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李世民确实有过给李浩封王的念头,但他随即就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太疯狂了,在如今封爵都艰难无比的境况下,怎么可能给李浩封王,况且满朝文武可不是吃素的。
殿上静默了片刻,李世民缓缓道:“你此番立下大功,朕也不能毫无表示,今日一大早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谴使来请罪,并送来了他的女儿明珠公主,希望能与大唐和亲,这明珠公主朕也瞧过了,二八芳华,生得颇为美貌,与你倒是颇为般配……”
李世民说到这里顿了顿,李浩赶忙趁机插话:“陛下,臣懂您的意思了,不过臣已经有妻室了,正室乃江夏王之女,侧室乃图氏,二人都是陛下赐婚的。”
“朕知道。”李浩闻言也面露为难之色,道,“这明珠公主虽然是番邦公主,但怎么说也是公主,自然是不能给你做妾的,所以朕在想,将你侧室的位置让出来给她,是否可行?”
李浩摇头道:“陛下,大唐才俊何止臣一人,此等赏赐,若换做其他人,是美事,而落在臣身上,只会让臣为难。”
李浩的话虽然委婉,但还是很直接地拒绝了李世民,李世民也不着恼,毕竟他的这个要求确实有点过分,况且他是想赏赐番邦公主来弥补李浩,而不是为难李浩,既然李浩拒绝,他又怎能强求,否则便是事与愿违了。
李世民闻言点头叹道:“既然如此,那便罢了,明日初一,乃大朝会之日,届时你定要参会,不可再在家偷懒了。”
李浩拱手道:“遵旨。”
“嗯,没什么事了,退下吧。”
李浩出了皇城后,和陈松会合,直奔太白楼,毕竟明日要参加早朝,就不回家了,一大早从蓝田赶过来,这大冷天的,冻都冻死,还是在太白楼过夜吧,而且,他到太白楼有事,有大事。
李浩来到太白楼后,先进了地字五号包间,在包间里四处查看起来,这包间不大,十五个平方的样子,窗口临街,李浩在包间里转了一圈后,便用手指在墙上敲起来,这儿敲一下,那儿敲一下。
足足敲了二十多分钟,李浩让陈松唤来掌柜姚大福,在姚大福耳边低声叮嘱了几句,姚大福连连点头:“是,小人知道了,侯爷放心,一定办妥。”
李浩满面肃色道:“此事切不可声张,决不可走漏半点消息,否则我为你是问!”
姚大福闻言一惊,他还是第一次见李浩说这么重的话,赶忙道:“侯爷放心,小人一定不走漏半点消息。”
“嗯,你先去忙吧。”李浩挥了挥手,打发了姚大福,然后和陈松去三楼的天字一号房。
天字一号房中,陈松疑惑问向李浩:“你这次葫芦里又是卖的什么药?”
李浩斜了他一眼,问:“你都听到了?”
陈松挑了挑眉:“我站那么近,耳力又好,自然听到了一点。”
李浩长吸一口气,幽幽叹道:“还不是为了晋王,太子人选一直悬而未决,这可不是好事,我若不再做些什么,只怕皇上真要架不住那些大臣的劝谏了,所以,我这次打算让陛下封晋王为太子。”
陈松疑惑道:“你做的事……好像跟立太子也扯不上关系吧。”
“看似没有,其实大有关系,因为我后面还有部署。”李浩自信满满道,“现在,对于立储之事,大臣们的谏言早已让皇上的耳朵听出茧子了,他需要听一听其他的声音。”
“其他的声音?”陈松闻言一脸懵逼状。
李浩嘿然一笑:“说了你也不会明白,我这一招叫釜底抽薪,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陈松翻白眼冷哼:“又卖关子。”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李浩就起床了,第一件事,去太白楼后院练功,由于今天时间较紧,就没空练刀了,连早饭也没空吃了,他洗漱一番,换上官服,跑到厨房用布袋塞了一大堆糕点就和陈松出发,前往太极宫,进入皇城后,承天门还没开,众官员在外等候,没过多久,马周来了,薛仁贵来了,苏定方来了,李绩秦琼还有程咬金也来了。
李浩虽然在朝中树敌不少,但还是有朋友的,苏定方,牛进达,执失思力,程咬金,秦琼,李绩等等,朝中很多开国老将都来跟李浩打招呼,因为他们都是军人,知道行军打仗的艰难,更加知道像李浩这样十日败七国是何等之难,所以他们佩服李浩,况且他们跟李浩的关系本来就不差。
李浩也是一阵叔叔伯伯地乱叫一通,由于他是晚辈,见长辈就要拜一拜,俨然成了行礼虫,但他心里还是很开心,自己混到今天还是有点成就的,起码不像魏征那样,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此刻魏征确实正孤零零地站在远处望着李浩,眸中似乎藏着一些什么东西,复杂难明,其实他也很想来跟李浩来打个招呼,毕竟李浩对他有救命之恩,而且他也很赏识李浩,可是他知道自己不能去,他必须保持自己中正的形象,不偏不倚,就像一座天平,永远保持平衡,直至死亡。
第一卷:混迹大唐 404章:李浩难封(下)
很快,东方天际亮了,承天门缓缓打开,文武大臣排成两排鱼贯而入,很快,进入巍峨雄壮的太极殿,这次李世民似乎有点急切,群臣刚入殿站定,许廉就高呼起来:“皇上驾到!”
李世民迈着方步从后殿入殿厅,身后两个宫娥打着宫扇,李世民入宝座后,宫娥退下,群臣拜礼,山呼万岁。
李世民扫视了一眼众人,开怀道:“诸卿免礼平身。”众臣纷纷直起身子,然后分四排站列,文臣两排,武将两排。
李世民今日心情极佳,满面微笑道:“今日朝会,不为旁事,今日就论功行赏,好好封赏一下为国征战的将士们。”
群臣闻言纷纷交换眼色,特别是长孙无忌,不断向房玄龄使眼色,房玄龄一直假装没看见,最后竟默然闭眼,长孙无忌见状蹙眉,他们二人用眼神交流法这么多年了,房玄龄还是第一次闭眼,意思很明显,不接受你的任何信号,就像手机关机一样,不理你。
这一次群臣为何如此反对李世民封赏李浩,难道真的因为李浩树敌太多吗,这其实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而已,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长孙无忌联合那些门阀世家们捣鬼,长孙无忌本来就是手眼通天的人物,在朝堂之上不敢说只手遮天,但也是呼风唤雨了,他要弄什么人,还没弄不倒的,再加上那些门阀世家有许多人朝堂上位高权重,有他们相助,这次要压制李浩的封赏,对长孙无忌来说真的不是什么难事。
李浩目前已经是朝廷正三品大元,佩金鱼袋,按理说他应该站在队伍的前排,但他却故意往后站了十几位,和马周站在一起,李浩站队很有意思,他文武兼并,文是银青光禄大夫,武是归德大将军,所以他每次在朝会上站队都很随意,今天看武将们很帅嘛,嗯,站武将这边,明天看文官们比较顺眼,就站文官这边吧,放眼整个朝堂,没有谁敢在太极殿上比他还随意的。
然而李浩上朝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站在文官这边,因为武将们喜欢练武,这没什么毛病,然而他们练完武后却不洗澡,一身臭汗就这么自然风干,那味道……啧啧啧……很酸爽。
李浩今天没来得及吃早饭,所以用小布袋带来了许多美味的糕点,现在正好是早饭时间,他肚子也饿了,躲在马周身后偷偷取出糕点往嘴里塞,两只眼睛咕噜噜地四处乱转,生怕被别人发现。
李世民在宝座上吧啦吧啦地一直说,讲述着苏定方、李浩还有薛仁贵在大唐边陲如何英勇御敌,如何大杀四方,如何拓僵千里,如何扬大唐国威,李浩在下面可劲儿吃,嘴巴塞得鼓鼓的,此刻他很后悔,怎么就忘记带水来了呢,有点噎人。
李世民终于讲述完他们的功绩了,接下来开始封赏,先封赏苏定方,然后是薛仁贵,接着是马周等一系列监军,还有安西都护府都护郭孝恪,这些封赏,李世民都跟群臣商量过,没有任何异议。
苏定方的封赏比较简单,因为苏定方虽然是此次大军的主帅,但他所立功劳不大,封赏结果是加食邑三百户,授勋柱国,封从二品镇军大将军,赏黄金千两,帛千匹。
薛仁贵此次功劳不小,偷袭吐蕃粮草营,击溃薛延陀和回纥大军,还灭了龟兹国,三功并赏,赏赐自然很高,晋爵泾阳县伯,实食邑五百户,封正四品忠武将军,授勋正五品上骑都尉,领左右屯卫将军职,赏黄金千两,帛千匹,赐汗血宝马一匹,加封其夫人柳氏三品诰命。
至于马周,他这次基本没啥功劳,但没功劳也有苦劳,去边疆那种地方走一趟,只要打了胜仗,就算他是个混子,大小也有封赏,而李世民对马周还是十分看重的,给马周的封赏也不低,封了他一个银青光禄大夫散衔。
一系列人都封完了,唯独没有李浩,群臣很满意,长孙无忌也松了一口气,而李浩还躲在马周身后吃糕点,吃得不亦乐乎,反正他早就知道此次封赏没他啥事儿,那就别操心了。
而就在这时,魏征忽然出列道:“陛下,似乎少封赏了一个人!”
此言一出,所有人顿时一惊,魏征这是要干嘛!又要来做搅屎棍?
李世民见魏征忽然跳出来,那个开心啊,哎呀,啥时候这个田舍翁变得这么可爱了,他虽然开心,但却不好表露出来,故作疑惑地问:“哦?少了谁?”
魏征大声道:“蓝田县侯李浩!”
“果然!”众人心头纷纷大叫,魏征这个愣头青要给李浩出头了。
在群臣看来,李浩救过魏征的命,魏征为李浩出头很正常,不过他们很失望,一向公正无私的魏征这次居然偏袒李浩。
李浩吃得正欢,一听魏征叫自己名字,吓得被噎着了,使劲捶打胸口,好难受。
李世民听到魏征的话,暗暗开心不已,但他却假装很苦恼的样子,说道:“李浩的封赏,朕曾跟诸卿议过三次,但诸卿们都反对,所以李浩的封赏暂时还未定。”
魏征问道:“那一定是陛下给的封赏不是很妥当。”
李世民一本正经道:“朕是按功行赏,此次大战,李浩居首功,朕给其封赏是晋爵蓝田县公,领兵部郎中职,授勋柱国,封怀化将军,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其正室侧室同封二品诰命,此等封赏,魏卿可觉妥当?”
魏征拱手道:“臣觉得十分妥当。”
有史以来,第一次,魏征在朝议上和李世民站在一边,李世民好开心。
然而岑文本闻言却出列道:“陛下,臣觉得不妥,李浩如今年方二十四,若在此年纪就已封公,授勋柱国,而且官职皆入三品,再过数年,李浩又立新功,陛下将如何赏赐?”
“诚然如是!”褚遂良出列拱手道,“陛下,朝廷赏赐虽然有其法度,但也因酌情而行,李浩太过年轻,不该行此厚赏,应从长计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一连竟有二十多位大臣跳出来反对,而且他们说得似乎都有道理,即便魏征自认占据大义,一向辩论无敌的他竟也生出无力之感。
看到魏征紧蹙眉头,李世民也缓缓蹙起了眉,唉,看来魏征也争不过他们,是呀,魏征只是一个人,怎么可能争得过他们……
一念至此,李世民暗自叹息,长呼了一声:“诗狂何在?”
李浩还在吃。
李世民一声喊罢,李浩再次吓了一跳,以至于……他又被噎着了。
马周见李浩半天没出列,稍稍转身扭头看向背后,刚扭头,就看到李浩瞪圆了一对眼珠子,吓了他一跳,接着他便发现李浩的嘴塞得鼓鼓的,还在快速地捶打胸口。
“诗狂没来吗?”李世民又提高了声音。
马周着急提醒:“诗狂,陛下叫你呢。”
李浩无奈,虽然噎得难受,但总不能晾着李世民啊,只能一边捶打着胸口,一边出列,想要回话,嘴里塞满了东西,又无法说话,只能就这么站在殿心继续捶打胸口。
“嗯?”李世民看到李浩这奇怪模样,一时间有点懵,蹙眉问,“诗狂你这是……”
李浩用手比划了一番,李世民很聪明的,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知道他是吃东西哽着了,赶忙道:“马周,快帮他拍拍后背。”
“是。”马周赶忙上前,替李浩拍打后背。
群臣面面相觑,李浩居然敢在朝会的时候偷偷吃东西,而且还狼吞虎咽地吃噎着了,这倒也罢了,皇上这是几个意思,不仅没有责怪,还让马周给他捶背,这是闹哪样?
李世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现在的李浩在他眼里,不仅是个大功臣,还是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被一群朝堂老臣合起来欺负,他能做的,就是袒护李浩,他就是要袒护李浩。
马周正在给李浩捶背,只见一个老迈的身影忽然出列,正是孔颖达,孔颖达气愤无比道:“陛下,李浩此子竟敢在早朝的时候,在太极殿上偷吃东西,简直目无王法国纪,成何体统!请陛下严加惩戒,以儆效尤。”
褚遂良跟着出列:“臣附议,李浩胆大包天,望陛下严惩,以儆效尤!”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好不容易揪住李浩的一个错误,他们怎么能放过,一时间群臣纷纷附议,李世民两条眉毛拧成了麻花。
好不容易,李浩终于缓过气来了,嘴里的食物也咽下去了,他朝马周拱手道了个谢,然后转身朝李世民行礼道:“陛下,臣有话说。”
李世民闻言摊手道:“诗狂有何话,但说无妨。”
李浩道:“臣今日来参加早朝,走得太早,没来及吃早饭。”
孔颖达闻言瞪眼怒哼:“你以为就你一人未吃早饭吗,在场诸位同僚大多都未吃早饭!”
李浩摇了摇头,一本正经道:“孔祭酒你有所不知,在下有胃疾,不按时吃早饭的话……会死。”
此言一出,满殿皆静,几乎落针可闻,所有人都惊讶地望着李浩,为啥惊讶,因为这话听起来比假话还假,他们见过胡说八道的,却没见过如此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这脸皮是有多厚。
第一卷:混迹大唐 405章:论边防
“你……你……”孔颖达气得身子直颤,指着李浩,气愤无比道,“一派胡言,一派胡言,哪有人不吃早饭就会死的!简直胡说八道!信口雌黄……”
李浩挑眉耸肩道:“现在你看到啦,我就是那种不吃早饭就会死的人。”他说罢还特地转了一圈,好让孔颖达仔细看个清楚。
其他众臣纷纷皱眉,李浩这小子插科打诨的功夫,果然不是盖的,偏偏他们还无法揭穿,毕竟他们又不懂医术,对于病理这方面说话没什么权威性,李浩可是靠着高超医术救活魏征和秦琼的人,医名在外,他说自己有胃疾,谁敢说他没有,太医院院正说了都不管用。
若在平时,李浩这样在朝堂上撒泼耍无赖,李世民肯定要呵斥一番,但今天李世民却看得眉开眼笑,心中暗爽,哎呀,看到这些老家伙吃瘪,真特么的舒坦,诗狂真是好样的。
李浩正好转头,看到李世民朝他微笑,他也朝李世民挑眉笑了笑,虽然没有说话,但那小眼神仿佛在说:“咋样,我怼人很专业吧。”
见李浩并没有因为得不到封赏的事而不开心,李世民心中顿安,摆手道:“好了,此事到此为止,诗狂的封赏日后再议,孔祭酒和诗狂,你们先归列,接下来,咱们来议一议,安置北庭都护府之事。”
群臣一听这话,顿时都静了下来,北庭都护府呀,那可是巩固边防的重要军政机构,对边陲的安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唐如今拓土千里有余,这只是个起点而已,将这边疆的土地好好守住并妥善经营,才是接下来的重点。
李世民缓缓道:“对于北庭都护府的安置,诸卿可有好的谏言?”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说话,李世民不开心,怼李浩的时候,这帮家伙特来劲,一说到军国大事,他们全都成了闷葫芦,李世民不禁想起了李浩曾对朝中之臣做过的点评,果然朝中尸位素餐之人太多。
其实安置北庭都护府,也没有什么太多东西好说的,不就是派一系列人去镇守边塞嘛,关键是这个人选不大好定,庭州那边的气候太过恶劣,一般人可不愿意去那里,所以他们也没啥人好推荐,自然不说话了。
见群臣不说话,李世民转头望向李浩,问:“诗狂,这千里疆土是你打下来的,你对那边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你可有什么好的想法?”
李浩出列拱手道:“陛下,北庭都护府都护一职,臣倒是可以推荐一个人选。”
“哦?”李世民闻言挑眉道,“什么人?”
李浩道:“此人正是庭州刺史…秦渭。”
“秦渭……”李世民闻言蹙眉想了想,道,“这个名字,朕似乎听过。”
李浩道:“陛下,臣当初任庭州刺史时,扳倒了逆贼曹田后,就是这个秦渭暂代的庭州别驾之职,后来臣离任,秦渭暂代刺史职务,之后经陛下点头,户部发公文任其为庭州刺史。”
“哦,是他!”李世民闻言终于想起来了,点了点头,道,“听闻此人擅断事,极聪慧,而且行事公正,颇受庭州百姓拥戴。”
就在这时,长孙无忌忽然出列道:“陛下不可,秦渭此人曾是沙漠马匪,虽说立下功劳,但能职至庭州刺史已是陛下隆恩浩荡了,北庭都护之职何等重要,怎能让此人来担任。”
李世民闻言一滞,蹙眉沉吟起来,长孙无忌说得不错,北庭都护府事关边塞安危,不容有失,让一个马匪出身的人去担任都护,他多少有点膈应。
李浩这时又道:“陛下若觉秦渭不妥,臣还可推荐一人。”
李世民闻言问道:“诗狂还要推荐谁?”
李浩道:“庭州折冲都尉王元泰。”
李世民闻言立刻点头道:“王元泰这名字,朕倒是听过好几次了,当初就是他愿意相信你,为你献上药方,才平定了河南瘟疫,在庭州任果毅都尉时,他也随你立下了不小的战功。”
长孙无忌这时又道:“陛下,王元泰此人勇武有余,而机谋不足,恐难当此大任,望陛下三思。”
此言一出,李世民再次皱眉沉吟起来,李浩转头望向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也转头悄悄看了李浩一眼,二人四目相对,目光似能触碰出火花。
李浩知道,长孙无忌这是要跟自己撕破脸了,聪明如李浩,立刻就猜到,这次群臣反对封赏自己,肯定是长孙无忌在捣鬼,也只有他有这么大能耐,他这是在压制自己呢。
可惜啊,李浩暗自叹息,长孙无忌如果能像房玄龄那样一心为公,他还能继续做他的朝堂大佬,就算做不了一哥,那也至少是二哥一样的存在,可惜他得罪了自己。
李浩不着急,要对付长孙无忌,暂时火候未到,况且他很快就能狠狠地扇长孙无忌一个大耳刮子,因为,他已经有办法让李治坐上太子的位置了,想扶持李泰上位,呵呵,做梦去吧。
就在李世民沉吟之际,苏定方忽然出列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李世民摊手道:“邢国公请讲。”
苏定方道:“臣被诸国之军围困于庭州八日之久,秦渭和王元泰二人,臣见过,而且与他们合力拒敌,对此二人有所了解。”
李世民闻言双眼一亮,赶忙问道:“既然如此,邢国公不妨点评一下此二人。”
“是!”苏定方拱手道,“臣以为,此二人无论哪一个,都有资格担任北庭都护府都护之职位。”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颇为吃惊,苏定方这是在声援李浩吗?一旁的长孙无忌却缓缓皱起了眉。
苏定方继续道:“秦渭学识过人,将原本荒凉的庭州治理得一片繁荣,而且此人对于行军布阵也颇有涉猎,臣之所以能守住庭州,幸亏此人出谋划策,最重要的是此人一片赤胆,竭诚报国,常常为当初误入歧途之事而后悔不已,有句话说得好,英雄莫问出处,臣愿以性命担保,秦渭此人…可用!”
群臣闻言再次震惊,苏定方居然愿意以性命为秦渭做担保,这怎能不让人吃惊,难道秦渭当真有如此大才?
李世民也颇为吃惊,心中对这秦渭越发好奇,不过他强忍好奇之心,问道:“那王元泰呢,你如何点评王元泰?”
苏定方道:“王元泰原本只是个识字不多的行伍之人,但在李浩担任庭州刺史之时,王元泰跟随李浩左右学习战阵、兵法、武艺,颇有成效,后来李浩卸任回归长安,王元泰勤学不断,虽已年近四十,还每日诵书,如今已成谋勇兼备良臣,臣困守庭州之时,王元泰也一起出谋划策,亲领庭州兵卒和乡勇一起御敌,立功颇大,臣以为此人出任北庭都护之职,也是绰绰有余。”
听完苏定方的一席话,李世民满意拈须,频频点头,喃喃自语:“我大唐果然人杰地灵,先出了一个薛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