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是个男孩,武好古收了就收了,即便学不会什么,带在身边跑跑腿也是好的。但是这杜文玉却是美人如玉……
  男画师收女弟子的事儿,在宋朝也是有的。潘巧莲不就拜了李唐做师傅吗?
  可是女弟子和男弟子终是不一样的,男弟子可以带在身边时时教导,即便教不会什么,一个师徒名分有时候也能各取所需。而女弟子必须是画师上门去传授技艺,若是带在身边,那多半就是名为弟子,实为侍妾了……
  “先生且慢拒绝。”
  武好古的话还没说完,杜文玉却急着插嘴了,“还请先生先考文玉的画技,若文玉实不堪教导,再拒绝不迟。”
  这话……说得也对。
  “也好。”武好古点点头,“杜娘子,先说说你擅长甚底?”
  “奴家善长工笔花鸟。”
  “擅长工笔?”武好古笑了笑,“可我不考你这个……会用碳条吗?”
  中国传统的工笔画也是要打稿的,而打稿所用的工具就是碳条。
  “会。”
  武好古又看了眼杜小娘子,见她挺着胸脯,成竹在胸的模样,似乎真有点本事。
  不过武好古更看重的却是天赋!
  “来人,去取个生鸡蛋。”
  他唤来了个女使去给自己拿来了一个鸡蛋。
  “画鸡蛋?”杜文玉愣了愣。
  武好古点点头。等鸡蛋拿过来了,他又取过自己的画板,粘上一张生宣,又拿出了碳条笔。
  “我先画,你看着……站到我背后来看。”
  “哦。”
  少女画家应了一声,就轻移莲步到了武好古身后,然后目不转睛盯着武好古熟练,且故意放慢的笔法在宣纸上画出了一只横放的鸡蛋。
  “真像啊……”看到展现在纸上的鸡蛋,少女画家不由赞叹了一声。她虽然学画十载,一手工笔花鸟已经得了黄家富贵的神韵。可是却从没画过鸡蛋,更没想到用碳条可以画出如此写实的绘画。
  武好古回头对杜文玉一笑道:“该你了……若是能画个四五分像,我便收你为徒。”
  “四五分?”
  杜文玉心里面有点儿不服气,不就是个鸡蛋吗?自己学了十年画,还会画不了?不过她面子上还是非常恭敬地从武好古那里接过画板和碳条,细细画了起来。
  这回轮到武好古站在杜文玉背后了,一股处子的幽香扑面而来,少女的背影和正面一样好看,秀发乌黑发亮,粉颈又细又长,皮肤白净细腻得如牛乳一般,真不知捻在手上,是何等滋味?
  “先生,画好了。”
  少女的声音传来,然后就是一张笑靥如花的粉面出现在武好古眼前。
  “哦,给我看看。”
  武好古将目光从美人脸上挪开,转到了画案上的鸡蛋图上,眉毛顿时一扬。
  画得很不错啊!
  不仅鸡蛋的轮廓画得有模有样,阴影部分处理的也不错……相对第一次画碳条鸡蛋的新手而言,是非常不错的!
  这丫头,有绘画的天赋,是一块难得的璞玉,若是好生打磨,说不定可以尽得自己的衣钵。
  想到这里,武好古冲着杜用德笑道:“杜待诏,你的这个孙女不错啊,很有天赋,我收她做徒儿了。今后就……”
  说到这里,武好古突然顿住了,又瞧了瞧杜文玉,又看了看杜用德。
  杜老头一笑:“今后就让文玉跟随在先生身边,早晚服侍吧。”
  “好!”武好古也不客气,冲着杜老头一拱手,“杜老待诏,那我们两家,今后就是自己人了!”
  ……
  就在武好古收下美女徒弟,还得到了范仲淹的《师鲁帖》的这一天,他的好朋友纪忆纪大官人正陪着两位辽国来的使臣,在开封府街头闲逛。
  今天是除夜之日,也就是大年三十了。和后世越来越淡的年味儿不同,北宋开封府的除夜之日差不多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儿。街上到处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开封府的居民们都穿上了他们最好的衣服,拖家带口的在街头往来。街市上的店铺摊贩也抓紧最后的时间兜售他们的年货,什么腊药、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春帖、天行贴儿、金彩、缕花、幡胜、馈岁盘盒、酒檐、羊腔、果子、五色纸钱、糁盆、百事吉、胶牙饧等等。名目还真是不少,不过对于购买力颇强的开封府城居民而言,这等消费倒不算甚底。
  开封府的各处瓦子巷也迎来了最好的时候,瓦子门口都搭起了免费供人观看的舞台,或是表演杂剧,或是演唱诸宫调,在外城的瓦子门口还有最养眼的女相扑可看。
  在开封府城使馆云集的西南角,大街上还时不时能看见穿着异国服装的来客,他们都是来自高丽、交趾、回纥、于阗、真腊、大理、三佛齐等国的使臣,开封府的繁华,同样让他们留连忘返。
  不过萧好古和刘云在这个时候,却没有多少兴致逛街了,因为他们刚刚在州桥市集附近的王楼上,碰到了一群穿着汉人服饰的党项人!
  为首的一人,萧好古还在出访西夏时见过,正是嵬名阿埋!嵬名阿埋被俘的消息萧好古是知道的,可是今天被他遇上的嵬名阿埋却怎么也不似是俘虏,身边一群党项人装扮的家伙前呼后拥,还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回纥美妾相伴。
  嵬名阿埋前呼后拥地走进王楼的时候,萧好古和刘云还有纪忆都坐在角落里面,所以没有被嵬名阿埋发现。而阿埋则对自己身边的回纥美妾用党项话在夸夸其谈:“墨莉雅,等到西平王府建成,我们就能在开封府长住了。到时候,你天天都能逛开封府了……”
  西平王府?在开封?
  萧好古和刘云都是辽国的“外交家”,能听懂党项话。所以两人听了嵬名阿埋的话,都是脸色大变。
  西平王可是西夏嵬名家族首领在称帝前的封号——这可是大宋朝廷封的!
  这嵬名阿埋的话是什么意思?难得是大宋官家要封他做西平王?不会这种好事吧……若不是他做西平王,那是谁要做?
  不会是现在的西夏皇帝嵬名乾顺吧?


第二百零六章 林牙窃画
  “西平王府?不曾听闻,是和西贼有关的吗?”
  多喝了几杯酒的纪忆听到刘云仿佛无意间问及的“西平王府”,只是一脸茫然。
  “是和西贼有关。”刘云注视着纪忆,低声道,“西贼过去不就是你们的西平王,定难军节度使吗?”
  “西贼的使臣都在都亭西驿。”纪忆又喝了口王楼玉酿,笑着说,“那边从十一月起就在修缮了,早不能住人了。”
  都亭西驿的地段没有都亭驿好,是在开封府外城的城西厢,是在庆历议和后修建的,比都亭驿要新,现在都亭驿都多年未曾大修,没来由要修缮都亭西驿啊。
  而且都亭西驿是用来款待西夏、回纥、吐蕃等多国使团的,现在西夏使团不来,不等于别国使团不来啊,怎么就关门修缮了?该不会是要把都亭西驿改建成西平王府吧?
  “可听说有西夏使团到了开封府?”刘云继续打听。
  “不曾听闻。”纪忆摇摇头道,“西边不是还在打仗吗?怎么会有使团往来?”
  “那嵬名阿埋不是在开封府吗?”
  “嵬名阿埋是捉来的。”纪忆一笑道,“现在关在御史台狱里面。”
  御史台狱是用来关押犯罪待审的臣子的,条件比较优越,用来关押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也算是优待了。可是御史台狱再优待,大概也不能请假出来逛街吧?
  两个辽国使臣互相看了对方一眼:这事儿……很古怪啊!
  宋人在天都山抓到妹勒都逋也就罢了,他是天都山监军司监军,官虽然不小,但也没到统帅级别,一个不小心被逮了也可能。
  可嵬名阿埋是西夏六路统军啊!这么大的一个大将出动一次身边怎么可能没有上千精锐护卫?怎么可能就让两三千轻骑奔袭的宋军给活捉了?那个是没甚大用的宋军还是大辽的铁林军?就算是大辽铁军要抓个阻卜磨古斯还不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没抓到真的!
  而且就算嵬名阿埋的护卫打不过宋军,还不会护着嵬名阿埋跑吗?嵬名阿埋跑不了还不会抹脖子自杀吗?怎么就恁般丢人做了宋人的俘虏?而且还是一个可以带着小老婆来王楼大吃大喝的俘虏!
  这事儿要是没蹊跷,什么事儿才算有蹊跷?
  不行,一定得去都亭西驿一探究竟!
  打定了主意,两个辽使也没心思喝酒逛街了,马上和纪忆一起回了都亭驿,又换上了儒服幞头,然后甩开了纪忆和都亭驿里面的宋朝官吏——宋朝也是一百多年的老牌封建王朝了,早就不是事事上心的新锐了,所以都亭驿的看守向来松懈——翻墙头出了都亭驿,然后就一路向西去了都亭西驿。
  都亭西驿果然在修缮,不少地方搭着脚手架,不过却没有人在施工,毕竟今天是除夜,工匠们多半放了大假。都亭西驿的大门紧闭,门前还有几个无精打采的厢兵在看守,也没什么军纪,一边看守还在一边扯闲篇,也没留意萧好古和刘云两个儒生。
  萧好古和刘云就溜着墙角听了一耳朵。
  “那个回纥娘们可真白啊,那身段,那姿势,和佳士得行的墨娘子都不分上下了……”
  “嗨嗨嗨,注意点儿,那女的和墨娘子可不一样,墨娘子是花魁,她可是官眷!那个党项羌可是赐了国姓的,好像还封了个劳什子定难军节度副使……”
  党项羌?赐国姓?
  不用说了,肯定是嵬名阿埋那个货了。
  而且还封了定难军节度副使?宋朝的武阶官里面可没节度副使这个级别……不对,这个定难军节度副使不是阶官,而是职官啊!
  嵬名乾顺……也许是赵乾顺那小子当定难军节度使,嵬名阿埋当节度副使!西夏要重新变成大宋的定难军了!
  这下可坏喽,大辽的天可要塌下来了!
  西夏的国土可就接着阻卜人的地盘,而且边境线很长,根本不可能封锁起来,到时候铁器就会源源不断流入阻卜了。
  另外,西夏一旦变成了大宋的定难军,那大宋西军的二十万效用士马上就可以转用到河东、河北了……
  “刘林牙,这墙你能翻得过去吗?”
  萧好古还是留了个心眼儿的,于是就想让身手矫健的刘云刘林牙翻墙潜入都亭西驿打探一番。
  “这边不行,这边人多……”刘云四下张望一番,对萧好古道,“观察,我们绕着都亭西驿走一圈,寻个人少的地方。”
  “行。”
  萧好古点点头,就跟着刘云一块儿沿着都亭西驿的墙角绕圈子。都亭西驿所在的地盘虽然不如内城那么热闹,不过也是挺繁荣的,更加上现在正是除夜,街上全是人,要找个没人的地方还真不容易。
  不过所幸天不亡辽,两个人居然找到了一扇虚掩着的边门,一上了年纪的老厢兵大概是从门里面出来的,就在街边一个面摊子上呼噜呼噜吃着一碗软羊面呢。
  两个辽使也真是好胆,居然趁着这机会,推开那扇边门就钻了进去。门里面是一个刚刚修缮了一半的厅堂,厅堂的大门上挂了个牌匾,上书“归义堂”,字儿写得很好,一看就是出自名家(蔡京写的)。
  萧好古吩咐刘云道:“我来把风,你进去看看。”
  “好勒。”刘云应了一声,就快步跑到归义堂门口,发现这里的门也是虚掩着,一推就开了。门里面是个空空荡荡的大厅,没有人,墙壁刚刚刷白,在朝北的一面墙上还有才开始描线的壁画,也不知要画什么?还有个木头架子,上面悬挂着一幅展开的画卷,应该是粉本,不过背对着刘云。
  刘云快步奔上去,绕道画架的正面,接着昏暗的光线一看,顿时就脸色大变。
  画上的人,竟然是西夏小梁太后!
  刘云曾经出使过西夏,多次面见小梁太后,因而一眼就认了图上的女人就是西夏当今太后。
  看来这里要画的壁画应该是“梁氏夫人率众归义反正图”什么的……
  这小梁太后多半是被宋军打得走投无路,向辽国求救又得不到援助,就打了背辽投宋的主意了!
  想到这里,刘云咬了咬牙,一把摘下挂在画架子上的画卷,然后飞也似的跑了出去。
  “怎么?”
  萧好古看见刘云偷了幅画出来,也有点发愣。
  这是怎么回事儿?
  怎么还带偷东西的呢?说出去多丢人啊,堂堂一大辽林牙,跑开封府做贼来了……这要是给宋人逮着了,辽国的颜面何存?
  “快跑,快跑……”
  刘云显得慌慌张张的,他是燕云四大家族出身,又是进士,什么时候偷过东西啊?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自然是慌张的,偷了东西后的第一反应当然就是跑了。
  可不能让宋人捉了去!
  萧好古看到他跑了,没办法,也只好跟着一块儿跑,他是从犯啊!
  两人一溜烟就从刚才进来的偏门出去了。两个人跑了一段,发现身后没有人追来,才大松口气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刘林牙,你怎么偷了幅画?”
  “偷?怎么是偷啊?窃……是窃!”刘云一边纠正萧好古的错误说法,一边把他拉到墙角,然后把手里的画卷展开,“你看看,你看看这是甚底?”
  萧好古是懂一点书画的,也知道燕云刘家收藏了不少书画,于是就先去瞄了眼落款的地方,上面还真有字儿:翰林图画院臣用德摹。
  “是摹本?”萧好古有些失望地道,“还是翰林图画院的画师摹的……”
  摹本不值钱啊,你刘大林牙要窃也窃个好的……
  “摹本?”刘云一愣,“观察,你看画上的人啊!画上的人你可认识?”
  看人?什么人?
  萧好古这才定睛一看,失声道:“是小梁太后!怎么是她?她的画像怎么会在宋国?”
  “就是她啊!”刘云跺跺脚说,“一定是她要投降宋国,所以才叫人画了写真送到开封府来让宋朝的昏君奸臣认个脸熟的。那个嵬名阿埋一定是她的密使!”
  “怎么办?”萧好古问。
  “得赶紧派人把这幅画送去给皇帝看啊!”
  “对,对,对……一定得快!”
  ……
  纪忆在章惇的相府中飞快行走着,他现在可以不经通报,直入相府内堂了!
  这可是章惇的子弟和心腹才有的待遇!
  不过纪忆只是暂时拥有了心腹的待遇,因为他是的确有机密要务必须当面向章惇汇报。而这机密要务,就是安排辽国的两位使臣拿到杜用德临摹的《小梁太后写真图》。而且还要做得天衣无缝!
  他是几天前才从章惇那里得到命令的,时间很短,而且要求很高,换成了皇城司都不一定能完成。可是他纪忆纪大官人,却非常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就在一个时辰之前,四个契丹使团的成员就骑马出城,向北飞奔而去了。
  不必说,那幅《小梁太后写真图》,正由他们带着送往耶律洪基的大帐……这条离间计使得可真好啊!纪忆一边走一边琢磨:自己和武大郎大概可以立上一大功了!


第二百零七章 大机遇
  和上一回到访章府时看到的清冷不同,今日纪忆在章惇府上看到的是一派人定兴旺的场面,偌大的府邸中进进出出的都是操着闽地口音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个个都穿上了新衣,脸上洋溢着喜庆的气息。
  纪忆知道这些人并不是上门来溜须拍马的官员,而是章惇的家人亲属。
  蒲城章家可是福建的世家大族,从唐朝后期开始就有做到了刺史一级的高官。在五代时,蒲城章家的六世祖章仔钧、章惇的高祖父章仁彻、章惇的曾祖父章文炎都是闽国的重臣,章惇的祖父章佺和章仔钧的儿子章仁徹又先后出仕南唐(南唐灭闽后章家投靠南唐),担任高官。
  进入了天下太平的大宋朝之后,蒲城章家的子弟们又纷纷走上了科举入仕的光明大道,在章惇父亲一辈中就出了章得象这样的重臣,章惇的父亲章俞也高中进士。而到了章惇和章惇子侄这两辈,蒲城章家更是人才辈出,光是高中进士的就有十几人之多!其中章惇的侄子(比章惇大十岁)还在嘉祐二年天下大魁(章惇在这年第一次中进士,因为考得没有侄子好选择了“复读”)。而章惇、章楶二兄弟(族兄弟)不仅中了进士,而且还成为了国之重臣,一个独相多年,一个则在西北督军多年,这样组合在大宋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了。
  而在章惇、章楶显赫无比的同时,他们的儿子们也纷纷高中进士,现在要么在开封府为官,要么在地方上任职……可真是个叫人羡慕的科举名门啊!
  今日是除夕之夜,那些在地方上做官的章家子弟大多赶到了开封府,在开封任职,或是在开封府苦读的章家子侄也都放了假,现在全都聚到了章惇的相府。
  来的大部分都是官人,可是纪忆却感觉不到逼人的富贵气息。寒酸当然是不可能的,宋朝实行的是高薪养廉,官员的薪俸福利很好,不需要贪腐也能过得比较舒适。但是也仅仅是舒适,达不到富贵奢侈的地步。宰执之家若是处处显得寒酸,那就未免有故作清廉的虚伪,如果处处弥漫着富贵奢侈,那肯定就是个贪官了。
  而章惇这位公认的“权奸”,据纪忆所知,却不是个大贪官。不仅不怎么贪腐,而且也不任用私人,过分提拔子弟。除了早年间和长辈的小妾通奸之外,在操守也揪不出什么小辫子。
  当然了,士林清流给章惇扣上的“权奸”帽子也不是污蔑——人家本来就没说章惇是大贪官,大奸臣并不等于大贪官……章惇的“奸”不在于搂钱,而在于弄权。
  章惇独相和章楶掌兵这两件事本身就够得上弄权的罪名了。更不用说他上台以后不断罗织罪名,打击异己,使本来就有点白热化的新旧党争变得更为激烈。
  大宋的祖宗家法讲究的是“异论相搅”和“分权制衡”。兵、财、刑、政互相分离,各司其职,各扯后腿。而章惇则大权独揽(用宋朝的标准是大权独揽),坏了“异论相搅”和“分权制衡”的规矩,把朝堂搞成了一言堂。
  不过章惇“一言堂”的基础也不是章家自己的实力,更不是新党团体的力量,而是公认的昏君哲宗皇帝对章惇的支持。
  昏君哲宗一心想要平灭西夏、收复燕云。自然就不能容忍一个闹哄哄的,互相扯后腿的朝堂存在了。
  实际上,章惇领导的一言堂朝廷,扩大的并不是相权,而是君权——这是因为章惇领导的文官集团没有突破“掌兵”这个关口,没有真正的兵权,新党随时倒台,旧党也随时可以卷土重来。而新旧两党的矛盾激化,就给了后来的宋徽宗轻松掌控朝廷,并且不受任何制约的可能……所以差点把西夏灭亡的哲宗(再多活十年西夏肯定没了)和章惇就成了公认的昏君奸臣!
  呃,很复杂的逻辑。
  章惇本人肯定是搞不清楚的,而且也没这个功夫去琢磨恁般长远的问题。在这个除夜之日,他正忙着对辽国和西夏施展奸计呢。
  章惇这个奸臣可是对内对外都很奸的!
  “做得好!”章惇听完了纪忆的报告,抚掌大笑道,“小梁太后便是不死,西贼内部也少不了一场腥风血雨……说不定西贼真的就此归顺我朝了。”
  “若真能如此,相公便是我朝第一功臣了!”
  “呵呵。”章惇摸着白胡子,笑吟吟看着纪忆,“恢复燕云者,才是第一功臣,老夫老矣,看不见这一日了。不过你纪忆之还年少,说不定来日将兵恢复燕云者,就是你了。”
  纪忆一听,连忙起身施礼道:“下官恐难当大任。”
  章惇笑了笑,不置可否,也没有再说这个问题,而是话锋一转,“老夫记得你家是海商?”
  “正是。”
  章惇又问:“是信奉摩尼教的海商吧?”
  纪忆听了这话心中就是一惊,连忙解释道:“我家先人为了习得波斯人航海的本领,收容了波斯的摩尼教徒,那都是唐朝的事情了,下官是不信摩尼教的……”
  章惇摆摆手笑道:“老夫都知道,老夫可是福建人呐。”
  他不仅是福建人,他家祖上还是闽国的重臣,海商和摩尼教、天方教的那点事情怎么会一点不知道?而且章家和纪家还有亲呢,当然知道纪家有人信摩尼教了。
  “你刚才说你家先人学了波斯人航海的本事?”章惇接着问,“本事如何?最远能够去到何方?”
  “最远能去三佛齐和天竺。”纪忆如实回道,“不过并不常去那边。”
  “打不过大食海商吧?”章惇问。
  “也不是打不过。”纪忆道,“最主要还是大食海商占了地利……三佛齐以西,都是人家的地盘。就是在三佛齐国,也有大食海商的据点。”
  “哦。”章惇点了点头,又问,“那辽东、辽西和燕云沿海,是谁家的地盘?”
  纪忆答道:“宋商、辽商、高丽商人都占一部分。”
  章惇接着又问:“你们平江纪家呢?”
  纪忆回答:“也占一部分。”
  “哦。”章惇问,“那么朝廷呢?”
  “朝廷?”纪忆一怔,“相公,朝廷不做海贸的……海上的事情,风险忒大,稍有不慎就是船毁人亡,纯是拿命在搏富贵啊!”
  章惇笑了笑道:“你当老夫要夺你家组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