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浩闻言淡笑不语,心中暗忖:恩情?呵呵,说笑了,倭国人会懂得感恩?别闹了,以前卖了那么多刀和粮食给倭国军阀,这次终于可以大摇大摆地卖刀和粮食给倭国朝廷了,这才是倭国最大的鱼,不仅能好好地大赚一笔,还能保持倭国的势力平衡,让他们继续打下去,倭国人口本来就少,再多打几年,嘿嘿……估计一个国家就剩几万人口了,嘿嘿……
李浩低着头,脸上又露出了坏笑,他每次坏笑,都说明他要坑人了,必然会有人要倒霉,这次要倒霉的,是一个国,整个倭国都要倒霉了。
此次面圣,李道宗基本就是陪衬,从头至尾都没说过几句话,基本都是李浩在跟李世民聊,不过李浩离开后,李世民让李道宗留在甘露殿,至于他们二人说了设么,李浩不知道。
回到家中后,李浩立刻就命人将工匠召集过来,这些工匠都是他从流求和琼南带过来的,个个都是高级技术人员,对于建造高炉和锻造太刀,他们经验丰富,当然了,李浩要求的太刀,可是那种做了手脚的太刀,不然他怎么会竭力要求李世民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呢,卖刀给倭国人,怎么能卖好刀。
李浩一声令下,他的海陆商业帝国便开始忙碌起来,开始四处筹集材料,李浩连夜将炼钢厂和高炉的图纸画出来,派人去洛阳选址,这次的钢厂,设在洛阳,就在黄河边上,因为炼钢需要大量的矿,而在这个时代,陆地上的运输太过简陋,想要运矿,自然是船运比较有效率。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当李浩砸了数十万贯下去,洛阳那边的钢厂已经开始如火如荼地建造起来,各种矿石和煤矿已经通过黄河运至洛阳,征调上万挑夫和车马将这些矿运至钢厂,由于这次投资比较大,建造速度很快,而且有了之前的经验,高炉建起来也是轻车熟路,不像以前那样畏首畏尾。
第一卷:混迹大唐 567章:扬州倭患
李浩带着两百特种兵和五千军事学院的新兵坐船来到洛阳,圈定了钢厂的建造地址后便坐船匆匆出发,沿着道济渠往南而下,直奔扬州,往东南沿海地区行去,倭寇肆虐沿海地带,他晚去一天,可能就要多一些大唐百姓被倭寇残害,他很着急。
李浩刚带兵离开长安的时候,剑南道益州吴王府内,吴王李恪正在园中凉亭内看书,袁天罡忽然快步行来,朝吴王行礼道:“殿下,贫道可能要离开一段日子,贫道不再的日子里,还请殿下一切小心,切莫鲁莽行事。”
李恪闻言微讶,起身蹙眉问:“军师才归来不到一个月,为何又要离去?莫不是六诏那边出了状况?”
袁天罡摇头道:“不是,是倭国的一些流寇渡海而来,扰乱沿海,四处为患,贫道要带人去屠了这群疯狗!”他说到最后之时,已是满脸阴鸷之色。
李恪闻言一阵疑惑,不解地问:“倭国的流寇扰乱沿海?这事自有父皇应付,何须军师操心,军师难道不怕暴露吗?”
袁天罡仰头长叹,强行疏解怒气,让自己语气尽量平和,道:“殿下,其他任何番邦来犯,贫道都能容忍,唯独倭人不行,那是一个卑劣的种族,与我中华民族有不共戴天之仇,更有滔天之恨,贫道有生之年,必亲手诛之,现在,咱们羽翼未丰,贫道便去找这群倭寇先收点利息,望殿下成全。”
李恪闻言皱眉,他不懂袁天罡为何要说倭国和大唐有不共戴天之仇,貌似除了这群倭寇之外,倭国好像也没怎么得罪大唐呀,这让他很困惑,袁天罡是高人,而且谋略超凡,一向是谋定而后动,但他感觉这次袁天罡太冲动了,他还想说什么,但见袁天罡满面肃然,而且隐含怒色,根本不似能劝得动的样子,于是他只能无奈道:“军师在外行事,须得小心,区区倭寇不足为患,需得小心提防朝廷才是,否则我们就全完了。”
“多谢殿下成全!”袁天罡长身一揖,道,“殿下放心,贫道此次行动,用自己的人马,不会出事,即便出事,也不会扯到殿下。”
“那么……”李恪也朝袁天罡行了一礼,道,“本王祝军师旗开得胜。”
当天下午,一只信鸽从益州吴王府飞出,往东而去,与此同时,袁天罡带着十几个亲随高手策马飞奔出了益州城,直奔江淮两道,虽然袁天罡和李浩行事方法不同,但他们二人的志气却是一样,特别是对待倭国的问题上,二人的想法几乎一致,一个字——杀!
袁天罡虽然曾经做过坑害大唐百姓的事情,他借用外族之力来帮自己实现目标,但他将一切掌握得很恰到好处,绝不可能将汉人的江山送给蛮夷之族,所以他虽然有私心,做事不择手段,但他的大义之心还是有的,至于倭国人,他则是万分痛恨,原本倭寇之乱与他无关,但他还是要不远万里带人前去屠杀倭寇,他心中对倭人的恨,只有他自己明白,就连李浩都无法体会。
李浩这次是走的水路,这条水路就是京杭运河,这个时候的京杭运河与后世的京杭运河并不完全一样,后世的京杭运河是经过改进和疏通的,而且还改建过,现在这个京杭运河,才开通几十年而已,这一切,要归功于隋炀帝,京杭运河可以说是炀帝留下的一个功绩。
隋唐时期的京杭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朝开凿全长2700公里,共分四段,涿郡到黄河是一段,称为永济渠,黄河到淮水一段,称为通济渠,淮水到江都(扬州),称为邗沟,江都到余杭,称为江南河。
而李浩这次所走的,就是通济渠这一段,从洛阳直达淮水,入淮水后顺着淮水向东行一段距离,从山阳进入邗沟,就能到扬州了。
古代最安逸的赶路方法就是坐船,一路畅通无阻,而且可以昼夜而行,只有遇到大雾天或者阴雨天,夜里看不清,才会停船靠岸休息,这次李浩运气不怎么好,一路刚好遇到雨水连绵,不幸中的万幸是,雨水不大,宛如梅雨一般,停一会儿下一会儿,反正这天空啊,始终阴沉沉的,夜间根本看不见月光,伸手不见五指,根本无法行船,连下了十几天雨,风向也不怎么好,他们的行军速度很慢,急得李浩都想弃船走陆路了,但他也知道,如此阴雨天气,陆路行军也是一塌糊涂,便忍住性子,慢慢行进。
半个月后,讨厌的阴雨天气终于结束,李浩他们加快了行程,到达扬州的时候,已经是八月。
李浩带兵到达扬州,扬州都督卞有道亲自带扬州所有官吏出城相迎,礼数隆重,毕竟李浩现在位高权重,而且是江淮两道黜置使,对江淮两道所有官员都有生杀大权。
李浩一切从简,带着二十几个护卫就和卞有道入城,火急火燎地来到扬州都督府衙门大厅。
大厅上,李浩坐在上座,卞有道坐其下手,其余的官吏分坐两排。
李浩刚刚坐下,便问道:“卞大人,最近这段时间,可有倭寇袭扰百姓的事发生?”
“回琼南王,有。”卞有道拱手道,“前段日子,华亭县的两个渔村被倭寇先后洗劫,一百多人丧命,两个村子皆被掠夺一空,还有一个村子被烧毁,已成废墟。”
李浩闻言皱眉,冷声问:“那么,卞大人,本王问你,倭寇肆虐,你是如何应对的?”
卞有道闻言一阵紧张,看李浩的样子,显然是很不开心,他只能硬着头皮道:“回王爷,下官召集了扬州境内所有兵马,有近万兵马,在临海区域镇守,然而收效甚鲜,倭寇根本不与我军对抗,望风便逃,找到空隙便快速掠夺烧杀一番,虽然下官未能擒杀倭寇,不过倒也数次将倭寇吓跑,使得一些村镇幸免于难。”
李浩冷笑道:“你这是在邀功吗?”
卞有道闻言一滞,他听出李浩是在讽刺他了,赶忙惶恐拱手:“下官不敢,下官自知无能,但倭寇实在狡猾,下官……下官甘愿受罚。”
李浩冷哼一声,忽然扬声道:“扬州折冲都尉李坚何在?”
一个身材高瘦的四十来岁汉子忽然出列行礼道:“卑职李坚拜见琼南王!”
李浩挑眉打量了他一眼,问道:“卞大人是文官,不善兵事,抗倭之事,自然由你来拿主意,你又是如何辅助卞大人除倭的?”
“卑职……”李坚闻言面露苦色,最后叹息道,“回王爷,卑职曾劝谏卞大人,让他下令将沿海地区所有渔村村民暂时撤入城中,卑职好带兵伏击倭寇,但卞大人未允。”
“哦?”李浩挑眉看向卞有道,问道,“卞大人,竟有此事?”
“回王爷,确有此事。”卞有道恭敬地回答,“王爷有所不知,这些渔民祖祖辈辈靠捕鱼为生,离了大海,他们只怕连饭都吃不上,让他们离开渔村,如何能做到?”
李浩皱眉冷喝道:“那是捕鱼重要还是性命重要?你们永远被倭寇牵着鼻子走,难怪倭寇会如此猖獗!”
卞有道和李坚见李浩发怒,赶忙跪倒在地,道:“下官有罪,请王爷责罚!”
“都起来!”李浩冷哼一声,缓和语气道,“本王此次前来,首要任务是助你们除倭,待倭寇除去后,再与你们清算旧账,这段日子里,希望你们好好表现,戴罪立功!”
“多谢王爷!”二人匍匐在地,激动得浑身颤抖,缓缓起身,起身后却不敢坐了,好似两个不倒翁似地站在那里。
李浩道:“此次除倭,希望你们能配合本王,卞有道,你传本王令,将扬州治下所有沿海地区的村民,全部调回城中,谁敢反抗,一律以妨碍公务罪锁拿,押入大牢,但要注意,不可伤人,那些村民的食宿问题,你要妥善安排,不可怠慢,本王要是听说谁挨饿挨冻了,唯你是问!”
“是!”卞有道用力拱手领命。
李浩又面朝李坚,缓缓道:“李坚,从今日起,你带着扬州所有兵马跟随本王左右,仔细看好了,本王是如何除倭的,堂堂都督府折冲都尉,做的如此窝囊,连衣裙贼寇都解决不了,本王都未你害臊。”
李坚老脸一红,赶忙抱拳:“能跟随王爷左右,卑职万分荣幸!”
李浩起身道:“好了,其他人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卞大人的工作,都散了吧。”
众官吏纷纷离去,李浩也带着李坚走出了衙门大厅,然后道:“李坚,好好与本王说说,你们淮南道,哪个地区遭受倭寇袭扰最多。”
李坚仔细想了想,道:“回王爷,华亭县和盐渎县遭受倭寇最为严重,这两个地区都临近海边,渔村有上百之多,倭寇已经袭扰了三十多次,华亭一县,已被倭寇杀了三千多人了,盐渎县也被杀了两千多人,而且盐渎县百姓富庶,除渔村外还有许多盐亭,盐渎县被倭寇袭扰,损失了大量食盐,也被抢了许多银钱和米粮。”
李浩闻言双眉一拧,缓缓握起了双拳,随即双拳又缓缓展开,喃喃自语:“华亭县……似乎是南通和上海那边吧,南通和上海原本是海上沙洲,这个时候的南通和上海,似乎还未与大陆接壤,难怪那里的渔村多;至于盐渎县,应该就是后世的盐城了,虽然现在出现了日光晒盐场,不过还未能成为主流,煮盐的方法还是很盛行……”
“王爷你说什么?”李坚没听清李浩说什么,疑惑问话。
“没什么,你不必知道。”李浩淡淡道,“你目前有多少人马可调动。”
李坚道:“回王爷,目前小人这边只有三千人,其余的兵马都四散到各地,去保护那些较为分散的沿海村镇。”
“嗯。”李浩若有所思地点头,过了片刻后,忽然道,“你和本王去华亭县,至于盐渎那边,本王会派人带兵过去的。”
他说罢便对身旁的飞鹰道:“秦怀玉,尉迟宝林,程家的三兄弟,你们带三千人去盐渎县,一切就按之前计划行事。”说罢递了一个令牌给他们。
“是!”秦怀玉接过令牌,带着尉迟宝林和程家的三兄弟领命出发。
李浩直接出了都督府,让李坚去调兵,然后带领大军往华亭方向而去。
卞有道已经开始写文书派信使将命令传达至各个沿海州郡县城,务必将临海村镇的村民和镇民遣调回城池中,严加防守,不可违抗。
刚发完公文,就有衙役来报告卞有道,李浩已经和李坚带领大军往华亭去了,卞有道闻言不禁唏嘘叹道:“这琼南王,果然是个做实事的人,刚至扬州也不歇脚,立刻就去除倭,难怪年纪轻轻便能登临如此高位,不佩服不行啊。”
第一卷:混迹大唐 568章:杀倭寇
李浩一路来到华亭县,已是两天后,卞有道的公文已下,各县衙役出动,正在四处说动沿海村镇百姓往城中撤离。
然而百姓愚昧,不到生死存亡关头,都不愿背井离乡,只有少部分人惧怕官府,乖乖搬家,大部分百姓根本不为所动,对他们来说,这公文下得好没道理,倭寇为祸,你朝廷派兵剿灭就是了,凭什么让他们背井离乡,百姓们就是这样想的。
李浩到达华亭后,看到的就是百姓在公然对抗官府的现状,当然,说对抗有点过,反正他们就这么赖在那里,不肯离开,官府衙役去好言相劝,全都被他们合力怼了回来。
李浩得知此消息后,深深皱眉,他终于理解,为何明朝倭寇那么猖獗,而沿海地带还是有百姓铤而走险不肯搬迁,第一可能是他们没那能力搬迁,第二,或许就算官府愿意帮助他们搬迁,他们也不肯搬,这就是古人的故乡情结。
接下来的日子,李浩将要在这里开辟战场打倭寇,倘若这些百姓不搬走,必然会遭受池鱼之灾,官府已经跟百姓们墨迹两三天了,百姓们还是我行我素,李浩怒了,让李坚带领三千府兵去协助衙役,武力逼迫他们搬迁,谁若不从,直接扣上阻碍公务的罪名,线抓进大牢再说。
李坚当即执行,带着三千府兵出动,华亭数十沿海村镇顿时一片喧闹,这些百姓终究还是惧怕官府的,官府这次杀鸡儆猴,连抓了近百人,用枷锁给锁上带走,其他百姓见状都怕了,纷纷开始乖乖搬迁。
李浩听到这个消息后满意点头,对付百姓,就跟养孩子似的,不能一味地惯着,你对他越好,他越把自己当回事,必要的时候,抽两巴掌,吓唬吓唬,保证他们服服帖帖,这是李浩的育儿经,对待百姓,也是如此,子民子民,跟孩子有什么两样,虽然李浩不是皇帝,但当他大权在握的时候,大唐百姓难道不是他的子民吗?
五日之后,华亭治下七十多个村镇搬了个空,所有物资由官府出车马帮忙搬运走,李浩把自己带来的两千人马分成二十拨,每一拨一百人,分散到各个村镇,装扮成百姓,在那里等倭寇去光临,什么叫脑子,这就是脑子,李浩打仗为何百战百胜,因为他斗志不斗勇,当然啦,就算是斗勇,李浩也是无敌的。
李浩亲自带领一百人伪装成百姓,在桃花村住下,每天派人出海去打鱼,做做样子,其实是出去探查。
刚过两天,忽然一阵急促的哨声传进了村里,李浩原本正坐在屋前的藤椅上惬意地晒太阳,听到哨声后赶忙惊坐而起,接着便看到一个斥候兵快步冲进村里,一路高声呼叫:“倭寇来袭,倭寇来袭……”
全村的士兵立刻行动起来,有人带着兵器到屋外,将兵器藏在能藏的地方,有人则躲在屋中开始换铠甲,还有人开始爬上房顶,开始上弓弦……
那斥候兵很快便冲到李浩屋子前,朝李浩行礼:“大将军,倭寇来了!”
李浩问:“多少船?确定是倭寇吗?”
那士兵道:“约有三艘船,卑职也不确定是不是倭寇,离得太远,看不清。”
“再探!”
“是!”斥候兵领命而去,留守在存在的士兵们均都激动而又紧张地等待着,他们都是天策府的新兵,才训练了一个月而已,还未见过人血,更没杀过人,他们当然会紧张,李浩这次带他们出来,就是要让他们见见血,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混经验机会,再也找不到比这群倭寇更好的陪练了。
“大家都不要紧张!”李浩看到不远处有些士兵紧张得手发抖,便起身高呼道,“倭寇屠杀我大唐百姓,生性凶残,与野兽无异,面对袭击村落的野兽,你们该怎么办?”
“杀!”所有人齐声高喝。
李浩满意点头:“没错,一个字…杀!他们凶残,你们只要比他们更凶残就行了,况且,本王告诉过你们,他们的刀全都是废品,只要在其刀柄向上三寸处用力侧击,便能敲断他们的刀,你们还有弓箭,这场仗,本将军希望只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你们能做到吗?”
“能!”所有士兵都激动高叫。
又过许久,又有斥候兵冲进了村里,一路高声大叫:“倭寇登岸了,倭寇登岸了……”
李浩缓步走到一张矮桌前坐下,端起水碗喝了一口水,微微仰头望向天空漂浮的多多白云,缓缓握拳,激动自语:“终于等到这一天了,终于可以亲手杀岛国人了,我的血已经开始沸腾,我的刀……已经饥渴难耐了。”他说话间解下腰间唐刀,左手持鞘,右手握柄,缓缓拔刀,露出一尺锃亮刀身,那波浪一般的淬火纹散发出无尽寒意。
“将军!敌人已经登岸,朝咱们这边过来了,可以确定是倭寇!”斥候兵冲到李浩所在的篱笆院中,向李浩行礼禀报。
李浩合上刀,缓缓将刀放在桌面,问道:“他们有多少人?”
那斥候兵回道:“回将军,每条船一百人,一共三百。”
“传令所有将士,待倭寇全部进入村中后,截其后路,先以弓箭齐射,再屠杀,不准放走一个漏网之鱼!”
“是!”那斥候兵领命而去,开始四处传达李浩的命令。
“呀……呀……害够(日语,快点的意思),害够……”面目丑陋而又狰狞的倭寇呼喝着冲进了村中,人人手中都握着太刀,有大有小,有人手中甚至握着两柄太刀,右手大太刀,左手小太刀。
倭国经过这两年的战乱,虽然人口锐减,国力衰弱,但乱世出英雄,倭国也因此出了不少厉害人物,这些人倒不是因为战争而变厉害的,而是因为战争让这些人有了用武之地,是战争使他们浮出了水面,倘若是和平年代,这些人就埋没了,就跟薛仁贵一样,薛仁贵如果不去投军,就在家种田到老,将会成为沧海遗珠,一辈子老死于田陌间,就是这个道理。
能在乱世活下来的武士,自然都是厉害的,这群倭寇在倭国也算是比较厉害的了,自从几个月前有人掠夺了大唐的一个村庄后,他们全都上了瘾,大唐这个肥羊太肥了,他们感觉在这里做海贼比在倭国打仗好多了,倭国现在穷的厉害,粮食奇缺,成天吃不饱,很多人都饿死了。
一想到就要进村子杀人抢夺,还有美妙的大唐姑娘,这群畜生一样的倭寇就兴奋得高叫,一路欢呼着冲进了村里。
村里那些假扮百姓的士兵见倭寇到来,纷纷拔出唐刀列队堵在村中,虽然只有二十几个人,但那些倭寇顿时停下了脚步。
领头的倭寇叫做大冢雄男,他看到这些村民拔出唐刀的时候,立刻抬起手让所有人止步,因为他发现情况不对,这些人明明穿着百姓打扮,为何会有如此精良的武器。
李浩此刻站在远处屋顶上用望远镜朝这边观察,一看到如此情景顿时失望叹息:“新兵就是新兵啊,这么激动干嘛,就不能把他们引进来再说?还好我留了后手。”
李浩说罢取出一支小旗晃了晃,村落两旁的屋顶和树上忽然出现了好几十个弓手,朝着那群倭寇就是一顿乱射。
“八格牙汝(混蛋)!马吉普赛纳多(有埋伏)!戴克娇(撤)!”大冢雄男高声大喊,所有倭寇调头就跑。
然而就在这时,他们后方忽然出现了二十个鬼魅一般的身影,拦住了他们的路,这二十人便是李浩的特种兵,此刻的他们,每人手中都拿着一柄快弩。
“嗖嗖嗖……”特种兵们一顿弩射,将逃在最前面的十几人全部射杀,而在倭寇后方,乱飞的羽箭也射杀了二十多人。
“奥给(冲)!”大冢雄男高声大喝,想要让他们冲杀开这拦路的二十人。
然而快弩第二轮射击已经到来,如此快的箭矢装填速度,简直超乎想象,刚刚冲出来的倭寇顿时又全被射杀,只片刻工夫,就有五六十人死于箭矢之下。
“杀……”村中喊杀声从来,一百新兵纷纷持刀杀来,李浩也从屋顶冲下,手持唐刀飞速奔来,杀倭寇,他岂能不参与,这可是他做梦都想做的一件事呢。
天策府的新兵们已经和倭寇交锋,二十个特种兵连射了四轮,射杀七十个倭寇之后,倭寇终于冲到他们面前,与他们火拼起来,倭寇们还兴奋,终于可以接近这二十个弩兵了,毕竟他们的弩太可怕了。
然而下一刻,他们后悔了,因为他们发现这二十个弩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