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5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相信他会念及和官家的旧情不拥兵向天下?就算他不想打,他手下那帮人呢?他们周国的骑士、府兵的庄园只能传长子。别的儿子怎么办?当佃户?
  还不是得对外扩张?
  高丽国眼看就被武好古吃掉了!金国治下的临潢府看上去早晚得落在东辽手中……临潢府一失,黄龙府就成了飞地,被周国拿下也是时间问题。
  这两块地盘吃完了,武好古再往哪里扩张去?云中大同府?那才几亩田?够分谁啊?
  所以周国南下,在大家看来是必然的!
  政事堂里面的气氛越来越压抑,都快叫人喘不过气儿来了。
  过了不知多久,才听见宗泽忽然开口:“凉国的章理也是我朝的封臣啊!如果朝廷接受了金国称臣,那么章理怎么办?”
  是啊?章理怎么办?天理教怎么办?他们正在和阿骨打打仗呢!转眼双方就同殿为臣了,这算怎么回事儿?
  而且阿骨打还在称臣的奏表上提出想要得到河套北岸草原。那里现在可是章理的地盘!在河套北岸草原的归属问题上,大宋要支持谁?
  蔡京闻言,摸着胡须,皱眉道:“章理和阿骨打不一样……阿骨打毕竟是夷狄,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亡也。”
  这是《论语·八佾》中的话,意思是夷狄虽然有君主,但还不如中原诸国相争,没有大一统的君主的时候。
  蔡京说这话的意思,则和《论语》中的意思略有不同。他的意思是阿骨打这个夷狄的“有君”,是比不过诸夏的一方诸侯。是没有机会入主中国的……
  而武好古和章理,都是诸夏的诸侯,是有机会取代大宋成为中国之主的。
  宗泽一愣,看着蔡京,“蔡相公觉得章理也和武好古一般?”
  蔡京点了点头:“凉国、周国,都是诸夏……而且他们一个以教立国,一个号称天下为公,其实都是有大志向的!”
  在蔡京看来,要走传统的以下犯上的路子,夺大宋天下是很难的。
  别看大宋兵弱,但是宋朝得人心,特别是得士大夫之心!想要篡夺或是走藩镇叛乱的路子,内部就摆不平。
  可是武好古和章理都完美得避开了君君臣臣的体系。
  武好古是无君无父,搞天下为公。他的路数,反对的说是“无君无父”,支持的可说是“德比尧舜”,人家不搞一家天下的,多高尚啊?
  而章理的路数则是变儒学为儒教,也不为帝图王,虽然封了凉国王,但是在凉国内部没有人管章理叫“大王”,都称他为“天理子”,其实就是儒教掌教的意思。
  所以章理也和武好古一样,是把秦朝以来君主集权和一统天下的路数给颠覆了。
  因此在蔡京看来,武好古和章理远比女真人危险。
  “太师的意思是……放弃凉国,转而支持金国?”
  “也不是放弃……”蔡京拈着胡须,“叫章理让出河套北岸草原即可。”
  “他肯吗?”
  “肯啊!”蔡京笑道,“他的黑山城虽然固若金汤,但是远离河西腹地,如果咱们站在阿骨打一边,黑山城和河西的联络就会中断。即便黑山城得守,章理也不敢冒这个险!他的天理教可不能和武好古的共和国比,虽然以教治国,但终究不是天下为公。而且咱们还可以给他的台阶下,命他进兵吐蕃。”
  “进兵吐蕃?”
  蔡京笑道:“吐蕃自唐末就分崩离析,到如今两三百年也统一不起来……正好让凉国去收服。凉国前几年就拿下了青唐城,就和吐蕃诸部接壤了,正好南进雪域高原。那片地盘可不小,而且还连接天竺,又没什么强兵,去那里不比在河套和阿骨打死磕强?朝廷可以助饷数百万缗,这样他总肯撤出黑山城了吧?”
  蔡京的这个主张也不错,让西藏早了一百多年加入祖国的大家庭了。
  宗泽还是有点皱眉,“就怕金国得陇望蜀,一旦据有河套北岸,又要想河套南岸了。”
  蔡京点了点头,笑道:“他们女真人也就是想想河套南岸……开封府他们敢想吗?”
  不敢吗?历史上人家都打进来把蔡太师的儿媳妇抢走了!
  不过眼下这个时空,女真人也许真不敢想。就是敢想,他们也不敢动手。要是动了手,可就是给周国、凉国火中取栗了。
  ……
  “大金要称臣?”
  琼林宫,已经回到开封府的赵佶听到这个消息也有点不敢相信。
  “为什么呀?”赵佶问。
  他可不觉得自己德比尧舜,可以感化夷狄。
  “因为周国太强了。”蔡京用沉痛的语气说,“阿骨打在燕子堡一定吃了大败仗,被周军打怕了。现在连临潢府都不顾,带着部队就往西跑。投靠朝廷,也是为了和朝廷联手对付周国。”
  “周国那么厉害?”赵佶听了蔡京的话,心都悬起来了。
  “厉害!”蔡京道,“陛下可曾看过《复古日报》?”
  “看过几张……”赵佶说。
  《复古日报》是复古学会的喉舌,都是鼓吹复古改良的。赵佶是没有兴趣的,但是赵桓非常着迷。《复古日报》每期必读,有时候还会推荐给赵佶看。
  蔡京道:“《复古日报》对于大宋未必真有见地,但是对于周国,还是极有见地的……周国是以一国之土养兵。以工商百业强兵。一国之政,都是围绕强兵运转的。长久必是天下之巨祸!金国者,虽夷狄,但毕竟只有二百万众。周国者,诸夏也,百万户,千万口,人人思战啊……”
  “联金……真可以制周吗?”赵佶现在也感觉到周国的危险了。
  一开始他想让武好古代辽,一南一北一起混日子的时候,并不觉得有多危险。
  可是现在,周国却正在展现出越来越强的侵略性。不仅支持东辽北进,试图吞并金国的临潢府,而且还大举征伐高丽,要吞掉这个几百年来,一直独立于中华之外的国家。
  蔡京道:“光靠联金是不能制周的,欲制周,还须自强啊!”
  “如何自强?”赵佶问,“要搞复古变法?”
  “复古变法是胡闹。”蔡京忙摇摇头,“我朝毕竟是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如果失了士大夫之心……那大宋就要国将不国了!”
  “国将不国……”赵佶轻轻点头。
  蔡京的这句话听着有点玄,赵佶却可以理解。
  武好古为什么会建立周国?就是因为产生了一股士大夫以外的力量!
  界河商人和沧州骑士同大宋的士大夫不是一路人。朝廷一时粗疏,让他们做大起来,不仅有了地盘,还有了武力,有了学派,自然就想和朝廷分庭抗礼了。
  而复古学派以周为师的路线,也会促使士大夫以外的力量崛起,然后就会出现新的武好古……
  到时候,大宋就要分崩离析,国自然不国了。
  蔡京接着说:“我朝天下之所以可以一百多年太平无事,就是因为士大夫。之所以会有周国和凉国,就是因为复古啊!”
  赵佶明白蔡京想干什么,但他也没有马上下诏禁止复古学会。
  只是道:“联金制周是一回事,和亲周国是另一回事……德庆公主转眼就17岁了,早就该出阁了。朕看武好古的长子武义勇很不错,可以当朕的驸马。”
  蔡京道:“老臣明白了,老臣立即去张罗,一定要公主殿下风风光光……”他顿了顿,“陛下,是嫁过去?”
  赵佶苦笑:“不嫁过去,还想让武义勇上门吗?”
  “老臣明白了。”


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国将不国?
  开封府城西,就在万胜门大街附近的一条名叫米仓巷的小巷子的尽头,有一排万家地产所建的“石库门”小院,其中临街的一栋“石库门”的大门上,挂着“复古学会”和“复古日报”的招牌。
  没错,这里就复古六君子开创的复古学会的大本营。同时也是复古学会的“会报”复古日报的编纂部。
  实在有点让人意外,这个让大宋官家赵佶极其讨厌的学会,居然存活到了政和五年末,眼看就要混到政和六年去了。
  复古学会不仅存活了下来,而且还得到了几个大宋爱国绅商的捐助。因此得以租下了这处房产,还开办起了自己的报纸,得以大张旗鼓宣传自己的思想了。
  除了宣传“师周变法,抑制兼并,均田强兵”这些主张。这个复古学会还成了何栗在开封府左近实行清田检地的有力帮手了。
  何栗现在的差遣是管勾稻田务,是太府寺下属的一个芝麻绿豆官。摆在高官遍地走,勋贵多如狗的开封府,真是一点都不起眼。别说那些拥有大量隐田的官员勋贵不拿他当回事儿,就连稻田务下的公吏,还有宫中派出的另外一名勾当官,也不会把何栗太当回事儿。
  可何栗手中,偏偏掌握着复古学会这个实际上是政党的组织。而复古学会之中,还有陈东、张浚这两个活动能力极强的太学领袖。
  他们不仅可以发动舆论,向反对清田检地的勋贵施加压力,而且还能直接从青城学宫中调集算学和绘画人才,帮助何栗去清查田亩。
  那些公吏掌握的查田技巧,在善于计算和绘图的青城学士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很快就查出了许多的隐田!
  当然了,开封府这边的勋贵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很快就想出了对策。通过举报和在报纸上爆料,把稻田务引向了郑皇后的亲戚。
  这位郑皇后可是得宠的皇后!查皇后娘家的田,不就等于在查皇后的田?皇后的田,不就是天子的田?
  何栗要查不下去,那么别的亲贵也就不怕了。大不了把被查到的隐田都寄到皇后的娘家或是别的皇亲名下。
  何栗如果要硬查,呵呵,当今官家可是出名的护短!
  上回何栗弹劾武好文已经得罪官家了,现在再惹到郑皇后,就等着去御史台喝鸡汤吧。
  可是事情的发展偏偏出人意料,就在何栗自己都感到扎手的时候,北方传来了惊人的消息——暴周的2000兵马在鸳鸯泺击败了金国的10万大军!
  暴周强大如斯,已经有了席卷天下的实力!
  实际主持复古学会事务的陈东马上抓住机会,接连在复古日报、士林新报、清流报等主张或同情复古的报纸上发表文章,鼓吹周国军力强大,并且将周国的强大归于“抑制兼并”和“均田强兵”。
  都门舆论,顿时为之大变。主张复古变法的声音一下子响了起来,皇城司甚至还在驻防万胜门的昭义前军大营中听到了均田的呼声。
  昭义军的根底是地主团练,虽然也效仿周国共和军搞过骑士庄园、府兵庄园,但是根底摆在那里,能搞出什么样就可想而知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不能触动,昭义军也没有周军的扩张能力,抢不了别人的土地。就只能在有限的“无主之地”上做点文章,所以大部分的昭义军士兵仍然没有土地。
  没有土地的昭义军士兵,对于周国的骑士庄园、府兵田庄当然羡慕的不得了——昭义军的地盘紧挨着周国,自然知道周国是什么状况了。
  那可真是武人的天堂啊……所以驻防万胜门的昭义军士兵们知道了复古学会的观点,也都纷纷表示支持。
  因为昭义前军中有了均田的呼声,赵佶的遗传性胆小病就发作了,暂时不敢陷害复古忠良了。御史台弹劾的奏本也被他压了下去。
  由于武好古和章理两个乱臣贼子是榜样效应,现在大宋的武人腰杆可硬了不少!大不了用脚投票……要是武人们都走了,靠几个书呆子士大夫能保住大宋天下?
  赵佶的顾虑,复古学会的几个头头脑脑的哪里知道?他们几个虽然找到了大宋武力衰弱的根源,但是却不知道正因为大宋的武力衰弱,才给了他们这些文人士大夫登上天子之堂的机会。
  如果大宋真的“师周复古”了,哪里还有科举出身的士大夫的地位?
  没有了科举士大夫,大宋天下还能安稳?
  从某种角度而言,主张师周复古的复古党人和成天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而又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康梁,其实就是一路人……
  复古学会的内厅里面,现在已经有点炙手可热的陈东今天又一次翘了太学的课,正埋头书案在准备一篇批驳康梁的文章——康梁虽然是“单打独斗”,但是不知怎么回事,影响力居然一点不比复古学会差!在开封府的商人和勋臣之中,颇有一些支持者。
  而这位康梁的主张,则和复古学会有点针锋相对的意思,是旗帜鲜明的反对抑制兼并和均田的。康梁认为周国是在扩张的基础上搞均田,均得是别国的田,不是自家的田。
  而且被周国吞并的土地,原本就没有私有土地的问题。无论是辽国还是高丽国,基本都是土地国有(官有),私有土地是极少的。
  本就是敌国国有的土地,自然可以任凭处置。而分配给骑士、府兵成为职田,当然禁止买卖和分割。
  而大宋的土地大多是私田,就算存在契约丧失和逃漏税,也不能因此将私田充公——契约丧失应该补办,逃漏税应该补缴,没收私田则是在抢夺大宋子民的财产!
  至于进一步实行限田,则是更加公然的抢劫,一定会造成天下大乱,是要将大宋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中去。
  在反对均田、限田的基础上,康梁还提出了“以田征兵”的主张,认为拥有土地者不仅有纳税之责,还有卫土保国之义——天下间的财富以土地为主,拥有土地越多,也就得益于大宋的统治越多,当然就有更多的义务去保卫大宋了。
  所以大地主也就有义务为朝廷提供兵力了……也不是要地主本人去当兵,而是要他们根据各自拥有的土地多少提供乡兵。如果提供的乡兵达到一定数目,地主家就可以指派军官。
  当然了,朝廷也不能白叫大地主们出力,应该要给予一定的补偿。或是赐予官职,或是减免税赋。
  同时还应该取消貌似公平,但是专取无用之士的科举制度。而以培养人才的学堂和军功、事功取士以代之。
  这样就能鼓励大家去从军立功,或者学习有用的学问了……
  就在陈东引经据典,奋笔疾书,准备用一篇雄文将康梁驳倒的时候。内厅的房门忽被人推开,走进来的正是何栗。
  “文缜,你来了?”陈东放下毛笔,抬头看着眉头微皱的何栗,“怎地?出了什么事儿?”
  “少阳,金国向咱们称臣了!”
  “什么?”陈东一怔,“听谁说的?”
  “今天在城南查田的时候遇到耿希道了。”
  耿希道名南仲,开封人,元丰五年的进士,从政和二年开始以礼部员外郎为太子右庶子,试太子詹事——这个职位实际的工作就是教导太子赵桓读书。
  顺便提一下,在赵佶返回开封府后,终于将太子的宝座给了赵桓。现在的赵桓,已经是大宋帝国正式的储君了!
  不过能不能即位,还得继续努力啊!
  毕竟赵佶春秋鼎盛,身体又好的出奇。所以身为太子的老师,耿南仲也不是什么炙手可热的官儿。
  因为太子支持复古党的缘故,耿南仲也就和何栗走得有点近了。
  “那就错不了了……可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陈东还是觉得难以置信。
  “联金制周吧!”何栗道,“朝廷还准备将河套北岸草原让给金国。”
  “那里不是凉国的地盘?”
  “呵呵,凉国哪有金国值钱?”
  “可万一凉国倒向周国,岂不是……”
  何栗摇摇头:“暂时不会,朝廷有办法安抚。不过打铁还须自身硬,单靠联金是制不了周的。”
  他顿了顿,“今天在崇政殿上,蔡太师也提及了变法自强。”
  陈东问:“蔡京支持复古?”
  “不支持。”何栗道,“他说咱们的复古是胡闹。”
  “那他是……支持康梁?”
  “多半!”何栗哼了一声,“康梁的主张处处为豪门权贵着想,哪里是变法图强,分明就在替豪门图利,想要绝了寒门晋升之途。”
  陈东猛一拍桌子,“国家到了如此地步,他们还一味徇私……对了,官家怎么说?”
  “官家什么都没说,只是想和武好古结亲。”
  陈东摇摇头:“官家也是,都如此地步了,还指望武好古能念及旧情吗?”
  他看着何栗,“文缜,咱们要不要再来一次上疏,反对和亲?”
  “不,不……”何栗摇摇头道,“耿希道的意思是。”他顿了顿,“咱们要在报纸上鼓吹一下亲上加亲!”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亲上加亲
  “亲上加亲是……”
  陈东没明白何栗的意思。
  何栗笑着:“就是提郓王寻一门好亲。”
  陈东又问:“郓王?娶谁啊?”
  “当然娶武好古的女儿武美娘。”
  陈东还是不明白,皱眉问:“这是为何?耿希道就不怕武好古发兵为女婿争皇位?”
  只要接近大宋顶层权力圈子的人,都知道赵佶喜欢郓王赵楷,有意传之皇位。只不过碍于祖宗礼法,才不得不把太子的位置给了赵桓。而赵桓的地位,现在说不上多稳。
  如果赵楷有了武好古这个老泰山,说不定真能夺了赵桓的皇位……
  何栗笑着:“现在皇位可不是太子的,是官家的!武好古要发兵的话,是争谁的位?”
  “啊……”陈东点了点头,“帝王之家最无情!现在官家是宠着郓王,可一旦郓王有了夺权的可能,那官家防他都来不及了。”
  这是把武美娘当成毒丸了!郓王不娶她做老婆,就是赵佶眼中的天才少年。一旦娶了她,呵呵,那可就是谋朝篡位的嫌疑犯了。
  有这层关系在,郓王就再也不得亲近官家,就一辈子当个安乐王吧。
  “对!”何栗道,“不过这事儿是天子家事,咱们不能公开说话。天子可不怎么喜欢咱复古学会啊。”
  “我知道。”陈东道,“我在别的报纸上投稿……就拿汉朝和隋唐的和亲说事儿。”
  “怎么是汉朝和隋唐?”何栗笑道,“该是春秋战国啊!周国毕竟是诸夏,并不是蛮夷之国。”
  “对对。”陈东笑道,“这个不能忘记……周是诸夏,所以为患尤深,若不复古强兵,大宋早晚为其所夺。”
  “复古强兵什么的,可千万别提及。”何栗提醒道,“要不然官家一看就知道是咱们在鼓吹了,到时候官家身边的人就不好说话了。”
  赵佶当然不会看了报纸就给儿子娶个武家的女儿。所以在报纸上鼓吹亲上加亲不过是起个话头,然后还会别人吹风。
  这个“亲上加亲”的主意是太子的老师耿南仲出的。根据计划,何栗、陈东这些复古党人在外面造势。太子赵桓则会去做德庆公主赵盘玉和太子伴读武好德的工作。
  赵盘玉是郑皇后的女儿,她可以去和老妈那边分说——亲上加亲对赵盘玉的婚后生活肯定是有利的。如果没有武美娘入宋,她不就成了个人质被押在周国了吗?
  而武好德虽然是个少年,但却可以代表武家说话——他是武义勇、武美娘的长辈,而且官家又特别喜欢这小子,所以他说话一定管用。
  另外还有一个知襄阳府事的潘孝庵,在官家跟前也有说话的份儿,他一定也赞成亲上加亲。因为武美娘是他的外甥女啊。
  几个因素相加,“亲上加亲”成功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
  ……
  河套灌区,黑山城。
  全副武装的河西骑士和汪古万户骑兵,正从八角形的城堡的南门开出,通过黄河冰面,进入宋朝控制的河套南岸草原。
  今天是天理子章理满含屈辱的将城池交给女真人的日子。
  这场河套北岸草原之战,打得真有点窝囊,不败而败!
  天理骑士不是输在战场上,而是输在了外交上。
  在大宋朝廷接受了金国的臣服,并且自作主张将河套灌区划分给女真人后,天理教的军队就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了。
  即便黑山城堡是不怕任何攻击的,章理也不敢冒着河西本土生变的危险将战争进行到底了。
  所以在童贯出面调停后,就答应和平交出城堡,然后通过宋朝的土地退往兴州。
  为了保证天理教大军可以安然退却,金国和宋国方面都派出了人质。
  金国派出的是完颜阿骨打的庶长子完颜宗干,宋国派出的则是朔方路兵马都总管黑文韬。
  这两个人质居然都是天理信徒,只是黑文韬属于大教谕团系,宗干属于博士团系。
  不过他们和章理也不算外人,现在更是有说有笑,一块儿踏上了黄河冰面。
  “天理子殿下,咱女真人也是相信天理的,当然欢迎天理教师了,而且还想派人去河西学理……”
  完颜宗干的语气可谓恭敬谦卑,还刻意落后章理半个马身,哪有一点胜利者的威风?而他这样的态度,一半是父亲阿骨打关照的——大金是外交胜利,不是军事胜利,过不硬啊!所以要尽可能修补和天理教的关系,避免发生新的战争。
  另一半则是发自内心将天理子当成了圣人。
  “误会总算可以解除,今后双方可以化敌为友,实在太好了……如果金国愿意接受河西的天理教,那可真是两方面的大幸啊。今后我们两国之间,就再不互相侵犯了。”
  宗干谦卑,章理也同样客气。虽然是外交失败,但是章理在战场上的确也没占到什么便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