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知太后召见,王辰浩的心顿时扑腾起来,紧张自是一定的。

    安排太监在厅中暂行歇息,王辰浩回去更换官服。

    自打穿越到清朝后,王辰浩还没正式穿过官服,因为他讨厌清朝的这种奴隶牲口式的官服。

    更衣间,两名俏婢给王辰浩换上一等男爵对应的华丽官服。

    面见太后需要穿完整的朝冠官服,王辰浩的这个一等男爵的官服件数足有十五六件之多,两个小丫头经常服侍人穿官服但给王辰浩整理完后也花了半个小时之久。

    王辰浩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红宝石的冬帽顶子,双眼花翎,绣着狮子補子的暗八宝马蹄袖长膝袍子,两肩膀上还得挂上秀有云龙图案的两头翘“云肩”,脖领胸前挂上1o8颗红珊瑚朝珠,穿着大红色的棉裤,脚蹬黑色厚底朝方棉皮靴。

    穿戴整齐后,王辰浩不由得笑道:“孔雀翎,马蹄袖,衣冠中禽兽!嗨!原来衣冠禽兽这词儿就是这样来的!”

    伺候更衣的两个俏婢偷偷颜面而笑,其中一个俏婢观王辰浩为人随和,于是斗胆道:“爵爷穿起这官服来威风的紧呢!”

    “哦”王辰浩笑了笑,这身装备在他那个年代就是唱戏的,不过放在清朝这个时代里确实很威风。

    “辰浩穿起这官服来也蛮有派头的吗?”张佩纶出现在王辰浩身旁,微笑着打量王辰浩,同时说道:“辰浩千万记得要慎言!在太后面前眼观鼻鼻观心,太后说什么你只管附和便是,莫要多说话节外生枝。”

    王辰浩点点头,问道:“那她问我亦或者非要我回答怎么办?”

    张佩纶笑道:“你只管说太后圣明,明见万里等等即可!”

    “懂了!”王辰浩打出了一个ok手势。

    “对了!把这个带上,太后若是看你没有辫子肯定会不高兴的!”张佩纶突然递给王辰浩一个辫子,示意他戴上。

    “假?啊……真是疯掉了!”王辰浩翻翻白眼,顿时无语。

    

正文 第49章 曲线政治

        王辰浩跟着传旨太监前往颐和园时,早朝已经开始了。

    光绪帝最近很活跃,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康有为的鼓舞,总之他越的想实现真正的皇帝亲政了。

    李鸿章此次进宫面见光绪皇帝带了两本奏折,一个是跟恭亲王打了招呼的修建连接北京到关外的铁路一事;第二个便是整顿直隶海6军之事。

    光绪皇帝一直赞同兴修铁路的事情,只是甲午前两年主管海军衙门的醇亲王病逝耽误了,甲午战争后光绪更加意识到6师战败跟铁路息息相关,加上朝堂上恭亲王奕䜣帮衬着,光绪当场就答应了,并着奕䜣等海军衙门骨干自行研究决定。

    当然,修建京黑铁路工程浩大,将耗费两千多万两银子。但户部银子有限,加上一些跟张之洞关系好的官员力主同时兴建京汉铁路。光绪准了李鸿章修北洋铁路,但也不能不让南洋修铁路,陷入两难。翁同龢不想让户部银子被北洋掏空便宜李鸿章,因此奏请南北洋自行筹措经费修建铁路,于是光绪帝予以批准。

    接着李鸿章提出了整顿直隶海6军一事,奏折中阐明甲午战后海6军存在的弊端,请旨改革。

    这段时间光绪帝一直听取由翁同龢转交的康有为的折子,里面多次提及军事改革一事,业已被光绪帝认可。加上御史弹劾6师颓废一事后,军机处也认为李鸿章的淮军不足以保卫国家了,需要改革。

    之前光绪帝一直没有直接提出军事改革一事,主要是顾及李鸿章的态度,毕竟国朝军事主要靠李鸿章的淮军系统支撑着,若李鸿章反对的话,那么朝廷也没法改革军事。

    如今李鸿章主动提出军事改革,光绪帝顿时大喜,并问及李鸿章有何良策。

    李鸿章于是提出北洋水师近八年未添船加炮,北洋主力舰定远和镇远两艘甲铁战列舰已经落后,目前西方列强海军已经进入了全钢制战列舰时代,北洋水师差距太大。同时,日本国有两艘富士级战列舰在英国建造,定镇二舰不是对手,请旨订造新式战列舰,组建新型舰队。

    6军方面,李鸿章准备整顿淮军,仿造西洋列强国家的军队编练清帝国新式6军。同时请旨裁汰老旧的八旗兵和绿营兵,节约军费来编练新式6军。

    编练新式6军和新型舰队一事光绪并不反对,因为慈禧的颐和园已经修好了,经费宽裕可以给北洋拨款。

    光绪帝想知道的是李鸿章准备打造一支什么样的海6军,用什么人来统带训练,这关系到朝廷对新式军队的控制问题。

    当然,期间不乏光绪想要跟慈禧和李鸿章等实权派集团争权的意味在内。

    李鸿章于是称新式6军,李鸿章打算让宋庆部和聂士成部合并,由北洋水师总查汉纳根作为新式6军顾问,配合编练新军。

    海军方面,李鸿章称北洋水师提督参议王辰浩深谙海事,对北洋水师有功,又对各国列强海军展情况了如指掌,因此准备让他出任新式海军编练大臣。

    其他人到没什么,当王辰浩三个字从李鸿章口中说出后,就像一颗炸弹一样顿时在朝堂上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光绪帝倒是没有什么异议,王辰浩在甲午一役中的功劳是有目共睹的,光绪帝对他的印象也非常好,一方面欣赏王辰浩的胆识和本领,另一方面同样作为年轻人,光绪帝有拉拢王辰浩的意思在内。

    但文武大臣们却是有两派反对,以庆亲王奕劻为宗室官员不希望新式海军落入北洋之手,他们不想再培养出来一个李鸿章,他们一直都期盼着把北洋水师纳入皇家直接控制之下。

    光绪知道奕劻他们的心思,他何尝不想把海军纳入宗室手里控制?只可惜宗室人才凋零,哪有人能够挑起新式海军的大梁来?

    因此,奕劻等人的叫嚣被光绪帝直接忽略了,让宗室练海军只能是白花银子。

    另一个反对的自然就是李鸿章的老对头翁同龢了。翁同龢早就意识到李鸿章想要扶植王辰浩上台,因此他决计不能让李鸿章如了意,刁难阻遏是必须的。

    翁同龢立即出来反对,称海军耗资巨大,朝廷本来就资金匮乏练不起海军,而王辰浩年纪尚浅经验不足,这国之大事不可以交托给他。

    翁同龢坚决反对,要求换人。

    但是李鸿章称没有其他人可堪重用,翁同龢林林总总的举荐了一大堆人选,李鸿章全部以新式舰队需要新式海军人才编练为由一一给否决了。

    由于北洋水师为李鸿章所控制,他说没人可用自然就是没人,翁同龢干瞪眼也没用。

    翁同龢跟李鸿章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很快清流派李鸿藻等人,加上南洋派系的官员助战,支持翁同龢,而恭亲王奕䜣却是中立,使得李鸿章处于下风。

    翁同龢毕竟是光绪帝的老师,光绪也考虑到了李鸿章跟王辰浩的关系,于是称新式海军耗资巨大,需要考虑周详,从而否决了李鸿章的提议。

    李鸿章似乎早就猜到了这个结果,于是退而求其次,称王辰浩不但深谙海事,也精通西洋6师战法,请求任命他为新建6军练兵大臣。

    朝堂上所有人顿时傻眼,没想到李鸿章还有这个杀手锏。

    光绪帝却是感兴趣了,急忙深入询问。李鸿章于是将王辰浩的编练新式6军的稿件想法一并呈交给了光绪帝。

    光绪帝看完后,连呼了三个“好”字,显得很兴奋。接着将折子给一干大臣们传阅,很快下面一些懂得军事的官员们顿时出一片赞叹之声。

    光绪帝之前驳了李鸿章一次,偏袒了翁同龢,如今李鸿章退而求其次让王辰浩担任6军练兵大臣,这下光绪帝不好再拒绝了,于是点头同意。

    翁同龢没想到李鸿章玩了他一手,有些不服气,于是联合南洋派系官员也请旨编练新军,要求一视同仁。

    光绪帝见翁同龢这样纠缠,有些不悦。但他觉得不能只拉拢北洋,南洋实力也不弱,为了对付后党,光绪帝也得给南洋面子。

    考虑到6师的编练不需要太多经费,作为皇帝光绪需要的是相互制衡,因此最后光绪决定南北洋同时各自编练一支新式6军,一年后进行会操,会操胜利的一方将作为朝廷新军的编练标准,那时再决定练兵大臣的人选问题。

    这种结果也在李鸿章的预料当中,于是编练新式6军的问题也解决了,整体上李鸿章的目的已经达到。

    此后,光绪帝又跟大臣们商议了具体细则。海军问题李鸿章根本就是拿来说事用的,根本不指望,因为一艘1891年的一万五千吨级的全钢制战列舰平均造价就高达一百二十万英镑,售价在一百五十万英镑以上,若是分期付款估计一百六十万英镑才能够买下。

    按照1895年的汇率,这一百六十万英镑约合白银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一艘战列舰就占了清帝国八分之一的年财政收入,若是算上维护保养费用和日常开支,对于贫穷的清帝国来说,实在太难了。

    此时清帝国每年给北洋水师拨款4oo万两白银,刨除挪用的3oo万两,每年北洋水师只能得到1oo万两左右,这些银子用来日常维护和保养都成问题,想要打造一支新式海军谈何容易?

    李鸿章早就算清楚了其中各个环节,因此他只能拿海军说项,真正的目的是帮着王辰浩拿到6军练兵大臣的头衔。

    这种绕弯子的迂回政治手段即简单又实用,可惜的是翁同龢看见李鸿章就失了分寸,结果才让李鸿章得逞。

    对此,翁同龢相当的不爽。不过,他并不认为王辰浩能办成多大的事,这6师编练虽然不需要太多的银子,但购置最开始的购置军械还是要不少钱的,翁同龢握着清帝国的钱袋子,耍手段的机会可多得是。

    

正文 第50章 花钱得学韦爵爷

        颐和园又称西苑或者三海,跟紫禁城直接相连,皇家园林周遭自然没有平民出入,一片萧静。

    由于王辰浩没有太后的特别恩赏,走颐和园时没有轿子和御马代步,只能是步行。

    在领班太监的引领下,二人由最近的颐和园东门进入,那里是圆明园的旧址,依稀可见曾经的沧桑。

    大雪后的圆明园遗址更显得萧杀一片,想到这里的那些中华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无数奇珍异宝都让英法联军抢走了,王辰浩心情顿时低落起来,本来还打算多多欣赏一番的心情也没有了。

    长达数里的园道只能靠步行,若是有美女陪伴着一起走也就不累了,偏偏还是一个太监陪着,加上王辰浩的一身子爵朝冠重的要命,这一路走下来着实累坏了他。

    不知道穿越了多少重门户,直到临近万寿山下的排云殿时王辰浩才有了印象。排云殿上面便是佛香阁,据说慈禧大多数时间都在那上面礼佛。

    不过领班太监却是没有直接带王辰浩去佛香阁,而是前往东部的一排庄严恢弘的建筑群。

    仁寿殿是朝会及居住的宫廷区,这部分建筑布局谨严,具有皇家静穆的气概。

    仁寿殿右侧一处宅院门口,几个清秀的小太监手持拂尘在那里站岗。

    王辰浩一路过来,早累得腿软心跳,这时候定定神儿,却不知道在哪里了。丫的,走了快俩小时了,累得腿都快抽筋了,竟然还没有进入正角儿?

    王辰浩心中不爽,但却不敢飙,他可是知道在皇家人面前稍有不慎便要人头落地,他可不敢犯那个傻。

    “公公咱们这是到哪了?”

    “大人莫急,见老佛爷前得先跟李总管打声招呼,不能乱了规矩不是?”

    王辰浩了然,这是要先见李莲英。

    这个李莲英在王辰浩的印象里可深了,唯一越过“太监不得过四品顶戴”的清**限制而直接升任正二品的太监只有他李莲英一个,可以说清末的大太监最有名的便是他了。

    摸摸袖子里面,咱们的这位一等子爵王辰浩王大人一向敬仰金庸大大笔下的鹿鼎公韦爵爷,信仰有钱能使磨推鬼的真理,这马蹄袖子里面可揣着不少银票,准备随时砸人,大有驱鬼降魔镇神压佛的架势。

    “一点儿心意不成敬意,望公公多多指点!”王辰浩掏出一张二百五十两的面值的麦加利银行本票。

    “王大人您客气了!”领班太监顿时就笑开了,转圈儿瞅了瞅,见没人便将银票收了起来,然后对王辰浩道:“拜见咱们总管,说几句客套话儿,喝一杯茶的功夫就行。不过要记得走前谢茶,咱们总管可是老佛爷面前的红人,王大人年轻这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说来说去,就是一个钱字。

    当下也不多说话儿,领班太监带着王辰浩走到门口,“启禀总管,王辰浩王大人拜见!”

    王辰浩站在后面,心里寻思着该给李莲英多少银子,他袖子里揣着七八千两银票,想来想去觉得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最后一咬牙准备好了五千两。

    帘子一掀,一个戴着二品起花珊瑚顶子暖帽,身穿红色总管太监服的人中年人走了出来。

    只见领班太监和周边小太监纷纷弯腰行礼,王辰浩已经知道他便是李莲英了。

    “李总管过年吉祥!”王辰浩拱手先行给李莲英打招呼,由于还没有过正月,正好借了一句拜年话。

    “王大人过年吉祥!”李莲英快打量了王辰浩一眼,连忙上前拱手回礼。

    二人相视彼此打量对方,眼中七分笑意三分智慧。

    “王大人可是折杀咱家了!”李莲英装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道:“咱家虽然得太后恩赏二品顶戴,可毕竟只是个起花珊瑚的顶子,怎当得起王大人您这红宝石的顶子?更别说您这双眼儿花翎了,国朝上下有此殊荣者屈指可数,咱家得先给您拜年才是!”

    二人都是二品顶戴,但王辰浩有一等男爵封号在身因此是红宝石的顶子,加上异姓功臣赏戴双眼花翎更是尊崇荣耀,就算一品大员见到王辰浩也得客气的先打声招呼。

    不过王辰浩临走前得张佩纶告诫,这太后身边的人就算是打杂小太监都不可怠慢了,想到这点王辰浩顿时赔笑道:“辰浩乃后进小辈,理所应当的!”

    李莲英饶有深意的望了王辰浩一眼,旋即哈哈大笑几声,道:“王大人客气了,外面冷,里面请!”

    半米高火炕,中间一张方形短脚炕桌,李莲英和王辰浩分宾主落座,自有小太监沏茶奉上。

    “王大人年纪轻轻便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如今有爵位在身,娇妻在侧,实在可喜可贺啊!”李莲英抿了一口茶,很惬意那分茶香的感觉。

    王辰浩不知道李莲英打的什么牌,对于太监这类人群不能用正常人的心态来思考,只能赔笑道:“李总管过奖了,只是些许运气而已。比起李总管能够近侍太后,每天能够得到太后的圣言点拨,恩宠有加,真是羡慕死我辈们了!”

    李莲英笑了,竟然有人羡慕他的太监生涯,这么多年他来还是头一次听说。不过他还是很高兴,当上最有权势的大太监后已经让他忘记了曾经的苦楚。

    “王大人您可是国朝第一封疆大吏李鸿章李大人的女婿,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咱家日后少不得打扰您呢?”

    李莲英的话中带着吹捧,却又保藏着试探的意味在内,王辰浩身后有高人张佩纶指点自是不会上他的套儿!

    “总管大人言重了!”王辰浩淡淡一笑,说道:“这前途都是皇上恩典和太后的赏识,今日承蒙太后召见,咱着心里扑腾扑腾的,李总管您可是太后身边的红人,怎么也得指点晚辈一二!”

    笑容顿时堆满了李莲英的眼角,只见他略带满意的点点头,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露出些许精光,片刻后才道:“皇上可是大孝子,总是拿着国家大事小情的来请太后定夺。太后已然归政皇上荣养颐和园,但总是心疼皇上的孝心,闲暇之时也帮皇上参详一二。王大人年纪轻轻便得太后召见,若讨得太后欢心日后前途无可限量!”

    “是是是!总管大人说的是!”王辰浩连连点头,心中却是明镜儿的。光绪又不是慈禧亲儿子,他会有孝心?慈禧年纪轻轻的就守寡,这**都转移到权利上了,坐在蒲团上嘴上念得是佛经恐怕手里拿的是政经才对。

    李莲英不过是来先行试探一下王辰浩而已,点到即止,话问多了反倒不好。王辰浩的回答还算令他满意,李莲英见二人的茶碗见了底儿于是道:“太后礼佛时间快结束了,咱家先带王大人过去候着!”

    还要候着?丫的这慈禧太后的架子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好像不是她要见王辰浩,反倒看起来像王辰浩要见她一样。

    王辰浩不做多想,放下茶盏时突然想起得给人家“茶钱”,于是从袖子里掏出已经码好的五千两银票。

    “谢总管待茶,一点儿小意思,还望总管笑纳!”

    李莲英大眼儿扫了一下,一打儿面值两百五十两的麦加利银行本票,以他的见识很快就估计出大致数目来,心下不由得一惊,暗道这后生当真是大方的紧呢!

    “王大人这是何意?”李莲英顿时板起脸来,不悦的看着王辰浩,将银票推了回去。

    若不是知道李莲英爱财,王辰浩还真的就收回去了。李莲英显然要收银子的,只不过在这之前需要来回推几次才行。

    “李总管自然是不缺银子的,这纯粹是我的一点心意!”

    “咱家跟李大人也算是多年交情了,辰浩你既然是李大人的女婿就是自己人一样,还闹这个?”

    “您跟岳父大人既然是朋友,那我就是晚辈了,就当是孝敬您的!”

    “这如何使得?”

    “晚辈初来乍到,日后少不得您帮忙打点些人情往份的,这银子就当是您帮忙给咱随礼了!总管大人不会是不给晚辈这点儿面子吧!”

    王辰浩的话中七分谦卑却带着三分的不亢,李莲英却是不得不收下这份贿赂,这已经过了原本的“谢茶”理由,反倒是让李莲英被动了。

    这后生不简单!

    “如此就谢王大人了!”李莲英深吸口气,接过银票并塞进衣袖里。

    “李总管客气了!”王辰浩平静的微笑着,心中却是在画圈圈儿诅咒:一杯茶花了老子五千两银子,喵了个咪的日后得多加几个零讨回来才是。

    

正文 第51章 慈禧看相

        李莲英带着王辰浩前往万寿山去见慈禧,到排云殿时让王辰浩在那里候着,而他则先上山去跟慈禧先汇报工作。

    李莲英为人圆滑,从历史上看他是个善于专营的主儿,他即是慈禧的心腹,又不得罪光绪,深谙明哲保身之规则,是以几十年立于不败之地。

    李莲英虽然窥探出王辰浩不简单,但他可不会原原本本的告诉慈禧太后知晓,既然收了王辰浩的银子,有些话便是不当讲的。

    没人会傻得跟财神爷过不去,王辰浩大方的送出五千两银子来,却是给李莲英一个豪爽的好印象,自是不会去给他搬弄是非。

    这李莲英的话自然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慈禧多疑,有李莲英这个近臣先给她打一针预防针,也算是帮了王辰浩一个大忙了。

    李莲英去见慈禧显然要说道一段时间,偌大的排云殿只有王辰浩一个人呆在那里显得有些冷清。

    这排云殿原是乾隆为其母后6o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洗劫焚毁,慈禧重建的时候更名为排云殿。

    “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单肩金银台”。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也是颐和园中最为壮观的一处建筑群,尽显皇家气派。

    王辰浩等了约莫半小时左右才得到慈禧太后的召见,随着一个清秀女官引路,王辰浩来到了佛香阁第一重阁楼西门外再次停下候旨。

    女官进去通报,不大会儿便听到宣召懿旨:“宣北洋水师提督参议一等男爵王辰浩觐见!”

    声音是从三重楼上传出,然后经过第二重、第一重阁楼,一声接着一声传了五六遍才到王辰浩跟前。

    王辰浩整理了一下紧张的心情,然后撩起官袍沿着楼梯快步上楼。转到三重楼东门口外时,王辰浩再次深吸口气自我控制梳理了一下紧张的心情,回想着张佩纶的告诫,然后躬身低头迈着快碎步进去。

    走进去后,王辰浩抬眼快少了一遍阁内情况,先行找到慈禧太后。只见正前方的一蒲团上端坐着一个面色富态,气度安详的老太太。

    她的身旁站着李莲英,不用问她便是慈禧了。

    打王辰浩一进来,慈禧的目光就没有离开过他。此时王辰浩的目光同她的眼神儿一碰,不知道怎么的,王辰浩无名的更加紧张了。

    再次深吸口气,王辰浩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想起宫廷规矩不敢再往前,只在门口几步内停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