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6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进宫对咱家是好事。”
  解缙在边上盯着他,金英自嘲道:“咱家还记得当年英国公在交趾铸的京观,吓死人啊!”
  解缙没搭理他,金英自言自语道:“进了宫之后,咱家就惶恐不安,这世上只有佛才能让咱家心安,于是咱家就信了佛,和孙祥一般的虔诚。”
  “可信佛也没用啊!咱家还是比不过俞佳。”
  “你想得到太多,失去的就越多。”
  方醒也来了,他对宫中信佛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不满,说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前世今生不过是过眼烟云,好事做多了,自然百邪不侵。坏事做多了,就算是佛祖显灵也护不住你!”
  金英认真的道:“咱家没做坏事。”
  “那你怕什么?”
  方醒说道:“做事讲究分寸,你就是失了分寸,这才输给了俞佳,如今陛下给你另一条路,能否走好就看你自己的本事。”
  金英指指教室说道:“咱家做事从不偷懒,那朱芳丢下个烂摊子给咱家,咱家这不就到书院请教来了!”
  方醒点点头,说道:“朱芳是做实事的,规划好了,剩下的不懂你来书院问就是了,若是还不懂,就去朱芳那里请个工匠跟着。”
  “请?”
  金英原先可是伺候朱瞻基的,一个工匠他那里会看得上眼。
  “当然是请,别人又不欠你的,凭什么要听你的调遣?”
  方醒对解缙点点头,示意找他有事,然后两人就走了,留下个金英在那里纠结着。
  “这世道是怎么了?一个工匠也能这般傲气……”
  ……
  “工坊建立之后,书院的学生要时常进去体验一番,最好是上手做做。”
  方醒对这个工坊抱有很大的希望,他希望这个工坊能让人看到无需匠籍,依旧能良性运转的前景。
  “可你不要匠籍,那些人会不会做几年就走了?”
  “五年契约!”
  方醒丝毫不担心这个:“五年之后,双方都觉得可以继续合作,那么就再次签订契约。若是想走,可以,做不好不到五年就把你赶出去。五年之后想走的也没事。”
  “这世上做事靠的是利益,你好好做工,工坊能提供配得上你的工钱,若是你觉得出去还能找到比这更好的活计,那大家好说好散,毕竟大明不可能只有工匠这个职业。”
  “那些人出去自己开小工坊也行?”
  解缙觉得方醒是疯了,他没好气的道:“你看看那些靠手艺吃饭的店铺,学会了你就别想走,那是一辈子的事。”
  “有的保密,大多不保密。”
  方醒说道:“官方主导工坊到也不错,不过不能成为主流。要想百姓富裕,就不能限制太多。比如说印刷坊,工匠出去后自己弄一个,那有什么值得保密的?”
  “官办工坊毕竟只是一隅,而百姓学会了这门手艺,在有人的地方就能开设,这才是目的。”
  解缙摇摇头,觉得许多东西就该由官办,不能让百姓掺和进来。
  “老夫老了,你们年轻人去折腾,只是老夫却害怕见到人人言利,小人当道的那一日,德华,要谨慎啊!”
  人人言利,想想都觉得可怕。
  大家一见面不是寒暄,而是问哪能挣钱,哪能挣大钱。
  这种氛围对此时的大明的冲击性可想而知。
  方醒解释道:“言利不是罪,百姓想把自己的生活弄的更好,这值得鼓励,所以我说过民风要渐渐的变,好的民风要保持下去,甚至要用律法的形式来保证。”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不但让老夫子们头痛伤感,方醒也觉得那不是好现象。
  而把某些民风民俗用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又是一条路。
  所以方醒从未说过反对儒学,他甚至希望有人能站出来,改良一下现在的儒学,然后和科学一起齐头并进。
  可他不敢说!
  “我敢和儒家冲突,但是却不敢说儒家需要改良,那是捅马蜂窝。”
  方醒在宫中和朱瞻基一起做饭,作陪的居然是朱权。
  御花园里,方醒和朱瞻基挖了个行军灶,然后生火。
  烟雾渐渐散去,方醒架上锅喊道:“要大火。”
  朱瞻基闻言抽了一根柴,火焰陡然变大。
  方醒下油,然后开始爆炒猪肚。
  青椒、炸好的豆腐下锅,翻炒几下加红油,最后勾芡。
  然后又炒了一大锅辣子鸡,方醒就算是齐活了。
  宫中没有那么矮的墩子,朱瞻基带头,三人就坐在地上,有太监上酒。
  朱权沉默着,有酒就干,没几下就面色沉郁。
  “呯!”
  方醒和朱瞻基在低声交谈着,不时举杯共饮,听到声音后两人抬头,就见朱权把酒杯扔在地上,面带怒色。
  “宁庶人不高兴?”
  朱瞻基淡淡的问道。
  朱权酒意上涌,喝骂道:“竖子,想要本王的命就拿刀来,别弄这些鬼祟!”
  方醒愕然道:“殿下却是多虑了,陛下若是想要您的命,何须把您叫到这里来?”
  朱权嗬嗬的笑道:“这竖子!这竖子!本王想去凤阳,去守墓,可你把本王关在皇城内,这是想干什么?竖子!”
  边上的俞佳怒道:“宁庶人,在陛下面前你恭谨些!”
  朱瞻基摆摆手,然后微笑道:“你是朕的叔祖,你和晋庶人不同,皇爷爷在时也提及过你……”
  “四哥能说什么?”
  朱权夹了鸡腿,慢条斯理的吃着,可耳朵却对准了朱瞻基那边。
  朱瞻基举杯邀了方醒,一饮而尽后,说道:“皇爷爷曾经说过,说你是……”
  见朱瞻基有些沉吟,朱权冷笑道:“说吧,本王都这样了,还有什么听不得?”
  朱瞻基面色古怪的道:“皇爷爷说……你就像是一个小儿,稚嫩,不可独当一面。”
  “放屁!臭不可闻!”
  朱权怒道:“什么稚嫩?四哥大我差不多二十岁,当年若不是他使诈,本王如何会束手就擒?”
  “可你却没行险!”
  这话朱瞻基不好接,方醒就说道:“换做是其他人,大抵是要行险一击,可你却服软了。”
  朱权争辩道:“那是本王相信了他!”
  方醒忍笑道:“为君者怎可随便相信人?就凭这你就输了。”
  朱权为之气结,骂道:“你就是小人!”
  方醒找到了鸡腰子,顿时就忘记了和朱权辩论,美滋滋的慢慢享用。
  朱瞻基放下酒杯,盯着朱权问道:“汉王叔出海了。”
  朱权心中一惊,旋即装作满不在乎的道:“朱高煦?那个疯子,你这是想让他出海自生自灭吗?”
  朱瞻基认真的说道:“海外很大,比你我想象中的还要大,有许多岛屿,大的和大明差不多。”
  朱权突然双手撑在身后的草地上,身体后仰,仰天笑着。
  笑声凄凉,良久,他喘息道:“凭什么?凭什么四哥拿了我的军队登上了帝位,而本王却只能躲在南昌苟延残喘,凭什么?”
  方醒吃了一个鸡腰子,正在寻找第二个,闻言他就皱眉道:“这就是命!若是你来,你确定自己能赢?我看你撑不过半年,不,一战即溃,到时候你能去哪?”
  方醒放弃了寻找另一个鸡腰子的想法,说道:“你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战败后遁入草原,可就凭着败军,你能干什么?不是覆灭于阿鲁台,就是俯首称臣,那可就热闹了。”


第1890章 恐吓使者
  “等汉王叔回来再看看。”
  朱瞻基野炊的目的就是想让朱权放开谨慎,此时的朱权已经醺醺然,正是时候。
  “海外若是可为,以后的藩王愿意的、有这个能力的,都可以出去。”
  朱瞻基说完就摆摆手,两名强壮的太监过来,目视朱权。
  朱权恍然起身,张嘴欲言又止,然后点点头,跟着两个太监回去了。
  若论能力,朱权虽然远远不及朱棣,可能甩现在的藩王们几条街。
  “你又在想着分化藩王了?”
  方醒看到朱瞻基找到了最后一只鸡腰子,顿时就有些忍不住想抢。
  鸡腰子口感嫩,还糯,据说还有些不可描述的功效,对于拥有三个妻妾的方醒来说是个好东西。
  朱瞻基品味着鸡腰子的味道,缓缓的说道:“方政在缅甸令土人开路,已经接近了暹罗。”
  “暹罗人先动手了?”
  方醒只觉得热血渐渐上涌,不禁拎起酒壶畅饮。
  朱瞻基的眼中也多了些兴奋,“方政他们偃旗息鼓,暹罗人的探子被抓了一批又一批……”
  暹罗人对那块土地早就垂涎三尺,可他们的探子却遇上了有土人配合的大明斥候。
  双方不断在纠缠着,暹罗斥候开头占了不少便宜,渐渐的大明斥候也适应了丛林作战,双方的态势渐渐偏转,暹罗人死伤惨重,不得寸进。
  其后方政依旧不动声色,而暹罗人恼羞成怒之下,就派了一支三千余人的军队进入,随后被方政给一锅端了。
  方政可不是在蛰伏,他等的就是这个时机,于是他果断尽起大军,逼近暹罗。
  目前明军已经进入了暹罗境内,小规模作战很是频繁。
  ……
  就在方醒畅想着能否尽收暹罗之地,把两边的出海口连成一片时,信使来了,同时还带来了一个倒霉鬼般的家伙。
  “张大人,兴和伯,这是暹罗使者。”
  礼部的一个小吏带着个黑瘦的男子来到了兵部。
  方醒正和兵部尚书张本说着暹罗的事,见到男子就双双冷笑。
  张本冷冷的道:“可会大明话?”
  使者熟练的拱手道:“会。”
  “那暹罗为何大军越境?”
  礼部的小吏在边上冲着方醒挤眉弄眼的,示意张本说话有些过了。
  天可怜见,三千余人的军队,对于大明来说就是个哨探,连前锋都算不上的规模,张本居然用上了大军这个称呼,实在是让人无语。
  方醒对此视而不见,使者呐呐的道:“那是叛逆,鄙国已经拿了那些逃回来的叛逆,人头就在城外。”
  我曰!
  方醒暗自骂了句粗口,而张本也有些失望,就说道:“此事错在暹罗,只此赔罪吗?”
  使者愕然道:“叛逆的人头就在城外,鄙国国主的请罪文书已经上达陛下……”
  “这不够!”
  方醒摇摇头,在使者的绝望眼神中说道:“那里是大明的地方,你们的斥候多次深入,然后大军突袭,这不是叛逆。叛逆也没那么大的胆子!”
  张本六十岁了,看着就是个小老头,他抚须赞道:“兴和伯所言不差,大明的地方若是任由外人侵入,那以后谁还把大明放在眼里?!”
  使者用哀求的目光看着礼部的小吏,小吏干咳道:“那位是兴和伯。”
  “兴和伯?”
  使者绝望的脱口而出道:“可是那个魔神……”
  才说完使者就后悔了。
  张本佯怒对方醒说道:“你在外杀戮过甚,引得外邦惊恐,这不好。”
  能做兵部尚书的哪会这般软弱!
  方醒微笑道:“想不到方某的匪号倒是不胫而走,贵使受惊了。”
  使者强笑道:“鄙国国主……”
  “此事没有商议的余地,贵使且等着朝中的决议吧。”
  朱瞻基让人把使者带到张本这里来,本就是想先把事情的性质搞严重些。
  张本板着脸送客,使者几乎是想跪下了,可礼部的小吏死死地拉住他,然后叫了兵部的人帮忙,总算是把人给拉出去了。
  “兴和伯,陆路进击不是法子。”
  张本为官清廉,清廉到令人发指,人送外号‘穷张’。
  方醒点头道:“是,陆路进攻的话,要付出的代价太大,旷日持久,补给线太长。”
  张本诧异道:“本官在金陵时和兴和伯缘悭一面,却听闻你跋扈,最近外间还说你夫人也很厉害,没想到今日一见,却是平和,可见传言多不可信。”
  这位老大人连朱棣都赞不绝口,朱高炽也是多番赞扬,及至朱瞻基更是委以重任,可见品性之好。
  方醒无奈的道:“张大人,许多事情你平和了没法办啊!就说上次在金陵,那些商人闹腾,若是平和了,威信何在?”
  张本起身道:“兴和伯,马上要用饭了,你家大业大,本官请不起啊!”
  这人居然下逐客令?
  方醒虽然恶名远播,可好歹没几个人敢逐客,今儿张本这算是开先河了。
  可看看张本袖子里露出的里衣居然有补丁,方醒就厚着脸皮道:“张大人,既然你说方某家大业大,想来吃不垮,要不中午方某请客?”
  张本板着脸道:“多谢兴和伯的好意,本官心领了。”
  方醒灰溜溜的出了兵部,这才想起一个传言。
  据说张本去宫中赴宴,朱棣在每个人的面前都放了银杯,直言宴后可以带回家,只有张本的身前却是一个陶杯。大家愕然,朱棣却解释说张本清贫,拿了银器也无用。
  皇帝赏赐的东西不能拿去换钱,这便是对张本最大的褒奖。
  方醒在外面吃了一顿锅贴,然后又进了宫。
  宫中此刻文武俱在,朱瞻基令人在把一幅地图挂在木架上,放在大殿中间。
  “都没吃午饭呢?”
  方醒进来时下意识就问了一句,收获了不少鄙夷,金幼孜更是讥诮的道:“兴和伯嘴边有油,可见午饭不错啊!”
  朱瞻基皱眉说道:“有事说事!”
  金幼孜拱手请罪,方醒笑呵呵的进来。
  此时地图边已经被围了一圈人,朱勇正在慷慨陈词。
  “陛下,只需五万人,若是臣拿不下暹罗,就投海自尽!”
  朱勇立功心切,甚至都把张辅挤到了边上。他用粗壮的手指头指着缅甸和暹罗的交界处,自信的道:“这边只要打通,臣率领骑兵就能一路打到他们的国都,然后生擒他们的国主,剩下的地方即可传檄而定!”
  张辅不好争抢,他瞥了孟瑛一眼,孟瑛就说道:“成国公,那边可不是那么好打的,弄不好就会深陷泥沼,到时候就是第二个交趾。”
  朱勇一拍挂地图的架子,瞪着眼,一副谁敢和我抢功我就干掉谁的架势,说道:“什么交趾?交趾现在可是大明的一个布政使司!”
  这时一直没发声的方醒说道:“那里不好打,而且打下来治理会很难。”
  在兵部他和张本可以恐吓使者,可在进宫的一路上,方醒就仔细回想着暹罗这个地方,然后想起了那漫长的补给线。
  在那些武勋愤怒的眼神中,方醒的手指头从云南经过缅甸,再到暹罗划过,然后说道:“缅甸新定,自身都得要靠着云南那边来补给,就算是打下了暹罗,从哪补给?”
  这一盆冷水从立功心切的武勋们的头上浇下去,朱瞻基看到几个武勋的眼中渐渐黯然。
  “水师呢?”
  朱勇不甘心放弃这次机会,他觉得自己已经闲的浑身长毛了,再不出去厮杀,整个人就会颓废。


第1891章 愤怒的朱瞻基
  “水师?”
  方醒又从太平港划了一条线,说道:“咱们不说国内转运的耗费,就说从这里开始,一路不断的补给……”
  朱勇急眼了,就喝问道:“兴和伯,你哪边的?”
  方醒无奈的道:“就事论事罢了。成国公,暹罗已经立国多年了,国中阶级久存,一旦打下来之后,大明面临的就是长久的清理,就和原先的交趾一般。关键是大明可以封锁。”
  方醒指着地图说道:“满剌加那边咱们可以着手,还有就是缅甸的出海口,一旦开辟出来,暹罗就被围在了中间,能有何作为?无法动弹嘛!”
  杨士奇觉得方醒虽然有时跋扈,可在大事上从不糊涂,所以这也是他愿意调和方醒和文臣关系的原因所在。
  “兴和伯所言不差,诸位,大明无法承担多处出击,一旦在征伐暹罗的过程中别处生事,到了那时,大明就难了。”
  杨荣的话让武勋们泄了气,一直没发言的张辅对此很无奈。
  军方想开战,哪怕是随便寻找一个对手,军方也要迫不及待的想出征了。
  而这种急切自然会导致判断出错,多来几次,武勋们粗鲁无谋略的名声大抵就要响彻云霄了。
  所以方醒给了张辅一个眼色,然后张辅就出来总结道:“暹罗那边已经被方政给吓坏了,不管怎么说,此事就是个口子,等局势变化之后,大明可以随时动手,借口都不用找。”
  朱瞻基一直在冷眼旁观着,见状就说道:“诸卿辛苦,来人,准备饭菜。”
  趁着准备饭菜的时间,张辅和方醒交流了一下。
  “他们被闲置的太久了,静极思动,可根子上却是担心会没落。”
  张辅身为武勋,对武勋们的心思把握的极准。
  武勋要立功,要见血吃肉,否则就是勋戚。
  可武学的第一批学生已经毕业了,他们将会到各地卫所去担当骨干力量。
  等这些人渐渐的爬上来后,原先的武勋能干什么?
  “他们想学习火器战法,可却有些下不去面子,加上火器卫所目前都掌握在陛下的手中,他们也无法接近,近乎于……困兽!”
  张辅的身上散发着萧瑟的气息,他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所以他的笑容格外的苦涩。
  方醒心中不忍,但却没有给出建议。
  两人就在殿前,张辅突然笑道:“你别安慰我,你也不想安慰我。虽然你自己也是武勋,可你却对武勋嗤之以鼻,哈哈哈哈!”
  方醒的心中五味杂陈,他承认道:“是,我是反对武勋。但我只是反对武勋的传承,你看看武勋们的下一代,可有几个出息的?等这一批武勋去了,大明难道就看着接班的那些人坐吃等死?”
  “英国公,兴和伯,吃饭了!”
  这时朱勇出来喊了一嗓子,被两个太监用那种能杀人的眼神盯着,然后他才想起宫中不可喧哗,就拱拱手缩了回去。
  张辅微微一笑,然后率先进去。
  ……
  暹罗的使者被丢在驿馆里心急如焚,而朱瞻基却已经在规划着大明的未来。
  武勋要经常敲打,要让他们保持着饥饿的状态,这是朱棣的言传身教。
  所以朱瞻基在午饭后就再次集合了武勋们,这次他撇开了文官,这让武勋们心中大喜,同时生出了皇帝果真是看重我们的欣慰。
  人都需要被肯定,朱瞻基显然深谙此道。
  “哈烈和肉迷联军正在亦力把里舔伤口,肉迷国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会担心大明的远征,可我们却没那么傻!”
  朱瞻基目光幽深,正襟危坐,缓缓的说道:“大明以后的方向将会是两个地方,北,和大海。”
  “北方有强敌,不过却不是迫在眉睫。而大海,那边有财富,有土地矿产,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大明提供各种资源。”
  “兴和城已经建成,这是大明在草原上的第一座坚城,但不会是最后一座。”
  朱瞻基最后含蓄的用这番话来表明了自己的雄心,武勋们纷纷躬身。
  “愿为陛下征服天下!”
  “愿为陛下征服天下!”
  ……
  “天下……天下多大?”
  太后听到了这个话,摆摆手,来报消息的太监一溜烟就走了,再不走就怕面色渐渐严峻的太后要收拾人。
  “皇帝雄心勃勃,本宫仿佛是看到了文皇帝。”
  太后大概知道自己刚才的脸色有些吓人,就缓和了一下,随后吩咐道:“去看看皇帝在干什么,若是有暇,就说本宫有事找他。”
  朱瞻基孝顺,得到消息后就算是手头有事也得搁下。
  “母后。”
  朱瞻基一进来就看到太后的面色木然,然后问道:“母后可是身体不适吗?儿臣马上让太医院的人来看看。”
  太后摇摇头,然后挥手,室内马上就只剩下了这对天下最尊贵的母子。
  “你想征伐天下?哪个天下?”
  太后没叫人送茶来,那么这就是正式的谈话。
  朱瞻基一怔,旋即就知道了来由。他皱眉道:“母后,海外有大国,北边也有大敌,大明不可能坐等对手壮大,然后再慢慢的侵袭东顾……”
  太后淡淡的道:“本宫知晓你有雄心,可好战必亡的道理想必你也知道,那些武勋只想立功,他们会怂恿你下旨征伐,可你得要有个心,这征伐有没有好处,好处有多少,值不值当,这些你是皇帝,自然是由你来操心。”
  朱瞻基笑道:“母后却是多虑了,海外多有金银和好地,汉王叔跟着郑和的船队出海了,他一心就想改封到海外去,这也是我家的一条出路,否则一旦大变,那就是避无可避。多些海外的封地,以后的周转余地也大些。”
  太后叹息道:“本宫不干政,只是担心你太急。既然你都策划好了,那就去吧。”
  朱瞻基低声道:“母后,兴和伯常说自家就是少了一个睿智的长辈,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这话儿臣却是赞同。”
  太后缓缓抬头,朱瞻基认真的道:“母后,有了您在,儿臣的心中才有底啊!”
  太后笑了,然后呸道:“胡言乱语的瞎说,说的好像本宫成了垂帘听政的曹太后,快去快去,记得晚上去皇后那里看看。”
  朱瞻基笑着应了,说道:“彩衣娱亲儿臣却也是能为,母后哪日有暇,儿臣便换了衣服说一折书,也好让母后欢喜。”
  太后摆摆手,等他走后,才幽幽的道:“内政不理顺就想着征伐,这可是惊涛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