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6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坐船?绕过南美大陆?”武国华摇摇头,“不行啊,沿着南美大陆西岸南下是逆风为主,船开得很慢,真要绕行起码半年……运一个人得花多少钱?少去几个没有问题,真要成千上万,可就要亏本了。另外,坐船是要死人的!”
  物资绕行南美大陆没有什么,毕竟它们不需要吃吃喝喝,也不会生病。可是人员就不行了,坐船在海上绕几个月,成本是很高的。
  所以想要开发北美东部,首先要克服的就是人员运输成本高昂的问题。
  武国浩必须要找出一条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将大量的汉人运往北美东海岸的通道。
  “不必从南美大陆绕道,”武国浩道,“可以从北美合众国那边的八国之地通过……大约七八百里就能抵达殷商海的港口,再换乘商船北上新岳州即可。”
  所谓八国之地,就是中美洲一带,有八个萧姓的自治领分割了占有了这片狭长之地。另外,大周共和国也在中美洲设置了几个直辖的据点。
  和空旷的北美合众国相比,中美洲的八国之地就显得比较繁荣了。人口数量较多,农业和手工业也比较发达。不过那里的汉人(华夏人)并不占多数,多数居民是中美洲当地的殷人。
  殷人据说是从中原东渡而来的殷商先民的后裔……不过来到美洲的大周学者却没有发现任何可以证明他们是殷商后裔的证据。
  倒是证明他们和殷商先民无关的证据很有一些!
  这些殷人的技术太过落后,没有青铜器,没有弓箭,甚至连轮子都没有。他们的技术比两千多年前的殷商可落后多了,怎么可能是殷人的后裔?
  不过这些研究都得不到大周官方的承认。大周官方和中美洲八国,都将中美洲的土著居民定义为“殷人”,还强迫他们学习汉语,遵守汉人的风俗,信奉天理教,使用“殷”和“商”作为自己的姓氏。
  而这种行为,又引起了许多不必要的对抗。在过去的七八十年中,殷人聚居的八国之地就一直动荡不安。
  而殷人的数量,也因为战争和疫病而大幅减少。
  不过再怎么减少,八国之地殷人的基数在那儿摆着,不像北面的北美合众国领地内殷人那么稀少。所以如今仍然有数百万殷人生活在八个自治领的土地上。
  所以当武国浩乘坐的大帆船,抵达隶属于大周共和国美洲总督府管辖的白银港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土著和汉人杂居的,还有那么一点杂乱的城市。


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殷人保留区
  在大东洋沿岸的女儿港一直通往殷商海沿岸的小商港的官道上面。行走着一队相当庞大的车马。一辆辆马拉大车,上面的货物捆得满满当当的。每辆大车上面,除了车夫,还有一个精装的汉人,看长相不是“纯汉人”就是“殷汉混血”。都穿着短褂,肌肉发达的胳臂露在外面,抱着上了子弹的火绳枪,挺胸凸肚的四下打量。车队四下还有一些看起来相当精悍的骑手,也都是汉人或殷汉混血,卫护着车队。有背滑膛枪的,也有人挎着水牛角弓。
  在大车队中间,是几辆相当华丽的马车,车窗上还镶着透明的玻璃,还有用来遮阳的薄纱窗帘。
  武国浩这个时候就坐在其中一辆马车的车厢里面,一边用力扇着扇子,一边在和一个二十多岁,穿着大周官服的青年说话。
  “晋卿,还有多久才能到小商港?”
  “还有200多里。”这青年是个大胡子,因为天热,胡子上面都汗珠,看上去湿漉漉的。他姓耶律,名楚材,是辽国的宗室,是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倍的后裔。
  他的祖先在辽国两分的时候留在了东辽,成了萧瑟瑟的臣子。在耶律敖卢斡之乱的时候也犯了错误,不过后来及时投靠了大奥野,才保住了一条性命。所以耶律楚材在这个时空,也混了一个骑士家庭出身。
  不过骑士什么,到了耶律履这辈也开始没落了。这也是没法子的,打仗都靠枪炮了,骑士能不没落?他们这个阶层渐渐的也就成了大周的军官、知识分子和基层公务员的来源了。
  耶律履年青时也在军中服过役,是应付差事,以便保住庄园和身份罢了。而他后来的主业还是燕京大学天文系的教授。
  而耶律楚材是他的小儿子,耶律履60岁的时候才得了楚材,61岁就去世了。所以也没来得及给耶律楚材安排出路,而且耶律楚材因为不是长子,也无法继承家业。而且耶律履这个学者也没给小儿子耶律楚材留下多少遗产。
  所以就只能在哥哥耶律辩材和耶律善材(这两个哥哥比楚材大得多)的资助下,完成了燕京大学律学系的学业后,就离家闯荡了。
  因为他立志做官,可又只有一个临时公民的身份,不大可能在大周本土得到让人满意的职位。于是就去大周执政府的海外部求职,被委派到美洲担任公职。因为在北美洲表现出色,今年才25岁的楚材已经官拜白银州通判。
  所谓白银州,其实不出产白银,而是由几个输出白银的港口组成的州。至于白银都是由“八国之地”,也就是后世墨西哥的地盘上出产的。
  这个白银州并不属于八国,而是由北美洲总督府直辖。官员都是总督府派遣的。
  而这种海外总督府,则由大周共和国执政府的海外部管辖。耶律楚材是海外部的低级官员,所以会外派到北美的白银州做官。
  当武国浩抵达白银州的首府白银港时,知州正好不在,所以就由通判耶律楚材招待。一来二去,耶律楚材和武国浩也混熟了——武国浩虽然没有官身,但是谁都知道他是大人物!有点脑子的都得使劲巴结他,何况耶律楚材这种成了精的主儿?
  所以楚材现在已经和武国浩成了忘年交,还亲自护送他从八国之地的最窄处前往殷商海——他们现在经过的地方就是特万特佩克地峡,从女儿港(大东洋沿岸,得名自一个母系部落)到小商港,大约要走490里。现在已经过了大半。
  “还有200里……”武国浩摇摇头,“明天才能到?”
  “如果天气晴朗,明天就能到。”耶律楚材笑道,“不过这一带时常下雨,到时候道路泥泞,走起来就更费劲儿了。如果东海先生(武国浩的号)想要大量运送移民,恐怕得先把这500里官道好好修一修。”
  “路当然是要修的,”武国浩点点头,“可是有那么多劳工可用吗?这一带气候炎热,恐怕是瘴痢之地吧?”
  对于开拓热带的殖民者而言,瘴痢是非常可怕的!
  如果在没有开发过的热带生地殖民,开发一年,病死三分之二,都是非常多见的。
  所以现在北美合众国和新宋王国都殖民几百万上,可是和大陆近在咫尺的台湾岛上,汉人人口依旧只有几万户。都散在沿海的几处港口,不大敢往内陆而去。
  至于中南半岛上的真腊王国,虽然被东宋修理了不知道多少回。但现在依旧还存在!东宋建立的暹罗王国的发展则非常缓慢,汉人人口总是在几十万徘徊。
  而西宋对蒲甘缅甸的进攻,同样受制于瘴痢,也闹了个虎头蛇尾。
  现在把人从特万特佩克地峡运去殷商海沿岸,横竖几天时间,问题不是很大——这个时代大周的医生已经知道疟疾大概是怎么传播的了。所以会用防蚊虫的膏药顶一下。
  不过这个办法对长期在雨林地带劳作的工人可没用。你还能一天到晚不停往身上擦膏药?那得多少钱?
  而且雨林里面多热啊,擦上去的药膏一会儿就给汗水冲没了。
  “可以雇佣土著。”耶律楚材道,“女儿港和小商港一带有许多殷人部落,他们不怎么怕瘴痢。”
  “不怕瘴痢?”武国浩一愣,“不是说殷人体质单薄,容易染病吗?”
  “可是他们不大得疟疾,”耶律楚材解释道,“而且得了疟疾后,死亡率也不高……据说,据说他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治疗疟疾。”
  “什么?”武国浩一惊,“治疗疟疾?真的假的?”
  “只是传说,不知真伪。”耶律楚材说,“但是可以肯定,这一带的土著不怎么惧怕疟疾。”
  这个传说当然是真的……中美洲的土著知道用金鸡纳树的树皮晒干磨成粉末,用来治疗疟疾。
  不过这个秘密只有少数丛林部落的巫医知道,而且还得到了严守,外来的周人并不太清楚,最多也就听过一些传说。
  “这事儿无论如何得查清楚了,”武国浩说,“花多少钱都不是问题!”
  耶律楚材笑着:“东海先生,这可不是花钱的问题……钱对这里的土著没有什么用。”
  “他们不要钱?”武国浩问,“他们要什么?粮食?布匹?”
  耶律楚材摇摇头,“他们要土地……要一块不受咱们打扰的土地!东海先生能给他们吗?”
  “能!”武国浩当即大手一挥,“我买一大块地送给他们……只要他们肯帮助咱们修一条石造公路。”他笑道,“只要有路,移民到东海岸的成本就可控了。”
  “那下官就替那些殷人土著谢过东海先生了。”
  耶律楚材和武国浩此时并不知道,他们俩在去小商港的路上商量的这点事儿,在几百年后被一群站在土著民族一边的人权卫士批到了臭头。
  因为武国浩后来花钱买下的殷人自治领地,成了第一个“殷人保留区”。后来北美合众国政府,中美洲八国政府,还在南美洲建立的殖民国家的政府,以及大周共和国在美洲的直辖领当局,一再援引此例,建立了许多个殷人保留区——在后世的人权卫士看来,所谓的保留区就是在本属于殷人的土地上,划出一块给殷人,实际上就是把其余的部分统统夺走了!
  所以开此先例的武国浩和耶律楚材,肯定是臭名昭著的大殖民者。
  特别是耶律楚材,这家伙因为主持修建“死亡公路”(由女儿港通往小商港的500里公里后来造成了数千殷人土著丧命,因此被后世称为死亡公路)有功,再加上巴结了武国浩这个大人物,而飞黄腾达了。
  在武国浩的支持下,他成了北美东海岸开发总监和新岳省的第一任高官。再后来,耶律楚材还当选了北美合众国的议会议长,还当过一任国务卿,登上了人生之巅峰……自然也干了不少掠夺殷人土地的坏事儿!
  而武国浩当然也是坏的!他后来将共和行和天津银行的股份都转给了长子。然后带着次子和三次飘洋过海到北美东海岸开拓新的事业。在新约省买下了两个狭长的岛屿(曼哈顿和长岛),取名长岛市。并且在那里兴建港口、商市、工厂、船厂。作为北美合众国在东海岸的最大据点。
  在几百年后,长岛市将会变成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而武国浩也将以“长岛市之父”的名号留传史册。
  而武氏“国浩派”也由此开创,后来发展成了北美东海岸的巨富家族,一直风光了好几百年……不过武国浩在华夏族殖民北美东海岸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还是让后来的批评者们指责了许多年!
  另外,武国浩的三子武家安,在三十年后又干了一件足以被钉上历史耻辱柱的坏事。让整个长岛武氏家族在几百年后,成了后世批评的对象。
  ……
  大周共和国这边忙着开发北美东海岸的时候,在地球的另一边。一代天骄铁木真也没闲着,他在西历的1215年、1216年间,利用掘壕围困的办法,迫使大石帝国的重镇大不里士开城投降。
  在夺取了大不里士后,铁木真没有继续进兵小亚细亚。因为中亚方面传来了坏消息,他的长子术赤在碎叶前线遭遇了宋军的伏击,被宋军的狙击兵(是个打靶进士)一枪入魂,打中了肩膀,铅弹碎裂在体内,折磨了术赤十几天后,造成了严重的感染,让术赤一命呜呼了。
  说起来这场战斗并不怎么重要,也不是大决战,仅仅是宋军的斥候硬探渗入蒙古军战线制造的一起伏击。
  也许宋军狙击手压根就不知道他们打死的是谁?
  因为类似的袭击,几乎每天都在碎叶——伊犁河谷前线发生。
  在宋军因为补给问题被迫从碎叶前线撤退后,双方就没有再进行过大战。但是却频繁进行小规模的冲突。
  一方面蒙古人希望利用自己在马背上的优势,夺取战线的控制权,将宋人限制在伊犁河谷内的屯田区。
  另一方面,宋军的将领却想利用“打靶秀才”和“打靶举人”去消灭小股的蒙古骑兵。
  于是双方的小股部队在前线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而这种厮杀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了术赤的预料——他麾下的蒙古勇士,遇上了会打黑枪的大宋秀才和举人,能有啥好下场?
  武功再高,也怕子弹啊!
  你要和人家肉搏,人家也有马,骑着就跑,也未必抓得着。而且你追得太紧,也许就中了圈套——有人埋伏在什么地方就等打黑枪!
  要用蒙古人最拿手的骑射作战,宋人的斥候骑兵和秀才、举人都有板甲,箭镞很难对他们造成伤害。而他们的精品滑膛枪和鹿皮子弹,则拥有致命的杀伤力。
  因此术赤很快就发现,自己的蒙古勇士根本没有办法承担这些小而激烈的武装冲突的后果。
  为了扭转前线的不利局面,他才带着上千名骑兵出动,希望可以通过以多打少,歼灭几支宋人的小股部队,以挽救局面。
  却万万没想到出师未捷身先死,被人打了黑枪……
  术赤的死,则逼迫铁木真不得不将注意力从西线转到东线。
  而一研究东线的局势,铁木真就忍不住眉头大皱了。
  因为他已经发现,强大的蒙古骑兵在东线似乎失去了掌握战场的能力。
  同时,他也意识到宋军运用火枪的水平远远超过了大石近卫军,也比蒙古人更高明。
  他们不仅会打排枪,而且非常善于远距离的狙杀!
  在术赤的报告中,甚至有200步开外被黑枪击中的记录!
  这也许说明宋军拥有一种非常可怕的新式火枪,有效射程比传统的滑膛枪要大的多。
  如果真是那样,那么西宋军的战斗力极有可能会高出原本的预期很多,而且会给蒙古人造成极大的人员损失!
  这让铁木真感到非常担心,所以他决定亲自率军前往碎叶前线。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战斗进士
  用黑枪打死术赤的人,名叫魏文翁,是邛州蒲江县人士,三十多岁,是大宋嘉定四年(1211年)的进士!
  什么?进士杀人了?而且还是在战场上杀人!
  是不是有一种进士被玩坏掉的感觉?还就是玩坏了,西宋为了图存,也真是够拼命的……所以到了这个年头,西宋开礼部试的场面那叫一个壮观啊!
  几千号举子背着枪进考场,跟去打仗似的,先在《怒目带枪孔子像》(这哪里是孔子,简直就是个西部牛仔)前整齐列队,向孔夫子鸣枪致敬,然后才鱼贯入场打靶。
  这个考试绝对是公平的,公开打靶,中不中当场验靶,根本不可能作弊。而且不止打死靶,还要打飞鸟活靶,打野猪活靶,打得不好还有可能叫猪给拱了。不过在刺刀出现后,举人们在打活靶的时候又多了点保险系数,如果打不死野猪,还可以用刺刀把野猪给捅了。
  礼部试后,还有殿试。那是御前打靶,这可是非常考验心理素质的!
  如果御前打靶成绩不好,进士就打没了!
  既然西宋进士都是打靶打出来的,自然就掌握了杀人的本事,个个都是战斗进士神枪手啊!
  所以魏文翁这个进士,现在就真的杀了人,而且还不止一个。
  从碎叶——伊犁拉锯战开始,他这个“神枪进士”就一直以武官的身份在前线活跃,已经杀害了不少蒙古勇士。
  大宋的进士,现在可以轻易杀死蒙古勇士了……看着不可思议,但想想也是当然的。
  现在西宋的科举考打靶啊,这可是忠君爱国的真本事,比用毛笔写诗词管用多了。有了真本事,当然要拿出来用了。要不然学来干什么?
  而这个魏文翁在战斗进士中也是厉害的,他出身四川邛州的科举名门(差不多就是神枪手家族),有个哥哥叫魏了翁。此人不仅是进士,而且还是四川最著名的枪械设计名家,设计过许多款名枪。
  嗯,没错啦,这个时代许多进士本人还是枪械专家。
  因为科举打靶是可以自备火枪的,而且只看中不中靶,不管使什么枪。你要有本事造出一把雷明顿狙击步枪,照样也可以去参加科举。
  所以许多科举大族就在枪械上下足了功夫,如邛州魏家和魏家的世代通好邛州高家,都在家里开了枪械坊,聘请了造枪名师,专门打造科举用枪。
  而魏家的大才子魏了翁在精通打靶和儒学、军学的同时,还是一名枪械设计的高手。替魏家和高家设计出了一种非常特别的枪械——线膛枪!
  这种枪械的内膛刻出了几根笔直的膛线,可以让子弹拥有更加稳定的弹道,有效射程也更远。由魏文翁来使用的话,可以准确命中200步距离上的人型目标。
  正是靠着这种线膛枪,魏家和高家的子弟才接连高中!而魏了翁自己更是高中第一甲第三名……
  魏文翁的进士名次不如哥哥那么高,但是枪法也算是出类拔萃,200步内,一样可以做到枪响人绝。
  所以在高中之后,就被派到前线带兵,指挥一个火枪兵队了。
  对了,线膛枪现在还是秘密!邛州魏家和高家并没有把线膛枪的秘密公开。
  这可是两家子弟日后科场得意的本钱,怎么能让别人知道?
  所以魏了翁指挥的一队举人、秀才使用的还是老式的滑膛枪,只有他带着几支线膛枪上了前线。
  那几支线膛枪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碰的,只有魏文翁从老家带出来的两个亲随(西宋允许进士出身的武官带亲随)可以帮着料理它们。
  今天魏文翁正带着半个队的举人、秀才和半个队的骑士,沿着碎叶山的边缘骑马行进,搜索蒙古骑兵的踪迹。
  所谓的碎叶山是汉人起的名字,在碎叶府的北面,是天山的余脉。这一带的降雨偏少,所以山坡上都是光秃秃的一片,没有什么植被覆盖。同时,由于天山融雪所汇成的水流的滋润,山谷和峡谷中往往绿树成荫,水草丰美。
  在西凉统治碎叶的几十年间,这一带的山谷、盆地,都是西凉骑士们的乐土,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庄园,富庶安逸,自给自足,到处都是一派田园乐土的景象。
  但是现在,这里只剩下一片荒芜,偶尔可以看见骑士壁坞的残垣断壁和自然生长的和野草差不多的野麦。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西宋的进士、举人、秀才太凶残,这段时间蒙古骑兵的活动范围明显收缩了。不仅不再袭扰伊犁河谷的宋军屯田区,连碎叶山一带都不大见到蒙古人出没了,只是在碎叶河谷地带和碎叶山北面的草原上还有蒙古游骑的频繁活动。不过他们在白天时也不敢过于靠近宋军的斥候队,只有当夜幕降临时,才会发起攻击。
  所以每当黄昏将至时,在草原或碎叶河谷地带(也是大片平地)活动的宋军骑兵队,都会收缩到山区。有可能的话,还会寻找一个被遗弃的骑士壁坞过夜。
  有几十支可以远射的精品火枪把守的壁坞,不动用大炮,没有两三百条性命根本打不进去。
  就算打进去了,也还得肉搏!
  虽然科举不靠肉搏,但是端着上了刺刀的滑膛枪的举人、秀才也不是很好对付。而且他们也不会单独行动,往往会和同样数量的骑士组队而行。
  而西宋骑士的肉搏能力可不弱!
  和大周那边一样,西宋骑士军户阶层的地位也随着热兵器的普及而下降了。而且他们的出路又比较少,除了考入华山讲武堂外,就只能充当骑兵。
  而骑兵之中,又以直属于西宋皇帝的御前骑士团最为高贵。而要加入御前骑士团,就必须通过御前比武——也就是让想要加入骑士团的骑士们在皇帝面前进行马上、马下比武。因为比武的地点通常摆在华山讲武堂内,而马下持剑比武又是重头戏。所以这种比武又被称为华山论剑。
  能够通过华山论剑成为御前骑士的虽然是少数,可是这种比武决定御前骑士名额的办法,也极大的提升了西宋骑兵的肉搏能力。
  也许他们的武艺比大石近卫军和蒙古的怯薛军战士还差一点,但是寻常的蒙古勇士却很难打败他们。
  而且西宋的骑兵往往配有坚固而且轻薄的板甲,在近战肉搏中很难被杀死。
  所以据守壁坞的小队西宋战士,也是蒙古骑兵不愿意去攻击的,除非有大炮。
  “队长,那边有个壁坞,我们今晚上就在那里过夜吧。”
  天色已经暗淡下来了,一名西宋的“战斗举人”指着不远处一所早就被人遗弃的壁坞道。
  “李校尉,你先带两个人去查看。”
  魏文翁已经在战场上呆了一年多,养成了小心谨慎的习惯。他可不会贸然带人靠近一座壁坞。
  谁知道里面有没有蒙古人埋伏?
  一名骑士领了命令,带着两个骑兵策马而去,把壁坞来来往往都搜了个遍,这才奔回来汇报。
  魏文翁又让自己的一个副手——是个考了几次礼部试都落榜的“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