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4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前在德累斯顿地下核试验基地内完成了首次核试爆。”

    “狗屁为了祖国!”希特勒撇撇嘴道:“分明是害怕我处死他们!”

    海因里希笑道:“没错!多亏元首您下了死命令,否则他们还指不定拖到猴年马月才能完成呢!元首英明!”

    尽管希特勒知道那群科学家们不是为了狗屁的爱国精神,但他们能够在关键时刻完成核试验任务,这对希特勒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对于纳粹德国来说,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既然试验成功,那么马上进行实战部署!”

    希特勒已经等不及了,他必须要用非对称战争方式来阻止联合**的进攻。

    海因里希犹豫道:“元首,我们一共有三颗核弹,第一颗已经进行了地下核试验,威力无比,达到中华帝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威力了。还有两颗可以进行实战投放,但我得提醒您,原子弹的威力太强大了。如果投入战场使用,那么中华帝国那边肯定会进行核反击的。据我所知,中华帝国目前至少拥有300件核武器,威力都在我们的核弹之上。一旦进行核大战,帝国会旦夕间被夷为平地的。”

    希特勒点点头,道:“这点我比你更清楚!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好好谋划一下,走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

    海因里希点头道:“是!我这就召集各部要员开会讨论!”

正文 第696章 愤怒的小鸟(上)

    “什么?监测到德累斯顿地区出现不明地震?”

    瑞士提特里克山国际自然灾害预警中心站长办公室内,负责监测地震工作的培根研究员急忙向站长王志国报告了情况。

    “地震就是地震,怎么还加个不明二字?要知道我们可是国际一流的自然灾害预警中心,这话说出去你知道对我们的声誉是多么大的影响吗?”

    面对王志国的斥责,培根很是无辜。

    “站长,我真的不敢肯定,这次地震的确非常的奇怪!”

    “是么?”王志国顿时露出惊讶之色,这个培根也算是出类拔萃的研究员了,按理说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

    “这是我对德累斯顿监测到的不明地震出具的报告,请您过目!”

    王志国从培根手里接过报告看了一遍,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倒不是对培根的报告质疑,而是他突然间想到了前不久中华帝国中央情报局欧洲站站长特别打给他的电话,要求提特里克预警中心随时报告异常的地震情况。

    “难道是核试验?”

    王志国急忙戴上他的老花镜,仔细分析报告内容。一旁的培根听到核试验的字眼时,顿时露出了兴奋之情。一直以来在他脑海里的疑惑,就这样被核试验三个字解决了。

    “一定是核试验!”

    王志国问道:“何以见得?”

    培根解释道:“我是根据地震学理论通过对地震波的震…相、P波…初动、震…源深度等多种方法对这次地震进行了判断。”

    大多数天然地震是地下岩石破裂、滑动所引起的,破裂面很大,持续时间较长,表现在地震波上,是不同方位的地震台接收到的P波初动不一致,有的是压缩,有的是膨胀。而地下核爆炸的震源过程要简单和短得多,球对称压缩(各个方向都向外压缩),使所有地震台接收到的地震波初动都是压缩的。

    此外,震源深度、地震能量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别天然地震和地下核试验。

    培根将同样级别的地震拿来进行对比。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几种关键数值都表明这次地震是人工地震。

    “能够造成这么大震级,只有核试验了!”

    “很好!”王志国满意的点点头,道:“这件事非常重要,从现在开始,你不再是研究员了。而是教授!”

    “太感谢您了!”培根非常高兴。对于他来说,不求权不求财,能够获得中华帝国颁发的国际资质认证的教授称号,比什么都强。

    王志国立即将此事向中华帝国中央情报局欧洲总部进行了报告,并很快传达至中华帝国总参谋部。

    “确定是地下核试验?”

    “是的陛下!臣已经再三核实过了!”

    御书房内,张自忠上将立即将此事向王辰浩做了禀报。

    王辰浩在御书案前来回踱着,心急如焚的问道:“不是说穿山甲行动已经成功的摧毁了德国的秘密地下核试验基地了吗?怎么能让他们完成了核试验?”

    张自忠尴尬道:“陛下恕罪!都是臣办事不利,上次穿山甲行动清扫的不彻底,以至于让纳粹德国关键核武器工程师库尔特…迪亚伯纳博士侥幸逃脱。这才酿成让德国人也掌握了核武器的大祸!”

    “他没死?”王辰浩几乎要气的背过气去了。

    从一开始,王辰浩便再三强调就算捣毁不掉德国人的地下核试验基地,也要把库尔特…迪亚伯纳博士干掉,因为他将是德国唯一能够制造出来原子弹的关键人物。

    大约在四个月前,中华帝国的情报人员发现了德军在波罗的海沿岸拉美奇岛上秘密修建了地下核试验场所。侦察机多次发现库尔特博士出现在那里,所以中华帝国总参谋部判断那里就是德军的核武器研发基地。

    在王辰浩的亲自授意之下。总参谋部制定了代号穿山甲的作战行动,派出一支敢死队在拉美奇岛空降。在付出巨大的牺牲代价之后,敢死队探明了德军地下核试验基地的埋藏深度,并安放了无线电指引装置。随后中华帝国出动战略轰炸机,将100枚专门研制用来对付深埋地下的坚固防御工事的高爆钻地炸弹投向目标,完美的摧毁了德军在拉美奇岛上的地下核试验基地。

    与此同时,敢死队亦报告称库尔特…迪亚伯纳博士一并被炸死在岛上。得到这个消息时。王辰浩立即召集群臣摆了一次盛大的宫廷御宴以示庆祝。

    岂料,敢死队当时伤亡惨重,队长李恪为了能够给阵亡的兄弟们谋求更多的国家补助和抚恤,谎报了库尔特…迪亚伯纳博士已经被击毙的消息。却不知道德军在岛上修建有海底洞窟。库尔特…迪亚伯纳博士搭乘潜艇逃走了。

    而德军统帅部虽然对拉美奇岛核试验基地被摧毁感到心痛,但海因里希提出将计就计,趁着中华帝国以为彻底摧毁德国核试验项目放松警惕之机,重新开始核试验计划。

    由于库尔特…迪亚伯纳博士没有死,之前他主持的核试验项目已经接近尾声,所以德军能够在几个月之后安安全全的完成了核试验,制造出了核武器。

    此时,王辰浩已经顾不得追究责任了。他很害怕,没错,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他第一次害怕了。他担心疯狂的希特勒会用核武器跟中华帝国来一场灭绝人类的核大战。

    张自忠同样清楚王辰浩的担心和眼前的局势,于是说道:“陛下,我们派出特工在德军核试验场附近进行了放射物质检测。经过核武专家们的判断,德国人的核武器还只是初级阶段,是纯裂变核武器,爆炸当量在五万吨左右。按照我们掌握的情报,德军顶多有一至三枚核弹头,武器平台顶多是航空投掷。”

    王辰浩叹口气,道:“以德国人的软硬件能力,加上战败前最后的疯狂决心,他们很快就会完成核导弹投射能力的。”

    张自忠说道:“陛下放心,臣已经责令战略核导弹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了。同时帝国本土已经实施了航空管制,空军随时击落飞往帝国本土的可疑飞机。另外,臣也电令蔡锷将军了,在欧洲战场的帝**队提高警惕,将动用所有力量阻止德军的核攻击行动。”

    王辰浩点点头,眼下他心中一团乱,想不出任何应对策略,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697章 愤怒的小鸟(下)

    欧洲的战场依旧硝烟弥漫,中华帝国并未因为获知德军核试验成功而暂缓军事行动。反而正因为掌握了纳粹核力量的动向,原本计划在十月底进行的代号铁壁合围的进攻纳粹德国的战役,因此提前了行动。

    中华帝国为了彻底阻断德军的核工击能力,在天内将联军各国的全部作战飞机,共计万多架飞机投入战斗。每天出动七万余架次同纳粹空军进行交战,但更多的飞机并不在一线战斗,而是在空中保持警戒,寻找任何一架可能携带核弹头的轰炸机并给予立即击落。

    此时,纳粹空军基本上不敢跟联合国空军正面决战。纳粹空军剩下不足3000架作战飞机,虽然戈林正加紧生产喷气式战斗机,但随着联军铁壁合围,切断了德军陆原料供应,每天不间断的轰炸造成德军大批重要的工业基地被破坏,工厂无法正常开工,加之人力和兵源的匮乏,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的培训难和训练周期都远超螺旋桨式飞机的飞行员,即便德军不惜代价的生产出来新式战机,却因为飞行员的损失加剧而到了无飞行员可用的地步。往往很多飞行员培训不到一个礼拜就被派出去作战,基本上是有去无回的。

    在这种情况下,纳粹空军根本不敢跟联合国空军进行空中对决,而是避开联军飞机去攻击联军地面进攻部队。但联军的地面部队从四面八方涌向德国,纳粹飞机实在无法兼顾周全,对联军地面部队的威胁不断下降。

    联军的钢铁洪流涌入德国本土,德军节节败退,战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也正因为如此,纳粹德军不得不放弃常规战术来扭转战局的念头,希特勒把心一横,决定诉诸核力量进行最后一搏。

    但是,希特勒妄想对联军使用核武器的企图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由于中华帝国及时察觉了德军的地下核试验,因此中华帝国的轰炸机不分昼夜的对任何一座被怀疑藏匿核武器的地方进行轰炸。迫使德军不得不拖着核武器到处转移。

    在巴兰山区,德军秘密建立的地下军事基地。

    两架juef…132战略轰炸机静悄悄的停在山体洞窟内,一群德军地勤人员正在为其进行最后的安全检查。

    ef…132是容克斯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最后的喷气式轰炸机计划。

    此前曾有德国空军指定研发的ta400战略轰炸机项目。ta400战略轰炸机项目是福克…乌尔夫公司于1943年初开始设计的一种战略轰炸机,同时也可作为远程侦察机和执行德国潜艇的供应任务。该机采用上单翼、双垂尾、前点式起落架布局,装6台b801d发动机(单台功率1;700马力),乘员9人。ta400可共携带27000升燃料。因此具有较强的续航能力。即使携带10000千克炸弹,航程也可达到4800千米。由于福克公司的工厂经常遭到联军飞机的轰炸,研发进时断时续,直到联军逼近德国本土,纳粹核武器研发成功之时都未能完成,以至于该机失去了为德军搭载第一颗核弹的机会。

    被联军猛烈的攻势逼急了的希特勒,要求动用最后的反击手段——核武器。而此时德军的飞弹项目虽然有了大的进展,但是射程有限,精差。因此德军放弃使用飞弹来搭载核弹头的念头,转而采用最简单的空投方式。

    ef…132于是捡了便宜。该机具有后掠的机翼,每侧机翼根部装台喷气发动机,起落架为自行车式。为适应高空飞行,还设有一个五人密封增压座舱。该机可携带6吨炸弹,比ta400少了4吨。但它的最大优点是航程远。其满载燃油情况下。航程可达6000公里。如果只携带一颗核炸弹的话,增加副油箱数量,则可达10000公里以上。

    由于希特勒认准了能够阻止联军入侵德国本土的唯一方法就是震慑住中华帝国,因此德军立即对juef…132进行了改装,在最短的时间里改装了两架航程可达一万公里以上的战略轰炸机。

    不过,希特勒心里也很清楚,他不可能直接跟中华帝国摊牌玩核大战。因此。德军在核攻击问题上采取非常谨慎小心的态。希特勒为此特别连下道一样的命令,那就是不得用核武器伤及中华帝**队。

    同样,中华帝国方面也留有后手。由于迟迟无法锁定德军的核武器件数、藏匿地点和核载具,所以不能够保证德军的核武器会寄出。因此。中华帝国一边指使各国联军继续进攻德军,试探德军的最后底线,一边做出秘密部署,将中华帝**和其他军队分开作战,并尽可能的靠后获取空中保护,避免遭到德军的核打击。

    这样一来,德军无意跟中华帝**结下不解的死仇,中华帝**也有意识的避免,使得纳粹的第一颗核弹头落到了别**队的身上。

    这个点背的国家自然是苏联红军了。

    原本苏联红军在基辅会战中大伤元气,已经无力继续进攻德军了。但是随着亚美尼亚军打垮了德军在东欧战场上的精锐主力,亚美尼亚军攻占罗马尼亚占据了德军的石油工业区,这令斯大林非常的眼红。

    很快,联军四面八方铁壁合围德军,逼近德国本土。当联军攻入波兰时,苏军便坐不住了。斯大林认为苏军的补给完全可以从占领区进行补充,并秘密下达了以战养战的指令。于是苏军变成了胡一样的军队,抢在亚美尼亚军之前攻入波兰,并进行大肆的烧杀抢掠。

    由于中华帝国此前在基辅会战中狠狠的坑了苏联一把,并因此而被国际舆论所指责,因此在这个问题上,中华帝国默许了斯大林的行动。

    也正因为如此,苏军在波兰无恶不作,也成为了纳粹德军用来进行核威慑的替罪羊。

    光华四十年九月初,西历公元1943年10月17日凌晨,改变二战并震惊全世界的华沙核爆炸事件发生了。已经被逼疯了被逼无可走的希特勒悍然下令将纳粹的第二颗核弹头扔到了华沙。

    凌晨许,德军轰炸机携带代号“愤怒的小鸟”核弹头趁夜色避开联军的侦查,飞抵华沙市上空投下了罪恶的核弹。当量5万吨的核弹头落下瞬间,四分之一的城市设施被夷为平地,酿成了华沙万平民和二十七万苏军丧生的惨案。

    而随着愤怒的小鸟落下瞬间,宣告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未完待续)

正文 第698章 核谈判(上)

    纳粹使用核武器进行攻击令全世界为之震惊。华沙城市遭到巨大破坏,人员死伤无数,原子弹的威力首次在世界大众面前展现。

    此前,尽管中华帝国早早的就研发出了核武器,但其并未进行实战,核试验地点也不对大众开放,使得全世界人民对其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书本理论上。核武器的恐怖破坏力仅仅是各国政府的鼓吹,人们并未真正意识到它的危险。

    但如今,纳粹德国为了自保,同联合**进行最后的一搏,丧心病狂的使用了核武器。其巨大的破坏力终于让全世界人们看到了,也终于深刻的体验到了。

    联军苏联遭到纳粹的核攻击,十几万苏军成为核打击下的亡魂,华沙周围上百万平民被波及,死伤惨重。联合**总司令蔡锷上将当即下达暂停铁壁合围军事行动的命令,避免刺激德军采取更加疯狂的核报复行动。

    蔡锷的决定得到了包括中华帝国在内的大部分联合国成员国的同意。其中英法两国坚决支持停止军事行动,因为他们害怕纳粹德军将原子弹用来对付英法军队。德军首先拿苏军和波兰平民开刀,而不是直接对联合**中的中华帝**及英法等**队主力动手,表明纳粹德军的核报复行动是存有一定理性的。事情还没有到最坏的地步,这点是蔡锷和所有联军统帅部将领们心里非常清楚的。

    当然,苏军驻联军司令部特派员多格洛夫斯基中将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强烈要求中华帝国同意对纳粹德军使用核武器,为华沙惨案中牺牲的十几万苏军报仇。但他的反对被中华帝国方面拒绝了。

    第二天,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紧急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德进行核战争的可行性。

    大殿之上,文武两派各执一词。军方大多数都支持对纳粹德国进行核打击,因为中华帝国的战略核力量十分强大,足以将整个德国夷为平地了。而政客们则较为担心一旦对纳粹动用核武会导致中华帝国遭到对方核反击报复的。对于核子弹的巨大破坏和杀伤力,这些政客们考虑的更多是经济上的问题,一旦出事他们无法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抚恤。

    “陛下。既然纳粹使用了核武器,那么帝国就没有必要再做核打击的保留了。臣建议立即对纳粹进行核反击,彻底摧毁希特勒的抵抗意志。”

    作为军方代表,张自忠第一个站出来表态。但很快他便遭到了内阁总理大臣宋教仁的反对。

    “万万不可动用核力量!否则战局将会失控!”

    王辰浩眉头紧锁。当年他下旨进行核子工程的时候,他就天天想着谁不服中华帝国便用核弹将其从地球上抹掉。但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政治经验告诉他核力量是一个双刃剑。用不好就会被反噬。

    “战局如何失控?”

    宋教仁回答道:“陛下明鉴。此时德意志帝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并且毫不犹豫的投入了实战,这表明纳粹德国已经走投无路了。核武器是希特勒最后的反击手段,现在的希特勒已经不计代价丧心病狂的地步了,如果把狗逼急了,是会跳墙咬人的。若是对德动用核武器,那么必然遭到德军的报复性核反击。”

    张自忠反驳道:“希特勒已经是疯狗了,已经跳墙出来咬人了。华沙遭到德军核弹轰炸,几十万人丧生就是证明。如果我们不动用核武把纳粹彻底消灭。那么纳粹一定会用核武器来把我们摧毁的。”

    宋教仁解释道:“希特勒是疯狗没错!但还没有跳墙!”

    王辰浩等人顿时一愣,只听宋教仁继续解释道:“希特勒没有将第一颗核弹扔到有帝**队驻扎的地方,而是越过联军铁壁合围的防线攻击后方的华沙。损失的都是波兰方面和苏军,这表明希特勒心里也有底线的,还没到跟帝国结成不解的死敌的份儿上。如果臣没有猜错的话,很快希特勒就会派人跟帝国进行谈判了。”

    “笑话!”张自忠嗤之以鼻。道:“战争都打到这个份上了,还要谈判?要谈可以,希特勒无条件投降我们就接受!”

    王辰浩点头道:“是啊,战局眼瞅着我们就要胜利了,现在缺要停下来跟敌人谈判,帝国颜面何存?”

    宋教仁反问道:“那如果德军对帝国进行核弹攻击,只要落到帝国任何一座大城市。就会造成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死亡,经济损失之巨大,把帝国自一战一来发的战争财都算进去恐怕都不够。那么这场战争帝国将不再是赢家了,打下去还有何意义?”

    宋教仁提出了一个客观事实。那就是中华帝国费尽心思的主导战争走向,不外乎就是为了赚取战争财。如果最后下来损失大于战争获取的利益,自然就是白忙活一场了。

    双方都有道理,这倒是难住了王辰浩了。

    这时,张自忠道:“请陛下放心,臣保证德军的核弹不会落入帝国领土上,不会给帝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王辰浩连忙问道:“你可有把握?”

    张自忠信心十足的回答道:“臣已经下令帝国空军24小时戒备领空,实行空中军事管制,任何试图进入帝国领空的飞机必须经过帝**机识别,在帝**机的伴飞下进入帝国境内。以目前德军的力量来判断,德军想要用核弹攻击帝国本土是非常困难的,他们缺乏远程战略轰炸机,帝国空军完全有能力将其拦截下来。所以,陛下不必担心帝国本土会遭到核打击。”

    宋教仁顿时道:“可是德军可以对前线的帝国将士们发动核攻击,欧洲战场上有帝国两百多万将士,难道不顾及他们的生命安全吗?”

    “战争必定要有牺牲的!帝国将士们早已有那个觉悟了!”张自忠坚决的道:“况且,德军顶多还有两到三颗核弹而已,是无法将几百万联军部队都一一消灭的。”

    宋教仁说道:“可他们掌握了核技术,可以很快生产出来更多的核弹!”

    张自忠笑道:“在他们生产出更多核弹之前,帝国的战略核打击部队已经把德国夷为平地了!”

    张自忠一番话让王辰浩和满朝文武大臣们都松口气,浑身轻松了很多。王辰浩的态度也渐渐趋向于支持军方的核打击计划。

    宋教仁却是不想动用核武器,因为他考虑的更长远。发动核战争必定生灵涂炭,他只想摧毁希特勒的纳粹政权,却不想波及那些无辜的平民们。

    “陛下,不管怎样,还是先探探德国方面的口风再做决定!”

    王辰浩见宋教仁一再坚持,于是点头道:“也好!张爱卿立即着手制定核打击计划,宋爱卿你负责探探敌人的口风。如果希特勒放弃核战争最好,朕也不希望波及无辜人民。”

    王辰浩最终给出了意见,张自忠和宋教仁则立即着手准备。(未完待续)

正文 第699章 核谈判(中)

    御前会议结束后,中华帝国新闻办公室立即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各国记者们云集新闻发布大厅。不同于往日的记者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