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风云[全八册]-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一个传闻说圆明园里藏有大量的春药,藏有春药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把春药到处乱放。像春药如此私秘的东西自然应该放在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咸丰却堂而皇之地摆在茶几上。有一次,咸丰召见晚清名臣丁宝桢,商量军国大事。丁宝桢早早地来到园内等候,一时闲得无聊,忽然看见茶几上有一盘干果,这丁宝桢也是嘴馋,顺手拿起几颗吃掉。
  没想到吃完不久,药性便发作。丁宝桢知道自己是误吃了春药,咸丰接见他的时候,他捂着肚子,一下子扑倒在地上,说自己肚子疼,现在没法讨论军国大事。咸丰让他回家,他才灰不熘秋地逃回去。后来丁宝桢知道,这是宫廷中最烈的春药。
  这些传闻是真是假不好说,俗话说的好,无风不起浪,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从正史中我们还是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1855年,兵部左侍郎王茂荫上奏,请咸丰住在皇宫里,不要住圆明园里。王茂荫话说得很含蓄,但咸丰还是动怒了,他将王茂荫交给刑部议处。
  没多久,御史薛鸣皋听说圆明园修理围墙,以为咸丰又要住进圆明园,上奏说现在逆贼还未剿灭,千万不要临幸御园,以免产生荒唐的念头,把咸丰气得不行。
  说实话,这些大臣也是为咸丰好,现在国事艰难,正是需要打起精神挽救国难的时候,沉溺女色只会消融人的斗志。再说了女色本来就是一个深渊,若是自制力差,一旦沉迷其中,很难控制住自己的。咸丰不听劝,最后终于送了自己的性命,想来临死前连他自己也会后悔。
  喜欢女人无可厚非,一旦过度了势必伤及生命元气,用春药虽然能兴奋一时,却掏空了自己的身体。一个皇帝如此荒纵,国家如何能治理得好。
  当然,咸丰也有他自己的痛苦,刚登基的时候他未尝不是一个勤于政事的好皇帝,后来发现就算他再努力,也无法改变现实。一切他不希望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在治国方面他屡屡受挫。所以,他只好从美酒和女人中寻找解脱。
  野史作家对咸丰的评价恰到好处:“咸丰季年,天下糜烂,几于不可收十,故文宗以醇酒妇人自戕。”
  说的一点没错,真是自戕。
  
  第十章 告别这个让人伤心的世界
  
  休息一段时间,咸丰的精神又好起来了。精神一好,他的老毛病又犯了,极想寻欢作乐。避暑山庄的风景不错,咸丰忽然产生了不问世事的冲动,他还信笔写下了“且乐道人”四个字,还准备让人挂在寝宫内。皇后听了非常担心,让他千万不要这么做,让大臣知道了不好。
  热河度假
  咸丰曾自比崇祯,说天启当亡不亡,崇祯不当亡偏亡。事实证明,他比不上崇祯,崇祯至少比他更有责任心。
  咸丰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后,一脸的阴霾。临走之前,他把一切政务都交给奕?。到了热河之后,他也顾不上处理政事了,整天发脾气。
  不过,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在这里比京城舒服多了。在京城他无法轻松,到了热河后,不用处理政事,不用去管外国佬,也不用理那些长毛。只要不去想,他就觉得生活还是很美好的。这么一想,倒也豁然开朗,反正一切政事都交给肃顺去处理,慈禧帮忙看下奏章。自己呢,乐得轻松。
  休息一段时间,咸丰的精神又好起来了。精神一好,他的老毛病又犯了,极想寻欢作乐。避暑山庄的风景不错,咸丰忽然产生了不问世事的冲动,他还信笔写下了“且乐道人”四个字,还准备让人挂在寝宫内。皇后听了非常担心,让他千万不要这么做,让大臣知道了不好。
  咸丰倒也快活,每天在行宫里听戏,有时候还自己唱。
  肃顺知道咸丰想放松,也很理解他的心情,专门找了许多漂亮汉女侍奉他。
  北京方面的文武百官都希望咸丰早点回来,现在洋鬼子都走了,皇上应该快回来了吧!
  咸丰收到奕?请他回京的奏折,召集肃顺、载垣等人商议回京之事。肃顺此时已经是咸丰身边最大的权臣了,他非常担心咸丰回京,他知道这是奕?等人担心自己左右咸丰而出的计策,决定极力阻挠咸丰回京。
  肃顺这么做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好不容易混到权臣这个地步,这一回京,大权可能就要落入奕?等人的手中。当然,要说服咸丰必须抓住他的弱点,肃顺知道咸丰最怕的就是洋人,故意说道:“臣以为现在回京万万不可,洋人诡计多端反复无常,他们说退兵不可信。万一皇上回去,他们又打回来了呢?要知道,洋人火烧圆明园就是憎恨皇上啊!以臣愚见,不如先暂住热河行宫吧,等风声彻底过去以后,再回不迟啊!”
  载垣跟肃顺一个鼻孔出气,也说道:“是啊是啊,何况现在冬天临近,皇上您龙体欠安,不能冒这个险啊!”
  咸丰一听,也有道理,行宫住着多舒服,回去后又得政务缠身了,那好吧,就在这里住下了。等什么时候养好精神再回去。
  于是,咸丰在奕?的奏折上批复:朕经过反复思考,以为木兰秋狝这个事是遵循祖先旧制,热河和京师也不远,在热河足以驾驭形势,回京之事,各位王公大臣不准再奏。
  有一点,肃顺和载垣是说对了,这时候咸丰的身体已经很差了。每隔几天就会咯血,咸丰的病很可能是肺结核。在当时,肺结核是不治之症。咸丰听人说,喝鹿血能治此病,便特地养了一群鹿,每天喝几碗。鹿血是壮阳之物,喝了鹿血对病没有益处,反而让咸丰欲望更强,结果对身体损耗更大。
  咸丰身体越来越差的时候,慈禧需要批阅的奏折就越来越多。此时,慈禧的想法也非常多,她在想咸丰让她代批奏折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因为自己懂文史,比皇后文化水平高?还是因为自己是他唯一皇子的母亲?或是皇上希望用自己来牵制权臣肃顺?
  不管怎样,她很珍惜这个机会,她很了解咸丰的病情,过不了一年半载,六岁的载淳就会继承大统,到时候还得靠自己这个母后指点。现在正好借着这个机会了解政务,将来或许能将大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一天,慈禧在批阅奏折时,发现了恭亲王奕?的奏折,恭亲王请求过来看望皇帝。慈禧意识到这个举动不寻常,开始动脑筋了,以前恭亲王是皇上的竞争对手,但同时他又是肃顺的政敌。他这次来热河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个是看望咸丰的病情,如果不行的话他得尽早为自己作打算;一个就是劝咸丰回京。
  慈禧跟奕?不是同盟,也不是敌人,但她与肃顺是政敌。根据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慈禧决定无论如何要让奕?过来。肃顺经常在咸丰面前说慈禧专权,干预政事,慈禧对此一直怀恨在心。
  要奕?过来,必须先征求咸丰的意见。咸丰本来是准备把这道奏折发给军机处,慈禧拿着奏折直接找咸丰:“皇上,这道折子是六爷发过来的,您还是亲自签吧!”
  咸丰脸色变得阴沉,他一向对奕?心怀芥蒂,说道:“我让你发下去。”
  慈禧:“六爷是您的亲兄弟,他的折子您还是亲自批吧!”
  咸丰瞪了慈禧一眼:“那你先搁着。”
  肃顺在这段期间也没少活动,他逮住慈禧不在咸丰身边的时候,诚惶诚恐的说道:“奴才有句话,斗胆启奏皇上。奴才这话说出来,很可能人头不保,还望皇上明鉴啊!”
  看肃顺这么诚惶诚恐,咸丰很吃惊,口气亲热地说:“肃六,有什么话你就起来说吧!”
  肃顺战战兢兢地起来,凑到咸丰的耳边,低声说道:“懿贵妃恃子而骄,专权独断。皇后却仁厚善良,臣担心有一天皇后可能遭遇不测啊,希望皇上为皇后作点打算。”
  咸丰听了,也感到害怕,忙问:“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肃顺顿了顿,说:“皇上身体不好,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只怕母后干政的事情会发生,当年汉武帝就做得很英明,希望皇上杀伐决断啊!这种事情犹豫不得。”
  咸丰知道肃顺是让自己赐死慈禧,肃顺的话确实是有道理的,自己的身体这么差,随时都可能驾鹤西去。吕后专权,武曌篡位,对这些事情咸丰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像汉武帝那样直接赐死钩弋夫人,固然省事。但考虑问题还不能这么简单,咸丰对肃顺说:“朕会好好考虑,记住,今天说的话不要让第三人知道。”
  “喳,奴才就是长得九个脑袋,也不敢乱说啊!”
  这次谈话虽然很机密,但最后还是被慈禧知道了,可想而知慈禧多么恨肃顺,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慈禧坚持要处死肃顺。
  在咸丰最后的日子里,大臣中肃顺跟他的关系最近,一有事情他就召肃顺,两人的关系超越了一般的君臣关系。肃顺也清楚地知道,这是最关键的时刻。皇上的身体越来越差,一旦逝去,政局将发生大变动,在这个变动中自己可能成为大清国的监国人,也有可能成为刀下鬼。如果让慈禧或是奕?攫取了权力,自己的生命是岌岌可危的。
  咸丰思考再三后,还是决定不让奕?来热河,他给奕?的回复是:你我兄弟情深,自从上次分别我也一直想你,但可惜我现在生病了,如果你来看望我,难免回首往事,到时候只会让我的病加重,而且你在京城把事情处理得也很好,我认为还是没必要见面。
  奕?收到谕旨后,知道肯定又是肃顺在搞鬼。没多久,奕?又听说肃顺在咸丰面前说自己想跟洋人联手,合谋篡位。奕?叫苦连天,他知道肃顺准确地把握住了咸丰的心理,咸丰自从登上皇位后,一直为当年争储的事情猜忌自己。
  老实说,恭亲王奕?很失望,自己这么卖力干活,皇上还不信任,干得越好干得越多,皇上的猜忌就越重。与其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少干一点,或者干脆什么事都不干。但有时候不干也不行,后来因为潮州反入城事件,奕?处理得不是很好,咸丰发谕旨对他表示不满。
  奕?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诉苦水,奕?说了这样的话:“虽委屈之隐,固不必求谅于人言;而专擅之讥,则不敢不预防于众口。”
  意思很明显:如果你听信谗言的话,我在这边没法安心做事,我很冤枉,我很郁闷。
  临终顾命伏祸端
  咸丰最后的日子肯定是不太快乐的,他不仅被病痛折磨,还得考虑身后的事情。总的说来,有三方势力,一个是以恭亲王奕?为首的亲王派,一个是以慈禧为首的吕后派,一个是以肃顺为首的权臣派。这三派都不可能是省油的灯,如何确保自己死后国家不会发生动乱呢?
  就当时来说,咸丰最相信的人是肃顺,他相信肃顺对自己赤胆忠心,从后来的历史来看,也没有证据表明肃顺这个人不忠心。咸丰的意思是让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牵制其他两派,其他两派作为对立面存在,也能制约肃顺派,使权臣不能为所欲为。
  当然,咸丰也很担心皇后钮祜禄氏的命运,尤其是在这最后的日子里,他更加眷恋皇后。根据野史记载,咸丰对慈禧非常防范,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女主干政,危及社稷,更担心皇后遭遇不测。他把自己的担忧全都告诉了皇后,为了保护皇后,他给了皇后一道密旨,密旨上写着,如果那拉氏行止失德,有违礼制,让皇后便宜行事,当众赐死那拉氏。慈禧耳目很多,听说此事后,对皇后恭谨有礼,事事顺遂。皇后被她感动了,当着慈禧的面烧掉密旨。
  这虽然是野史,但非常深入地反映了当时时局的敏感,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在政治上失势,甚至有可能送掉性命。
  咸丰不是一个刚强的人,就算他意识到危险,也不可能有那份魄力杀掉慈禧。他当然也反感慈禧对政事的兴趣,更厌恶她心机之深。但如果让他动手杀掉自己宠幸过的老婆,他还真办不到。有道是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慈禧还为他生下了未来帝国的继承人。
  刚开始的时候,最得势的是肃顺,论起心计,肃顺终究还不是慈禧的对手。他跟慈禧的矛盾也不仅仅局限于争权,咸丰在逃亡热河的当天,准备工作就是由肃顺做的,肃顺只准备了一辆马车,就咸丰一人坐在车里。其他人都是在民间雇的车马,肃顺分给慈禧的是一辆破骡车,一路上颠簸难忍,慈禧受尽了苦头。她坐在骡车里上下颠簸的时候一定恨透了肃顺,中途她还请求肃顺给她换一辆。
  肃顺漫不经心地回答:“现在到哪里去找车子,到了休息地再说吧!”
  后来到了一个小镇,慈禧又提出这件事,肃顺很不耐烦地说:“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我哪有闲功夫管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啊!”
  慈禧那辆车可能真的非常破,在半道上,肃顺经过她旁边时,她流着眼泪哀求:“肃大人,你帮个忙,帮我换一辆车吧!”
  肃顺烦不胜烦:“我说劳驾你顾全点大局行不,逃难之时名堂还这么多,你以为你是皇上啊!”
  慈禧还想哀求,肃顺已经扬长而去。
  到了热河行宫后,肃顺想办法让咸丰过着奢侈生活,但是对于下面的妃嫔却非常吝啬,尤其是慈禧,日子过得更为艰难,每月的伙食费不到一百个铜钱。
  肃顺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慈禧对他的所作所为也只能忍受。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皇上突然病危,接连几天昏迷不醒。之后,有段时间回光返照,感觉精神不错。
  一天,咸丰召见肃顺,在召见之前,咸丰已经让所有闲杂人等都退下,肃顺一进来,就感觉到皇上有大事要找自己商量。
  果不出所料,咸丰让肃顺坐下,在封建社会里,皇上让臣子坐下那是莫大的恩宠。肃顺当然不敢越礼,但咸丰坚持让他坐下,他只好找个垫子,坐在地上。
  咸丰有气无力地说:“肃六,朕对你如何?”
  肃顺一听,立即五体投地,说道:“皇上对奴才的恩德比天还高比地还厚,奴才来生也报答不尽。”
  咸丰听了点点头,疲倦地说:“你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朕自信待你不薄。我们君臣一场,也是缘分,只是恐怕来日无多了,现在朕最担心的是皇后。”
  听皇上这么说,肃顺泪流满面,说道:“皇上,你不要乱想了,皇上正当年富力强,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咸丰淡淡地说:“朕如果走了,你要保护好皇后,不要让别人欺负她,如果有人想爬到皇后的头上,你一定要阻止。”
  七月十四日,咸丰的病情加重,大家都在积极准备,以防皇帝驾崩后,会出现混乱。混乱中,有人得利,也有人会遭殃。
  七月十六日,上午咸丰还好好的,下午突然昏厥。御医赶紧过来为咸丰诊治,咸丰苏醒以后非常无力,立即召集王公大臣等人。咸丰对大家说:“朕可能快不行了。”
  接着,咸丰说出了八个顾命大臣的名字,这些人清一色都是肃党。在顾命大臣的名单中没有奕?,咸丰是担心奕?变成本朝的多尔衮。
  这时,咸丰握着同治的小手,流泪地对肃顺等人说:“朕把载淳交给你们了。”
  八个顾命大臣连忙跪地,说道:“臣等一定尽力辅佐幼主,请皇上放心。”
  接着,咸丰让人写下谕旨:“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命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为顾命大臣,赞襄一切政务。钦此。”
  临终前,咸丰也召见了慈禧,不过他说的话让慈禧有些无语,咸丰说:“兰儿,朕对你只有一个要求,尊重皇后。”
  慈禧愣了片刻,立即说道:“臣妾一定谨遵皇上教诲。”
  当天晚上,咸丰就驾崩了。
  听说咸丰死去,肃顺大哭,其悲痛之真切,不可能是作秀,一个奴才对主子的忠心表露无疑。
  消息传到北京后,最郁闷的是恭亲王奕?,自己做了那么多事,连个顾命大臣都沾不上。他明白皇兄就是到死都还在猜忌自己,奕?当然不甘心就这么出局,在权力场中,有时候出局意味着危险。
  咸丰虽然西去,但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好了,政务交给顾命大臣。他也考虑到顾命大臣可能擅权,操纵朝政,所以又给了皇后一个“御赏”印章,给慈禧一个“同道堂”印章,这个印章虽然名义上是载淳,但其实还是由他的母亲慈禧保管。顾命大臣所拟的圣旨,只有在上面盖有“御赏”印章,末尾盖有“同道堂”印章才能生效。
  这样三方制掣,能够确保权力平衡,至少咸丰是这样盘算的。咸丰如此设计,是希望通过牵制作用,等载淳长大时,皇权能够顺利过渡到他手中。设计不能说不精致,但他错误估计了中国人的本性,错误估计了权力的本质。在中国传统政治里,权力制衡是非常罕见的东西,权力最终还是会汇聚到一人的手里。
  根据中国的权力逻辑,这三方中最终有两方会出局,最终心狠手辣的人掌控局面,成为新一轮的独裁者。这个人不可能是皇后,要么是肃顺,要么是慈禧。
  事实上,咸丰去世没多久,肃顺等人就向慈禧开战了。顾命大臣拟了一道圣旨,尊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第二天才尊慈禧为圣母皇太后。也就是说两宫并尊,但从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看,显然是更尊钮祜禄氏。慈禧当然会记恨。
  两宫智除肃顺
  1861年8月24日,肃顺带着顾命大臣们进入东西宫,和两位太后讨论公文处理的程序。肃顺说,奏折由八位大臣看就行了,谕旨也由八大臣共同拟定,两宫太后只要负责盖章就可以了,为了防止后宫干政,太后不可以更改谕旨。
  这个要求无论是钮祜禄氏还是那拉氏都无法接受,她们坚持要审阅谕旨,只有经过她们的审定,谕旨才能生效。
  其实,肃顺的要求并不过分,咸丰临死前授权给这两个女人,无非是要她们在关键时候限制顾命大臣,所谓关键时候就是顾命大臣有可能作出危害大清江山的事情。两宫太后要求审阅奏折和谕旨,分明是想干政。
  钮祜禄氏本来对政务兴趣不大,她所以这么做,显然是受到了慈禧的怂恿。在慈禧跟权臣的斗争中,钮祜禄氏始终与慈禧的步调保持一致。钮祜禄氏真是一个蠢女人,她连真正的敌人都看不清楚,最后被人吃掉也是情理之中。
  肃顺这时也犯了大错,他最后居然妥协,两个太后时时以小皇帝的名义出头,他也觉得很难抵挡。当然,这跟肃顺轻敌有很大的关系,钮祜禄氏不足为惧,慈禧也只是一个二十六岁的女人,难不成她真能翻起什么大浪?
  慈禧向来跟皇后水火不容,这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不惜低声下气和皇后结盟,由此可见她绝非等闲之辈。跟皇后结盟是一件大事,如果弄巧成拙的话,很可能祸及自己。为了确保这事能做得天衣无缝,慈禧派出了心腹太监安德海。安德海办事很给力,果然说动了皇后。
  东西太后这么一联手,肃顺等人就有些烦闷了。两太后一致认为,要扳倒权臣,必须先抓出他们的罪证。这个重要的任务自然交给了安德海。
  安德海是一个心机很深手腕高明的太监,他密切地关注着肃顺的一举一动,终于抓住了肃顺的一些把柄。是不是诬告我们不知道,反正根据安德海提供的情报,肃顺有大逆不道的行为。肃顺喜欢开玩笑似的坐在皇帝的宝座下,还问身边的人自己像不像皇帝。还有一个情报是肃顺的一个内监不小心打碎了他的羊脂玉杯,内监很害怕,后来想出了一个法子,把玉杯粘好,第二天给肃顺送参茶的时候,突然装出很吃惊的样子,一不小心把手中的玉杯摔落在地。肃顺惊问其故,内监说我刚才在你的鼻孔里看到两道黄气,就像龙脉一样,所以不小心把杯子给砸了。
  接下来我们不用猜也知道,肃顺不怒反喜。这个故事太老套了,八成是捏造的。在袁世凯身上也有一个同样版本的故事,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感到,权力斗争是多么的卑鄙龌龊。
  搜集情报无疑会激起更多的人对肃顺不满,有助于创建起一个反肃顺联盟。肃顺对此全然无知,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奕?身上,他认为奕?才是最大的敌人。肃顺认为,奕?没有被列入顾命大臣肯定会不满,所以首先必须把他稳住。于是,肃顺发出一道谕旨,既让奕?参与丧事,又让他留在北京,不必前往热河。
  奕?收到奏折后,知道肃顺对自己怀有很深的戒心,但是不久,他就见到两个太后派来的密使,让他立即前往热河奔丧。奕?很振奋,上奏请求奔丧,最终得到恩准,奕?知道两太后功不可没。
  9月5日,奕?到达热河,哭丧是必走的程序。哭完之后,奕?请求面见两个太后,奕?还让肃顺和自己一起,以显示光明正大。肃顺反倒不好意思了,说:“你们叔嫂见面,外人怎么好掺和呢?”
  这是肃顺犯的一个大错,奕?和两太后谈了两个多小时,内容全是关于如何扳倒肃顺集团的。奕?建议两太后尽快携小皇帝进京,到了北京后再除掉肃顺集团。
  9月11日,奕?星夜离开热河,前往北京。他走得这么急,是怕事情泄露,肃顺会杀了自己。
  京城里的一些官员也开始活动,大学士周培祖以前饱受肃顺欺负,他和御史董元醇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