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统天下(沐阳)-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在蒙元灭亡之后瓦剌这个更加落后更加野蛮一点的蒙古的一支迅速的脱离了蒙元皇室的统治。

    从这之后的事情完全可以证明一个道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大家风水轮流转。在明朝建立之后为了防止蒙古东山再起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都对蒙元的直系继承者鞑靼极力的打压而对旁系瓦剌则是极力的扶持。

    只要是个有野心的民族都会在这个时候把握好机遇,历史已经证明了瓦剌绝对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民族,在面对明初大明打压鞑靼想要扶持瓦剌的战略,瓦剌迅速的做出应对。当时瓦剌当中最大的两支部落的首领全都向大明称臣,并且不但在最后从大明那里得到了大量的援助就是两位首领也获得了王爵的赏赐。

    明初期的瓦剌绝对是处在潜伏期,低调、隐忍的功夫做得相当的好,在大明毫无察觉的情况之下瓦剌竟然在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综合实力远远超过鞑靼的民族,虽然和大明相比实力有点落于下风,但是当时瓦剌倾全国之力即便是大明也得暂避锋芒。

    有句话说得好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虽然瓦剌没有被大明欺压,不算是奋起反抗,但是作为一个野心之辈也绝对不甘心一直屈居人下的。很自然的在感到自己的实力已经足以对抗大明了之后瓦剌内部开始有人坐不住了。

    当然该麻痹敌人的时候还是要继续麻痹的,为了避免过早的引起大明的警觉,瓦剌很好的利用了大明对鞑靼的仇视以及戒备心理将自己民族崛起的踏脚石选为了鞑靼。

    在大明的鼓励、支持、帮扶、赞赏之下瓦剌开始极力的打压鞑靼,虽然在之前瓦剌的自立让鞑靼的前身盟约的继任者北元朝廷不悦,但毕竟作为草原上的民族一切凭实力说话的觉悟还是有的。他们知道自己实力不够所以对于瓦剌的自立也就勉强的认了。

    但是虽然我可以默认你的自立不代表我可以允许你反过来欺凌我这个你昔日的主人。所以对于瓦剌当时的反戈一击北元以及之后的继任者鞑靼都是恨得直咬牙,而两者之后百年来不死不休的梁子也就这样结下了。

    之后的事情一切都想史书记载的那样,在大明的赞赏以及帮扶之下几乎控制了整个漠南鞑靼的瓦剌终于还是引起了明朝的警觉。事实证明汉人之中从来就不缺少有先见之明的人,只不过往往这些人都很难身居高位。

    之后对于大明突然的强大大明在猝不急防之下也只能接受了现实,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从那之后大明便开始将自己对鞑靼的戒备转嫁到了瓦剌的身上。双方的关系也从小两口的蜜月转为夫妻的冷战,再到之后的仇人相见,直接上脚动刀了。

    不过这都是瓦剌和大明的关系,这就不提,重点还是瓦剌和鞑靼的关系。百年之前通过大明的扶持瓦剌一举控制了整个蒙古,包括鞑靼人的漠南蒙古,在这期间为了防止鞑靼的再次崛起瓦剌可谓是对鞑靼进行严酷的打压以及残害,而倍受欺凌的鞑靼当然也不甘心就一直这样被人家骑在头上,百年来鞑靼对瓦剌的反抗也是此起彼伏,总之这么多年的岁月那就是一部鞑靼人的苦难史。连续几代人遭受欺凌也让鞑靼将瓦剌人看作是了血海之仇。

    瓦剌的突然崛起应征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老话,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这句话是没有身份限制的,它放在任何人以及任何民族的身上都很合适。瓦剌是它的一个活例子。但是可能上天绝对鞑靼人的苦难受够了吧,这不突然的就给了鞑靼人一个英明的大汗。

    这个大汗自然就是巴图蒙克了。如果没有朱厚照的这个意外发生,历史应该是这样的怀着对瓦剌人血海深仇的巴图蒙克在自己的继母兼正妻的帮助之下展开了对瓦剌的血腥复仇。

    巴图蒙克雄才大略。在他的手中鞑靼是日益的强大,但是瓦剌确实日薄西山,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鞑靼在巴图蒙克的带领之下迅速的将整个民族百年的怒火全都抛洒在了瓦剌人的身上。这样的战事是何其的惨烈以及血腥。

    具体瓦剌死了多少人咱也就不说了,总之最后的结果就是瓦剌被鞑靼打的几乎没有一场胜仗,不得不放弃放弃了所有漠南的领土。而且自己也死伤无数,实力大损,而且最后还被鞑靼逼得就连漠北的领土也一步步的丧失了。历史在巴图蒙克崛起之后对于瓦剌咋记载便变得开始越来越少了,以至于就连最后当这个民族完全被挤压的没了生存空间慢慢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的时候都没有人注意到。

    说了那么多,其实全都是废话,核心思想就是一绝话,鞑靼和瓦剌这是两个之间有着比杀父、夺妻、戮子之仇还要深重仇恨的民族。

    但就是这样两个有着比杀父、夺妻、戮子之仇还要深重仇恨的民族的使臣却从草原之上一起结伴的来到了京城当中。

    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信号,哪怕是京城之中那些整日不怎么关系政事、为了生存而辛勤操劳的普通百姓们也在看到这一幕之后感觉到了一丝的不同寻常,在面对十分明显的刺激之时人的反应一般都是相似的,可能又要打仗了,这是大多数普通人对这件事情最后的结论。

    那些普通的百姓都能够看到这些,朝中的文武大臣以及朱厚照如何会看不到呢。

    朱厚照知道这一会不但可能要打仗了,而且还很有可能是一场有明以来史无前例的大战,一场决定了大明以及蒙古这两个民族生死存活之命运的大战。

    在得知鞑靼和瓦剌的使臣一同到达了之后,朱厚照一方面让礼部的人去接待,毕竟礼仪之邦不能失了礼仪不是。而另一方面,朱厚照却马上便召见内阁、兵部以及五军都督府的官员。

    “没想到阿喇哈青森竟然一该往常优柔寡断的性格,这麽快就做出了决定?”面对大臣们,朱厚照自言自语的说道。

    瓦剌和鞑靼的这么快的联合确实是出乎朱厚照的意料。朱厚照很了解鞑靼和瓦剌相互之间那种根本就不可能化解的历史仇恨以及地缘争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今年得知瓦剌竟然在后面暗中资助巴图蒙克的消息之前朱厚照完全没有想过瓦剌有一天会和鞑靼合作对抗大明。事实证明再聪明的人也有可能会在某种特定条件之下犯错误,朱厚照就是顺风顺水贯了,再加上掌控着大明这个天下之间最大的帝国,所有有时候想问题也变得自大与独断了起来。

    生死高于仇恨亦或者是仇恨高于生死这是一个无法给出确切答案的问题,不过在事关民族生存问题的时候,往往答案却很明显,生死高于仇恨。很明显之前朱厚照自大的没有去想过这样的问题,所以他还幻想过有一天自己消灭了巴图蒙克之后瓦剌也像之前的莫日根他们那样投降自己,再然后自己就将瓦剌的阿喇哈青森、莫日根、亦思马因以及亦卜剌等所有人手中的兵马整合起来,这样自己便可以凭空多出来了将近三十万的精锐骑兵,如果自己将他们治下所有成年男丁都武装起来的话更是可以得到超过六十万的骑兵。有了这些军队,朱厚照到时候便可以从容的挥师西进一举踏平整个中亚了。

    但是朱厚照忽略了生死高于仇恨的这个道理不代表它不会起到作用,在面对大明这个令人感到窒息的大敌之后,两个在朱厚照眼中不会联合的敌人竟然真的开始联合了。

    一直到今年年初得知了瓦剌竟然在暗地里援助巴图蒙克之后,朱厚照才发觉自己犯了错误了。不过那个时候他也并不是特别担心,因为虽然他们两者有联合的迹象,但是朱厚照估计阿喇哈青森和巴图蒙克的结盟不会这么快,最起码也得等上两到三年的时间才有可能。

    因为一方面朱厚照认为鞑靼和瓦剌两者毕竟有那么多的深仇大恨,想要联合最起码消除和放下仇恨也得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论起能力来,不是朱厚照瞧不起阿喇哈青森,而是和巴图蒙克相比阿喇哈青森真的是差距太大了,其他能力就不说了,单说阿喇哈青森遇事犹豫不决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不会在短时间之内就决定和巴图蒙克联合对抗大明这种事关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

    但是现在的事实证明朱厚照又一次判断错误了,阿喇哈青森和巴图蒙克分别让自己的使者和对方的使者光明正大的走在一起意图已经很明确了,朱厚照也不可能在同一个人的身上接二连三的犯错误,这一次朱厚照不再抱有任何的幻想,他直言不讳的指出了阿喇哈青森已经和巴图蒙克结盟的事实。未完待续。。)

    s

第三百八十四章 失控的局势

    好在朱厚照的接连失误没人敢指责他,而且朱厚照也从来没有将自己的那些打算以及为未来局势的判断说出来,所以也没人知道朱厚照的失误。 )倒是朱厚照自己从这件事上又知道了自己的一个不足,那就是对未来的大局判断能力还有待提高。毕竟虽然朱厚照两世经验,看似经验丰富,但是前世朱厚照也就是一个稍微好一点的普通人而已,这种国家大事从来没有参与过自然也就没有一点经验了。现在朱厚照对于这种事关国家、民族大事的的惊讶也就近来的短短几年而已。至于其他的知道的那么多东西那也是空有理论还没有经过事实经验的洗礼呢。

    “看来以后碰到这种事情得和大臣们多商量商量才行了。”朱厚照心里想着。

    从大臣们的反应上,最后朱厚照还是找回来了一点的自信的,因为当朱厚照将所有关于瓦剌以及鞑靼近年来的暗中交往以及现在发生的事情说给了大臣们之后大多数的人也和朱厚照一样十分的惊讶。

    看来这一次瓦剌大汗阿喇哈青森的所作所为确实是有点出乎众人对他以往的预料。

    作为兵部尚书,对于这种事情刘大夏拥有者最前发言权,“回皇上,通过瓦剌和鞑靼近年来的种种迹象以及今日两国使臣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得出两国必定已经暗中结盟了。”

    刘大夏的话一说出来顿时引起众人一阵白眼,这么简单的问题谁不知道啊。

    不过到底是兵部尚书做了这么多年了。刘大夏专业知识还是不差的,只见刘大夏丝毫不在乎周围的那些目光,仍旧说道:“现在鞑靼、瓦剌联合,并且就连莫日根和亦思马因这两个人有决意反叛,可以说此时阿鲁浑河、忽兰忽失温到亦集乃沿线的东边、西边以及北面已经完全成了反明的势力,可以说这些人集中了现在整个蒙古差不多九成多的力量,虽然鞑靼刚刚遭受了重装。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鞑靼整体实力还在,现在再加上一个瓦剌他们加起来的兵力最高可以达到五十万。”

    “我大明北面疆域甚广。以前即便是有长城防线和数不清的关隘也不一定能够抵挡得住五十万大军而且现在再加上对瓦剌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建立起防线的天南、天北两省,可以说现在想要完全守住北边而不被蒙古人攻入我大明腹地的可能性十分之低。”

    刘大夏的话顿时在大臣当中引起了巨大的波澜,虽然刘大夏的话说的严峻。但是也并不算夸张,因为刘大夏只不过是将现在大明最危险的情况给说了出来。

    论起综合实力来说大明绝对是要远远的超过整个蒙古的,哪怕是所有蒙古部落都联合起来。但是论起打仗来说大明还真不一定打得过蒙古。

    原因有很多,首先蒙古的骑兵天生克制大明的众多步兵,就像人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基因一样

    这是大自然客观形成的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其次蒙古人生存环境恶劣所以经过大自然磨练的战斗意志以及战斗力平均来说比大明强一点。从这一方面来说在野战的时候大明的军队几乎完全落于下风,这也是历来中原王朝面对游牧民族总是被动防守而不主动出击的重要原因。

    除了大汉武帝北击匈奴、唐初太宗皇帝歼灭突厥以及明初成祖皇帝不远数千里深入漠北三征蒙古之外在其他时候鲜有人大规模的主动出击打击北边的游牧民族。因为这样的成本太高了,为什么汉武帝落了个穷兵黩武的名声,和这个不无关系,和北面的游牧民族打仗消耗太大,如果不能速战速决的话很容易就落于消耗战中了。最后消耗的多了国内的人坚持不住了君主难免就落个不好的名声了。

    而大明面对蒙古的困难还不止这一个,在世界进入现代化之前,蒙古人的那个位置很好,在东面是大海,在北面是荒凉的西伯利亚这个时候那里除了野人之外什么势力都没有。而在蒙古的西边则是正处于一盘散沙的中亚。

    可以说此时的蒙古所面临的外部威胁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明。所以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经常可以集中全族的力量来侵略大明。

    但是大明呢。在北边有蒙古要防范,这就牵扯了众多兵力。而在南边虽然近年来倭寇消失了,但是对他们的防范却没有取消,还得设立重兵。而在东边就是辽东了,首先东北那地方的众多游牧民族包括女真人虽然归顺了大明了,但是却时常叛乱。朝鲜呢虽然是大明的属国,但是也不能不防所以辽东历来也是有重兵几十万的。至于其他的西边、西南等地同样也得布置重兵。

    同样的从内部分析,蒙古内部虽然也是各大部落纷争不断,但是游牧民族一脉相承的好习惯就是在面对南方的中原王朝占优势的时候,一旦要南下烧杀劫掠了他们往往都能够暂时的放下内部的纷争而一致对外。不过他们的好习惯对于汉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习惯。

    而大明呢,大明的疆域远远大于蒙古,这个时候交通不便利,不想蒙古以草原为主,骑上马到哪里都一路顺畅并且速度很快。但是大明呢,什么地形都有,而且外出还是以步行为主的,所以大明在这方面为了掌控地方所付出的就比蒙古多的多了,在地方上也不得不布置众多兵力,虽然一个地方不算多,但耐不住加起来上百万了。

    很多人都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但是三个中国人就是一条虫了,虽然这句话有以讹传讹以及恶意贬低的意味,但是中原王朝内部由于人多思想复杂、地域差异大、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是却在很多地方自相矛盾造成思想混乱等,种种原因加起来汉人确实是内斗比较严重,这也让汉人在面对游牧民族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全民族一致对外。

    上述这些都是打起仗来对大明十分不利的地方,而且再加上大明疆域甚广、北边几乎整个和蒙古相连,数千里的防线如果真的要防的话就是布置百万大军都不管用。上千里防线兵力分散了人家可以各个击破,兵力集中了人家可以绕道而行,反正几千里防线你也不可能每个地方都布置几十万大军,那样就是给你一千万大军都不够。

    并且令朱厚照没有想到的时候自己拿下来的天南、天北两省现在反倒成了累赘了,这两个省份还没有为大明带来太多的利益,现在倒是因为这两个身份的存在大明平白多了近千里没有长城等关隘的防线。

    虽然朱厚照自己一直很自信,但是如果此时此刻,阿喇哈青森和巴图蒙克等人真的集中五十万兵力南下的话,就连朱厚照也必须得说一句,朕还真的防不住他们。未完待续。。)

    s

第三百八十五章相互欺骗(上)

    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朱厚照就已经在心里面思考过这种最坏的情况了,如果阿喇哈青森以及巴图蒙克等人真的有胆量倾全国之力兴兵五十万以上南下搏一个民族的未来的话,朱厚照估计到时候不管是他们合并一处还是分兵而下,总之到时候大明的数千里防线肯定是有很多地方守不住的,而一旦让他们的几十万大军越过边境进入大明腹地,那情况将变得十分的危险,虽然京师重地朱厚照有信心确保万无一失,毕竟现在几十万禁军那也不是吃干饭的,但是到时候最起码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肯定会被战火化为灰烬,而情况在糟糕一点的话说不定就是河南也会被波及到。 )

    这场战争最后胜利的一定是大明,这一点朱厚照一直确信,即便是所预料的最糟糕的情况出现了也不会改变,但是到时候即便是胜利了又如何?整个北方大地被战火蹂躏之后的大明会迅速的从一个潮气蓬勃的青年人变成一个死气沉沉的老人,到时候从孝宗即位以来几十年孝宗和朱厚照两代君王所做的努力都将化为灰烬,甚至到时候大明的情况就连成化年间都不如。而且这样不但自己如何像天下人交代,就是自己那个在养心殿中安养的父亲朱厚照都不知道如何去面对。

    这绝对不是朱厚照愿意看到的,在朱厚照心里面他宁愿几十万大军在草原之上和蒙古决战全军覆灭了也不愿意看到他们深入大明境内。

    不过好在朱厚照也知道自己所预料的以及刘大夏所说的只是最危险的情况,而且刘大夏这样说也有吓唬那些文臣的因素在里面。毕竟向来文臣和武将不和,身为兵部尚书刘大夏虽然是一个文臣,但是却不得不为武将们考虑一下,这个时候把情况说的危险一点了文臣们才会重视武将以及军队。

    不过刘大夏所说的这种情况的确是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会发生,至于到底如何,那就要看阿喇哈青森和巴图蒙克两人筹划到底到哪一步了吧。

    如果说阿喇哈青森和巴图蒙克两人很早之前就已经联合在一起并且筹划着共同对付大明的事情了,并且此时两人早就已经在暗中做好了准备了。那么现在两人出兵的最好时机已经出现了。

    因为朱厚照所策划的阅兵导致此时天下官员、士绅以及各国的国王、使臣数千人汇聚在京城当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明的三十万禁军在阅兵完全结束之前是不可以离开京师的,他们必须在京师吸引着天下所有人目光的时刻之内确保京师的安全不发生一点的意外。

    没了禁军这支最精锐的部队戍守边境。阿喇哈青森、巴图蒙克等人率军突破大明的边疆防线的可能性就大增了,所以在最近的几个月内,只要他们能够出其不意掩其不备的立刻率军数十万南下。一举突破大明防线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时候。

    “着兵部、锦衣卫派探子深入草原打探消息?”想到这里朱厚照立马吩咐道。

    因为朱厚照不知道这种最危险的情况会不会发生,既然有可能会发生,那朱厚照就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现在大明对于亦卜剌、莫日根和亦思马因三人的情况十分的了解,并且哪怕是一些三人瞒着朱厚照的事情朱厚照都通过探子打听到了,但是对于巴图蒙克的鞑靼残部和瓦剌的情况朱厚照确实知之甚少。

    巴图蒙克和大明是生死大敌,所以从一开始巴图蒙克就对大明极为防备,最起码朱厚照派去的探子鲜有能够传递回来信息的,而瓦剌呢在最开始的一年还好一点,当时朱厚照刚刚从蒙古回军,靠着边贸大明和瓦剌的关系也是十分的融洽。并且那个时候阿喇哈青森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的防备大明,也就是当时大明才能够在瓦剌内部打听到不少的消息。

    但是谁知道后来才一年的时间,阿喇哈青森便已经转变了态度了,从最开始的依赖大明到现在的防备大明,虽然此时两国之间的边贸越来越繁荣。但是在暗处的角力却也越来越多了。现在大明的商队鲜有能够进入到瓦剌内部的,阿喇哈青森宁愿自己费点事派人去将货物运回来也不愿意让大明的商队送回来,而朝廷在暗中派过去的人也同样有不少都无故的消失了。现在除了瓦剌明面上的动作之外,他们在暗中的动作大明鲜有能够打听到的。

    所以近年来鞑靼和瓦剌什么时候开始走到一块了,现在到了什么地步了,两国有没有计划在近期兴兵、国内有没有开始暗中准备了等情况朱厚照大都不太了解。现在所能做的只有继续派探子去打听了。哪怕这些探子成功的可能性很低也不得不继续尝试,这是唯一的方法。

    现在朱厚照也在清醒自己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已经下旨让所有便将的军队进入戒严状态了,这样最起码面对蒙古发动的突然袭击可以有一点的防备,要不然还让那些军队像平常一样,一旦蒙古突然来袭估计被攻破城池以及防线的可能性更大。

    刘大夏说完了之后,在大臣们当中引起的方向果然还是很大的,首先有不少的人都已经开始让朱厚照取消这一次的阅兵然后抽调禁军前往前线防备敌军的突然来袭,只不过却被朱厚照给拒绝了。

    现在那么多人已经汇聚在了京城,而且源源不断的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赶来,在这种情况下让朱厚照怎么取消阅兵,到时候一旦自己取消了阅兵,那么那些来自地方上的官员以及士绅们对于朝廷怎么看?这对于朝廷以及皇室的威信会有不少的打击,虽然不至于威胁朱厚照的统治,但是最起码朱厚照想要威慑地方然后一举进行改革的想法可能就要麻烦了。

    而更严重的还是那些来自属国的,对于这些属国朱厚照还是比较清楚的,说忠心的有,包藏祸心的更多,同样的早就和大明关系闹僵的也有。到时候当着这么多人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