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庶子风流-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权势,为了私欲,拉帮结派,党同伐异。若如此,勿谓孤言之不预。”
  听闻这毫不掩饰的威胁,林清河等人无不抽起嘴角来。
  林清河躬身道:“殿下,臣等……臣等绝不会不明大势,不明大势之人,也站不到此地。再者臣等与太傅同出一门,心中所怀抱负也相同,绝不会牵扯后腿,党争内耗。”
  贾琮信了他的鬼!
  之前也不知是谁想尽法子,不想让人回京。
  许是看出了贾琮本也没隐藏的鄙夷,林清河等人哭笑不得,道:“先前臣等所为,也非为权势。主要还是因为太傅的性子……先前元辅尚在时还好,骂的狠了时,元辅总会出现,打个圆场,救臣等一救。如今元辅不幸薨逝,臣等心中实在畏惧……”
  贾琮闻言呵呵笑了起来,道:“忍忍罢,不如此,太傅也震慑不住散漫朝纲。成事难自在,自在难成事,与诸卿共勉。”
  林清河等人无言以对,只能告辞离去……


第七百零三章 宁氏遗女
  出宫之后,赵青山又叮嘱了柴梁诸事宜,最后道:“文孝,老夫知你治《左传》,信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然储君之姿,文孝当已见之。老夫曾极不喜当初之贾清臣,以为此子杀伐太甚,一味阿附先帝,无人臣风骨。但为君上,太子能杀伐果断,然又体恤民间疾苦,古之圣君,莫过如此。元辅在时,曾与老夫言:‘文孝之才,更甚你我,必可承继新法传承。’老夫深以为然。”
  柴梁淡淡一笑,道:“太傅放心,我见储君如此,心中亦十分高兴。想来,先帝大行前,必是得知太子为谁,才安心的写下传位诏书。先帝曾与今上言,太子极类朕。”
  这话赵青山不大爱听,肃声道:“太子仁德,怎类先帝?”
  柴梁心中哑然一笑,知道赵青山彻底被太子折服,他也不欲多辩什么,时间会证明一切。
  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
  真要摊上一个昏君,或是武王那种的……
  那新党才真的要大祸临头。
  柴梁拱手道:“太傅珍重,下官这就赴山东一行了。”
  赵青山见之,缓缓颔首,又再三叮嘱道:“文孝,务要勤于王事啊!”
  柴梁忍不住笑着点头,道:“太傅安心,此行并无大难之事。”
  说罢,拱手一礼,转身离去。
  ……
  永宁坊,赵府。
  赵青山与柴梁分别后,乘坐官轿而归。
  他如今贵为内阁首辅,更为监国太子的太子太傅,礼绝百僚,就是对上亲王都不落下风。
  一应待遇自然飙升。
  也许正因为换了官轿,所以回家时竟未被人认出。
  看着永宁坊自赵府门前一直排出街道转角老远依旧看不到尽头的车马骡轿队伍,看着门楼下汇聚着不知多少身着朱紫官袍的官员,再看看被围在中间的长子赵炜,赵青山面沉如水。
  官轿在一些指责插队声中缓缓上前,直到距离正门还有一箭之地时,便彻底进不去了。
  相比于他被贬出京时凄凉的场面,此刻之车水马龙,却更让赵青山压抑不住心中怒火。
  他自官轿中下来后,立刻引起了轰动。
  原本聚集在赵府门楼下的无数高官或是京城名士大儒们,纷纷围上前来。
  也有乖觉些的,边骂挡路的轿夫车夫,边指挥者挪移开道路,恭请元辅回家。
  只是在无数寒暄声中,万众瞩目的赵青山,面色却愈发阴沉,目光也渐渐锋利逼人。
  来客慢慢都闭上了嘴,想起眼前这位的脾性来,一个个不由头皮发麻。
  赵青山长子赵炜似担心父亲太过得罪人,就想上前打个圆场,刚跪下要请安,就听老父森然之声传来:“跪着,我不叫你起来,便一直跪着。”
  赵炜脸上虔孝的笑容登时凝固了……
  赵青山却没再理他,也根本不考虑长子已经三十多岁的人了,再过几年,都能当祖父了。
  他瞪着眼,扫过一众官员,缓缓开口道:“现在放衙了么?今日是休沐之日?平日里天天抱怨公务繁重,无暇睡觉,你们就这般操劳的?”
  工部一官许自恃赵青山门生,赔笑道:“这不是特意来迎元辅归京么……”
  “放屁!!”
  赵青山当着上百官员之面,大爆粗口,怒声骂道:“一个个游手好闲,懒散成性,对公务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我告诉你们,这种日子再不复所有。明日起,吏部官员全部开始京察,三个月为期,但凡办公拖延、滥竽充数靠蒙混过关的,一律罢黜!我大乾优容养士百年,最不缺的就是想做官的人。”说着又往那一排正准备往门房登记礼单手持红簿的队伍一指,声音愈发严厉,道:“平日里天天抱怨俸禄太低,不够养家糊口,这些又是怎么回事?名下的优免田太多了,还是贪污受贿了?把那些礼单都收起来,回头一个个查,看看他们哪来那么多银子!”
  握了棵大草的!
  做官还有这么做的……
  上门拜访的官员一个个唬的魂飞魄散不说,跪在地上的赵炜也都快掉下眼泪来。
  这当官谁又能当一辈子?
  就算能当一辈子,谁又能保证圣眷不衰?
  一旦被天子厌弃,下场何其凄惨,宁则臣前车之鉴,难道很远么?
  当年宁则臣当红时,场面比赵家大出一倍不止。
  当时连宗室亲王都要给他家送礼。
  可再看看现在,宁则臣的尸体放了那么久,还没下葬呢。
  死后清冷不说,身旁连个家人都没有,就孤零零的陈尸在那。
  宁则臣还好,只天子厌弃。
  可按他老子这个做派,一旦圣眷衰退,连宁则臣都不如。
  根本不用天子动手,今日在场的官员,就能把赵家从上到下撕碎了。
  他老子可以不怕,可他真心胆战心惊啊!
  而赵家门前的官员,再顾不得官身仪派了,一个个恨不得变成飞毛腿儿,要多快有多快的从这老杀坯跟前消失的远远的。
  谁他娘的再登赵家门儿,谁就是大沙雕!!
  等男客走的差不多了,赵青山目光又落在一众明显是官员堂客的车轿上,眉头愈发紧皱。
  不过他没有再发作,对于儿孙的德性他信不过,但对老妻的操守,他还是信得过的。
  这些事就交给她去办罢。
  赵青山又看了眼面色煞白的赵炜,满是怒意的哼了声后,竟折身回到官轿上,过门不入,离开了永宁坊。
  ……
  兴道坊,宁府。
  第一家。
  这里,曾是整个大乾最有权势的地方,极盛时甚至没有之一……
  这里,曾汇聚了无数天下英才,共同支撑起了新法大业!
  这里,曾诞生出一条条惠及亿兆黎庶的新法构思。
  这里,曾经住着一位忠臣孝子,一位必将青史留名的春秋巨人!
  当赵青山的官轿自宁府大门前落下,看到清冷的门前挂白时,他早已泪流满面。
  元辅!!
  推开了随从的搀扶,赵青山看到宁府门前竟把手着四名锦衣校尉时,面色一沉。
  不过当又留意到这四名校尉的腰间都系着麻绳,面色又缓和了下来,问道:“尔等缘何在此?”
  早有校尉上前见礼,道:“回阁老,卑职等奉我们大人……便是当今太子殿下之命,日夜为文忠公守灵。卑职等卑贱,不敢入内,便只能在门外守着,待夜间烧纸。”他并不认识赵青山,但认识赵青山官轿后的清凉伞,唯有阁臣才有资格配备。
  赵青山闻言,目光在那校尉身上顿了顿,又看到门楼下的确放着一个铜盆,盆里还有些纸钱焚烧后的余烬。
  他缓缓点头,碍于对方天子亲军的身份,没有多说什么,但心中却万千感念。
  元辅生前,不知多少门生故旧日夜守在这里,只为见元辅一面。
  可如今,替他守灵的,竟是锦衣卫……
  没等赵青山感念太多,就听那校尉又道:“禀大人,今日早先,文忠公夫人和小姐已经回府,佥事大人命卑职等站最后一日岗便可归卫。”
  赵青山闻言一震,隐隐激动道:“果真?”
  问罢,也不等校尉回答,就大步往内行去。
  那校尉怎敢说谎诓人……
  若是礼教森严之族,内眷尤其是遗孀,是断不能见外男的。
  但赵青山与宁则臣有通家之好,过户不避。
  从来敬宁则臣夫人萧氏如嫂如母,今日得知寡嫂侄女归来,焉能不见?
  入门直至前厅灵堂,早有宁府老嬷嬷往内传了话。
  待至灵堂时,赵青山就看到萧氏和宁则臣爱女宁羽瑶母女二人,风尘仆仆之色未减,满面哀绝之容。
  萧氏更是如同苍老了十岁不止,形容枯槁干瘦,哪里还有当年那个温柔贤惠,说话轻声细语总爱劝元辅和他早点休息,夜色已深的江南女子的影子?
  赵青山双目泛红,以大礼拜道:“嫂嫂!兄长他……”言至此,哽咽难再言。
  他如何忍心对形容已经枯槁至斯的萧氏说,他的兄长是被逼自尽的?
  明面上,崇康帝还是给予了宁则臣较高的评价,文忠之谥,也是很靠前的美谥。
  或许,瞒过萧氏母女,对她们来说更好些罢……
  赵青山抬头看着神情木然的萧氏,强笑道:“嫂嫂,今日吾刚从宫里出来,太子殿下告知吾,说天家正在商议,让元辅灵位,配享太庙!从此以后,日夜受天家香火祭俸!殿下言,元辅之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为大乾亿兆黎庶所铭记!还言,元辅所开创之新法,乃万世不易之法也!”
  随着赵青山之言说出,木然哀绝的萧氏母女面色终于渐渐发生了变化。
  萧氏眼睛落在赵青山脸上,声音暗哑的颤声问道:“肃卿,果真……果真?”
  赵青山连连点头,道:“弟,安敢诓骗嫂嫂?”
  萧氏看了赵青山一会儿,似信了,可又迟疑道:“可是,我听说,如今的太子,和……和老爷有仇,和……和新党,仇深似海……”
  “绝无此事!!”
  赵青山断然否决道:“此乃包藏祸心之人,妖言惑众!嫂嫂许不知,若非太子一力坚持元辅开创之新法,朝廷早为武夫兵家占据。嫂嫂和贤侄女儿归来前,相府为元辅守灵烧纸之人,便是太子亲自安排,连这灵堂,连这冰鉴,都是太子亲自过问操持的。弟今日归来才知,若非太子亲自安排,兄长他怕是……”
  萧氏闻言,缓缓点头,面色好看了许多,不过她又看着赵青山问道:“肃卿,你与我说实话,果真是太子要请老爷的灵位配享太庙?若果有此议,我断没有不知之礼,天下也早已传颂,不至于让我娘儿俩,遭受那么多人情冷暖……”
  萧氏端着长嫂的架势,止住了赵青山暴怒要追责的动静,喝道:“你先回我话。”
  赵青山强压下心中怒火,被萧氏盯着,哪还有身为内阁首辅、太子太傅即将执掌整个帝国大权的威风,如在母亲、长姐面前犯了错的幼弟般,眼睛左右闪避了下,还是说了实话,道:“是……是弟求的太子殿下……”见萧氏面色骤变,又忙补救道:“太子也是认同的,方才那些话,真是太子所言,绝无半点虚假!”
  萧氏闻言,叹息一声,道:“你糊涂!这等事岂有人臣开口讨要的道理?回头你就回了太子,配享太庙不求了,我家要不起这份荣耀,不能因为此事,连你也害了。肃卿,你不是不明事理,此事传出去,你哪里承受得起非议?连老爷也跟着落人笑柄!你去换个请求,就当我这个做嫂子的,最后求你一事!”
  “娘……”
  消瘦之极的宁羽瑶,抱住萧氏的胳膊落泪哀求。
  而听出萧氏话中的决绝之意,赵青山更是目眦欲裂,大声道:“嫂嫂!!万不可……”
  萧氏摇头道:“我的身子骨我自己知道,撑不下去了,我也不放心老爷一人在那面,没我的照顾,他连饭都能忘记吃,连衣裳都不知换洗,必会蓬头垢面。不能落个‘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的结局……”
  不给赵青山和宁羽瑶说话的机会,萧氏对赵青山道:“你和老爷一样,都是做国朝大事的人,我信不过,所以不能将瑶儿托付。赣西宁氏族人这些年,非但没有得益于老爷,反因新法损失不小,恨我们的多,迎我们的少。老爷丧事传来,更是人人避讳不及,绝不能托付。
  瑶儿的心事,我知道。之前实不可能,但现在……
  肃卿,配享不配享太庙,于我家已没什么用了。老爷和我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瑶儿。
  当年清臣公子入曲江吟诵‘人生若只如初见’时,这个傻丫头便丢了心。
  后来因为她哥哥的事……这些年来一直过的不如意。
  现在好了,既然太子宽仁厚德,非但没有记恨老爷当年打压他,还为老爷设灵堂,为老爷操持后事,为老爷守了灵……
  此莫非天意?
  肃卿,我想送瑶儿进宫。”
  “嫂嫂!”
  赵青山闻言一变,简直无法理解女人的脑回路。
  那可是配享太庙啊!
  是自古以来,人臣最高的礼遇,是旷世荣耀啊!
  就换一个送女儿进宫?
  宫里那是好地方么?
  萧氏看着宁则臣的棺栋,眼中闪过一抹哀思,面上却浮起了浅笑,道:“肃卿,你还是不了解你兄长。对他而言,权势果真那般重要么?他若一心谋夺权势,反而不会落到今天这一步。他留给我的信里,最放心不下的,不是他的身后名,而是瑶儿啊!他也知道瑶儿的心事……”
  赵青山闻言面色大为动容,双目泛红的看了看萧氏,又看了看宁则臣的棺栋,点点头道:“好!明日,明日弟就入宫,舍下老脸不要,也为侄女儿求个安身之位!!”


第七百零四章 最毒妇人心
  “不行么?”
  这还是第一次,武王否了贾琮的意愿。
  慈宁宫寿萱殿内,贾琮面上带着微笑,看着武王。
  武王摇头笑了笑,道:“太子,朕在景阳宫随师傅读书时,大学士葛敬城教孤的第一课,便是夫恩,唯出于上,此为不变之法也。若非知道太子秉性如何,朕都要怀疑,那起子新党文臣在欺负太子。”
  贾琮呵的笑了声,道:“这倒不会……儿臣只是觉得,能以此尽揽新党诸臣之心,还挺合算。新党内,是真有不少人才。”
  武王奇道:“你不让宁则臣配享太庙,他们就不为太子所用了么?”
  贾琮嘿了声,道:“倒也不是,只是……”
  武王笑道:“世上事哪里有十全十美的?太子,有时候,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留一些余地,都要比做绝了好。配享太庙,何等重恩,岂能轻赏?如今那劳什子新法还未见出什么成效,倒是怨声载道。若非太子一意坚持,朕都想废黜此法……所以,赵青山那等官儿们若想死后配享太庙,或是让宁则臣受此荣耀,需先要做出功绩才成。太子,你明白朕的意思么?”
  贾琮面色认真,沉静了足有一盏茶的功夫,让太后看着心里都微微有些紧张。
  太后最知道武王如何疼爱这个失而复得的太子,什么皇权什么帝位,都不如这个太子重要。
  如今武王还强撑在这个位置上,便是为了给太子挡风遮雨。
  可太后就担心,太子体会不到这份苦心,再闹将起来,那她就太心疼她这个苦命的幼子了……
  万幸,一盏茶功夫后,贾琮轻轻呼出口气来,面上也重新浮现出笑容来,对武王道:“世事洞明皆学问,儿臣差的太多。此事若非父皇教诲,儿臣一下将恩施到了极致,往后就难办了。”
  武王闻言大悦,道:“太子能领悟此般道理,可见天生帝王之姿!”
  不过,贾琮想起赵青山极度渴望的样子,又有些纠结起来,道:“那儿臣如何同太傅说呢?”
  武王哈哈大笑一声,道:“吾儿为太子,国之储君,还需要给谁交代么?你就告诉赵青山,是朕不准。但也不必将话说死,告诉他,想要让宁则臣配享太庙,就做好他们的差事,做出成绩来。如今国未强,民未富,倒是满天下的牢骚声,如此朝政,如何能享太庙祭祀之香火?”
  贾琮闻言,眨了眨眼,呵呵一笑。
  他本就生的肖母,这一笑,愈发灿烂俊秀。
  武王喜欢不说,连太后都想起一事,道:“眼见就要出了国丧,太子也该娶亲了!”
  武王笑道:“登基大典之后罢。”
  一直在下面咬耳朵说悄悄话的叶清忽然用肩膀撞了撞黛玉,笑道:“要当太子妃了哦!”
  黛玉羞的满面通红,声音细不可闻道:“你想当你来当,别说我!”
  太后看了二人一眼,然后对武王不无担忧道:“皇帝,天家血脉太单薄了些……”
  武王看了眼身旁的贾琮,微笑道:“不妨事的,这方面太子不肖朕。”
  他终身只爱一人,甚至到了爱美人胜过爱江山的地步。
  莫说从前,就是现在,他身边也只有一个古锋在照看,连个宫女都没有。
  房间里唯一的女性,便是那张画着贾琮生母的画像……
  而贾琮,EMMM……
  太后却仍不满意,道:“圣祖朝时,宫中旧例,每三年选秀一回。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宫中捡选。除聘选妃嫔外,还会选些好的作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你哥哥当了十四年皇帝,除了头一年选了回,后几年又好歹选了回外,就再没动静了。后宫十二宫,如今连好些尚宫、女史、昭容、彩嫔都不足,空荡荡的没个人气儿,此非天家兴盛之法。”
  她原本给武王送了好些宫人过去,却都被退了回来,让太后很是不喜,却又不愿违拗小儿子的意愿,但终究记在心里了,这会儿当正事说起。
  武王还没出声,贾琮就连连摆手笑道:“太后太后,您可饶了我罢!孙臣今年才十五,刚当上太子就忙着选秀,非让人扣上好色昏聩的名声。我这还想干大事呢……”
  武王闻言哈哈大笑,叶清嗤笑一声,也劝道:“老祖宗,还用您操这份心?元寿打小儿什么都亏空,就是不亏空女孩子。当年他过的最惨时,便是哄着贾家一群女孩子给他送吃的送穿的才熬了过来,如今东宫里的还不是全部呢!”
  太后闻言一怔,随即眼睛都笑的眯了起来,道:“元寿小时候这般聪明?不过贾家那些人当真黑了心了,若不是太子不让,连哀家都要寻他们的不是!”
  贾琮呵了声,目光淡淡的看了叶清一眼,叶清抽了抽嘴角,到底不再开口了……
  如今贾琮身份终究不同了,而且这几日的表现,也惊艳到叶清自愧不如。
  再加上太后因为武王的缘故,爱屋及乌,对贾琮的祖孙情渐起,虽还比不上她,但和武王一均匀,贾琮那边还要胜出一筹……
  这让叶清心中每日都能生出地位减一的郁闷感觉……
  就听太后又迟疑道:“若后宫都是贾家的人,怕不大好吧……”
  宫中最忌讳一家独大,选秀纳妃,一门双妃已是恩宠之极。
  再多,就过了。
  贾琮闻言,见黛玉吃惊的望了过来,都不好意思了,忙道:“太后误会了,没有的事,贾家那些姊妹……”
  话还未说完,就见东宫总管太监王春忽然猫腰进来,面色有些焦急。
  跪地问完一圈安后,贾琮皱眉问道:“何事?”
  王春答道:“殿下,东宫侍卫统领展鹏让奴婢速来慈宁宫见殿下,告知殿下,荣国府那边传来紧急消息,薛家小姐今日午时在大观园游船时不幸落水,救起时尚无事,可到了夜里就发起高烧来。贾家急急请了郎中来,可是……可是……”
  “啊?!”
  黛玉听闻此言,唬的面色惨白,颤声惊呼一声骇然站了起来看向贾琮。
  却见贾琮似乎凝结在那里,动也不动一下。
  武王见之登时一惊,忙唤了声:“太子!”
  贾琮却没有反应,直勾勾的看着王春,眼神盯的王春打心底最深处发冷,磕碰了下牙齿,忙道:“太子殿下,薛家小姐人还在,人还在,只是……只是……”
  见贾琮依旧一言不发,武王皱眉对王春喝道:“该死的奴才,话也说不全么?到底如何了?”
  王春一个激灵,忙道:“只是现在昏迷不醒,药石不进,请来的郎中都已经束手无……”
  他话没说完,就见贾琮霍然起身,大步往外行去。
  王春连忙给太后、武王行了一礼,赶紧跟了上去……
  太后见之急叫道:“太子,夜深了,万不可出宫!”见叫不停贾琮,又焦急对武王道:“皇帝,太子万不可白龙鱼服,深夜出宫。若有半点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武王宽慰道:“母后放心,太子非长于妇人手的懦软皇子,没回天家前,常年奔波,断不会有事的……”
  话虽如此,却还是回头传旨道:“让银军领神策军严密护从,不得有误。”
  这让一旁的叶清忍不住抽起了嘴角,等黛玉悄悄拉扯了她几下,便起身同太后、武王道:“还是我也去一遭罢,元寿状态不大好,不看着也不放心。”
  太后有些不舍得,不过终究还是道:“那你多照看元寿一些……”
  叶清差点忍不住对太后做个鬼脸,扯着嘴角挤出点笑容应下后,和黛玉牵着手,一并出了慈宁宫。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