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庶子风流-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上露出苦笑来。
  她想过贾琮或许会敲打她娘一番,但没有想到,会用这种方式,也没想到,会敲打的这样狠。
  薛家这回,怕要将整个家底儿全部送进去。
  不过……
  贾琮这般做,或许也是为了怕日后,她这些娘家人,再打着她的招牌行事,惹出祸事来,再让她作难罢……
  宝钗心中如是想到,不过随即又患得患失的想到,会不会是贾琮果真生气了,不止生她娘的气,连对她也不满……
  就在宝钗怔怔出神,面色黯淡之时,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道急切的声音:“姑娘,外面来了宫中天使,要见姑娘呢。”
  宝钗闻言,眼睛登时一亮,忙道:“快请。”
  未几,就见一宫人躬身而入,捧着一木匣,道:“太子命奴婢送此物于贵人。”
  宝钗忙道谢接了过来,宫人不再停留,送到宝钗手后,立刻离去,也不理会薛姨妈讨好的留客。
  等宫人离开后,宝钗缓缓打开了木匣,只见匣内摆放着几朵宫花,并一张纸笺。
  她心中紧张的拿起纸笺一看,眼泪登时流了下来。
  只见笺上写着: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耳边又传来薛姨妈的声音:“宝丫头,你去求求琮哥儿,求他放过你哥哥罢!”
  闻言,宝钗轻轻垂下了眼帘……
  既然了然了贾琮的想法,这一次,她决定不再妥协,她绝不会让他再失望!


第六百九十七章 两处悲欢
  “说什么呢,这样高兴?”
  自明德殿出来,已是午时,贾琮至慈宁宫,与太后、武王一并用膳。
  刚进寿萱殿,便见太后拉着黛玉的手,说笑着什么。
  武王姿态从容的坐在一张铺着锦褥的楠木椅上,面带微笑的看着。
  贾琮进来后,目光才移到他身上。
  叶清笑道:“夸你林妹妹呢,你林妹妹如今愈发讨太后、九叔欢心了,我倒往后排了,不过应该还在你前面。”
  贾琮哂然,见黛玉羞红脸,笑还了句:“才没有”,便呵呵笑着点了点头。
  他素知黛玉是个伶俐聪慧的,当初头一回进京入贾府,才六七岁的样子。
  贾母问她读了什么书,黛玉谦逊答只读了四书,又问姊妹们读了什么书。
  贾母许是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认得两个字,不做睁眼瞎罢”,再道宝玉回来问黛玉读的什么书,黛玉便答道“不曾读,只认得几个字”……
  那般小时,就有如此机变之慧,如今在宫里愈发小心,自然更不会惹人厌。
  贾琮目光怜惜甚至有些怜爱的看着黛玉,让她娇羞不已。
  太后看了看黛玉,又看了看还在“傻乐”的侄孙女儿,不由有些发愁,同武王道:“小九儿前儿同哀家说,你这一支尽出情种。先前哀家还不信,可这会儿……元寿不会独宠林丫头一人吧?”
  武王还没答,叶清就笑道:“独宠?老祖宗你不知道今儿早上我和林妹妹看到了什么……唔!”
  话没说完,贾琮就一个箭步上前,用手捂住了她的嘴。
  这妞儿她么的疯了!
  只是他忘了,叶清打小同宗室子弟一起学习,不止有文课,连武训也有。
  樱唇被贾琮的手按住,叶清大恼,双手一下环住贾琮的腰,用力一收,一条腿更是别进贾琮双腿间,往外一扯……
  贾琮就失去了平衡往一旁倒去……
  只是贾琮也并非当初弱不禁风的少年了,常年的奔波训练,以及和展鹏学的些防身技巧,让他并不是寻常的文弱书生。
  在失去平衡的那一刻,他去堵住叶清口处的手反手搭在她肩头握紧,另一只手则插在叶清腋下……
  肩头之处倒罢,可腋下……
  当初学武的女师傅都不敢摸她那里……
  只一触碰,叶清全身气力就散尽,在贾琮倒下的那一刻,也被带着朝下倒去,一张俏脸睁大眼睛,直愣愣的贴在了贾琮脸上……
  “哎哟哟!这是在干什么?这是在干什么?”
  看在忽然叠在一起的一双小儿女,太后一口老牙都快绷不住了,笑的满脸花开,一边侧过脸避开,一边溜眼看着,同时还不忘去观察黛玉的神色。
  见黛玉只大吃一惊后,随即掩口直笑,一双好看的眼睛都眯了起来,不由愈发心情大好。
  宫中最容不得好妒的女子,万般阴私毒谋,皆出自一个妒。
  如今看来,这个女孩子当真是个好的。
  “放手!”
  “你先放手!”
  “你先放!”
  “你先放!”
  叶清再怎样大气也是个女孩子,当着人前这般狼狈,俏面绯红,气狠狠的让贾琮放开她,可她的双手还勒着贾琮的腰部,看样子还准备再治他一治!
  贾琮又不傻,这等情况下如何能放?
  两个心智卓绝的男女,此刻却如同三岁孩童一般,你让我先放手,我让你先放手。
  莫说太后笑坏了,连武王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所谓天伦,想来莫过如此。
  而黛玉一双氤氲晨露般水灵的美眸,则有趣的看着二人。
  她想的更多一层,太后经历了诸多丧亲之事,现在愈发老迈了,谁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而武王……
  她听叶清说,也已是在艰难的撑着。
  或许正因为如此,这两个极骄傲的人,才会如顽童般彩衣娱亲罢。
  真好……
  闹了好一阵,太后都笑的没力气了,叶清和贾琮才同时松手。
  不过叶清还是恶狠狠的瞪了贾琮一眼,因为在她起身时,贾琮一只手不规矩的欺负了她一下,偏她吃了女儿身的亏,还不能发作。
  两人用目光约了一架,等回头再好好算账后,才彻底分开。
  这一幕,愈发看的大人们好笑不已。
  叶清被太后叫道了身边,嗔怪道:“哪有你这样的女孩子,你瞧瞧你林妹妹,那才是大家闺秀的好姑娘!你原还同我说,今年便成亲,明年哀家千秋节时就抱孩子,你就这般闹?”
  叶清闻言,斜眼觑视贾琮,贾琮坐在武王身边,嘿了声,道:“求我。”
  叶清“呸”的啐了口,想说什么,到底碍于长辈在,没有开得了口。
  侍奉在寿萱殿内的昭容、彩嫔们,今日才算真正开了眼。
  什么礼法礼教,狗屁!
  对于寻常人家自然是重比泰山,可对于这至高无上的天家,谁又真放在眼里?
  怪道都说自古皇宫最无法无天,容易藏污纳垢,果真如此……
  还有就是,这位太后侄孙女儿到底还是被亲孙子给比下去了。
  往常十几年,叶清何曾受过这样的欺负?
  不想也有今天!
  隐隐有人感到大快人心……
  又顽笑了阵,武王问贾琮道:“怎想起发作内务府了?”
  贾琮闻言一怔,他自明德殿出来后,只折返回宜春宫同平儿等人说了声中午不回来用膳,就来慈宁宫了。
  这么短的时间内,消息就传过来了?
  见贾琮有些震动,武王好笑道:“这有什么吃惊的?你难道不知,宫里从来都是消息传的最快的地方?这一会儿,怕整个神京城都知道了消息。”
  贾琮闻言,眉头微微皱起,他不大喜欢这种感觉。
  武王提点道:“你要习惯这种事,有时候宫里能不断传出消息,反倒是好事。若果真隔绝中外,反而容易让外面心中不安。若长久无禁中的信儿传出去,人心必然惶惶不宁,他们甚至会猜测天子是否还健在。”
  贾琮闻言面色微变,他缓缓点头,道:“儿臣倒还不知道这等规矩,多谢父皇教诲。”
  武王呵呵一笑,道:“朕能教你的不多了……太子做的很不错,先立威,再宽容一批,让他们甘心以银米赎罪。”又问道:“你果真要发作薛家那混账?”
  此言一出,黛玉立刻看了过来,她还不知道发生了何事。
  贾琮笑着摇头道:“只给他个教训罢,当初那官司,还是儿臣替他抹平的,已是铁案了。只是,等国丧之后,儿臣要送林妹妹回去,再将薛氏女接进宫来,若不提前给薛家长点记性,以后难免多事。”
  武王先看了眼满面含羞低头不语的黛玉,对贾琮满意的点点头道:“你能分得清宠眷和外戚,极难得。薛家到底商贾之家,精于算计,提前敲打掉她们的奢望,倒也省得麻烦。”
  这种家常话点到为止,武王又问道:“火器营都准备妥当了?孤今日传了旨,将在京的所有参将以上的武将都召集至上林苑校场上,这是火器营初次露面,要认真对待。军中,只服强者。你为朕之太子,大乾百万大军无人敢不敬你。但敬你却未必服你,这一点,太子心里当有数。”
  贾琮点点头,道:“儿臣明白,不过父皇且放心,不会有差池的。成了火枪外,儿臣还有几样秘密武器,必让那些将军们,大开眼界。”
  武王闻言,笑道:“朕也期待。”
  太后听不懂这些,也不愿听,就嗔道:“元寿好不容易空闲些,皇帝还拉着他说这些,也不让人歇息一会儿?”
  武王闻言,哈哈大笑道:“好,就让太子多歇息一会儿,也该用膳了。”
  ……
  相比于慈宁宫的温馨欢畅,居德坊贾家,却好似在经历秋风煞雨一般。
  谁都没到,贾琮会如此辣手,不止将王子腾阖家抄家流放,今日更是连薛蟠都给折进去了。
  不说贾母、王夫人大吃一惊,连贾家姊妹们,甚至贾政都唬了一跳,摸不清贾琮到底想要做什么。
  若非得知贾琮还遣宫人来给宝钗赠了一匣宫花,众人怕更会想不开……
  荣庆堂内,凤姐儿吃惊道:“当年官司不是已经了结了么?怎又翻出旧账来了?”
  薛姨妈眼泪都快哭干了,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当初还是琮……太子帮忙了的账,可如今人家贵为储君,不认当初了,咱们又有什么法子?”
  贾母头上勒了纱绢抹额,不然会头疼不安,她闻言脸色难看的不行,道:“姨太太且先别哭,那位既然还惦记着给宝丫头送花,可见还有良心在……”
  “咳咳!”
  贾政及时咳嗽了声,提醒贾母今非昔比,毁谤储君亦是罪过。
  贾母反应过来后,面色一阵晦暗,还记得宽慰薛姨妈道:“既然他还惦记着宝丫头,必不会真将哥儿如何了,姨太太且安心罢。”
  王夫人面色不大好,气息也不足,若非薛蟠出了这样的大事,她几乎不怎么出门。
  这会儿轻声道:“既然旁的皇商人家需要用家财来赎罪,可见薛家总少不了这一关的。如今他要用银子,你把家里的家底儿拾整拾整,都送了去,也就没事了。”
  薛姨妈闻言一惊,道:“都送过去?”
  王夫人皱起眉头道:“不都送也成,不过若如此,蟠儿少不得在诏狱里多吃几天苦头。”
  薛姨妈闻言忙道:“我并不是舍不得,只是……若都送了去,往后可怎么活啊……”
  贾母这会儿却反应过来了,哼了声,道:“他这是在警告你们,日后不要仗着宝丫头的腰子在外面招摇。先落了你们的体面,过不了几日,他就要接宝丫头进宫了。”
  贾母这般一说,荣庆堂内诸人都反应过来,凤姐儿、李纨等人纷纷恭喜起薛姨妈来。
  薛姨妈脸上却没多少欢喜,叹息一声道:“老太太不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真真一点不假。蟠儿被捉入诏狱,我便想让宝丫头去为她哥哥说说情,琮哥儿……太子总不该这点情分也不给罢?谁知她竟不去。如今尚且如此,往后更不必说了。我和她哥哥,也指望不上沾她的光了。”
  贾母等人闻言,面色都有些怪异的看着薛姨妈。
  心里疑惑,这亲家太太并不是糊涂人啊,怎一遇到薛蟠的事就六神无主,昏招迭出呢?
  贾琮都快将话说到明处,指着鼻子告诉薛家,薛家是薛家,宝钗是宝钗,最好安分一点。
  你这当娘的还指使宝钗往里趟浑水……
  这不将自己闺女坑到死不算完么?
  王夫人暗自摇了摇头,同薛姨妈使了个眼色后,一起起身告辞了贾母,往荣禧堂方向行去。
  贾母知道王夫人必是同薛姨妈讲道理去了,因此也不挽留。
  等她们离去后,贾母病恹恹的,还教训王熙凤、李纨道:“以后你们万不可也做个如此糊涂的娘,偏心忒过,不是福祉。”
  王熙凤二人含笑应下,只是凤姐儿心里却并不十分服气。
  心道:这不是老鸹落在猪身上,只看到别人黑,看不到自己么?
  当初你老封君但凡对琮哥儿好一些,贾家也不是现在这样子……
  不过这些话她自然不会说出口,服侍了贾母用了午饭睡下后,她便回了自己小院儿。
  歪在炕上睡了会儿也睡不着,心里盘算着:也不知平儿那丫头,何时才能做主,招她进宫也顽耍见识一回,看看真正的大富贵……


第六百九十八章 遗民泪尽胡尘里……
  上林苑。
  作为皇家园林,上林苑不复千年前汉时的盛景。
  无论规模还是诸般建筑,都远远不及。
  圣祖、贞元二朝时,此处倒还经常有天子或皇子骑马狩猎休闲。
  然而在崇康帝执政的十四年间,却从未至此游顽过。
  天子不喜,皇子们自然也不敢至此嬉戏,如此,荒芜了十四年,上林苑内草木杂乱无章但又十分茂盛。
  各般野兽横行,溪流旁,甚至可见鹿群饮水,也可见虎豹豺狼伏于暗处,伺机而动。
  几个宫殿建筑,也因年久无人打理,没有人气,变得破败不堪了。
  掩身于密林中,看起来有几分幽怖……
  然而今日,空缺了十多年无人问津的上林苑,又迎来了人烟的问候。
  两万大军先入,将布满杂草的甬道清理干净,将鸠占鹊巢藏在几处宫殿内的猛兽们赶了出来,在不远处搭起御帐。
  又派军卒进深林,将靠近宫殿周围方圆五里的野兽们,全部驱赶到一片湖泊附近。
  熊罴、野猪、狼群、猛虎、狐狸……
  各式各样的野兽应有尽有。
  有些是来自秦岭深处,有些则是当年皇家饲养,遗留下来繁衍而成。
  数量之多,让人为之侧目。
  此刻,群兽不安的在大湖边的空地上转动着,但却又不敢乱跑乱冲。
  因为但凡如此的野兽,都被冷酷的射杀了……
  至下午申时初刻,数万将士并上前猛兽,终于迎来了此地的主人。
  在上百位在京大将的簇拥下,一行三架御辇,并上千宫人,驶入上林苑。
  ……
  “朕还是皇子时,便常来此地打猎。一转眼,已经过去三十年了。”
  双鬓斑白的武王身着一袭杏黄龙袍,负手而立看着这片园林,他身旁,贾琮身着明黄太子龙袍,静静站着。
  周围除了几个负责草诏的翰林外,再无一文臣。
  当年与武王交好的都是旧党中人,如今朝廷大臣却皆是新党。
  武王不怎么喜欢,碍于贾琮看重新法,他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忍了,否则,这会儿旧党大概已经全面归来……
  看起来,武王似乎有些伤感,仿佛在回忆当年少年时。
  贾琮不愿他如此,便微笑道:“父皇,儿臣读史,得知汉时武皇帝便在此上林苑中练就的军事能为,卫青、霍去病、公孙敖皆成才于此。难道父皇当年也是在这里练就的举世无双的带兵本领?”
  武王听贾琮夸他,心情登时好了起来。
  有一个太能干的儿子,有时也会让当父亲的失落。
  不过在领兵军事方面,武王还是极有自信,笑道:“倒也有一些缘故,当年,朕便领着数百御林军,在此纵横驰骋,追逐打猎过。为了和几位叔王伯王较量,才开始学习兵法。”话锋一转,道:“不知太子今日,要让朕和诸位将军,观看什么演戏?”
  武王身边诸将也纷纷看过来,贾琮淡淡一笑,道:“上林苑十数年未打理,林中野兽孽生,不时出去为祸乡民,百姓深受其苦。儿臣今日特意请父皇与诸位将军,来看儿臣亲卫除此害民凶兽。”
  武王闻言微微颔首,其他将军却显得有些不大在意。
  许是武人直肠子,宣府总兵刘焕章大咧咧笑道:“殿下何须如此麻烦,不过些许畜生,随意派些军士扑杀了也就是了。”
  言下之意,何必如此大张旗鼓,兴师动众。
  武王奇道:“你很忙么?”
  延绥总兵刘敏宽忙笑道:“陛下还不知这夯货,除了打起仗来和疯子一样,平日里说话也不着边儿。”
  刘焕章抓了抓脑袋,嘿嘿赔笑道:“王爷……哦不,皇上,臣这不是怕累着太子吗?这些粗活计交给臣等来做便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臣这么多年没仗打,骨头都快起锈了。”
  武王笑的隐有深意,呵呵一声道:“别急,有你过瘾的时候。”
  说罢,不再理他,对贾琮温言道:“太子开始罢,朕也想瞧瞧,你能给朕带来什么惊喜。”
  贾琮躬身领旨后,对东宫侍卫统领展鹏点点头。
  展鹏霍然领命,却先带人捧着二十个长盒过来。
  贾琮亲自打开一个,取出一金黄色尺许长短的单筒状物什,奉与武王,道:“父皇可以此观之。”
  说罢,又取出一支来,做了做示范。
  武王见之好奇,学贾琮模样,端起放平于眼前一看,轻轻“咦”了声,从容的面色却凝重起来。
  半生戎马的他,再明白不过这支单筒“千里眼”的作用有多大。
  放下“千里眼”,武王先看了贾琮一眼,然后对身旁的李道林、屠尤等人道:“你们也看看。”
  展鹏忙命人送上望远镜,李道林等人用之观看,登时纷纷变了面色。
  贾琮的目光却落在李道林身后的李虎、屠承等人身上,微微颔首。
  李虎面色有些复杂,不过终究还是咧嘴笑了起来。
  贾琮轻轻一笑,侧脸对展鹏道:“开始罢。”
  展鹏领命,走出御帐范围,从怀中取出一面令旗,挥舞了几下后,便见郭郧领着一营一千二百背负火枪的兵卒,踩踏着规律的步伐入场。
  九边将帅们并非没有见过火器,但对火器的印象,普遍不大好。
  射程没有强弓远,准头更不用说。
  雨雪甚至潮湿天都不好用,有时还很容易炸膛。
  太娇贵了……
  守城或许还行,但野战军用火器打仗,很容易被坑。
  刘焕章张嘴就想说话,却被与他交好还有些亲戚的延绥总兵刘敏宽一肘子怼在勒间。
  这个蠢货,作死都没这样作的!
  被刘敏宽狠狠瞪了眼后,刘焕章也反应过来。
  如今武王复得太子,怕恨不能将太阳摘下来给他。
  这个时候和太子作对,哪怕是好心,也会惹得武王不悦。
  若是再产生些误会……
  刘焕章大脸一白,赶紧把嘴紧闭上……
  不过这时,就算他再想说什么,也没人理他。
  郭郧带着独孤意等人操练出来的一千二百名火器兵,分三排而列。
  不过虽如此,但每排四百人,又以五人为一小组,间隔开来。
  以避免编制臃肿,难以有效约束。
  第一排士卒单膝跪下,后两排交叉站开。
  正对前方湖泊空地上已经愈发不安狂躁的兽群们。
  郭郧站在侧列,手中持一鲜红的令旗,忽地高高举起。
  “砰砰砰砰砰!”
  一连串火器开火声响起,继而对面只百余步外的兽群中出现凄厉绝伦的惨嚎声。
  无数猛兽再也不顾周遭士卒的猎杀,拼命的往四面八方突围起来。
  然而火器营一开始,攻击就如暴雨一般,没有停止。
  第一排士卒开火完毕,原地装填。
  第二排士卒无间歇开火。
  待第二排士卒开火完毕,原地装填,第三排士卒紧跟着开火。
  等第三排士卒开火完毕,第一排士卒已经再次装填完毕,准备射击。
  这疾风骤雨般的射击,其实根本不用太过瞄准,当然,以现下火器的精准度,瞄准的意义也不大……
  但当以四百人为一排的距离密集开火时,精准不精准并没关系的。
  一排排子药如雨点般击打在兽群身上,除却一些如披着曾淤泥壳的野猪和熊罴外,其余大部分野兽纷纷倒地惨死。
  逃过火器攻击的,实在寥寥无几。
  而那些披着“坚甲”的野猪们猩红着眼,被子药打的生疼,甚至流出血来,疯狂之下,朝火器营这边冲扑而来。
  还有受伤的熊罴和幸存的猛虎,也都发起决死冲击。
  在发现火枪对这些狂猛巨兽似乎无法尽功后,郭郧立刻变更令旗,高高举起的令旗,横向挥动了五下。
  见此,队伍排头的二十个士卒眼睛登时一亮,似挺激动一般。
  他们竟放下了手中火器,然后从腰间取下了几个奇怪的“棒槌”。
  用望远镜看到这一幕后,本就面色肃然乃至凝重的武王等人,纷纷纳罕起来。
  好在没多久他们就看到了,这些棒槌是干什么用的。
  那二十名士卒,从“棒槌”下扯掉一根绳索后,然后飞速的扔向了冲锋而来的野猪、熊罴们。
  二十枚“棒槌”飞过去,刚落在野猪、熊罴的身边,就听到巨大的轰响声冲天而起。
  连那凄厉的野猪惨嚎声,都被掩盖了下去。
  武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