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5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爹爹以东宋为宿敌!”武义久笑道,“他觉得东宋是工商海贸立国,与我类似。又能依托南洋、西洋,获得巨利。江南、淮南又能养人,假以时日,必有亿万人口,实为心腹大患!”
  武义勇只是笑了笑,不置可否。
  他当然想象不到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是何等波澜壮阔。与之无缘的西宋,无论占据多少自古出精兵的地盘,将来也不可能是东宋的对手。
  一个一亿人口的工业化的世界帝国,那是美利坚等级的!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被一个封建落后的军事国家打败?
  “大哥。”武义久忽然停住了脚步,转头看着武义勇,表情显得相当严肃,“如果在黄淮运大工完成后让你带兵灭东宋,能够成功吗?”
  “在黄淮运大工完成后?”武义勇先是一愣,然后就不假思索地说,“不能!”
  “为什么?”
  “没有长江水师。”武义勇道,“也没有拿下上游的襄阳。只能从两淮进军,而淮东多水,淮西多山,都不方便进军。如果是大军推进,后勤只能依赖运河,也就是只能走淮东。而敌人只需要用一座棱堡就能长期封锁运河。运河一旦被锁,我军深入之后,粮草后勤供应就会发生问题。而且敌人长江在手,就能通过长江水运随时调集重兵用于关键地区,非常方便,很容易在局部形成绝对的数量优势。”
  “先拿下荆楚呢?”武义久又问。
  “很难。”武义勇摇摇头道,“襄阳坚城……只有长久围困方能得手,非数十万人坚持数年。可是那么多兵马的粮草转运如何完成?”
  “也就是打不下来……”武义久吐了口气。这个答案他早就得到过了,是从都军机司取得的。
  都军机司还认为除非组建一支可以在近海内河击败东宋水师的舰队,海口进入长江。否则共和军根本不可能取胜!
  可是黄水海军也不是说有就能有的。周国海军自成立之日起就立志蓝水,喜欢建造吃水较深的大型风帆战列舰。不大重视沙船型的近岸舰船,对于桨帆船就更加忽视了。
  而东宋海军的前身东海国水师则是专注近岸水军的,战船以可以加装长江的沙船型炮舰为主。
  因此在近海和内河作战中,大周共和国海军是没有一点优势的。
  而要在黄水海军这方面迎头赶上也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所以要击败看似弱小的东宋还真的是不大容易。
  “大哥。”武义久看着自己的哥哥,“你觉得日本国如何?”
  “日本国?”武义勇有些茫然,这个一衣带水的领邦,还真是有点神秘。
  海军的高级将领也许还有点了解,他们大多随舰到访过日本国的博多港。可武义勇这个陆军上将(他已经升过军衔了),却从没有去过日本,也没研究过日本问题。
  “三哥,你怎的问起日本国?”武义勇接着问,“难道执政府想对日本用兵?”
  “不是执政府。”武义久摇了摇头,“是大人想要征服日本!”
  “征服日本?”武义勇虽然喜欢打仗,但是也没想过要去侵略日本。
  毕竟他和日本人民没有一点过节。而且对于“殷人东渡”什么的也将信将疑。他当然不会为了一个“可能存在”的富饶大陆,去征服日本国了。
  “大人认为。”武义久伸出两根手指道,“日本广有金银,还有铜矿,一旦征服可以纾解货币之困,此其一也;日本虽为岛国,但其地不小,人口又寡,气候土地也算适宜,可以殖民,此其二也。大哥,既然大人决心东征,我们做儿子的还是应该跟随的。这东征的主帅,要不就由大哥来担当吧。”
  原来武义久是想派个日本派遣军司令官给武义勇干干。
  这个差遣背后,自然少不了一番小心思!
  武义勇没怎么研究过日本,但是他弟弟武义久却找了海军都军机陈天理,礼部侍郎范之文这两个支日派,反反复复研究日本的国情。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日本是个军事力量碎片化的国家。没有强大的官军,但是却存在不计其数的“庄主”、“寨主”和“村长”的武装。
  而且地形也非常零碎,大块的平原只有一个坂东平原——这样的地形非常不容易集中兵力作战,也就山寨、庄园和村庄之间的战斗了。可同时也不利于征服者进行殖民统治。
  所以让武义勇出兵日本,就等于把他送进一个泥潭!
  打进去容易,要想完成征服,建立稳固的统治就难了。
  进去以后,各种各样的烂事铁定一大堆!肯定会严重牵扯武义勇的精力。
  而武义勇一旦变成日本通,再要想从日本出来就不容易了,因为日本那么多“庄主”、“寨主”和“村长”不得个日本通去哄着?
  说不定武义勇一辈子都被绊在日本国,变成个“日本王”了!
  “这事儿是大人的意思?”武义勇有点拿捏不准。
  “倒也不是。”武义久笑道,“只是小弟觉得,日本之役不能交给他人,一定要由我武家的人牢牢掌握。”
  “为什么不能交给他人?”武义勇问。
  武义久说道:“那不是明摆着吗?日本悬于海外,虽然不算遥远,但也不大近,如果要劳师远征,必须授主将以节度之权。可其国又不算小,且盛产金银黄铜,节度之权交给他人,万一起了图地为王的心思怎么办?而且国家为了征日之战,必定投入巨资。这些投资,都是需要回报的。征日之役取胜后的利益如何分配,也干系重大。交给外人,我实在不放心啊!”
  有节度之权?还有金银黄铜,还要分配利益……武义勇听了这些话,已经有点动心了。
  日本之役,看上去可以捞很多油水啊!也不说非法的捞,就是合法的捞钱机会,应该也有许多吧?
  武义勇虽然是武好古的儿子,可没有多少财产可以继承……何不趁着出兵日本的机会,捞上一大票?


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武家的时代到来了
  “东洋”号的舰艏撞开了碧蓝的大海,留下了笔直的航迹。上炮甲板上的炮手们正在两舷进行操炮演习,随着甲板炮长一声声口令,炮手紧张的进行着各种战术动作,将教练弹和训练药包反复装填击发。
  武义勇和陈天理站在隆起的船尾楼上,饶有兴趣的观察着他们的训练。在他们俩身边,还有几个见习海军军官在练习使用直角仪。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GPS可以给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定位。所以只能使用比较简陋的工具在海上寻找准确的方向了。
  航海定位工具就是航海星盘、指南针、直角仪、牵星板这四大件。除了指南针之外,其余三个工具都是利用星辰(太阳)和水平面的高度来推算维度的。也就是所谓“维度航海”的工具,再加上指南针,海船就能在没有陆地作为参照物的情况下在茫茫大洋上航行了。
  除了拿着直角仪看太阳的青年军官,在船艉楼的后侧,还有一个水手在用绞盘往大海里扔一种每一隔一段距离就打个节的绳子。根不知长多少的绳子是绑在一个丢在海里的空木桶上的——这其实是一种测量航速的办法。同时还要一名水手在看一个琉璃沙漏,这样就能知道一段时间内放出去多少“节”绳子了。也就知道航速是多少了?
  知道了航速和航向,也就能大致估算出“东洋”号的位置了。
  现在“东洋”号正航行在对马海峡附近的大海上,四周涌浪起伏,碧蓝无边,极其壮丽。
  “东洋”号的船长郑一信,一个三十岁出头的海军上校大步走到了陈天理和武义勇跟前,行了个抬手军礼,然后报告道:“现在是顺风满帆航行,速度接近10节!按照这个速度,再有2个半时辰就可以抵达平户港了。”
  “全程多少时间?”武义勇问。
  “五个时辰。”郑一信回答。
  “呵呵,朝发夕至啊!”武义勇摇摇头,“真没想到……多少距离?400里吗?”
  “400多里。”
  “半天不到。”武义勇吸了口咸咸的空气,“这也太快了吧?”
  “因为是顺风。”陈天理笑道,“不过‘东洋’号也的确跑得快!它是一条软帆船,船帆的面积比硬帆船大得多。不过风向一变就不行了,跑得还没有硬帆船快。”
  武义勇道:“还是够快的……顺风一个时辰能跑几十里!从陆上行军的话,一天都走不了那么远啊!”
  “何止是快,而且运力也强啊!”郑一信有些得意地说,“东洋号上光是18斤和24斤的长炮就多达60门!船上的军官水手多达300人!最多还可以搭载同样数量的陆军甲士。船上的货舱还可以装载3000石各种货物。如果不装火炮、弹药和炮手,东洋号还可以运送更多的货物和人员。”
  武义勇点了点头,“现在有几艘东洋号这样的战舰在建?什么时候可以投入使用?”
  “目前只有两艘。”陈天理回答道,“而且东洋号现在还在海试阶段,并没有正式入役。不过海军还拥有大量的‘真理’级硬帆船。基于‘真理’级的船体开发的运输船就更多了!不仅有军用型,还有民用型。这些硬帆船跑日本近海的速度也不会太慢,只要充分动员,完全可以一次运输2个步兵师的人员和装备!”
  “真的有那么多?”武义勇问,“一次运两个师?从哪里运到哪里?”
  “可以从旅顺运到平户。”陈天理说,“如果风向合适,两天就能到了。”
  “平户的情况怎么样?”武义勇又问,“能够屯驻大兵吗?”
  陈天理笑道:“平户就快到了,上将自己看吧!”
  ……
  日本国,平户港外。
  这座港口城市,大约位于日本列岛面向中国的最西端。在被迫租借给大周共和国之前,只是一座荒僻的岛屿,岛屿的北部又两个不大不小的避风海湾,形成了两处天然的锚泊地。依着岛上的丘陵,一座座低矮的木质建筑密密麻麻的排列着。也谈不上什么日式中式,就是小小的板屋罢了。在港口一带,则有点天津、旅顺那样的新兴工商业城市的模样。高大的周式建筑随处可见。港口的码头上还摆着许多人力踩踏的吊车——看上去有点像水车。头上绑着白布带子,大冷的天还穿着短裤的矮小的日本劳工,正在穿梭往来的搬运着大大小小的货物。
  港口码头上面,到处都是货仓,海面上到处停泊着周国的商船兵船。什么样子的都有。有旧式的广船、福船,也有新式的“真理”型,也有一些是真理型的改进型号,加装了软帆。
  所有的船都挂着周国的万符旗号,船籍都落在大周共和国。
  至于他国的商船,是不许进入平户、博多、难波、佐渡岛这几个日本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
  根据大周共和国和日本国签署的一系列条约,大周共和国是独享日本国几个通商口岸的“自由贸易”权的。
  也就是说,只能日本国只能和大周“自由贸易”,不能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
  构成平户港的这两个海湾共用一个入口,入口的宽度不及二里,两侧都是丘陵。依着山坡各有两处炮垒,用来封锁港湾。
  炮垒并不是棱堡结构,而是传统的夯土城垣,只是面向大海的一面拥有避弹的坡度。大炮就架在城垣的高处,是18斤长炮,两处堡垒各有12门。
  港口内部,又分成南北二湾,其中靠外的北湾是商港,靠内的南湾才是军港。
  体型巨大,外壳涂成黑色“东洋”号在一艘港口的引航船的带来下,缓缓驶入了位于平户南湾的军港。
  军港周遭非常森严,南湾入口非常狭窄,只有几十丈宽,有海军的快船巡逻,禁止未经允许的商船入内。
  军港码头上也很清冷,看不到日本劳工,也没有舰船停靠。
  码头附近,则是一座夯土的城堡,城堡规模不小,四方形制,城墙上飘扬着万符旗,应该是大周共和国在平户的重要据点。
  武义勇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地形,有些狭窄,不过也没什么特别险要的山岭,都是些低矮的山丘,清理一下树木就能修建军营。
  整个岛屿的面积似乎不小,足够摆上几万人的大军。
  唯一不确定的就是岛上的淡水多不多?
  如果没有问题,这个平户岛应该可以作为日本派遣军的大本营所在!
  正盘算着要在平户设立征日大本营的时候,飘扬着万符旗号的“东洋”号已经缓缓靠上了码头。
  码头上早有一些人在等候。都穿着利落的窄袖长袍,头戴平帻巾。不用说都知道是平户驻军和总督府的官员。笑吟吟的等着战舰靠上码头。
  和他们站在一起的,还有几个戴着高帽子的家伙。这个时候从甲板上面儿已经看得分明,应该是些日本国的官员,看着巨大的大周战舰,个个都张着大嘴,目瞪口呆。
  这几个日本官儿都是太宰府驻平户的贸易司官,为首的一人名叫惟宗能言,是摄政关白藤原忠通的家臣。负责管理藤原家在日向国的几个田庄。
  因为左京大夫藤原家隆出任了太宰少贰,所以就跟随到肥前任职,被派驻平户岛担任贸易司正。实际上负责和大周的外交事务。
  这年头日本国公家出身的高官都是一派废柴宅男的作风,哪怕被打发到地方上做官,也不管什么正事儿,也就是泡妞、和歌、茶会。就跟《源氏物语》里面的光源君差不多,比起大宋的一帮科举士大夫差远了——没有最废,只有更废。
  不过这帮废柴公卿手下都有一些能帮着欺压良善的走狗。这就是所谓的武士!
  走狗们大多要凭本事吃饭的!日本朝廷专养废柴,可是废柴不会拿自己的钱去养别的废柴,得养一点有用的走狗。
  日本国就是靠这群走狗在维持的!走狗们因为主子太废,所以渐渐开始做大,不甘为狗,开始想往上发展。
  武士这个阶级主体,就由此而来了。
  当然了,武士也不都是由公家的走狗变化而来的。还有一部分高级武士则是由白河天皇的走狗发展而来。白河天皇的走狗称北面武士,其实就是一些出身高贵的武官,也可以看成是公卿,只是没有那么废柴,能打能杀。
  不过源氏、平氏、藤原氏、橘氏出身的名门武士在武士这个阶级中的占比不高,当武士的大部分都是土豪。
  用中国的标准说,就是寒门地主阶级。
  而惟宗能言的出身则是不上不下的惟宗氏,出自渡来人的秦氏(祖先是中国人或高丽人),也算不上太寒门了。不过惟宗能言不是嫡出的,不过是不值钱的庶流,不能出任朝廷的官职,只能出仕藤原氏。
  对于这样的前途,能言本来是非常满意的,直到他成了太宰府驻平户的贸易司正。
  因为在被中国人占据的平户,惟宗能言得知了在大海彼岸,出身卑微的武士,也可以凭着自己的本领和功勋飞黄腾达……


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侵略者义勇
  “日本乃是岛国,国土有三大岛屿和落干小岛组成,本土狭长,其地多山,大块的平原只有所谓坂东平原一块,大小约合燕山府,乃是掌控日本之关键!”
  武好古在一张铺在书桌上的日本国地图上敲了敲,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将解日本国形势。
  武义勇虽然勇猛善战,心思也挺活,但是比他的三弟武义久还是差了一些。
  这不,回天津市才几日,就被忽悠的想去当日本王了!
  当然,做日本王也没什么不好的。据武好古所知,在美洲大陆的金银矿开采前,日本国的金银矿藏在文明世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产银量一度达到世界白银产量的四成!
  日本国还有丰富的铜矿储量。古代中国曾经就从日本大量进口铜矿用于铸钱。
  另外,日本国的金银铜矿都处于比较容易开采的浅层。至少以古代日本国落后的采矿技术,照样能开出许多的金银铜运去中国换取各种各样的商品。
  同时,日本国的土地也不算太小,可以开垦的平原、盆地、河谷也挺多的,七八千万亩到上亿亩的耕地还是有可能开垦出来的。
  而且日本四面环海,非常有利于渔业发展。
  如果能够使用引入良种和先进的铁质农具,这点土地加上渔业,养活2000万人口都不是问题。而眼下的日本国的人口肯定还不到1000万,也就是说未来至少能在日本国土地上殖民数百万。余下的日本鬼子,也能用天理正道加以教化……
  而教化和殖民的过程,将会持续数十乃至上百年。
  在这个过程中,武义勇和他的子孙们说不定就能成为日本这片土地(多半是日本行省)上最顶层的主宰者了……
  听到武好古说到坂东大平原,武义久一笑,接过话题道:“坂东又称关东,广义上说指得是日本国中部的不破关、铃鹿关和爱发关以东。关东并不都是平原,也包括大片低矮的山丘。其中的一部分才是关东平原,日本人将之分为武藏、相模、安房、上总、下总、常陆、上野、下野八个令国。日本的令国大约相当于咱们的县。另外,在关东八令国的南部还有一个巨大的海湾,湾内颇多良港。”
  武义勇点点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得亲自走一趟日本国,见识一下关东八国和日本国的京都。见过以后,应该就有征服日本国之方略了!”
  武好古微笑点头。这事儿,的确不能盲目做出决断,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
  “三郎,想办法安排一下。”
  “好的。”武义久笑道,“咱们在日本国有平户租界地,在博多、难波还有商馆和使馆,要去那里并不困难。”
  日本国的白河法皇虽然年老昏聩,但还是能洞察到大周共和国的野心。所以在开国问题上一直进行想方设法进行抵制。
  但是迫于“渤海贼”对日本东北地区的入侵,白河法皇还是不得不接受大周的“善意”,同意大周共和国租借平户岛港口,并在博多、难波设立商馆和使馆,在佐渡岛设立合营矿场。
  同时,日本国也开始向大周、大宋派出使臣。也允许两国使团进入京都。
  不过“对外开放”的日本地盘,也就局限于平户、博多、难波、京都、佐渡岛等五处,以及由难波前往京都的道路。
  至于日本国其他地方,对不起,一律不能开放!
  但是即便如此,大周共和国的海军还用足各种方法,对日本列岛周围的水文和地形进行探查。
  而拥有巨大的海湾和平原的关东地区,则是大周共和国海军探查的重中之重。
  这些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伪装成商船的海军侦察船以各种借口,进入关东海湾,在日本人的渔村港口短暂停留……
  另外,被称为濑户内海的海域,因为是通往难波港和京都的必经之地,更是被大周国海军来来回回侦察了无数次!
  所以把武义勇送去日本国参观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而在正式启程去日本“旅游”前,武义勇又找到了曾经多次出访日本国礼部侍郎范之文请教日本国情。
  作为一个军人,观察日本国的地形和武备是武义勇所擅长的。可是要征服一个国家,也不能光靠武力。
  作为云台学宫的第一代毕业生,人到中年的范之文已经变成了个胖乎乎的大叔,也娶妻生子,有了三个儿子,四个闺女,还有两个日本国的小妾——都是他出使日本国时,从白河上皇那里得到的馈赠!
  当然也不是什么公家的淑女,也不是农家的女儿,而是武家的女儿。
  这个时代的日本还处于公家辅佐天皇的时代,武家的地位并不高。当然,出身平氏、源氏、藤原氏的武士地位也不低。不过类似阿比留家这样的基层武士可就不怎么值钱了。
  说穿了,他们就是公家的家丁!他们的女儿,能给高高在上的公家老爷们当个玩物就够幸运的了……被白河法皇送给范之文的,就是出身底下的武士之女。大约还不是嫡女,所以就当成个物品送人了。
  不过她们长得倒还端正,玲珑小巧,皮肤白皙,五官也很秀气。年纪其实也不小了,可看着还像个没长大的小姑娘。
  武义勇到访范宅的时候,范之文就让这两个小妾作陪,在一间唐式风格的偏厅里面摆了个日式的酒席。
  其实这个时代中日之间的生活习惯相差并不太大,中国人也会跪坐,也吃生鱼片,也喜欢拿各种果干下酒,也会喝哪种磨成粉末的抹茶(中国称为末茶,在隋唐时流行过,宋朝也还有)。
  所以武义勇倒也习惯,只是觉得油水少了一点,量也少了一点,一顿吃下来也不觉饱……
  “饱了吗?”范之文笑呵呵地问。
  “饱了。”武义勇是客人,吃不饱也不能说啊。
  范之文笑道:“上将是赳赳武夫,体态壮硕,这点吃食怎么会饱?幽姬,去让厨房给上将烤一只全羊。”
  伺候在范之文身边的日本小妾应了一声,扭扭捏捏的去了。
  范之文接着又道:“上将莫嫌老夫小气,老夫今日款待上将的,搁在日本,已经是上等的美食了。”
  “上等的美食?怎那么穷苦?”武义勇眉头大皱。
  日本国好像没有老爹和三郎说的那么好啊!
  “也不全是因为穷。”范之文道,“倭人迷信佛教,不怎么愿意杀生,所以肉食很少。他们的天武天皇在咱们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