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风云[全八册]-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出征,战果也是丰富的。第二年的六月十一日,阿巴泰凯旋班师。这一次出征,阿巴泰歼灭了明朝的一个亲王、五个郡王,俘获明朝宗室上千人。攻克了六十七个县,占了八十八座城池,抢到黄金一万两千多两、白银二百五十万两,还有其他各种宝贵物品一大堆。俘获了近三十七万的人民,这些人民是不是真的愿意成为清国的人民就没人知道了。阿巴泰的表现不错,虽然皇太极抱病,还是亲自出城迎接。
  然而,没有人想到两个月后皇太极居然“无疾而终”。更奇特的是,深谋远虑的皇太极也像他的父亲一样没有留下任何遗嘱。难道皇太极不知道皇位争夺的激烈程度?作为一个过来人,皇太极对此比谁都清楚。既然如此,他为什么不留下遗嘱?
  史书记载,崇德八年(1643年)农历八月九日,“是夜,亥刻(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上无疾,端坐而崩”。享年五十一岁。
  说皇太极无疾而终,大家都不相信。好端端的一个人,又不是特别老,怎么可能会说死就死。史书的记载反而更加激起人们对皇太极死亡之谜的好奇。有人怀疑皇太极是被人谋杀的,也有人怀疑皇太极是病死的。
  几百年来,皇太极暴死之谜引发了后人无数的猜想。其中,在坊间流传最广的是皇太极死于谋杀。很多人怀疑凶手是皇太极的政敌兼情敌多尔衮,庄妃也是当事人之一。庄妃和多尔衮青梅竹马,后来嫁给皇太极,皇太极死后,两人公开出入,俨如夫妻,人们怀疑她和多尔衮合谋杀害皇太极也不稀奇。
  人们忽略了一个事实,皇太极生前最爱的女人并不是庄妃,而是她的姐姐宸妃。庄妃比宸妃提前九年入宫,但并不怎么受宠。1634年,时年二十六岁的海兰珠——来自蒙古草原的美丽女子,进入皇太极的宫中,成为他的侧福晋。
  海兰珠的美丽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她的名气没有庄妃大,但显然更讨皇太极的欢心。皇太极很早就仰慕她的美名,见了她之后,相见恨晚,两人爱得如胶似漆。
  皇太极称帝之后,海兰珠被册封为宸妃,地位仅次于皇后。皇太极还把她住的地方赐名“关雎宫”,以此来表达对海兰珠的爱慕之情。
  很长时间以来,皇太极是没有立继承人的打算的,虽然长子豪格把秋水都给望穿了。1637年,宸妃生下皇八子后,皇太极喜出望外,召集群臣讨论立嗣的问题。如果这个皇八子能够自然成长,继承人应该就是他了,可惜这个皇八子只活了两百多天便夭折了。两天后,庄妃生下了皇九子福临。
  自从皇八子去世后,皇太极再也没有提立嗣的问题。
  有人会感到奇怪,皇太极总共有十一个儿子,除了三个夭折的,还有八个,从这八个中挑选一个继承人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汉族皇权讲究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满族虽然没有这个规定,但长子豪格摆在那里。国赖长君,豪格当时已经三十五岁了,绝对算是个长君。而且豪格战功卓著,曾经还为了讨好父亲杀掉自己的老婆——莽古尔泰的女儿。
  应该说,皇太极和豪格虽然是父子,但性格差异太大,豪格的性格倒是跟莽古尔泰有些像。所以,固然他是长子,但皇太极实在不看好他,而且认为豪格对自己不真心,父子之间猜疑很重。
  皇太极之所以喜欢皇八子是因为喜欢宸妃,皇八子夭折后,海兰珠精神陷入恍惚中,情绪很低落,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差。皇太极虽然想尽办法安慰她,让她开心,但都不怎么管用。
  后来前线告急,皇太极又不得不立刻赶到前线去。一路上,皇太极的鼻血不停地流,心里很痛苦,一边是战争,是国家大事;一边是宸妃,是痛失爱子心情抑郁的宸妃。皇太极经过六天六夜疾驰到前线,终于改变战局,打败明军。就在皇太极忙于前线的时候,忽然接到消息,说宸妃病重。
  听到这个消息,皇太极快崩溃了,他知道如果宸妃不是病得特别厉害,宫中不会派人到战火纷飞的前线来报告。皇太极忧心忡忡,立即决定返京。为了快点儿回到宸妃身边,据说皇太极日夜賓士,累死了六匹马。
  尽管如此,他还是没能见到宸妃最后一面。听到宸妃去世的消息,皇太极大悲:“老天啊,你一直眷顾大清,却为什么不让朕与这辈子最爱的女人当面诀别!”
  回到盛京后,皇太极径直奔向关雎宫,伏在宸妃的尸体上痛哭。皇太极虽然是一个政治动物,但是他对宸妃的爱情是真实的。政治家作秀,有时是必须的,但他不可能也不会在所有方面都没有真性情。
  皇太极亲自为宸妃操办丧事,葬礼之后,皇太极没有进清宁宫居住,而是在宫中搭起一个临时帐篷,思念宸妃海兰珠,她也许是皇太极这辈子唯一爱过的女人。
  宸妃离世之后,皇太极感觉自己身体和心灵都衰老了不少。一次,祭拜宸妃的时候,皇太极感慨地说:“山太险峻了就会倒下,树木太高容易折断,年纪大了就会衰弱,这是老天给我的忧虑。”
  1643年农历八月九日,皇太极像平常一样办公,晚上端坐在清宁宫的暖炕上,无疾而终。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人把皇太极之死演绎成一个香艳的谋杀案呢?
  后世野史说多尔衮和庄妃密谋杀了皇太极,金庸在《碧血剑》里更是借袁承志的眼睛把这一幕展现得活灵活现。袁承志本来是准备刺杀皇太极的,跟着皇太极来到庄妃的寝宫,皇太极发现庄妃正和多尔衮偷情。多尔衮来不及逃跑,竟把皇太极刺死了。
  世人有这种猜测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当年皇太极逼死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夺取了最高领导权。但这种怀疑是没有根据的,作为文学的一种想象值得鼓励,但不能当成真实的历史来看。
  史书说皇太极无疾而终显然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说法,大家知道皇太极晚年有一个老毛病——经常流鼻血。流鼻血本不是个大事,但皇太极特别严重,据说有一次鼻血连续六天不止。引起流鼻血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体内火气过旺,也有可能是肾虚,还有可能是高血压。这几种可能在皇太极身上都有可能出现,现在没法给皇太极体检,所以具体原因我们不知道,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皇太极有病,并非像史书说的那样无疾而终。
  这一点在史料中也是有记载的,史料中经常出现什么“圣躬违和”“圣躬不豫”等字样。1642年农历十月二十日,“圣躬违和,肆大赦。凡重辟及械系人犯,俱令集大清门外,悉予宽释。”
  可见,皇太极不仅有病,而且病得相当严重,以至于用天下大赦的方式向上天祈求健康。当然,他的病可能跟宸妃去世受到的打击有关。皇太极的病严重到什么地步呢?严重到他不得不交出权力,让其他人处理国家大事,尽管他贪恋权力,迷恋治国,可惜实在力不从心了。
  崇德八年(1643年)农历四月初六,皇太极派人去朝鲜索要一种名为竹沥的药材,并要求朝鲜选派名医前来为自己会诊。根据《李朝中宗实录》的记载,皇太极患的病叫风眩之病。据说唐高宗李治患的就是这种病,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病,在当时是治不好的。这种病究竟是怎么引起的,现在我们也不太清楚,通俗的理解就是阴阳失调。
  风眩又有一种说法叫风痰。从崇德七年(1642年)开始,皇太极的压力越来越大,明清之间的战争处于白热化时期,皇太极诸事繁多,常常是通宵达旦地工作,加上丧失爱妃,难免痰火上升而头晕目眩,病情加重。竹沥是竹子的汁液,入药后可以祛痰。这么看来,皇太极很可能是病死的,而且是死于“痰疾”。
  那么官方史书为何说皇太极无疾而终呢?那是因为皇太极从最后一年四月份开始,疾病似乎有所好转,在人们眼里皇太极身体逐渐康复,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假象。
  接班人之争
  皇太极就这么突然离世了,难为了那些活着的人。
  清国的权力出现了一个真空,这个真空将由谁来填补呢?皇太极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连只言词组都没有。
  清国前途未卜,当时有三个人最有可能继承皇位。
  第一个人还是大贝勒代善,早在努尔哈赤死后,代善就有望成为最高领导者,最后出于各种原因被皇太极拔得头筹。皇太极执政后,代善的地位一直是二把手,哪怕是跟皇太极不和,这个位子也从来没有动摇过。现在,皇太极死了,代善要继承帝位可以说是举手之劳。
  不过,代善不太可能再次继承地位,这不光是脸面的问题,还有人的心理习惯因素在里面。第一班车的时候你没赶上,再赶第二班车就没意思,跟小辈争抢显得太不自重。既然第一次代善没当上最高领导人,或者说不想当上最高领导人,那么,这次他更不会去蹚这个浑水,因为不适合,更何况代善是一个要脸的人。
  第二个有望继承帝位的是睿亲王多尔衮,传闻说努尔哈赤生前最喜欢多尔衮,还留下遗言让多尔衮继承汗位。不过,多尔衮那时太小,才十四岁,没法和皇太极抢。今非昔比,现在多尔衮三十二岁,正当盛年,而且立下赫赫战功,与兄弟阿济格和多铎成为大清国的骨干力量。兄终弟及,在女真族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多尔衮是一只很有潜力的股票,地位比他高的只有代善和济尔哈朗,算是大清国的第三号人物。
  第三个很有希望的人是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此时豪格三十五岁,也是战功赫赫的人物。应该说,皇太极虽然不是很喜欢豪格,但还是很重视他的。打仗时经常把豪格放在第一线,而且对他要求非常严格。但豪格这人性格有点儿骄横和刚愎自用,经历过好几次大起大落。豪格在大清国的地位仅次于多尔衮,由于代善主动出局,竞争就在多尔衮和豪格之间展开。
  豪格自信满满,因为他觉得自己功劳很大,又是皇太极的长子,自己不当皇帝谁当皇帝。豪格召集八大臣在自己家中策划“竞选”大事,八大臣商定一起推举豪格当皇帝,甚至强调用武力做后盾,如果有人敢反抗的话……
  豪格很清楚,自己要当皇帝,需要得到郑亲王济尔哈朗的表态,他派去使者软磨硬磨,济尔哈朗总算同意他当皇帝。得到济尔哈朗的同意,豪格认为自己当上皇帝毫无悬念。
  当然,多尔衮哥三个肯定是不服的。
  决定接班人的会议在崇政殿举行,这一天是农历八月十四。两黄旗大臣索尼和鳌拜很早就来到崇政殿,并让卫士将崇政殿团团包围。会场上一片杀气,索尼和鳌拜首先表态:“我们吃先帝的,穿先帝的,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如同皇天。如果不立先帝的儿子,我们宁死也要陪先帝。”
  那意思很明显,如果有谁想染指帝位,那就来一场你死我活的拼杀吧!
  虽然里里外外杀气腾腾,多尔衮还是不慌不忙地说:“你们两个退下,讨论继承人的事,还轮不到你们发言。”
  两人只好老老实实地退出去,毕竟帝位继承的事情只有诸王才有发言权。
  现在最关键的是代善的态度,代善说道:“豪格是先帝长子,理当继承大统。”豪格一听,心安理得,这下皇位飞也飞不掉了。然而,令他恼火的是多尔衮三兄弟居然沉默不语,那意思很明显,我们不赞同。
  豪格沉不住气了,大怒:“我年少德薄,非所堪当!”说完,居然耍大牌,径直走人。从豪格的身上,我们再一次看到做人一定得淡定,再淡定一会儿,这皇位就是豪格的了,可惜豪格很冲动,很火暴。他也许是想让多尔衮三兄弟挽留自己,然而他低估了对手,对手并不是什么儒家信徒,从来就不相信什么礼仪客套,只相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豪格走后,阿济格和多铎趁机劝多尔衮继位。然而,多尔衮考虑的问题更多,他知道万一自己同意了,搞不好跟代善和豪格就会兵戎相见,便沉默不语。这时,他的弟弟多铎也沉不住气了:“如果睿亲王不想当,立我也行,太祖在遗诏里也提到我。”
  多尔衮觉得多铎和豪格一个德行,很不满地说:“肃亲王豪格在太祖遗诏中也提到了,并不止你一个人。”
  代善忽然笑里藏刀地说:“睿亲王多尔衮如果继位的话当然也是国家的福气,否则就应该立皇子,皇太极在的时候我一直辅佐他,现在走了,只要还有一口气,我还得为他出力啊!”
  代善的意思很明白,多尔衮你要继位,我跟你没完。多尔衮的脑子飞快地转着,他知道现在朝中支持豪格的占多数,如果自己继位,势必引起国家的分裂,但他又很讨厌豪格,不想让豪格当皇帝,便说道:“肃亲王豪格既然坚决不愿意当皇帝,我们也不能勉强他,应该尊重他个人的意见。我也同意立先帝的儿子,咱们不妨让福临继承皇位吧。福临年纪小,就由我和济尔哈朗辅政吧!”
  这个提议得到了双方的赞同,最后悔的人莫过于豪格。豪格这人命不好,本来应该他当皇帝,结果梦想落空。豪格满腹牢骚,逢人便大骂多尔衮,结果被人告发。豪格怎么骂多尔衮,也不知道他是知道什么内幕还是怎么回事,他逢人便说多尔衮有病,你们别跟着他,他不是长寿的料。事实证明,豪格的话是对的,多尔衮确实只活了三十九岁。但多尔衮没死,公然说出这样的话,简直是自己找死。
  由此可见,豪格这人性格确实不适合搞政治,结果是豪格被检举,多尔衮把他处决。当然,这一切都是在顺治帝的名义下进行的。顺治帝亲政后,给豪格平反,重新封他为和硕肃亲王。顺治十三年(1656年),豪格被追谥为肃武亲王,成为清朝第一个被追谥的亲王。
  当然,福临能当上皇帝还得感谢母亲孝庄,因为皇太极的儿子众多,不立豪格不一定就非得立福临。孝庄这个躲在历史后台的女人在我们下一本书里会正式出场,这确实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女人。
  好了,大清帝国的崛起到这里就算告一段落,下一本书我们将讲述多尔衮、孝庄和顺治的那些事儿。
  大清风云。2,定鼎中原
  序言
  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崇祯上吊自杀。然而,李自成并不是真命天子的料,他当上皇帝后,农民军迅速腐化,对城内的百姓烧杀抢掠,北京城失控。更要命的是,李自成集团的二把手刘宗敏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据为己有。远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得知这个消息,对李自成恨得咬牙切齿,这才与多尔衮勾结,引清军入关灭“闯贼”。
  山海关一战,李自成被清军和吴三桂打得一败涂地,再次沦为流寇。多尔衮入关后,趁机将中原的政权据为己有。吴三桂骑虎难下,只好委曲求全活在清廷的羽翼之下,并协助清军消灭国内的反清势力。
  一代枭雄李自成最后在湖北的九宫山战死,李自成虽然被灭掉了,但是中国还有很多反清势力。譬如,逃亡到南方的南明政权,还有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南明政权虽然是由朱家子孙领导,但实际上已经腐朽不堪,这些人根本没有志向光复大明,不过想仗着朱家子孙的头衔过几天醉生梦死的生活。
  在南明政权中也出现过像史可法这样的民族英雄,可惜无力回天。清军在消灭敌对势力的过程中,手段残忍,动辄屠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就是其中最恐怖的大屠杀。
  自从张献忠死后,大西政权出现了李定国这样的军事英雄,李定国有很出色的军事才能,但受到最高领导孙可望的排挤,导致军队最后发生分裂。大西军也没能逃脱灭亡的命运。
  国内的反对势力肃清得差不多时,多尔衮开始着手收十政权内部的反对派,他逼死豪格,打击亲顺治的大臣,将朝政大权全部集中在自己手中。孝庄和顺治母子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如果不小心惹怒多尔衮,随时都会翻船。
  孝庄是一个很有政治智慧的女人,她陪伴多尔衮犹如陪伴一头勐虎,除了随时察言观色,还一直将多尔衮的头衔提到皇父摄政王的地步,这才避免多尔衮弑君自立的野心发作。因为“皇父摄政王”这五个字,清史又留下了一桩重大悬案:孝庄太后有没有下嫁多尔衮?
  这桩悬案至今没有定论。不过从顺治和孝庄的矛盾来看,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深深地刺伤了顺治幼小的心灵,所以顺治亲政之后,处处跟母亲对着干。孝庄也不是省油的灯,对顺治的宠妃董鄂妃百般刁难,最后董鄂妃早逝,顺治不久也患上天花,与董鄂妃做了一对短命鸳鸯,比翼双双飞往天堂。
  顺治的一生是一个悲剧,由于长期生活在多尔衮的阴影之下,他变得身心扭曲,一直没能找到身心的平衡,最后出家未成,短命而逝。生在帝王家对他来说是一种不幸。
  
  第一章 多尔衮摄政
  
  多尔衮耍手段之后,总算当上了摄政王,也就是大清国的实际领导人。可怜,小顺治才六岁,就被迫离开慈母的怀抱,坐在冷冰冰的龙椅上,看着下面一帮衣冠大臣们发呆。
  英“熊”出场
  一个旧的英雄死去,总意味着新的英雄出场。
  如果没有英雄,历史的舞台将会是寂寞的。
  清朝这个新英雄的名字叫多尔衮。
  多尔衮在满语中是熊的意思,爱新觉罗在满语中是黄金般的意思,爱新觉罗·多尔衮翻译成中文便是“金熊”。我们看多尔衮的画像,长得也确实像熊,人如其名。
  多尔衮可以说是清初第一大绯闻男,关于他的八卦和小道消息实在太多,这些花边新闻并不能掩盖多尔衮的功绩。虽然是个绯闻明星,但多尔衮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力男。
  1612年11月17日这一天,多尔衮就出场了,准确地说,那时多尔衮是从阿巴亥的肚子里走出来,这是幸运,也是不幸。
  多尔衮的命运很大程度上与母亲阿巴亥有很大的关系,努尔哈赤非常宠爱阿巴亥,希望让阿巴亥的儿子多尔衮、多铎中的一个继承汗位。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阿巴亥不仅没有光荣完成使命,最后反而被以皇太极为首的贝勒群给逼死,那一年多尔衮十四岁。
  应该说,自从第一次汗位争夺失败,多尔衮在清朝的舞台上始终处于配角的地位,有时候连配角都算不上。多尔衮优秀的地方在于他演好了这个配角,皇太极死的那天,多尔衮终于感觉到自己唱主角的机会来了。
  皇太极死后到顺治入关登基这段历史中,有三个主角:多尔衮、孝庄太后、顺治帝。在这三个主角中,多尔衮又是男一号,孝庄是女一号,至于顺治帝,活在这两人的阴影中,充其量只能算是男二号。
  我们先来为这个男一号做一份简历。
  姓名:爱新觉罗·多尔衮
  性别:男
  生卒年: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享年三十九岁民族:满
  出身:老爸是努尔哈赤
  学历:由于是满族,没有接受正规教育,自学成才职业:杀人放火,争当一把手
  人生格言:是我的迟早都应该是我的
  最无法释怀的事:母亲阿巴亥被皇太极逼死
  最遗憾的事:讨了一大堆老婆,只生下一个女儿最强的绯闻女友:孝庄
  职位升迁:王子——和硕额真(掌握一旗兵力的贝勒)——辅政(大清国第四号人物)——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追封为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成宗)——被削官爵,撤掉庙享,子孙后代削职为民(也就一个女儿,还不知道是不是多尔衮的)
  从多尔衮的简历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出身确实好,我们现在说的官二代、富二代都没法跟他比,他是皇二代。
  当然,多尔衮首先得感谢有个好父亲,其次得感谢有个好母亲。多尔衮的父亲那就不必说了,超级牛的一个人。多尔衮的母亲虽然有些水性杨花,但能力好得那是没话说,一边把老头子努尔哈赤哄得屁颠屁颠,一边从容悠闲地在外面偷情。多尔衮最痛苦的事情是碰上一帮难缠的兄弟,像代善、皇太极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善类,如果没有这些狼兄虎弟,汗位对多尔衮来说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因为有这些兄弟的存在,多尔衮本来应该很美好的人生出现了许多坎坷。先是母亲被逼死,自己十四岁成为孤儿。母亲被逼死后,小小年纪的他就懂得一个道理,做人要靠自己。只要能沉得住气,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当上摄政王,辅佐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多尔衮当了七年摄政王,带领清军入关,统治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区。
  多尔衮能够当上摄政王,差点还当上皇帝,不是因为背景好,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多尔衮之所以能够大权独揽跟他在皇太极时期的表现有很大的关系,多尔衮的表现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非常出色。
  在顺治元年的时候,多尔衮是叔父摄政王;第二年,他就升级了,升为皇叔父摄政王;到顺治五年的时候,他成为皇父摄政王,明明白白地在皇帝面前称老子。多尔衮是有这个资本的,不光是因为国家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还因为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