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4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从来了方家之后,方家的美食是她除去空闲时玩耍之外,唯一惦记的东西。
  张淑慧有些艳羡的道:“夫君,木花都十二三岁了呢。”
  这是想配出去,方醒皱眉道:“还早,十六岁以后再寻摸。到时候你在庄上找找就是了。”
  张淑慧的眉心一松,马上就忍不住了,说道:“夫君,妾身都没吃的了。”
  方醒无语,早上张淑慧才吃了三个荷包蛋,一碗面条,现在还不到午饭时间啊!
  看到方醒无奈的模样,张淑慧噗嗤就笑了,然后说道:“罢了,嬷嬷们也说别多吃,不然孩子大不好生。不过这个孩子是个可人的,除了开始那几月之外就没折腾过,等生下来妾身一定要好好的疼他。”
  秋高气爽,这个时节生孩子可以少受罪。
  方醒看着她的大肚子说道:“是,这个孩子是个乖巧的,以后还有两个哥哥看顾着,肯定能享福。”
  “嗯,妾身也是这般想的。”
  张淑慧只觉得天地之间的幸福都在自己的身上,再无他求。
  等吃了午饭,方醒得回去了,两个孩子带着两条狗,一路把他送到了前院,依依不舍的。
  方醒俯身摸着两个孩子的头顶道:“你们都大了,在家要会照顾人。”
  土豆昂首道:“爹,我都会给娘端茶倒水了。”
  “是个好孩子!”
  方醒揉揉他的头顶。
  平安静静的看着大门,说道:“爹,我会让大虫和小虫咬坏人,还会帮娘分线。”
  “好孩子!就是话应当多一些,回去吧。”
  方醒看着两个孩子和两条狗,一溜烟的往内院去了,再回身,金忠已经等了许久。


第1269章 老朱的心思无人懂
  方醒的时间很紧,就歉然道:“金大人,我还得赶回宫中,咱们路上说吧。”
  “孟瑛也是倒霉,他低估了那些将官的贪婪,虽然没去看,可老夫知道,那些学员肯定是良莠不齐,他现在有些手足无措了,燕山左卫更是一下就把五军都督府,包括老夫兵部的脸都扫了,陛下肯定是震怒,若是不能在陛下亲自理事之前弄清楚,孟瑛要倒霉,老夫倒是不怕,大不了就乞骸骨回家养儿子。”
  金忠策马和方醒并肩而行,嘱咐道:“你要小心了,五军都督府那帮子家伙弄不好会把你扯进去。”
  “我才从海外归来,不怕。”
  方醒特地巡视了一番六部衙门,看到门口都有军士把守,就知道燕山左卫的空缺被消化掉了。
  回到东华门,正好遇到一队太监抬着担架,而担架上的都是尸骸,看那面色青黑的模样,大抵就是昨晚上被打死的那些人。
  “兴和伯,这是陛下的交代,看。”
  为首的太监方醒不认识,不过尚衣监被他一家伙捅死了不少人,这些内侍们终于人了。
  方醒摆摆手,等这队人走后,林群安过来说道:“伯爷,燕山左卫要重建了。”
  这个在方醒的预料之中,如果刚开始时那些没参与骚动的将士们能镇压下去,那么朱棣会不怒反喜。
  可他们面对同袍时心一软,就把自己给软没了。
  “燕山左卫参与骚动的人全都流放到北边去,没有参与的人全都退役,但没有任何补偿。”
  老朱真狠,这是在告诉大家:你们不是想回家吗?那就回吧,全都回去!
  下面的军士除去这些年积攒的军饷之外就身无长物,回家去干啥?
  身上还有一个不忠的名头,回到地方也没有任何优待,回去干啥?
  丢人啊!
  可这些都不算惨,最惨的还是军官。
  “百户官以上的全都过一道,发现大多有贪腐,于是全都没好果子吃,赶着趟去北方种地。”
  “保定侯去了武学,准备查验那些生员。”
  林群安不怀好意的说道。
  “秋天来了,打个盹才舒坦。”
  方醒听完后就坐在下马石边上,靠着闭眼打盹。
  “咱们守好东华门,其它的别管。”
  ……
  武学的校址在大市场边上几里地,这里原先是牛马商人们歇脚的地方,等大明把草原两大势力打残之后,牛马不再是大明缺乏的东西,开始泛滥了。
  于是牛马商人们就直接和大客户联系,订好数量和品种之后,直接送货上门,这里就荒芜了。
  原先的地方被围墙给圈了起来,这就是武学!大明武人的最高学府!
  进了大门,孟瑛和柳升进了山长的房间。
  “都叫起来,准备检校。”
  孟瑛随口吩咐道,等人出去后,他对柳升苦笑道:“也不知道那兴和伯是否预见了些什么,咱们一挤兑就自己走了,本以为这是武学的好开端,可谁知人心不足,现在咱们坐蜡了呀!”
  柳升在武学中并未涉足太深,他问道:“可有交代下面的卫所尽心挑选?”
  孟瑛微微摇头,无奈的道:“交代了,还说了在北平还要进行一次检校,可……走,咱们去看看吧,看看这些所谓的种子是怎么回事。”
  ……
  “检校完了。”
  朱瞻基回来后没有休息,整日在陪着朱棣养病,顺便接受帝王之术的教导。
  “啊?”
  方醒打完盹就在做手工活,地上摆满了零件,半个婴儿车已经有了雏形。
  “有几成合格的?”
  “五成不到。”
  朱瞻基蹲下来,帮他递零件。
  没几下,婴儿车组装完毕。看着油漆都没上的木车,方醒满意的道:“看看,以后你也亲手做一架,一个个孩子传下去。”
  朱瞻基来回推动着婴儿车,漫不经心的道:“皇爷爷没管,在冷眼看着五军都督府怎么弄,听说金忠也去了,这次算是主动了些,只是孟瑛难免要被责骂了。”
  方醒把婴儿车反过来,然后滑动轮子,单眼吊线在查看轮子是否跑边。
  “金忠肯定会把孟瑛整疯,还有,这事陛下可准备追责?”
  朱瞻基学着方醒单眼看着旋转的车轮,闻言说道:“很难,此时才是真正的法不责众。所以皇爷爷当时同意重开武学,就是着眼于以后的更替。”
  “陛下现在更能忍得住了,若是以前,多半会马上发作。”
  “皇爷爷生了病,那看人的眼神都不对了,冷飕飕的,好像能看穿了你。”
  “那是正常,那些狗皮倒灶的事,陛下估摸着都知道,只是时机不对,不好下手。”
  老朱的疑心病肯定犯了,不然也不会把聚宝山卫调进来看守皇城,这是明晃晃的在告诉军方。
  朕不相信你们!
  果然,下午孟瑛就进宫请罪,并且给出了解决方案。
  凡是不合格的生员全部退回去,而且都去了军籍。
  大明的军籍现在慢慢在松动,原先嚷着要回家的那些将士们反而变得沉默了。
  回家去做什么?现在粮食不缺,卫所已经渐渐退出了农垦,成为专职军队。
  而且据说提高军饷的动议已经被朱棣压下了,按道理这是个坏消息,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个信号。
  朱棣若是不允,那就会直接打回去。
  眼瞅着以后从军就要成为一门好职业,愿意退的人不多啊!
  “那些人不是将官子弟,就是他们的亲戚,还有些是花钱买来的名额,有人要倒霉了。”
  老朱卧床已久,胸中估计正憋闷的慌,贪腐者这就是主动把刀子递给了他,不动手?呵呵!
  而且方醒对武学的检校标准也有些怀疑,所以他说道:“武学的山长可定下来了?”
  朱瞻基点点头道:“孟瑛以为会是自己,可我估计多半不是。”
  “那就好玩了!新任山长肯定要检校一次,到时候发现还有遗漏,孟瑛大抵要哭了。”
  孟瑛自己大概也觉得气氛不对,所以马上下文斥责犯事的卫所,然后又按照朱棣的吩咐,派人去贪腐的卫所清查。
  一时间,整个军方乱哄哄的。
  朱瞻基在东华门外晃荡了半天,然后去太子那边请安问好。
  朱棣一醒来,朱高炽的权利就大幅缩水,那些重要的事情都要汇报上去,由朱棣处置。
  “武学之事你别插手。”
  朱高炽一见面就告诫了他,朱瞻基应了:“父亲,武学现在是个漩涡,皇爷爷大概看人。”
  “不是看人,而是防人。”
  朱高炽的心思比朱瞻基高出不止一筹,他难得找到教训朱瞻基的机会,就指点道:“你皇爷爷卧床期间,外面多有骚动,可最大的问题还是军队,所以你皇爷爷就任由他们去折腾,越热闹越好。”
  “若是能有几处造反,于我家是好事,明不明白?”
  朱瞻基点头道:“孩儿明白了,皇爷爷摆出虚弱的架势,就是想看看军队的动向。”
  朱高炽觉得自己这个老爹看似粗暴,可内里的心思却没人能看透。
  “婉婉呢?”
  “婉婉在睡觉。”
  “那就让她多歇息吧,这段时日苦了她了。”
  朱高炽的慈祥只维持了片刻,然后面无表情的道:“书院要开学了,瞻墉马上就去,你母亲说要断了他的车马,你以为如何?”
  朱瞻基谨慎的道:“孩儿以为不可,若是被外人看到,多半会以为我家出了什么事。沸沸扬扬的到处传,这不好。”


第1270章 愣头青,朱棣的战略
  “见过伯爷。”
  方醒大清早赶回家中,正好遇到于谦来访。
  于谦穿着一身青衫,并未着官服,神色看着很轻松。
  _
  “家人接来了?”
  方醒带着他往书房去,边走边问道。
  “接来了,一家子团聚,总算是安定下来了。”
  于谦很轻松,等进了书房,方醒就毫不客气的道:“你会试和殿试时的试卷内容我看了,愣头青!”
  “会试惊语,殿试你还惊语,没惊到考官和陛下,倒是把自己从乡试的第六名给惊到了殿试三甲,差点回家再读,说说,你觉得自己可是做对了?”
  解缙没了重归宦途的希望,所以把一腔热情都寄托在于谦的身上,多有教导。按道理于谦应该知道那些忌讳的内容。
  可在这个问题上,于谦却坚持不肯认错。
  “在下以为既然是殿试,陛下御览,那便要把自己的心思写出来,如此方能无愧。”
  这个家伙还是懵懂啊!
  老朱哪有心思去一一看试卷?最多是抽出十多份来看看,而且大体上不会驳回考官们定下的名次。
  “你的文章想要陛下御览,那得等到你入了陛下的眼,然后陛下才会令人把你会试和殿试的试卷拿来细看。”
  于谦的嘴唇颤动着,一时之间脑海中关于皇帝英明神武的形象有些崩塌了。
  “陛下每日国事操劳,若是什么都管,那便是本末倒置,你以为如何?”
  方醒觉得于谦还是有些理想主义了,把这个世界想象的太美好。
  “幸好没有给你授官,否则就你这个懵懵懂懂的性子,出去不是祸害百姓就是祸害上官,且好好的学吧。”
  于谦呆坐着想了许久,最后起身,躬身道:“多谢伯爷,谨受教!”
  方醒知道这位原先就是个倔的,改肯定是改不了。
  “你还得去学学人情世故,多去下面和百姓打混,才知道大明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于谦看了方醒的那本‘吾国’,对他的‘大材斑斑’崇拜的五体投地,所以对方醒的呵斥没有反感,决定回去要经常出门去走走。
  等他到了前院时,解祯亮正好急匆匆的出来。
  “廷益等等。”
  解祯亮从胸中胡乱抓了一把,抓出几张宝钞,数数不对,又摸索了一阵,最后全给了于谦。
  “京城居,大不易,你家人也接来了,自己还租了小院子,周转肯定不方便,这钱你拿着,不是给你的,是借给你,等你以后为官做宰了再还吧。”
  解祯亮不容他拒绝,把钱一塞就跑了,身后还跟着只半大撵山犬,一人一狗跑的飞快。
  于谦拿着钱,突然笑了。
  如果真是解祯亮想资助他,那么肯定不会胡乱放钱。
  想想从书房到这里的距离,自己走的慢,足够小刀抄近路把钱送到解祯亮的手中。然后解祯亮怕晚了,就把钱钞往怀里胡乱的一塞……
  连送钱都讲究方式,担心自己不接受……
  “多谢祯亮兄!”
  于谦拱拱手,然后大步离去。
  ……
  朱棣的身体渐渐的好转了些,已经能下床了,只是御医还不让他出寝宫,说是秋季北平干燥,会导致病情加重。
  而方醒也每日都在东华门附近巡视,心中牵挂着家中的张淑慧。
  “还有多久?”
  朱瞻基经常溜过来和他聊天,两人找个没人的地方,然后各自拿出美食聚餐。
  方醒最喜欢宫中的羊肉,而朱瞻基却偏爱方醒的辣条,两人各自找准食物开动。
  吃了一阵后,朱瞻基突然说道:“郑和先前见了皇爷爷,对咱们此次出海的某些事有异议。”
  郑和此时就是大明的南海问题专家,他说有异议,朱棣必然会重视。
  方醒得意的道:“可现在木已成舟,就算他明后年再下去,也改变不了现有的格局。”
  可方醒的得意没持续多久,郑和就找来了。
  “兴和伯,爪哇动了咱家没意见,可那些番人却不好动!”
  郑和冲着朱瞻基拱拱手,然后就单刀直入的说道:“咱家几次下去都想动,可周遭的国家大多如此,动了就会引起警觉,甚至是敌视。兴和伯此举却是孟浪了。”
  朱瞻基想说话,方醒却不想让他和郑和发生矛盾,毕竟郑和可是在宣德年间还下过西洋。
  “郑公以为大明以后如何?”
  方醒目光炯炯的道:“大明之势只会越来越盛,那些国家敌视又如何?难道他们敌视,大明就会放弃在西洋的扩张吗?谁敢敌视大明,那正好杀鸡儆猴!”
  郑和垂眸听着,然后说道:“大明的未来如何咱家不清楚,只是南海远离大明,除非是能大量移民驻军,否则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作为大明的代表,带着一支庞大的船队出海,郑和诚惶诚恐,所以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总是要前思后想,而宗旨就是——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
  “爪哇一灭,苏门答腊必然心生顾虑,此后说不准会弄出些麻烦来。”
  “那就顺手控制了那里。”
  郑和讶然的看着朱瞻基,旋即说道:“殿下,这还得要陛下的首肯。”
  朱瞻基的锋芒微露,“当初出海前,皇爷爷就许了便宜行事,南海诸国形势微妙,爪哇独大,打下爪哇,不但能震慑诸国,还能让南海的势力均衡。大明只需在其中周旋一二,那道海峡就跑不了。”
  “不然偌大的船队出海,难道只能去贸易和威慑吗?”
  郑和垂首道:“殿下,这样会助长暹罗人的野心。暹罗人一旦控制了海峡,那就是一个大麻烦。”
  “所以陛下就下令大军出西南,直击缅甸!”
  郑和的身体一动,抬头看着方醒。
  方醒点点头,“缅甸是小国,陛下若是想动它,只需令沐家一步步的蚕食即可,无需大军。”
  朱棣的战略能力毋庸置疑,否则也不会迁都到北平来。
  缅甸时常骚扰边境,这不是大事,天高皇帝远,那些缅甸土司自恃大明不会劳师远征,所以不时来攻城占地,抢掠一番。
  此时的缅甸还不行,等到以后,他们甚至能攻破城池,和明军展开激战。
  郑和长期只关注船队和大海,但他毕竟是大将之材,马上就反应过来了。
  “攻下缅甸,船队只要出海,暹罗就是腹背受敌。其次便是榜葛剌,若是经营好了,大明便无需担忧来自于海上的威胁。”
  朱棣布局,没有大收益他怎肯出手!
  缅甸在手,大明无需进攻,暹罗和榜葛剌就会坐立不安。
  要么就彻底臣服于大明,要么就把爪子收回去,老老实实地在家里种地。
  “还有占城!”
  郑和钦佩的道:“陛下果然英明,占城此后要对大明敬若父母了,否则只需一个暗示,暹罗就会打穿真腊,兵临城下!”


第1271章 阿瓦与勃固
  阿瓦城中,李二毛走在‘街上’,两边因为明军入住而开始繁茂起来的摊位上,那些男女都在用蹩脚的汉话招揽。
  “好齐滴!变易!”
  油锅里,发黑的油还在炸着鱼虾,还有饭团。这是高档货,当地人吃不起,也就是明军有钱,人数又多,经常来扫荡一空。
  十多根象牙被摆在泥地上,一个老妇人坐在边上,看到李二毛穿着青衫,就咧嘴用本地话招呼着。
  李二毛摇摇头,上次南征的时候,方醒带回家几十根象牙,至今仍然丢在库房里积尘。
  所谓的街道,还比不上大明一个县城的干净,全是未压实的土路,一旦下雨,这里就是烂泥塘。
  两旁的屋子大多是茅草屋,四周用竹席为墙,这是唯一能入眼的东西,只是一把火就能让这些屋子变成火炬。
  天气热,商家们也没精神,都躲在屋子里。
  原先阿瓦王的住所变成了明军的指挥部,李二毛冲着守门的军士点点头进去。
  “勃固那边什么意思?使者不来,打又不打,想干什么?罗娑陀利这是铁了心要和大明为敌吗?”
  宽敞的佛堂被辟为临时议事处,李二毛到时,方政正在狂喷着。
  “商奇你说,他们这是要干什么?”
  李二毛在边上坐了下来,和几位将官点点头。
  商奇熟悉西南方向,对缅甸也有些研究,所以很被方政倚重。
  “大人,下官以为罗娑陀利不会屈服。”
  “为何?”
  “因为山林!”
  桌子上有一份地图,商奇指着勃固说道:“咱们若是主动攻打,他们只需往林子里一钻就完事,等咱们走了再回来。其次便是偷袭,从缅人以往的手法来看,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偷袭,出其不意的给咱们一下。”
  方政的目光一转,说道:“突袭,这是个问题。后续人马何在?”
  方政这支人马只负责攻伐,后续会有军队进入缅甸,接替看守治安的任务。
  商奇说道:“差不多了吧,按照路程,最多半个月。”
  方政的面色稍霁,“若是晚到,军法无情!”
  “不会,沿途都被咱们清理干净了,而且天气也不错,不会影响行军。”
  “李二毛,说说你对目前的看法。”
  方政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李二毛起身走到桌子边,说道:“大人,阿瓦被咱们一击而溃,除了大明的兵锋之盛以外,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他们已经和勃固打了三十多年,双方的人口损耗过多。”
  “下官近日在周围转了转,发现不少地方的熟田都抛荒了,没人种,这说明什么?说明男丁少了,就算是大明不打过来,他们自己也得停战!”
  “你想说什么?”
  这个道理人人知道,方政觉得李二毛是文人的烂毛病卖关子发作了。
  李二毛用手指头虚空在代表着缅甸的那块地方划了一圈,说道:“民心思安,这就是大明的机会,咱们只需原地不动,勃固就尴尬了。”
  方泽指着他笑骂道:“你这怎么和勃固打,你倒好,就已经想到了怎么治理这里,说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商奇对李二毛有些好奇,这人年轻,而且据这一路旁人所说,他前几年还在以砍柴为生,养活自己和老母。
  结果天降福星,居然被方醒收进了知行书院,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而且据说他现在的官身还是朱棣亲自下令给的。
  几年的功夫,这人就脱胎换骨了,看来那位兴和伯和当年南征时相比,又多了文教之力,以后的发展很难说啊!
  “大人,这不只是治理,阿瓦如此,勃固必然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勃固此时处境艰难,他们害怕大明打过去,所以犹豫不决,下官以为,他们必然心存侥幸,还是用老一套来孤注一掷。”
  “偷袭?嗯!”
  方政起身道:“本官也是这般想的,去,让弟兄们都动起来,把城墙检查一遍,还有,把那些对大明忠心耿耿的人都派出去,拿到确切消息的重赏,好了,都去吧。”
  “你等等。”
  方政叫住了李二毛,等人都走了之后,说道:“最新的消息,殿下和兴和伯出海宣威,灭掉了爪哇。”
  李二毛一听就喜道:“那暹罗肯定慌了。”
  “对!他们的使者已经到了,不过被本官没见,让他们去京城和礼部揪扯去。”
  “缅甸一下,暹罗前后受敌,一旦大明动手,真腊肯定也会趁机占便宜,他们不慌才怪。”
  “暹罗不小,民风彪悍,陛下的意思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等以后大明的船队扩大后,再做打算。”
  这是要水陆齐进,若是暹罗不知趣的话,大抵就危险了。
  李二毛想起方醒曾经的分析,就说道:“大人,暹罗不易攻打,他们若是不臣服,那就孤立它,还可以挑动他们内部争斗。”
  方政看着地图道:“这个不是我们能决断的,不过你的想法不错,既然打下了阿瓦,那就安抚吧。你有何建言?”
  “贸易!”
  李二毛说道:“这边盛产宝石,还有些好木材,金银也不少,大明可以疏通商道,运些布料和和他们没有的东西来卖,他们有了钱,这样就活了,慢慢的发展起来之后,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