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东汉末(庄不)-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到家,你回来的时候,没看见门口的车马吗?”长公主一边往里走,一边笑道。那侍也笑了一声:“奴婢只道有客人来了,却不知道是卫将军回来了。”
说着话,长公主已经进了内庭,那侍想了想,转身又出了门。她刚刚离开,长公主又走了出来,一看院中无人,不由得一愣,不高兴的沉下了脸,嘟囔了一句,“这新来的就是不懂规矩”,又叫来一个侍,让她去厨房看看雄黄酒准备得够不够,刘修既然回来了,难免有会有家属不在此的部将会来吃饭过节,其他的还好说,酒准备少了只怕未必够用。
第四卷黄巾乱第359章出轨
第四卷黄巾乱第359章出轨
刘修匆匆走进了客房,正在看书的戏志才听到脚步声,起身到门口相迎。刘修一把抓住他的肩膀,上下打量了好一会,满意的笑了:“看起来精神不错。”
戏志才一笑:“谢将军挂念,志才在鲜卑每天吃肉喝酪,身体比以前还结实呢。”
“这里不是说话之地,你随我来。”刘修带着戏志才出了门,向书房走去,转过一条小巷,刘修推开门,吩咐赶过来迎接的郭嘉道:“到门口关照一声,没有我的允许,谁也不准进来。”
郭嘉应了一声,轻快的走了出去,刚出了小院,就看到一个侍快步走了过来,抬腿就要进院子。郭嘉连忙拦住,那侍急道:“我有急事要禀告将军。”
“将军刚刚吩咐过,有急事也得等他的允许才能进去。”郭嘉看看她,笑得很温和,态度却很坚决,挡在她面前一步不让。“要不你等我进去通报一声?”
“是这样啊。”那侍犹豫了一下,探头看了一眼屋里,又笑道:“既然将军有事,那我就先去回报长公主吧。”说完,向郭嘉笑了笑,转身走了。郭嘉微笑着,看着她消失在一个小门内,这才转身回到书房内,凑在刘修耳边说了两句。刘修想了想,没有多说什么,指着戏志才道:“这便是你的同乡戏君志才。”
郭嘉一听,又惊又喜,连忙重新向戏志才施礼。戏志才含笑打量着郭嘉:“将军,这便是你提及过的郭嘉郭奉孝?”
“是啊,怎么样,还是个可造之材吧?”
“将军看人的眼光一向高明。”戏志才笑呵呵的说道:“奉孝虽然年幼,可是处理的几项事务都可圈可点,将来必成大器。”
郭嘉不好意思的坐在那里,红着脸,给他们煮茶。他在刘修身边做书僮,戏志才送回来的那些消息全部经过他的手处理,虽说他只是负责整理一下,并不涉及太多的机密,但是戏志才那些神鬼莫测的手段、精辟入微的分析早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直在想象这位隐身在黑暗中的大才是何等样人,没想到今天出现在他面前的戏志才却是个其貌不才的书生。更重要的是,他刚才已经奉长公主之命检查过戏志才的令牌,却没有想到他就是戏志才,只当他是一个普通的密谍。
戏志才看出了他的窘迫,轻声笑道:“奉孝,为秘事者,要隐于众人之中,外表越是普通,才越便于行事。一块玉如果打磨得非常精致,如何能藏身于顽石之中?可是如果有石衣包裹,那就方便多了。”
郭嘉连忙躬身致谢:“多谢先生教诲,嘉定铭记在心。”
戏志才微微一笑:“将军,此子将来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刘修大笑,心道这是必须的,要不然我花那么大代价干什么。两人说了几句闲话,水开了,郭嘉泡上茶,恭恭敬敬的送到两人面前,然后安静的在旁听着。
戏志才双手握着杯子,呷了一口茶,品了品,这才轻轻的放下杯子,慢悠悠的说道:“鲜卑如今已经乱成一团糟,正月初,我安排慕容风的旧部从虎都救出了慕容风,和连乱了手脚,如今正到处搜寻慕容风的下落,我估计再过两三个月,他应该就会向将军求援了。”
刘修微微颌首,没多说什么,这些事他已经从戏志才的月报上了解到了,只是现在戏志才当面解说更加详细一些。
“正月底,我离开鲜卑,赶到了钜鹿。”戏志才顿了顿,眼皮一抬,两道精光一闪而没,“将军,山东的事情恐怕与我们预先估计的有些不同。”
“哦?”刘修也放下了茶杯,静静的看着戏志才。
“钜鹿附近现在有近十万大军对垒,但是战况却不激烈,双方一直在不断的交手,每次规模都不大,我觉得,他们好象都不是在作战,而是在练兵。”
戏志才不紧不慢的向刘修介绍的了钜鹿的情况。他说,钜鹿是张角的家乡,根基深厚,仅在钜鹿周围就有七八万黄巾,袁绍人不多,只有两万五千左右,但是他的部下都训练有素,最差的也是各郡的郡兵,而指挥这些郡兵的大多是跟着袁绍在北疆作战的,也就说,这些原本属于朝廷的郡兵现在已经被袁绍完全掌控了。
最精锐的当然还是袁绍那五千亲卫营。在袁绍和张角的多次交手中,张角好几次已经围住了袁绍,但袁绍都仗着这五千亲卫营突围而去,张角用了很多办法,都无法困住这五千人。但袁绍也不是无敌的,从最近几次的交手来看,张角能困住袁绍的时间越来越长,这说明他已经找到了对付袁绍的办法,而手下也渐渐训练出了一支能和袁绍匹敌的精锐。
不仅如此,张角手下的那些乌合之众在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之后,也慢慢的在发生惊人的变化,他们由开始漫山遍野的冲锋,到现在有重心的突破,寻找官军的薄弱点,他们在一步步的成长,而且速度惊人。
“太平道伤亡很大,交战三个多月,伤亡的将士已经达到了两万以上,这还仅仅是在钜鹿。”戏志才眉头微皱,“但是,能活下来的已经不再是普通的百姓,他们已经渐渐的像一支军队。”
刘修的脸色严峻起来,他听出了戏志才的担心。袁绍是想借太平道的事掌握兵权,进一步培植自己的根基,而张角也是在以战代练,在战斗中成长,以期训练出一支强悍的军队。这是他在汝南想做而没有最终做成的事,如今,他可以光明正大的做了。
官军的消极怠战,给了张角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历史上是这样吗?”刘修在问自己,他记得最后扑灭黄巾的人里面没有袁绍,是皇甫嵩和朱俊,还有他的老师卢植,可是现在真正面对太平道主力的却是袁绍。其实,他现在不太敢拿既有的经验来做参考,毕竟他记得的黄巾起义应该是在甲子年,比现在要晚得多。
这说明历史已经不再是他知道的那个历史,因为他的到来,这个历史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接下来的岁月里,他作为先知先觉的优势会慢慢消减。
历史出轨了,不再是他知道的那个方向。
“那你觉得,张角能成事吗?”
“现在还很难说。”戏志才摇摇头:“但张角是个人才,从他的这些举动来看,他的心志不小。”
刘修没有吭声,他现在真有些后悔了,如果不是他把张角引入朝廷,张角也许不会有机会见识到朝廷内的矛盾,也许不会想到练兵,可是现在的张角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邪教头目那么简单了,他更像一个有理论指导的农民起义者,真正把宗教当成了一个手段,迷惑人却不被迷惑,他自己更清楚,要想成事,关键还是在兵权。
黄巾的牺牲也许是巨大的,但是黄巾最大的资源就是流民,他们有着官军难以企求的兵源储备,而随着战争的持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无路可走,成为流民,并加入他们的队伍。
难道我所有的一切努力,最后却成就了张角?
“除了张角之外,他的几个弟子都和他差不多,南阳的张曼成是战绩最突出的一个,在击败了董卓之后,他又击杀了南阳太守禇贡,夺取了宛城,南中郎将朱俊和新任南阳太守秦颉合兵一处,一万八千人攻击宛城,却拿他没办法。”
刘修抬起手,打断了戏志才:“荆州刺史刘表在干什么?”
“据说要去江南平叛。”戏志才端起茶杯,浅浅的抿了一口:“江南四郡有豪宗响应黄巾,桂阳太守陆康被困,长沙太守张机被赶出郡,零陵、武陵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刘表带着人马赶去解围了,不过他兵力不足,目前还在江陵等待支援。”
刘修点了点头,黄巾还真是全面开花,来势汹汹啊。
“太平道占领的地区如何?”刘修接着问道,“那些世家豪强们如何应对?”
“具体情况不太清楚,但是到目前为止,没听说那些人和张角有太激烈的冲突。”戏志才摇摇头,“张角很聪明,他选择下手的人都是一些实力不足的,想反抗都反抗不了,既平了民愤,得了民心,又没有引起豪强们强烈的反击,甚合道家之妙。”戏志才想了想,突然说道:“对了,他好像挟持了两个王,一个是安平王,另一个应该是甘陵王。”
刘修对这个没印象,不过张角要挟持宗室干什么?难道他想以这些人为幌子来反对天子?还是想另立新君,与朝廷抗衡?不过,他不是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吗,既然不承认汉家火德了,又何必挟持什么宗室?
乱了,全乱了,刘修郁闷不已。
两人详细交流了情况,觉得鲜卑的事既然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那戏志才就没有必要再长期的呆在鲜卑,只要派一两个得力的手下在那里监视就行了。中原大乱,现在的重心应该是国内,而不是鲜卑。
“你马上回洛阳去,在黄巾活动的地区都要安排人手,不仅要收集黄巾的动向,还要收集世家的动向。”刘修简明扼要的说道:“鲜卑的事情说明,谍报的投入是值得的,要想平定中原的动乱,我们也不能太小气了。张角是对手,袁绍他们也不能忽视。”
戏志才点头答应,随即拿出一份拟好的方案给刘修过目,刘修看了之后,又加了几条,让戏志才在凉州适当的安插一些耳目,收集羌人的消息。羌乱虽说已经基本平定,但是羌人只是被打散,远远没有到元气大伤的地步,及时把握那些实力强劲的部落的动向非常重要。
……
送走了戏志才,天色已黑,刘修到中庭和长公主一起用餐,一家人开开心心,说说笑笑,刘协和刘和手腕上、脚踝上都系着五彩丝绦,脖子里也扎着丝线,还挂着一个用彩线结成的蛋兜,里面装着煮熟的鹅蛋。
也许是先前已经吃了粽子,肚子不饿,刘协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兴致勃勃的和刘和斗起了蛋。两只小手握着蛋互相撞击,刘协是步步紧逼,刘和却有些舍不得手里的蛋,躲躲闪闪的,不愿意和刘协比斗,刘协拉着她,又是央求,又是威逼,最终得逞了,把刘和手里的鹅蛋撞破。刘协高兴得哈哈大笑,刘和却委屈得眼圈红红的,握着撞破的蛋,缩着脖子坐在一旁,抽抽噎噎的抹着眼泪。
刘修皱了皱眉,“我家这丫头怎么这么胆小?”
“儿家,和你一样胆大包天,那还得了?”长公主嗔了刘修一眼,把刘和拉过来,摸着她的发髻安慰道:“阿和不哭,明儿让人再给你找一个皮厚的蛋,一定要把阿协的蛋撞破了,让他得意不起来。”
刘和这才开心了些,赖在长公主的怀里,冲着刘协挤了挤眼睛,露出得意的笑容。刘协见了,撇了撇小嘴,也不甘示弱的爬到刘修的背上,拿着自己的鹅蛋在刘修面前晃悠:“阿翁,你说这个蛋是不是和你一样,是个长胜将军?”
刘修一听就火了,把刘协从背上扯下来,掀起他的衣摆,在他的小屁股上轻轻拍了两下:“胡说什么,你阿翁是个蛋?”
刘和听了,带着泪咯咯的笑了起来,冲着刘协刮了刮脸,吐了吐舌头:“该,让你胡说!”
刘协也不怕,在刘修身上扭了扭,翻身坐起,抱着刘修的脖子亲了一口:“阿翁,我说你是常胜将军嘛,何尝说你是蛋了。就算是蛋,你也是个好蛋,不是坏蛋。”
长公主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出声来,旁边侍候的侍们也掩着嘴笑个不停。刘修将刘协拉到怀里坐好,暗自叹了口气,多好的娃啊,却是人家的儿子,怎么不是我的呢。
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完了晚饭,长公主哄孩子们去睡觉,刘修想起了戏志才递上来的那份计划书还没有看完,看看天色,估计长公主没有半个时辰是不能回房,便信步回到书房。今天是端午节,郭嘉去和他阿母一起吃晚饭了,书房里黑漆漆的,一个人也没有。刘修推开门,伸手去拿火折子,手伸出一半,却停住了。
他静静的站在门边,过了一会儿,他反手掩上了门,顺手插上了插销,然后拿起火折子,迎风一抖,火光亮了起来,他点上灯,坐到案前,拿起案上的茶杯,倒了两杯水,自取了一杯,将另一杯推到对面,这才轻声笑了笑:“你侍候过我几个月,如今我也侍候你喝杯水,你是自取呢,还是等我送到你的手上?”
房里静悄悄的,过了一会儿,一个苗条的身影从帷幕后面走了出来,正是太平道的蓝兰,她穿着府中侍的服饰,手里却提了一柄长剑。
“将军原来早就发现我了?”蓝兰走到刘修对面,却没有坐下,而是向后退了一步,紧靠在门后,听了听外面的动静,眼睛留神看着刘修的一举一动。
“放心吧,没人。”刘修轻声笑道:“不是我警惕性高,而是你根本不知道怎么做一个刺客。”他晃了晃手里的茶杯,“其实要杀一个人,有很多办法,你现在用的办法是最笨的办法,因为你根本不是我的对手。比起剑,你如果用毒,可能更方便一些。蓝姑娘,你还是不够狠。”
蓝兰皱了皱眉,过了半晌,才叹了一口气:“是的,我做不到。”她顿了顿,又说道:“其实,我不下毒,也是因为我并没有打算杀你,只想……只想刺伤你,让你无法与我太平道作对。”
“大贤良师真看得起我啊。”刘修放下茶杯,双手按在大腿上,耸了耸肩,仿佛一头欲扑的猛虎。蓝兰脸色一紧,下意识的竖起了手中的长剑,直指刘修。刘修见了,愣了一下,又摇着头笑了:“你不要紧张,我不会偷袭你的。坐吧,我们……聊聊?”
“我们有什么好聊的?”蓝兰黯然神伤,慢慢走过来坐下:“如今你是朝廷的卫将军,我们却是叛逆,迟早有一天会在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
“不然。”刘修摇摇头,把水杯向前推了推:“如果真是这样,大贤良师绝不会让你手下留情,也不会只是派你来刺杀我。因为他知道,太平道除了他本人,大概没有人能是我的对手。”
蓝兰的眉心蹙了起来,不解的看着刘修。刘修也不解释,他知道蓝兰只是一个普通弟子,虽然在教中地位不算低,但远远还涉及不到那些真正的机密。
“坐吧,我们聊聊,我很想知道,你们是怎么在凉州搅出这么大的事的。”
院外,长公主带着两个侍走了过来,一眼就看到了刘修书房里的灯光,以及映在窗户上的一个纤细的身影,她愣了一下,转过头问随身的侍:“那是谁?”
那侍仔细的看了一会,“好象是……那个新来的侍,她是外院的,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长公主沉下了脸,眉梢颤了颤,转身就走,声音冰冷:“我们回去。”
第四卷黄巾乱第360章天子要西巡(第二更,求票!)
第四卷黄巾乱第360章天子要西巡(第二更,求票!)
刘修推开卧室的门,也没点灯,摸着黑脱了衣服,刚往床沿上一坐,侧身向里躺着的长公主忽然翻了个身,睁着两只略有些红肿的眼睛,一声不吭的看着刘修。刘修耳聪目明,早就知道长公主还没有睡着,却也没有想太多,很自然的说了一声:“我还以为你睡了呢。”
“那夫君是希望妾身睡着了,还是希望没睡着呢?”
刘修一笑,在外面奔波了几个月,憋了一身的欲火,今天回到家,当然是希望和长公主大战三百回合,原本见屋里灯黑了,以为长公主已经入睡,还有些犹豫是不是要她叫起来,进屋之后,发现她没睡,又心中暗喜,以为长公主早早的上床就是等他来战,可是现在一听这话音儿,好象又有些不对劲。他转过头,看了一眼长公主,忍不住笑道:“怎么了,两个小家伙又不听话,惹你生气了?”
“阿协和阿和都很乖,可是有人不乖。”长公主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着光。
刘修眨了眨眼睛,伸手指着自己的鼻子,忍不住的想笑:“长公主是说我么?”
长公主不说话,可是眼睛盯着他不放。刘修挠了挠头,有些茫然:“我怎么了?”
见他一副装傻的模样,长公主气得哼了一声,转身向里,嗡声嗡声的说道:“夫君,妾身不敏,知道没这福分独占夫君,是以不敢有妒,更不敢奢求专宠。只是为夫君计,家中侍婢甚多,相貌出众的也有好几个,原本也是为了夫君准备的,奈何夫君不喜,这才没有强求,不料夫君却是喜欢那样的……”
“你等等。”刘修终于听出长公主的意思了,他上了床,将长公主扳过来抱在怀里,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原来你是怀疑我偷腥啊。”
长公主从他怀里挣脱,坐起身来,一撩长发,杏眼一瞪,气鼓鼓的不说话。
刘修很无语的摇摇头,这妒嫉之心果然是人共有,不管你是贵为公主还是贱为奴婢。他摸着鼻子想了想,拉起长公主的手,长公主挣了挣,没能挣开,被他拖到腹下,正摸到一个坚挺而热力四射的老相识。
“你!”长公主又羞又怒,刚要用力把手缩回来,突然又想到了什么:“你刚才?”
“长公主,捉贼捉赃,捉奸捉双。你现在是捉不到双了,可是你可以查验一下现场以及作案工具,看有没有使用过的痕迹啊?”刘修挤了挤眼睛:“一观其形,二嗅其味,三试其力,如此三管其下,还有什么魑魅魍魉能逃过你的慧眼?”
长公主既高兴又害羞,却不再坚持缩回手,半推半就地在刘修的要害处揉捏着,一股热气透过薄薄的丝裤,传到她的掌心,又传到她的心里,再涌到脸上,像是喝多了酒似的,她星眸一斜,咬着嘴唇道:“既然如此,那妾身就好好的检查检查……”
刘修嘿嘿一声坏笑,双手抱在脑后,躺倒在床上,坏笑道:“请长公主验明正身。”
长公主大羞,推了刘修一下,又拗不过他,只得俯身相就。
城外,禇燕背靠着一棵柳树,手里晃着半根刚抽出嫩芽的枝条,似笑非笑的看着蓝兰。蓝兰侧着身子,脸上有些薄怒。禇燕低下头,思索了片刻,又抬起头的时候,脸上已经没有了戏谑的笑:“事以至此,多说无益,我们还是尽快赶回去吧。”
“那这边的事如何?”
“无妨,虽说刘修平叛的进度超出我们的预计,可是他离彻底平定羌乱还有不小的差距,羌人随时会卷土重来。何况他自己也说了,这次只是因为粮尽才退兵,要不然至少要平了宋建再说。”禇燕笑了一声:“宋建还真是急性子,这么就称了王了,这样也好,不平了他这个河首平汉王,想来刘修是无法回到山东去的,我们至少还有半年的时间。”
她轻轻的吁了口气:“有半年时间,我们就不顾忌谁了。”
蓝兰放松了表情,问起禇燕的事情,禇燕把说明六月惊雷等人的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蓝兰皱起了眉头:“汉中也好,广汉也罢,都不是我们的地盘,当初大贤良师可是答应过卢夫人的,太平道的足迹绝不踏入益州。”
“所以我才要赶回去和师尊商量。”禇燕轻声叹息道:“如果能笼络住羌人,我敢保证刘修三五年内都无法回到洛阳,可是要笼络羌人,就不得不给点好处,除了益州,还有哪里更方便呢?再者,益州易守难攻,如果我们恪守这个约定,到时候如果天师道众又不肯合作,益州被某些人占了,我们再想一统天下,该有多难啊。”
蓝兰诧异的看着她,如今黄巾起义虽说势头猛烈,八州并起,天下骚动,可是几个月来并没有太多的进展,一直在和官军胶着,这还是在刘修被牵制在关中、凉州的结果,一旦刘修回到洛阳,战事究竟如何发展,现在一切尚未可知,禇燕已经想到一统天下了?
禇燕笑了笑,上前拉着她的手臂:“走吧,别傻站着了,趁着月光还早,我们多赶些路。”
洛阳,椒房殿,天子和宋皇后面对面的坐着,天子鼓琴,宋皇后吹箫,天子和着曲拍,轻声吟唱,那是一首楚歌,据说是汉元帝唱过的。汉元帝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皇帝,精通书法、音乐,说起来和天子倒有几分相似,在皇帝这个职业上,他和当今天子也有几分近似,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当然了,天子现在可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己挺英明的。
“孝元皇帝本是个聪明人,只是被儒术害了,忘了我汉家本是霸王道杂用,哪有纯用儒术的道理。”天子忽然有感而发,拨了两个音,手按在弦上,琴声嘎然而止。宋皇后见了,连忙放下了箫,浅笑着颌首附和。她知道天子一直在钻研法家著作,特别对《韩非子》情有独钟,并且自认为学有所成,对法术势的应用已经渐入佳境,再加上朝中那些让他头疼的世家都以儒术传家,对信奉儒术的汉元帝有所不屑也在情理之中了。她本人虽然不关心这些事,但天子说什么,她这个皇后自然是要附和一两句的。
天子见宋皇后只是点头,却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