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4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自忠说道:“那就三家谁都不动手。看着饼干烂掉!”
王辰浩和宋教仁顿时一乐,后者于是问道:“陛下,那您认为呢?总不能都饿死吧!”
王辰浩斩钉截铁的说道:“那就耗着!弱者肯定先抗不住饿倒下!这时强者再干掉另外一个!”
张自忠苦笑道:“那时候饼干也长毛了!”
王辰浩笑道:“长毛的饼干也能吃!”
宋教仁这时苦笑道:“陛下所说的强壮的人就是我们吧!残弱的是英法协约国,剩下的那个是同盟国。”
王辰浩微笑着点点头,不置可否。
张自忠这才回过味儿来,道:“原来是寓言故事啊!”
宋教仁早就猜出了,顿时没好气的瞪了张自忠一眼,后者显得很无辜。
张自忠于是说道:“陛下的意思是我们继续观望!”
王辰浩点点头,道:“继续观望,苏联人很难被德国打垮。顶多是吃点苦遭点罪而已。”
王辰浩又转向宋教仁,说道:“印度不用着急,英国人经此一战,肯定无法再控制印度了,到时候我们有得是机会。现在你们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出口军火发战争财,朕估计这会儿苏联人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了,肯定会不计代价向帝国求救,正好是我们漫天要价的好时候。”
宋教仁还是有些不甘心,嘟囔道:“以德军的强悍攻击力,苏联就算得到帝国的先进军事装备。恐怕也打不过人家。估计我们的装备还没运过去苏联就被灭了。”
“我们打个赌吧!”王辰浩突然来了兴致,说道:“朕赌苏联能够挺过这个冬天。”
宋教仁问道:“赢了如何?输了又如何?”
张自忠插嘴道:“宋大人输了就请我们吃顿中华全席!皇上若是输了就请我们吃顿宫廷御宴好了!”
宋教仁顿时抗议道:“要赌你也进来,否则没你的份!”
张自忠顿时看向别处,装没听见。
王辰浩笑道:“每次打赌都是这个,今次换个。”
王辰浩想了想。于是说道:“这样吧!朕若是赢了,宋教仁你就不得干涉你儿子的婚事。让他跟那个叫月儿的姑娘成亲。”
宋教仁顿时为难道:“陛下,这个不好吧!这是臣的家事啊!”
王辰浩不满道:“这的确是你的家事,按理说朕不该管的。但是你别让家丑外扬啊!现在全京城全天下都知道你内阁〖总〗理大臣的儿子非要娶个黑人姑娘,你反对其实朕也同情,但是你儿子已经告了御状了,朕要是不闻不问,那舆论就好指责朕这里没人权了。”
宋教仁苦着脸道:“臣理解陛下的苦衷,都是那个不孝子的错,只是陛下,这要是娶个白人女子臣也忍了,你说整个黑人女子回来,听说生下的孩子也是黑人,这老宋家的种可就窜大发了。”
张自忠一旁偷着乐,唯恐天下不乱的说道:“听说过个几代之后肤色就会减淡!”
“去去去!别哪壶不开提哪壶!”宋教仁顿时爆豆。
王辰浩笑道:“你应该很清楚,你儿子跟那个黑妞是王八对绿豆真算是铆上了,你反对也没有用,不如顺其自然吧。”
“陛下!可不能开这个口啊!”
宋教仁还待反对。王辰浩摆摆手。道:“朕意已决,就这样打赌吧!”
宋教仁无奈的摇摇头,接着道:“那好吧!臣打这个赌!可是,陛下也得说话算数,这要是您输了,您就得阻止这段婚姻!”
王辰浩很自信,于是当即应允。
接着,王辰浩同宋教仁和张自忠又商议了一些事情,随后散会。
返回后宫,王辰浩跟皇后提起了这件事。
皇后道:“陛下。您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王辰浩说道:“还不是给宋教仁一个台阶下?朕总不能看着帝国的〖总〗理大臣因为家事而丧失理智,这些舆论可不管他有多么心碎,到时候一个不讲人权的帽子扣到宋教仁的头上,你让他这个〖总〗理大臣还怎么干下去?”
皇后点点头。道:“是啊!帝国现在天天讲〖民〗主,讲人权,讲〖自〗由,若是宋教仁不让步,还真会被舆论抓住把柄。现在的舆论可是狠着呢,一篇报道说不定就得迫使宋教仁辞职了,那可是国朝一大损失。”
王辰浩点头道:“所以啊!朕索性趁这个机会跟他打赌,他赌输了,也就认赌服输,这样他心里也能平衡些。不至于跟他儿子闹得六亲不认。”
“陛下仁义!”皇后敬佩的点点头,接着道:“臣妾也见过黑人女子,真不敢想象宋教仁的儿子竟然好这一口,想想都慎得慌。”
王辰浩笑道:“说实话,朕还真的很佩服宋教仁的儿子呢!”
皇后眼神一转儿,狡黠的笑道:“陛下难不成也想试试?”
王辰浩顿时苦笑。
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立即跟英法签署了联合采取军事行动的协议。但这个协议并非真正的军事同盟,而是一个各取所需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备忘录。
实际上,英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最强烈的反共产主义国家,对于苏联。英国恨不得其灭亡,愿意看苏德火拼。这些仇恨都是一次世界大战结下来的,当时苏联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让英法协约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英国对此耿耿于怀。加上跟苏联的意识形态不同,最终导致英国一直仇视苏联。
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最为高兴。之前法国一直提议让英国放弃成见跟苏联结盟,但是英国坚决反对。如今德军入侵苏联,苏联到了生死关头,英国也仅仅象征性的跟苏联达成了协议,但跟同盟这个词汇相距甚远。
这主要因为英国人为这个时候跟苏联接不结盟已经不重要了,苏德注定是一场生死决战。同时,苏联基本上无法给英法提供高科技装备和物资援助,反而要求英法给苏联提供援助。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态度是假借德国的手灭掉苏联,尽可能的让德国跟苏联消耗下去,为英法联军赢得喘息时间,因为英法联军勉强挡住德军的铁蹄,却付出了极为高昂的代价。英法从中华帝国进口的先进武器装备也需要时间运抵前线,并需要时间装备给部队磨合,所以德军在这个时候把重心转向苏联,着实帮了英法一个大忙。
当然,希特勒很清楚英法的状态,他何尝不想直接先灭掉英法再掉头攻击苏联,两线作战一直是兵家大忌,希特勒深知此点,但他也没有办法。德国的燃油消耗与日俱增,黄金和外汇储备已经无法支撑其从中华帝国购买这些能源物资了。而美国的原油经过大西洋运往欧洲,基本上会被英法海军消灭掉。甚至有消息称中华帝国的军舰也会经常性的拦截美国油轮,打着国联的名义指责美国向欧洲运输生化武器,扣船检查一检查就是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潜艇也会时不时的偷袭美国商船,导致美国的物资很难运抵德国。
希特勒指望不上美国的原油供应,只好铤而走险的入侵苏联。
在即将发动攻势之前,希特勒曾对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说:“如果我拿不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么我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
德国被石油逼疯了,这才调转枪口进攻苏联。
为了尽可能的消耗德国,英法决定还是给予苏联一定的援助。于是,协约国的商船一边从中华帝国进口物资,另一边却在通过巴伦支海向苏联提供补给。
对于苏联而言,其大部分军事物资都在苏德边境上被摧毁了,尽管斯大林短时间内集结了相当大的兵力,但是苦于装备不足而一路被德军猛揍毫无还手之力。英法协约国向苏联提供的军事援助虽然杯水车薪,但是斯大林还是高兴的接受了。
由于中华帝国没有在苏德战争上面表态,继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扮演军火商的角色。这样一来,跟中华帝国接壤的苏联就有了依靠,斯大林于是向中华帝国求救,希望从中华帝国进口大批的先进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
但此刻中华帝国趁火打劫,出口给苏联的武器装备和各种物资的价格都要高于出口给英法协约国的20%以上。
起初,斯大林坚决不同意(挣钱容易吗我),但是很快斯大林苦于前线苏军的惨败,德军兵锋渐渐逼近苏联首都,这让他急得乱跳,不得不接受高价钱的条件从中华帝国紧急进口武器装备和军事物资。
于是,苏联二十多年辉煌发展积攒下来的黄金和白银流水式的流向中华帝国的国库。
正文 第586章 列宁格勒火拼
苏联想要从中华帝国获取武器和军事物资,需要经过双边谈判,交付定金,安全运输等一系列环节。
苏联急需要军火,苏联军方已经急疯了,面对中华帝国的漫天要价,竟然也没有坐地还钱。就像当初沙皇俄国为了应对国内〖革〗命而将其国库800吨黄金全数运往中华帝国用来购买军火的情况一样,苏联将其国库内的350吨黄金和万吨白银再次抵押给了中华帝国,作为换取中华帝国立即将第一批价值总额高达122亿龙币的军火紧急运抵苏联。
斯大林慷慨解囊,中华帝国亦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他。
由于这笔巨额军火交易的利润可观,中华帝国政府抽取了10%的军火交易税后立即盖章放行。由于接到了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的特别批示,帝国出口管制委员会只要求苏联缴纳了4亿龙币的保障金,作为防止苏联通过逆向工程山寨中华帝国先进武器装备的保证金,随后放宽了对苏联的高技术出口限制。
帝国各大军火商们犹如见到了鱼腥儿的猫一样,纷纷抛出各自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种类高达300多种,囊括军事、后勤、民用等各方面。而苏联政府更是来者不拒,只要是技术水平超过德国的,苏联方面一概照单全收,而且都不进行讨价还价。
可以说,火烧眉毛的苏联人已经不顾一切了。这可是大大的便宜了中华帝国的军火商们。短短三个月时间,中苏双方便签署了总额高达2640亿龙币的军火订单,相当于中华帝国13个月的国民生产总值。
当然,苏联一下子是拿不出这么多钱的。苏联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只够支付不到三分之一的费用。剩余资金采取分期付款方式,甚至直接把苏联唯一的两块石油区抵押给了中华帝国。而中华帝国的军火商们同样一下子拿不出苏联人要求的全部武器装备和物资,大部分都得先进行生产。因此也就同意了苏联人先付定金,尾款在正式交易日一次性付清。
不管怎么说。中华帝国都把苏联人吃定了,这笔巨款揣进兜里是肯定不会再拿出来的。
不过,中华帝国还是讲信用的。不像当年坑沙俄的那会儿,收了沙俄的800吨黄金,却迟迟不给沙俄军火,直到沙俄灭亡时,中华帝国仅仅提供了不足30吨黄金的武器装备,可以说把沙俄坑惨了。
但这次不同。中华帝国出于各种战略考量,需要苏联跟德国进行一场空前的消耗战,因此在收了苏联的黄金和白银之后,立即履行合同,将首批价值122龙币的军火快速运抵苏联。
中华帝国的强大国力在这一刻表现的淋漓尽致,中华帝国出动了1200架各种军用运输机,连带帝国各大民航公司的3000多架运输飞机,先将50万吨军用物资空运至莫斯科。主要包括苏联红军急需的M28A3主战坦克、W30轮式步战车、Z29反坦克战车。以及各种反坦克火箭弹和反坦克狙击步枪,这是苏联红军为了对付德军的装甲集群而采取的策略。
中华帝国将这批军用物资及时的空运至苏联,无疑是苏联红军的救命稻草,对于苏联红军挡住德军的猛烈攻势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同时,还有大批军用车辆、火炮、弹药、粮食、医药等物资通过陆路铁路向苏联运送。对于陷入苦战当中的苏联人民来说,中华帝国无疑是雪中送炭。当然,这都是因为斯大林严禁政府透露任何关于苏联掏空国库才从中华帝国获得了这些物资的消息。斯大林一方面不希望让苏联人知道苏联国库已经空虚了,另一方面他宣称这是中华帝国对苏联的人道主义援助,其用意已经非常明显了,就是向中华帝国讨好,防止中华帝国趁机入侵苏联,同时也有挑唆德国和同盟国世界敌视中华帝国的目的。
斯大林此举自然刺激了希特勒。
此时,希特勒为了东侵苏联获取石油,已经是在冒险了,因为西线的法国还未被消灭,随时都可能喘过气来反攻德国。同时,希特勒也很清楚,一旦德国灭掉苏联,那么就会直接面对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在短时间内就将庞大的军事物资空运至苏联,这个强大的运输能力,凸显中华帝国的国力之强大,令希特勒尤为震惊。
希特勒很清楚,跟中华帝国开战是早晚的,但他希望尽可能的将开战时间延后,除非德国已经准备好了应对来自中华帝国的军事攻击的能力。因此,当希特勒得知苏联跟中华帝国洽谈武器购买协议的时候,他便向前线德军下达的快速灭亡苏联的命令。
尽管苏联红军在8月15日就获得了高达30万吨的武器装备和物资,但是苏军想要适应中华帝国的先进武器装备还需要至少几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苏军被迫采取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大撤退计划。
德军一路畅通无阻,在占领明斯克后,于8月15日,又通过激烈的战斗,攻占了苏联首都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合围了苏军十几个师,切断了苏联西部最重要的交通干线明斯克-莫斯科公路,并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司令部设在此地。
此时德军离莫斯科仅有380公里了。
经过一个月的高强度机械化作战,德军的油料储备大幅度下降,希特勒深知中华帝国的阴谋,不外乎希望苏德战争打成僵局,因此希特勒为了保险起见,不得不将中华帝国对苏联的支持纳入进去,这样希特勒认为灭亡苏联至少还需要四个月时间。即在今年年底才能彻底占领苏联。
德军的石油储备根本无法支撑到那个时候,就算能够支撑到那时,中华帝国肯定也会在石油上面做文章,一旦中华帝国以德国无钱支付为借口来减少供应的话。那么德军就危险了。
所以,希特勒为了保障油料的供应,不得不下令德军优先进攻苏联石油区。迈科普和格罗兹尼。
迈科普和格罗兹尼两地位于外高加索地区,夹在黑海和里海之间。是苏联唯一的大型产油区,一旦德军占领这里,那么德国的原油消耗问题将立即得到解决,同时苏联也会因为原油缺失而加速灭亡。
然而,德军想要攻占迈科普和格罗兹尼就必须先占领乌克兰地区,然后绕过黑海半圈后才能抵达。
原本在黑海沿岸同盟国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因为黑海沿岸的主要国家都是同盟国成员,包括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土耳其。
德国一直想要控制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石油区。同样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土耳其都是这样想的,甚至包括亚美尼亚这个中立国家也早有吞并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野心。
当德国出兵苏联的时候,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就表示会攻占迈科普和格罗兹尼,希特勒考虑到盟国关系,也就同意了。然而,三国联军却遭到苏军的顽强抵抗,以至于开战一个多月后,依然未能从黑海西部登陆。
德国耗不起。要求土耳其借道亚美尼亚翻越高加索山进攻迈科普和格罗兹尼,但是亚美尼亚这个国家自从海湾战争结束后,已经完全沦为中华帝国的马前卒了,成为中华帝国安插在外高加索地区的最强大的钉子户,谁的账也不买。包括跟中华帝国是准军事同盟关系的土耳其也不例外。
由于中华帝国对石油最为看重,早就许诺亚美尼亚一旦苏联有变,中华帝国将支持亚美尼亚控制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区。
此时的亚美尼亚作为中华帝国的盟友,别看这个小国家仅仅只有20万军队,却是清一色的中式装备,而且其装备的水平几乎跟中华帝国军队差不多。这些年在中华帝国的军事帮助下,亚美尼亚军的战斗力一跃成为西亚强国,连苏联都得让其三分。
中华帝国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一时间只会亚美尼亚政府,要求其在关键时刻出兵控制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石油区。而亚美尼亚政府本身也早对那里垂涎三尺,得到中华帝国的实质性保证后,亚美尼亚军一直陈兵外高加索山麓东西两侧,一旦苏军顶不住同盟国的进攻时,将立即出兵占领该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土耳其想要借道亚美尼亚去攻击苏联更加不可能,导致土耳其、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联军迟迟无法完成作战任务,这让希特勒非常恼火,在能源渐渐告急之时,希特勒只好让德军亲自出手了。
德军分调了部分进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群主力,改为进攻南方的基辅,以占领苏联的粮仓——乌克兰,但最重要的目的是越过乌克兰进攻外高加索联邦,以便早日攻占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石油区。
基辅战役从盛夏打到秋初,苏军在基辅防御战中严重失利,不仅损失了前沿兵力,而且用于这个方向上的预备队也消耗殆尽,部署在基辅地域上的两个方面军中,有6个集团军被合围,西南方面军主官全部阵亡,尚有几个集团军的司令被俘。
随后德军方面宣布了德军围歼苏军万人的巨大战果,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歼灭战。9月初,北方集团军群已经占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全部,进抵列宁格勒近郊,并联合芬兰军队完全封锁了列宁格勒。
斯大林给列宁格勒守军下达了死命令,后退者军法处置,迫使列宁格勒守军拼死抵抗,展开了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为了进攻列宁格勒,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元帅勒布重新调整了兵力部署:以莱因哈特第41装甲军和屈西勒尔第18集团军组成北突击集团,从卢加河下游突破防线。经加特契进攻列宁格勒;以曼施泰因第56装甲军(缺第8装甲师,新增1个党卫军〖警〗察师)组成西突击集团,从卢加河中游进攻卢加,牵制苏军主力。尔后沿卢加—列宁格勒公路进击列宁格勒;以布歇第16集团军和〖中〗央集团军群霍特第3装甲兵团之第57装甲军组成南突击集团,从卢加河上游突破防线,尔后转向东北方向。进攻楚多沃,切断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铁路线。从东面包围列宁格勒。
9月8日,北路德军率先从卢加河下游向金吉谢普地区发起猛攻,至13日突破金吉谢普防线,占领莫洛斯科维策车站,切断了列宁格勒至金吉谢普的铁路和公路线;南路德军南于9月11日从卢加河上游向希姆斯克地区发起进攻,至9月15日突破苏军第一道防线,占领诺夫哥罗德,随后向东北方向的楚多沃挺进。并以部分兵力准备越过沃尔霍夫河,占领提赫文;中路曼施泰因第56装甲军于9月10日时向卢加发起攻击,虽然受挫,但牵制了苏军3个师的兵力。9月15日,曼施泰因奉命将任务交与第50军接管,率第56装甲军南进,支援南路德军。与此同时,列宁格勒北面的芬军东南集团军也以3个师的兵力向拉多加湖逼进。芬军卡累利阿集团军则向卡累利阿地峡的苏第23集团军发起进攻。
德军以每天2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9月21日,南路德军占领楚多沃,切断了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铁路。9月底,北路德军进至距列宁格勒城南仅20公里的斯卢茨克—科尔平诺地区。10月8日,南路德军到达列宁格勒城东面拉多加湖南岸。占领施吕瑟尔堡,切断了列宁格勒与外界联系的最后一条陆路交通线,将列宁格勒三面包围,只有拉多加湖一边可以与外地保持水上和空中的联系。在勒布元帅看来,列宁格勒已经垂手可得。而在伏罗希洛夫元帅看来,列宁格勒已经没有希望了,他甚至跑到前线去,希望被德国人打死。
被气疯了的斯大林决定组建列宁格勒方面军,由原大本营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大将出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同时,斯大林不待中式装备集团军群完成适应性训练就要求将他们拉上前线。
最终,朱可夫劝住了斯大林,称中式集团军群是苏联红军最后的杀手锏,一定要等他们完全学会适应中华帝国的先进武器装备之后再让他们上战场,否则苏联耗费巨资购买的这些武器装备就没有意义了。
斯大林和朱可夫随后经过研究,决定将装备了中华帝国制造的RPG30反坦克火箭团和装备中华帝国制造的MK1625毫米反坦克狙击枪团先调往列宁格勒,用于摧毁德军的装甲部队。
朱可夫认为可行,因为他了解过这两款武器装备,中华帝国制造的RPG30单兵火箭弹可以有效摧毁德军的5号主战坦克,另外的MK16反坦克狙击枪配合DK64型穿甲狙击枪弹药,足以重创德军的4号主战坦克和其他各型轻装甲坦克和步兵战车。
斯大林在靶场实际视察了这两款武器的反坦克实力之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