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浩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后问道:“陛下此次传召微臣前来,是要问询这治灾之事吗?”

    李世民点头道:“自然是为此事,你曾平定瘟疫和旱灾,在治灾方面颇有建树,这次的灾情,你不妨说说,该如何治理?”

    李浩想了想,道:“陛下要问臣治灾之策,臣必须先问陛下治国之策。”

    李世民闻言一愣,蹙眉道:“治国之策?你要问何治国之策?”

    李浩一本正经道:“孟子他老人家曾经曰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陛下以为此言如何?”

    李世民点头道:“魏征也曾多次以此劝谏于朕,朕深以为然,民为邦本,本固则君宁。”

    “陛下英明。”李浩拱手,肃然无比道,“江山数百年一更迭,皇帝数十年一更替,唯独百姓,千万年不会变。”

    李世民闻言浑身一震,没想到李浩竟敢说出如此大胆的话来,一直以来,敢说这样话的人,唯有魏征一人,没想到现在又多了一个李浩,然而李浩的这句话,对于他来说就是真理,没错,一个王朝几百年就会覆灭,一个皇帝几十年就会换位,而老百姓,永远都是老百姓。

    李世民心中波澜起伏,沉默了许久,这才缓缓道:“诗狂,你若有话,不妨明言。”

    李浩道:“陛下,天灾往往伴随,微臣之所以要征询陛下的意见,就是想看看,是治灾重要,还是镇压重要。”

    “!”李世民闻言一惊,大唐强盛以来,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出现了,当然啦,也是因为没有大灾,往往是伴随大灾一起出现的,正因为多年未有,百姓安居乐业,他差点就忘记这么重要的事了。

    李浩接着说道:“天灾并非空谈,陛下想要治灾,必须预防,这,也分多种,有些是灾民为了求生,为了一口吃食,而发生聚众抢掠,渐渐扩大范围,形成,这种比较好解决,安抚民心即可,而有些是一些心怀鬼胎之人蓄意谋划,趁着天灾搅弄风云,愚弄百姓,此为大祸!”

    李世民摆手道:“如此盛世,有谁会蓄意谋划,诗狂多虑了。”

    李浩点头:“但愿是微臣多虑了,陛下,此次治灾,积雪封道,粮草估计要十日方能正常通行,陛下可想过,灾民能否等上十日?”

    李世民闻言一怔,瞠目望着李浩,他真的没想过。

    李浩又道:“陛下,微臣以为,治灾,还得遵循一个就近原则,河北遭灾不假,然而大唐丰衣足食多年,各州府库之中自有存粮,或许那些存粮不足以赈济灾民,但却能撑上一时,最重要的是,河北道,乃士族聚集之地,大唐以何起兵反隋,难道陛下忘了吗?”

    李世民愣住了,大唐起兵反隋,靠的就是各大门阀士族的财力支持,打仗,打的就是兵力和财力,门阀士族占据一地,经营多年,其积蓄的力量非比寻常,谈不上富可敌国,却也相差不远了,而在这个时代,钱和粮乃是重中之重,河北道那么多门阀世家,他们若愿意捐粮出来,赈济灾民那真不是个事,关键问题是…他们能愿意吗?

    李世民也知道,这些世家门阀肯定不会愿意从身上割肉的,这群士族的尿性,他比谁都清楚,他们贪婪无比,控制着大唐的经济,还控制了许多朝堂高官,他们的手伸得很长,甚至已经对李世民的皇权造成了威胁,李世民下达一项国策之前,先要想一想,自己的这项政策,会不会惹到这些河北的门阀,一旦侵犯了他们的利益,那么他的这项国策就很难进展下去,这就是那些门阀士族的力量,让李世民都感到头疼。

    然而李世民也拿这群士族没办法,他们行事向来严谨,而且不择手段,不会落下什么把柄,没有把柄,李世民就不好动他们,首先群臣那一关就过不去,况且,天下门阀那么多,如果没有足够的把柄就想杀一个门阀来立威,得到的绝对不是杀鸡儆猴的效果,而是反效果,这群士族门阀的脾气可不大好。

    常言道只有千年的世家,没有千年的王朝,门阀士族的存活之道就是附庸一个又一个的王朝,在王朝身上吸血,吸干了,换下一个,这是一群非常恶心的人。

    甘露殿上一时间很安静,过了许久,李世民才悠悠叹道:“士族之人,又怎会问民生疾苦。”

    李浩点头道:“陛下说得是,门阀世家,原本就指不上,不过微臣觉得,他们不帮忙没关系,但千万不可帮倒忙。”

    李世民闻言一惊,忙问:“你此话何意?”

    李浩道:“陛下近年来打压河北门阀,虽然力度不大,但聪明的人可以感觉得出来。”

    李世民浑身一震,眸中精光闪烁:“你看出来了?”

    李浩点头:“微臣相信,河北的那些老狐狸自然也看得出来,他们当年有从龙之功,如今陛下却打压他们,以他们睚眦必报的性子,只怕不会善罢甘休,此次雪灾,对他们来说可是天赐良机,陛下不得不防。”

    “亏得诗狂你提醒!”李世民惊出一声冷汗,摊手道,“诗狂,此次治灾重任,朕想交托与你,你可愿意?”

    李浩嘴角抽了抽,你话都说出口了,我若摇头,那不是抗旨吗,他只能摆出一副慷慨的模样,道:“为百姓谋福,为陛下分忧,微臣万死不辞。”

    “好!”李世民也兴奋无比,刚想说话,看到侍奉在两旁的婢女,挥手道,“你们都退下,门外金吾卫,退开十丈!”

    两个婢女领命退下,门外的金吾卫们也退开十丈远,李世民走下高座,来到李浩面前,李浩赶忙起身。

    李世民低声道:“此次前往河北道,治灾,治乱,缺一不可,为防贼人作乱,朕会授你调兵鱼符和密旨,届时你到了河北,若遇大事,可调动河北兵马,先斩后奏。”

    李浩闻言浑身一震,拱手道:“微臣领命。”

    李世民回到宝座上,继续道:“此次治灾,需要安抚民心,所以明面上,朕会派太子前去治灾,你从旁协助……”

    李世民尚未说完,李浩忽然垂头拱手,道:“请陛下赐微臣一死!”

    李世民愣了愣,随即蹙眉道:“说正事呢,赐什么死!”

    李浩道:“微臣要抗旨,必死无疑,所以还是请陛下直接赐微臣一死吧!”

    “抗旨?”李世民双眉紧蹙道,“你方才明明答应朕了!”

    “微臣改主意了。”

    “混账!”李世民气得直拍案,瞪眼怒叱,“你当这是小孩子过家家吗,说改主意就改主意?知道什么叫君无戏言吗?”

    “所以请陛下赐微臣一死!”

    李世民无语,李浩这是跟他耍滚刀肉呢,他能赐死李浩吗,明显不会,他仔细想了想,立刻明白过来了,缓声问:“你是因为太子?”

    “回陛下,是的。”李浩也不遮着掩着,就这么光明正大地说道,“微臣不喜欢太子。”

    敢当着皇帝的面说不喜欢太子的人,李浩是第一个,不只是大唐立国以来,历史上估计也没有过。

    说这句话前,李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太子多番坑害自己,自己自然恨他,这个几乎满朝大臣都知道,李世民也知道,只不过不敢放在明面上说而已,李浩为何敢这么堂而皇之地说出来,因为他是混账啊,混账人说混账话,这样说出来,反而让李世民觉得他很直白,很坦荡,皇帝不就喜欢臣子坦荡吗,况且,李浩已经说得很含蓄很委婉了,只是说不喜欢太子,并没有说讨厌太子呢。

    李世民很生气,气呼呼地瞪视李浩,冷声问:“李浩,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微臣不喜欢太子。”李浩依旧还是那句话,并没有因为李世民的怒火而发生任何更改,他知道李世民不会将自己怎样,他也知道,李世民其实也对太子很失望,那还怕个毛啊。

    果然,李世民怒了好一会儿,沉声道:“朕念你年少轻狂,且饶你这次,以后这样的话,朕不想再听见!”

    “多谢陛下宽宥。”李浩拱手道,“倘若陛下定要让微臣和太子同去河北治灾,微臣唯有抗旨。”

正文 320章:黜置使李浩

    “混账话!”李世民冷哼道,“派太子前去,方能安抚民心,以防,你自己不也说了吗,大灾常伴,不可单一治之。”

    他嘴上说得漂亮,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想让李承乾去历练一番,让他看一看民间疾苦,方知居于高位是何等不易。

    李浩也猜到了李世民的意图,但他也知道,李承乾早已病入膏肓,双目闭塞,再也瞧不见外来的人情冷暖,一味地躲在自己的狭小空间里自怨自艾。换句话说,他有心理障碍了,很深的心理障碍,需要非常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去疏导,不是去看看民间疾苦就有用的,然而这个世界没有心理咨询师,李浩倒对这方面有点研究,毕竟跟至元真人学过一些,但李浩是李承乾的仇人,估计还没到他面前,就被他撕成碎片了,况且,李浩是个混账,不是圣贤,不会以怨报德的,李承乾多番坑害他,他怎么可能屁颠屁颠地去开导他,那不是犯贱吗。

    面对李世民的这句话,李浩却道:“陛下的皇子不止太子一人,若派其他皇子去,一样能代表皇恩浩荡,可安民心。”

    李世民蹙眉问:“那派魏王去?”

    李浩摇头:“微臣也不喜欢魏王。”

    李世民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顺手操起案上一方砚台就想砸李浩,若不是李浩之前说了一番大道理,李世民真怀疑他这次来是给自己添堵的。

    还好李世民忍住了,重重地将砚台拍回在案上,指着李浩,瞪眼喝道:“你是当真不怕死是吧!”

    李浩坦然道:“微臣怕死怕的要命。”

    “怕死还这么放肆,既不喜欢太子,又不喜欢魏王!你到底想怎样!”李世民近乎咆哮了。

    李浩淡然道:“陛下请暂息雷霆之怒,听微臣一言。”

    “讲!”

    李浩有条不紊道:“陛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陛下也赞同这句话,所以治灾安民为首,陛下喜不喜欢哪个皇子是次要的,皇子能不能得到历练也是次要的,此次派去的皇子必须能跟微臣合拍,听得进微臣的话,这样治灾之事方能顺利进行,若是两人意见相悖,恐误大事,陛下说是不是?”

    李世民神色稍缓,点了点头,随即又皱眉道:“青雀难道不听话吗?”

    李浩笑了笑:“魏王确实很听陛下的话。”他这句话很含蓄,言下之意是,魏王确实很听你的话,但他不听我的话呀。

    李世民仔细一想,李泰自诩聪慧,向来眼高于顶,李浩又以才智著称,估计李泰真的很难听李浩的话,他随即又想到了吴王李恪,但一想到李恪刚愎自用的性情,就觉得不合适了。

    如此一来,李世民倒犯难了,望向李浩,问:“那你倒是说说,派哪个皇子和你同去河北比较妥当?”

    李浩拱手道:“陛下,微臣以为,晋王仁厚,可堪此大任。”

    “稚奴?”李世民闻言一愣,随即摆手道,“不可,稚奴年纪太小,过完年也才十四岁,能济什么事。”

    “陛下!”李浩扬声道,“微臣教导晋王已有数月,数次带晋王于田垄之间,晋王见农民劳作,也曾亲自挽袖下田,事后感叹说:‘诗狂你曾有诗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治尝不觉,如今治亲自劳作,方知此言当真。’自此之后,晋王在微臣家中进食,米粒掉落于案,皆捡起食之,不浪费一粒粮食。”

    李世民闻言脸色变得柔和起来,满面欣慰地点头:“稚奴懂事,稚奴很懂事。”他只夸李治懂事,却不夸别的,因为李治在他眼中就是个小孩,只有小孩子才以懂事和不懂事来评价。

    李浩又道:“晋王仁厚,深知百姓疾苦,如今国遭大灾,晋王一定也想为国献力,为民平灾,到了河北,无需晋王做事,一切由微臣操办,晋王只要学习,只要代表皇家站在那里,民心便可安。”

    李世民闻言顿时心动了,单就眼前治灾的事情来看,李世民觉得李治确实是个合适人选,因为李浩是他老师,他肯定听李浩的话,虽然年纪小了点,但李浩也说了,一切事情由他去办,李治只要像个图腾一样立在那里,代表皇家天威,就可以让百姓安心了。

    李世民犹豫了许久,终有决断,民为贵,民为贵,不可只是说说,还必须付诸行动,于是他缓缓道:“好,朕准你所奏,就让晋王前去河北治灾,你从旁协助,同时,朕授你鱼符密旨,以策万全,明日一早,圣旨到达,后日一早,你便和晋王出发前往河北,如何?”

    李浩长身一揖:“臣谨遵圣命。”

    事情终于定下了,李世民松了一口气,不知道为何,当李浩领命之后,李世民的心便平定了下来,或许在他的潜意识中就已认为,李浩办事,高枕无忧,因为自己交派给李浩的任务,就没有办砸过的,哪怕任务再难,李浩也会漂漂亮亮的完成,“能臣”二字用在李浩的身上,十分贴切。

    这时,李浩道:“陛下若无其他吩咐,微臣就告退了。”

    李世民点头道:“朕派人送你。”

    二十个羽林卫送李浩出了皇城,陆云和朱瑞环在雪地中等着,二人体质强健,还修炼了内功,自然不惧寒冷,不过零下十度的温度不是开玩笑的,两人的鼻子冻得通红,每呼吸一口气,都是一阵白雾。

    “你们受苦了。”李浩上前歉然一笑,拍了拍他们的肩膀。

    “算不了什么。”陆云淡然一笑。

    朱瑞环则好奇地问:“老大,陛下找你谈何事?”

    陆云狠狠瞪了朱瑞环一眼,沉声道:“朝廷大事,不要乱问。”

    李浩笑了笑,点头道:“二逗要记住你师父的话,我为何重用你师父,不仅因为他本领高强,还因为你师父是个人精,不该问的事,他从来不乱问。”

    “哦。”朱瑞环也意识到自己犯忌讳了,点了点头。

    李浩语风忽然一转,道:“其实这件事也不是什么秘密,可以说,不过这里不是地方,咱们先去太白楼。”

    三人在羽林卫的护送下前往太白楼。

    太白楼早已打烊,然而李浩这个东家来叫门,他们又岂能不开,依旧是豪华包间,三人一字排开,躺在躺椅上,用热水泡脚,哎哟,那个舒爽,桌旁还放着热茶,哎哟,美得很。

    “我要去一趟河北道。”李浩忽然说了一句。

    朱瑞环赶忙问:“去河北干嘛?”

    还是陆云聪明,猜测道:“河北也遭雪灾了?”

    “大——雪灾。”李浩道,“此次雪灾,波及关内,河东,河北三道,范围很广,这么大范围的雪灾还是比较罕见的,其中尤以河北雪灾最是严重,而河北灾情数恒州,定州,易州这三州最重,我要去的,就是那里。”

    “带我们去吗?”陆云问。

    李浩想了想,道:“带你和陈松去,朱瑞环留着看家。”

    “凭什么!”朱瑞环闻言瞪眼叫起来,他喜欢跟着李浩出任务,惊险又刺激,特带劲,每天在家里练功让他觉得很烦躁。

    “就凭他们两个武功比你高。”李浩挑眉道,“不好好练好武,还想出任务,遇上高手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朱瑞环翻白眼:“世上哪有那么多高手。”

    陆云瞪了朱瑞环一眼,冷然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单就我知道的,有四个人,可以在二十招内取你性命,你还是好好在家练武吧,等你武艺大成,少爷自然会带你出去的。”

    朱瑞环这下没脾气了,低垂着脑袋道:“好吧,我会好好练武的。”

    李浩半躺在躺椅上,悠悠叹道:“过几天就过年了,唉,今年过年又不能在家了,图兰朵的肚子都那么大了,预产期在明年三月,也不知道我到时候来不来得及赶回来……”

    陆云闻言道:“要不多请几个郎中来府中吧。”

    “这倒不用,家中已有两个郎中了,还有裴渺师兄在,什么郎中的医术能赶得上裴师兄。”李浩满面凝重道,“这个时代生孩子风险大,一旦出现难产之类的可就麻烦了,如果万一真的被我乌鸦嘴说中了,我会叮嘱裴渺,尽全力保住图兰朵,千万不能让她出事,只要她人还好好的,孩子不重要……”

    陆云扭头静静地望着李浩,忽然发觉自己似乎又认识到了李浩侠骨柔情的一面。

    隔日一早,许廉带人来太白楼宣旨,封李浩为左骁卫中郎将,领一千左骁卫精骑护送晋王前往河北治灾,赈灾粮款由户部拨调,由五千右武卫大军押运,随后便至。

    李浩上前接圣旨的时候,许廉朝李浩使了个眼色,低声道:“李县侯,陛下还有密旨。”

    李浩点了点头,将许廉请进房中,由陆云和朱瑞环在房间外守着,任何人都无法窥探。

    许廉从怀里取出一块明黄布帛,轻声道:“蓝田县侯李浩接旨。”

    李浩躬身道:“微臣接旨。”

    许廉开始念圣旨:“敕封蓝田县侯李浩为河北道黜置使,授调兵铜鱼符,河北一应官吏,听其调派,不得违逆,若遇非常之事,可便宜行事!钦哉!”

    “谢皇上隆恩。”李浩一本正经地上前接圣旨,心中已经暗暗窃喜,这个官职牛逼了,黜置使,以前没听过啊,感觉就是钦差大臣,而且可以便宜行事耶,什么叫便宜行事,就是先斩后奏的意思。

    许廉将一枚铜鱼符放在圣旨上,递给李浩,微笑道:“李县侯,陛下让咱家带话给你,若是河北道的门阀士族们想借这次天灾闹腾一番,你尽力拿到他们的把柄,然后怎么做……你自己拿捏分寸,别忘了,你有便宜行事之权,可先斩后奏。”

    “我懂了。”李浩咧嘴一笑,笑得有点坏。

正文 321章:治灾行

    李浩知道,李世民要拿他当刀使,不过没关系,他甘愿做那柄刀,因为门阀是大唐身上的毒瘤,必须割除,他们侵占的土地,已经达到一个天文数字,土地都被他们侵占了,那么自然就有百姓没田种,沦为佃农,虽说这个时代地主剥削佃农的现象并不多,但佃农就是佃农,他们的付出跟回报永远不成正比,而且,剥削还是存在的,前几年大唐风调雨顺,有些佃农也只是勉强混个半饱,倘若收成不好,那些苦命的佃农何以充饥,这也是为什么大唐值此盛世依然有人无法丰衣足食的原因。

    送走了许廉,李浩也打道回府,明日便要出发了,时间有点紧迫,他必须先将家中一切事务安排妥当,其他的事都好说,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图兰朵,将裴渺请至府中,特地叮嘱,如果自己在图兰朵临产的时候还没回来,一定要让他保证图兰朵顺利生产,就算出现万一的情况,大人小孩二选一的话,也必须保住图兰朵。

    当时杜洪还有其他一些人都在场,便将这话传到图兰朵那里,图兰朵听后躲在房中偷偷抹泪,古代女子地位低下,李浩能说出这样的话,真的让她感动到流泪,但第二天去送李浩的时候,她却又仿若没事人一样。

    上河村的小土坡上,陈宾带着两百个手持铁盾和陌刀的骑士整齐地排成方阵,玄甲奇兵终于练成了,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艰苦训练,他们已经脱胎换骨,左武卫这个称呼,对他们来说实在太弱了,眼前的这两百人,可以轻松撕碎两千人,而这次,李浩准备带他们去河北。

    军阵之前,李浩转身望着家中众人,陆云面无表情地站在他的左后方,陈松一脸酷酷地模样站在他右后方。

    “都回去吧。”李浩摆了摆手,强撑起笑脸,道,“再送都出村了。”

    图兰朵挺着大肚子上前,手持一件毛绒绒的白色披风披在李浩身上,并帮他系上扎带,轻声道:“天寒地冻,一路多加小心,在外行事千万莫要逞强,多想想我们姐妹,还有孩子……”她说到最后的时候,不自禁地伸手摸着隆起的肚子。

    李浩也想伸手摸,却发现自己的手太冷,便又缩了回来,笑道:“放心,治灾而已,又不是打仗,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没危险你带他们去干嘛?”图兰朵的眼神飘向那两百玄甲军,玄甲军那冲天的杀气,让她只看了一眼就挪开了目光,即便她是练武之人,也不敢多看一眼。

    李浩干笑道:“有他们在,你就更该放心了,夫人放心,庭州被围时何等艰难,咱们都熬过来了,还怕什么?”

    就在这时,一行人影骑马踏着积雪从土坡下方行来,远远便听到清脆的声音高喊:“李浩!李浩……”

    李浩转头一看,竟是李屏带着家中部曲赶来了。

    “还好,还好,叫我赶上了。”李屏气喘吁吁地下马,来到李浩跟前,美滋滋地望着李浩。

    “你怎么来了?”李浩有点讶然望着李屏,道,“我走的时候会路过长安与晋王会合,你在长安等我即可,特地赶来做什么?”

    “谁知道你什么时候才回来。”李屏翻着白眼抱怨,“我就想跟你多待一会儿,特地赶过来,陪你一起去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