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清风云[全八册]-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琛虽然骨头很硬,但是他不懂怎么跟外国人打交道,他的外交策略非常简单,就是避免跟外国人接触,对于外国人的要求尽量用温和的语言拒绝,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包令想进入总督衙门跟他谈判,叶名琛自知拒绝不了,表示不可以在衙门里,只能在城外的酒楼里谈。包令很恼火,坚持要在衙门里谈。
包令看这事没有结果,加上他了解叶名琛这个人是个一根筋的顽固派,决定直接到上海或是天津,跟清廷的其他官员交涉。
叶名琛给咸丰上了一封奏折,大意是说这些洋人就喜欢瞎折腾,皇上您不用担心,这事我能搞定。
咸丰对叶名琛非常放心,认为他一定能驾驭自如,自己都不用给他什么指示。
包令到上海后,跟江苏官员讨论修约的事,咸丰知道后,命令江苏官员把这些事情全部交给叶名琛。这下,英国、美国、法国三国的公使急了,他们在香港召开会议,大家一致认为,如果跟叶名琛谈的话,绝对谈不拢,现在唯一的办法是三国公使一起北上,当面跟咸丰谈。
江苏巡抚吉尔杭阿一看这架势,很担心,加上三国公使派人前往太平天国的控制区,很有可能跟太平天国勾结。吉尔杭阿建议咸丰派出钦差大臣会同叶名琛一起跟外国公使谈判,意思很明显,担心叶名琛搞砸,想削弱他外交的权力。咸丰接到这个奏折后,不喜反怒,大骂吉尔杭阿一派胡言。由此可见,他对叶名琛的重视和信任。
三国公使给咸丰递交了一份密密麻麻的修约,咸丰不懂对外事务,让他们跟叶名琛谈。
三国公使白忙活了一阵,只好南下回到香港,他们都是识时务的人,谁也没有去找叶名琛。此时,英法两国与俄国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没时间找中国麻烦。美国人更聪明了,他们看清军和太平军打得你死我活,到底鹿死谁手还不知道,所以主张多观望一段时间,等他们分出了胜负再找人去谈判。
后来形势的发展超出了叶名琛的预料。
12月7日,天地会的红兵围攻广州,叶名琛急了,忽然想起了英国人包令,希望他能出兵帮忙剿匪。包令也狡猾,表示这是中国的内战,英国不愿参与其中,如果非要英国人帮忙的话,最好是在总督衙门好好谈谈。包令觉得这次一定可以入城,便派军舰进入珠江,停泊在广州城外。
叶名琛是怎么反应的呢?他仍然坚持拒绝英军入城,也不同意在总督衙门谈判。两方都僵持住了,过了一段时间,广州城的危情缓解。包令也识趣离开。
1856年,《中美望厦条约》到期,美国会同英法再次提出修约,叶名琛又拒绝了,美国公使又提议北上,包令说,省点力气,回去吧。
美国公使死脑筋,仍然坚持北上,结果还真有些斩获。太平军先后拔掉江南江北大营,咸丰忽然有种来日无多的感觉,让叶名琛变通一下,勉强答应他们一两条。叶名琛自认为非常了解洋人,说这样只会激起他们的贪欲,绝对不可以有半分退让。咸丰没办法,只好表示,你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此时,包令正向英国政府申请调集军舰,包令对国会说,不动用武力,修约是不可能的事情。对此,叶名琛毫无感觉,仍然沉浸在挫辱包令的快感中。咸丰此时也乐得纵情享乐,现在天下还是爱新觉罗的,赶紧抓紧时间喝酒玩女人,再晚了恐怕要喝西北风。
第八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
咸丰在宫中不停地发脾气,首先他把气撒到耆英的头上,痛骂耆英一顿后,让各部门给耆英议罪。恭亲王奕?主张将耆英定位绞监候,肃顺则主张立即正法。考虑几天后,咸丰决定让耆英自尽,耆英一死,咸丰心里好受了点。
亚罗号事件引爆战争
亚罗号只不过是一艘划艇,而且是由一个叫苏亚成的中国人制造的,谁也没有想到它居然成为引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苏亚成造了这个划艇后,将他卖给在香港居住了十年的方亚明,这艘普通的小船是中国人造的,卖的也是中国人。怎么就阴错阳差带来灾难了呢?
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在江面发现了亚罗号,船上有十二名中国水手,官方怀疑这是一只海盗船,所以决定扣押起来,并将水手当成嫌疑犯带走。没过多久,船长过来了。这个船长是英国人肯尼迪。肯尼迪向英国领事巴夏礼求救,巴夏礼转告包令。
包令照会叶名琛,让他道歉放人,并保证以后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包令还提到中国水师扯下船上的英国国旗,这是对英国的极大侮辱。
亚罗号为什么挂上了英国国旗呢?要知道这是一艘中国船,要解开这个谜我们必须回到当时的时代。鸦片战争之后,清廷水师的无能暴露无遗,导致沿海地区海盗活动日益猖獗。很多商船为了免受威胁,纷纷在香港注册,向英国人缴纳注册费等,就能悬挂英国的国旗,受到英国海军的保护。
亚罗号曾经在香港注册,领到了英国执照。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英国的执照只管一年,过期作废。事发之时,亚罗号的执照已经过期了十多天。叶名琛以此为由,拒绝了英国方面的要求。
巴夏礼也承认执照过期,但是他把责任都推到清廷的头上,他说亚罗号虽然过期,但不是不想换执照,只不过受清廷水师的阻挠,没有机会去香港续执照而已,中国水师扯下英国国旗,总归是一个侮辱。
这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英国公使包令希望把事情闹大,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想在浑水中摸几条鱼看看。
叶名琛放人后,英方还不满足,包令要求叶名琛将和约补足,以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并公开道歉。叶名琛表示没有扯英国国旗这种事情,所以拒绝道歉。
随后,包令下令香港的英军出动,准备包围广州城。此时,叶名琛还没有意识到事态可能会扩大。
10月23日,三艘英国军舰越过虎门,攻占了猎德炮台。叶名琛听说奏报后,居然大大方方地安慰下人:“没事的,天黑了这些洋鬼子自然会识趣离开。”叶名琛还下令水师后退,避免引起冲突。
英军接连攻下了几个炮台,将军队开到广州城下,叶名琛才知道这次他们玩真的了。叶名琛下令中断一切对外贸易,以此逼迫英军撤退。英军不为所动,要求叶名琛出来谈判,允许英国人自由出入广州,叶名琛没理他们。
英军不耐烦了,开炮轰炸官署,士兵们都逃完了,叶名琛还端端正正地坐在里面,大有殉国之意。英军看叶名琛没任何反应,用炮火轰击广州城南面城墙,轰开了一个缺口。
29日,一百多名英军冲进广州城内,一百人自然无法占领广州城。不久,英军就退出城,在城外用炮火轰击,保持军事压力。逼迫叶名琛道歉,允许英军进城,叶名琛全部拒绝。
尽管压力很大,叶名琛仍然镇定自若,他鼓励广州军民杀敌,杀死一个英国人,赏银三十两。叶名琛相信他有办法制服这些洋人,只要拒绝通商,他们必定低头。
当然,叶名琛面临的最大的压力还是如何向咸丰交代,总不能跟他说广州城被英军轰破了吧!此时,叶名琛选择了谎报军情,他声称清军两次击败英军。击败还是小事,模棱两可。叶名琛居然说击毙了英军四百多人,围攻广州的英军加起来都没有四百人,他撒出这样的弥天大谎实在是让人心寒。这还不算,叶名琛甚至说击毙了英军的总司令。
叶名琛还信誓旦旦地表示,他已经调集了两万人马,足保广州城无虞,美国和法国方面呢也很稳定,都觉得英军无理,不会支持他们的。
咸丰并不怀疑叶名琛所说的,但他还是很担心事态扩大,让叶名琛不要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尽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其实清军就没有打赢过,只是英军兵力少,无法拿下广州城,最后退到了凤凰岗。英军显然在等待援军,叶名琛却认为自己的计策收到了效果,英军知难而退。叶名琛志得意满地告诉咸丰,全面击败英军。咸丰自然高兴,但也有所担心,告诉叶名琛不要引起大规模战争。
直到广州城外围炮台已经完全被英军占领,叶名琛依旧报喜不报忧。
英国首相巴麦尊正在筹划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派遣额尔金伯爵为远征军统帅,会同法国和美国一起对中国发动战争。
之前,法国传教士马赖在广西传教,被当地官员处死。法国政府要求道歉赔偿,叶名琛一概拒绝,法国方面也在准备对华采取武力。美国方面比较复杂一点,国内正在酝酿南北战争,加上美国对外战争必须经过国会的批准,所以美国没有加入战争行列,但表示在要求修约这事上与英法两国立场相同。
虎视眈眈的俄国
与咸丰同时代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是一个沙文主义者,尼古拉一世好大喜功,积极推行对外扩张政策。
1847年,尼古拉一世任命穆拉维约夫为西伯利亚总督,负责远东的扩张计划。穆拉维约夫到任后,积极安排向黑龙江一带移民,为以后重新划定边界寻找借口。
1853年9月,俄国与土耳其爆发战争,英国和法国支持土耳其,共同对抗俄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克里米亚战争。
1854年,穆拉维约夫带领两千多人,乘坐八十三艘小船沿着黑龙江而下,据说穆拉维约夫这次还带了两船的妇女。黑龙江副都统胡逊布截住了穆拉维约夫,俄国诈称只是想借道黑龙江,抄近路与英法联军交战。
穆拉维约夫威胁说:“我国跟贵国是睦邻友好国家,你如果还不放行的话,恐怕不是友好的表示吧!”
胡逊布手中兵不多,不敢与俄方发生冲突,只好放行。事后,他才知道这批俄国人原来是到中国领土上定居。到1857年,俄国人三次往黑龙江运输军民,在这里修建堡垒,屯兵。
清廷派黑龙江将军奕山跟俄国人交涉,奕山是道光的侄子,也是个不肖子弟。第一次鸦片战争之时,他担任靖逆将军,负责与英军作战。但他谎报军情,事后被道光察觉,将他革职圈禁,后来又发配到伊犁做将军。咸丰这次用奕山是希望他知耻而后勇,能够洗心革面,有一番作为。
孬种就是孬种,你不能指望他会突然变得强悍能干,奕山到了黑龙江后,在俄国人的淫威之下,一步步地妥协,并在1858年与俄国人签订《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的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拱手送给俄国。穆拉维约夫超额完成业务,受到沙皇的嘉奖,提升为上将,晋为伯爵。
奕山的所作所为咸丰并不知道,当时咸丰正忙于和英法联军作战,哪顾得上黑龙江那边。不过,俄国人倒是自己到北京了,俄国大使彼罗夫斯基到北京要求清廷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咸丰让肃顺跟俄国人交涉,肃顺态度非常强硬,拒绝跟俄国人交流。
彼罗夫斯基很不满,给清廷的军机处递交了一份文件,要求将乌苏里河至海口的中间地划给俄国。彼罗夫斯基还表示,如果清廷能满足俄国人的要求,他们会劝英法联军撤退的。
本来就是多事之秋,哪里经得起俄国人的恫吓,咸丰想,还是忍一时海阔天空吧!于是作出妥协,同意和俄国签订《中俄天津条约》。
俄国得到好处后,胃口变得更大,要求清政府在边界问题上作出回应,肃顺非常愤怒,拒不承认《瑷珲条约》。彼罗夫斯基说,你们明明跟我们签订了,怎么现在不认账?咸丰这才知道奕山的所作所为,立即将奕山革职,坚决不承认《瑷珲条约》。
彼罗夫斯基在北京的时候,穆拉维约夫继续在黑龙江搞移民,并重新根据《瑷珲条约》勘查中俄边界。
咸丰很生气,拒绝了俄国提供的军事援助。这时,俄国“支持”中国的武将伊格纳切夫已经来到了北京。他居然欺骗说自己是代替彼罗夫斯基谈判边界事宜的,彼罗夫斯基也点头称是。就这样,清政府跟一个没有外交头衔的人谈了一年。
双方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瑷珲条约》是否有效,肃顺说:“我们已经跟你们签订了《天津条约》,你们还想怎样。奕山是没有资格跟你们签订《瑷珲条约》的,他没有政府的授权证书,也没有正式关防,他做出这种违法越权的事情已经受到我们皇帝的惩治。所以《瑷珲条约》是完全无效的。”
伊格纳切夫则表示:“你们皇帝跟臣子的那些事情跟我们没有关系,条约已经签订了,就是合法的。”
伊格纳切夫还说:“我说你们皇帝要这么大领土有什么用呢?东北这块鸟不拉屎鸡不生蛋的地方对你们没半点用,反而会带来许多麻烦。如果你们给我们,我们就能保障你们东部地区的安全,还能让英法联军退兵。这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情,再说了我们两国可以深入开展贸易,这样不就可以补足你们财政上的亏空吗?”
肃顺说:“别装了,你们真有这么好心,不就是想侵占我们领土吗?东北是我大清的领土,不可能让给别人,别痴心妄想了。如果你们执意要这么做,我们会反击的。”
伊格纳切夫看肃顺态度强硬,屡次要求清廷换一个谈判代表。他当然不知道,肃顺此时已经是朝中重臣,深得咸丰的信赖。
有一次,谈判之时,肃顺大怒,将《瑷珲条约》的文本“啪”的一声掷在桌上,对伊格纳切夫吼道:“这几张破纸毫无价值,完全是一纸空文。”骂完之后,肃顺甩袖而去,酷毙了。
伊格纳切夫瞠目结舌,事后向清政府抗议说:“肃顺简直无礼之至,他如此对我简直是藐视俄国尊严,好歹我也是一个堂堂公使啊!我要求你们立即把肃顺撤掉,换上一个知书达礼的大学士。”
咸丰自然不理他,还是由肃顺负责谈判。
1860年5月,沙皇正式任命伊格纳切夫为全权公使,还建议他暂时离开北京,去为中国和英法充当调解人,或许能增加谈判的筹码。
伊格纳切夫在走之前,还给清廷下了一道最后通牒,限清政府三日之内对重修边界一事作出答复。清廷断然拒绝,这个伊格纳切夫也被气饱了,他南下之后,不但没有调解,反而极力怂恿英法联军发动规模更大的战争,还将京城一带的防御情况告诉英法联军。
果然,英法联军杀进紫禁城后,清政府丧失了谈判的筹码,被迫与俄国重修边界,割舍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可怜的叶名琛
这时,世界四大列强英国、法国、美国、俄国联手对付中国,再加上国内有太平天国和捻军的起义,清朝事实上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而且这次亡的很可能不只是政府,很有可能是整个国家。
1857年7月,额尔金伯爵抵达香港,他想做的第一件事当然是跟中国政府交涉。不过此时印度那边正爆发起义,所以他只好赶往印度,先扑灭后院之火。叶名琛得知此事后,以为额尔金是软柿子,来香港不过是为了虚张声势,现在看吓唬不了人,只好跑到印度去。
叶名琛认为自己这招“以静制动”着实厉害,他相信不管英国人怎么逞强,迟早都会面对现实的。
叶名琛还没高兴多久,额尔金就回到了香港,这时英法联军已经集结在中国近海。
12月12日,开战之前,额尔金最后一次照会叶名琛,提出三项要求:一、允许英国人进入广州城;二、赔偿亚罗号的损失和马赖神甫事件的一切损失;三、立即进行修约谈判。额尔金表示,中方必须立即允诺英方的前两项要求,否则联军将攻打广州。
叶名琛丝毫没意识到这是最后通牒,他觉得英国人喜欢吓唬人。要说叶名琛对英国人一点也不了解也不是事实,他还是一个很注重搜集情报的人,他派出了大量的间谍前往香港搜集情报。这些情报虽然很多,但大多都失真了,中国的间谍只拿钱,太不敬业了。
叶名琛拒绝了对方后,十二天之内没见他们有什么动静,叶名琛相信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加上这几天他求神算卦,卦上所言全是大吉大利的话。叶名琛也给咸丰上了一道奏折,声称英国人已经求和,我们随时准备通商,趁着他们求和之际,斩断他们的一切要求,让他们以后老老实实地跟我们做生意。
咸丰收到奏折后,心里大安,心想这个叶名琛真能干。其实,咸丰收到奏折时,广州城已经惨不忍睹。
两江总督怡良从上海人那儿听到了广州的战况,知道叶名琛蒙骗了咸丰,但怡良不敢直接说出真相,因为叶名琛现在红得发紫。他只能含沙射影旁敲侧击地说出一些事实,果然不出他所料,咸丰完全不信他的话,还警告他不要为外国人造势,更不要扰乱视听,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广东巡抚柏贵上了一道奏折,算是为叶名琛辩护吧,语气和内容完全跟叶名琛一致。所以,咸丰对叶名琛所说深信不疑。
我们一定很奇怪了,叶名琛以前是一个不错的官员,也有大丈夫的气概,怎么现在变成这样一个满嘴谎话的人呢?说来这事也不是叶名琛的错,还是体制的问题,用流行的话说,叶名琛的谎言也是善意的,他是一个很自信的人,尤其对于自己的对外策略深信不疑,他相信自己迟早会搞定外国人,所以也就没必要让咸丰烦心了。
他也知道咸丰这个人没有主见,摇摆不定,一旦说出了真相,他肯定勃然大怒,把自己革职。叶名琛未必在乎这个职位,但是他非常相信,现在全中国能够对付这些外国人的只有自己,如果换了一个人,很可能会让大清尊严受辱。
清朝的皇帝对大臣要求非常高,丝毫不能设身处地地考虑别人处境,这也是叶名琛不敢告诉咸丰实情的原因之一。
叶名琛是一个非常悲剧的人,他本来可以做一个好官,但是生活在一个僵化的体制里、一个没落的时代里。这就让他左右不是人,跟英国人议和吧,他就变成了民族罪人,抵抗吧,国破家亡。
人称叶名琛是“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从这“六不”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真的非常纠结。不战是因为知道打不赢,不和是出于责任感,不想辜负皇帝也不想辜负民族,不守是因为守不住,越守越会引起规模更大的战争;不死是因为他爱惜生命,或者觉得自己是个人才,死了太可惜;不降是因为投降太可耻,不走是因为他不可以走,也没那个脸逃走。
1857年12月28日,英法联军出动二十艘战舰、五千七百人的陆军进攻广州。炮弹像雨点一样砸进总督衙门,衙门里的官兵顿时一逃而空,只有叶名琛还静静地坐在那里。叶名琛一边整理文件,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就这么一阵子,很快就会过去的,生活该怎样就怎样。”
这次,叶名琛失算了。第二天,广州城就被攻破,市民纷纷逃难,叶名琛在呆坐在家里。我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大概在想,既然来了,就该面对吧!反正已经是有罪之身,没必要逃。这时,叶名琛的部下建议他赶快议和,虽然到了黄河,叶名琛仍然不死心,坚决反对议和,还对大伙儿说:“你们不用瞎担心了,没事的,这些外国佬只是贪财,给他们点钱就没事了,这几天我占卜过了,五天后保管事情平息。”
没等到五天,叶名琛就被英军抓住了。即使被抓住,叶名琛仍然威仪十足,准备和英法大使进行谈判。开始,叶名琛听说自己可能被带回英国,满怀希望见到英国女王后能质问她为什么要侵华。
不过,他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英国人根本没打算把他押回英国,而是押往印度。叶名琛是个注重气节的人,他不想吃英国人的粮食,让人准备了一年的粮食。在印度,他就吃自己带的粮食,吃完之后,绝食而死。
当咸丰收到广州陷落叶名琛被抓的奏折后,他呆住了,愣了半晌后,写下了这样的话:“览奏实深诧异。”
确实,叶名琛报告胜利的消息没多久,广州居然陷落了,老叶成了阶下囚,正常人都接受不了。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叶名琛呢?他肯定不是一个卖国的小人,但是干的事情却直接导致了国土沦陷,让中国卷入对外战争的深渊,从而让咸丰最后逃离京城。叶名琛对这起战争负有很大的责任,对战事的失利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我们不能不同情他。
天津沦陷
对洋鬼子那一套,咸丰是个睁眼瞎。
咸丰把叶名琛革职之后,居然说出这样幼稚的话:“以前洋鬼子憎恨的是叶名琛,现在我们把叶名琛革职了,让柏贵和黄宗汉代理,这两人跟英国人从来就没有宿怨,他们应该不至于为难这两人的。我们可以给英国人好处,只要他们退还广州,允许通商,如果强硬的话,我们就调集兵勇收十他们。”
咸丰的法子看起来幼稚,但实际上是继承了祖宗的老一套,也就是剿抚并用,恩威并施。清廷对于叛乱者历来采取这两种手段,现在咸丰把英法联军也当成了农民起义,不免让人心寒齿冷。
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后,像所有统治者一样,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