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庶子风流-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只各家嫡子世子之流,就已经足够令人侧目了。
  如今大乾能劳动这等阵势的家族,的确还有。
  毕竟,在开国功勋四王八公之后,太上皇在位时期,朝廷南征北战,又册立了诸多勋贵,这些人,通称为贞元功臣。
  其中,荣国公贾代善曾是其中特殊的一员。
  不过和贾家并诸多开国功臣不同的是,贞元功臣们或许吸取了开国功臣一脉的教训,多培养出一个好的承袭人。
  所以至今,他们这一脉依旧多为勋贵爵位,掌控大乾兵权,颇有权势。
  这些人家若是广发“英雄帖”,也能有这般大的动静。
  但通常而言,有这样实力的家族,反而不会这样大张旗鼓。
  他们只会敛起自己的羽翼,低调的做官做事,以免引起忌惮。
  也只有贾家这般的家族,如今无人在军中领军,又有太上皇亲自开了金口,才敢这样大肆操办。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今日除却四王八公等开国功臣府第外,连诸多贞元功臣,如开国公府李家、郑国公府齐家、宣国公府赵家、成国公府蔡家、宋国公府刘家、及信国公府王家六大国公府,另有诸如中山侯、延安侯、吉安侯、江夏侯、淮安侯等侯伯府第,都派了族中子弟前来。
  而连贾琮这种对大乾政局只知道一鳞半爪的人都听说过,开国功臣一脉,与贞元功臣一脉,不睦。
  除了新旧更替间的天然矛盾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尽管贞元功臣皆被册立在贞元朝,可他们多是跟随曾经的大将军王刘成,建功立业,封公拜候的。
  文武双全,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刘成,少年时便领军,惊才艳艳,戎马十年,立下战功无数。
  原本,几乎就是内定的皇储。
  贞元功臣一脉,多紧跟其后,同声共气。
  可一夜风变后,刘成却落了个黯然隐退的局面,这让诸多贞元功臣心中极其不满。
  与此同时,开国功臣一脉,却是坚定的“保皇党”,与太上皇一路。
  且又常以真正的贵族身份自居,俯视一群在沙场上卖命拼杀搏富贵的“爆发户”。
  两脉关系,也就可想而知了。
  谁也没想到,今日贞元功臣一脉,也会上门。
  一直在宁国正门前负责迎客的贾琏、贾蓉,在看到六七个面色肃煞的年轻人翻身下马后,本就已经笑的僵硬的脸上,终于笑不出了。
  目光隐隐提防忌惮。
  新旧两朝勋贵虽然极少来往,可终归还是认识的。
  这几人的“威名”,贾琏贾蓉哪里不知?
  他们寻常都是在九边军中打熬资历的,可每回回京,都中长安必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因为他们贞元一脉内部也不素净,常常彼此间打个头破血流。
  是真的往死里打!
  偏生各家大人都不管……
  见几个凶威最著的衙内到来,贾琏贾蓉心里纷纷纳闷,也有些发颤:
  这些人,该不会是来砸场子的吧?
  正在两人不知该如何迎客时,为首一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抱拳对贾琏沉声道:“世兄,在下奉家父之命,前来为老公爷贺百年华诞。”
  贾琏自然认得此人,名唤李虎,是神京都中最负盛名的大衙内之一。
  其父李梁,爵拜开国公,是大乾如今尚存的六大国公之一。
  领军机阁首席大臣!
  李虎为开国公世子,虽年不过二十,却已经整整戍边五年。
  再有两年,日后保底承袭便是二等伯。
  再有五年,日后保底承袭便是一等伯。
  若是再立下功勋,公候可期。
  相比于日落西山的开国功臣一脉,贞元功臣这一脉,当真强悍之极。
  似看出贾琏、贾蓉的忧虑和忌惮,李虎特意解释道:“世兄,家父言:老国公勋业有光昭日月,至今黎庶念荣宁。家父都是听着老国公的英雄故事长大,并以为榜样,才从戎投军。今日正逢老国公百年大寿,特命我等前来祝贺。”
  如此,贾琏再无疑虑,满脸堆笑道:“世兄实在太客气了,里面请,里面请!”
  并令贾蓉亲自迎李虎一等衙内入内。
  待迎进了诸多公候子弟后,热闹非凡的公侯街上忽然安静了下来。
  贾琏不知所以,放眼望去,却见街角尽头,一架牛车缓缓驶来。
  一路上,不知多少王公府邸的车马骡轿,纷纷避让……
  ……
  礼乐阵阵,香烟缭绕。
  贾氏宗祠,位于宁国府西侧,一圈黑油栅栏内,入门处便可见五间高大门楼。
  上悬一匾,书“贾氏宗祠”四个大字。
  旁书“衍圣公孔继宗书”。
  进入院中白石甬路,两边皆是苍松翠柏。
  月台上设着青绿古铜鼎彝等器,抱厦前上悬一九龙金匾,写道:“星辉辅弼”。
  五间正殿前悬一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
  殿内香烛辉煌,锦幛绣幕。
  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
  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
  贾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
  青衣乐奏,三献爵拜。
  兴毕焚帛,奠酒礼毕。
  然而,气氛却愈发肃穆。
  连贾敬这样一心想做神仙的人,都不得不弯下直奔“仙界”的腰,对一个衣着面相都很古朴的老人行礼道:“有劳世翁了。”
  在一屋子衣着光鲜,大富大贵的贵人中,这个老者身着麻衣素服,头戴璞巾,算得上是一股清流。
  但满殿贵人,却无人敢轻视此人。
  真正说起来,这位老者才是真正的世代清贵。
  早在几千年前,他家就开始承袭公候爵位,世袭罔替。
  山东,孔家。
  这家大概是中华上下几千年来,唯一的世家。
  而此麻衣素服的老者,便是当代衍圣公,孔传祯!
  此老乃当世文坛巨擘,尤为德高望重,纵然天家亦敬佩三分。
  这回他进京来,本是为了天下蒙童教化之事。
  大乾开国百年,日渐繁盛,丁口愈广,然各地蒙学学舍却没见增长。
  孔传祯此次进京,便是找礼部来“化缘”的……
  正逢荣国公贾源百年华寿,念及两家渊源,孔传祯才亲自前来,主持冥寿。
  整座大殿内,肃穆庄重,回荡起这位长者古拙的声音:
  “盖天下之豪雄,铸江山如金汤。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第二十三章 大骇
  随着孔传祯一字一句诉颂着先荣国贾源的千古勋功,在恍若将众人带回金戈铁马岁月峥嵘的声音中,贾族众人,无不面色激动而自豪。
  而前来观礼之人,也皆面色钦佩。
  唯有贾琮,很难代入这种感觉。
  一来,他多少还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看待贾家,看待这个世界。
  二来,他认为但凡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应该看得出,今日这出戏,纯粹是一场政治秀!
  尽管他现在还不知,这场政治秀的目的何在,但他推测,贾家多半只是这场秀中没什么自主性的一件道具……
  或许在场的人,的确都敬仰贾源老公爷。
  当衍圣公宣喝“黎庶念诞,臣民贺寿”时,满殿诸人,无论王子候孙,还是宰辅公子,皆诚心拜下。
  在这一刻,贾家声势无两。
  但贾琮以为,这场祭拜的根源目的,一定是不纯洁的。
  否则,连太祖高皇帝的百年冥寿太上皇都没这般张罗过,贾家一介臣子,又有何德何能?
  对于还没融入到这个世界风云变局的贾琮而言,他推测不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可根据前世的红楼脉络他却可断定,这场秀的结果多半和贾家没什么太大的干系。
  冷眼旁观的看着贾族众人个个激荡的面色,让贾琮觉得很熟悉。
  想来前世晚晴时那些八旗子弟,每每回忆起他们祖宗的功业,便是如此罢……
  却浑然不知,这世上的风云变幻早已和他们无关。
  他们只会守着祖宗留下的基业混沌度日,即使看着祖宗的基业一点点的倾颓,也装作不知。
  其实在明眼人眼中,此刻荣耀万分的贾家众人,只不过是冢中枯骨尔……
  ……
  大典足足进行了近两个时辰。
  刚一完结,观礼的各自子弟便纷纷告辞。
  毕竟今日除夕,各家都要祭祖。
  只不过今日许多人,都留意到了宗祠上“衣冠奇特”瘦骨嶙峋的贾琮……
  贾敬、贾赦、贾政等人也终于注意到了这点,虽然个个面色难看,可一时间却也没法发作。
  今日前来拜贺的宾客多是都中各家的嫡子世子,他们告辞,连贾赦、贾政并贾珍贾琏等人都要陪着笑脸送客。
  哪一个都不好冷落怠慢了去,忙的手脚不停。
  自然没功夫去理会贾琮。
  贾敬虽不耐烦这些迎来送往,却更不耐烦府中琐事,早早的折身回去修仙了……
  而趁着这个机会,之前就得到风声的贾族子弟,也纷纷趁机溜蹿一空。
  往年里,他们总还要在两府上大吃大喝高乐一番。
  可看到贾府凤凰一样的贾宝玉已经被派去陪着孔老国公,没一盏茶的时间,脑门上就已经大汗淋漓。
  其他人脑袋被狗啃了,才会愿意留下来当面出丑。
  一时间,竟走了个七七八八。
  若非大门口的贾蓉眼尖,好歹将贾蔷给挡了回来,偌大荣宁二府,就只剩下小猫小狗三两只了。
  平日里享受富贵时,自然是分润的人越少越好,人少是非少。
  可现在顶雷的时候,还是多几个人才好。
  好分摊伤害……
  别说贾蓉,连贾琏,都心虚的想偷偷摸摸拦下了两个。
  只是他平日里性子就软,怕他的远比怕他老婆的少,这会儿居然拦不下什么人。
  等贾赦等人最后送完南安郡王府的世子离去后,转过头来发现,宁国府内居然已经没有多少贾族子弟了。
  再看到贾琏、贾蓉并贾蔷三人均满脸戚戚然的站在那里,一点没有方才的得意自豪,贾政等人只转眼一想,就想到了缘由。
  然而没等他们发作,就听到狮虎照壁后,传来一道得意洋洋的小鸭子嗓声:
  “哼哼,贾琮,你是不是傻啊?我给你使了多少眼色,你都看不到?榆木脑袋!”
  “你没瞧见宝玉被那老头儿给问的,大脸上都是汗?”
  “你就是笨,看看贾蔷、贾菱他们,一个个鸡贼,见势不妙都溜走了。”
  “那老头儿是个傻不愣登的书呆子,和学里的太爷有的一比……”
  “哈哈哈!瞧瞧宝玉脸上的汗,真带劲儿!”
  “你说你,要不是我环三爷照顾你,一会儿你不也跟宝玉一块流汗去?”
  “现在多好,咱们就找个地儿高乐咱们自己的。我去寻些小酒来,咱们一边吃酒,一边看着宝玉、链小二、蓉小贼儿他们流汗去吧!”
  “哈哈哈……呵,呵呵……额……”
  当两道小身影,终于绕过照壁,迎面对上贾家一群掌权大老爷时,那道有些刺耳的叫嚣声和大笑声,终于继续不下去了。
  贾环一张小脸煞白,面无人色,眼中瞳孔涣散……
  那一张张黑脸,在他眼里快成了夺命阎王的脸。
  尤其是被他大咧咧称呼为“链小二”“蓉小贼儿”的贾琏和贾蓉两人,脸色更是成了锅底,眼神不善。
  贾环顿觉生无可恋……
  而贾政原本还算不错的心情,也瞬时恶劣下来,咬牙切齿骂了声:“该死的小畜生!!”
  “环儿才多大点,又懂什么?都是被那个黑了心的下作畜生带坏的!”
  贾赦看着贾琮那副模样,也眼神喷火地骂道。
  本就枯瘦的贾琮,套着一件灰土色的衣裳,模样之难看,可想而知。
  贾赦这会儿终于有功夫理会了,他不会关心为何如此,只满心以为贾琮给他丢尽了脸。
  昨儿他还特意嘱咐了要给贾琮换一身体面衣裳,怪道之前好些人看他的眼神怪异,念及此,贾赦心中怒急,厉声骂道:
  “该死的孽障,上不得台面的下流种子,还不快滚回去,站在这丢人现眼给谁看?”
  贾琮面色淡淡,半垂下的眼帘中,眼中闪过一抹波澜,没有说什么,就要离开。
  却又听贾政叹息了声,道:“琮哥儿,最近读的书可好?”
  贾琮闻言,心中一阵激荡,险险止住了临时要变动的计划。
  他没忍住抬头看了眼贾政,从贾政眼中看出了些“怜贫惜弱”之色。
  忙又垂下头去,答道:“回二老爷的话,刚读完《大学》。”
  贾政闻言一怔,随即又看了看贾琮,语气有些惊诧道:“哦?你已经读完了《大学》?”
  就他之前了解,贾琮、贾环的读书进度,连蒙学都未读完。
  “再敢放屁,仔细你的狗皮!你算什么阿物,才读了几天书,也敢说读完了《大学》?快滚快滚,莫站脏了我贾家的地儿。”
  不仅贾政心中存疑,贾赦更是完全不信。
  他也是读过四书的人……
  要知道《大学》每一言都可作点题,每一题又可衍化出无数篇文章解读。
  尽管权威解读是朱子注释的《大学章句》,字数不多,可其玄奥深涩,乃是朱子最用力最勤奋之著作。
  贾琮敢言读完,难以取信众人。
  贾赦骂罢犹不解气,又对贾环道:“以后环儿不要再同这样下贱的人顽,找你宝玉哥哥蓉儿侄子去耍。他们才是咱们贾家正经的子弟!”
  贾环还能怎么说,当然是毫不犹豫的点头如捣蒜……
  倒是贾政,摇头道:“诶,不可如此,琮儿和他们也一样的。”
  说罢,不给贾赦反驳的机会,对贾琮道:“走吧,既然你读通了《大学》,就让牖民先生指点指点。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读透了。”
  又看向贾环,咬牙喝道:“指望这些畜生,我贾家的脸都丢尽了!”
  骂完,大袖一挥,率先往前走去。
  见此,贾琏等人都小心翼翼的看向贾赦。
  贾赦的面色隐隐难看,细眸中怒火高昂。
  却不知想到了什么,终究未发作。
  只是狠狠瞪了眼贾琮,恶意昭然!
  ……
  “实在是怠慢了,牖民先生多多包涵!”
  入了宁国正堂大厅,见贾家内宅诸人皆在,衍圣公孔传祯正与贾母说话,贾政满面含笑,儒雅抱拳致歉道。
  熟知孔传祯的人,都不会当面喊他国公爷的,只唤一声牖民先生,以示亲近。
  所谓牖民者,劝民、诱民、教化万民也。
  这个很纯粹的老先生,也当得起教化万民之功。
  自他承袭衍圣公后,数十年内足迹遍布大乾各个角落,甚至远至九边西域。
  只为多建蒙学,兴教化,广传圣人之道。
  他是真正的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又因为只是蒙学,与官场上的房师、座师均不相干,他也从没有任何权利场上的牵扯。
  所以不止贾政,大乾朝上上下下,朝野内外,对这个纯粹的老人,都有敬意。
  这样的人来贾府做客,自然有蓬荜生辉之效。
  而除了德高望重外,孔传祯也已是七旬高寿,比贾母还年长。
  因此,连内眷都不用避讳。
  此刻,除了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尤氏、李纨、王熙凤等外,贾家的众姑娘们都在。
  看到贾政等人进门,除却贾母,其她人都纷纷起身福安。
  孔传祯身份地位大不同,他与贾母齐坐于主座。
  不过他行为举止皆遵礼数,见贾政行礼,也拄着拐,要起身还礼。
  贾母、贾政等人忙齐齐笑着相拦。
  贾母笑道:“老公爷,政儿他们都是你的后辈,哪里就要起身还礼?岂不是折他们的福?”
  孔传祯面相古拙,很有几分孔夫子的韵味,他看着贾政持子弟礼,轻轻颔首笑道:“存周身为公候子弟,身上却无半分骄躁纨绔之气,行事谆谆有礼,殊为难得。”
  “牖民先生谬赞了!”
  被孔传祯一番夸赞,还正搔到痒处,贾政脸色都有些激动泛红了。
  贾赦等人也一一上前,再次谢过今日孔传祯之恩。
  孔传祯一一笑着应下后,贾政又请孔传祯一起去荣府用宴。
  贾母等人自然也都盛情邀请,贾母还让她最疼爱的孙儿宝玉搀扶老人家。
  一行人重新上了车马骡轿,一炷香的功夫后,至荣府内宅贾母院后的大花厅止,众人重新下马落轿,一一落座。
  李纨、王熙凤等人亲自去备宴。
  坐入主座后,孔传祯古拙的面上,浮现出返璞归真般的笑意,道:“我与代善公相交莫逆,太公爷又有大恩于先父,孔贾二门,从不以异姓视之。今客坐主座,吾难免有倚老卖老之事。”
  众人皆笑之,言老公爷诙谐风趣。
  贾政笑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牖民先生已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之境也!”
  旁人纷纷附和,而谁也没想到,孔传祯却忽地伸手指向站在角落里,静静而立的贾琮。
  两人四目相对,眼神皆平静无波,澄清可见。
  孔传祯语出惊人道:“论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吾不如此子也。”
  众人闻言大骇!


第二十四章 考校
  “噗!”
  听闻孔传祯之言,众人随着他的手看向花厅大门角落处静静站着的贾琮,贾环一口茶水喷出。
  贾政先是狠狠瞪了贾环一眼后,又与大家一起诧异的看向孔传祯,不知该如何言,道:“牖民先生,这……”
  贾赦本不喜欢书生,但碍于衍圣公的大名,一直老实含笑坐着。
  这会儿见孔传祯将话题引向他的耻辱之处,忍不住道:“国公爷,那个小畜生出身卑贱,行为下流,如何能与国公爷世代富贵相比?”
  这话,贾母、贾政等人听着,都觉得刺耳不雅。
  在家人面前怎样斥骂无所谓,可在人前,总要注意体面。
  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而且,贾赦这般言论,阿谀势力之意太重。
  实在是……上不得台面!
  而且他还忘了,当年牖民先生年幼时,处境未必就比贾琮好多少。
  贾政忙补救道:“牖民先生,琮哥儿是家兄幼子,因而管教的严厉些。不过,牖民先生确实言重了。琮哥儿何德何能,敢与牖民先生并论……”
  孔传祯对方才一切仿若清风拂面,依旧波澜不惊,他微笑道:“恩候、存周啊,非老朽故作惊人之言,汝家实有麒麟儿。
  之前存周带其入门,吾第一眼便发现此子不同之处。
  观此子衣着疏漏,体瘦嶙峋,可见处境不佳。
  然观其面色淡然,眼神润泽,不卑不亢。
  吾脚踏大乾江山万里,见过稚子幼童万千,能有此等心性资质者,千里寻一而难得。
  存周,当好生培养才是。”
  贾政闻言,深深看了眼半低着头,面色依旧不喜不悲的贾琮,心里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他着实摸不清这位牖民先生的用意,到底何在。
  他对贾琮,只有怜贫惜弱之心,要说赏识……
  最多也就是那句“人活着就不能不读书”,让他震撼了一二。
  不过过后也就过去了,只留下了些向学的好印象。
  可现在……
  几为天下师的孔传祯,竟开口赞其为贾家麒麟儿,这冲击着实有些剧烈。
  要知道,孔传祯身为今世师,在士林中一言可为天下法。
  他这一番称赞若是传了出去,贾琮必然声名大噪!
  人非圣贤,在贾政心里,其实贾宝玉还是要比贾琮强许多。
  不止贾政,贾母等人也都无不面面相觑,继而心里大都生出不满之意。
  什么眼神?
  老糊涂了!
  当然,这些只能腹诽。
  众人面上依旧保持着微笑,纷纷用审视的目光,细细打量起衣着滑稽的贾琮来。
  只是不管怎么看,除了勉强看出些装腔作势外,再难看出其他。
  邢夫人的脸色,尤为难看。
  贾母更是眼神凌厉的看了她一眼。
  孔传祯言贾琮“衣着疏漏,消瘦嶙峋,可见处境不佳”,这些话传了出去,贾家内宅就成了笑话!
  刑夫人感觉到贾母的眼神,心里憋火,却只能垂下头……
  贾政怔了怔后,忙笑道:“牖民先生放心,前儿我才将自己所藏经义文章各选了些给琮哥儿送去。许是真如先生所言,琮哥儿不凡,才两个月的光景,琮哥儿竟读完了《大学》!”
  孔传祯闻言,哑然一笑,他方才那番话,点评的分明是心性。
  相比之下,读完《大学》又算什么?
  可见,贾政资质到底平庸,看不透什么才是最贵。
  不过,孔传祯自不会当面说出。
  到了他这个境界,从心所欲不假,却不会失礼。
  因此顺着贾政的话,孔传祯看着贾琮,微笑道:“读完了《大学》?倒是不错。如此,吾就考考汝……”
  孔传祯话没说完,就见一旁贾赦插言道:“老公爷,那个孽畜懂什么经义文章?宝玉、蓉哥儿他们,才是我贾家正经子弟,不如考他们吧!”
  在他看来,贾琮才读了多久书?
  他早就听人说了,贾琮之前一直在读蒙学,三百千才读罢。
  这两个月,刚刚接触四书,能读出个屁!
  贾宝玉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