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东汉末(庄不)-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是我们不让呢?”小天子在颜良等人的陪同下,快步走了出来,笑着问了一句:“你能把我们怎么样?”

“卫将军的儿子?”

“卫将军?”小天子愣了一下,哑然失笑:“怎么,整个洛阳就只有卫将军还入你们的眼?”

“这倒不是。这是骠骑将军家的人,似乎除了卫将军之外,我们都不需要避让。”吕小环恶狠狠的瞪着小天子:“你究竟是谁,再不说,可别怪我不客气了。”

“哟,阿牛从哪儿找来的这么凶的子?”小天子扑哧一声笑了,刚要再说,文丑连忙上前附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小天子眉毛一挑:“原来是吕布的儿,怪不得呢,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

吕小环一听这少年居然直呼其父的名字,而且出言不逊。顿时大怒,冲上前,抬腿就踢。文丑哪能让她得逞。闪身拦在小天子的面前,和吕小环交起手来。不过他知道吕布的厉害,不敢下死手。守多攻少,只是护得天子周全便可。

一见岸上吕小环和对方动了手,刘渊也按捺不住了,大吼一声:“给我打!”吼声中,他拉开硬弓,搭上箭,就要下手。虎贲郎们一看这个架势,吓得大惊失色。呼啦一声全亮出了武器,片刻之间,数面盾牌就挡在了小天子面前。

“住手!”铁狼一看到盾牌上那散发出皇家气象的盾牌,顿时知道搞错了,连忙一手扣住刘渊的箭,一手拦住拔出刀就要往岸上冲的铁卫。那些铁卫动若猛虎,可是停也停得非常利索。一听到铁狼的吼声,他们瞬间就停在了原来的位置上。

“阿牛,你怎么还是这么鲁莽啊。”小天子分开虎贲郎,大步向岸边走来,一边走一边高声叫道:“看到我也要动刀吗?”

刘渊听得声音熟悉。不禁愣了一愣,定睛一看,挠了挠头,终于想了起来,他欢呼一声,一跃上岸,飞奔过来,冲到小天子面前,张开双臂,刚要将小天子抱住,忽然想起眼前这个已经不是那个阿协,而是君临天下的天子,连忙刹住步子,张开的双臂抱成拳,躬身拜了下去。

“草民楚王孙,骠骑将军子渊,拜见陛下。”

小天子嘴角歪了歪,哈哈一笑,俯身将刘渊搂在怀中,用力的拍着刘渊的背。“阿牛,这里没有陛下,只有你的阿协大兄。好小子,几年不见,长得真够壮实,快跟我一样高了。”

刘渊憨憨的笑了两声,尴尬的挠挠头。他这些年在草原上过,为了方便,头发也和普通的鲜卑孩子一样剃成了髡头,入了汉境才开始留头发,勉强梳成了一个发髻,被他一挠,就歪得不成样子。

“风雪姑姑呢?”在有些窘迫的刘渊面前,小天子兄长的风范尽显,他拉着刘渊,快步上了船,赶到舱门口,停住了脚步,躬身道:“风雪姑姑,阿协在此。”

舱门推开,风雪惶恐不安的跪在舱中,儿也跪在身后,头都不也抬。“臣妾风雪,拜见陛下。”

小天子眼神闪了闪,连忙上前扶起:“姑姑请起。今日我是微服前来迎接姑姑和阿牛弟弟,噢,还有这个小妹妹,真可爱。姑姑,她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她乳名小雪儿。”

“小雪儿?好听,好听,人和姑姑一样美,名字也一样好听。”小天子笑着扶起风雪,又拉起小雪,蹲下身子,嘻嘻的笑道:“小雪儿,你知道你有个阿协大兄吗?我就是啦。初次见面,阿协大兄送个礼物给你好不好?”说着,他从腰间摘下一块玉,塞到有些惶惶不安的小雪儿手中。风雪见了,连忙推辞道:“陛下,万万不可。”

“没什么不可的。”小天子不容拒绝的说道:“看到阿牛,我就想起当初在楚王府度过的时光。如今看到小雪儿,可不就是当初的阿牛一般?风雪姑姑,你就不要拒绝了。我虽然现在不在楚王府了,可是我还是将你们看成家人一般的。”

风雪看着有些动情的小天子,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她也听到一些不好的消息,说是小天子猜忌刘修,把刚刚立了大功的刘修从战场上赶回了江陵,可是现在一看,小天子好像不是那么无情的人啊,相反,他倒显得非常重亲情,开口闭口都是当年寄养在府中时的称呼,这是多大的恩宠啊。

“那……陛下,你今天到这里来,有什么事吗?”风雪可不敢以为天子是来接他们的,那得多大的面子啊。就算是刘修回来,小天子好象也没接过吧。

“我来接你们啊。”小天子眉毛一挑,“听姑姑一去就是四五年,总也不回来,我非常想你们。母后也时常提起姑姑。听说姑姑和阿牛回来了,她让我来请姑姑到宫里住两天,陪她说说话,我也想和阿牛在一起呆一段时间,和他较量较量,看看他在北疆这几年可曾荒废了学业。”小天子说着,还冲着刘渊挤了挤眼睛:“你可不要露怯哟,要不然,大人见了你,可是要打屁股的。”

求推荐,求订阅,求月票!

第691章言外之意

风雪直接被小天子迎进了宫,太后接见,在长乐宫里亲亲热热的说着话,这才派人前往楚王府通知楚王刘元起,风雪已经进宫了,太后要赐宴为其接风,请楚王夫妇一起来赴宴。规模不大,也就是一家人聚一聚,说说家常话。

刘元起接到通知后,似笑非笑的摇了摇头,二话不说,带着楚王妃唐氏入宫了。规模果然不大,除了楚王府的几个人之外,就是大将军宋丰夫妇和太仆宋奇夫妇。宋奇原本是执金吾,以他那个才干,升任三公是不太可能了,为了安慰他,就把他由管水火之事的执金吾转成了太仆,专管皇室车马,这也算是个肥缺。

一见面,宋丰就和刘元起唠上了,先是夸了一番刘修的用兵能力,一出手就把袁隗给灭了,还把袁绍诱到兖州予以重创,险些连袁绍也生擒活捉,战果辉煌,果然是用兵奇才。然后慢慢的又谈到了钱上。现在仗是打赢了,可是国库也差不多打空了,数万将士的赏赐等着用钱,可是各州郡交上来的财赋远远不够。冀州未定,还不知道要多少钱粮才能填得平,太后和天子为此忧心冲冲,寝食不安,我们看在心里也真是着急啊。现在好了,有风雪夫人和刘渊来陪他们,也许也减轻一些。

刘元起听出来了,这是小天子通过宋丰的嘴来耍无赖啊,你不给钱,我就不放人了。偏偏理由还特别感人,我是把你们当一家人。要享受一下亲情。你们是不是也该体现一下亲情?


刘元起早有准备,他抚着胡须笑了笑:“大将军,陛下有困难。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哪有坐视不理的道理。陛下寝食不安,我们也是吃不下。睡不香啊。大将军,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宋丰连连点头:“大王说得对,我们的确也是如此。”

“可是呢,这是一大笔钱,如果陛下都承担不起,我想也没有哪一个敢站出来说他能扛得起来。你说是不是?”

宋丰一愣,半天没反应过来,说了半天。你还是不想给钱?他看看刘元起,刘元起却暗自笑了一声,这位大将军果然不是个玩心机的材料,这么简单的话还要想半天。刘元起微微一笑:“大将军,你拿得出吗?”


宋丰这次没犹豫,连连摇头:“我哪有那么多钱,我要是有。早就献出来帮助陛下了。”

刘元起含笑不语。一直在旁边听着的曹鸾忍不住了,生怕宋丰再说出什么错话让刘元起笑话,无奈之下,只得在宋奇耳边说了几句,宋奇恍然大悟。连忙上前坐在宋丰的身边,先向刘元起行了礼,又恭敬的说道:“大王言之有理,天下之事,本当由天下之人共同承担,哪有一个人能独力为之的道理。只是大王精通为商之道,实力也是最强,还请大王拿个主意,我们大家一起出力,帮陛下度过这个难关。我想陛下将来肯定不会忘记大王的功劳的。”

刘元起心知肚明,淡淡的摇了摇头:“我呢,说实话,已经贵为楚王,不敢再有任何奢望,功劳不功劳的,并不在我的考虑之内。我只是实力有限,就算把整个家产全填进去,也不敷使用,所以这才不敢大言。如今有大将军一起出力,我想,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这个困难还是能解决的。”

宋奇连连点头:“请大王指点。”

刘元起抚着胡须,提了一个建议。他说,我楚王府虽然有点钱,可是也不足以独立承担这么大的事。但是,陛下不仅仅有我楚王这么一个藩王啊,还有其他好多王,除了藩王之外,还有大将军这样的外戚重臣,集我们大家之力,难不成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只是牵涉的人太多,处理起来有些复杂,我们要事先提一个章程出来,免得有人担心陛下有借无还,到时候藏藏掖掖的,不够爽快,反伤了和气。

宋丰父子还在思量刘元起的真实用意,曹鸾却一下子听明白了。刘元起不是不掏钱,但是他不肯白掏钱。上次天子御驾亲征,他前前后后捐了两个亿,对于楚王府来说,这笔钱完全是白给的。可是这次不一样,仅是赏赐立功的将士,没有四五亿钱就解决不了,再加上对冀州战事的准备,少了不能少,要有十个亿。这还是前期准备,一旦开战,那就是个无底洞,打一年仗,没有四十亿是想都不要想。

这样巨大的数目,仅凭国库支持肯定支持不住,以目前大汉的情况,财赋能解决大概一小半的数额,也就是不到二十亿,这已经是不小的成就,在天下没有统一的情况下达到了大汉财务状况最好时的水平,是孝桓、孝灵二帝时不敢想像的。这些都是新政的功劳,但新政实施时间,特别是在益州、荆州、扬州实行的时间还短,其潜能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一年抽出十多亿的财赋来进行平定冀州的大战,已经是捉襟见肘了。前几年以守代攻,还能勉强应付,今年一主动进攻,开支急剧增加。司徒卢植这两天正为了能加一些赋,和各州郡的刺史、太守讨价还价,为此头发都白了不少。

这么大的数目,楚王府同样也承担不起,所以刘元起提的建议是,发动所有的藩王和大臣一起集资,人多力量大,肯定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么做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藩王和大臣们都愿意掏钱。

怎么才能愿意掏钱?那当然是借,而不是要。借,就有还,说不定还得有点利息,愿意掏钱的人就多。如果是要,那就麻烦了,再有钱的人也不愿意白给啊,大家都是藩王,升爵肯定是不可能的,除非迁一个好的封地,如今大汉好的地方基本上都有封国,你迁好地方,那原来的王肯干吗?难道就因为人家说没钱,你就把人家迁走?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借。既然是借,那就得有个章程,比如什么时候还,利息多少。

这看起来顺理成章,可是再往深处想一想,事情又有更深的意思。

楚王府有没有这么多钱?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按照楚王这几年的手笔,二十亿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他如果一个人拿,就算和天子定了章程,那也是他一个人和天子的事,天子如果赖着不还,也只有楚王府一个人倒霉,别的人最多同情一下,不会泼出命来和天子抗争。可是如果不是楚王府一个人的事,而是很多人一起定的这个章程,那天子如果要赖账,他面对的就不仅仅是楚王府,而是几乎整个宗室与所有的重臣。

这种情况下,天子还敢赖吗?除非他想与天下所有人为敌。一个袁家已经搞得他灰头土脸,如果再把所有的宗室逼反了,他这个皇帝就算死了,也没脸去见列位先帝。

刘元起这一招可谓是深谋远虑,诱惑很大,但后患也无穷。一个新政契约已经快把司徒卢植逼疯了,再签这么一个契约,皇帝也要疯。

曹鸾下意识的把目光投向了太后和小天子。他们虽然看起来正各自说着闲话,其实注意力都在刘元起和宋丰父子之间,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落在太后和小天子的耳朵里。小天子停了箸,沉吟半晌,最后笑道:“楚王这个主意非常好,不过,这么重要的事,朕也不能一言而决。骠骑将军常教导朕说,要多听取其他人的意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嘛。至少要与三公商量一样,说不定还得召开朝会。楚王,你能不能提一个详细的章程出来,好让朕与诸臣一起研讨一番?”

刘元起躬身道:“陛下有令,臣焉敢不从。臣回去后,就拟一份详细的章程献与陛下,供陛下与诸贤商讨。”

“那就辛苦楚王了。”小天子捧起酒尊,笑着对刘渊道:“阿牛啊,五行中说北方为水,水者为财。果然你一回来,楚王就为朕献了一个招财的妙计。这么看来,你要在宫里多住两天才行,朕眼前的这些问题啊,都会因为你迎刃而解啊。你就是朕的福将。”

刘渊不懂他在说什么,只知道是夸他,眉开眼笑的应了。刘元起却一清二楚,这是小天子对他说的,钱的问题不解决,刘渊和风雪不能出宫。他也不着急,淡淡的对风雪说道:“风雪,既然太后喜欢,你就在宫里多呆两天,陪陪太后。也让渊儿和陛下多亲近亲近,学一点礼仪,把有草原上的野气除一除,培养一下上位者应有的气度。渊儿虽不能望陛下万一,可是我楚王府的子孙,也不能是个徒有其表的纨绔。再说了,渊儿深得他外祖父的喜爱,将来说不定要继承他外祖父的力量,纵横草原,自己打下一片江山,这只知道骑射,却不晓为君之道,终究是不够的。陛下亲征,战功赫赫,且能海纳百川,招纳贤才,将来必成一代明君,渊儿可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不可懈怠。”

风雪躬身答应,但是对刘元起说的话却一知半解。小天子却听得心里一阵阵的发寒。刘元起这是警告他,哪怕是楚王府的庶孙,那也可能是一代人主,不可大意,那嫡孙刘业呢,岂不是要做天下之主?

小天子转念一想,不禁又有些窃喜。既然刘元起说刘渊这个有胡人血统的庶孙都要成一番事业,那我这个已经坐上帝位的庶长孙,只要能成一代明君,是不是也可以继续做下去,不用太担心刘业那个嫡孙?

那怎么才能做一个明君呢?小天子思绪万千,一时有些出神,连刘元起后面的话都没听清。

第692章人后教妻

“风雪他们被陛下留在宫里了。”刘修将刚刚收到的信慢慢的折好,瞟了一眼长公主,嘴角的笑意一闪而没。

“父王是什么意思?”长公主停下了筷子,黛眉轻蹙。

“父王的意思,我也不太清楚。”刘修重新拿起筷子,在鱼腹处挑了一块最嫩的肉,细心的拔去鱼刺,夹起放在刘业的饭碗中。刘业夹起扔进嘴里,伏案大嚼起来,吃得嘴角全是米。长公主见了,沉下脸,哼了一声,刘业吓了一跳,连忙坐直了身子,拿起一旁的手巾擦擦嘴,然后不紧不慢的吃起来,那股皇家范儿像得不能再像,看得一旁的刘和、刘安姊妹都有些拘谨起来。

刘修眨了眨眼睛,想笑又没笑出来:“这是你教的?”

“不是妾身教的,是公孝先生教的。”长公主低头说道:“习惯要从小时候开始养成,等长大了再改,就迟了,终究不能出乎自然。”

一旁的阎忠平静的吃着饭,仿佛没听到。

刘修沉默了。阎忠再有心机,他哪能懂这些只有宫里才有的规矩,这样的事情只有在宫里呆过的长公主才能教得出来。但是长公主能当着阎忠的面把责任推到他身上,而阎忠也当没事儿似的,这足以说明他们的意见是一致的,那就是刘业这个嫡子要从小就当一个皇帝来培养。

刘修放下了筷子,突然笑了一声:“这么说,我就真是个楚人,沐猴而冠了。我像阿业这么大的时候,就知道疯玩,长大了也只知道打架生事,后来学了点礼仪,也不成系统。”

长公主的脸顿时煞白,她连忙避席,颤声道:“夫君。妾身没有这个意思。”

阎忠滞了一下,随即又笑了起来:“将军,此一时,彼一时也。不可一概而论。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大王当年囿于身份,不能教导大王,如果换了今日,他大概也不会那么放任大王的。大王,儒者虽然拘礼近乎迂腐,可是郁郁乎文哉也不差啊。夫子以殷人自居。也说吾从周嘛。”

“公孝先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犬子幸得先生教诲,是他的荣幸,只是先生可不要将他教成一个只知虚礼,不知实事的迂腐之人。”

阎忠不急不忙的躬身一拜:“谢将军信任。忠焉敢不竭忠以尽。”他笑了笑,又道:“其实将军如果真想把王孙教成一个儒者,恐怕我倒不能胜任了。将军也知道。我的儒家学问其实也是一知半解,不敢厕身儒林的。”

刘修忍不住展颜一笑。阎忠智谋出众,见识过人,但的确不是真正的儒者。有他来教刘业,刘业肯定不会成为迂腐之人。这一点,他百分之百的相信。

“那就辛苦公孝先生了。”刘修把这件事轻轻揭过,不再讨论。从阎忠的态度他可以看得出来,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很可能根本就说不清。阎忠虽然一心想改朝换代,但是他的思想中嫡庶观念还是分得很清楚的。更何况他现在已经和刘业捆在了一起。

利益,说到底都是利益啊。刘修有些头疼,没心情再吃,草草吃了两口便先退席了。见刘修心情不好,其他人也没心情吃了,匆匆散去。

刘修回到内室。回想着刚才席上的那一番话,来回踱着步。从郭嘉的劝谏,甘宁跳出来生事,夏育等人推波助澜,再到今天阎忠的表现,他知道自己已经有些身不由已。他身上担负了太多人的希望,已经不可能抽身而退,那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潇洒与他无缘。可是向前进也非易事,心系汉室的臣子到处都是,别的不说,先生卢植、杨彪等人就不会接受,朱儁、臧旻这些将领为了朝廷能够抛弃强大的袁家,同样也不会接受他的自立。

改朝换代,岂是那以容易的事。历史上曹操独掌大权十几年,最后也没敢跨出那一步,再往前数,王莽经营了那么多年,名义上还得到了天下人的支持,最后又怎么样,还不是其兴也勃焉,其兴也忽?一旦失手,好容易得来的天下太平就很能付之东流。

他不想冒这个险,可是现在看来,恐怕又容不得他不冒这个险。

“夫君?”长公主站在门口,脸色还有些苍白,怯怯的看着他。“妾身……”

“进来吧,自家夫妻,站在门口看什么。”刘修无奈的摇摇头。也许是离得太久了,有些生疏,也许是心里有了芥蒂,形之于表,长公主看到他居然像看到外人似的。他走上前,牵起长公主的手,将她拖了进来,又探出头看看外面,对当值的孙策挥了挥手,示意他把警戒线推远些,这才返身带上门,拉着长公主坐在席上,笑道:“怎么了,没吃饱,脸色可不好。”

长公主强笑了笑,伏身道:“刚才臣妾一时失言,并非有意指责夫君,还请夫君见谅。”

“唉呀,你看你,真是的。这么大的一点事,你也放在心上,何苦来哉。且不说你是无意,就算有意,夫妻之间还有什么不能原谅的。床头打架还床尾和呢,更何况拌两句嘴。算了算了,我本来就不怎么看重礼节,你也没说错……”刘修一看长公主又要拜,连忙停住了嘴,自己打了自己一个耳光,“你看我这张嘴,又让你多心了。不说了,不说了,你跟我说说,益州的情况如何,特别是那个身毒国,驿道打通了没有?”

长公主确实有些多心了,刘修越是自责,她越是担心刘修还在记恨她那句话。见刘修这么说,她才暗自松了口气,掩着呯呯乱跳的心,舔了舔嘴唇:“身毒国找到了,驿路的路线也确定了,只是要想全部打通,费用非常大,就算是向关中、凉州、益州富商之力,能够筹集资金,可是耗时也久,非一日之功,眼下还在磋商。”

“嗯,这是百年大计,本就不急在一时,急了,反而不美。孝武皇帝开西南的教训可不能忘,你做得很好。”

长公主仔细端详着刘修,不知道他说是真话还是为了挽回气氛而安慰她。刘修有些窘的摸了摸下巴:“怎么,不相信我?”

长公主从他的眼中看出一如既往的真诚和纯净,这才轻轻的松了一口气,有些惭愧的说道:“臣妾如今遇事多了,心里的想法也多,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和夫君坦诚相对,实在是有些惭愧。夫君,刚才那些话……是我要公孝先生说的,请夫君……”

“好啦好啦,那个老狐狸,我还不知道他。不就是想做个开国功臣嘛,还说什么你要他说的,恐怕是他要你说的吧,你这个笨人,还学人家玩心机,被人卖了都不知道。真要那么聪明,我还能娶上你?”刘修将长公主搂在怀中,怜爱的拍了拍她的肩膀:“好啦,就不要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了。”

长公主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她也知道自己不是那种聪明绝顶的人,要不然当初也不会被郭家侵占封地而束手无策。对于阎忠的能力,她也是清楚的,阎忠的希望,她当然也明白,要不然也不会那么信任他,把刘业交给他培养。

长公主伏在刘修中,听着那强劲的心跳,青丝被他的呼吸拂动,紧张的心情慢慢的放松下来。她犹豫了片刻,悄声问道:“那……夫君觉得他不是个好先生?”

刘修无声的笑了笑,抚着她顺滑的长发,想了想,斟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