倒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
  “吾誓以至诚,就任共和国元首职位。从此当为我共和国公民、平民奉献全部之心力,遵守宪法,维护国家。若有违背,天理不容!”
  誓词是简短的,也是划时代的。这意味着武好古这个元首不是天下的君父,而是为国为民为公的公仆……
  也意味着君父的时代,在未来的中国,将会成为历史!
  他吐了口气,从元老院次席元老慕容忘忧手中接过了象征元首权力的宝剑。然后佩戴在自己的腰带之上,这就算是礼成了。
  “元首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知道谁起的头,山呼万岁的声音顿时响彻了整个会堂,仿佛要把屋顶掀翻似也……第一共和国的封建残余,依旧强大啊!
  摆在元首宫外,共和广场上的十八门大炮,这时也开始鸣方礼炮。惊雷般的轰鸣,在天津市上空响起,宣告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了。
  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武好古走到了元首宫二楼,面向共和广场的一处阳台上。
  外面的共和广场,今天是人山人海,全都是天津市的公民、市民,怕是不下十万人啊!
  人们在欢呼,礼炮在轰鸣,武好古心中的阴影,也一扫而空。
  无论如何,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前途虽然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历史的车轮,终于滚滚向前,碾压过了资本主义的门槛。
  不管人们多么憎恨万恶的资本主义,多么热爱君恩臣忠的封建王朝,他们在滚滚的历史车轮面前,都无力抵抗。
  大势所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对于12世纪的中国而言,今后无论会发生多大的阵痛,都将会孕育出一个无比强大,并且站在世界巅峰的国家。
  这个国家,将属于中国人民,而且是不可战胜,不可征服的!
  当礼炮轰鸣结束的时候,武好古抽出长剑,高高举起。
  看见这一幕,广场上的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