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庶子风流-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黛玉生气道:“好端端的,我哭什么?”
  贾琮笑道:“关心你嘛,以前你就是个爱哭猫儿!说个笑话你都哭……”
  “噗!”
  黛玉又气又笑,一手拎着风灯,一手捏起小拳头上前,不依的威胁道:“你再胡说?多咱我听笑话都能听哭了?”
  贾琮呵呵笑道:“只是顽笑话罢……好了,夜深了,你该回去好好休息了。这几天你睡的好,气色看起来都好看了许多。但不能只坚持二三天,要持之以恒。快去吧……”
  黛玉闻言,忽地想起正事来,正色道:“还有事同你说哩。”
  贾琮笑道:“那就边走边说,走,我送你回去,我也要休息了。”
  黛玉闻言,犹豫了下,点点头道:“也好……”
  二人出门,并排在抄手游廊下往不远处的西厢走去。
  黛玉认真道:“是邱姨娘家来人看她,热情的不得了,又说了一轱辘子好话,最后非要请我们去邱园做客。那位太太还带了两个我们一般大的女孩子来,也都热情好客。我倒不愿动弹,不过她们和晴雯、春燕顽的好……”
  贾琮闻言,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若有所思的顿住了脚步,口中轻声道:“邱家?”
  黛玉瓷玉般白净的俏脸上,本带着浅笑,可见贾琮如此,她也登时不笑了,有些紧张地问道:“怎么呢?”
  她近来最爱做的事,已经不是读书了,而是听李蓉、晴雯她们说外面的事。
  晴雯她们问的最多的,自然就是贾琮的事。
  所以黛玉也就知道了,贾琮在外面做的是什么样的大事,难事……
  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黛玉从来不是一个默守陈规的乖家女,否则前世她也不会与宝玉同读禁书。
  对于外面的世界,尤其是身边人的世界,她同样新奇。
  越是新奇,也就越惊叹贾琮的所作所为。
  他就像一个无所不能的盖世英雄,完成了世人都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
  然而能让这样一个大英雄变了脸色,又岂会是小事?
  见黛玉仰着头担忧的凝望着自己,贾琮随意伸手拨乱她额前发梢,笑道:“瞎担心什么?只是想利用这次机会,做的有趣的事罢……”
  黛玉闻言,眸眼一亮,道:“什么有趣的事?”
  贾琮在妹纸跟前也不会嘴软,哈哈一笑,道:“等事成了你就知道了……”
  见黛玉微微撅起嘴来,目光也变得不善,贾琮没有让步,而是叮嘱道:“你就回复邱姨娘,你们后日早上去邱园,用了午饭回来,让邱家人准备好迎接。我会亲自送‘你们’过去。兴许会给一些人一个惊喜……”
  黛玉看着贾琮面上玩味深意的笑容,有些迷糊了。
  她在猜想,会是什么惊喜呢?又为何要给邱家惊喜……
  贾琮见她如此,不禁笑了笑。
  素来见惯黛玉灵慧过人的模样,此刻却变成了小迷糊,倒也有趣。
  转眼到了西厢,贾琮便不往前送了,道:“回去好好休息吧……对了,过了这个年,朝廷派来的新巡盐御史大概就会到来……”
  听闻此言,黛玉面色“唰”的一下惨白,一瞬间红了眼圈,眼泪眼见落下。
  新的巡盐御史到来,即意味着她要带着她昏迷不醒的父亲,从这座盐政衙门内搬走。
  可天下之大,何处是她父女的容身之处?
  这一刻,黛玉心中被揪心的漂泊孤独和不安感充满……
  见她如此,贾琮非但不安慰,反而“可恶”的哈哈笑了起来,嘲笑道:“好妹妹,你该不会又把自己幻想成苦哈哈的天涯沦落弱女子,幻想一个人孤苦无依的背着姑丈在朔朔寒风中可怜求活吧?哈哈哈!”
  “你……你还笑?”
  黛玉都泪流满面了,这坏人还在笑,顿时委屈不依的叫了声。
  贾琮收敛笑声,认真提醒道:“林妹妹,你大概是这个世上极少有的富家小姐,你比大多数人都有钱。你还有京里国公府里的老太太宠着,就算在扬州府,也有我这个当哥哥的护着你。你若想回京,等过了年我就安排船妥妥当当的送你和姑丈去京里养病。你若还想留在扬州府,也可另寻一处极好的园子,暂做落脚之地,会比盐政衙门里生活的更好。你知道我希望你做哪种选择么?”
  黛玉泪眼巴巴的看着贾琮,可怜兮兮问道:“哪一种?”
  贾琮灿烂一笑后,忽然有些期待地说道:“我希望后一种,因为我就要用很多银子,一文钱恨不能掰成两半花。所以你若回了京,我怕买米买肉给下人发月钱的银子都紧张,说不准小角儿都要瘦成林妹妹这样。林妹妹,你是有钱人,能不能大发慈悲,带哥哥一程?”
  此言虽然有些夸张,但贾琮手中的银子是要开始计划着用了。
  虽然他从抄家中得到了不少,但不养军队的人,永远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吞金兽。
  只目前扬州府这三千兵马,每天人食马嚼吞进去的银子,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尤其是贾琮还无比大方,不仅要让兵马吃的饱,还要吃的好。
  餐餐白米不谈,鱼肉果蔬都要跟上。
  这种伙食,别说地方军队,就是京里御林军都没有这个水准。
  这还不算贾琮组建押运司后,要从濠镜购买火器,以及重金去买火器生产线所需要的银子……
  等到江南六省的千户各回各省千户所,往后他们的粮饷,同样需要贾琮来供给。
  那更将会是一个无底洞。
  在贾琮记忆中,被军队拖垮的王朝难道还少了?
  所以他所言也不算夸张。
  当然,不管怎样,他都不至于会没吃没住。
  毕竟,锦衣卫还是一个可以暴利创收的单位,譬如可以抄家,还能收保护费……
  只是黛玉哪里知道这些?
  她本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心软得不得了。
  她擅长将自己代入苦命的角色中,此刻也擅长将贾琮代入苦命的角色中。
  再看贾琮时,目光中简直多出了怜悯的泪花……
  她甚至都忘了自己的孤苦悲伤,关心问道:“三哥哥,你需要好多银子么?明儿我就问问崔义家的,让崔义看看我家里还有多少银……”
  “呵呵!”
  没等黛玉将那句可以轻易击穿人心的话说出,贾琮就笑着打断,毫不客气的揉乱了她的头发,而不只是拨动发梢。
  在黛玉羞恼嗔怪的目光中,贾琮目光柔和的温声道:“好妹妹,日后别这么实诚,守好你的银子傍身用,谁也不给,往后啊……”
  黛玉也不客气,没等贾琮说完就打断了他,她低着头,轻声道:“三哥哥这般对我,我也盼着能帮上三哥哥一些呢。若没有……若没有亲人的护佑,我要那么些银钱,又有什么用呢?”


第四百一十五章 少年
  崇康十三年,十一月初三。
  天气阴寒。
  神京城,荣国府。
  今日是学里休沐之日,所以近来在族学混的风生水起的环三爷,只能窝在家里。
  对他而言,富丽堂皇威严贵气的荣国公府,真不如他在族学里自在。
  虽然当年他混的极惨,除了身边的小幺儿钱槐跟着他,贾兰偶尔搭理他一下,其他人都是用看笑话的心思看他。
  而他也只能在比他更惨的贾琮身上找回平衡……
  可是如今不比当年啦!
  贾家谁不知道,他环三爷是和贾琮同患难一路走过来的。
  贾琮最心疼的兄弟,不是成了废人的“一只耳”琏二爷,更不是就会窝在家里不出门的宝二爷,而是他环三爷!
  且不提贾琮已经承了荣国府的爵儿,更是继承了宁国府偌大的家业。
  单说他现在成了锦衣卫指挥使,还在江南杀的人头滚滚,威风八面,就让他成了如今京城里贾家八房人口中最了得的爷们儿。
  如今好些说书先生,都在讲贾琮用了什么“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金蝉脱壳”之计,瞒天过海后,又和当年汉之冠军侯一般,千里突袭,连杀了六省的锦衣千户,一下成了天下间有数的大人物之一。
  英雄,英雄啊!
  虽说如今英雄不在家,还搁外面折腾呢,不过没关系啊,英雄的弟弟在家!
  托贾琮的福,打他的消息一段段的传回京后,贾环的地位是水涨船高,一日比一日威风。
  在学里从人人躲避的“臭狗屎”,到半羡慕半嫉妒的“清臣公子小弟”,再到现在人人讨好的“伯爷最亲近的好兄弟”。
  现在去学里,每天中午请环三爷赏脸吃宴席做东道的族人,都要排队争抢。
  这还要看环三爷的心情如何,还要看请东道的人心诚不心诚,最重要的是,不能太穷太丑。
  对于那种只舍得花百十钱在南关街上请卤煮吃的穷丑鬼,有多远就滚多远。
  这种水准也好意思请环三爷吃东道?
  真是长的丑想的美,哪凉快哪待着去!
  这种日子,逍遥快活胜神仙,比在家里伏低做小强多了。
  所以贾环最不愿的,就是休沐日。
  还有一个缘由,那就是平日里进学时,他被贾母及贾政夫妇免了晨昏定省问安礼。
  可休沐之日,他却要转一圈儿。
  偏那些人眼里只有宝玉,都不拿正眼瞧他。
  如今他环三爷也是有自尊心的爷们儿了,哪愿意受这种气?
  本想赖在炕上装病躲过去,可他生母赵姨娘却逼着他都往正房那边走走……
  “上不得高台的东西,没造化的种子,你蛆了心了?就知道睡睡睡……我告诉你,我可都听说了,近来好些王公驸马府上的诰命都往府上走动,隐约听说是宫里的大姑娘要大喜了。你还不多往那边走走,有什么好处总少不了你一份……”
  听赵姨娘叨叨叨个没完,贾环眼皮都不带抬的,不耐烦道:“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快走开我还要困觉……”
  赵姨娘闻言,额头青筋都暴了起来,顺手抄起野鸭子毛掸子,朝贾环身上猛抽下去,骂道:“你个下流没刚性的,倒是就敢冲我瞪眼,人家宝玉这些日子得了多少好去,你一般是做主子的,就不知道去要?我怎么生了你这么没本事的,我也替你羞的紧。”
  尽管隔着一层棉被,可贾环还被唬了一跳,再听他娘这么糟践他,一蹦而起,气道:“你这么会说,你自己又不敢去,就挑唆我去闹。回头我挨打,你又低了头不敢说话。”
  赵姨娘闻言一滞,眼珠子转了转,换了路数,凄苦道:“我算什么?人家连我都不拿主子看,你好歹还是个爷,这会儿能多要些,往后你大了,也好说门好亲。我还指望以后你能养我……”
  小时候听她这么说,贾环还能听进去。
  如今却腻烦的紧,道:“往后我自有本领赚家业来养你,跟臭乞儿一样和人讨要算什么?你放心,我和琮三哥学,往后也骑大马做大官……”
  “好!”
  贾环话音刚落,就听到门口帘子后传来一道激赞声。
  听到这声音,贾环母子俩差点没吓跪了。
  便见门帘挑开,走进来笑呵呵的二人来,竟是他母子二人最怕的凤姐儿和三丫头探春。
  只是两人进来后,都没怎么看赵姨娘,两双妙目齐齐看着强自欢颜赔笑的贾环。
  王熙凤对探春笑道:“怪道你们常说近朱者赤,环儿跟着琮兄弟果真学长进了,竟能说出这样志气的话来,谁能想到?”
  探春也笑着点头,瞪了快跪在炕上的贾环一眼,喝道:“刚夸你,就好好站直了!”
  贾环一个激灵,瞬间站直溜了。
  探春没好气的白了眼后,问道:“你果真这样想?”
  贾环紧张的点点头,吸了吸鼻子,看着他极害怕的三姐姐,道:“当……当真。”见探春眉眼高兴,眼睛滴溜溜的转了圈儿,又道:“三姐姐,琮三哥当年还在东路院假山后的耳房住时,就和我说了,咱们虽是庶出,可那怕什么?他还说,将……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咱们也不比谁差什么,只要自己要强,往后也能封将拜相!三姐姐,等你出阁时,我骑大马送你,还给你金元宝!”
  前面说的还像话,可听到最后,探春一张俏脸“唰”的涨红,怒视贾环,可瞪着瞪着,不知怎么就红了眼圈,落下眼泪来。
  一旁凤姐儿正惊讶的唏嘘,听到最后哑然失笑,再见探春落泪,牵着手安慰道:“哎哟哟!都说女大十八变,没想到环儿也能变成这样,这是极好的事啊。前儿还有人说,环儿在外面混账的很,做的那些混账事,让人哭笑不得。我原本还想来敲打敲打他,谁知道,竟出息了……”
  说着,似笑非笑的看了眼满脸心虚的贾环。
  探春正想说什么,当了半天透明人的赵姨娘终于不甘寂寞起来,她不敢跟王熙凤聒噪,便对探春道:“听听,到底是你一奶同胞的亲弟兄,比旁个强吧?你们都是从我肠子里爬出来的,就该比别的更亲近才是。你兄弟这点大就知道以后给你金元宝,平日里你有银子,也当先给他,琮哥儿送你们沁香苑的香皂,你要用不完……”
  这番话,别说让凤姐儿恶心探春灰心,连如今开始要体面的环三爷都听不下去了,抹了把额头打断道:“你快停下吧,琮三哥就给三姐姐一份,倒是给你了两份,里面还有一份是我的。你让赵国基卖了银子花不完都自己收着,还惦记三姐姐的做什么?那是琮三哥给三姐姐花销的,你要了去,赶明儿琮三哥回来必不高兴。”
  赵姨娘还想说什么,被凤姐儿抢先了步,高声笑道:“到底是跟着琮兄弟的人,不比那些没见识的,如今愈发明白了,好,这样就好。行了,别在这磨牙了,洗漱罢先去给老太太磕头,再去见老爷太太。我和你三姐姐刚从太太房里出来,太太今儿要抄经文,宝玉要和我们去舅舅家坐坐,太太让你快去呢。”
  贾环闻言,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王熙凤见之笑骂一声,道:“行了,太太什么人,还能让你白抄?刚宫里来人送了两瓶玫瑰香露,本是进上的,金贵的很,老爷看了都说好。总共只有两瓶,太太说了,一瓶给宝玉,一瓶给你。你再不去,一会儿云儿来了给你抢了去。”
  贾环闻言,再不拖沓,在眉开眼笑的赵姨娘帮助下,套好了锦袍鞋袜,一溜烟儿的跑了。
  ……
  荣禧堂东廊下三间小正房。
  火炕烧的暖煦如春,熏笼里的熏香甜而不腻。
  几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在廊下站着,或清扫,或擦拭。
  外间炕桌边,王夫人和薛姨妈对坐着说话,贾政已经走了。
  里间炕上,贾环看了眼桌上的笔墨纸砚和经书,实在提不起兴致来。
  心里埋怨王夫人不会做事,也该先将那玫瑰香露给了,再抄经书啊。
  总不会见老爷走了,就想赖账吧?
  还是彩霞进来看他一眼,见他还未落笔,小声怪道:“这会儿来都来了,还不好生抄写?”
  贾环哼了声,撇嘴道:“不是说有玫瑰香露么?莫不是都让宝玉拿了去?”
  她知道贾环和赵姨娘处学的小心眼,没好气道:“太太菩萨一样的人,什么时候说话不算话过?那点子东西,能比太太的体面还大?该你的迟早给你,你快写罢。”
  贾环闻言,这才放心,看了眼身量高挑的彩霞关心看他,有些得意的撇了撇嘴,赞道:“还是你有眼光,看出我是个好的,早早引起了我的注意……”
  彩霞听这疯话,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伸手在他眉心处狠狠点了下后,扭身出去了。
  里间彻底安静了下来……
  贾环见之也不在意,他还没到稀罕女人的时候,还不懂那些趣事。
  正提起笔,准备抄经时,却听外间隐隐传来一段对话:
  “老太太的意思,多半还是要再等个二三年,看看林丫头的身子能不能长壮些。这般单薄,连子嗣怕都无福生下,老太太虽心疼外孙女儿,但还是更看重宝玉……”
  “哟,再等二三年啊……”
  “也是没法子的事,老太太嫡出的就那么一个女儿,还早早死了,留下这么一根弱苗子。但凡她身子能养好些,老太太都想着来一场亲上加亲。”
  “那……”
  “你担心什么?林丫头的身子什么样,你还看不出?她爹眼瞧着也不中用了,再经这场亲丧,呵呵,怕是要愈发艰难了。如今她不在家里,没人狐媚宝玉,咱们让人去叫了宝丫头回来,让他们姊妹多相处相处。老太太虽疼外孙女,可要是宝玉自己喜欢,她也不会强求许多。”
  “唉,也只能这样了……对了,听说大姑娘在宫里,果然得了意?”
  “呵呵,就是那样一说……”
  听至此,贾环就不再听了,他脸上紧绷,眉头皱起,鼻子中粗喘气。
  看着桌面上一字没抄的纸笺,一咬牙,不抄经书了,提笔写道:
  三哥,不好了,太太和姨妈要让宝玉抢了宝姐姐去,她们商量了奸计!
  你要早点回来啊,我只能尽力帮你拖延,坏他们的好事,但也不知道能扛多久,你一定要快回来啊!
  “扛”不会写,贾环苦恼的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就画了个小人,扛了根木头,以作解释。
  最后又补了句:我和三姐姐她们都极想你,就是八月十五的时候,宝玉不想,希望三哥早点回来。
  写罢,将纸笺叠好,放进靴桶里藏好。
  然后忽然“哎哟哎哟”的叫了起来,外间王夫人听到动静打发彩霞来问怎么回事。
  贾环只道忽然肚子疼,彩霞回报王夫人,王夫人就让他先回去了。
  贾环去谢时,又有些犹豫,眼睛不时瞄向炕桌里面的那个玻璃小瓶。
  王夫人和薛姨妈相视一笑后,让彩霞拿起给了他。
  贾环这才抱着肚子高兴离开……


第四百一十六章 心腹
  扬州府,盐政衙门。
  “还没起来?”
  午时二刻,贾琮正与韩涛、姚元、魏晨等人议事,清点核对抄家所得,听到池玉亲自禀报后,不由皱眉道。
  池玉肯定回答后,贾琮想了想,道:“清公子是累坏了,当初我从京城骑马南下时,一夜快要散架。若不是郭郧他们教我马上睡觉的法子,根本坚持不到濠镜……行了,你回去后让人准备好热水和清淡些的小菜,随时等她起来用。”
  池玉闻言退去后,韩涛面上露出一抹关心之色。
  他当初是投靠在叶清门下的门人,受她庇佑良多。
  若非如此,在京城那片锦衣卫生存沙漠里,他焉能活到今日?
  念及此,贾琮眉尖忽地轻轻一挑,若有所思的看了眼一旁的姚元。
  韩涛是受叶清庇佑,才没有死在贞元勋贵的手中。
  那姚元呢?
  瞥了眼眼观鼻鼻观口的姚元,贾琮并没有问什么。
  原本,南北镇抚使的存在,就是方便天子越过锦衣卫指挥使,直接指挥锦衣卫。
  如果说儒家两千年来的辉煌历史,为上位者留下了什么最有用的经验,那就是平衡之道,制衡之术。
  任何破坏这个规则的人,无论是君还是臣,都难落一个好结果。
  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所以,贾琮可以容忍他们的异心……
  因为,原本他们也只是可用之人,而非心腹。
  ……
  “大人,七成交给藩库,这……这也……是不是太多了?”
  韩涛肉疼不已的讨价还价道。
  白家、秦家再加上一个自己作死的安家,三大家抄家所得,只现银就近一百五十万两。
  主要是秦家是个搭头,他家财富大部分集中在田产上。
  这一百五十万两现银,不敢说抵得上半个太仓,但也抵得上西北数省一年的税银。
  而太仓一年收支完后,能落下一百万两银子,都是丰年了。
  盐商富可敌国,岂是顽笑?
  若再将田契、地契、商铺和古董家俬等算上,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抄没这样巨富的家,实在是一件考验人性的事。
  这几日沈浪带着他手下南镇抚司的宪卫们,因乱伸手之事,脑袋都砍了七八个,依旧止不住伸手藏匿之事发生。
  费了那么大功夫抄的家,居然要将七成送进江南省藩库内,这让韩涛极为不舍,也想不通。
  锦衣卫初立,处处都是用钱之地啊。
  就他的了解,若只截留三成,那只能勉强应付六省锦衣卫的基本开支。
  可锦衣卫总还要壮大才是,尤其是情报系统,那才是真正的销金窟……
  却听贾琮淡淡道:“老韩,你是老锦衣了,难道就不知道那些不得善终的指挥使都是怎么死的?”
  韩涛闻言,悚然而惊。
  一旁姚元等众人亦是面色一肃,纷纷看向贾琮。
  贾琮摆手止住韩涛想要起身辩解的动静,道:“并没有怪你什么,只是希望你,还有你们,都记住一点,锦衣卫纵然是天子亲军,也要守规矩,守国法。锦衣卫是一个超然的存在,只需要向天子负责。但锦衣卫的最终使命,就是维护天子的权威,维护天子的利益。而天子最大的利益,便是国泰民安,江山稳固!所以,锦衣卫不是破坏者,而是维护者。我们要维护大乾的秩序,消灭所有敢践踏秩序破坏秩序者。曾经被天子杀掉的锦衣亲军指挥使,不是天子卸磨杀驴,而是因为那些指挥使自身,忘了他们真正的使命。身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