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6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墨绮丝叹了口气:“那奴家就为大汗和蒙古的勇士,向万能的光明天理祈福了。”
铁木真点了点头:“多谢。”
……
铁木真和墨绮丝谈话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他已经被大周共和国树为诸夏公敌了。这一次他不仅会面对西宋这个庞然大物,而且还会怼上两个自备新大陆的“人民币玩家”……这几乎就是在和全世界为敌了!
华清宫的崇政殿中,西宋帝国的皇帝赵忻刚刚会见过大周共和国的使臣辛弃疾,这会儿正在召见宰执重臣,脸上自是阴云密布。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西凉乃我大宋之藩属,现今被蒙古所欺,我大宋自会主持公道,河何须他暴周插手?小小蒙古,不过十万户百万口,我大宋有六百万户,四千多万口,数十倍于彼,还不能胜?还需要什么反铁木真联盟?还需要武国诚那个老船夫来当盟主?”
听着大宋天子的怒吼,知枢密院事岳珂只好硬着头皮站出来上奏道:“陛下,我朝虽有600万户,4000多万口,但是距离西凉十分遥远,自长安往碎叶有6000多里,而且出了河西走廊,就是地荒人稀之土,难以供养大军。而铁木真兵强马壮,拥十万蒙古铁军,需要出动二十万大宋兵将,且战且耕,稳扎稳打,才能摧破之……”
二十万宋军打败十万铁木真的蒙古军……这样的事情在另一个时空是根本不敢相信的。首先是打不过。其次拥有七八千万人口的南宋,那时也很难一下子抽出二十万能够远征,能够野战的精兵。
不过对于目前的西宋,别说二十万,就是一百万精兵也是可以轻易动员起来的!
4000多万人口,动员100万战兵算什么问题?
而且这100万西宋兵的战斗力一点都不差,绝对可以击败数量和他们相当的蒙古军队——当然了,前提是不考虑后勤转运,否则就需要大量的士兵去屯田,实际可用于一线的兵力就少多了。岳珂提出的出兵20万,就是包括屯田和占地所需的兵力,要不然哪用得着20万?5万都够了!
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西宋这个国在东宋、大周的重压下,不得不走上了一条极端重视武力的耕战路线,并且一直维持至今。由曲端、岳飞、秦桧等人所创设的“打靶取士”,更是毫不动摇的打了几十年!
打靶考进士考了几十年……考中的当然都是神枪手啊!考不中的,枪法也差不到哪儿去。
而且打靶不仅考枪手,还考枪。
枪不好,靶自然打不准了。
所以在打靶进士的刺激下,西宋的火枪制造技术是很好的。
虽然量产的火枪比不过大周和东宋,但是人家出精品!不仅出精品枪,而且还出精品枪手!
这个时代量产的滑膛枪在实战中的有效射程通常只有几十步,哪怕工厂手工业水平最高的大周军工的量产国也就是这个水准。之所以如此,也不全是因为要节约成本,也不是技术达不到,而是因为实用。滑膛枪的操作复杂,后坐力又大,而且弹药和枪管间的游隙太小就很难装填。所以在普通的步兵手中,精品滑膛枪也发挥不出威力,甚至还不如量产的便宜货好用——精品滑膛枪和铅弹间的游隙很小,填装就更加困难。不是好枪手,上了战场,多半连子弹都装不了,还打什么呀?所以精密度不高,但是容易装填和保养的量产滑膛枪就成为了大周和东宋军队的主流枪械。
但是一支精工打造的轻型滑膛枪加上用鹿皮包裹的子弹,由一名神枪手操作,完全可以达到100步以上(历史上西方的测试是190米)的有效射程。
这个射程基本上可以和弓箭拉平了,而火枪的杀伤力又远超弓箭——在100步距离上射披甲目标,十中未必能造成一伤。而用火枪狙击,基本上是一发入魂,不死也残!
所以“枪大夫”(散兵)这个兵种,现在就成了西宋军中的王牌!上一次中原大战时,西宋的枪大夫就让东宋和大周吃够苦头。以至于财力、人力和军工技术都占据绝对优势的东宋、大周联手和西宋苦战多年,都没有能将之灭亡。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长子西征
“我大宋经营西域百年,怎么就供不起20万大军在碎叶同蒙古开战?”
赵忻脸色阴沉的有点可怕。虽然西宋和大周之间现在有了外交关系,互相都承认对方的存在了。但是两国(东宋也是)都抱着终极统一的思想。坚决认为分久必合!
这样一来,谁统一谁就是个问题了!
如果大周利用围剿铁木真篡取了诸夏的领袖地位,那么将来一统天下的,多半就是大周了……
“陛下,”大宋的左相韩佗胄上前奏道,“西征之役必须取胜,只要胜了,什么都好说,如果不胜……”
不胜麻烦就大了!
现在西宋就是个封建军事国家,必须不断进行战争来满足下面的军事阶层建功立业的需要。而且战争必须胜多败少,老打败仗可不行。
上一回中原大战就败了……如果这场西征之战再败,后果将难以想象。说不定就真的闹起革命,把赵忻宝贵的生命给革没了。
所以在韩佗胄看来,确保西征必胜才是最要紧的,至于诸夏之首的虚名,根本不是要紧是事情。
只要打赢了,西宋国中是不会有大问题的。
“因此,周国愿意出面组织反铁木真同盟是好事。”韩佗胄缓缓道,“总比他们去和铁木真联盟好吧?”
“周国和铁木真联盟?”赵忻咬了咬牙。这种可能性也不能百分之百排除的。就算碍于“华夏优先”的思潮,他们不敢公开联合铁木真,但是会不会暗中资助铁木真呢?
韩佗胄接着又说:“就算周国不会和铁木真联手,但也同样不会拼凑一个反铁木真的同盟……以我朝的实力,是没有办法将西辽、金帐、埃及、东罗马、西罗马(指神圣罗马)诸国联合在一起,共同反对铁木真的。这等事体,只有周国和江宁方面有可能做成!如果没有一个围剿铁木真的联盟,铁木真就能通过勒索西辽、金帐、埃及、两罗马获得兵器火药,西域战争,就要旷日持久了!”
现在西宋承认了周国,但是依旧没有承认东宋。不过也很少用逆贼什么的称呼东宋,而是代以“江宁方面”。
赵忻冷哼一声,然后就是一阵沉默,半晌之后才道:“那朕就暂且与周国联手……”
他的目光在殿中诸臣身上缓缓扫过,最后落在知枢密院事岳珂身上,“岳卿,朕已经同意和周国联手了。西征之役,必须取胜!你可有必胜之把握?”
“只要出兵20万,臣就有必胜之把握!”
“好!”赵忻顿了顿,“那么主帅人选有谁?”
“陛下,臣推荐郭宝玉为西征之副帅。”岳珂说,“至于西征主帅人选,臣觉得应该由皇子出任。以便获胜后在西方设立镇守藩王。”
设立镇守藩王是西宋的制度了,从赵桓设立荆楚王府至今,已经执行了八十年。基本上每一代西宋皇帝都会设立一个或两个镇守藩王。
而赵忻即位时间不久,没有来得及设立镇守藩王,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封。
“好!”赵忻点了点头,“朕的长子是庶出,自幼就有从军之志,刚刚从华山讲武堂毕业。正好可以挂帅……另外,荆楚王、大理王、疏勒王、高昌王、吐蕃王、于阗王和青唐王也要派长子率护卫随征!这一次,朕要来一个长子西征!”
……
发起长子西征的谕旨,很快就被抄写了无数份,贴在了西宋境内各个县城的城门内外。同时还附带一份征召军户和武秀才、武举人从军的告示。
和早年“一次性”的文举人不同,现在的打靶取士是有“秀才”和“举人”这两个长久功名的。不过这两个功名也不是终身有效的,而是和服役挂钩,拥有“枪秀才”和“枪举人”功名的西宋士子都有应召入伍充当火枪手的义务。实际上他们就是西宋的预备役军人!
如果他们不愿意服预备役,那么就会失去功名。今后也不得再参加科举考试,而且也会失去由功名带来的官户待遇——拥有一定的免税和免役(徭役)特权。
不过通常情况下,这帮“打靶秀才”和“打靶举人”也不会逃避兵役。因为他们的本事就是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他们学的可是“忠君爱国”的必备本领!
上阵杀敌,建功立业,才是他们的本份嘛!
在上一次中原大战中,由“打靶秀才”和“打靶举人”组成的枪大夫队可是西宋的王牌兵种。
和使用量产滑膛枪,只能依托长枪阵或者棱堡或是别的什么工事作战的普通火枪兵(西宋也有普通的火枪兵)相比,他们的战术非常灵活。既可以列阵射击,也可以分散出击,还可以打埋伏,还能在战场上狙杀敌方的军官。有时候还能骑马行动,和斥候骑兵一起作战,在前沿射杀对方的斥候。
正是因为他们的出色表现,才让西宋在第二次中原大战中以一敌二,也没有大败,而且还给东宋和新周造成了不亚于己方的伤亡。
在这一次关系到西宋国运的长子西征中,赵忻当然要出动自己的王牌火枪兵了。
现在西宋有4000万人口,以读书打靶传家的寒门士大夫有大约二十万家,占人口比例约5%。而拥有武秀才及以上功名者,约在十五万人左右。
也不会全部动员,用不了那么多,只能以抽签的模式动员三成——秀才、举人上阵杀敌都得抽签了!大宋真也是斯文扫地了。
不过历史上的南宋要是有这个劲头,科举考试不怎么做文章,而是考射箭……几十万读书人都考成了哲别的这样的高手,蒙古人怎么都打不进来的。
现在抽中签的五万秀才、举人,当然是兴高采烈的扛着自备的订制版火绳枪,雄赳赳,气昂昂的向长安而去……
而同时被动员起来的,还有约十万名军户兵。他们主要冲当火枪兵、长枪兵、辎重兵。
另外还有大约两万名常备的军官、工兵、骑兵、炮兵会加入远征军。
剩下的三万员额,则由荆楚王、大理王、疏勒王、高昌王、吐蕃王、于阗王和青唐王等七家藩王提供。
除了征兵和组建军队之外,西宋还需要准备一部分兵器、马匹、车辆和器械,还需要筹集大批的粮草。
兵器、马匹、车辆、器械都不是问题。一来是所需不多——西宋因为没有钱,所以只能走寓兵于民的路子,允许民间持有相当数量的军械。
其中军户之家可以持有包括板甲、滑膛枪、弩机在内的所以兵器!只是在持有数量上有所限制,但是尺度还是很宽的。
而普通的民家,则不准拥有板甲和重型滑膛枪(这种滑膛枪在东方已经淘汰了),但是可以拥有普通甲胄和轻型滑膛枪——用科举考试的滑膛枪就是一种轻型滑膛枪。而在拥有了功名之后,“打靶秀才”和“打靶举人”也就可以采购包括板甲、重型滑膛枪在内的所有兵器了。
所以被动员的秀才、举人和军户基本都是自备武器的。西宋朝廷只需要准备一些重型武器和后备武器,还有火药、箭镞等等消耗品。
但是大军粮草的补给,却是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
二十万大军远征到一万多里之外啊!要靠从河西、关中运粮是想都不用想的。哪怕从西域的疏勒王、高昌王那里调粮,也有2000里以上的慢慢长途。
2000里运粮的中途损耗,差不多可以达到90%了!
也就是说,如果疏勒王、高昌王要为20万远征军准备一年的粮草,那么他们实际筹集的粮食,是够200万人一年之用的。
而且,这2000里运粮的长途,还仅仅是从高昌城到碎叶城!
至于碎叶以西……呵呵,只怕要靠部队屯田和就地筹集以解决供应,所以才要动员那么多军队啊。
所以当大宋准备西征讨伐蒙古的消息传到撒马尔干的时候,已经坐稳了中亚霸主之位的铁木真一点都不慌张,反而在他的儿子和臣子们面前开怀大笑起来了。
“如果是大周和东宋要发兵开战,朕还有那么一点担心,这个西宋……根本不值一提,那么远的路,靠两只脚走得走多少年啊!”
伟大的成吉思汗笑对儿子术赤说:“术赤,你马上带一个万人队去碎叶。”
“父汗,”术赤站起身,行了一礼,“您要儿子坚守碎叶城吗?”
“坚守?”铁木真笑道:“那是汉人、契丹人、女真人才喜欢做的事情。我们蒙古人不会呆在城堡里面等敌人来打。”
术赤听了这话,额头上冷汗都出来了。
他不是大汗亲生的,而是“奸生”的。原来铁木真早年在大石近卫军中刚刚出人头地时,留在老家的母亲给他说了门亲,娶了弘吉剌部的孛儿帖为妻。可这位孛儿帖却在婚后不久被临近的部落抢走!
后来还是靠了同在大石近卫军中任职的札木合帮忙,才把孛儿帖抢回来。不过那已经是九个月后了!
而被抢回来的孛儿帖已经身怀六甲,后来生下一个儿子,就是术赤……
所以术赤在铁木真家中的地位一直很尴尬,总有一种有人要害自己的错觉。
现在他的便宜老子要他领着一万人去对付强大的西宋,怎么看都是个圈套啊!
“父汗,您要儿子带兵去和西宋决战?”
铁木真笑了笑:“你打得过他们?”
“儿子……打不过。”
“父汗,请察合台愿意出战!”铁木真的次子察合台马上跳了出来。
在铁木真所有的儿子中,就是察合台最看不惯哥哥——没有术赤,他就是长子了!
“察合台!”铁木真依旧笑呵呵的,“你也打不过他们的!不过没有关系,我们蒙古人不打必败的硬仗。草原、大漠、高山和碎叶城冬季的气候,自然会替我们打败那些汉人!”
现在又是一汉当五胡的时代了!哪怕是诸夏三雄中最弱的西宋,也有十五万杀人不眨眼的秀才举人!他们手里的精装订制滑膛枪可不是吃素的,100步内,枪响人绝!
蒙古勇士再牛逼你牛得过子弹?所以势均力敌的硬仗是根本不在铁木真考虑范围内的。
他的办法就是焦土战术!
铁木真道:“术赤,还是你去吧。不要和汉人交战,咱们蒙古人少,一比一都换不起。所以要用计谋打败他们!他们汉人的弱点是不会驱赶牛羊放牧,所以必须依靠漫长的运输线补给粮草。而当运输线过于绵长的时候,他们则会选择就地补给。我们的办法就是把他们放进碎叶城,然后再切断他们的后勤线,同时再对碎叶和碎叶周围进行彻底的破坏。不给他们留下一粒粮食、一只牛羊和一间完好的房屋。还要把所有的农田和水利沟渠都尽可能毁坏。”
“那碎叶城的百姓呢?”术赤问。
碎叶城原本是西凉韩家的大据点,又是陆上丝路的一个重要的中转站,非常繁华,人口也很多。周围也都得到了开阔,算是非常不错的地盘。
现在韩家人和所有依附韩家的骑士都跑没影了,可老百姓还有不少。
“把工匠带来撒马尔干,”铁木真冷冷道,“其他都杀了!”
铁木真当然喜欢杀人了!那还用说吗?他在征伐金帐汗国、大石帝国和蒙古诸部时就经常屠杀!
不过比起历史上那个铁木真,杀性还是收敛不少了。毕竟他现在是个文明人,而且还信光明天理教。所以只在他认为必要的时候杀人……
而杀光碎叶周围的百姓,在他看来,就是完全必要的!
不杀光他们,就无法彻底实行焦土。因为总有一些粮食会被百姓藏起来!
而且在碎叶附近的天山南麓还有许多富饶的山谷,蒙古人也没有精力一一搜索……也不敢那么干!
火枪这种东西,在碎叶城也不是啥稀罕玩意。天山大山里面许多猎户和山谷骑士都善于使用火枪打猎,蒙古人要一头撞进去,搞不好就成靶子了!
所以铁木真的办法就是屠光碎叶周围,制造恐怖气氛,把那些山民都吓住,在一段时间中不敢下山活动就行了。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金罗斯
大周共和99年,光明历82年,西历1212年。
来自东方的庞大使团,在一年多的海陆长途跋涉后,终于抵达了罗斯黑土地上最繁华的基辅城。
这座城市曾经是基辅罗斯的首都,在基辅罗斯分崩离析后,城市落入了从东方而来的征服者金帐汗国的手中。
城市中的罗斯人至今仍然记得从祖辈那里听来的可怕传说……20万用火枪和大炮还有坚固的铠甲武装起来的金帐大军呼啸而来,横扫整个罗斯大草原,又杀入了富饶的黑土地带。十八个罗斯公国一一沦陷,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在恐怖的金兵面前抵抗超过三天。
最后,金帐汗国的大军在他们的大汗王宗弼的统领下,在基辅城外会师。20万大军的营地将基辅团团包围了。
绝望中的基辅大公向君士坦丁堡和罗马派出了使臣,希望十字军战士可以前来基辅,拯救被异教徒包围的基督徒。
可是没有等到大公的使者抵达目的地,王宗弼的大炮就轰开了基辅的城墙。
扛着重型滑膛枪和长矛的金兵一拥而入,基辅罗斯的勇士在他们面前不堪一击,全都悲惨的死去。
随后金帐汗王宗弼向整座城市下达了《光明令》……基辅的基督徒们要么皈依光明,要么将被处决!
无数坚定信仰主耶稣基督的信徒选择了殉教,以自己的生命向主证明忠诚。但是更多的人选择了光明神。
几天之后,基辅所有的教堂都变成了光明堂,光明神的万符架取代了十字架,光明使者替代了神甫……
从那时起,基辅也有了一个别称——光明之城!
征服了基辅的金帐汗国,并没有如东欧、西欧那群被“金帐征服”和“黄祸”吓得瑟瑟发抖的君王们预想的那样,继续向西推进。
而是止步于富饶的黑土地带,将基辅城当作了自己的安乐窝,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苦心经营。
大量精心设计和施工的“光明教风格”的建筑(其实就是半中式半波斯式建筑)出现在了基辅城中,一个巨大的棱堡结构的围墙则将美轮美奂的城市保护了起来。
城市中的商业、手工业和教育也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征服基辅的女真人并不是刚刚从深山老林里杀出来的蛮子,他们早就吸收了汉人和波斯人的文明,而且还在阴山脚下和伏尔加河畔建立过两座都城。所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将基辅城打造成一座在当时的欧洲数三数四(一和二肯定是君士坦丁堡和罗马)的大城市。
当大周共和国的使臣杨安国和平义时一同抵达基辅时,他们都被眼前的城市给震惊了。
根据平义时在他的《北条杂记》(平义时的祖先来自日本,平氏,苗字北条)中的记载:“……基辅略同于徐州,外围以土堆棱堡护卫,坚固异常,因而蒙古人不得入。城墙之内,极为繁华,街道笔直,不设廓坊,多见高大的周式建筑,略有波斯风格。城内居民众多,号称三四十万。百姓多为金发白肤,眼瞳蓝绿者,信光明天理教。女子少时多婀娜,容颜秀美,年长则肥。城中亦有黑发黑瞳者,皆为贵人,不称女真,而曰汉人……”
很显然,此时的基辅,是一座相当繁华,而且非常美丽的城市。由于外围棱堡的防护,也没有在蒙古人的进攻中遭受到太大的损失。
不过城市中的贵人和百姓还是对蒙古人的残暴非常憎恨——基辅虽然没有被攻破,但是在黑土地带,还是有许多女真人的城市被打破!毕竟不是每一座城市都如基辅一样坚固,而且就算足够坚固,也不见得有足够的守军。
至于城外乡间的罗斯村庄,更是被破坏的不成样子,许多地方十室九空!
而更让基辅市民们愤恨的是,万恶的蒙古人居然攻破了巴库的光明顶,掠走了光明圣女墨绮丝……
那可是光明神在尘世的第一号代理人啊!
对蒙古人的憎恨,自然就转为了对大周使团的热烈欢迎!
所以乘坐着一艘“进取”级战列舰(排水量15000石)远道而来欧洲的大周使团,在基辅城得到了空前热烈的欢迎。
金帐汗国如今的大汗是王永济,他是阿骨打第三子王宗辅的后人。他的父亲王雍是王宗辅的儿子,通过宫廷政变上台,开创了金帐汗国的繁荣盛世。
不过繁荣富裕的汗国也彻底消磨了女真人的斗志。他们占有的土地太好了,太肥沃了,随便怎么种都丰收。而且这片黑土地还紧挨着黑海,通过第聂伯河和黑海,黑土地的产出可以运往地中海沿岸的城市。然后将各种精美的手工制品运回基辅。将城市装点得可以和天津、徐州媲美……哦,实际上基辅比天津、徐州、江宁、上海、海州这些城市美多了!
因为基辅城内没有什么会产生污染的“第二产业”,没有那么多的手工工场的工人,自然也没有什么失业人口,没有许多从乡村涌入的破产农民。
拥有了这样美好、富裕的城市和乡村,金人哪儿还有征服波兰、立陶宛,乃至神圣罗马帝国的欲望?
那些地方也没基辅罗斯好啊!基辅罗斯靠着黑海,可以通过海路同东罗马、意大利、埃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