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庶子风流-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驿是用来接待官员和运转官方物资的,站则专属军情,为军方所有,铺则是为地方官府传递公文所用。
  此处驿站便专为军中所用,驿站官员为七品,不必轻慢。
  驿站小官躬身道:“两位世子远征凯旋,能于驿站落脚,下官不胜荣幸。站内已备好房间、热水,厨房也在做着酒菜。只是……”
  李虎听不得一个“可是”,皱眉道:“可是什么?有什么可是的?”
  小官知道李虎乃当朝开国公,军机阁首席大臣李道林之子,是敢在朱雀门前带兵火并的猛人,被一喝问,唬的变了脸色,战战兢兢道:“世子恕罪,下官……下官驿站,最多……最多只能备五十人饭菜。”
  “混账!你说什么?”
  李虎登时变了脸色,就要发作。
  贾琮眼神怪异的看着他,道:“子重,你是第一回住驿站么?”
  李虎闻言纳罕,道:“自然不是,可从前从未出现过这等情况。必然是这狗官小觑我等,故意作怪。”
  贾琮哂然一笑,嘲讽道:“你也是个少爷兵,你问问你身后家将,往常可能带兵住驿站不能?”
  李虎本想反驳,只是见贾琮不似顽笑,回头看去,一开国公府家将禀道:“除军中信使,旅率之下,无资格入住驿站。校尉可带三人……”
  李虎闻言傻眼儿,张了张嘴,问道:“那以前怎么回事?”
  家将苦笑道:“以前也是咱们自己在外面买了酒肉,扎营自顾吃喝的。”
  李虎也不恼,看着贾琮气笑道:“我原先竟没发现。”
  贾琮喜他心胸开阔,气度豪爽,并未取笑,道:“你随军带有粮草总管,不用理会也是有的。”
  说罢,从怀里掏出两张百两银票来,对身后一独目军卒道:“郭郧,去附近买些酒肉回来,招待弟兄们用吧。”
  独目军卒闻言,没有多言,接过银两就去准备了。
  当初从贾家带出的三十多人,都被贾琮打发到黑辽农庄上种地去了。
  贾家承平数十年,别说寻常奴仆,就连那些养马的鞑子都蜕化成了废物,不堪任用。
  如今这一百余残废,都是在雅克萨被贾琮带人从死人堆里刨出来抗回伤兵营里救活的。
  只因残废,在军中已无法立足,因此都发誓卖命于贾琮。
  这次回来,贾家又可纳亲兵部曲了……
  见贾琮如此,李虎摸了摸自己怀中,面色纠结起来。
  回头望了望自家部曲,问道:“你们有没有银子?”
  李家部曲大眼瞪小眼,个个茫然。
  李虎见之笑骂了声后,看向贾琮道:“平日里奢遮惯了,都不想着存些银钱备用,来来来,清臣你借我二百两,回头我请你吃酒!”
  其身后李家家将羞愧的几以手掩面。
  自家世子的性子,还真是不见外。
  只是,什么样的酒席,能值二百两?
  贾琮却不在意,又取出二百两后交给李虎,待他吩咐家将亲兵自寻酒肉后,两人与另外同行二人往驿站走去。
  正要入门时,却见数骑自长安方向飞速奔来。
  四人顿足看去,只见三名小黄门,手持明黄圣旨勒马而来:
  “圣旨:召雅克萨之战大功四人即刻入宫觐见!”
  贾琮与李虎闻言面面相觑,这样急?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三人成虎
  按制,边军或是外省官员入京陛见,当先递请奏折,待恩准后,由礼部派官员教习礼仪。
  学三五日娴熟后,提前三日内沐浴更衣焚香罢,才能入宫觐见。
  非如此,如何壮皇威?
  如今日这般,却是极少见……
  更让贾琮心惊的是,他们才刚到驿站没一盏茶的功夫,距离神京城尚有十五里,宫中竟提前得知了他们的到来。
  这等消息之灵敏迅捷,着实骇人!
  不敢生轻慢之心。
  一路无言,贾琮、李虎、崔铮、赵立兴四人随宫中黄门疾驰往皇城。
  于大庆殿沐浴更衣后,又等候了大半个时辰,方被宫人引入煌煌大明宫,上书房。
  “臣贾琮(李虎、崔铮、赵立兴),叩见吾皇万岁!”
  四人入上书房后,被宫人引至叩礼处,行跪拜大礼。
  此时,上书房内除却崇康帝外,还有内阁四位阁臣,及军机阁四位军机。
  国朝重臣,悉数在此。
  气氛凝重。
  两股对立之势,十分明显。
  崇康帝叫起后,见李虎、贾琮面色肃然恭敬,而崔铮、赵立兴二人却战战兢兢,神情隐隐激荡,不由暗自颔首。
  前两人为勋贵出身,王公皇亲见过不知凡几,敬畏自然不如后二人。
  崇康帝虽然更愿重用后二人,可是只一场千余人战争之功,还不足以撑起这二人的前程。
  军中无人照拂,寸步难行。
  日后,也未必有甚大仗等着他们去立战功。
  这种情形,纵是帝王之尊,也徒之奈何……
  崇康帝简略的说了几句嘉奖之言后,便直接进入正题:“瑷珲将军蒋克宁上奏,厄罗斯人乞和,请求两国以谈判划分边界。雅克萨距长安太远,无人知前线究竟如何,内阁、军机意见不合。汝四人才从瑷珲归来,说说看,厄罗斯人到底什么情况?罗刹鬼军力如何?详实道来,以供内阁、军机参知。”
  四人相互看了眼后,自然由地位最高的李虎先言,他先看了眼面无表情的李道林,而后躬身道:“启禀陛下,罗刹鬼,皆虎狼之徒,狼子野心,只可战,不可信也!”
  崇康帝看起来很喜欢李虎,竟难得展颜笑道:“罗刹鬼如此残暴奸诈,那你怎么敢身先士卒第一个攻城?”
  上书房内除却李道林外,诸位重臣都笑了起来,连宁则臣都不例外。
  李虎闻言,登时窘然,又悄悄看了眼理也不理他一眼的李道林,心里惴惴然,面上却丝毫不露怯,大声道:“臣为大乾勇士,世受皇恩,焉能畏惧罗刹小鬼?”
  “哈哈哈!”
  除却李道林外,三个军机大臣纷纷大笑。
  崇康帝也连连颔首,龙颜大悦,嘉奖道:“果然虎父无犬子,开国公有此后勇,可保百年门楣。李虎勇冠三军,晋封骠骑校尉!”
  此言一出,李道林父子连忙躬身拜下,以谢皇恩。
  骠骑校尉虽非将军,却比寻常杂号将军贵重百倍。
  这是千年前汉武帝册封霍去病之荣耀。
  素以霍骠骑为榜样的李虎自然大喜过望,其余人目光却是都有些微妙起来。
  有羡者,也有目光闪烁者。
  霍骠骑,可是未能活过弱冠之年……
  李虎罢,崇康帝又将目光落在赵立兴身上,道:“虎贲校尉领三百众,绕过雅克萨,断敌粮道,阻敌后援,果敢勇毅,诚孝可佳,晋为虎威将军。”
  从校尉到将军,是一道极深的沟壑。
  多少军官一生都迈不过这个门槛,尤其是太平时节。
  赵立兴以战功晋升将军,自然喜之不尽,再三叩首。
  又问厄罗斯之事,答曰:“厄罗斯诡诈如狼不可信,末将愿远征再战。”
  此言中规中矩,军机阁闻言均颔首。
  此前军机阁主战,内阁主和。
  如今自前线归来的将士皆言主战,他们自然高兴。
  内阁四员大臣则不然……
  雅克萨之战虽不大,但劳师远征,耗费何其恐怖。
  万余大军驻扎瑷珲城,粮饷草秣一日都是恐怖数字。
  再加上路途之遥远,每送一石粮,都要耗费一成不止的损耗。
  如今新法初步大行,国库刚刚丰裕,他们着实不愿见到好不容易攒出的一点家底全都耗费在战事上。
  尤其是,极可能发展成无止境的大战中。
  军机阁自然乐意见到战争,没有战争军方还有什么存在感?
  朝中奏请刀兵入库、马放南山的折子不知凡几。
  军方,尤其是靠战争发家的武勋们,岂能善罢甘休?
  不过宁则臣等人并不慌,因为他们相信,御座上那位,也必不会见到再起战争。
  哪怕不为别的,只为遏制贞元勋贵们进一步扩张膨胀,他都不会愿意。
  因此并不着急……
  赵立兴之后,崔铮被封为火器营游击,同样以为厄罗斯当战,不可信。
  崔铮之后,崇康帝与八位军国大臣的目光,齐齐落到了贾琮身上。
  连一直无动于衷的李道林,都侧目看了过去。
  贾琮之所行所为,当得上一个奇字。
  大乾疆土广阔,臣民亿万,天才不知凡几。
  三岁能文、四岁能诗、十二举人、十五进士,这等天才大乾出过不止一二个。
  或力大无比,战场之上能生撕虎豹者亦有。
  可是如贾琮这般者,却是少之又少。
  或许也有,但能上达天听者,仅此一人。
  崇康帝看着面色淡然的贾琮,眼睛微眯,直问道:“贾琮,你那煌煌二万言的战场伤病营事条例朕和军机都看过,十分详实妥当,虽简略,但却有大用。你从哪学的这些?跟谁学的?何时所学?”
  贾琮躬身答曰:“回陛下,臣大多是自学,自臣父母卧病于床时,臣便开始读学医书。只是无名师指点,始终未曾入门。臣往黑辽行时,所携两箱书籍中,便有数本医书。于军中随军医见闻数日,因见民夫和士卒着实可怜,故展露微薄之力,勉力为之,十人之中也不过能救回四五人罢。战场伤病营事条例中所记载之医术,也皆为极浅薄之医术。且许多条例,皆得自随军军医。”
  崇康帝拧眉道:“你给李虎开膛破肚,取出火枪子丸,也是微薄之力?”
  贾琮抬头,看着崇康帝苦笑道:“陛下,当时子重……李校尉业已重伤昏迷,御医不能治。其家将亲兵哀绝深恸,纷纷要以死相殉。臣实不忍心见此惨剧,只能赶鸭子上架。当年臣年幼时,曾于西城南集市胡同附近遇一海西洋人,教过臣一些粗略的画技,还教过一点人体结构,就是心肝脾肺肾及肠胃等人体器官在身体上的布局。结合此理,臣才试着破开了李校尉的肚子,取出了子丸。其实再与臣一次机会,臣未必敢这般动手。”
  “为何?”
  崇康帝面上看不出信与不信,随口问道。
  李道林等人都凝视着贾琮。
  前线送回的那份伤病营事条例他们都看过,也寻了医术高明的名医看过,都言虽然浅显,但确实有效用。
  唯独开膛破肚之事,匪夷所思。
  贾琮眼中有些后怕道:“臣也是事后才反应过来,幸好当时救活了李校尉,若是当时没救过来,他手下那些骄兵悍将,非杀了臣给他陪葬不可。适时那些人,实在有些疯魔了……”
  见他如此,崇康帝哼哼一笑,眼神深邃的看着贾琮,道:“你确实胆大包天,当日若果真失了手,后果之严重,怕是你们两个都承受不起的。”
  此言一出,连李道林都变了脸色。
  若当时贾琮仗义出手相救未果,反被李家家将亲兵所杀,那……
  整个大乾勋贵功臣,都会乱成一团。
  开国功臣一脉必然会借此掀起轩然大波,适时整个开国公府都要为之受累。
  至少,李道林这个军机大臣,必然再难当下去。
  国公之位会不会被除,亦是两说之间。
  那时崇康帝拉东家打西家,再拉西家打东家,主动权尽归其手……
  何其险也!
  念及此,李道林第一次看了眼李虎,只见李虎一张脸惨白,冷汗直流。
  显然,并不愚蠢的李虎,也想到了这种可怕的后果……
  心中冷哼一声后,李道林收回目光,决议回去后,教教这个混账儿子,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道理。
  至于贾琮相救之恩……
  李道林虎目微微一眯,遗忘比铭记报恩,对贾琮更有好处。
  御椅上那位的心思,他又怎会不明白?
  开国公府若果真交好贾琮,怕反而对贾琮不利。
  就听崇康帝又问道:“幼时洋人又是怎么回事?”
  贾琮闻言,丝毫不见慌乱,答道:“臣初入族学时,因出身鄙贱,所以少有顽伴。后在上学途中,遇到一名唤保罗之洋人,他与臣说话,因其官话怪异,臣觉有趣,便渐渐相熟。保罗教了臣画技和一些西洋医理……”
  听贾琮直呼保罗之名,宁则臣等人都微微皱起眉头。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岂能不避师长名讳?
  “那后来呢?”
  崇康帝面色不变,淡淡问道。
  贾琮答道:“后来,保罗要求臣入他的上帝教,信奉其上帝。本也没什么,世人可信佛信道,臣当时不懂太多,以为信个上帝也没大碍。可是入教后,保罗教臣读圣经,要求臣只信上帝,不可再跪拜父母,年节乃至清明时都不许祭拜祖宗,甚至,只认上帝,不许祭拜孔圣。彼时,臣虽年幼,亦知此必为邪教也!自此再不敢见此人,后来,便不知其人下落了。”
  听闻此言,宁则臣等人恍然,若是邪教,贾琮直呼其名便不为忤逆,反而算是改邪归正了……
  唯有崇康帝依旧神色不变,心中却十分满意,因为据锦衣亲军和中车府打探,的确探闻出都中曾有这个名叫保罗的洋人。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这个在居德坊附近百姓口中流传的保罗,其实起源于西城一些菜贩之口。
  三人成虎罢了……


第二百四十七章 封赏
  神京西城,荣国府。
  贾琮身边已无去岁荣府同出老人,虽仍有武王府亲卫四人,贾琮却极少支使他们。
  前来荣府报信的,是一独目老卒。
  面上还有几道骇人的伤疤,骑马而来时,唬了荣府门子一跳。
  不过当得知是为出征在外的琮三爷归来报信时,几个门子登时顾不得害怕,欢天喜地的往里面通报请赏去了。
  都没想到,今早才收到从北面来的信,中午人竟到了长安。
  贾政正在外书房,与程日兴,蔡德明等清客清谈。
  蔡德明、徐瑞杰、赵普阳三人,都是近一年来新招的清客相公,各有才干。
  四人与贾政所言,也多为贾家麒麟儿贾清臣之趣事。
  今日所言者,非清臣之才,亦非清臣之能,而是清臣之孝……
  贾琮自去岁八月末远赴黑辽瑷珲城,至十一月初八,贾赦病故。
  等贾琮接到丧信时,业已过了新年。
  适时雅克萨之战正酣,贾琮便每日白日,领着伤病营的辅兵,竭尽一切可能,救死扶伤,清理伤患。
  而到了夜里,他则换上孝衣,独自守孝。
  黑辽如此苦寒,连辅兵都有肉吃有酒喝御寒,贾琮得到丧信后,却再无饮食半点荤腥。
  此事还非贾琮写信回来所言,而是前线他人的家书传回都中后,方才传到贾政耳中。
  一时间,贾家门风纯正子弟仁孝之名大盛。
  在这个以孝治天下的世道里,再无比此名更好的美名了。
  一众清客们以此为聊资,一来是为贾家传名,二来也是在讨好恭维贾政。
  贾政闻言后果然神情大悦。
  这一二年来,贾家算是先苦后甜。
  之前凄风厉雨,颇有大厦将倾之感。
  连一座国公府的基业都给丢了,真真让人痛彻心扉。
  好在之后贾琮弃笔从戎,才算是暂时安抚住了不利局势。
  待到贾赦病亡后,宫里方想起原荣宁二公当年的鼎定功勋,让贾赦死后哀荣。
  贾家这才算是彻底稳定下来。
  而今又不断的锦上添花,家风愈佳,先前经受了莫大压力和挫折的贾政,心里焉能不喜?
  正当他要说些谦逊之言时,却忽然听到外面一阵嘀咕嘈杂声,继而就见门口侍立的奴仆躬身进来,满脸堆笑道:“老爷,大喜啊!”
  贾政先是一怔,随即想到了什么,霍然站起身来,急问道:“可是琮儿回来了?”
  早上他收到信时,盘算着应该就在这几日了。
  原以为兴许是三五日内,却不想……
  除了此事,他实想不出还有什么大喜之事。
  果不其然,那奴仆连连点头道:“正是!三爷打发了人先一步回来报信儿,他如今到了光化门外十五里驿站,又被宫里传旨宣了去。让一亲兵先一步回来报信儿,以免老爷担忧!”
  贾政闻言激动的无可无不可,一迭声道:“快快,快让报信的人进来说话!”
  那奴仆也是听门子通报,并不知其他,因而出去宣命。
  未几,当一面目骇人的独目兵卒进来后,贾政等人却无不唬了一跳。
  他们都是承平富贵惯了的人,何曾见过这等形容惨烈之人?
  一时间竟连话都说不出……
  那兵卒却是明白人,知道中间上座之人为贾琮长辈,恭恭敬敬行一军礼后,径自出了贾家。
  而后回归驿站。
  待他走后,贾政才回过神,一口气刚吐出,眼中热泪就滚了下来。
  他简直不敢想象,贾琮现在是什么模样。
  若也成了这般……
  老天爷!
  ……
  大明宫,上书房内。
  隆正帝解开许多心中疑惑后,心情好了不少,又问道:“贾琮,你在黑辽前线也见闻了一番,以为罗刹鬼如何?厄罗斯可信否?”
  贾琮躬身答道:“回陛下,厄罗斯人可信不可信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乾不能给他们不可信的机会。”
  此言一出,八位军国重臣的目光再次看了过来。
  内阁四位阁臣,目光明显生厌。
  标新立异之辈,故出惊世之言。
  他们甚至猜测,贾琮故意这般说,是为了能得到高封赏……
  崇康帝却淡漠道:“此言怎讲?”
  贾琮道:“陛下,臣在雅克萨与厄罗斯俘虏聊过几句,得知不少彼国实情。厄罗斯原本只是不足大乾一省大的小小公国,然而在短短数百年里,该国疯狂侵略吞并周边邻国,扩张领土。如今,其国疆土之广,甚至已在大乾之上,却犹不知足,依旧不断的继续往西往东扩张。更可怖的一点是,厄罗斯所行国体,为农奴制度。”
  听闻上半言本已经面色肃重的军国大臣,在听完下半言后,连最主张战争的军机阁大臣面色都愈发肃穆。
  贾琮沉声道:“臣还听说了一个说法,在厄罗斯,除却贵族和地主外,寻常百姓根本不叫人,而被称为灰色牲口。厄罗斯根本不存在仁恕之道,灰色牲口死了一批,还会有另一批。所以在战场上,厄罗斯人的坚韧程度,超乎想象。
  雅克萨之战,千余人罗刹鬼死守坚城,至李校尉率先攻破城池时,他们又退居城内巷道内,打起巷战来。
  至最后在他们将军府中请和时,只余六十六人,大半皆是军官。
  寻常兵卒若是敢降,全家都没好下场。
  由此可知,罗刹鬼的冷酷心性。他们不止对敌人残忍,对自己人,更残忍。
  这样的敌人,十分可怕。”
  崇康帝看着贾琮,沉声问道:“贾琮,你究竟为何意?”
  贾琮道:“臣之意正如先前所言,绝不可给予厄罗斯大规模侵边的机会。”
  崇康帝眉头皱起,道:“说详细点。”
  贾琮道:“陛下,大乾在雅克萨打一仗,动用万人,劳师远征,纵然打赢了,看起来也没什么收获,代价却极大。然而对厄罗斯而言,其代价至少三倍甚至五倍于大乾。因为雅克萨距离厄罗斯富庶之地,距离他们的王城,实在太遥远了,远比距离大乾遥远的多。而且,自雅克萨往南,越走越温暖,也越好走,补给相对容易些。而雅克萨再往北,却是越走越难走,越酷寒。
  厄罗斯如今落脚之地,名为雅库茨克,那里一年来,只有三个月勉强算是温暖,其余时候大部分都是冰天雪地中。
  然而就是在这样严寒恶劣的情况下,厄罗斯还是调集了千余人驻扎在雅库茨克,寻找时机南下侵犯我大乾疆土。
  如果,厄罗斯得到一块温暖可驻扎之地。让其有机会从厄罗斯本土缓缓调集上万甚至数万大军,到那时……
  对于整个黑辽,都将会是一场灾难!
  所以,臣之浅见,认为在我大乾战胜之时,断不可给予厄罗斯半点机会,以仁恕恩赏之道待之。
  彼国者,禽兽也!
  焉配享我华夏礼教仁义之美?”
  始终未开口的宁则臣淡淡道:“若是因此使得厄罗斯求和不成,恼羞成怒,调大军来攻呢?你也说了,彼国禽兽尔,虐民如畜,不惜民力,怎会有理智可言?”
  贾琮躬身道:“元辅所言甚是,只是下官之前也说了,厄罗斯想要战争,所耗费的代价远甚于大乾。就算彼国虐民如畜,可他们哪怕邀赶着一群畜生来作战,也会耗费大量国力。只要不给他们在边境缓缓蓄力的机会,所造成的威胁只会是疥癣之疾也。另外,厄罗斯如今正和西边另一大国展开国战。每隔数年,那两国就会展开一次大战。此等战争已经历经百年矣,厄罗斯绝无能力再在东方,再开展一次国战。”
  宁则臣等人信息不对等,默然不语。
  李道林则皱眉看向怔怔看着贾琮的李虎,沉声道:“贾琮所言之事,你可知之?”
  李虎干笑了声,答道:“回老爷……回大人话,末将在养伤中,所以……并不知。”
  李道林冰冷的哼了声,不再看他,而是看向崔铮和赵立兴二人,问道:“汝二人可知?”
  崔铮和赵立兴闻言,尴尬的对视了眼后,一起摇摇头。
  李道林见之,重新看向贾琮,目光中多了分猜疑。
  贾琮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