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庶子风流-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乡下的秀才相公们,顶有学问的人,都最爱哥儿的诗词。”
贾琮呵呵笑了笑,点了点头。
见他果不善交谈,刘姥姥又对贾母道:“老太太果真天生享福受用的,家里有个衔玉而诞如宝似玉的哥儿不说,还有个文曲星、武曲星一并降临的哥儿,再加上这满屋子仙女儿一样的孙女儿孙媳妇们孝敬着,想不长命百岁都难!”
上了年纪的人,对这种话实在没什么抗拒力。
哪怕里面加了点栓塞,贾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认了。
两人又絮絮叨叨的说起古来,王夫人含笑静坐少言,薛姨妈时不时的捧哏,周围丫鬟婆子们负责不时的发出附和的轻笑。
底下的姊妹们,神色却都隐隐怪异。
不过当贾琮看到坐在微微含笑的宝钗身边的湘云,心虚的低下头时,就知道他又被出卖了。
宝钗面上看不出喜怒来,只是眼神隐隐有些劝诫,但又不是呷醋那种,更像是担心他的身体……
这还算正常,另一边,探春冲他竖起大拇指,又是什么意思?
钦佩哥哥能干么……
正打着哑谜,接受姊妹们一波又一波眼神审视的贾琮,就听堂外传来一阵高声娇笑声:“姥姥可曾见着真佛了?是不是你们乡下传说的那样,一丈高一丈宽一丈圆的腰身,敷粉插花儿摇着折扇,文曲星武曲星一起附身?”
堂内一阵哄笑声中,王熙凤摇着苗条的身子进来,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刘姥姥忙对面带微笑的贾琮解释道:“我们乡下婆子没见识,想着哥儿那般了得,纵横万里无敌手,必是身量魁梧高大。我们庄子的读书老爷爱敷粉插花摇折扇,老婆子才胡说的。”
贾琮点点头,道:“不妨事。”
刘姥姥见之,喜之不尽的对贾母道:“府上哥儿的做派,真真让人喜欢不过来,怎这样贵气?我们乡下的孩子这般大的时候,正是人憎狗嫌气死老子的时候。再看看府上哥儿,倒比大人还稳重。”
贾母哼哼笑了声,问凤姐儿:“宴备好了?”
王熙凤笑道:“好了!这不过来看看老太太、太太,是在这里用,还是去花厅?”
贾母看了刘姥姥一眼,笑道:“就在这里罢,我也懒得再动弹。”
刘姥姥自然称是,又说了一起子吉祥话,哄的贾母开心不已。
王熙凤则又去张罗午宴。
贾琮在下面静静旁观着,对这位前世红楼梦中留下大名的老村妪的处世智慧,感到敬佩。
什么叫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便是如此。
一个大字也不识的老太婆,能在国公府第,让满府贵人都感到喜欢适应还不轻贱于她,这份本领,贾琮自忖不及。
这并不是简单的自贬和奉承就能做到的,刘姥姥的每一句话,都能说到贾母等人心坎里,说的她心动。
前世读红楼时,刘姥姥甚至还用了一个瞎话故事,哄的宝玉欢喜不已,带着小厮茗烟儿去寻女孩子庙,结果寻到了一瘟神爷……
贾琮问了问坐在他身边的宝玉,道:“刘姥姥今日来可有事没有?”
宝玉哪会留意这些,摇头道:“不过是上门打秋风的亲戚,又有什么正经事,老太太、太太既然见了她,必不会让她空手回去的……”漫不经心说罢,又小声问贾琮道:“琮哥儿,林姑丈什么时候能醒来?”
贾琮莫名看他一眼,道:“我也不知道,郎中都说不准……你问这个做什么?”
宝玉叹息一声,道:“林妹妹总住在你那边不方便,她又是个细性子,万一无意中受了委屈,也只能夜里默默落泪。”
贾琮呵呵笑着宽慰道:“你放心,哪里会让她受委屈?我那边没几个人,尤大嫂子和秦氏寻常不出来,正经主子除了我便是她,难不成我会给她委屈?再说她白天都在这里,受委屈也是在这边受委屈。”
宝玉闻言面色微微复杂,看着贾琮道:“我要是能和你换换就好了,我住东府,你住这边……”
贾琮:“……”
见他二人小声说话,上面的说话声顿了顿后,就听刘姥姥笑道:“他们兄弟间真是和睦,不比我们乡下,为了一个鸡腿子也能打出狗脑子来……”
听她说的有趣,连黛玉湘云探春等人都绷不住很笑起来。
贾母笑道:“这点倒还不错,琮哥儿念着老爷太太对他的好,所以对宝玉也上心。”
这算是难得一次赞赏了……
刘姥姥信誓旦旦道:“我虽是没见识的老婆子,但绝没看错,两个哥儿都是好的,看不出一点争斗气儿。往日里常听人说,越是高门大族,家里越是没亲情味儿,为了争抢家业打的头破血流,六亲不认。要不怎有一句自古天家无亲情的戏言?府上都是老太太教的好,一点都不闹。”
贾母心里愈发熨帖,面上却谦逊道:“我不过一没用的老废物,外面的大事什么的一点也理会不了,只在内宅里带着孙子孙女度日,唯一点作用,就是让他们兄弟和睦,姊妹相亲。这些年来,倒是没有旁的府第里那些事。还算有些苦劳?”
最后一言,是问王夫人的。
王夫人自然满面堆笑赞了几句,一旁薛姨妈差点笑出声来。
这老太太偏小儿子偏的古往今来少有,小儿媳妇自然夸她公道,难不成还能骂她偏心?
这话若是问问死了的大儿媳妇,能得到一声“好”,那才是了不得的功劳。
不过她面上自不会这般说,附和着同王夫人、刘姥姥一道,将贾母夸出花儿来。
贾母听的心里受用不已,暗自盘算了下,这样的日子多过上几天,估计能和被那孽孙气一回折的寿拉平……
又顽笑了阵,便见王熙凤、李纨领着一众二十来清一色穿着红绫裳青缎裙的丫头,捧着各色食盒并供主子们漱口净手的茶水。
凤姐儿笑着动手,和丫头们利落的将食盒中各色佳肴美味取出,摆放妥当。
又挨个请贾母等人上座,只是众人刚刚落座罢,还未等贾母先动第一筷子,贾琮就见东府护着内宅的李蓉大步从外进来,身后响起一片丫头惊呼声,显然是想阻拦未拦住。
李蓉进堂后,在诸般目光注视下,对贾琮抱拳一礼,大声道:“大人,宫里来人,天子传旨大人即刻进宫!”
贾琮闻言起身,对贾母、王夫人等人一礼罢,转身往外大步行去。
出了荣庆堂,见甬道上前后无人,贾琮轻声问道:“可知出了何事?”
李蓉小声道:“听展鹏说,宫里死了三个太妃,都是自尽,外面已经传开了,说是天子逼死的。”
贾琮:“……”
第五百八十四章 躺枪……
今日,整座皇城都在御林军的层层戒严内,仿佛皇城之上,笼罩着一层压城欲摧的阴云。
厚重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皇庭尚且如此,宣政殿内,气氛更让人压抑的如坠冰窟。
满头霜发的崇康帝面色木然的坐在龙椅一言不发,已经长达两个时辰。
每过一个呼吸,宣政殿内似乎就更加压抑一分。
殿内六大军机,外加……三位原本被圈禁在宗人府的亲王,康王刘博、宁王刘雄、定王刘策。
他们为崇康帝与武王的同父兄弟,骨肉手足。
三人之母,为宫中的三位老太妃。
原本崇康帝有一项常挂在口边的德政,他允许宫外有子的太妃,每年出宫与亲子团圆两月,然后再接回宫,受他侍奉尽孝。
这也是曾被天下士林大为称赞之政,是崇康帝为数不多被赞誉之政。
然而这一刻,曾经所有的赞誉,仿佛都化成了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了崇康帝面上。
从古至今,皇子暴毙者有。
而自古而今,以子逼死母妃者,尤其是一次逼死三位母妃者,除了本朝天子外,绝无仅有。
在以仁孝为世间大道的当下,一个非马上得天下的太平天子,于孝道有亏时,屁股下的龙椅根基,基本上也就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中了。
此时若是太上皇肯站出来登高一呼,行废立之事,崇康帝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甚至……
此刻宁则臣,或是贞元勋臣结合起来,也未尝没有机会。
一个孝字,分量之重,足以压垮当世任何一根脊梁!
所以,崇康帝此刻眼中充满了绝望,颓败,以及一丝无比危险的疯狂。
正是这丝疯狂之色,让整个宣政殿内,犹如炼狱!
在他还坐在这张龙椅之上时,在他仍为这个煌煌亿兆黎庶帝国的国主时,在他已经掌控大半军政大权时,崇康帝想要大治天下难,但若想毁灭这个皇朝,不费吹灰之力!!
所有人,都在沉默的维护着这个底线,不愿让崇康帝拉着这个帝国,同归于尽。
贾琮规规矩矩的站在殿内一角,默不作声的打量着情形。
他以为,这些军机处大臣们,有些当局者迷了。
不错,如今的情形的确十分危急。
稍有怠慢,便有倾覆之祸,玉石俱焚!
但是……
崇康帝并非毛头小子,他性子虽急躁,但心性却从来沉稳坚韧!
他苦熬了几十年,熬的发妻成了路人,熬的皇子暴毙丧尽,熬到武王将死,熬到贞元勋臣即将分崩离析……
在这个当头下,没人任何比他更珍惜他的江山,他的社稷!
如果贾琮没猜错的话,宫里他那大姐姐贾元春,多半已有了身孕。
连最棘手的后继承嗣之君的难题,都解决了大半……
贾琮绝不信,在这个关头,崇康帝会坐以待毙,束手认输。
怎么可能?
若果真如此,崇康帝也不会这个关头,传他入宫……
或许,这就是一个局!
一个辨别忠逆奸邪的局,崇康帝张网已待,等着幕后黑手,自入毂中!
对于这个局的威胁,太上皇方面定然是没有机会发声了。
借着三大皇子暴毙案,崇康帝早已用三万御林军,将整座皇宫经营的如铁桶一般。
或许有一些细小漏洞,但这些细小漏洞,绝不足以让一直幽居重华宫的太上皇将手伸出,行废立之事。
至于宫外……
贾琮以为,开国、宣国两大军机中,必然有一人,已经彻底投诚于崇康帝。
才让他有把握,无论发生何事,都不可能有翻船之虞。
至于两人间到底谁才是崇康帝的暗手,贾琮不认为他仅凭猜测就能猜的出。
太复杂了……
但无论如何,贾琮已基本可断定,今日之事,怕就是一侦测人心的大坑。
就看,有没有人自己跳进坑来!
答案是……有的。
沉默的宣政殿内,逐渐有了声响……
“呜呜呜……”
“嗯嗯嗯……”
“呃呃呃……”
三道不同的悲戚哭声渐渐响起,哭声哀绝。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落在大殿正中伏地而跪的三位废黜亲王身上。
宁则臣等人眉头紧皱,眸光锋利而担忧。
贾琮则心头一跳,暗道一声:来了!
果不其然,就听康王刘博悲若欲死,大恸道:“母妃,你死的好惨啊!母妃……父皇啊!!”
最后三个字,康王刘博仰头咆哮而出。
似想要以诚孝,感天动地。
宁王刘雄看起来也到了忍无可忍之境地,他泪流满面,对殿内诸军机大臣们哭诉道:“我大乾,自立国以来,便以仁孝治天下。便是前朝七百载,也闻所未闻此等骇人之事。诸位大人皆为大乾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皆是受圣人教化成长起的当世名臣,莫非就能眼睁睁容忍有人逼死庶母,残害手足兄弟,屠戮宗族,肆杀功臣,飞鸟未尽,良弓藏,狡兔未死,欲烹走狗!刻薄寡恩,古今少有,倒行逆施,天良丧尽!”
宁王刘雄每言一句,宣政殿内气氛便再低沉一分,每个人的脸色,再凝重三分!
这直喇喇之言,犹如一把尖刀,将当今皇权的脸面,给划的七零八落,丑陋不堪!
血淋淋,可见白骨!
定王刘策却比此,更直白,他缓缓转动身体,跪的方向从正面皇庭,改成了跪文武军机……
不等宁则臣等人规避,便嚎啕大哭道:“请诸位大贤,看在大乾养士百年的份上,看在自太祖、圣祖和太上皇三朝善待功臣的份上,不避艰险,起忠义心,行废立之事,另立新皇罢!!名教子弟,忠义之族,焉能侍奉弑母之贼也?!”
“轰!”
犹如一道惊雷炸响在宣政殿,炸的所有人都面色剧变。
终于,有人在这皇城之内,说出了废立之事!
好胆!
贾琮面色虽也凝重之极,但心里却哂然。
这三位废黜亲王自然敢,他们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此后余生的风雪都只能在宗人府的牢房里去看。
再加上他们的娘这么一死虽是给某人上足了眼药,却也将他们维系性命的保命绳索给割成两截。
往后余生,再想看风雪,怕是连宗人府都难,地府还差不多。
他们不想在宗人府的牢里待下去,更不想这样早就下地府,若还不临死一击,成则转运继续称尊为王,败嘛,结局还能坏到哪去?
哪怕败,这番话说出去,也足够让那寡恩之君根基动摇,痛彻心扉!
算是他们的报复。
这样的胆魄算计,怪道他们等不到天子驾崩,就开始私下里争夺大位正统。
只是他们没想到,自家府上,会有天子耳目……
不是糊涂废物,但也聪明不到哪去。
此三人表演完,贾琮的目光先看向木然的连眼睛都不曾转动一下的崇康帝,看不出什么深浅,又看向当朝六大军机。
开国公李道林和宣国公赵崇都没什么反应,这是正常的。
这种事,从来都是少不得军方的支持,但又不允许军方直接干预。
可以是文臣宰相,也可以是皇族,唯独不能是军方,因为那样意味就完全变了。
一为政变,一为兵变。
政变行废立之事,只是在皇族中改个皇帝。
兵变,那就涉及到改朝换代了……
这是根本性质的两回事!
所以,李道林和赵崇都很清醒的闭口不言。
哪一个开口,无论是旧皇还是新皇,往后都容不下他们。
至于大宗正忠顺亲王刘孜,同样没有开口。
他或许知道些什么,又或者有其他心思,总之站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口。
让贾琮隐隐有些失望……
真正的重头,却是在宁则臣、宋广先和娄成文三位文相身上。
这个时候,如果三位文相拿定主意,或者只要一人站出来,那么不管成与败,都会极大的打击崇康帝的皇威。
传至天下,那么天下野心家,连出师之名都有了……
正值新法惹得旧势力满腹怨言时,一点星星之火,当真可以燎原……
念及此,贾琮忽地打了个寒战。
他能想到的事,崇康帝绝不会想不到。
那么……
今日这大殿,必然暗藏杀机!!
念及此,贾琮连再动眼睛的心思都没,本本分分的站在那。
只可惜,他不向福祸,福祸却来寻他。
一直没什么存在感,为了平衡宁则臣而被崇康帝先引入内阁,再引入军机处的宋广先和娄成文两人暗中对视一眼后,娄成文不动,宋广先却忽地对康王、宁王和定王道:“三位王爷实在错怪陛下了,王爷所言,皆非陛下本意。此为天子身边出了佞幸之臣,巧言令色,方使圣聪蒙蔽,又擅自行动,终铸成大错,反倒让天子背负骂名。”
“你说宁则臣?他为崇康心腹,虽快要被整死,但若非崇康暴虐妄为,他如何能蛊惑?”
康王刘博问道。
在他看来,宋广先是在打压宁则臣,想趁机上位。
然而却不料宋广先摇头道:“非是宁相,而是冠军侯贾琮。”
贾琮:“……”
这他么……
什么叫躺枪?
八竿子也打不着吧?
别说贾琮无语,连龙椅上始终木然的崇康帝,眼皮都颤了颤……
不过,随即便与诸多军机大臣们,明白了宋广先的心思。
在宋广先看来,逼死三位老太妃这等惊世骇俗之事,是万万不可能瞒得下的,越瞒越瞒不住。
到时候天子失德,天下必然大乱。
与其等到事态败坏到那个地步,不若早早的寻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替罪羊杀了,以泄民愤,安抚时局。
而当今天下,还有人比贾琮更适合当这个替罪羊,能让勋贵、文臣、清流,尤其是江南士绅们统统满意的么?
绝无仅有!
第五百八十五章 凌厉反击
听闻宋广先之言,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贾琮身上。
包括御椅上的崇康帝,眼神都缓缓转动,盯向后面站着的贾琮,目光阴沉,看不出圣意深浅。
但出乎意料,被骤然攻击的贾琮,面上竟看不到一丝慌乱之色。
沉稳的让人完全忘了他的年龄……
他看起来似乎根本不知,宋广先的提议,让多少人眼睛一亮,心头一动。
作为崇康帝一手简拔起来的锦衣指挥使,崇康帝的太多布局,贾琮都充当了十分重要,甚至充当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这些角色,却让太多人深恶痛绝!
恨不能生啖其肉,生饮其血!
譬如江南士林,譬如贞元勋贵……
而若是能将这一文一武安抚好,实际上,确实能解决掉当前风波。
这是一个所有人都能出气的法子。
忠顺亲王刘孜大声道:“臣附议!贾琮年少轻狂,辜负圣恩。借着手中天子剑,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肆意妄为,贪鄙酷烈,使得陛下皇威受到牵连。满朝文武,天下臣民,恨其者不计其数!!陛下诛之,则民怨即解!”
另一文相娄成文亦躬身道:“臣附议。当下大乾朝野之上怨声载道,多因此獠猖獗无状。孺子无知,酷杀无度,却言必自称天子亲军,以致天子威名受损。江南本是文华之地,历任督抚兢兢业业,以求平和中变更新法,惠及万民。贾琮却以皇命为由,滥杀无度,使得江南民怨极高,扬州人何人不恨贾琮?臣以为,民心即天心,朝廷当诛贾琮,以平天下民愤。”
六位军机大臣,除却避嫌的开国、宣国两位国公外,四位中三位要杀贾琮,平民愤。
一时间,天崩地裂般的压力,压向静静而立的贾琮。
崇康帝目光自未开口的宁则臣身上,落到了贾琮身上,第一次出声,声音暗哑刺耳:“贾琮,天下人皆要杀你,你怎么说?”
贾琮微微躬身道:“陛下,臣以为,此辈皆陷君父于大不义之奸贼也!!”
“哗!”
没想到这个时候,贾琮还敢垂死挣扎,临死一击,忠顺亲王刘孜并宋广先、娄成文三人无不震怒。
宁则臣、李道林和赵崇则侧目相视。
针锋相对,太浅白了些吧……
贾琮根本无惧众人各色目光,面带凛然大义,腰身笔挺,大声道:“地上所跪三人,何者?国之逆贼也!!本该行大辟之刑,以正国法,然陛下念宗亲血脉之情,只行圈禁之刑,不可谓不皇恩浩荡!然陛下虽念宗室亲亲之情,宫中三位太妃却品格高洁,难以忍受膝下有这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禽兽孽子,故而因抑郁之症而薨,陛下因之深感悲痛。
然更令陛下心痛者,便是值此时,有无数身负皇恩深重之人,不思忠于职守,以报皇恩,反而造谣生事,唯恐天下不乱,妖言惑众,诋毁圣恭!更荒谬者,堂堂内阁阁臣,备受天子信重之军机处大臣,竟也默认了这些谣言,甚至说出了斩贾琮以谢罪的惊悚之论!
臣贾琮,受皇恩深重,为报皇恩,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远赴江南万里之遥,只为天子解忧,若果能为陛下分忧,贾琮何吝此身?
然,非贾琮惧死,实不能认这造谣污蔑之妖言!!
太妃之薨,乃耻于有三位废庶人之子,无颜面对天下,愧对天家列祖列宗,与陛下何干?
尔等身为阁辅重臣,值此时机,不思追查真凶,镇压叛逆,竟妄自谏言天子,默认此罪,其心当诛也!”
贾琮所言,其声愈高,最终如洪钟大鼓,振聋发聩。
末了,贾琮行大礼参拜天子,大声道:“陛下,三位太妃同时而薨,此背后若无人操控,天下谁人肯信?太妃刚薨,整座神京城便传的沸沸扬扬,若无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莫非邪祟作怪?臣乃微末小臣,学识不足,智谋浅薄,尚且能看破此点,殿内衮衮诸公,才智皆为世之人杰,他们难道会想不到,看不破?却缘何建议陛下背负弑母大罪?此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逆臣,臣愿以天子剑诛之,以为陛下分忧,拨乱反正!!”
崇康帝:“……”
六位军机:“……”
三位废王:“……”
不是他们才智不高,实是让三位太妃被逼的同时自尽薨逝,还留下血书这等青史少见的旷世丑闻给震懵了。
雄才大略如唐太宗,尚且每每跪磕李渊,以全孝道。
武王当年何其伟略,也因以子逼父,而自囚龙首原。
在当下世道中,哪一个人不是受了千百年来孝道大于天这种绝对思维的熏陶和教化?
以孝治天下,以孝治家,便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三位太妃死的太突然,突然到连崇康帝,在惊怒之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