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庶子风流-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情结,和理智无关,更和圣母无关。
人是有感情的生物,若只单纯的计较利益,未免太过可悲。
所以,力所能及之下,贾琮极愿意挽救贾府的悲剧。
正是为此,他才会谋取贾家的核心利益资源。
而日后注定会因此产生的冲突,并不会影响今日贾琮对贾政乃至王夫人的感谢。
没有他们,贾琮在贾赦邢夫人的淫威下,绝没好果子吃,生死都难料。
而贾琮如今受了贾政夫妇恩典,日后,哪怕他夺取贾家核心资源失败,不能力挽天倾,也必然会报答今日之恩。
大丈夫当恩怨分明。
至少,在他准备的后路中,能保全贾宝玉,不会因贫穷落魄去出家。
所以,袭人所想,并非全是幻想。
袭人自然不知贾琮心中所念,她看着贾琮温润清澈却坚定的眼神,真真将他当成了好人。
只觉他是个明事理的同道中人。
抿嘴一笑后,袭人说出了她此行的目的……
第三十六章 静夜
“太太说,纵然奋志要强,但功课却宁可少些。”
“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
“不止我们二爷,三爷也是如此,不管何时,爱惜自己的身子才是最紧要的。”
“太太的意思,三爷可要体谅。”
袭人说一句贾琮应一句,说罢,袭人又笑着对小红道:“还有些小事要劳烦你呢,我备下了些大毛衣服,屋里暖和可以换下,可二爷回去时天冷,你好歹想着嘱咐他添换。还有脚炉手炉的炭,你也只管可着添,不拘是二爷还是三爷的,都添暖了。每日里我必打发小丫头送银霜炭来,你没用尽我可不依你。”
袭人是极会说话做事的,也极会做人。
小红闻言心里虽然还是高兴,不过知道分寸,看了贾琮一眼后,笑道:“花大姐姐,你准备好宝二爷的炭就是了,我们三爷也有哩。”
袭人嗔了小红一眼,道:“和我还外道?家里人一般都只用柴炭,只有老太太用上等的银霜炭。老爷和太太都用二等的。不过太太说了,苦什么也不能苦着读书的,所以特意吩咐了让二爷和三爷都烧银霜炭。这炭没一点烟气,不熏人,还能提神,也不用再另外点香。就这么着。”
说罢,也不给小红再婉拒的机会,安排两个小丫头子将她准备好的另一个包袱和手炉脚炉等物放下后,又说笑了两句,就告辞离去了。
待送走客回屋后,小红才小声对贾琮道:“以前和花大姐姐不熟哩,她虽没给我使过脸子,也没这样好过。”
这个丫头真真有玲珑心……
说至此,贾琮忽然来了兴致。
他自前世起,就一直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不解。
那就是以小红的出身,日后怎会在怡红院内被排挤成那样?
要知道,她老子娘可是贾府一等一有权势的奴才,而且随着时间的蔓延,越来越有权势,最终甚至有取赖家而代之的迹象。
远比那些排挤她的人父母有能为的多。
难道就因为她出落的一般,没颜值便不如人?
犹豫了下,着实没忍住,贾琮委婉的同小红问道,问她之前怎会是一个粗使丫头。
小红闻言,却噗嗤一笑,道:“三爷哪里话,我算什么好出身?不过一个奴才秧子。主子们挑选奴婢,难不成还在乎她老子娘是谁?好些人的老子娘虽不如我,可相中她们的人,却比我老子娘厉害。”
贾琮闻言,登时恍然。
是了是了,知道贾母喜欢漂亮女孩子,如赖老嬷嬷这样极有体面的老嬷嬷,都会时常孝敬她几个好看的,是极惠而不费的事。
譬如后来的晴雯。
如今的赖家,可比林家强太多。
见贾琮明白过来,小红又笑道:“三爷,你也是三爷,环三爷也是三爷。他明儿也来读书,可怎么分别?”
正说着,方才被打发去安放贾宝玉一应物什的春燕匆匆回来,哼了声接话笑道:“咱们三爷比宝二爷还大些哩,这般叫反倒低了下去。两个三爷怕什么,还有两个二爷哩!”
贾琮呵呵一笑,没有开口。
这又是前世一大红楼谜题。
为何贾琏分明是贾赦的嫡长子,却被称为二爷?
使得贾家有两个二爷。
这个问题在他来到这世上,没多久就弄清了。
贾赦年轻时就不是省油的灯,放着家里的嫡妻不理,偏爱在外面胡混。
使得他虽为兄长,结果倒是贾政先生下了荣府嫡长孙,便是贾珠。
当时大房二房还未分家,自然只按年龄序齿。
贾珠为大哥,待贾琏出生后,便为老二。
等到因为贾琮生母之事爆发后,贾代善一病呜呼,贾母趁势将大房压到了东路偏院不能折返。
虽没明着分家,实质上已经分家。
贾宝玉出身后,就序在了贾珠之后,成了宝二爷。
而贾琏这边,却是由于早已被贾代善认下的老二,不好再更变。
如此,才造成了如今有两个贾二爷,两个贾三爷的局面。
不过,这些都无伤大雅。
听两个丫头叽叽喳喳说笑个不停,哪里还有昨日的拘谨,贾琮摇头一笑,道:“你们去别处顽吧,我要做功课了。”
春燕忙道:“我给三爷研墨!”
贾琮笑着点点头,一旁小红没好气白了傻笑的春燕一眼,端起茶盘出去沏茶了。
……
荣禧堂,东廊三间小正房内。
王夫人坐在炕面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上,正和下面坐在交椅上的王熙凤说话,见袭人进来后,便问道:“可都妥当了?”
袭人回道:“都照太太说的办了。”
王夫人点点头,想了会儿,又问道:“你瞧着,琮哥儿可是个好的?”
袭人还没说话,王熙凤便笑道:“太太放心,他一个小小人儿,往年里又被管束成那样,能坏到哪去?老爷如今都看好他呢。”
王夫人闻言浅浅笑了笑,慢言道:“倒不是怕他坏,只是……瞧他之前的做派,像是个心里有计谋的。”
王熙凤喝了口茶后,若有所思的点头道:“太太说的是,我也觉得有些不对。昨儿个那馒头掉出来的,忒巧了些。不过……”
“不过什么?”
王夫人看了她一眼,问道。
王熙凤道:“不过,他许是被逼急了。太太也知道,那边连正经饭都不给吃一口。三两天丢个霉了的馒头进去,兔子饿急了还咬人呢。他也是没法子。听说,昨儿那边还准备着等祭祖后,再给他个厉害呢。”
王夫人缓缓点点头,却不再说这事。
顿了顿后,她看向袭人,道:“琮哥儿收了斗篷?”
袭人忙回道:“收了,还朝这边行了大礼呢。我与他说,太太最是菩萨心肠,不在意这个。可三爷说,若是没有老爷太太,他几不能活命。所以纵然老爷太太不在当面,也不能有一点失礼不敬。”
“瞧瞧,我说什么来着?谁对他好,这孩子心里明白着呢。”
王熙凤在一旁高声笑道。
王夫人闻言微微颔首,道了声:“如此看来,倒是个知礼的。”
说罢,又看着王熙凤奇道:“你倒愿意帮他说话?”
她再了解王熙凤不过,没有好处,她怎会帮贾琮说话?
王熙凤笑道:“姑母哪里话,我帮他做什么?
不过觉得是个可怜人,何苦逼成那样?
左右不过养几年就分出府去了,花费不了千把银子。
难不成咱们这样的家里,还缺那点银子?
若是那边能有姑母半分气量,也不至于在老公爷面前出了那样大的丑。
在族里落下一个无德的名声,真真让人笑话了去。
最可笑的是,今早上居然还发作了我一回,说了好些阴阳怪气的恶心话。
好像昨儿丢的那场人,是我教她丢的。
索性就让她见识见识,什么是大家子气派。
小门户出来的,到底上不得高台。
她那出身,又比贾琮好哪去?”
王夫人看了王熙凤一眼,见她恨的咬牙切齿,不轻不重的点道:“这话也是你能说的?”
王熙凤忙赔笑道:“这不是在姑母面前,又没有外人!”
王夫人摇了摇头,却没多说什么。
她知道邢夫人对她,对王熙凤,都没什么好感。
其实换做她是邢夫人,多半也如此。
邢夫人又占着长嫂和婆婆的大义,连她都没什么好法子。
王熙凤受些委屈抱怨几句,也是免不了。
只要不愚蠢的在外面说,随她们去罢。
王夫人对袭人道:“行了,你去罢……对了,那边估计还没备下手炉脚炉,你让人寻出一套送过去。我记着宝玉和环儿都有,只他没有也不像。”
袭人忙应下,王熙凤也站起身来,踩在银红撒花椅搭底下的脚踏上,笑道:“她哪里能寻出好的来,我让人开了前面仓库去寻吧。”
王夫人点点头,叮嘱道:“不要忘了备好明儿去你舅舅家的礼,明儿下午和宝玉三丫头一并去。”
王熙凤笑道:“这哪敢忘?天大地大,娘舅最大!”
王夫人闻言也笑了起来,点了点头后,王熙凤与袭人一并离开。
……
贾母上院,荣庆堂。
软榻上,贾宝玉扭麻花一样扭着贾母,只道不愿在墨竹院读书。
周围侍立的婆子丫鬟,都面带笑意的看着他。
贾母身边第一得用的近侍丫头鸳鸯,更在一旁不加掩饰的嘲笑他。
若在平时,贾宝玉定然不依。
可这会儿他却顾不得这些了,只求贾母开金口,救他脱离苦海。
贾母被缠的没法,无奈笑道:“平日里你老子让你读书,也不见你这样啊?”
贾宝玉理直气壮道:“我在自己屋里和姐姐妹妹们一起读书可以,和贾琮贾环他们不行,我实和他们无话可说。”
贾母哭笑不得道:“这话你敢跟你老子说?”
贾宝玉又开始耍起赖来,在软榻上打滚儿。
再给他长八个胆他也不敢!
贾母笑道:“不去读书定是不行的,贾琮的学问是孔老公爷赞过的,你老子又极看重他。不过不用读满,一日子读上半日就可。你先去好好读,等中午了,我让人去喊你回来用饭,下午就不用去了,在我这和姊妹们顽。”
贾宝玉还要闹,贾母唬道:“再闹你老子可就要来了!”
贾宝玉闻言登时老实了,忽听背后“噗嗤”一声笑,转头看去,只见林黛玉自西暖阁而出,半边身子藏在帷帐后,露出一张比芙蓉花还清丽的脸,葱一样的细指在白皙的脸上轻刮,羞笑于他。
贾宝玉“大恼”,道:“好哇,林妹妹敢笑话我!你仔细着……”
说罢,朝那边捉去。
林黛玉咯咯笑着,从另一边饶到了贾母身边,见宝玉又扑过来,忙躲入贾母怀中,贾母张着手拦下宝玉。
一众人笑成了一团。
……
夜清寒。
蜡脂一滴滴落下,屋内并不暖和。
甚至能张口呼出哈气。
小红和春燕无奈的看着桌几后奋笔直书的贾琮,她们倒想给屋里多添炭火,只是贾琮并不许。
说是清冷些,头脑才能保持清醒。
此刻已过子时了,可贾琮却如不知疲倦也不知冷般,一刻不停的在书写着。
两个小丫头劝不听,也不敢多劝。
两人也不好在主子睡前先睡,只好多披了件袄子,抱膝坐在交椅上,一起静静的看着用功的贾琮。
窗外的月色透过薄薄的窗纸辉映进屋,桌几上烛火轻轻一炸。
衬的夜愈发静谧。
一夜无话。
第三十七章 学业之难
翌日清晨,天还未明。
于庭院内晨练后,又吃过早饭,也才不过辰时初。
见小红和春燕都一脸的瞌睡迷糊,脑袋一点一点的打盹,贾琮知道两人昨夜熬的狠了,便道:“昨晚说了不必等我,你俩非要等。今早也不用你们服侍,你们偏跟着起来。这会儿知道困了?再去睡会儿吧,那两位多半要等到巳时初才来。”
小红和春燕哪里肯,贾琮又道:“休息不好没有精神,就做不好事。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说的算,快去。”
听他带着命令的语气,小红和春燕心里却暖暖的,也不再执拗,一起回了东边耳房歇息去了。
进了东耳房,春燕巴巴的看着小红问道:“小红,你说咱们是不是就像戏文里说的那样,得遇明主了?”
小红噗嗤一笑,连连点头道:“是呢是呢,你说的很是呢!”
春燕听出她话中的戏谑,没好气的白了小红一眼,自己也噗嗤一声笑出来。
只是两人虽然都在笑,心里又何尝没有感慨?
当丫鬟的,能像她们这样走运的,真真不多。
虽然真正的大家子弟,暴虐残苛的不多,但像贾琮这样体恤下人的,也是凤毛麟角。
更多的,是漠视的态度,尤其对姿色不佳的婢女。
不会刻意苛虐,但也没有多少容忍耐性。
一板一眼都不许错,否则就要被呵斥,还会让管教嬷嬷带去严厉管教规矩。
美其名曰:依礼而行,治家有方。
哪有今天这样,打瞌睡被呵护还让补觉的好事?
虽然传言中,宝二爷也极心疼女孩子,可他心疼的都是漂亮女孩子。
再者,贾琮还这般勤于课业,还被传说中的孔老国公褒赞。
这让心中颇有抱负的小红和春燕都觉得,她们这回真的没跟错主子。
的确是明主呢。
……
却说将小红和春燕赶去睡回笼觉后,贾琮就着烛火,再次开始了一天的课业。
四书八股经义文章,说到底,还是要下苦功,做水磨功夫的。
欲速则不达。
前世大学闲暇时,贾琮也曾看些历史小说。
看到好多小说中的主角,穿越没二年,就以高超的水准,一连考中秀才、举人、进士,乃至六首齐中。
好些人因而骂死八股臭八股,好似背了四书五经就能做八股。
这般料想之辈,多半都是与贾琮之前想的一样……
然而真正接触后,才会发现其实并非只背好四书五经,就能做好八股文章。
毕竟四书五经加起来才多少字?
难道古往今来那些落第之辈都如此蠢笨,都在偷懒,所以他们背不会?
难道那些皓首穷经的老童生,就不知道死背书?
不是他们不背,而是他们穷尽一生,也背不完浩瀚如烟海的程文典故。
譬如四书中,每一句,甚至每一字,都能单独拿出来衍化出无数的注释和大道文章。
而习经者,正是用那些注释和大道程文,去破题,去解题。
虽贾琮背完了《大学》,也理解了大概,可距离真正吃透运用,还不知差多远。
学习四书五经,说到底,学的是那些注释经解。
对于这些,只能用时间来慢慢积累底蕴,将四书五经一点点磨到融会贯通,最终学为己用,才算学成。
所以,就算是穿越者有成熟的学习方法,区区一二年的时间,也是远远不够的。
童生秀才或许还可勉强一搏,至于其他,却是想多了……
贾琮曾见好些人拿前朝神童杨廷和来类比,言既然杨廷和十二岁能中举,其他人为何不能?
他们却不知,杨廷和自两岁显露天赋起,其母就每日不坠的教其认字识文。
四岁起天赋更佳时,还专门宴请名师教导。
一年到头也只有一天假期,其余时日日日苦读不坠。
如此勤学,也要八年之功,至十二岁方一举中举。
之后又苦读七年,积累底蕴,方才于十九岁考中进士,还不是前三甲……
如此天赋,又得名师指点,尚且需要十数年的积累。
那些幻想学个一二年就能一路考穿的人,实在是痴人说梦。
再者,杨廷和又是何等惊艳的天赋,寻常人谁人能比?
打个很形象的比方,如果你前世就是个学渣,作文没得过全国作文大奖,那么穿越后,八成还是学渣的命。
做文章什么时候能用归纳法来学习了?
做好文章和写好作文是一个道理,更需要灵性,也更需要悟性。
而灵性和悟性的作用,就是能在浩瀚如烟海的典故文章大海中,挑选出最恰当的“贝壳”,然后组成盛世华章,甚至赋予灵魂。
通俗些说,就是一篇好文章,需要九十九的汗水,加一分的天赋。
而那一分的天赋,最为重要。
否则也不至于那么多的学子,苦读到白头,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却依旧做不出有灵性的好文章。
幸运的是,贾琮前世作为一枚大学霸,虽然学的是医科,可他对文字天生敏感,极有灵性,从小到大多次获得全国作文大奖。
虽然作文和经义文章完全不是一回事,但文字之间总是有通性的。
总之,他不缺那一分文字天赋。
因此他现在最需要的,是沉下心来,用九十九分的汗水,去积累底蕴。
……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贾琮始终保持全神贯注的状态,平常温润的双眼,此刻也聚精会神,显得犀利明亮。
所谓的学习效率,除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外,说白了,无非“专注”二字。
绝大多数都知道,也明白这点,只可惜他们做不到……
三百千等蒙学贾琮已学通,接下来,便是儒学十三经。
如果说蒙学相当于后世的小学,那么十三经的学习,就是中学学习。
所谓儒学十三经,就是包括《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和《孟子》十三本经传。
其中四书五经且不说,《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为春秋三传,注释春秋重在史。
《孝经》则为论述孝道的专著。
而《尔雅》则是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通俗些说,就是解读经义的工具书。
十三经为儒学根本经典,将这十三经背熟了理解透了,才算是“中学毕业”。
之后,才有资格和底蕴解读先贤名师的经义文章,如《昭明文选》,《八大家文抄》。
《昭明文选》是南朝梁武帝之子昭明太子组织文人所编,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朝,八九百年间百余位名家之作。
而《八大家文抄》,则是韩愈、三苏等八位经学大家的文章。
之后还要再读如《国语》、《国策》、《汉书》、《楚辞》等史书,以壮视野胸怀。
读懂读透这些先贤文章之后,腹有经纶,方能开始自作经义文章之路。
而贾琮如今还远未到“上路入门”这一阶段,他还在研习十三经,还刚在积累底蕴的阶段。
实际上,若非贾政将自己的藏书都送给了他,光这些书籍贾琮都置办不齐,也置办不起。
寒门难出贵子,不是没有原因的。
通常江南富庶之地,一家也只供得起一个读书人。
天色渐明,东方出现了一抹鱼肚白。
当贾琮听到一些动静,抬起头时,窗外已经大亮。
看向正在往炭盆里添炭的小丫头子觅儿,他道:“现在几时了?”
觅儿忙笑着应道:“回三爷,辰时末刻了,快巳时了哩。”
贾琮点点头,辰时末巳时初,也就是快早晨九点了。
这个年代的计时挺有趣,时辰自不必多说,一天十二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后世的两个小时。
而所谓的“刻”,是指用沙漏计时,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大约是十四分二十四秒。
另外,一夜又分五更,一更天大概是晚上七点至九点,二更天则是九点到十二点。
常说的三更天了,说的就是十二点到一点。
贾琮从辰时初开始学习,至此已经坐了两个小时了。
他站起身来,活动了下筋骨。
正巧娟儿又进来添水,便走了出去透透气。
免得小丫头们做事时蹑手蹑脚的,唯恐惊扰了他。
站在门前月台上,放眼望去,能看到许多砖石上,都有精美的雕刻。
屋檐向上弯起的飞角,气势飞扬。
雪白的墙肚,虎皮磨石为基。
庭院两边种着几十尾墨竹,临冬不枯。
墨竹院曾是贾政和贾珠的书房,虽不大,但颇为精巧雅致。
和他当初住的东路院耳房,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若非不远的几年后贾家必有山崩之忧,会造成家破人亡,贾琮其实愿意这样慢慢读书,靠自己搏出一个未来。
也能避免和贾政等人起利益冲突。
只可惜……
在月台上做了几个扩展动作后,他轻轻一叹。
不过随即眼神又坚定下来。
如果他不努力改变大势,几年之后,整个贾家都要崩塌落魄。
死去的又何止一两个?
他绝不可因为眼前之事,就心软动摇。
毕竟,他的本心非自私自利。
“吱……呀!”
正当贾琮伸展完,要折返回房继续学习时,庭院木门忽地打开。
一个扎着两个小发髻的脑袋,探了进来。
脑门上满是汗水,一对毛毛虫眉毛下,一双大眼睛滴溜溜的转着。
红扑扑的脸上,有些汗渍。
正当她看到贾琮,一怔之下想退回去,不妨背后有人狠推了她一把,便“哎哟”一声踉踉跄跄的跌进来,险些跌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