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庶子风流-第3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担忧?”
  赵青山原本听得面色振奋,可听到柴梁这个说法,不由拧起眉头来,问道:“怎么个说法?”
  柴梁忧声道:“仆常为殿下之才感到惊艳,但惊艳越深,心中担忧愈重。仆怕……天妒英才啊……”
  赵青山闻言面色骤然一变,沉声喝道:“文孝,浑说什么?”
  柴梁面色凝重,道:“元辅,不瞒你说,仆总觉得不真实。青史之上,总有惊才绝艳之辈,但如殿下这般,年不过十六,就已是经天纬地之才。仆自认修心坚韧,然每每思及殿下所为,惊艳之余,都必生出惊恐之心。”
  被柴梁这般神神叨叨的说了阵,原本还不上心的赵青山,也渐渐生起毛骨悚然之意来。
  天妒英才这四个字,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老头子完全无法想象,太子若是出现了闪失,这社稷江山,该何去何从……
  可是,这等近似荒谬的鬼神之说,谁敢诉诸于口?
  想劝都没法劝哪!
  再者,又从何劝起?
  “文孝,你到底是何意?”
  赵青山毕竟是赵青山,一阵心绪动摇后,忽地凝眸看向柴梁,沉声问道。
  柴梁看着赵青山,缓缓道:“元辅,仆以为,殿下最令人惊艳的成就,非促成北疆都护府以八万大胜二十万的盖世武功,而是,对新党的鼎力支持,以及对内阁新老更替法度的制定。若以此为成例,明确定为成法,纵然有不忍言之时,朝廷也能平稳度过难过,不会令社稷危矣。”
  这是要将贾琮定下的制度,列为祖宗成法。
  一旦贾琮有个闪失,天妒英才,朝廷也不会失了进退,大乱之后失去法度。
  但是,如此一来,就颇有虚君权的意味了……
  柴梁看着赵青山阴沉的脸,苦笑道:“太傅,仆非不知恩义之人。但是,仆以为,如今正逢几千年来未有之大世,如殿下这等惊艳万古的圣君,千载难遇其一。吾等虽为朽木之资,也当住殿下一臂之力,将此法定为永世之法。太傅,若是往好的去处想,殿下今年不过十六,再有一甲子之寿,经过六次内阁更迭,自然将成永例。真想看看,那个时候,大乾将何等昌盛呐!”
  发自肺腑的一番向往感叹后,柴梁声音又忽地转沉,一字一句道:“但若是果真有个闪失,眼前的一切大好局面,都将顷刻崩塌。元辅,吾等内阁臣子所为,难道不该是居安思危么?眼见盛世将临,其他官员都可沉迷其中,唯独吾等不能!而如今朝廷最大的不定,就在于殿下。仆恨不能殿下能万万岁,可谁又能保证天意如何?所以,要趁着北疆大胜、西南国战大胜开疆拓土的大好时机,太傅若能劝殿下将诸般法度定成永制,功莫大焉!”
  居安思危,居安思危……
  赵青山心中反复念叨着这四个字,陷入了沉思中……
  ……
  慈宁宫,寿萱殿。
  由一众孙媳陪着的太后,满面含笑的看着贾琮,道:“元寿啊,今儿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了!哀家听说,北疆大胜后,南边也打了好漂亮的一场大胜仗!外面人都说,皆为太子运筹帷幄之功,列祖列宗保佑啊!”
  贾琮闻言,谦逊了几句,就见叶清和黛玉一起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因为她们知道,外面贾琮如日中天的圣君之名,大半功劳归于他自己。
  他手下数以千计的说书先生,太能说了。
  从城里到乡下,走街串巷不要钱都说啊!
  如今更出现了不少戏班子,专门颂扬太子的丰功伟绩的。
  正赶上南北两场大国战的胜利,百姓心中民族自豪感正强烈时,这样的戏班子和说书先生大受欢迎。
  其他说书人和戏班子自然跟风,发挥人民的聪明才智,将大乾的皇太子愈发神化了不少……
  什么出生之时天现异象都是大路货,还得加上虽遭祝融之害,却有仙鹤自天而落,护送入安全之地,且送了金项圈护龙体。
  这样的说法才更受欢迎。
  当然,这些说法也让叶清、黛玉等人笑出了泪花。
  尤其是她们以为,这些话本儿都是贾琮自己编纂的,简直笑掉人大牙……
  贾琮也不理会她们,就听太后又道:“储秀宫的尚宫女官儿同哀家说了,一千五百名秀女,筛选了几轮儿了,女红、文墨、宫礼还有别的才能,都是一等一的就有三百人。哀家废了这么大的气力,太子总不能只点了琴丫头和宁家那个丫头罢?你父皇安睡前,还专门叮嘱哀家,要好生给你选秀,充实后宫,繁衍天家血脉。你一推再推,连人也不见,可是哪个好妒,不愿你纳新?”
  此言一出,众女登时纷纷变色。
  等太后目光疑惑的扫了过来,莫说黛玉,连叶清都站了起来,立起规矩来。
  好妒在寻常高门中都是一等一的大罪,在天家更是十恶不赦之罪!
  这个真不是顽笑的……
  皇族凋零,整个天家加起来男丁都不足一手之数,这还得算上大宝小宝。
  这个时候若因后宫那个女孩子好妒,阻碍东宫繁衍血脉,其罪过直接打入冷宫都不足为奇。
  所以,虽明知太后是故意拿话在激贾琮,可诸女孩子仍觉得不安。
  且随着国势愈盛,朝野上下对贾琮后宫也就愈发关注留意。
  贾家女在东宫一手遮天的情形,着实令许多人心中不满也不安。
  若非如此,太后如此大肆操办宫廷选秀,也不会这般得民心,更得前朝的官心。
  贾琮先洗脱黛玉等人的罪名,然后双手抹了把脸,道:“太后,三百人?太多了罢?”
  一听有戏,太后登时忍不住笑起来,哄道:“又不是让你一次点那么多,是不是?东宫太子妃已定,两位良娣也有了,六个良媛也凑齐了,可十个承徽,十六个昭训,二十四个奉仪不都还空着?哀家知道,你念旧情,心疼从前在贾家时相识的姊妹,可是元寿啊,你如今是太子!你这般独宠她们,朝野上下都有异议,时间一久,对她们反倒不好,是不是?”
  贾琮那么一算,这一家伙又是五十个,虽不及三百个,可也太多了罢?
  不过他也知道,太后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他已经没多少还价的余地了,只能先应下道:“太后言之有理,孙臣明日和太子妃去储秀宫瞧瞧罢。”
  太后闻言大喜,拍手笑道:“诶,这就对了!”


第七百六十九章 终章
  大明宫,养心殿。
  西暖阁内,地龙烧的滚烫。
  贾琮只穿了件单衣,坐在御椅上,面色凝重的看着殿内的赵青山、柴梁、林清河、吴琦川、董新、魏毅等内阁阁臣们。
  虽然他早就料到,随着时间的推延,文官一定会对权力有更大的诉求。
  但是他没有想到,会这样快。
  赵青山递上了折子,请求将他所制定的内阁更替制度定为法度。
  而且,列出了详尽的条例制度。
  譬如,恢复“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唐朝旧制。
  内阁一致认为,开元盛世的根源之一,且是极重要的缘由之一,便是“不历州县,不拟台省”。
  等到唐明皇后期,重用性狡狯,无学术,善音律的弄獐宰相李林甫,废黜了台省制度,便是盛唐转衰的根由之一。
  李林甫相国十九年,终致安史之乱。
  如今元辅和阁臣最多连任两届,倒是可以杜绝时间太久的问题。
  而若能坚持在州县省府间一级级磨砺出功劳显著的封疆中选择阁臣,也能最大可能杜绝李林甫之流。
  这个制度若能扎根下去,成为祖制铁律,那国朝至少能延长五百年气运。
  只是,若是如此,也会极大的限制了君权。
  虽然名义上首辅仍由天子任命,但选择的范围,却大大的减少了。
  而且,选出来的,极可能不能称心如意。
  但是,多半是对国家有益的……
  见贾琮面色凝重不言,赵青山和柴梁对视了眼后,赵青山缓缓道:“殿下以千古未有之圣君之姿,为国朝筑万世不易之基。臣等甘附骥尾,愿以衰残弱躯,为殿下添鸿毛之力。此法若成,则臣于三年后致仕,柴梁即刻出京,前往安南。殿下,臣原欲以残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殿下知遇之恩。却没想到,殿下以惊世之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底定大乾于风雨飘摇中。臣发现,臣发现只要澄净吏治,其实,臣能做的,并不多了……柴文孝之才,十倍于臣,他若在位,能做的更好。而老臣最后能为殿下做的,就是以三年时间,彻底澄清吏治后,再辅助殿下完成内阁新老更替制。”
  贾琮闻言,面色微微动容,不过,他还是冷静下来,目光扫过柴梁,道:“太傅,若如此,则在某种程度而言,内阁相权,大于君权。孤在时尚可,若孤不在,后世君王势弱之时,内阁便可圈定下任元辅人选。甚至,若有悖逆之人,居心叵测经营数十载,可以做到将元辅之位父传子,子传孙,挟天子以令诸侯!到那时,天子不过成了被人操控的傀儡。”
  “这……”
  此番诛心之言说出后,赵青山等人无不面色骤变。
  贾琮所言有没有可能,有可能,而且极有可能。
  华夏的百姓,从来都是世间最好的百姓。
  但对于华夏的官员而言,尤其是最上层的官员,千百年来,即使以最谨慎的心态去提防,都不为过。
  祸国者,从来都不是民,而是官。
  这几乎成了一个轮回,庞大而贪婪的官僚集团,将国家祸害到山河破碎的地步,再高喊一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召集忠义之民重塑河山,鼎定天下,然后形成另一个庞大而贪婪的官僚集团,继续周而复始的祸祸。
  从始至终,都是华夏之民在任劳任怨的劳作供养着官老爷们。
  等战争时,再出血出力为官老爷的利益去战斗牺牲。
  所以,贾琮绝不会去尽信官员的节操。
  “太傅,这天下只有一个赵青山呐。”
  “殿下!!”
  一瞬间,赵青山热泪盈眶,跪下行大拜之礼。
  而林清河、吴琦川等人,则似有所悟的看了眼柴梁。
  太子,这是在提防哪一个……
  贾琮让王春扶起赵青山后,面露微笑道:“太傅之心,孤十分明白。但元辅相国,礼绝百僚,担负国政乃至社稷之重,不能这样简单定夺。孤已经有了些想法,只是目前还不完善。这大概需要二十年或者更久,一步一步试行。从来没有万世不易之法,只能不断的去完善。这应该也是新党的核心原则!不过太傅想再过三年就致仕,倒是可以……这二年来,太傅一天休息不满三个时辰,这般劳累程度,只一年功夫不到,太傅须发皆白,太傅这是以性命心血在操持国事,孤实不心忍。如今国事渐稳,太傅不可再如此操劳。孤非阿斗,怎好让太傅步诸葛孔明之后尘?”
  赵青山好一阵感激涕零后,于养心殿内气氛微妙间,贾琮又对柴梁道:“柴少傅之才,孤深知之。早于宁则臣为内阁元辅时,就曾于先帝据理力争过,言少傅有定国安邦之才。少傅先治河道之患,又平息齐鲁之乱,有大功于社稷。孤知道,这份折子初衷必出于少傅之手,少傅目光之长远,也为孤所钦佩。少傅还甘愿远赴安南,为国定边,孤心甚慰。只是少傅,路总要一步一步走。这条道路,过去几千年也没人这般走过,谁都不知道前路会如何,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孤自然也明白少傅心意,许是担心孤有个闪失,亦或是,担心孤志得意满后,变的昏聩糊涂起来,譬如李隆基?前者嘛,孤会提前拟好遗旨,就放在含元殿孤所书的正大光明匾后。若果真天意不测,后事即可按遗旨行事……”
  赵青山等人闻言,脸都青了。
  若让外人知道他们逼得贾琮议论身后事,别说旁人,太后就能活活扒下他们的好皮!
  柴梁也跪地叩首道:“臣,得遇明君如殿下,乃天赐十世之福也。焉敢妄念君父之吉凶,唯一所恐惧不能眠者,唯天妒英才四字……”
  “天妒英才……”
  贾琮呵呵一笑,叫起后没有多言此事,又道:“至于志得意满后,变的昏聩糊涂……孤以为,至少二十年内,还不至于到这一步。而在这二十年间,国朝政务,多交由内阁处置。孤唯一所需要操心的,便是不断的来修整完善国朝立国之制度。这方面,孤也需要太傅、少傅还有诸位内阁大臣的帮助。不过这些事,要等太傅、少傅还有诸臣致仕后,再细细讨论。官员致仕后,虽不得再干预朝政,但帮孤想想法子,出谋划策,还是应允的。而实际上,这个制度的完善,如何保证君权、相权的平衡,如何保证权力不失衡,至关重要!太傅,致仕之后,仍有千钧重担要挑。所以,太傅还是要保养好身子骨呢。”
  赵青山等都没想到,贾琮会将事情看的这般通透,也早都做好了打算,皆敬服不已。
  他们自然不知道,贾琮真正的打算,是在这二十年内,大肆繁衍血脉。
  不止天家血脉,还有民间人口。
  外面的世界太庞大,如今大乾虽丁口过亿,为当世第一人口大国,但仍旧远远不足。
  随着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在北方的大力推广,以及安南、暹罗等一年三熟的产粮大省的归复,几千年来制约百姓繁衍的粮食问题,将会被彻底解决。
  最多二十年,大乾以亿为基数的人口,将会发生爆发式的增长。
  而到那时,他儿子的数量,多半也会远超现在。
  贾琮自信,在他有生之年,会建立起一个强大不灭的大中华联邦。
  只是这等话,却不必告诉赵青山、柴梁等人。
  纵然柴梁之才可定国安邦,但他的目光,也看不透历史的长河,也不可能从华夏几千年来周而复始的循环桎梏中跳出来。
  所以,他们只需要当好一个执行者。
  而不该以他们的历史目光,去挑衅他的战略布局。
  太有才干的人,总是不安分……
  ……
  自养心殿出来后,内阁诸臣回到了养心殿。
  气氛,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太坏。
  林清河叹道:“殿下之志,犹如九天皓月,又如煌煌大日,实非吾等所能及也。”
  柴梁看他一眼后,同赵青山道:“元辅,务必保重身体!务必保重身体!遇事能规劝殿下者,唯元辅也。仆今日便要去坐镇安南、暹罗。以三年时间,安定二省。唯一所虑者,便是太傅的身子骨……”
  以赵青山如今不衰的圣眷,总还能对贾琮有一定的影响。
  若他有个闪失,内阁与天家,便只有君臣之义了……
  而既然先前在御前开了口,赵青山三年致仕,柴梁去安南坐镇,那君前无戏言,他们说到就要做到。
  这便是气氛不大好的缘故……
  很显然,这就是太子对内阁想要扩大权力诉求的凌厉反击。
  这一巴掌下来,内阁想要的一根毛也没落实,倒是一下将他们的政治生命砍掉了大半。
  痛入骨髓。
  好在,贾琮总还念旧,也或许是不欲在此时再掀起朝堂波澜,才没将他们一下打落尘埃。
  以相权触碰君权,着实为大忌啊……
  贾琮愿意自缚君权,那是他足够贤明。
  但不代表他愿意被相权逼着去退步。
  这是两回事……
  或许在臣子之位来看,圣贤到贾琮这一步,当理解他们的初衷。
  然而他们却忘了,君王,到底是君王。
  伴君如伴虎。
  赵青山看着柴梁,一字一句叮嘱道:“文孝,去安南后,一定要好生做事,才好早日回京。”
  柴梁苦笑一声,再不多言,与赵青山并林清河等人躬身一揖后,大步出外。
  ……
  “主子爷,柴少傅出京了。”
  咸安宫中,贾琮正在探视完武王,得到东宫总管太监王春的回报。
  他顿了下,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
  柴梁和赵青山不同,此人心性隐忍坚韧,颇有大志。
  且手段高明之极。
  此人可以大用,但又不能同赵青山一般,能够完全信任。
  多磨砺一番,对朝廷,对柴梁,都有好处。
  贾琮为武王掩了掩锦被,看着他平静的面容,轻声道:“父皇,内阁之事平静了。往后,他们会安分些……刘耀伦也即将归来,他将成为执掌大乾百万大军宪卫的大将军。九边南下时掉队落伍的乱兵,已被刘耀伦派出的兵马全部镇压。皇家军事学院就要开课了,父皇会为第一任山长,儿臣为第二任。等到明年大朝时,远征安南的大将们归来,儿臣会大规模的封爵。但在安南的兵权,会被从皇家军事学院结业的优秀军官所取代。三年之后,大乾也将正式进行对外扩张战争。父皇,儿臣很聪明的,不用您担心,儿臣能做好的。父皇,您送一座江山给儿臣,儿臣无以为报,只能请您再坚持几年,儿臣要让您的武德之名,远迈秦皇汉武,成为真正千古第一帝王!儿臣,一定能做到!”
  侍立在龙榻边的古锋,连当年承受断臂之痛时都未曾红过眼,此刻却觉得眼睛发酸。
  他转过头去,看着玻璃宫窗外不知几时又飘起了雪花。
  心中喃喃道:
  王爷,您真的后继有人了……
  ……
  “主子爷,时候不早了,主子爷和太子妃娘娘约好了戌时二刻去储秀宫观秀女,慈宁宫太后娘娘已经打发人来催几遭了……”
  出了咸安宫后,东宫总管太监王春小声道。
  贾琮轻轻呼出了口气,看了看天上纷纷而落的雪花,问道:“现在几时了?”
  王春忙道:“已经酉时三刻了!”
  贾琮想了想,道:“还早,先去玄真观坐坐,孤忽然想听妙玉诵经了。派人去接太子妃一道过来……”
  王春闻言一怔,不过随即回过神来,忙安排宫人准备御辇去东宫接太子妃。
  他则护送着贾琮,先一步前往玄真观,妙玉真人处……
  ……
  (全书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