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庶子风流-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十枚“棒槌”飞过去,刚落在野猪、熊罴的身边,就听到巨大的轰响声冲天而起。
  连那凄厉的野猪惨嚎声,都被掩盖了下去。
  武王等人见之,无不骇然!
  那只是一个小小的棒槌啊,怎跟火炮一样强悍!
  虽然还差一些,但这小棒槌容易携带啊!
  若将这些棒槌丢进敌营,丢进粮草,或是丢进骑兵队伍中……
  武王并九边大将们,眼睛都直了!
  而距离御帐不远处,一架御辇内,黛玉面色苍白的坐在那,唬的连眼睛都不敢睁开。
  叶清虽也面色发白,但一双眼睛却明亮之极。
  她终于明白,曾经贾琮为何对她说,他有自己的底牌……
  她原还以为,贾琮的底牌就是他散在外面的那些力量和退路。
  为了顾及贾琮的体面,才没有去嘲笑。
  今日她才终于明白,贾琮的根底到底有多惊人。
  怪不得,他同武王说,这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也怪不得,葡里亚、红毛鬼们,能以百万之民,纵横四海无敌。
  这等青史之上闻所未闻的作战方式,着实令人胆寒!
  硝烟散尽,一片狼藉。
  “太子今日,为朕与诸位将军,搭了一出好戏啊!”
  良久之后,武王才放下望远镜,看了贾琮好一阵,才缓缓说道。
  眼中的激赞之色,根本没有掩饰的意思。
  “乖乖了个天老爷,这都是些啥子顽意儿?”
  辽东总兵周木堂瞠目结舌道。
  说起来辽东军镇是大乾九边这些年少有的不停经历战争的边镇,厄罗斯罗刹鬼子不停的犯边雅克萨城,辽东军镇便始终处于战备状态。
  可是就算是厄罗斯的罗刹鬼子,火器好像也没如此犀利。
  更别提最后那劳什子掌心雷了。
  东北苦寒之地,过了十月就开始积雪。
  火炮运送几乎不可能。
  也正因为如此,每年冬季战争,才是最血腥之时,都是靠人命堆出来的胜利。
  可若辽东军镇手里有这样的利器,那……
  一时间,周木堂浑身燥热起来!
  不止他,其他诸如甘肃、蓟州、固原等镇的总兵及诸多副总兵还有数十员参将们,都顾不得是在御前。
  一个个喧哗咆哮起来。
  可是仔细听听,似乎连他们自己都未必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大概只是单纯在发泄他们心中的激动、亢奋或许还有恐惧……
  他们竟不知,世上的仗还能这样来打。
  李道林到底老成些,待周遭声音渐渐小了下来,他率先开口问道:“殿下,臣方才观之,火器兵皆未点燃火绳,是否是说,如今的火器,已经不再害怕风雨天气?”
  贾琮点点头,道:“基本无碍,子药被装在防水的油纸包内,且火器内是以火石引燃子药,故而不惧雨雪。”
  郑国公屠尤沉声道:“不止如此,臣观之,火器发射速度,也快了许多,竟成密集攒射!以此阵来抗击骑兵……除非连马身也披甲,否则,骑兵对步卒的冲撞优势,不复存在!”
  宋国公刘智则唏嘘道:“若是以骑兵于马上携火器奔袭,再辅以神雷……啧啧!”
  宣府总兵刘焕章忽然大声道:“殿下,不知此等国之利器,何时能让九边装备?若宣府有此利器,臣敢担保,自此草原鞑子再无叩边之时。他敢来,臣就让他有来无回!”
  “不可!”
  李道林沉声道:“这等兵器除却中央御林军和太子六率外,边军不得装备。”
  此言一出,登时引了众怒。
  当了一辈子丘八,这些边军将帅们怕是喜爱神兵利器和宝马比喜爱女人更甚。
  如今眼见朝廷竟出现了这等开天辟地的神兵,李道林居然阻止给大乾最精锐的九边配备,这不是比杀人父母奸淫妇女更可恨吗?
  “李道林,你真是黑了心了!原你主持军机阁时,就打压咱们老弟兄,不同你一般见识,你倒上脸了!”
  “就是,你做官做的忘本,不稀得说你,你别自讨没脸!”
  “轮得到你在这怀疑这个怀疑那个?老子等为了扶王爷坐龙庭,全家老少的脑袋挂在腰带上,死都不怕,就是让你来怀疑的?”
  “就是!我们冒着灭族风险来为王爷拼死时,你在干甚?这会儿说这些话,你什么意思?”
  李道林被怼的黑脸一阵青红不定,却依旧咬牙不松口道:“就是不准外泄!”
  “个球攮的!”
  丘八们最是火大,眼见好话歹话说不听,脾气火暴的就准备翻脸,武王也不理会。
  当年他麾下,看不顺眼的都能随时挑战。
  军人么,没点血气那还算军人?
  但打完就完,哪个敢记仇在战场上使绊子或不相救,那他才会算账。
  都知道他的规矩,所以也没甚顾忌。
  有些人反而觉得亲切,哈哈大笑起来。
  贾琮却受不得这个闹腾,拍了拍手,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这些大将们闹归闹,但又不是真蠢,总有一抹余光一直看着武王和贾琮。
  见贾琮如此,便纷纷暂停了战火。
  贾琮先对李道林道:“开国公无需多虑,自古以来,只要君王不昏聩,百姓得以活路,能国富民强,何曾见有改朝换代之时?若君王昏聩,百姓积贫苦难,便是没有这些神兵利器,该造反的人,还是会造反。”
  李道林闻言哑然,刘焕章大声拍马屁道:“太子贤明!”
  贾琮同样没有理会,他对武王道:“父皇今日所见,可信昨日儿臣之言?”
  武王缓缓点头,道:“朕从未怀疑过……此事,你与军机和在列诸将商议便是。只要他们同意,朕自无不可。”
  听武王这般说,周遭人都安静下来,但一个个心中却凛然起来。
  武王之言,分明是说贾琮要有大动作。
  这个大动作,或许会让他们为难……
  贾琮面色不慌不乱,即使被这上百曾杀的尸山血海的将帅注目着,他语速微缓,以便让众人都能听清,道:“父皇前日言,要将天家内库之银悉数取出,用以补发朝廷这些年亏欠九边将士的军饷。孤……深以为然!断没有让边疆战士流着血,还要流着泪。此非国之幸事,而是朝廷之耻辱。”
  此言一出,不用大嘴刘焕章带头,诸将便纷纷高声齐呼:“殿下英明!”
  却不料贾琮话锋忽地一转,道:“只是这么大一笔军资,相当于朝廷数年的国库收入,若一下拨付下去,难免会让军心溃散……当然,孤不是怀疑诸将的治军能为,孤只是从人性谈起,换做孤,若是艰辛多年,骤然暴富,怕也会心态失衡,不愿再戍边苦熬。”
  此节轻轻略过,也不给想要开口分辩几句将帅们开口的机会,贾琮说至正题道:“所以,孤想换个法子,将这些饷银发下去。”
  事关天大的利益,诸总兵、副总兵及众多参将们,都有些按不住心跳和狐疑。
  纷纷心中猜测,这位主儿,到底想给银子,还是不想给?
  辽东总兵周木堂问道:“太子殿下,不知想用什么法子发这笔饷银?臣等必然会告知每个士卒,此为皇上和太子殿下的仁德之心。”
  贾琮点点头,却忽然对武王道:“父皇,如今贞元勋臣凋零大半,几无所剩。偌大一个朝廷,若无世爵以为柱石,皇权不稳,根基不固。”
  武王闻言眉尖一挑,道:“太子所言言之有理。”
  一众丘八将帅们听闻贾琮之言,一个个忽地连呼吸都屏住了。
  那可是爵位啊!
  大丈夫征战天下四海为家,所为者不就是封妻荫子,马上封侯么?
  他们这一次冒着抄家灭族之险,除了忠诚之外,最渴望的,就是凭借拥立从龙之功,得以封爵!
  贾琮将众人面色收于眼下,又道:“原本父皇同孤说,此次诸位将军功勋卓著,当酬以名爵。只是,孤以为还少了一份能拿得出手的大义……”
  诸将虽粗,但也听明白贾琮之言。
  总不能以他们悄然潜伏回京,襄助武王政变夺回大位为名,进行封爵吧?
  非军功不得封爵,这是太祖之制。
  若无过得去的大义,他们自己也觉得名不正言不顺。
  就听贾琮再道:“所以,孤为诸位将军,寻到了一个封爵之机。”
  说罢,贾琮看了眼展鹏。
  展鹏一挥手,两名原贾琮亲兵现东府侍卫,抬了一份一人多长的卷轴而来。
  在展鹏的帮助下,悬挂在了御帐的一面帐壁上,缓缓打开。
  然而等将卷轴缓缓打开后,连武王都坐不住了,站起身来,面色隐隐震撼的看着这幅巨大的大乾周天皇舆全图!
  贾琮上前,接过一柄玉如意,在地图的西南方向圈了圈,大声道:“此地,先秦名百越,秦汉为交趾,为我华夏故土。阮氏自前朝末年华夏动荡之时,割据自立,杀我中国官员,殊为可恨!交趾故民,百余年来处于阮氏暴虐统治之下,水深火热,期待王师吊民伐罪久矣。有锦衣卫自安南民间得闻两句民心诗,是曰:遗民泪尽胡尘里,北望王师又一年!每闻此诗,孤都不忍潸然泪下!故而,孤欲尽起天家数代勤俭积蓄所攒下的三千万两存银,以为军资,装备大军,吊民伐罪,收复故土!待功成之日,父皇与孤,又岂吝名爵封赏?!百年之后,凌烟阁上,诸将亦当受天家后世子孙香火祭拜!”
  武王看着满脸慷慨激昂凛然之色的爱子,又看了看连素来沉稳持重的李道林都隐隐激动起来,悄悄的吸了口气。
  当年,他若有太子三成的腹黑功力,又怎会连妻儿都保不住……
  水深火热,遗民泪尽,吊民伐罪,天家数代勤俭积蓄……
  武王有点方……
  ……
  不远处的御辇内,黛玉藏在窗帷后,看着御帐内的动静,听着贾琮激昂的声音传来,凝露般的美眸中满满都是崇拜之色!
  连她一个柔弱女孩,都恨不得化身花木兰,陪同贾琮一道去吊民伐罪,帮助泪尽胡尘里的遗民……
  而叶清一张国色天香的脸,却快扭曲成了苦瓜。
  她忽然觉得,纵然她是男儿身,和这位争天下,可能最后赢的都不会是她。
  她尽最大的努力,也做不到这种程度。
  她实在寻不出该用什么辞藻来形容此刻的心情,千言万语最后却只能化成正慷慨激昂的那位同她说过的那句:
  卧槽!!


第六百九十九章 军心可用
  “太子殿下,打仗不止要有军资,更重要的是军粮……”
  李道林又来泼冷水,让诸将大怒。
  贾琮摆手道:“开国公放心,如今夏粮刚收,大军行进途中沿县,各府不必再递解入藩库,直接供给大军便可。如此,还能省下不少他们的运输损耗。至于入安南之后的军粮,就更不必担忧了。”
  看了诸将一眼,贾琮缓缓道:“孤已经派人去安南收购粮米了,安南稻米一年三熟,水利充沛,因而粮价极低。孤麾下锦衣卫押运司千户,并另一支人马,正入安南大肆收购粮草,运回桂省暂存,大军不虞缺粮。至于入安南后,自可就粮于敌。所以,粮饷草秣方面,不用担心。”
  武王:“……”
  李道林:“……”
  诸将:“……”
  用银子买来别人便宜的粮草,转过头来当军粮再征伐别人,这操作……
  贾琮不给他们恭维的机会,当然,他也不知道这些人要不要恭维,他大声道:“既然父皇将此事托付于孤,那孤就操持此事。今日六月十六,孤希望十月初一前,大军能在邕城完成集结。孤知道,路途遥远,行军艰难,时间很赶。但孤也要告诉你们,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连屎都吃不上!爵位有限,不可能人人封国公,人人封武侯。大乾百万边军,也不可能人人都入安南参战。这千里之路,便是一场拉练,是一次大军演。率先在邕城集结的十万大军,率先入安南,头功必为其所取。
  但孤要强调一件事,行军途中,各军务必要严厉整顿军纪。没有钢铁般的军纪,一定带不出一支铁打的大军!
  哪支队伍若做出骚扰百姓甚至天怒人怨的事来,孤绝不轻饶!
  除此之外,沿途各县、府乃至省府,将会提供最大的帮助,让大军能够最快畅通。
  诸将,孤不得不提醒诸位一回,此战意义之重大,绝对超乎你们的想象。
  若年事已高已无壮志雄心者,没有关系,你们这次可以留在都中,多陪父皇说说话也好,孤可以体谅。
  但若仍想沙场争雄者,这将是千载难逢的一次机会。因为后面一系列的国策,都基于此战。”
  贾琮说罢,就看着诸将的反应,静静的御帐内,尽是一些粗沉的喘息声和一双双泛红的眼睛,有些骇人。
  泼凉水的依旧是李道林:“殿下,九边大军如此出动,那谁来戍守边关?”
  贾琮道:“大同军镇不动,辽东军镇不动……”说着,他摆手止住了辽东总兵周木堂跳起要抗争的意图,用玉如意在辽东及漠南、漠北蒙古草原三处位置上,化了三个圈,道:“千百年以来,此处皆为异族肆虐纵横之处。华夏强盛时,则异族龟缩,安分守己。一旦华夏势弱,这些异族又会如恶狼一般扑上来,杀戮我炎黄子民,妄图奴役亡我华夏。他们仗着自马背上长大,有骑兵的优势,肆无忌惮。”
  “但从今日起,孤要告诉他们,攻守易势了!”
  “草原再非他们的自留地,寇可往,吾亦可往!!”
  “孤要在这三处,建三座雄城,如刚钉般,死死驻扎于此!尤其是漠南、漠北两处,屯两镇二十万大军。”
  “大军施行军垦制,并就粮于草原。那么多蒙古王爷,受我大乾册封,如今朝廷派大军前往,他们岂能不出些牛羊做军粮物资?无此孝心者,便是心怀异心之辈!”
  “大军要时时注意扫荡草原上的马匪,和假借马匪行事的乱军,坚决铲除。”
  “此事办成,将一举永劳的解决中原王朝千百年来的边关大患!可记大功!”
  满帐将帅都被贾琮的霸道和雄心所震惊,也振奋!
  贾琮所勾勒出的前景,光明到让他们觉得耀眼!
  能有一个如此尚武的储君,实乃军方之幸!
  倒是那几个随时准备起草诏书的翰林们,一个个面色震惊而担忧。
  他们大都听不懂贾琮在说什么,却知道一个道理:
  好战必亡!
  可是,如今朝中文臣早已形成共识。
  武王不喜新党,若非有储君在,怕朝廷早被武勋将门占据。
  所以,就算之前曾和储君发生过剧烈冲突的新党,此刻也唯有全力扶持储君坐稳储位一途可行。
  只是如今看来,这位太子,并非垂拱而治的圣天子啊……
  武王此时也开口提点了句:“太子,草原风大,冬日风雪暴起,可积十尺深雪,筑城艰难。”
  这还没算高到无法想象的成本……
  贾琮却笑了笑,道:“父皇放心,儿臣手下有能工巧匠,发明了一种石灰泥,效果堪比糯米汁浆,但造价十分低廉。又有人改良了烧砖火窑,极大的节省的烧砖时日和产量。有此二种营造利器在,草原筑城,远比曾经简单,花费也不会很高。”
  武王闻言,出神的看着贾琮,忽然放声大笑起来。
  一直不长脑子的宣府总兵刘焕章此刻福如心至,大声道:“此为天降圣明太子于我大乾,臣为吾皇贺,臣为大乾贺!”
  这老丘八冷不丁来了这么一出,连武王都唬了一跳,随诸将侧目看向刘焕章。
  刘焕章见没带起动静,反而让人看二傻子一样围观,恼羞成怒,冲周围主将大骂道:“看甚看?肏恁娘的!俺老刘也是读书种子,书香门第!”
  “哈哈哈哈!”
  满帐将帅纷纷大笑起来,不过目光却依旧在面色淡然的贾琮身上。
  天家有此方略在,实在是军方之福!
  过去十四年,他们这些功臣一直被禁在九边不得动弹,克扣军饷,千方百计的打压削弱,让人寒心。
  但今日,他们终于看到了盼头!
  军方,必将大兴!!
  若能以军功搏富贵,哪个狗娘养的才会愿意窝在边关苦寒之地,敲诈勒索种地喝兵血。
  大丈夫,当持三尺青锋,提十万雄兵,纵横天下!
  ……
  入夜,慈宁宫。
  寿萱殿内,叶清一边和黛玉一起,陪太后用膳,一边极尽讽刺的拿贾琮开涮。
  今日她是真被打击到了……
  原本她极自信自己的胸襟抱负,颇有望遍天下年轻俊杰无敌手的寂寞感。
  但今日,贾琮实打实的给她上了课,让她明白什么叫井底之蛙。
  她想破脑袋都想不通,贾琮哪来的这等眼界?
  她也想不通,贾琮藏在何处的诸般底蕴……
  所以只能拿贾琮的无耻来说事。
  但是她自己也明白,这等说嘴对于真正办大事的人来说,根本是个笑话,通常只有弱者才会喋喋不休。
  可她还是忍不住,太气人了!
  贾琮无所谓,可武王却听不下去了,咳嗽了声让叶清闭嘴后,对贾琮道:“太子今日,颇得军心,比朕所料想的更好。方才便有二三十位大将同朕陛辞,要连夜折返回边关,准备起兵南下。还有些人最迟不超过明日,大都也要开拔。不过太子,会不会过急了些?”
  太后虽听不懂这些,但她却知道一事:“哎哟,这是要打仗了么?还在国丧期,如何能轻动刀兵?”
  贾琮忙道:“太后放心,并未动刀兵,只是让九边大军往邕城集结,十月之前都不会有战事,还早。”
  太后得闻不在国丧期间起刀兵,也就作罢了。
  贾琮又对武王道:“父皇,趁着九边大军还未彻底堕落,还有挽救的余地,儿臣才作此安排。这十数年,曾经天下无敌的边关大军,几乎被养废了。若是将这几千万两银子的饷银真的一下发下去,那连最后挽救的余地都没了。如今咱们有银子,各府夏粮已收,也有粮草,万事齐备,如何行不得?至于大军行动所需要的民夫,可从齐鲁之地招募,不是服役,而是以工代赈,发银米,极大的分流灾民。将这一条大道趟熟了,往后也利处多多!”
  武王被说服了,点点头道:“你心里有数,那就多半无事。只是千里奔波,会不会太艰难了些……”
  贾琮用锦帕擦拭了下嘴角,又净了净手,道:“父皇,大乾的百姓,自古以来,都是最善良最淳朴的百姓。他们其实并不怕苦,也不怕艰难,只要有活下去的希望,他们甘愿吃苦受累。他们怕的是,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
  这样大的动作,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许还会出现大问题。
  但只要总的方向不出错,只要朝廷上下一心,结局必然是好的。
  儿臣也想借着这个机会,疏理一遍朝纲。
  能者上,庸者下。
  敢乱伸手的,正好抄了,贡献军资!
  还当南六省的锦衣衙门是摆设不成……”
  “咳咳咳……”
  武王前面听着还极满意,可听到最后,就哭笑不得起来。
  他这个皇儿什么都好,就是……太爱抄家敛财了。
  今日还同诸将说什么内库存银是天家数代节俭积攒下的,为了收复故土……
  也难怪叶清百般嘲讽,这话武王都不知道贾琮怎么面不改色说出去的。
  当初为了打最后一战,太上皇已经是不要脸,要去刮地三尺了,内库里干净的连耗子都不愿待。
  这几千万两银子,都是崇康帝和贾琮这一对君臣,在区区二三年里,从都中抄到江南,再从江南抄回都中……
  生生抄出来这么大一笔银子。
  古往今来,闻所未闻。
  没想到贾琮还不死心……
  武王忽然想起崇康帝大行那夜,颇为自得的同他说的那言:“你比朕强,生了个好儿子,他极像朕,从骨子里像。”
  看来,还真没说错……
  不过,武王觉得就算他劝说,效果估计也不会太大。
  他又舍不得拉下脸来训斥……
  罢了,左右他的太子又不是为了奢靡享福才搜刮银子,随他去罢。
  因国丧期间,不饮酒宴,但武王心情大好之下,还是以汤代酒,与贾琮碰了碰,父子同饮一杯。


第七百章 沉默的宝钗
  送武王回寿安宫的途中,武王看着俊秀逸然的贾琮,温言叮嘱道:“太子,不必太急,你还年轻,有的时间去实现你的雄才大略。朕也还能再坚持些时日,总能等到你越走越稳,越走越好。”
  宫灯遍布,将整座大明宫照的通亮。
  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三大殿顶部的琉璃瓦,在明月和宫灯的照耀下,似散发着幽幽的金光。
  恍若天宫。
  贾琮听闻武王之言,微笑道:“父皇放心,儿臣不会急功近利的。隋炀帝前车之鉴,儿臣会时刻自省。”
  武王笑道:“杨广其实还是颇有才能的,太子可知他败在何处?”
  贾琮道:“太过自大,且不会用人。儿臣与他不同,儿臣骨子里虽然同样骄傲,但却始终有自知之明。譬如武事,儿臣就绝不会亲领数十万大军出征,去插手指挥,朝政上亦是如此。将特定的事,交给特定的人去办,才是正道。论领兵之能,儿臣莫说与父皇比,纵是与独孤意等人比,也远远不及。论处理朝政政务,也无法和浸淫此道数十年宦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