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东汉末(庄不)-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修笑着介绍道:“右贤王,这位便是我大汉鼎鼎有名的世家,四世三公的袁家子弟,袁绍袁本初,这位是颍川名士,陈谌陈季方先生。”
羌渠连忙躬身行礼,他的汉话说得非常好,如果不看到他的头发,基本感觉不到他是个匈奴人。袁绍连忙还礼。于扶罗又上前见礼,袁绍也客气的打了招呼,这才坐在羌渠的对面。
韩遂随后也赶到了,羌渠连称久仰,对他来说,金城的名士远比洛阳的名士来得更熟悉一些。和韩遂打完了招呼,羌渠转身对刘修说道:“大人麾下果然是卧虎藏龙啊,两个司马都是名士。”
刘修矜持的摆摆手:“都是诸位赏脸,不嫌我妄陋,这才来帮我。右贤王的威名我也是常听到的,令郎虽然年轻,名气也是不小。”
羌渠很诧异,如果说他还有点小名声,那他相信,毕竟他是右贤王,在匈奴中实力仅次于单于和左贤王呼征,可是要说他的儿子于扶罗的名声也不小,那就有些虚了。不过,他心里非常高兴,刘修这么说,显然是给他面子,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张修的话说得一点也不错,这个刘大人是个比较好相处的人。
他不知道,刘修之所以对于扶罗特别上心,是因为有人说于扶罗就是抢走大才蔡文姬的罪魁祸首,而且后来五胡乱华中的匈奴人就是这个于扶罗的子孙。不过蔡文姬现在还没生,估计历史重演的可能xing也不大,但是于扶罗能到河东去抢劫,自然不是个安份守已的家伙,用刘修的话说,是有反噬基因的家伙,应该重点关照。
羌渠谦虚了几句,然后和刘修说起了边塞外的敌情。鲜卑人去年冬天来了几次,都被他打败了,目前高阙塞一带防守得非常严密,鲜卑人要想突破狼山进入汉境是很不容易的。不过,这两天斥候送来了消息,说鲜卑人有异动,可能最近会有大的行动。
“大的行动?”刘修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嗯,按理说,鲜卑人要准备正月的龙祠,这个时候几个部落大人都应该赶到弹汗山,可是我得到消息说,西部鲜卑的三个最大的部落大人都在原驻地没走。”羌渠摇摇头,有些惭愧的说道:“不过,我打听到的也只是这些,具体他们是因为什么耽误了,还是在密谋入侵汉地,我也不敢打包票。大人初到此地,我担心他们听到了什么风声,想对大人不利,从谨慎起见,请大人斟酌。”
刘修眼珠一转,明白了羌渠的意思,这既可以说是善意的提醒,也可以说是一种威胁。鲜卑人就在塞外,凭汉人这点人马是挡不住的,要想保住小命,就得靠匈奴人的帮忙。换句话说,你不要把匈奴人当敌人,而应该当恩人,因为没有匈奴人,这片土地早就和汉人没关系了。
“哈哈哈……”刘修大笑,端起酒杯道:“多谢右贤王的提醒。有右贤王这样的朋友,鲜卑人就是来了,我又有何惧。”
羌渠也满意的笑了,举起酒杯,谦恭的说道:“大人过奖了,我们匈奴人门g大汉皇帝的恩赐,让我们在这里生活,这里便是我们的家。我们怎么能容忍鲜卑人来呢,自然要和汉人兄弟并肩作战,保家卫国了。”
刘修恨得咬牙切齿,,敢来威胁我?他心里越恨,脸上却笑得越是灿烂,满口夸赞,又把于扶罗狠狠的夸了一通,然后设宴为羌渠接风洗尘。
羌渠说道:“应该是我为大人接风洗尘才是,怎么能反让大人请我呢?我承受不起啊。如果被单于知道了,单于会怪我失礼的。”
刘修很大度的说道:“没事,今天我请你,明天你请我。我想单于也不会说什么的,再说了,他最近有些烦心的事,估计也没时间来关心这点小事。”
羌渠听了这句话,心中一动,他已经从张修那里知道了接连两个大巫师遭了神谴,死于非命的事情,也知道呼征已经完蛋了,他有很大可能xing成为下一任的单于。而张修也对他说了,这位刘修刘大人是天子的宠臣,他很可能会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主持北疆的战事,你要想做单于,想做得安稳,就要把这位刘大人shi候好。
他之所以主动来见刘修,就是想来探探刘修的口风,他把鲜卑人“可能”有异动的情报通报给刘修,也是想让刘修意识到他的重要xing,现在刘修主动提到了单于庭的事,自然是领会到了他一片“苦心”。
羌渠哈哈大笑,很豪爽的一拍xiong脯:“大人怎么说,我便怎么办,一切听大人的吩咐。
第240章江河日下
刘修将愤怒掩藏在笑脸之下,可是韩遂、王允等人却按捺不住了,羌渠带着大军不告而来,在营外五里摆开阵势,让他们好一阵紧张不说,现在又咄咄逼人,摆出一副他们才是东道主的架势,是可忍,孰不可忍?
毋须刘修撺掇,也毋须统一意见,酒宴开始没多久,韩遂就站了出来,满面带笑的拱拱手,先向刘修行了一礼,又转身向羌渠父子施了一礼,非常客气的说道,“寡酒无趣,遂不才,愿意长歌一曲,舞剑为右贤王助兴。”
右贤王非常意外,抚须额下的短须,欣喜的看着韩遂,汉人的大名士愿意为他舞剑助兴,那可太好了。他连称不敢。韩遂也不多说,拔出腰间的环刀,以刀当剑,起舞放歌。
韩遂的嗓音有些天然的沙哑,唱起歌来自有一种苍凉慷慨的气氛,他的曲歌虽然并不复杂,但是意境却非常高远,在看惯了草原大漠的羌渠听来非常入耳。只是他的汉话虽然说得不错,对汉人的歌辞却并不熟悉,隐隐约约能听懂几个字,却不太理解,只是觉得意境不错,便跟着拍手应和。
刘修听了几句,立刻察觉出了其中的敌意,特别是听到那句“匹马踖匈奴,尺刀斩鲜卑。愿从卫将军,生擒右贤王”,他不免有些诧异的看了韩遂一眼,心道这厮虽然是个名士,却是个凉州的名士,这歌词中的杀气真是很足啊。
羌渠还没感觉出什么来,于扶罗却从中感受到了敌意,他拉过翻译,翻译脸色尴尬,吱吱唔唔的说了两句,于扶罗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黑脸胀得通红,用手扯了扯羌渠的袖子。羌渠正听得入迷,对他的打扰有些不耐烦,勉强听他说了两句。脸上的喜悦立刻不翼而飞。
韩遂唱罢,当作没看到羌渠的脸色,从容的退了下去。
大帐里一片寂静,羌渠冷着脸不说话,韩遂泰然自若,王允似乎还怕火烧得不够,举杯赞了一句:“文约好歌辞。足以壮行色。”袁绍迟疑了一下,推开陈谌来拉他的手。也举杯赞道:“文约,歌唱得好,剑也舞得好。”
韩遂哈哈大笑,快意非常。
刘修心里笑翻了天,脸上却装作没听懂的样子。很好奇的问道:“文约,你这歌是唱给卫青卫将军的高阙之战?”
韩遂躬身一拜:“正是,有不当之处,还请大人指教。”
刘修一本正经的品了品,接着说道:“文约,你这歌是唱得好的。不过,卫大将军之时,鲜卑尚在大鲜卑山,他哪里有机会碰到。”他又转过头。有些歉意的对羌渠说道:“右贤王,你和那个右贤王应该没什么关系吧?”
羌渠心中恼怒,却又不好说,只得点头道:“回大人,没有关系。不仅我这个右贤王和那个右贤王没什么关系,就是并州境内的匈奴人,和那时的匈奴人都没什么关系,我们是呼韩邪的子孙。姓孪提氏,那个右贤王姓孤屠氏。本非一家。”
刘修“放心”的松了一口气,“责怪”韩遂道:“亏得没有弄错。要不然右贤王以为你有意冒犯,可如何是好?”他说着,又换了一副笑脸对羌渠说道:“右贤王英雄,想来不会为此生出龁龉吧?”
羌渠干笑了两声,“不会不会。”
王允站了起来,大声说道:“大人多虑了。右贤王虽然也是匈奴人,可他们是我汉人的朋友,这些人经常和汉军一起出塞作战。当年窦车骑破北匈奴,其中就有南匈奴的三万战士,他们对北匈奴的仇恨,可比我们还要强烈呢。右贤王,我没说错吧?”
羌渠老脸通红,虽然觉得很不是滋味,可是又无法反驳,他们杀起北匈奴来,的确比汉人还要狠,每次汉军出塞,其中都少不了他们南匈奴的影子。
“既然如此,那我就放心了。”刘修举起杯,大声说道:“为我们和右贤王的友谊干杯。这次我们又要并肩作战,希望能够杀尽鲜卑人,夺回匈奴人被他们侵占的家园。”
羌渠这才缓了脸色,举杯应和。王允等人也心照不宣的一起举杯。接下来,王允又唱了一曲,袁绍不甘示弱,也跟着唱了一首。大概是觉得他们的火气都太旺了,陈谌也难得的主动吟了一首汉赋,不过他吟得太文,不仅羌渠他们听不懂,就连刘修都似懂非懂。
见汉人的名士一个个的表演才艺,羌渠父子又是羡慕,又是惭愧。他们虽然不怎么听得懂,可是也知道这是有文化的象征,骑射再好也没用,如果不能吟诗作赋,他们终究是个野蛮人,无法被汉人认可。他们既觉得汉人软弱,不希望变得和他们一样,又觉得汉人高雅,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出口成章,被他们接受,复杂的感情让他们有些无所适从。
酒宴结束之后,羌渠父子再次约请刘修等人明天赴宴,得到了他们的允诺之后,才上马离开。韩遂等人却没有结束,他们留下来围在刘修身边,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匈奴人太嚣张,如果不打击一下他们的气焰,恐怕很难顺利的驱使他们。
只有陈谌言辞激烈的提出了不同意见。匈奴人是嚣张,可是如果没有匈奴人的骑兵,你们这几千人能干什么?这个时候激怒匈奴人有什么好处,如果他们在战场上反戈一击,你们还能活着回洛阳吗?君子以德服人,不是以口舌争胜负,既然匈奴人已经附属于我们大汉,我们就应该有主人的度量,不要太去计较那些细枝末节。他们是蛮夷,可你们不是。
刘修对陈谌的印象一直不好,他下意识的把他们父子看成为伪君子,至少是只能动口不能动口的伪名士,可是这次他听了陈谌的话后,他没有简单的嗤之以鼻。倒不是他赞同陈谌的以德服人,而是他认为陈谌说得对,喝酒的时候占点上风,言语上占点便宜,看起来很爽,其实作用不大。有时候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特别是对付匈奴人,嘴上功夫是没有用的,关键还得看拳头够不够硬。
“羌渠说,鲜卑人可能有动作,你们怎么看?”刘修不动声色的提出了最重要的问题。羌渠也许只是随口一说,但万一是真的呢?他到了北疆,这个消息难免会传到草原上去。槐纵虽然不是死在他的手上,可也和他脱不了干系。檀石槐如果想杀了他为槐纵报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北军现在只有不到四千人,别说是新练之兵,就算是百战雄师,也不可能独力对付鲜卑人。
“从稳妥起见,应立刻通知田中郎征召匈奴人。”王允略作思索。便开门见山的说道:“同时通知度辽将军、西河长史,这样我们能有近万的汉军,有一定的力量震慑匈奴人。”
袁绍摩挲着手掌,提出一个疑问:“五原郡东西近五百里,要塞数十处,仅大的要塞就有五原塞、朔方塞、高阙塞和鸡鹿塞四处。就我们这点兵力怎么守?”
刘修也直挠头,兵力不足是他目前最大的问题,鲜卑人每次入侵,从来不是单打独斗。他们都是数路齐出,而每一路都至少三四千骑兵,防不胜防,即使有匈奴人帮忙,也很难完全挡住鲜卑人,总有几路会杀进塞内。
刘修哭笑不得,蒙恬北击匈奴有五十万人,卫青打匈奴有十万人。自己倒好,一万人。还是分属三人,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啊。他懊丧的摸了摸脑袋,“景升,把我们这里的情况速报陛下,请求陛下调兵协助。”
“喏。”刘表躬身应喏,他迟疑了一下,又问道:“大人,可有什么方略?”
“方略?”刘修笑得比还难看:“你觉得现在能有什么方略?”
刘表傻眼了,一点意见也没有,那陛下会怎么说。
“用兵之妙,存乎一心。”刘修见袁绍等人脸色都有些黯淡,又不想让他们太消沉了,转口说道:“以少击多,战机很重要,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走,哪有预先定下方略的道理。这些话,我来之前就对陛下说过,我想陛下应该能理解的。”
“大人所言甚是。”韩遂摸着下巴,看着地图上标出了要塞,语气平缓,却又充满了自信:“我们兵力不足,如果满足于守,终究是守不周全。与其如此,不如反客为主,主动出击。”
“主动出击?”袁绍若有所悟,眼前一亮:“不错,鲜卑人狂妄惯了,他们不是集中兵力,而是兵分数路。既然如此,每路人马想必也不会太多,我们守是守不周全,但是如果集中兵力击其一路,还是有机会的。”
刘表听了,也非常赞同,三人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转向了刘修。刘修连连点头:“妙计!”
“大人,可用?”韩遂和袁绍互相看了一眼,也兴奋起来。
“当然可用。”刘修哈哈大笑,思路豁然开朗,他转到地图前,迅速的扫了一眼:“子师,据你所知,鲜卑人经常出入的地方有几个?”
王允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他迅速走到地图前,在上面指了指,朗声说道:“西部鲜卑有三个大部落,分别是红日部落、狂沙部落和野狼部落。他们一般不会联合行动,而是分头入侵。并州面对的是红日部落的驻地。他们通常入侵的地点有三个,一是云中塞,一是鸡鹿塞,另外一个便是我们这里的杨树湖一带。”
王允指着地图细细解说,刘修等人凝神细听,不时的互相讨论两句。虽然找到了突破点,但是情况依然不容乐观。红日部落兵强马壮,就算是兵分三路,每一路的人马也和他们相当,随便碰到哪一路,都是一场硬仗。
“看来还是少不了匈奴人。”刘修把指节掰得咯咯响,在帐内慢慢的转着圈:“长水营这是第一次出击,首战必胜,否则我们以后就再也无法振奋士气。这一仗必须打出士气来,又不能全依赖匈奴人,否则他们的的气焰会越来越嚣张。”
王允等人点头应是。
“这样吧,我们以战代练,先捡容易的啃,积小胜为大胜,等把牙磨利了,再啃硬骨头。”刘修打定了主意。偏过头看着他们:“如何?”
王允笑了:“大人所言,正合我心。”
韩遂和袁绍也点头应是。
“既然如此,这两天就不要刺激羌渠了。”刘修有些无奈的笑道:“大敌当前,还是先压压火气的好。”
王允不以为然,没有吭声。韩遂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袁绍却非常赞同刘修的意见,他也觉得这时候再搞意气之争没什么实际意义。
“诸位去准备吧。我还要想想明天怎么应付羌渠。”刘修叹了一声,心里很不爽。看着匈奴人不顺眼,可是又不得不笼络他,虽说是大丈夫能屈能伸,他也不是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可是一想到要对匈奴人说好话。这心里总不是滋味。
袁绍等人相继告退,正准备转身出帐的时候,刘修说道:“子师,我知道你文武双全,从太原和雁门招的兵,暂时就由你率领吧。”
王允大喜。再次拜谢:“多谢大人。”
刘修转过身,严肃的说道:“子师,本初,文约。你们都是难得的将才,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能和你们并肩作战,是我的荣幸。希望我们这次能打出长水营的威风,打出汉军的威风,不仅要让鲜卑人我们汉军不可侮。还要让匈奴人知道,我们汉人的刀依然锋利!”
王允三人收起了笑容。齐声应道:“喏!”
送走了王允他们之后,刘修还是有些难以平静。沮丧、气愤、不甘的情绪混在一起,让他有些心烦意乱。当年汉武帝六十万边军,匈奴人望风而遁,如今汉人人口六千万,边军的人数却不过万余,还要依赖当年的敌人来打仗,这是胜利?很多人是这么认为的,无数像蔡邕那样的儒生夸耀过光武帝的文治胜过了汉武帝的武功,甚至连张奂这样的名将也有这种想法。
不错,用匈奴人来守边,的确在经济上很合算。别看大汉一年赐给匈奴人近两亿钱,可是两亿钱要养兵,绝对养不起这么多人。每个士卒每年最基本的开销都在六七千钱以上,如果发生战斗,费用更是直线上升,两亿钱也就是养两万兵,可是两万兵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能因为花钱少,就把边防的重任放在匈奴人的肩上吗?匈奴人可不是讲信誉的保安公司。再说了,听说过公司请保安的,没听说过一个泱泱大国把国家安全交给雇佣军的。
刘修背着手,在帐内来回踱着步。
“大人,你心乱了。”一直站在角落里的王稚忽然说了一句。
“嗯?”刘修一时没明白过来,片刻之后,他有些不好意思的点点头:“不瞒道长,我现在才知道肩上的这个担子有多重。一旦我的决定出错,很可能就会葬送长水营数千将士的性命。”
王稚眉头一挑,展颜而笑:“我以为大人在担心不能完成陛下的信任而忧虑,却没想到大人担心的是长水营将士的性命。大人真是悲天悯人啊,不过我以为大可不必,既然从军,生死就应该置之度外。我虽然不通军务,却也听人说过,越是不怕死人的将军,才越有可能立功。”
刘修摇摇头:“话是这么说,可是这毕竟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死一个人,可能就是破了一个家,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王稚眉毛一掀:“大人有这份仁心着实难得,可是大人既然为将,就不能有妇人之仁。老君说过,大道废,有仁义。真正的圣人是不仁的,就和真正的天道不仁一样。”
刘修心中一动,突然好象想到了什么,可是一时又捕捉不到,他怔怔的站在那里,偏着头,似乎在看王稚,实际上心神却根本不在王稚身上,甚至连王稚正在说什么,又是不是在说话都没注意。
直到李逸风打断了他的思路:“大人,有一个人要见你。”
“谁?”刘修被他打断了思路,一时有些不快。
“他不肯说,只是要我把这个交给大人,说大人看到这个就一定会见他。”
刘修接过李逸风递过来的一根竹片,眼睛扫了一眼,立刻精神一振:“请他进来。”
李逸风转身出去,很快带了一个相貌普通的中年汉子走了进来,那人穿着厚厚的衣服,浑身裹着一股凛冽的寒气,腿上用皮绳打着绑腿。脚上全是雪泥,看样子是走了很远的路来的。
他站在帐中,一动不动。刘修摆摆手,示意李逸风和王稚都出去,王稚有些意外的看了那汉子一眼,没有多说什么,转身出去了。
那汉子伸手在头发里摸了一阵。掏出一个黑乎乎的小纸卷,双手递给刘修:“大人。这是戏大人传来的消息。”
刘修接在手中,没有立即打开,而是郑重的说道:“辛苦!”
那人淡淡一笑,施了一礼,转身出去了。刘修慢慢打开纸卷。只扫了一眼,眼神就眯了起来。他撇了撇嘴,露出不屑的微笑,将纸条扔进火塘。火塘中的火正旺,一下子舔着了纸条,纸条很快烧成灰烬。刘修一扬手。灰烬四下飞散。
吕布奔驰在雪原之上,身后是浩浩荡荡的一千多人,凭着他在马贼中的赫赫威名,再加上刘修给他的崭新军服。他不过出塞走了一圈,就招到了一千两百多马贼。当然了,也有不识相的,可是他们刚刚吐了一个不字,情绪很恶劣的吕布就纵马舞戟,干净利落的将他们挑于马下,然后成廉、魏续等人带着亲卫一拥而上,将那些胆敢回绝他吕奉先好意的马贼杀得干干净净。
天寒地冻。方便了保存首级,有了那几个马贼首领的首级帮着说话。后面的招揽任务异常的顺利,从九原到朔方两三百里范围内的马贼几乎全被吕布收编了。
一想到刘修说过的话。吕布郁闷了很多天的心情总算舒解了一些。
“奉先,你说大人真会让你做司马吗?”成廉赶了上来,和吕布并肩而驰。
“他要是敢食言,我就一戟挑杀了他。”吕布咬牙切齿的说道。
“哈哈哈……”魏续大笑道:“奉先,你以为大人是马贼,能让你一戟就给挑了?”
吕布的脸色顿时阴了下来,魏续还要再说,成廉喝了一声:“续子!”魏续这才注意到吕布的脸色,缩了缩脖子,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廉子,你说……我真的打不过刘大人吗?”吕布沉默了半天,突然问了一句:“他说的那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成廉摸了摸脑袋,一脸茫然的说道:“我也不懂。他们读书人的心思和娘们的腰带一样,有时候一解就开,有时候却弯弯绕绕的,怎么也解不开。”
“且,就你那点出息。”吕布唾了他一口,一边随着马的奔驰而起伏,一边自言自语道:“我这两天一直在想那件事,太憋屈了,我长这么大人,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阴险的人。他居然玩阴招,用戟尾偷袭我。”
魏续撇了撇嘴,不以为然。输了就是输了,说人家用阴招,这可有点说不过去,上了战场,什么招好用就用什么,哪有什么阴招不阴招的。
吕布看到了魏续的表情,张了张嘴,却没好意思说,他自己也觉得这个理由说不出口。成廉用力抽了一下战马,突然说道:“奉先,我倒想到了一些事情,不知道对不对?”
“你说说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