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只是原因之一。”李浩悠悠道,“最重要的是,吐蕃地处高原,陛下没去过高原,所以不知高原可怕,高原地带,空气稀薄,一般人去了那里,会出现高原症状,所谓的高原症状,是因为呼吸不到足够的空气,而导致浑身无力,最严重的,连路都走不动,筷子都提不稳,更枉论打仗了。”

    “这么厉害?”李世民闻言吃惊不已。

    李浩点头道:“确实如此,陛下,臣不敢撒谎,所以臣建议,先攻下吐谷浑,在吐谷浑建立练兵场,吐谷浑处于半高原地带,地势最高的地方比吐蕃低不了多少,若是我大唐的将士能在吐谷浑练兵两年,进攻吐蕃则会颇有胜算。”

    “嗯……这法子不错……”李世民闻言捋须点头沉吟,随即蹙眉道,“只是,此次吐谷浑并未侵犯我们,我们忽然发兵灭吐谷浑,师出无名啊。”

    李浩双眉一挑,道:“陛下,当初七国之军侵犯安西和北庭,臣和苏将军还有薛将军差点就回不来了,那一次,吐谷浑也参与了。”

    李浩的意思很明显,翻旧账。

    李世民若有所思道:“这倒是个不错的由头,那诺葛钵娶了弘化公主,若是将其捉至长安来,弘化公主也便跟着过来了,朕自己的女儿,还是待在朕的身边才安心。”

    “皇上说的是。”李浩点头,心中却在暗想,你女儿现在跟飞鹰过着没羞没臊的生活呢,诺葛钵也不会活着来到长安。

    这时,李世民又问:“诗狂,你以为攻打吐谷浑,派谁去最合适?”

    李世民知道,吐谷浑这种小国家,肯定用不着派李浩去,大材小用。李浩毫不犹豫道:“臣以为,派薛仁贵去最为合适。”

    “嗯。”李世民开怀道,“朕也瞧薛仁贵是个将帅之才,需得好好重用提拔,以后年轻一辈中,就靠你们了。”

    李浩其实也是这么想的,自己的权势再大,终究只是一人,必须还得培养出权势也极大的盟友,这样才能在朝堂站稳脚,做起事来才能顺畅,文臣方面,他有马周,武将嘛,李绩,秦琼,程咬金他们三人年纪都大了,必须培养个新人,而且要绝对可靠,薛仁贵则是不二人选,正是因为想要培养薛仁贵,所以李浩才极力将此次勤王功劳往薛仁贵身上推,同时也为薛仁贵弄来了灭吐谷浑的机会,薛仁贵出道不久,在军中威信尚低,虽然功劳不小,却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他必须亲自挂帅出征一次,而且要大获全胜,方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

    谈完兵事,李世民喝了一口酒润润喉,然后搁下酒杯,摊手开怀道:“诗狂论策,果然很有见地,现在兵事论完了,诗狂你再说说文治,可有什么好的国策?”

    “有。”李浩自信一笑,道,“陛下,这个国策,臣已再琼南斟酌多年了。”

    “哦?”李世民闻言双眉一挑,满面期待地问,“是何国策?”

    李浩道:“回陛下,臣的国策是,减农税,增商税。”

    “啊?”李世民闻言失声惊呼,李治也是目瞪口呆。

    李浩笑容满面,他们惊讶的反应,早在他预料之中。

    李世民惊讶之后,缓缓蹙起眉,道:“诗狂,我大唐以农为本……”

    李浩直接打断了李世民的话,道:“陛下,正是因为大唐以农为本,所以才应该大力鼓励农事,如何鼓励农事,自然是让农民减轻负担,而减农税,就是最好的鼓励农事方法。”

    李世民一听这话,倒觉得很有道理,可又觉得哪里不对劲,他皱眉想了片刻,问道:“减少了农税,那国库如何充盈?”

    李浩道:“陛下,农税方面的损失,完全可以从商税中得到,而且甚至更多。”

    一直默不作声的李治闻言忽然问道:“先生,大唐当真有如此多的商人吗?”

    “有。”李浩道,“大唐的钱,大部分都掌握在商人手中,至于商税征收制度,臣以为,必须划分三个阶段,小商户,十税其一,中商户,十税其二,大商户,十税其三,商税和农税合并,统一由地方官吏征收,如果商人不缴纳,延期一月者则封其店铺,具体的征税细节,皇上若是想知道,臣可以回去后写一份详细的奏疏呈递于皇上。”

    “敢情你在琼南这段时间就想这些了。”李世民哈哈一笑,随即又道,“诗狂,你的这个提议,朕觉得不错,只不过,实行起来可能很难啊,毕竟你的提议,可触动了朝中众多大臣的利益,他们肯定会反对的。”

    李浩坦然道:“陛下,征收商税,损失最大的是臣,陛下应该知道,臣的生意,是大唐最大的。”

    李世民闻言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拍手道:“好,好,你回去后好好准备一下奏疏,给朕过目,等下次大朝会,你就好好与群臣辩一辩,只要过了这一关,朕便将此策推为国策。”

    “是,陛下。”

    李世民微笑又问:“诗狂你每次都能一语惊人,这一次也未叫朕失望,不知你还有何奇思妙想,不如一起说出来。”

    李浩摇头道:“回陛下,臣暂时还未想到其他。”

    其实李浩心中有无数变革制度要说,比如最重要的田制,还有航海贸易,但他知道,现在时机未到,一口也吃不成胖子,一步一步来,先将商税征收起来再说。

    “嗯,朕相信你。”李世民点头道,“你从来不无的放矢,既然你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提出征收商税,一定于国有大利。”

    “陛下圣明!”

    问完策了,李世民又想到最近的遭遇,不禁心生感慨,缓缓道:“诗狂,此次勤王,有不少将士马革裹尸了吧?”

    李浩沉重点头:“是的,陛下,战争……一直都是这样的,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李世民叹道:“他们为救大唐,死得其所,朕定会厚加抚恤,以慰众将士的在天之灵。”

    李浩忽然面露哀色,缓缓道:“陛下,有一将士,陛下抚恤不了,需要陛下亲自为其立碑,并亲自吊唁方可。”

    李世民闻言面露惊容,讶问:“哦?是什么将士?”

    李浩满面肃色道:“正是薛将军带领的那五千琼南兵马。”他要问罪李世民,虽然这很冒险,但他不吐不快,一定要说出来。

    李世民蹙眉问:“为何?”

    李浩问道:“陛下,薛将军带领那五千琼南兵入太极宫后,陛下为何下令关闭玄武门,不再放任何人进入?”

    李世民闻言一阵尴尬,他自然是为了防李浩,但他又怎么可能说出来,只能扯谎道:“当时情势危急,朕怕吐蕃大军从玄武门进来。”这谎话说的,连他自己都不信。

    李浩也不深究,毕竟他要给李世民留一块遮羞布,若是扯了李世民的遮羞布,只怕李世民要恼羞成怒,于是他说道:“陛下,臣原本是打算让薛仁贵带领一万琼南兵马从承天门出,直奔朱雀门,一举夺下朱雀门,然后里应外合,歼灭吐蕃大军,然而有五千人马被挡于玄武门外,薛仁贵只领五千人马,一路浴血奋战,到达朱雀门前时,只剩九百人,禄东赞狡诈,将朱雀门的城门洞中都倒满了火油,当时承天门已被攻破,为了尽快放大军入城救驾,薛仁贵带人强行去开朱雀门,吐蕃军点燃城门洞中的火油。大火燃起,为了给薛仁贵拖延时间,让他打开城门,那群琼南兵在大火之中排成人墙,以肉躯加铁盾阻挡大火蔓延的趋势,近三百人就这么站在火中被活活烧死,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们也无悔做一回唐人,放声高呼:长枪永守大唐魂。”

    李世民、李治,还有李明达听了李浩的讲述后,纷纷震惊变色,特别是李明达,掩口惊呼,一张小脸吓得血色全无,宛若白纸,那样的场面,光是想想就让她心颤。

    李世民双眉紧锁,低头沉默了片刻后,忽然问:“若是放另外五千人进来,是不是就不会这样了?”

    李浩点头:“那些琼南兵乃精锐中的精锐,极难训练,他们先被大火烧得只剩两千,然后冒着大火击退近万强敌,吓得吐蕃大军肝胆俱裂,若再加五千,吐蕃大军根本无法与之一战。”

    “朕知道了。”李浩长声叹道,“是朕做错了,朕会为他们立碑,亲自去吊唁……”

    他顿了顿,忽然满面肃色,道:“朕还会下罪己诏书,在他们碑前诵读,此次……是朕错了。”

第一卷:混迹大唐 464章:论功行赏(上)

    李浩闻言颇为吃惊,李世民向来极为看重天家颜面,皇帝即便是做错了事,也不可轻易承认错误,否则会丢了天家的颜面,有损皇室威严,然而现在李世民居然要下罪己诏书,向天下人承认自己的过错,这确实十分难得,由此也可以看出,此次吐蕃来犯,对李世民触动很大,加上李世民也老了,锐气也没那么盛了。

    李浩原本想阻止,但转念一想,这样也好,李世民下罪己诏书,也算是给牺牲了的战士们一个交代,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于是李浩颔首行礼道:“陛下圣明。”

    接下来,李世民又问了李浩一些琼南的现状,李浩把自己兴建海港和打造船队的事情说了出来,李世民似乎还挺感兴趣的,李浩暗自开心,先臊着他,等过段时间,他发现海贸巨大利益时,估计会主动来找自己取经。

    终于饭罢,李浩告退,李浩刚退出甘露殿,李治便微笑起身道:“父皇,现在观李浩如何?”

    李世民也满面微笑点头道:“还是治儿有眼光,李浩确为忠良之臣,国之柱石,可引为肱骨,大唐的将来,就靠你们啦。”

    李治闻言开心不已,听到李世民对李浩如此赞赏,他感觉比自己受赞赏还要开心。

    这时,李明达忽然问:“父皇,明达何时能去找先生学习强身健体的拳法?”

    李世民转头望向满面喜色的李明达,一看到李明达,李世民便觉心都快融化了,这乖巧懂事的宝贝小女儿,最是让他喜爱,不过他看到李明达一脸期待的模样,没来由地一阵心慌,常言说得好,家中有爱女,则觉天下同龄男子都是坏人。

    李世民真怕李明达会看上李浩,倘若李浩没有娶妻,那倒也罢了,现在李浩妻妾成群,他可不想让李明达去凑热闹,于是李世民道:“明达莫要着急,父皇会派治儿先去跟诗狂学拳,等治儿学会拳法后,再来传授于你。”

    “啊?”李明达闻言满脸都是失望之色,她的内心是拒绝的,然而她不是刁蛮公主,是个乖乖公主,只能怏怏答应,看样子似乎不太开心。

    李世民仔细观察她的表情,瞧见她这副模样,心中更加担忧,但这种事,他又不好挑明了说,他暗暗郁闷了片刻,转念一想,罢了,年轻人的事,由他们去吧,倘若他们俩真能走到一起,倒也不一定是坏事呢,他其实现在有点后悔,怎么就让李道宗那家伙给捷足先登,抢了李浩做女婿,自己怎么早没想到呢,唉,失算了。

    当李浩走出承天门的时候,李绩和薛仁贵正带着人在皇城内打扫战场,李浩见到他们俩,开口便道:“仁贵,那两百多兄弟的尸体一定要妥善保管,明日你去问询陛下,择良地安葬,陛下说了,要为他们立碑,还要亲自吊唁。”

    薛仁贵闻言激动道:“当真么?太好了,这样兄弟们死得也值了。”

    “值什么啊。”李浩愁苦长叹,“要是兄弟们能好好活着,我宁愿他们这辈子庸庸碌碌。”

    薛仁贵闻言挠头,他的思想和李浩不同,古人重名轻生,按照他的想法,若能马革裹尸,获得无上荣耀,那么就是死得其所了。

    就在这时,一个侍卫忽然急匆匆跑了过来,见面便行礼,道:“李将军,朱雀门外有个人自称是琼南王的护院,有急事求见琼南王。”

    “哦?”李浩闻言忙问,“他有报姓名吗?”

    那侍卫道:“回琼南王,他说他叫李国成。”

    李浩点头:“好,本王这就过去。”他说完转身向朱雀门走去。

    刚出朱雀门,李国成就快步迎了上来,神色惶急道:“王爷,大事不好了!”

    李浩看了看四周,确认没人注意,低声问:“怎么了?”

    李国成低声道:“大炮不见了。”

    “什么!”李浩闻言惊得差点吓跳起来。

    李国成递上一张纸条给李浩,道:“偷大炮的人留下了这张纸条。”

    李浩接过纸条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谢汝之炮。”

    望着这张纸条,李浩立刻想到了一个人,没错,就是那另外一个穿越者,李浩一把将纸条攥成纸团,只觉肺都快气炸了,如果说自己是开挂的,那么这个混蛋就是尼玛盗号的,先偷走了自己废纸篓里的两张记录重要内容的废纸,现在又偷走了自己的大炮,还尼玛留纸条嘚瑟,无耻!

    “你怎么办事的!”李浩太怒了,忍不住对着李国成大吼起来。

    李国成吓得赶紧躬身道:“属下该死!请王爷责罚!”

    李浩长吸了一口气,努力缓解自己的怒火,摆手道:“罢了,也怪不得你,想来你们早就被他监视了。”

    李国成壮起胆子问:“王爷知道是谁偷走了大炮?”

    “嗯。”李浩道,“我之前说过,有那么一个人,一直妄想夺取大唐江山,就是他偷走了我的大炮。”

    李国成心中有无数疑问,他很想问李浩为何不直接去找那人算账,很想问那人到底是谁,但他不敢问,毕竟这些事,李浩自己会处理,李浩是多么厉害的人物,还轮不到他来指手画脚,所以他很明智地选择了闭嘴。

    事已至此,再懊恼也没用,李浩转头问:“受伤的那几百玄甲军现在在哪?”

    李国成道:“都安置在您的王府中了,石那杰已经派府上的大夫为他们医治了。”

    “嗯,干得好。”李浩微微仰头,悲然叹道:“五千玄甲军最后只剩六百多人,唉……你带领的那五千玄甲军,暂时先别露面,兵器甲胄先藏起来,化作江湖侠客,散布在长安周围。”

    “是。”李国成颔首领命。

    “王府布置好了吗?”李浩问。

    李国成道:“石那杰将一切都布置好了,正等候王爷前去呢。”

    “嗯。”李浩点头道,“蓝田侯府被毁,地下密室容易暴露,所以必须尽快重建,这个任务交给你,这一次建成避暑山庄,具体建筑图纸,本王五天后给你。”

    “是。”

    “走,回去吧。”李浩说完带着李国成回王府去了。

    现在李浩的王府就在朱雀街,这里可是黄金地段,这王府还是李世民好多年前赏赐给李浩的,李浩虽然来过几次,却没在这里住过,只是派人一直在此打理,不让其荒废掉,现在蓝田侯府被毁,这大宅自然就成了李浩的王府。

    李浩刚到王府门口,便看到中门大开,石那杰领着家中众人整齐地站在院中,李浩刚踏进府门,石那杰便带着所有人行礼高呼:“恭迎王爷回府!”

    李浩扫了一眼,在场足有好几百人,将偌大的前院占了大半,飞鹰竟然也在其中。

    李浩摆了摆手,道:“都免礼,石那杰,府上一切可好?”

    石那杰拱手道:“回王爷,一切安好。”

    李浩点了点头,道:“其他人都散了吧,飞鹰,和我去书房。”说罢径直穿过前院,去中院书房。

    这宅子李浩来过几次,虽然经过石那杰整修,但大体房舍布置未曾改变,李浩带着飞鹰来到书房,关上门后便问:“飞鹰,你怎么回来了?”

    飞鹰道:“王爷,不仅我回来了,金立也带着我们的大军正在赶回来,我们打的义军勤王旗号,打算回来勤王的。”

    李浩闻言赶忙问:“距离上次与你通信已经一年了,如今你们大军有多少人了?”

    飞鹰闻言兴奋道:“王爷,这次吐蕃来袭,致使许多州郡平民流离失所,我们来的时候三万兵马,不过现在收拢了许多青壮百姓,如今已有七万人了。”

    李浩闻言皱眉道:“你们可莫要冒进,如此多人在中原出现,很容易露陷,那些百姓可靠吗?”

    “王爷放心。”飞鹰道,“咱们荡寇军打的是荡寇护国的旗号,那群百姓被吐蕃蛮夷毁去了家园,十分仇恨蛮夷,所以都踊跃加入了我们荡寇军。”

    “嗯。”李浩点头沉吟,“七万人,已经很多了,再留在西域的话,迟早会被发现,你去通知金立,立刻将大军分散,分批前往洛阳,我会派船将他们接去流求,从今往后,荡寇军转战流求,以流求为大本营,还有,你一定要用心操练,你知道我对兵士的要求是极高的,必须是精锐。”

    “是!”飞鹰用力抱拳领命。

    给飞鹰交代了任务,李浩打发他离开,想到幸存的那六百多玄甲军便觉心酸,睡意全无,于是他又出书房,去找来石那杰,让他带自己去探望那些受伤的玄甲军。

    石那杰带着李浩来到偏院,见到了那群受伤的玄甲军,这群幸存的玄甲军全都伤得不轻,而且很多人身上都有烧伤,倘若只是刀剑伤,那倒好办,而烧伤的话一般面积较大,即便能治好,也会留下大面积的狰狞伤疤。

    好在这群玄甲军都是糙汉子,也不像未来世界的人都是外貌协会,只要能活着,便行了,谁还会在意身上的伤疤。

    李浩的亲自探望,让他们感动不已,李浩郑重无比地朝他们行军礼,感激他们为大唐奋勇牺牲,说了很多感人肺腑的话,最后还将李世民要安葬吊唁那群玄甲军的事情告诉了他们,玄甲军将士们感动得泪流满面。

    隔日一早,李世民下诏书,命户部和礼部合力为被大火焚烧至死的那群琼南玄甲军战士建墓园,并亲自题字,立英雄碑,中午时分,李世民下罪己诏书,亲临朱雀门城楼,向全天下百姓忏悔其过,满城百姓纷纷涌上街头,聚集在朱雀门前,看到李世民竟然如此自醒其过,尽都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拜礼,山呼万岁。

    又经过了两天的修整,被大火洗礼过的长安城多少恢复了一些往日的繁荣景象,二月初一,例行大朝会,群臣齐聚太极殿。

    此次朝会,李浩站在武将列的第一个位置,如今他的地位,无人能撼动,迎接他的,又将是一场巨大的封赏。

第一卷:混迹大唐 465章:论功行赏(下)

“皇上驾到!”伴随着许廉的高呼,李世民迈着方步从后殿走出,然后坐在龙椅上。

    群臣行礼山呼万岁。

    “诸卿免礼平身。”李世民摆了摆手,扫了一眼殿内众臣,便开口道,“今日朕和诸卿还能在这里早朝,多亏了琼南王舍命勤王,否则……现在的太极殿,只怕早已沦为了吐蕃蛮夷的酒场。”

    《开着房车回大唐》465章:论功行赏(下)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一卷:混迹大唐 466章:庭辩国策(上)

    其实在前天,李浩就已经把税制改革的奏疏呈递给李世民看过了,李世民还是相当满意的,现在李世民当殿问策,不过是走走过场,他心里也清楚,这些家伙不像李浩一样总有奇思妙想,估计是给不出什么好主意。

    正当众臣蹙眉沉思之时,李浩忽然出列,双手捧着一封奏疏,道:“陛下,臣有良策献上。”

    群臣闻言一惊,这尼玛……连奏疏都准备好了,作弊!

    很明显,李浩作弊了,李世民当殿问策,李浩却老早就准备好了奏疏,这跟还未考试就知道试题有什么区别,这让群臣很气愤,他们倒是要看看,李浩能提出什么好主意来,如果不是什么好主意,一定要怼一怼,就算是好主意,创造问题也要怼一怼。

    许廉走下来将李浩的奏疏呈递给李世民,李世民翻开装模作样地看了一会儿,合上奏疏,道:“诗狂,将你的良策口述一番,给众卿听听,大家一起参详。”

    “是。”李浩拱了拱手,然后转身面朝群臣,先给一个招牌式的贱笑(反正李浩不管怎么笑,反对派们都认为是贱笑),然后缓缓道,“诸位,我此次提出的谏言,乃是税制变更。”

    “税制?”群臣闻言一惊,税制乃基本国策之一,轻易不可变更,李浩居然提出要改税制,他们怎能不吃惊。

    老态龙钟的孔颖达也不管李浩是提出怎样的税制变更,迈着颤巍巍的步子就出列责问道:“黄口小儿,也改枉改国策,你以为你是谁?”

    李浩闻言顿时皱眉,他想骂脏话,你都还没听老子讲改革内容呢,就先说劳资年纪太小没有资格,这很无理,知道不,于是李浩强忍怒火,冷笑道:“没错,我确是黄口小儿,不像孔祭酒,已行将就木。”

    李浩这一句怼到了孔颖达的痛处,言外之意:是呀,我还很年轻,你就不一样了,你丫快死了。

    “你……”孔颖达闻言气得浑身颤抖,自古是人都怕死,虽然有很多人勇于牺牲,但那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精神信仰,没有人不珍爱自己的生命,除非生无可恋。

    孔颖达老了,今年已经74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