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高炽把拆开的连环放下,淡淡的道:“兴和伯教的好学生,你皇爷爷对此也颇有好感,为父也觉得不差。”
  好了!这就够了!
  朱瞻基把连环拢过来,借口去找婉婉就溜了。
  朱高炽面上含笑,目光复杂。
  “兴和伯此举有助于本宫立威,也有助于本宫笼络勋戚,算是一功。”
  “殿下,难道这是兴和伯蓄意而为吗?”
  “……”
  ……
  “兴和伯倒是好手段,顷刻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那些人估摸着正在摔东西吧。”
  杨荣伸个懒腰,起身收拾着自己的桌子,已经可以回家了。
  杨士奇也在收尾,闻言他没抬头道:“本官早就说过了,小人的手段用不得,可偏偏有人在其中鼓噪,这下灰头土脸的能怪谁?活该!”
  金幼孜若有所思道:“此事赵王在中间怕是不干净吧,还有那个陈大华,他会如何?”
  杨荣收拾好了东西,看看外面的天光,整理着衣冠:“赵王此事办差了,那个陈大华掺和在里面,多半没好结果。”
  金幼孜也起身道:“赵王近期经常入宫,倒是心情好了许多。”
  这话隐晦,杨士奇抬头道:“莫要谈论此事,免得连累太子殿下。”
  室内静默了一阵,杨荣点点头道:“本官先回去了。”
  室内再次静默,良久,还是站在没走的金幼孜说道:“陛下究竟是何意?”
  杨士奇已经处理完了自己的事,他揉着眼睛道:“幼子嘛,你我难道不疼家中的幼子吗?再说太孙地位稳固,我看赵王这是在为自己招灾!”
  金幼孜点点头道:“是了,太孙稳固,太子就稳固,那赵王不敢去碰太孙,就想绕个圈子,从兴和伯的身上下手,可惜手段虽然不错,却有迹可循,白费劲了!”
  杨士奇起身,两人一起出去。
  “赵王也就是把那个陈大华抛出来当替死鬼就行了,难道谁还能去追查不成?”
  ……
  陈大华就是这般想的,在徐景昌把常悦楼卖了之后,看到新东家那冷漠的神色,陈大华用最快的速度收拾好了自己的细软,然后隐入了北平城中。
  这时候出城就是找死,想起方醒在常悦楼说能弄死自己,陈大华打个寒颤,钻进了一个胡同里。
  走了一段路,两边的围墙泛着阴冷,陈大华总觉得身后有人在跟着自己,就不时回头看一眼。
  呼呼呼!
  走路累吗?
  这么短的距离肯定不累!
  可陈大华就累了,觉得心跳加速,而且汗水不但在脸上流淌,也在脊背上流淌。
  再次猛然回头,还停留了一下,最后侧耳倾听,陈大华没发现有被跟踪的迹象,可他却没有丝毫放松。
  前方转左是一个院子,陈大华急切的敲门,低声道:“是我,开门!”
  可里面却没人应,陈大华又急又怒,就伸手推了一下大门。
  “咦!居然没关门?该死的!”
  陈大华推门进去,然后又飞速的返身关门。直到大门关好,他才重重的靠在上面,急促的喘息着。
  “老子又活过来了!哈哈哈哈!”
  沙哑的笑声回荡在院子里,也掩盖了沙沙的脚步声。
  “你!救……呃!”


第1022章 拧断你那纤细的脖子(求月票)
  兄弟姐妹们,月底了,肯定有人对爵士不满。
  那咋办?
  砸!果断的用月票砸!
  ……
  爵士尽力,可人力有时穷,若有差池,请大家宽容!一笑了之!
  。。。。。。
  乌云到了大明之后,觉得自己在瓦剌的日子虽然不错,可和大明一比,顿时成了乞丐。
  特别是在住进驿馆的第一天,一个小吏以为她不懂大明话,就嘀咕说连女人都臭后,乌云每天都要洗澡。
  清早,用驿馆提供的用具洗漱之后,乌云出去吃早餐,这也是在大明养成的习惯。
  有钱就任性。北平的治安极好,乌云没带随从就独自牵马出去,驿馆的小吏看到后,马上就报了上去,结果上官却懒洋洋的道:“这女人的路子野,连赵王府都进去过,咱们不用管。至于其它,自然有锦衣卫和东厂的人盯着。”
  小吏想起和乌云擦身而过时闻到的香味,就说道:“大人,这女人到了大明,什么都学会了,什么胭脂水粉都用上了,倒是个美人。”
  ……
  乌云对自己的容貌有信心,可在来大明的路上,苏德一直在叮嘱她莫要想着借助美色行事,结果就触怒了她,这不苏德死了,她眉头都不眨一下。
  北平的富贵人从不在外吃早餐,那些小摊都是为了百姓准备的。
  面条加大饼的组合最受欢迎,乌云找了一家坐下,要了一碗面条和肉饼。
  “姑娘可要加辣椒吗?这天气加点儿辣椒,身上暖洋洋的,骑马不觉着冷。”
  摆摊的男子和其他食客对牵着马来的乌云有些侧目,不过还是习惯性的问了喜好。
  “加吧,多加点。”
  乌云觉得自己来到北平最大的收获就是辣椒,这东西如果草原上有的话,在冬天也不至于不敢出门。
  热腾腾的面条,红彤彤的辣椒,一口面条,一口肉饼,那感觉让人希望永远吃下去,不要停。
  摆摊的男子有些心痛于辣椒给多了,就嘀咕道:“这幸亏是兴和伯把辣椒种出来了,多了辣椒,不但保暖,还能让吃食美味不少呢!”
  “辣椒也是方醒弄出来的吗?”
  乌云停筷抬头,红艳艳的嘴唇让摆摊男子失神了一瞬,然后皱眉道:“你这姑娘好没规矩,兴和伯的名讳也是你能叫的吗?吃了快走!”
  乌云埋头苦干,最后豪爽的给了钱,起身道:“我为何叫不得?我现在就去找他!”
  呃……
  摆摊的男子和食客们看着上马而去的乌云,有人说道:“这姑娘不会是兴和伯的仰慕者吧?长相还算是凑合,只是听说兴和伯家中有河东狮,她此去怕是有灾啊!”
  “胡说,你这书生白读了书,没看到这姑娘的马吗?咱大明哪个女子会独自骑马出来?她必然不是北平人!”
  ……
  乌云出城一路疾行,靠着辣椒的刺激,居然没觉得冷。
  到了方家庄,今日看门的是方七,他看到乌云不禁一愣,赶紧问了来历。
  “我是小王爷的使者乌云,你报上去,兴和伯自然知道我是谁。”
  方七进去很快又出来了,板着脸道:“我家老爷还在吃东西,请进吧。”
  ……
  方醒确实是在吃早餐,顺便监督土豆,至于两个婆娘,她们大清早就去后花园种地,说是要把花园改造一下。
  土豆围着个围巾,没精打采的吃着面条,那个荷包蛋都被他戳破了。
  “好好吃,吃完爹就带你去见客。”
  平安也被带过去了,失去弟弟的土豆提不起精神来。
  “爹!骗人。”
  土豆最喜欢的就是见客人,方醒无奈的道:“爹啥时候骗过你啊!快吃。”
  ……
  等方醒牵着土豆出现在前厅时,乌云都已经快把墙壁看穿了。
  “乌云姑娘,找方某何事?”
  方醒牵着土豆到了主位,辛老七亲自护卫在土豆的身边,一时间气势十足,让人以为土豆才是真正能做主的人。
  乌云对土豆笑了笑,换来了一个严肃脸,然后说道:“兴和伯,大明对小王爷怎么看?”
  “你倒是有意思,直接问这种问题。”
  方醒沉吟道:“听说脱欢的名字是阿鲁台取的?”
  “是!所以小王爷和阿鲁台势不两立!”
  乌云的反应很快,有些外交人员的素质。
  方醒漫不经心的看着土豆,突然说道:“赵王让你在常悦楼配合,给了什么许诺?”
  “没!”
  乌云的面色不变,然后说道:“兴和伯何出此言,我和赵王那天可是第一次见面。”
  “是吗?”
  方醒还是漫不经心的看着土豆:“听说脱欢励精图治,不断在吞并周边的部族,萨穆尔公主的名头很好用,就像是黑夜中的明灯,总能吸引许多飞蛾进去,脱欢的麾下应该很强壮了吧。”
  土豆不眨眼的在听着,小脑袋还一点一点的,好像是在赞同方醒的话。
  方醒鼓励的笑了笑,然后回头,看到乌云面色苍白的模样,就笑道:“怎么,难道脱欢的近况被本伯说中了吗?”
  乌云强笑道:“小王爷如今过的很艰难,瓦剌三部,其它两部都对小王爷虎视眈眈,而阿鲁台虽然慑于公主所在,可却也不时派人来抢些东西,不然我也不会来到大明求援。”
  “大明也很艰难。”
  这时门口出现了小刀,他冲着方醒点点头,然后又走了。
  方醒吃早餐耽误那么长的时间,其实就是让小刀赶去宫中,向朱棣禀告乌云来方家的事。
  看样子朱棣是没问题,让方醒可以试探一下乌云。
  “直说了吧,大明很穷,想要获取好处,脱欢准备了什么代价?!”
  方醒的气势陡然一变,目光锐利的锁定乌云,咄咄逼人的问道。
  乌云只觉得胸口发闷,心中发紧,这才想起了苏德一路上叮嘱的话。
  “那方醒南征北战,杀人无数,想想交趾,想想朝鲜和倭国,想想朵颜三卫。”
  “在这种人的眼中,敌人只有可杀和可不杀的区别,你别想着他会垂涎于你的美色,我估计他更想拧断你那纤细的脖子!”
  乌云不禁看向方醒,发现他的视线果然是在自己的脖子上,不禁心中一乱,就说道:“兴和伯,我不知道,为了制衡阿鲁台,大明就该给……”
  “就该给什么?就给白给你们好处是吗?”
  方醒的气势再次变了,他讥讽道:“别想美事了,草原上的人讲求的是现实,今日的朋友,明日就会为了一个肥美的草场而反目成仇,兄弟之间也可以同室操戈,所以利益!你们的眼中只有利益!”
  乌云无言以对,方醒却继续说道:“我说了利益,那么脱欢能给大明什么利益作为交换呢?”
  “阿鲁台……”
  乌云脱口而出,仿佛阿鲁台这个名字能辟邪。
  “阿鲁台?”
  “可笑!”
  方醒不屑的道:“上次本伯在兴和突袭阿鲁台的人,以少打多,全歼!你们应当知道了吧?”
  乌云不由自主的点头道:“知道。”
  方醒眯眼看着她道:“那脱欢还敢用制衡阿鲁台来当做筹码吗?”
  “回去吧,好好想想,要不就等新的使者到了之后再谈。”


第1023章 宝钞改革的序幕
  “悠悠,小悠悠!”
  解缙抱着自己的小孙子,喜得和个老顽童似的。
  这里是胡氏的隔壁,屋子里烧着铁炉子,暖洋洋的。
  解祯亮在边上搓着手,他也想抱儿子,可老父正得意,他可不敢去找打。
  解缙逗弄了一会儿,可新生儿却不给面子,一直在沉睡。他把孩子递给解祯亮道:“孩子小名悠悠,你该懂里面的意思。”
  解祯亮接过孩子道:“父亲,可是慢悠悠,乐悠悠。”
  “嗯!”
  解缙从不怀疑自己的种不聪明,他说道:“为父半生得意流离,对朝堂上的争斗也看透了,希望悠悠此生乐于山水,至于以后,我家人自然不是傻子,当见时而动。”
  这是在交代谢家以后的道路,解祯亮急忙抱着孩子应了。
  “父亲,那些年孩儿也见惯了人情冷暖,只想在书院教书。”
  解祯亮这是真心话,在见识了京城的风云之后,他厌倦了权利,厌倦了勾心斗角。
  解缙点头道:“其实等太子登基之后,你自然可以一展所长,不过朝堂多变,我家还是暂且沉寂吧。只是悠悠,等他大些,为父亲自教导他。”
  为人祖父,总是希望自己的孙儿能避开自己犯过的错,这是人之常情,不会因为这位祖父曾经的地位有多高而变化。
  “解先生在吗?”
  解缙断了思绪,说道:“在。”
  门外是秦嬷嬷,她说道:“老爷说了,咱们两家是生死交情,也就不讲究什么喧宾夺主。老爷让小解先生准备一下满月的事,也别不好意思,都是一家人。这事老爷说他有经验,让小解先生抽时间去一趟。”
  ……
  大市场还是一个大工地,在第一期商铺和仓库被预购一空之后,夏元吉的热情迸发了。
  “要快,而且要修好,不许被人诟病!”
  工部的人在监督着施工,夏元吉的出现让人奇怪,大家觉得这位大明的钱袋子不会是想转行到工部去任职吧。
  “夏大人,此事我们尚书大人交代过,不许怠慢。再说您也知道,预购的都是些权贵,咱们哪敢胡来啊!”
  工部的官员苦笑着保证道。
  夏元吉点点头:“这样就好,先来第一期,等那些人赚钱了之后再来第二期,这就很稳妥了。”
  前方有人在平地,几个人拉起木架下的石块,再放下去,砸的地面砰砰作响。
  右边有人运送了石块来,这个是用于掩盖沟渠所用。
  一个孩子牵着个手脚粗大的妇人的衣角,亦步亦趋的跟在牛车边上。天气虽然开始转暖了,可孩子的鼻下依然有两条鼻涕,不时的吸溜着。
  极目看去,视线内都是民夫,尘土飞扬。
  这种场面最容易让人热血沸腾,夏元吉又问了民夫们的伙食和待遇,最后叮嘱不许欺压他们,这才去了宫中。
  朱棣脸上的皱纹又多了些,看着依然威严。
  行礼之后,夏元吉介绍了今年的财政大致支出情况,其中征伐缅甸是意外支出。
  “……陛下,仅凭着预售的市场不能回本,可此后每年都有固定的租金收入,算是朝中的意外之财。”
  朱棣点点头,对于方醒的‘骗局’也没有那么抵触。
  “玻璃和镜子的生产已然成功,臣准备召集一干商人商谈售卖一事,到那时,缅甸那头的开支不值一提。”
  夏元吉显得踌躇满志,他从未如此的有钱过。
  朱棣皱眉道:“不是户部自己售卖吗?”
  夏元吉笑道:“陛下,虽然户部自己售卖利润更高,可户部却不能为此专门成立个衙门管事,那不是长法。而且商人们有流通之便利,让些利出去,反而更利于玻璃和镜子的售卖。”
  朱棣不懂这个,不过夏元吉的理财之术值得他的信赖。但想到方醒,朱棣就问道:“玻璃之事兴和伯可有怨言?”
  陛下,你用发行物理书为价码,把玻璃和镜子的制法弄了过来,这个也太便宜了吧?
  换别人估计会有怨恨,可方醒的话,夏元吉觉得不会。
  “兴和伯于钱财一道有造诣,可却不迷恋,堪称是君子。”
  方醒有第一鲜和四海集市,四海集市有东宫的股子,所以朱棣知道利润有多大。
  而第一鲜南北两家,一年赚到的钱足够方家逍遥度日。
  “那就及早进行吧,对了,宝钞兑换银子的事户部怎么想的?”
  夏元吉的身体一紧,沉吟道:“陛下,此乃良策,足以使大明的的钱钞流通无忧,只是臣还是有些担心,担心天下的反应!”
  朱棣听出了夏元吉的未尽之言:权贵、豪商!
  这两种人家中都有黄金白银,甚至彼此之间的交易都是用真金白银,若是全面严厉禁止金银交易,而且允许用宝钞来兑换白银,他们会是什么反应?
  朱棣也在想着这个,夏元吉说道:“陛下,当时兴和伯提议在交趾朝鲜瀛洲三地试行,如今看来是明智的,积累了许多经验,可为今用。”
  什么经验?
  杀人的经验!
  朝鲜还好,一旦被征服后,只要给碗饭吃,下面的人自然消停。
  交趾次之,但也流放了几百人!
  反抗最激烈的就是瀛洲!
  在瀛洲,不但原先的权贵和新权贵不甘心自己手中的金银变成纸钞,下面的不少百姓同样也不愿意。
  于是杀戮和流放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朱棣的目光冰冷:“听说各地的劳役都停了大半?这很好,大明的百姓也该修生养息了。”
  夏元吉缩缩脖子,感到了一丝冷意。
  “准备吧,先把如何施行弄清楚,然后报与朕知。”
  夏元吉躬身应了,朱棣补充道:“把兴和伯也叫上,他的鬼主意多!”
  夏元吉差点笑喷了,这是大市场预售的后遗症,让朱棣认为方醒的脑子灵活,骗人不眨眼。
  ……
  “让我去?这不是瞎胡闹吗?”
  方醒觉得此事应当是户部领衔,各部协助。
  “我就一个闲散的勋戚……”
  夏元吉亲自来请方醒,闻言就说道:“此事有赵王参与,德华,国事为重啊!”
  “赵王?陛下让他进来掺和是什么意思?”
  方醒觉得老朱绝壁是被朱高燧给忽悠瘸了,居然让一个闲散王爷掺和这事。
  夏元吉淡淡的道:“整顿宝钞关系到大明的命脉,弄不好就是遍地烽烟的绝境,所以赵王进来也就是监察一下罢了。”
  于是方醒就无辜的被打上骗子的标签,然后参与了此次全面整顿大明宝钞的会议。


第1024章 光明和阴暗,革新与守旧
  大明整顿宝钞委员会的成员:会长夏元吉,荣誉会长朱高燧,成员有方醒、蹇义、杨荣。
  人数虽然不多,可却阵容强大,几乎代表了朝中的几股势力。
  第一次会议在户部召开,方醒姗姗来迟,在门口还和门卫聊了几句天气,然后才被夏元吉亲自出来领了进去。
  夏元吉的值房里坐着蹇义和杨荣,而朱高燧坐在窗户的侧面,光线照不到,白皙的肌肤显得有些阴暗。
  “兴和伯的架子好大,最后一个到!”
  朱高燧阴测测的话方醒就当没听见朝会中每次最后到的是皇帝,朱高燧其心可诛!
  夏元吉干咳一声道:“本次陛下下了绝大的决心,要把大明的宝钞彻底扭转过来,以为后世开太平。”
  宝钞一旦稳定下来后,以后的大明货币就完全成了信用货币,这个意义之重大,很难用别的来比较。
  蹇义眼睛微眯,好似在打盹,可方醒知道,这人深得朱棣的信任,在这个小团体里,就是提供相应官员的信息,并监督他们的操守和能力。
  而杨荣显得很悠闲,他的作用就是掌总,协调各部门。
  至于把脸隐入阴暗中的朱高燧,他的作用就是代表朱棣监督,监督整个事情的走向不能出现偏差,有问题可以叫停,然后大家到御前去打官司。
  夏元吉看了看众人,说道:“宝钞大家都知道,以前滥发的恶果大家应该也知道,近些年收紧了发放,与盐政挂钩,这才好了些。”
  这是夏元吉的得意事,没有他的果断,宝钞早就成了废纸。
  “各位大人也说说吧,集思广益,把此事办好。”
  夏元吉心中有了些腹案,只是想着让大家说说看法,添补一些细节。
  蹇义微微摇头,淡淡的道:“本官多年吏部,对财货无力。”
  这位是不准备掺和吏部职能之外的事,深得明哲保身的精要。
  杨荣作为‘首辅’,当然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说道:“宝钞关系重大,与民生息息相关,夏大人说说大致的方略吧。”
  夏元吉点点头道:“开宝钞兑换银子,以为信用。禁伪造,拿住全家流放,主犯斩首!”
  听着很简单,可房间里的人眼睛瞬间都亮了。
  朱高燧第一个问道:“夏大人,宝钞能换银子?”
  这个消息一直没有外放,大家都以为大明内部不会学瀛洲等地,毕竟人口太多,宝钞的存量太多。若是放开兑换,第二天夏元吉就得去上吊。
  杨荣是知道的,所以静默。
  蹇义还是沉默,就算是能兑换,以他的谨慎也不会去。
  朱高燧的面色百变,朱棣可赏了他不少宝钞,数量之大,要是能先在户部兑换了,那岂不美哉!
  方醒看了众人的反应说道:“此事与百姓不相干,至于兑换,方某以为,是时候让勋戚和官员们作出表率了!”
  蹇义的目光一闪,犹豫了一下,还是没说话。
  “兴和伯,若是他们不能兑换,那这个宝钞还有何意义呢?”
  朱高燧讶然道,随即看向了杨荣。
  老杨,关键时刻,该你上了!
  这个时候就能看到各自的立场了。
  杨荣犹豫了一下,说道:“那豪商呢?”
  这才是最隐晦和最彻底的试探。
  什么是豪商?
  事业大,钱多!
  可豪商会只是豪商吗?
  当然不是,每一个豪商的背后都有权贵,甚至是权贵自己的产业。
  所以一句话就代表了豪商和权贵,实际上也就是在反对方醒的提议。
  夏元吉看了方醒一眼,暗示他暂时不要反击,且等事情展开后再徐徐图之。
  方醒看了这个眼神,他笑了笑,说道:“杨大人,方某还是那句话,豪商无国,此辈当压制!许其赚钱,但该收的税一文不能少,不许其和官吏沟通,发现一起处置一起,连官吏一起处置,更不许其家人或是相关人等为官!”
  这个反击来的又快又隐晦,杨荣的面色一变,看了蹇义一眼,可蹇义却眯着眼,仿佛没听到。
  朱高燧小时聪明伶俐,当然知道大明抑商之策,他皱眉道:“兴和伯,可你家好像也是豪商吧?”
  好!
  这个反击更是凌厉,而且还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大家都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