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庶子风流-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放任不管,那……
皇权威望将会受到沉重的打击!
贾琮相信,崇康帝一定不会放任不管。
但到底派谁出京,又有讲究。
若是派李道林、赵崇等出京,当然也能办妥此事。
可这个时候,崇康帝会放心让他们出京?
圈在京城里,以长安城为棋盘,他还能约束住这些人。
若是放出京,那简直就是让猛虎归山林,游龙归大海。
边军百万,大都曾是李道林他们的部下。
好些还是他们的嫡系老部队,以军中独有的传承文化,李道林现身一声命令,或许比圣旨还要管用。
崇康帝除非是疯了,才会让圈在京中的贞元勋臣出京。
可若不是派贞元勋臣去,大同总兵方城会理会别人么?
边军的桀骜,天下谁人不知?
所以,他若主动请缨,多半能成。
而最后这两个月的时间,他可以踏着点回京……
念及此,贾琮嘴角闪过一抹微笑,颇为自得。
直到发现眼前一只纤细白皙秀美的小手招了招,才收敛眸光,定睛看去,就见身边不知何时围了一圈儿,静静看他出神……
饶是以贾琮的厚黑,此刻也忍不住脸上一热,奇道:“你们看什么?”
黛玉十分好笑地问道:“三哥哥,你想什么哩,这样着迷?”
贾琮虽然差点脱口而出“我在想你吹箫的样子”,但背后有数道目光在,强大的求生欲还是让他本分答道:“朝廷里出了些事,有些恼人,刚才听了林妹妹之言,我忽然想通了解决之法,故而失神了。”
这话虽让瞧热闹的一些丫头们失望了,可黛玉如星辰氲泪的清亮眼睛却登时亮了起来,也没问什么难事,只问道:“果真想通了?”
贾琮笑着点点头,正想夸两句,可见黛玉已经忍不住笑的张口了樱唇,而一旁不远处,宝钗淡然的目光正看着他……
贾琮干咳了声,关怀问道:“宝姐姐身子好些了没?”
宝钗俏脸滕的大红,其她姊妹则好奇问道:“宝姐姐身子不舒服?”
宝钗心里羞恼的不得见人,她是来了天葵,如何好当着众人说?
见姊妹们关切,便只好道了声:“并没大事,就偶尔咳嗽两声,偏他当正经事问。”
湘云挤眉弄眼笑道:“那还不是‘他’关心你?”
“他”字还加了重音,惹得姊妹们一阵笑声。
宝钗掐了湘云的圆脸一下,嗔道:“就你话最多!”
一阵顽笑中,贾琮对晴雯等人道:“你们先回去罢,一会儿李蓉她们还要再来清查一遍,明儿就要省亲了,人多不便利。”
晴雯等人自无不可,正好黛玉随她们一起,带着小角儿等丫头下了栊翠庵,顺着沁芳溪折返东府。
李纨、迎春等人闻言也就此作别,告辞众人回了西府。
宝钗则邀请了邢岫烟一道,回到东府薛姨妈住处。
原东北角的梨香院因战火损毁,此次由于修园子之故,竟没有再起复。
而薛姨妈也不知用什么借口,婉拒了贾母、王夫人的相邀,暂时就落脚住在了东府……
对此,贾母居然抱着赞同的态度……
不过宝钗并未和黛玉同行,她虽没有怨恨什么,但想让她真心做到那般大度,如从前那般姐妹相亲,暂时却也做不到。
只不互相干涉罢……
等她们都走后,贾琮问始终都不曾送客的妙玉:“这里可还习惯?”
妙玉淡淡道:“尚好。”
贾琮也不介意她的冷淡,她本是这样的性子,又道:“若有何所需,只管让人寻池玉或者告诉邢表姐,都行。”
妙玉清冷的眼眸看着贾琮,点了点头。
贾琮就没多话了,看了眼圆圆姑娘和始终不曾靠近的青兮,又看向湘云,奇道:“你怎么没和三妹妹她们回去?”
湘云笑道:“我还有话问你哩。”
贾琮点点头,又看向圆圆姑娘,道:“早点回去歇息罢。”
圆圆姑娘或许只等这一句话,闻言抿嘴一笑,屈膝一福后,又看了眼垂着眼帘静静而立的青兮,并未多言,转身离去。
她就住在园子里,和那十二个学器乐的小丫头子一起。
妙玉见也无话再说,也转身回了房舍中,关上了门。
等只剩三人时,贾琮对青兮道:“你父亲的事我已经禀奏过天子,天子也已首肯,为你家平反。只是,要等武王不会提出异议之后。这样说,你明白么?”
青兮能得江南第一花魁之名,自然聪明绝伦,当初也听说过许多才子名士分说天下局势,自不会不知武王何许人也。
听闻贾琮之言后,螓首点点,屈膝一福后,转身离去。
待她的身影消失后,湘云啧啧称奇道:“这就是天下第一花魁的气派?果然了不得哩!”
贾琮摇摇头,道:“苦命人罢了……走吧,送你回去。云儿,你有什么话要问?”
湘云闻言,一边跟着贾琮往栊翠庵下走,一边有些忸怩的小声道:“就是……就是想问问三哥哥,那个……那个谁……”
贾琮见她如此,登时明白过来,他顿住脚,奇道:“你没见过卫若兰罢?”
湘云连连摇头道:“没有没有,我如何能见外男……”
贾琮愈发奇了,问道:“那你问他做甚?”
除了卫若兰,贾琮想不出湘云这般作态,是为何故。
湘云低着头,绣鞋脚尖在青石板上轻轻画着圈,轻声道:“虽未曾见过,可是……到底还是我的……”
她也曾幻想过,以后能与人相依为命。
她自襁褓起就没了爹娘,叔父婶婶又都是奇葩,生活过的孤苦。
虽能到贾家来住,可到底隔了好几层,寄人篱下。
原本,她以为会再有一个至亲,却不想……
贾琮大致揣摩了番,便笑着温声道:“羞也不羞?只口头约定,连文书也没下,如何作得数?况且卫固和史鼐这般约定,说不得就是为了一起谋反做幌子,你也当真?那两个混蛋以此为名目,正好私下里可以多接触番,和你并没干系。你该庆幸,史鼐还没来得及果真把你嫁过去,不然再捞你,你三哥哥我就真的要棘手了。云儿,不要再去想那些有的没的了,你本不是糊涂人,怎会受那些糊涂想法约束?你放心,日后三哥哥一定会给你寻个靠谱的婆家,美满幸福的过一生。”
湘云闻言,抬起泪流满面又羞臊的通红的脸,冲贾琮狠狠做起一个鬼脸后,转身蹬蹬蹬的跑去。
“仔细别摔着。”
贾琮叮嘱一声后,就听到传回一声瓮声“我知道了”,然后就看不到人影儿了。
贾琮哑然失笑,这分明还是孩童的性子……
不过也只笑了笑,因为卫若兰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是他亲自下令诛绝的。
也是念在往日卫若兰待他恭敬的份上,让他得了好死。
不然,他怕是要被熬成油脂点天灯……
……
崇康十四年,五月初五。
端午。
一大早,贾琮还未起身,平儿便取来了五彩丝系于他的臂上。
此五彩丝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贾琮见之,又命平儿再取一束来,亲自为她系上,平儿娇媚的脸上满是甜意,不枉她昨夜那般不顾羞……
不过还是提醒他:“宝姑娘处也罢,有薛姨妈在。林姑娘处爷还是要走一遭儿,替她也系上。”
贾琮呵呵笑着应下,却又拉她上了床榻,好生温存了一刻钟后,才起身更衣。
系五彩丝倒是小事,今日元妃省亲却是大事。
这大概将会是,他来至此世界后,最后一件记忆中的红楼旧事罢……
第六百六十三章 内宅事
“什么?”
黛玉顾不得白皙润荧的手臂被系上五彩丝而羞喜,吃惊的看着贾琮道:“又要出京么?”
她还未起身,只穿着一件薄薄的月白小衣,一头青丝披散肩头,眉眼如画。
贾琮欣赏了两眼后,看着黛玉微笑道:“这次出京回来后,咱们唯有死别,不再生离。”
一旁端了铜盆进来的紫鹃闻言,先是一怔继而面色动容后,又狠狠白了贾琮一眼,嗔道:“三爷一早就来招惹我们姑娘,是瞧她如今不爱哭了,故意惹哭她的怎么着?”
可不是么,这句话让黛玉整个人差点都化了,本就一双似泣非泣氤氲朝露的眼睛,此刻眼中亮闪闪的泪水不停的落下,眼神痴痴的望着贾琮。
自今而后,咱们唯有死别,不再生离。
这短短十四个字,是她今生听过最动听,也一辈子都不会忘的情话。
看着泪眼婆娑的黛玉一直望着他,贾琮自然知道该做什么。
他伸手轻轻将她揽入怀中,给了她一个体贴温柔的拥抱。
黛玉到底懂事,知道贾琮今日有大事要做,虽十万分不舍,但倚靠了不到一盏茶功夫后,还是主动离开,眸眼深深的望着他,轻声道:“去忙你的罢,还要往东面儿走一遭呢。”
东面儿是薛姨妈和宝钗的住处。
贾琮笑道:“怎有一股酸酸的醋味?”
黛玉俏脸飞红,嗔了他一眼,但目光始终温柔似水。
贾琮怜惜的捧着她的脸,亲吻了上去……
一旁紫鹃看的面红耳赤,想离开,可腿软的走不动,目光也移不开。
看这两个主子,每天比看大戏还精彩……
又过了一盏茶功夫,黛玉才眸眼迷离,俏脸如晕,用余力将贾琮推开,劝道:“快去罢,时候不多了。”
贾琮与她对视了片刻后,起身离去。
……
“是很快就要走么?”
薛姨妈院,宝钗吃惊的问道。
贾琮一边为她系着五彩丝,一边微笑道:“这次出京比较轻快,不用一二年,最多两个月。另外,也很安全。倒是家里让我有些担心,许多事没法托付别人,只能叮嘱你。”
宝钗闻言一怔,眨了眨明眸,看着贾琮道:“家里……担心什么?你是担心我欺负颦丫头?”
贾琮气笑道:“你说什么呢?”
他也不在乎薛姨妈就在外面随时可能进来,伸手将不安的宝钗揽入怀中,柔声笑道:“你不要以为我更偏宠林妹妹,其实只是因为你二人的性子不同,所以我表达情意的方式才不同。若我也如待她那般待你,反而是不懂你,你也未必能接受。纵然勉强接受,也不合你的本心。这些话我都同你说过,但我知道你还需要时间去适应。没关系,我们还有足够长足够久的功夫,在余生中慢慢让你知道,你在我心中的地位。”
宝钗闻言,眼眸中的凝结缓缓化开,将螓首枕在贾琮肩头,柔声道了句:“谢谢你呢。”
她不傻,能看出贾琮与黛玉之间,总有种水乳交融的和谐和默契。
这种感觉,让她如同心头扎了根刺一般。
但是正如贾琮所言,她的性子持重沉稳,没那么灵动雀跃,纵然能和贾琮心意相通,也不会做到口舌伶俐,以为有卖弄之嫌……
原本她总担忧,贾琮会更喜欢和黛玉在一起的感觉,但此刻听闻贾琮之言后,她心里舒服了许多。
或许真如贾琮所言,各有各的路,每条路都有不同的精彩……
只是她有些好奇,贾琮说这句话时,神情好像有些……坏?
但不管怎么说,他能知道她的好就好,定了定心神,宝钗轻声问道:“你刚说,有事叮嘱我?”
贾琮轻轻吻了吻她的唇角,让宝钗雪白的俏脸上浮起一抹晕红,毕竟,她娘就在外面。
贾琮柔声道:“我在外,安危不会有问题。我走后,家里多半不应该有事,但也保不准有人撞客后失心疯。许是外敌,也许是家里的谁。如今明面上,差不多都知道你是我的人,所以关键时候,你要拿出身为我女人的气度来,可指使李蓉或者是亲兵,安定家里,等我回来。谁若敢拿大压你,你就明白告诉她,是我临行前留言,其他都无所谓,但我身边的人,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受委屈。谁敢乱来,待我归来,我必不依她。这种事,我只能交给你来做。”
宝钗闻言,又惊骇又欣喜,惊骇的是,贾琮对贾母等人的防备竟到了这个地步。
欣喜的是,他将掌家大权都交给了她,可见在他心里,她才是最可信的。
只是,贾琮果真只是在防备贾母么?
贾母虽然素来对贾琮不假颜色,但大事上似乎还是抡的清的。
那他在担忧什么……
宝钗再一想贾琮的话,忽然变了面色,她明白了,贾琮是在防备宝玉。
也是,随着贾琮身边出现越来越多出众耀眼的女子,宝玉近来明显状态不对,简直都快魔怔了。
昨天甚至当着众人的面,顽笑着说要寻贾琮要人。
虽然贾琮用贾政的名义打发了他,但难保他不死心。
真要等贾琮走后,宝玉在贾母跟前哭闹起来撒娇要人,贾母未必不会开口相逼。
这一刻,宝钗才觉得这份信任的棘手……
难得有些气鼓鼓的看着贾琮,杏眼直直看着贾琮,怪道不托付给你林妹妹……
正当贾琮有些心虚的干笑了两声,想要好生补偿宝钗一番时,便听到外面薛姨妈的笑声传来:“哥儿,都快要过卯时了,该进宫了……”
贾琮闻言面色一滞,微微皱了皱眉头。
宝钗见之忙堆起笑脸,竟好似哄着般劝道:“琮郎,快去罢,你放心,我都记住了,家里不会有事的。”
贾琮静静看着她,直到看的宝钗有些不自然,才靠向前吻住了不抹而红的樱唇……
浅尝而止后,看着宝钗那双盈盈水意的杏眼,贾琮轻声道:“等这次归来后,便娶你进门。”
……
“他果真这样说?”
贾琮匆匆离开后,薛姨妈拉着宝钗问话,得知贾琮的嘱托和最后一言后,惊喜交加的问道。
这一月来,她不知多少回问宝钗,贾琮到底何时才能娶她过门儿。
虽然之前宝钗就同她说过,一切等三个月之后再说。
可她一个中年寡妇,如今不明不白的寄居在东府,不知成了多少人眼中的笑柄,哪里能撑得住太久?
宝钗也知道她娘不易,所以强忍着羞涩,点了点头,道:“妈,这回你可放心了吧,别再担忧的睡不着觉了。”
薛姨妈嗔道:“我怎能不担心?若是出一点变故,那薛家往后也别做人了,你哥哥连正经亲事都说不上……”
宝钗闻言面色黯然,薛姨妈心疼女儿,拉着她的手笑道:“乖女,我并没说你不是。如今你也大了,好些娘儿们话咱娘儿俩也可敞开了说。这女人啊,一辈子能遇到一个好男人,就是最大的幸事。你爹在时便最喜欢你,临走时也叮嘱过我,一定给你寻一门好亲事,不能因为皇商的身份,就委屈了你。咱们薛家虽然豪富,可好些正经高门都未必看得起咱们,就算果真想要联姻的,多也是看重咱们家给你的嫁妆。你过门儿后,难免会受小觑和委屈。娘也想通了,既然你自己选了一个,如今看起来也还好,那就好!琮哥儿一身富贵都是他自己闯出来的,最难得的是,他上面老子娘都没了,你日后连规矩都不用站,能少吃不知多少苦头!不说别的,王家女就你姨娘嫁的最好,可她当初站规矩站的还少了?”
宝钗虽心中喜悦,可还是不得不提醒一句:“妈,那是孝道……”
薛姨妈气笑了,嗔道:“就咱娘儿俩在一起,你还同我说这个?你姨娘那样的人都同我说过,这辈子都不想站第二回规矩了。当年她在王家也是何等娇贵的姑娘,不比林丫头、三丫头她们差,性子也不比凤姐儿弱哪去。结果你再看看她现在,生生让她家那位老太太教成了现在这般……”
宝钗闻言唬了一跳,道:“这……这般骇人?”
薛姨妈也唏嘘道:“你以为呢?那老太太在国公府里待了五十多年,什么样的内宅事没经历过,什么样的手段历练不出来?你道你姨娘为何不喜林丫头,便是因为当年她和林丫头她娘起了口角冲突,才让那老太太发作的她转了性子。直到你姨娘后来生下了宝玉,还是衔玉而诞的大福兆,她们婆媳二人的关系才变好……若非如此,她也不会那样不看好宝玉和林丫头的事。这林丫头不跟宝玉也好,若果真跟了,老太太在时还好,真要等老太太没了,哼……”
“嘶!”
宝钗闻言再度变了脸色,心里忍不住生出一股寒意。
这高门内宅里的事,真真吓人。
见她如此,薛姨妈好笑道:“如今你知道站规矩的厉害了?说起来,你真真是个有福的,过了门儿就是正经的一等侯夫人,凤冠霞帔,一品诰命。还是当家太太,都不用站规矩。以后,哪个不羡慕你?”
宝钗闻言,垂下眼帘,眼中笑的有些苦涩……
若是以后让她娘知道了黛玉的事,却不知她还会不会这样说……
第六百六十四章 稳婆
五月俗称恶月,多禁。
端午节为五月之初,“端”字有“初始”之意。
古人便以五月初五为“九毒日之首”,故用菖蒲艾子插于门旁,以禳不详,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
又有“躲端午”之习俗,即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
以教戒独,戒妒。
端午节为大节,天子都要设宴招待百官。
并在宴后,于皇城北苑观武勋子弟射柳。
往年此时,便是开国公世子李虎与宣国公世子赵昊表演的时机。
两人各领一方贞元勋臣子弟,龙争虎斗,好不热闹。
射柳到最后,往往就变成了李虎与赵昊的厮杀。
在大明宫内起刀兵,崇康帝却并不以为忤,反而会嘉奖胜者。
这也是武勋子弟一年一度的盛事。
而今年……
北苑中李虎、赵昊虽在,然二人身边曾经簇拥的一众贞元衙内们,却大半凋敝。
虽仍各有七八人,但在去年,这七八人几乎都靠不近核心圈子,只能在外围远观……
李虎和赵昊二人今年似乎也一下长大了许多,不复曾经的盛气凌人和争锋相对,只是不看彼此……
这萧瑟场面,让许多勋臣武将们面色都不大好。
武将一旦凋零,形成文强武弱的局面,那将来,武将便只能在文臣脚下苟存,仰其鼻息。
前朝五品文官斩杀二品总兵的事,被传为佳话美谈,却为武勋将门们视作奇耻大辱。
难道,本朝也要经历这样的轮回么?
对于他们的面色,崇康帝浑然不觉。
太平盛世,理当刀兵入库,马放南山。
留那么多强军做什么?
以臣欺主么?
所以,见李虎、赵昊等人草草射柳完毕,也未多言什么,重赏了得了头名的李虎后,散了朝臣。
引诸军机回了大明宫养心殿。
别的朝臣可以放假,军机大臣们却没这个待遇。
……
养心殿东暖阁,炎热的夏日,崇康帝身上却披了一件薄锦棉夹。
他面色苍白,然双目有神。
看着诸军机,冷笑一声,道:“大同总兵方程,是准备为成国公蔡勇保持么?”
这诛心之言,让李道林和赵崇都眯了眯眼。
成国公蔡勇从逆叛变,九边大同军镇的十万大军皆是其旧部,方程更是其亲兵出身。
这一次,朝廷调十二位九边重将进京,说是重用,但皆是叛逆贞元寻常旧部。
调入京后的下场,不问而知。
但不管如何,其他十一位大将都已经动身进京。
因为他们的族人和家眷都在京中。
可大同总兵方程……
宣国公赵崇硬着头皮道:“陛下,多不至于此。方程许只是身体不适,暂不能成行……”兴许他也觉得这个理由靠不住,又道:“方家一门皆在都中,方程不至于此。”
崇康帝眯起眼不言,就听从来不在军机处插嘴的贾琮淡淡道:“方家一门的确都在此,但是方程这些年在大同小妾都纳了十一房,大同周边的土地让他买去了大半。为了避开新法,他倒是会想法子,将那些田地分到麾下十万大军的名下。分文税赋不纳,还能驱使士卒为其开垦田地,朝廷每年半数税赋养军,养起来的兵倒成了方家的佃户。”
这本是明面下的潜规则,让贾琮这般赤裸裸的揭破,让一众军机大臣们面色登时难看起来。
边将为何这般做?朝廷为何一直视而不见?
边将这般做,是因为朝廷克扣边军军费。
本就只发足七成,一层层盘剥下去,到了边将手中已不足五成。
再继续往下克扣,到了兵卒手中,连两成都不到,别说养家,连士卒自己都养活不了。
百万边军实在太强,而自武王最后一战归来,国朝已经十数年没有战事了。
这样强的边军,中枢无人放心。
所以才行此下策。
朝廷既然不发军费,那么别人自己筹备一些,只要不烧杀抢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这等腌臜之事,真让人当面挑破,别说军机诸臣,连崇康帝脸色都难看起来。
不过,这的确是定罪的不二罪名。
没人再替方程辩解什么了,现在的问题是,怎样让他调虎离山,然后再锁拿回京。
赵崇许是为了挽回刚才丢失的颜面,躬身道:“陛下,臣愿亲赴大同府,带方程归京,让其当面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