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5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早在辽国统治的时代,辽河流域就得到了大力开垦,垦出了数以千万亩的良田。到了大周共和年间,辽河流域的开发又因为大规模的授田和辽东农业银行的投资,再一次得到了加速。
  从燕地和河北迁移到辽河流域的汉族农民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天津市强大的手工业又能够提供质优价廉的铁质农具,周国和东辽的骑士之家又能为辽河流域提供足够多的大牲口用于耕作。
  而且通过不断侵占金国的土地,辽东行省的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增加。到了共和八年吞并金国上京道前,仅仅辽东行省的耕地就达到了7000万亩!
  这可是7000万亩黑土地!即便用轮种法播种一半,也有3500万亩的土地种了小麦,每年的收获都在一亿石以上。
  只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周国根本消费不了那么多的粮食,即便大量出口、酿酒和喂养畜生,也用不了那么多。
  所以到了共和八年宋周大战爆发前,周国已经积累起了数量惊人的存粮!
  即便全国的农业活动完全停止三年,也不会发生饥荒。
  因此,周国才可以从农业生产抽调出上百万的劳动力用于作战。
  反观宋朝这边,虽然人口多达一亿,可是绝大部分的土地人口都被毫无战斗力的地主士大夫掌握。朝廷连清丈土地都做不到,更不用说将战争动员的负担进行合理的分配了。
  不过比较幸运的是耶律延禧在十几年前发动的入侵让河北的士大夫地主知道了厉害,因此变得比较合作。而周国的大发展又吸收了河北过剩的人口,大大缓解了河北的人地矛盾,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河北劳动人民身上的负担,使得他们可以为庞大的河北驻防新军和昭义兵提供后勤支援。
  当然了,新式军队强大的战斗力也是河北地方驯服的原因。
  在30万新式军队面前,任何民变都是不值一提的!
  不过大周共和国这一次出动了四十五万装备、训练、士气更胜一筹的新式军队。而且还趁着宋朝新军侧后被周军河东军团迂回,不得不开始后撤的时候发起了气势恢宏的攻击作战。
  在刚刚迁到深州的河北宣抚司衙署里面,正是一副嚣杂慌乱和低沉的气氛。那些往日里意气风发的文士机宜已经应付不了乱成一团的战事了,不得已只好从军中抽调了一些职业军官去辅佐替代张浚执掌总军机房的刘子羽。
  可是现在河北宋军已经陷入了难以扭转的颓势之中,已经不是良好的指挥和调度可以扭转过来的了。
  军机房中的机宜们,无论是正经的职业军官,还是业余的知兵书生,都对地图上面不断延伸的象征东贼的黑色箭头感到束手无策。而代表宋军的红色箭头还有沿边的堡垒防御体系,都已经七零八落。
  沧州路方面还算稳定,王禀不愧是和新式军队一起成长起来的名将,虽然上了年纪,但还是反应敏捷。在周军的河北东路军团主力从清池要塞和盐山堡垒间突破,向南皮城堡的后方进行迂回的时候,他就果断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
  为了尽快撤退,他甚至下令销毁了好不容易才运到前线的重炮和大量的粮草、辎重,还放弃了许多驻守在前线堡垒中的部队。仅仅率领着不足五万人的主力,一路轻装狂奔。终于在周军迂回部队合围南皮要塞前,率军抢渡永济渠运河,为部队的顺利撤退赢得了一点时间。
  但是在河间府路方面,宋军却遭遇了灭顶之灾!
  被“困在”大城、钓鱼寨、清州三角区域内的十几万共和军突然发难,强行突破了宋军的防线,然后全军扑向河间。不得已之下,在大城督军的种师道、姚古只得收拢部队,尾随共和军而进。结果在束城附近遭遇了共和军优势兵力的迎头痛击。
  是役,种师道、姚古以宋军惯用的车堡战术迎敌。而周军则摆出了大方阵战术,先用占压倒性优势的炮兵进行猛烈轰击,然后再发起方阵突击,用最新式的火绳枪和长枪,将失去车堡掩护的宋军彻底粉碎。
  仅仅一天的决战后,种师道、姚古率领的六万大军就被粉碎。
  种、姚二将在子弟亲兵的保护下勉强逃脱至河间府城,计点兵马已经不足3000。根本不足以守卫河间府。因而他们只能保护着河北宣抚司、河间路经略安抚使司等衙署退过滹沱河逃向深州。
  经此一役,宋国的河北防线上就出现了一个令人惊怖的缺口。被寄予厚望的棱堡防线,已经没有任何作用。
  攻占河间府后的周军河北西路军团,在河北腹地几乎可以自由活动。
  既可以直扑河北漕司的驻地大名府,又可以向西攻击昭义军的侧翼,也可以向南和河北东路军团配合围歼王禀所部。
  甚至可以同时执行这三项方案!
  归根结底,在河北战场上,共和军是用45万人在打30万!而且还有10万大军从河东迂回。兵力上的优势相当明显,因此可以多路出击,而不必担心被对手各个击破。
  反观宋军方面,现在有至少10万人被留在已经失去联络的棱堡、堡垒中,生死未卜!还有五万多人在束城会战中被歼灭。
  30万新军,现在只剩下一半还可以运用!
  不过剩下的一半新军日子也不好过。王禀的近5万人还在努力逃亡。
  昭义军的几万人虽然收缩的也比较及时,现在已经放弃了真定府和定州,正在向相州老巢转进。但是周军迂回部队的速度显然比他们更快!一定可以抢在昭义军之前夺取相州城!
  另外,周军的太行军团也从易州集结地南下,十几万大军跟在昭义军屁股后面穷追,不断吃掉昭义军抛出去的殿军。
  对于河北战场上的宋军而言,现在已经处于绝境了。
  吕颐浩枯坐在机宜房中,面无表情的看着种师道、种师中、姚古还有一群机宜聚集在地图前面七嘴八舌的争论。
  心中却只有八个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因为这场河北之战并不是输在战场上的,而输在国家法度上的。
  一万万人口的大宋,耗尽国力,甚至欠下巨债,才勉强维持三十多万新军。而一千多万人的周国,光是投入在河北战场上的新军,就很可能超过了60万!
  光是两国动员组织能力的比较,就已经决定胜负了。
  大宋是输在了祖宗家法之上!
  如果这祖宗家法不能彻底变更,大宋必亡!
  正在吕颐浩想到大宋将要亡国的痛处,眼眶里面都是泪水的时候,一个披着瘊子甲的年轻军官快步走进了机宜房,大声报告:“末将宣抚司亲军营将岳翻见过宣帅,亲军营已经整理完毕,随时可以护着宣抚司转进!”
  岳翻的一营兵马因为是败兵,士气不高,所以在束城之战中被充作了预备队。因此走了运,没有被周军歼灭,而护着二种和姚古逃亡。
  到了河间府后,又被身边没什么兵力的吕颐浩要去充当亲兵了。
  今天则是奉了吕颐浩的将令,整理部队,准备护着宣抚司等衙署继续逃亡。


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宣和复古(三)东贼百万来
  吕颐浩看着岳翻:“滹沱河南岸有没有出现东贼的影子?”
  岳翻摇头:“目前还算平静,没有发现东贼的斥候,末将还搜罗了几十骑,都放到了滹沱河和黄河沿岸,也没有警讯传来。宣抚司应该可以从容退去。”
  听到岳翻到话。吕颐浩和在场的将官机宜都松了一口大气儿。吕颐浩还未曾下令,就看见门外一个绯色官服的文官风风火火的冲了进来,正是知深州事陈遘。陈遘年纪不大,不过三十多岁,入仕却听早,不到二十就中了进士,现在已经做到了从六品,所以穿上了绯色的官服。
  他的官服上都是泥点,看来是飞马从城外回来的,“宣帅,门外怎么都是收拾好行装的兵将?难道要放弃深州吗?深州这里民心可用啊!下官刚从武强县过来,武强县的团练已经大举入城布防了!而且他们士气很高,器械也颇为精良,有不少纸甲和天津弩,应该可以抵挡一阵子。至于州城这边,防备就更有把握了。城池去年刚刚加固过,团练、乡兵也都精练过,各种器械全都齐备,粮草也非常充足,足可以支撑6个月!”
  吕颐浩闻言只是叹息,陈遘是大宋这边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官员。深州在他的主管下不仅政务井井有条,连防务也有模有样。
  只可惜面对的敌人太强大了!东贼的人数太多了,而且还拥有许多大炮。以深州的老式城墙,在东贼的大炮底下根本就是一两天的事情。
  不过能抵抗一两天也是好的,宣抚司、经略司、河间府衙这一堆衙门可跑不快,没人殿后,说不定就被东贼给追上了。
  吕颐浩眉毛一挑:“本帅誓与河北共存亡!深州当然不能放弃,亨廷,深州有你在,本帅就能放心南下去调集援兵了。只要能守住六个月,朝廷的大军一定能打回来的……深州的军务政务,一以委君。”
  听吕颐浩这么说,再看看宣抚司门外集中完毕就等着出发的抚司亲兵,陈遘也只有一声叹息了。
  这吕颐浩速称知兵,没想到事到临头也只是狼狈而逃。
  而宣抚司和几千新军精锐一走,深州这里的民心士气还不崩溃?人心一散,城还怎么守?
  陈遘只是点了点头,抱拳就大步走了出去。种师道想跟着去劝劝,大家一起逃跑算了,却被吕颐浩叫住。
  “彝叔,你赶紧去招呼一下河间府路的人马,入夜即走!一切轻装,只带甲械和三日口粮,直奔大名府!那里还有杜公美募集的新兵数万人,大名武库中还有许多甲械,正好拿过来补充诸军!看看能不能和王正臣在那里会师……只要能和王正臣合兵,大名府就能守一守了!”
  种师道只是叹气:“这一战打得成这样,朝廷还能饶了咱?”
  “河北兵败又不是咱们的错!根本就是河东方面一溃千里。咱们以三十万打东贼六十万,可以支撑数月不败已经不容易了。结果河东那边还让东贼来了个一千多里的大迂回,都是干什么吃的?”
  走出帅司辕门的陈遘,正好遇上了深州这里的兵马钤辖沙振和一群深州的父老。所谓父老其实就是士绅名流,都是大大的地主。因为河北这几年都兵荒马乱的,所以他们也不住在乡下,都搬进了固若金汤的深州城。
  现在眼看着兵火要烧过来了,自然是害怕的,可是想要逃跑又不舍得家里面的土地财产,所以就死扛着看风向。
  今天知道宣抚司的亲兵在收拾整理,预备跑路了,也都各自打起了小算盘,是走是降,也到了该拿主意的时候了。又得知了陈遘回城,所以就来打听了。和他们一起的,还有世代在河北为将的兵马钤辖沙振。
  沙振这个钤辖原本是管禁军的,但是现在手下只有厢兵,根本是个空头钤辖。虽然深州还有点团练,但怎么可能同东贼去打?
  如果宣抚司要走,那么深州恐怕只有投降了……
  看着一群愁眉苦脸的士绅,陈遘也只能一叹,低声道:“这边不是说话的地方,去州衙说话吧!”
  众人点头,都跟着陈遘往深州衙门而去。当然是去商量用什么条件投降大周国了……大周毕竟不是大金,人家也是华夏礼仪之邦,只是走了一点邪路,不与士大夫治天下,而是搞了劳什子公民国家,大约就是西周国人的那一套。
  只要不在深州搞这一套,让大家继续当地主收租子放高利贷,大家也就忍了……如果大周也能开科取士,那可就是元首万岁了!
  和深州士绅抱有同样想法的河北地方士绅还是很有一点的。河北这里就在天津府边上,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间,河北和天津(界河商市)的往来是非常频繁的。
  天津市是什么样,一般的河北士绅都知道。还有不少河北士绅家里面有亲戚在天津市营生勾当呢。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打出历史上的“河间保卫战”、“中山保卫战”和“太原保卫战”那样的战役,基本是不可能的。
  哪怕陈遘(历史上的中山保卫战就是领导的)这样的人物,现在也没想过要举深州单独对抗大周国。
  就是他想打,深州士绅也不会跟从的。至少在大周共和国触动他们的“奶酪”之前,是不会有打的想法的……
  ……
  怀州,河内县。
  古老破旧的怀州知州衙门,这个时候已经升起了高高飘扬的万符旗帜。
  这座历史悠久的州城,只有几条街道,一点儿也不繁荣。这个时候街道上面行进着大队大队的共和军,骡马牵引着轻便的4斤青铜大炮,隆隆的从街头而过。共和军的军官和士兵,都走得满头大汗,但是丝毫没有停步。灰蒙蒙的队伍,从城池的北面一直延伸到了南面,仿佛没有止境。
  街道两边,则是夹道欢迎的怀州士绅百姓。还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一套!
  李孝忠、武义勇指挥的河东军团跃进千里的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夹道欢迎的场面,倒是隔三岔五就来那么一回。
  这可真有点得道多助的意思啊!
  武义勇中将,此时也是一身戎装,策马走在行军队伍当中,看着街道两旁喜迎王师的士绅百姓,忍不住就有点蔑视了。
  这些家伙也太没用了!除了投降还是投降,河东一路,竟然没有几个赳赳男儿。幸好这回来的是诸夏之国大周的军队,若是大金国打了来,他们难道也要做胡虏的顺民?
  看来大周挥军灭宋,一统天下,也就是这几年的事儿了!
  自家的运气不错,距离开封府不是太远了!攻占开封府的大功,多半就是囊中之物了。
  有了这份大功,上将军衔和都军机使的职位都是顺理成章能拿下的。
  等当了几年都军机就可以转而从政去竞选元老和元首了……老三的元首当个两任半(半任是武好古的)就差不多了,接着就该自己来当了!
  正想得美的时候,武义勇已经在怀州人民的欢呼声中,穿河内城而过了。刚到河内城南,传骑就飞马而至,在马背上行了抬手礼:“中将,先头部队在武德镇附近和宋贼军队发生接触,宋贼稍稍抵抗后,已经向黄河岸边收缩,据查是宋朝新任河北宣抚使宗贼所部……现在先头部队已经在武德镇内布防,等待大军到来!”
  武义勇闻言大笑了起来:“连同知枢密院事都出马了,看来贼宋气数已尽!传令,加快行军速度,本军要在最短时间内,渡过黄河,兵临开封府城下!只要拿下开封府,大周共和国就能一统天下!”
  原来周军的河东军团现在已经分兵,一路由军团督军李孝忠率领,在攻克河内后向东北突入卫州,然后直扑昭义军的老巢相州。
  一路则由武义勇率领,准备渡过黄河,一路杀向大宋帝都开封府!
  当然了,分给武义勇的兵力并不多,就是一个骑兵师加一个步兵师,拢共不过27000人。以这点兵力要夺取开封府是不大够用的。
  不过武义勇知道自己的岳父老泰山赵佶胆小,也许一害怕就跑了。
  他要一跑,开封府不就唾手可得了?
  拿下开封府的功劳,怎么都能把自己送进元首宫吧?
  元首不是皇帝,是可以轮流坐庄的……
  ……
  东贼攻破坏州,进占武德镇,兵临黄河北岸的消息,很快就被宗泽派出的600里加急送到了开封府。
  而同时被送来的,还有河间方面的宋军全线崩溃,沧州路宋军和昭义军已经放弃边境棱堡工事,正在仓惶退却的噩耗。
  大宋的三十多万新军,苦心经营了十余年的河北防线,现在已经完全崩溃了。
  靠区区的黄河,当然也不可能阻挡数量多达百万的周军(并没有百万,只是各方面慌乱失措,都夸大了敌军数量),共和军兵临开封府城下,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大宋一百六十余年的国祚,难道要就此中断了吗?


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宣和复古(四)考桌不平静
  大宋宣和六年二月下旬,天子脚下的开封府已经摆不下一张平静的考桌了。
  考桌?
  就是考进士的桌子啦!
  虽然大周共和军都快打进开封府了,但是进士不能不考啊!
  自从大宋太宗朝开始,考科举已经变成了宋朝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了……没有之一。
  别说是兵临城下了,就算是开封府让人打下来的南宋建炎二年,被金兵追杀逃到扬州的赵构也没忘记开科取士。
  在当年三月下诏开科举,而且雷厉风行,在当年七月就取了451个进士——当时已经是天下大乱,也不知道四方举子是怎么参加发解试,怎么千里迢迢跑到扬州应试的?
  不得不说,大宋朝在开科取士方面的效率真没说的。
  可惜在组织抗战方面就不行了。所以第二年一月,当金兵奔袭扬州之时,高宗赵构就只能仓惶而逃了……
  而如今,开封府毕竟还没有丢,赵佶、赵桓也没有被人逮走,科举考试又怎么能不举行呢?而且那么多的举子都是去年就不远千里万里跑来开封府的,不让他们考一考就轰走,这得让多少人遗憾终生啊?
  因为这一次的科举,很有可能是大宋,甚至的天下的最后一考了。
  大周那边好像是没有科举的……那么多读书人寒窗多少年了,最后一考都不让,真是太残忍了。
  所以在崇政殿上讨论要不要如期举行礼部试时,两府宰执和重臣们都一致认为:无论如何都要把宣和六年的礼部大比进行到底。
  哪怕东贼的大炮开始轰城,城内的辟雍学宫里面照样考试!
  想来东贼的兵将,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传说中炸毁了半个太原城的30斤开花弹轰到考场里面吧?
  这可是要得罪全天下读书人的……武义久敢吗?
  不过聚集在开封府城中的举子们还是有点不放心。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考完以后,这天下是姓赵还是姓武?
  万一要姓了武,这大周共和国还承认大宋的进士吗?给不给官做?进士投降收不收啊?
  如果没有考上,大周共和国还给驿券让大家回家吗?
  总之,人人都心中忐忑,也没什么心情复习了。举人们都只是聚集在一起,互相打听消息,商量对策……
  而就在举子们忐忑不安的时候,一个让他们从头顶凉到脚底板的消息忽地传来了。
  “不好啦,官家要跑了!”
  暴周的军队都快过黄河了,官家不跑等着当俘虏吗?
  可是官家要跑了,宣和六年的科举怎么办?没有官家,考试还能进行吗?
  “消息可准?”
  马上就有举子发问了。
  “准!如何不准?邸报上都说了,官家要御驾亲征去河南府抗贼了。”
  “这是要学真宗先帝啊!”
  “官家亲征,一定可以打败东贼的……”
  “哪儿啊,贼在郑州以北,官家去河南府……抗哪门子贼?就是逃跑啊!”
  “对啊!这是要跑!”
  “那礼部试怎么办?礼部试是两月底啊,官家要走了,礼部试还考吗?”
  “当然不考了!官家都走了,开封府还能守住?到两月底就是东贼入城了。东贼是学新学的,他们的科举咱也不会啊!”
  “那那那可怎么办?”
  “不能让官家离开啊!”
  “可是官家要跑,咱也拦不住啊!”
  “怎么拦不住?公车上书!”
  “对!咱们可以公车上书,劝阻官家……”
  类似的议论,并不只在一处发生,而是在开封府各处,凡有举子聚会的地方,全都得到了官家要跑的消息。
  而议论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公车上书!
  这是举人们可以用来影响朝政的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手段。
  不过眼下的局势已经危及到了极点,光靠一个公车上书,显然已经不足以挡住赵佶御驾亲征的步伐了。
  但是在暗中挑起这场风波的人物,还有更大的后招。
  ……
  已经被提升为营将,并且已经回到开封府的岳飞,这个时候正在牟驮岗附近的一座酒楼里面吃饭。不是岳衙内自掏腰包,而是有人请客。
  请客的是岳衙内的老相识秦桧!秦桧刚刚被任命为武学丞(武学也搬到了牟驮岗大营附近),借着这个由头大摆宴席,请了许多武学学宫的博士、教头和生员,还请了一些在京的武学出身的军官。其中就有岳飞!
  唔,秦桧和岳飞在这个时空还挺熟悉的。岳飞这些年一直跟着老爹岳和,而岳和所部的大营就在万胜门,等于是给皇上家看大门的。
  而万胜门这边距离琼林宫的宣德门很近,每天进进出出的文武官员,有谁不认识岳衙内?
  再说岳衙内也是倾向复古的——他家本就是昭义军出身的将门,太知道土地在军事上的作用了。
  当然也就支持复古党的“抑兼并、均田地、设府兵”了。
  而秦桧当然也是复古党……现在大宋的年轻官员基本上不是复古党,就是维新派。后者主要是新学出身的一批官员,也主张师周变法,但是反对抑兼并、均田地、设府兵,而是主张发展工商以增加财源,再以财募兵,严加训练,对抗暴周。
  用后世的话说,复古党人代表的是封建武士阶层的利益。而维新派则是新兴的工商资本家的代言人。和大周共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