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清风云[全八册]-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月二十日,太平军撤到平南县思旺墟,这里是杨秀清处女战的地方。这一次可能不会像第一次那么走运了,清军也尾随而至,和太平军相距不到五里。双方都没有进攻,不久就天降大雨,火器都不能用了。这时候如果打仗的话就完全是拼刺刀了,杨秀清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命令萧朝贵和韦昌辉抓住机会,实时出击。
向荣之前特别拉风,没想到这场雨中之战全军覆没,他本人狼狈不堪地逃走。逃到半路上,江忠源过来接应他。向荣抱着江忠源大哭:“我打了几十年的仗,从来没有受过今天这种耻辱。”
正是这一战,给了太平军喘息的机会,他们收缴了清军的辎重粮草和武器,冲出了清军的包围,向广西繁华地带发展。不仅鼓舞了原本低落的士气,而且士兵很快就发展到八万人。
咸丰派遣钦差大臣赛尚阿,原本是为了扑灭叛乱,没想到叛乱之火越烧越旺。我们只能说,这个钦差大臣不管用。
永安很重要
太平军本来发展有瓶颈,现在清军拱手送给他们一大批先进武器,无疑是给了他们一个克服瓶颈的机会。
武器装备提升了,就有了攻打大城市的本钱。洪杨两人决定兵分两路攻打永安,这对太平军来说是一个新的考验,他们绝不敢掉以轻心。他们根本想象不到,结果太顺利了。其实,也不奇怪,向荣自从上次大败,迁怒于乌兰泰,认为是他故意不来救援自己。清军内部的分裂越来越严重了,向荣再也不肯出力,所以这么多人看着太平军云集永安,居然都没有反应。
永安的守城官兵不到千人,太平军玩了一个小把戏就把永安城拿下了。他们准备了许多炮仗,点着后扔进城,看到烟雾滚滚,官兵们都非常惊慌,太平军将领罗大刚正好借着机会登城,一举拿下永安城。知州吴江和副将阿尔精阿纷纷投水自杀。
永安城是太平天国拿下的第一座城池,听到这个消息,赛尚阿当即就慌了。不久,他就收到消息,咸丰让刑部给他议罪。
清军那边慌乱了,太平天国这边却忙着确立制度。
洪秀全自诩是上帝的儿子,出于对“上帝”的尊重,洪秀全认为只有上帝可以称得上是帝,自己只能称王,那么杨秀清冯云山这些功臣怎么办呢?这些人个个劳苦功高,洪秀全起于草根,多少讲些义气,如果不给这些人封王他也觉得过意不去。最后还是决定,封杨秀清为东王,九千岁;萧朝贵为西王,八千岁;冯云山为南王,七千岁;韦昌辉为北王,六千岁;石达开为翼王,五千岁。
这次封王有一个重要的地方,洪秀全是最高领导者没有疑问,杨秀清为诸王之首,节制诸王。这实际上是正式赋予杨秀清主持军政大事的权力。让人吃惊的是,太平天国这次封王还真的就是封王,所谓真的封王就是先秦时代的那种王,诸王享有封地,可以在自己的封地里设立行政机构。这完全是模仿周朝的体制,这种体制已经被历史证明是行不通的,洪秀全又捡起来用,不知出于何种原因。
这种周朝的分封制度跟清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恰恰是两个极端。分封制过于松散,不利于国家统一;而集权制过于专断,整个国家之中除了皇帝一人是主子,其他人都是奴才。倒是汉唐那样的君主体制是相对成熟的,在专制时代里也是相对人性化的一种制度。汉唐制度规避了帝国两个大的方面的危险,一个是避免像分封制那样引起帝国分裂,一个是避免因皇帝的错误而导致国家灭亡。
这个设计应该还是冯云山的创意,因为从后来历史看,洪秀全对于分封制是不满的,不断地加强中央集权。这一方面说明了分封制已经不再适合历史需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分封制并不是洪秀全想要的东西。但分封制不光只是一种理念,更是缓和太平天国高层矛盾的一种策略。
有意思的是,借着这次封王,洪秀全将自己内心骄狂的一面表露无遗。他规定以后只准太平天国的王用“王”字来称呼,历史上其他的王全面要在前面加一个狗尾旁,变成了“狂”。比如,燕王朱棣应该说成是燕狂朱棣,霸王项羽应说成是霸狂项羽。洪秀全的疯狂由此可见,这完全是一个极端专制者的性格。如果说洪秀全是从暴民转化成暴君的话,我们完全可以说暴民和暴君是同一种东西,唯一的不同是所年的位置,本性是完全一样的。
永安建制之时还颁布了新的历法,称为《天历》。关于这个天历还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咸丰四年(1854年),一个叫张炳垣的秀才不满太平天国的统治,纠集一批同样心怀不满的人,准备打开城门,将清军引进来。这事还差点成功,张炳垣竟然联合了六千人。
败露的原因却让人啼笑皆非,张炳垣和清军约好开城的时间,张炳垣一个疏忽,按照天历算的,而清军却是依据旧历,结果相差了六天。开城的那天,清军没来,杨秀清倒是来了。杨秀清亲自审理这个案子,没想到一向精明的杨秀清这次弄巧成拙。
张炳垣不承认自己通敌,说那个告发自己的张沛泽是个瘾君子,因为害怕自己告他吸食鸦片所以诬陷自己通敌。杨秀清最痛恨吸食鸦片的人,居然相信了张炳垣。杨秀清立即放下这个案子,将张沛泽等吸鸦片的人全部处死。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杨秀清是带着极大的愤怒的,所以也没来得及问清青红皂白,在痛恨鸦片这块杨秀清跟清朝的统治者态度是一样的。
在太平天国高层的领导者中,杨秀清是最憎恨瘾君子的,不像其他人,觉得这种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后来,韦昌辉审理张炳垣的案子,从后来韦昌辉诛杀杨秀清的手段来看,此人是相当有心计的。韦昌辉很快就查出了实情,张炳垣在内心深处是非常痛恨太平天国的,虽然承认了通敌罪,但诬陷了几十名太平天国的将领,说他们跟着自己一起干这事,韦昌辉也是不分青红皂白将这些人全部处死。
张炳垣最后也难逃一死,在刑场上他说出了实情,当面嘲讽杨秀清、韦昌辉这样的牛人,让这些人无地自容。
冯云山还写了三篇讨伐清朝的檄文,文采虽然比不上骆宾王,但激烈程度绝对首屈一指,看了这些檄文,当时的民众无一不对清朝产生愤怒。
这些檄文虽然谈不上什么文学价值,但确实打响了与清廷的舆论战。
这次永安建制还做出了非常重要的改革,确立了明确的赏罚制度,杀了多少敌人就可以升多大的官,都有明文规定。这就是为什么忠王李秀成说东王在世时赏罚分明了,因为李秀成以前也是个普通士兵,后来成为指挥十万大军的元帅。陈玉成更是如此,二十出头就成了大元帅,没有杨秀清他们都不可能升得这么快,所以他们对杨秀清有所怀念也是可以理解的。
永安对于太平天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革命的第一个大站是金田的话,那么永安就是第二个大站了。正是在永安,太平天国完成了制度性的建设,为后来的战争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 通往南京之路
蓑衣渡一战之后,太平军内部人心不稳,就连领导层也不例外,洪秀全一度绝望到要解散太平天国。杨秀清站出来安慰他:“大哥,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越是挫折越是考验一个人的时候,大哥一定要挺住啊!”
永安大战
太平军占领永安后,清军坐立难安,既不能坐视不管,又不敢去攻城。怎么办?他们想出了个好办法:下毒。
在武侠小说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下毒专家,这些人下毒手法极为高明,毒性也非常剧烈。但是真实历史却不是这样的,当时工业不发达,所谓的毒药仅仅取自草药。清军用的是一种名叫烂肠草的毒药,这草里面含有大量的笑气。学过化学的人知道笑气,笑气的学名是一氧化二氮。
赛尚阿和姚莹心想,如果洪秀全和杨秀清中了毒,就会狂笑而死。他们派人从草药中提炼出毒水,让人洒在城里,妄想毒死洪秀全和杨秀清。
下毒毒死几个士兵还行,要想毒死洪秀全和杨秀清简直是做白日梦。姚莹和乌兰泰又想出了一个鬼点子,乌兰泰是个火器专家,擅长鼓捣火药之类的玩意儿,他做了个信匣子,在里面放上火药,然后在匣子上面写着:“洪秀全和杨秀清同拆。”摆明了想一起炸死两位领导人,乌兰泰得意洋洋地说:“只要洪秀全和杨秀清一起打开这个匣子,里面就会立刻爆炸,洪杨两人必定命丧当场。”
结果怎么样呢?至少洪秀全和杨秀清都安然无恙,也不知道有没有炸死人。反正乌兰泰为了面子执意说炸死了两个小兵。清军的计谋一个接一个地破产,姚莹仍然不死心,他始终认为如果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洪秀全和杨秀清,太平天国自然破产,那就用不着艰难剿匪。这种思想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投机取巧,如果投机成功了,那便是谋略。
姚莹想到了诈降计,他派了几十个间谍假装投诚,然后找机会刺杀洪秀全。遗憾的是,这些人全都没有见到洪秀全,只是得到一个情报:洪秀全这人不喜欢见人,喜欢睡觉,尤其是喜欢跟女人睡觉。这些人想找到洪秀全睡觉的地方,结果没找到不说,反而全部被抓住,处以极刑。
在战争中,这些动作都属于奇技淫巧,要想靠奇技淫巧取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就这么耗着,那是浪费军饷,赛尚阿心里也焦急,那边刑部还在给他议罪呢!
在粮草方面,太平军并不担心,因为有杨秀清在,他严律约束士兵不准抢百姓的粮食。那杨秀清通过什么手段获得粮草呢?杨秀清其实用的还是老一套,劫富济贫,从富户那里获得大量的粮食,分出一小部分给贫民,其余充作军粮。
两军在永安相持了半年,清军耗费军饷七百万两,赛尚阿压力非常大。到了这地步,他跟清朝其他的官员已经没什么两样,能敷衍就敷衍,为了煳弄咸丰,他甚至说太平军在城周围都布下了铁钉、梅花桩和马刺,所以根本就不可能进攻。咸丰也不傻,他反问赛尚阿,既然我军不能进攻,为什么敌军出入自如呢?
赛尚阿继续找借口,我们就不用管了,看看战局究竟因何发生逆转。
迫于压力,赛尚阿只好让丁守存去请向荣复出,上次也是赛尚阿请求解除向荣的职务。这向荣一出面,局面确实有所缓解。
在清军中,向荣是唯一一个职业军人,而且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职业军人,向荣之前所以遭遇惨败,主要责任不在于自己,而在于那些跟他合作的人。
好了,奇技淫巧先搁下,一场真正的大战开始了。
向荣率领一万人攻城,战况之激烈我们就不用说了,太平军感觉眼冒金星,这家伙太勐了。太平军虽然击退了清军的进攻,但伤亡很重。不久,清军又从桂林运来两千斤大炮,这对向荣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
清军勐烈的炮火打得太平军头顶冒烟,不得已,太平军只好在城上悬挂渔网,然后洒上水,以此抵挡炮火,可惜根本不管用。向荣三次进攻都重创太平军,事实上,双方的伤亡都非常大。但太平军底子薄,很快就要消耗完,而清军的援军却源源不断地往永安运。
永安一战,太平天国事实上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刚入城时的四万太平军只剩下一万人,其中真正能作战的不到四千。
永安城已经被清军围得密不透风,太平军眼看就要走到山穷水尽的那一步,究竟又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说来,还是老问题,向荣、乌兰泰、江忠源这三人又闹起了矛盾。向荣打仗很厉害,但性格也非常固执,他看不惯乌兰泰,凡是乌兰泰的观点他都要反对,哪怕是正确的战术。江忠源在中间调解,结果两面不讨好,一气之下称病回家。
清军将领内斗给了太平军喘息的机会,恰在这时,老天又送来了及时雨。贵县有几千个矿工,听说洪秀全闹革命,都想跟着洪哥混,没想到他们动作慢了,赶到金田时,洪秀全已经离开。后来,听说洪秀全在永安,这几千人又匆匆赶到永安来投奔。矿工们都是精壮的汉子,他们的加入立即壮大了衰微的军势。
正是在这些矿工们的接应下,太平军在暴雨中突围,终于抓住一线生机。
太平军离开后,永安变成了一座空城。赛尚阿上奏说,永安的百姓全部被太平军杀光了,这是个非常无耻的谎言。事实上,大多数百姓都加入了太平军,还有一部分被清军杀良冒功了。
向荣率军追击,萧朝贵负责殿后,与向荣展开厮杀。双方在峡谷里大战,这一战太平军伤亡惨重,根据李秀成的回忆,死了大概有两千人,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军力。萧朝贵带着几十个亲兵逃脱,杨秀清得知后军全军覆没的消息,非常愤怒,亲自带兵埋伏好,准备袭击清军。
乌兰泰带领万人想将太平军追杀干净,进入峡谷以后,天降暴雨。太平军伏兵四起,清军慌乱想逃脱,结果自相践踏,死伤枕借。虽然向荣前来援救,救出了乌兰泰、秦定等人,但清军死伤太多了。这一战,清军损失惨重,多名高级将领阵亡,咸丰一怒之下将赛尚阿连降四级。
天德王洪大全之谜
清军在追击太平军的过程中,俘获了一个神秘的人物。为什么说这个人神秘呢?
此人外表华丽、言谈不俗,面相不凡身材魁梧,一看就知道不是个一般的人物。清军抓到这个人物非常兴奋,以为是太平天国的二号人物杨秀清。经过审问才知,这个人并不是杨秀清,但这个人自诩比杨秀清还牛气。
比杨秀清还牛气的人莫非就是洪秀全了?此人说:“杨秀清在我面前还得称臣呢!我也不是洪秀全,洪秀全是我结拜的弟弟,我是天德王洪大全。我这个人比较豪气,喜欢饮酒交朋友,我弟弟洪秀全没出息,只喜欢漂亮女人。如果大人用美色勾引我弟弟,这小子一定会投降的。”
听说抓住了这么一个重量级的人物,赛尚阿当然也很兴奋。劳师动众这么久,总算拿到了干货。赛尚阿对洪大全相当客气,不能不客气啊,这是自己的本钱啊,每天好酒好肉地招待,就怕这个“客人”一不小心暴毙了。
这个洪大全究竟是什么来头呢?
刚开始的时候,洪大全自称是湖南兴宁人,地主出身,曾经参加科举。跟洪秀全一样,他也屡试不第,时间一长,肚子里的怨气就越来越多。而且,洪大全跟洪秀全一样,也是相当自命不凡的人,他觉得自己这么有才,清廷居然不能用自己,简直是瞎了眼。时间一长,洪大全也走上了造反的路,不过他走的路跟洪秀全不太一样,洪秀全是白手起家,他经人引荐加入了天地会。
洪大全说郴州天地会大哥许佐昌很重视自己,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自己。
这个洪大全明显是个很能忽悠的主,那么他的真实身份究竟是怎样的呢?
历史学家们对洪大全的身份和地位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观点一:著名历史学家萧一山认为太平天国事实上分两头政治,一头是洪秀全,一头是洪大全,两人同是万岁。萧一山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依据故宫档案中的《洪大全供》,换句话说,萧一山得出结论完全是凭借洪大全自己说的供词。萧一山认为,洪大全是天地会的首领,刚开始的时候,拜上帝会和天地会合作比较好,但后来因为教旨冲突,大量的天地会众脱离太平军。洪大全被捕后,太平天国和天地会的合作正式破产。
观点二:史学家荣孟源也是从洪大全的供状中得出结论,拜上帝会领袖洪秀全和天地会领袖洪大全共同尊奉一个天德皇帝为领袖。洪秀全和洪大全的关系在名义上平等,但实权掌握在洪秀全手中,所以洪大全的地位事实上不仅比不上洪秀全,也比不上杨秀清萧朝贵这些人。洪大全被捕后,拜上帝会排斥天地会,天地会失去依靠后被清军逐个击破。
观点三:著名的太平天国研究专家罗尔纲认为洪大全这个人确实是存在的,但他并不是什么天地会领袖,更不可能跟洪秀全平起平坐,他只不过是郴州天地会的一个堂主。赛尚阿弹压失败后担心咸丰怪罪,故意捏造了这么一个“天德王”,以隐瞒自己的过失。
到底哪一种看法更接近真相呢?我们不妨来辨析一下。
洪大全被抓后,口述了三份供状。第一份供状是由钦差大臣赛尚阿在永安记录下来的,第二份是在河南信阳时洪大全供认的,第三份是在京城录的口供。有意思的是,随着地点和时间的推移,这三份供状内容也经常发生变动。
在第一份供状中,洪秀全说自己是湖南衡山县人,考试不中后自感屈才,于是饱读兵书,欲图大事。几年前,在广东花县遇见了洪秀全和冯云山,引为知己。后来洪秀全在广西起事,把洪大全接了过去,尊为天德王,用兵之道全都请教洪大全。
到了河南信阳后,洪大全又说自己出生在岭南,长在湖南,还说自己是洪秀全花了三百两黄金聘请过去的军师。洪大全还说,自己本来是不想投靠洪秀全的,原本打算投靠两江总督李星沅,没想到李星沅不但不赏识自己,反而辱骂自己,这极大地挫伤了洪大全的自尊。洪大全说,他当时连自杀的想法都有了。结果被太平军的将领胡以晃救了,这才进入太平天国,洪大全认为自己的智谋比诸葛亮还高,所以取了赛诸葛的外号,还封自己为天德王。洪大全反复强调自己是个军事和谋略的奇才,有很多良策可以剿灭太平军,希望咸丰能够赏识。
咸丰也看出了洪大全这人的供词一直在变,他便问大臣们,这洪大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给事中陈坛说:“洪大全这个人我们以前根本没听说过,估计是个不入流的角色。一定是前方将士担心战败被罚故意拉出这么个人冒充天德王,皇上只需将这个人就地正法就行了,以此拒绝前方将士们徇私舞弊的作风。”
咸丰觉得陈坛说的有道理,但出于谨慎考虑,他还是没有把这个人就地正法,而是让他们押到京城。
刑部官员审问时,洪大全的证词又完全变了,他说自己是广东人,出生于广东南海县,小时候跟着叔叔洪云秀到湖南衡阳读书,咸丰元年到广东游荡时碰到了洪秀全的将领胡以晃。在胡以晃的引荐下,他结识了洪秀全。洪秀全后来赏识自己的才华,封自己为天德王,地位几乎跟洪秀全平起平坐。
总之,审问来审问去,大家就是搞不清楚洪大全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咸丰和大臣们都没办法,只好按照大逆律将洪大全凌迟处死。
很显然,洪大全在证词中说谎了,现在最关键的是他究竟是自己自愿撒谎,还是被迫撒谎?
学者们在追查这个历史悬案时发现,在永安突围之中,清军将领的奏报中根本没有洪大全这个人。如果洪大全真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是太平天国一个高层人物,那么之前的奏报中当然会提到他,但是查遍所有资料,在永安突围之前,根本就没有洪大全这个人。
所以学者们有理由怀疑洪大全这个人是赛尚阿一手制造出来的“俘虏明星”,目的昭然,都不用解释,无非是向咸丰邀功,我平叛虽然失败了,但抓住了太平天国的二号人物,至少可以将功抵罪吧!
至于人们说洪秀全跟天地会合作,我们来看看洪秀全自己的态度吧,洪秀全曾公开表达对天地会的看法:“我洪秀全虽然没有加入天地会,但对天地会还是多少了解一些的,我也听说过天地会的宗旨是反清复明的。大家看看吧,自从康熙这老儿死了,这不都过去了快两百年吗?反清是对的,但复明怎么可能呢?天地会这帮人有几种恶习是我无法忍受的,例如啊,新入会的人必须要崇拜那些牛鬼蛇神,还要歃血为盟,搞得就跟黑社会一样。而且我还听说天地会这帮人拿着刀逼会员们交钱,这跟我们信仰上帝、人人平等完全是两码事。”
洪大全临死之前,他作了一曲慷慨激昂的《西江月》:寄身虎口运筹工,恨贼徒不识英雄。谩将金锁绾冰鸿,几时生羽翼,万里御长风。
一事无成人渐老,壮怀待要问天公。六韬三略总成空,哥哥行不得,泪洒杜鹃红。
就写诗水平来说,洪大全这个人比洪秀全还是强很多的,不过命不好,也只能“壮怀问天公”了。
蓑衣渡大劫
永安突围之后,太平军四处流窜,一时没有明确目标。
在运动战中,太平军多次击败清军,最后,杨秀清决定攻打桂林。桂林比永安更大,更坚固,守军也更多。如何拿下桂林,这是摆在太平天国决策层面前一个很大的难题,大家普遍认为强攻是万万不行的。
为什么不行呢?我们来看看吧,桂林城有一千三百四十个垛口,这里解释一下垛口,看过长城的朋友都知道,长城上端铸成凹凸的形状,凹处就是垛口。垛口既可以用来了望,也可以用来射击。桂林城有十座城楼,二十二尊炮台,城周长十二里。
上次攻永安,罗大纲功劳最大。这次大家自然指望他能再想出一条妙计,罗大纲熟读《三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