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统天下(沐阳)-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一种。

    “不管如何我大明的军队都是以步兵为主的。即便是有全火器的铁血军以及一万玄甲精骑远胜于蒙古,但是面对兵锋正盛的五十五万大军他们能够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对于战局也并没有扭转之力。死守虽然保守,但却最为有效,一旦蒙古人进攻受挫退我们可以保证大明不丢失一寸国土。进我们也可以寻机歼灭蒙古大军。”朱厚照说完之后,内阁大臣伦文叙站出来附议道。

    伦文叙之后刘大夏、李东阳、谢迁、马文升等人也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不过总的来说都大同小异,对于朱厚照说的暂时死守然后等到蒙古人士气低落之后在出城决战的策略也都赞同。在没有人异议的情况下应付蒙古人的策略便正式的确定了下来。

    朱厚照想要御驾亲征,不过时机不是现在。现在朱厚照坐镇京师才能够更好的稳定大明以及安排前线的部署,毕竟京城距离前线已经十分的近了。

    在和大臣们都商量好了之后,朱厚照从当天开始便正式开始了在乾清宫闭门不出的日子,而早朝从昨天便已经停止了,现在每一天朝中的大小事情不是由内阁处理就是到养心殿征求孝宗的意见。孝宗毕竟才刚刚退位一年而已,对于朝中的政事处理起来还算得心应手。而朝中大部分的大臣也都是孝宗时期的老臣子,对于孝宗突然的复出也都没觉得太过突兀。

    不过虽然他们觉得很正常,但是孝宗突然接管朝廷政事的事情还是开始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面对权势,这个世上没有父子亲情。早年孝宗传出来要退位的时候便遭到了朝中不少大臣的反对,一方面这些大臣是害怕孝宗退位之后自己失势。而另一方面也不乏一些耿直的大臣担心大明再次出现像英宗时期那样的祸事。不过当时孝宗执意要退位,大臣们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但是现在突然孝宗又重新接管了政事,大部分孝宗的老臣子自然是欢心鼓舞了,就好像只要孝宗在他们就能够永保权势一样。但同样的一大批跟随者朱厚照的大臣们便开始出现了强烈的危机感。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啊,除非一公和一母。但是在权势面前就连一公和一母都别想共存,就更不要说是朱厚照和孝宗这对父子了。两位当事人心里是怎么样的没人知道。但是这个想法却是朝中大部分大臣的想法。

    孝宗重新执掌朝政面临的必将是大明权势的再一次变化,而无疑危机感最为强烈的便是以伦文叙、杨延和等人为首一大批坚定支持朱厚照的官员了。

    真正的大佬从来不是 第 427 章 在一起之后所商量的无外乎是一件事情,那边是分析孝宗重新执政对朱厚照以及自己带来的影响。

    有人认为这没有什么,毕竟孝宗是太上皇,在他还在的情况下想要执政也没有什么的,蒙古人南下的消息虽然还没有公布出去,但是朝中的大臣也早就通过自己的渠道得知了蒙古人会在今年南下的消息。所以他们认为在大敌当前由孝宗重新执掌朝政转而朱厚照便可以安心的应付蒙古人了。

    但是却有很多的人认为孝宗重新执政有意和朱厚照夺权,并且这种观点很快便从低级官员之中开始向上面进行扩散了。

    能够在大明中枢为官的人哪一个没有一到两个靠山的。那些官职较低的官员却都具有一个官职比自己搞的人作为自己的靠山,这样层层往上面退,产生在最底层的想法很快便可以影响到处在大明顶峰的人。

    这不,从朱厚照那里出来了之后杨延和便心思一转,心里有了谋划了。慢慢走着,杨延和的速度便慢了下来,一段时间之后已经明显的落后于李东阳、谢迁以及马文升等人几十米了。而在朝中都作为朱厚照的近臣,杨延和、伦文叙以及杨一清三人向来是关系最为紧密的,看到杨延和减慢了速度。和他在一起的伦文叙和杨一清两人也有意识的减缓了步伐。

    三人之中的伦文叙看到杨延和的脸色之后上前询问道:“看杨大人脸带愁容,难道还在位蒙古人南下的事情所忧虑?”

    杨延和停下来看了伦文叙和杨一清一眼之后略带愁绪的说道:“蒙古大军虽然人多,但在下看皇上仿佛胸有成竹的样子。相比蒙古人已经不足为虑了。真正让在下忧虑的还是太上皇啊。”

    “什么?”伦文叙两人俱是一惊,迅速扭头看了看四周没人注意这里之后,杨一清赶忙说道:“此地不宜深谈。”

    说完,杨延和和伦文叙心领神会,之后三人不约而同的来到了杨延和的府邸。

    而三人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已经走在了前面的一些大臣看到了他们三人的动作之后也是各自有不同的反应。

    如果说朝中大臣哪一个最害怕朱厚照有一天会失势的话,那就非杨延和莫属了,虽然杨延和是孝宗朝的进士,最初也是孝宗提拔的,但当杨延和成为了朱厚照的老师而她的的小女儿杨紫嫣更是成为了太子妃之后。杨延和这一辈子的命运便不得不和朱厚照休戚相关了。

    朱厚照权势的每一点变化在杨延和的身上都能够反映出来,也正是因为此杨延和在几天之前得知孝宗要重新出来执掌朝政之后便感到了强烈的危机,这几天来他一直在一个人思考这件事情,一开始他还以为这是别人的谣言,但当谣言成为事实之后。杨延和便不得不去深究这件事情深层次的原因了。

    这一次也是杨延和从下面的人口中得知现在已经有不少的人都在讨论这件事情之后,杨延和觉得自己不能在装作不知道了,所以今天他特意的引起伦文叙和杨一清的注意,然后便要和这两位大臣好好的商量一下。

    等屏退了下人之后,杨延和再次开口道:“想必两位大人也都知道最近下面闹得人心惶惶的事情了,太上皇重新出山也不知是福还是祸啊?”

    伦文叙和杨一清听了之后。脸上也同时漏出来了一丝忧虑。

    而除了这三个人在担忧这件事情之外,另外一个人也在为了这件事情快把头发给全拔下来了。这个人便是刘健了。

    刘健现在对于大明朝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虽然刘健已经不再是内阁首辅了,也不再是朝中在编的大臣了,但是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轻视刘健,就连马文升见了刘健都要先问候的。此时的刘健是朝中最容易接近朱厚照,也是最容易对朱厚照的想法产生影响的人物,也正因为此虽然他不是内个首辅了,但是现在却有人将他称之为影子首辅。

    这个叫法让真正的内阁首辅李东阳听了很不是滋味,这个说话很明显有看不起和蔑视他李东阳的意味在里面呢。不过即便是不满了又如何,他李东阳也没有办法,只能装聋作哑的当做没有听到了。

    而同时要说现在朝中谁最耿直,那么就非刘健莫属了,也正因为此刘健对于现在的局势就更加的忧虑了,其他的大多数人对孝宗重新执掌朝政这件事情的看法大都是出自自己的私心,也就是看这件事情会不会对自己的权势产生影响。

    而刘健忧虑的确是大明朝的前途,孝宗没有和任何人商量过突然的就说了从今往后朝中的奏折暂时由他自己批阅了,这件事情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大明权势的再一次变化。深知历史的刘健最害怕的便是孝宗和朱厚照两人以后因为权势而反目成仇了,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而每一个发生对于国家的危害也都是致命的。

    所以刘健迫切的想要弄明白孝宗为何会突然有心再次处理朝政,到底是因为蒙古人南下了想要皇上专心备战还是真的如那些人所说的那样,孝宗对皇上不满了?

    如果孝宗的再次出山是以大明发生内讧为前提的,那么刘健宁愿孝宗这一辈子都呆在养心殿之中不出来。虽然他曾经是孝宗最为信任的部下,但是他更加在乎的还是大明的稳定。

    这不,今天在别人都前去观看阅兵的时候,刘健却单独一人前往了养心殿了。在那里刘健时隔数月之中再次见到了孝宗。

    进去之后孝宗正在批阅奏折,旁边一个小太监正在一脸兴奋的给孝宗打下手,看到刘健来了。孝宗大为高兴,连忙放下奏折招呼刘健。孝宗和刘健十九年的君臣关系,两人之间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

    等刘健坐下之后。孝宗高兴的问道:“刘爱卿近日身子骨可好啊?”

    “回太上皇的话,老臣的身子骨还算硬朗,就算是再为皇上出谋划策十年都没问题。”说道自己的身体,刘健还是很自豪的,不是说都能够八十多岁了还能够每顿吃饭两大碗、走路心平气和的。

    孝宗听后大为兴奋,“好啊,爱卿是国家的栋梁,有了爱卿我大明的江山才能更加巩固啊。”围绕这个问题,两人不断的探讨了下去,当然这都是闲话。这只不过是两人在互相试探而已。刘健是为了试探孝宗最近心里倒地是怎么想的,至于孝宗的试探则在自己说了下一句话之后,刘健弄明白了。

    “不知爱卿可否有余力再次担起内阁的重任?”对刘健的近况有了较好的了解之后,孝宗突然说道。

    “什么?”听到这句话,刘健心里顿时炸开锅了一样。怪不得之前太上皇一直问我的身体如何,原来是想要我再次出任内阁首辅啊。孝宗的这句话让刘健心里顿时有了不好的预感,现在大明又不是没有内个首辅,李东阳做内个首辅已经这么长时间了,他的能力也能够服众。而孝宗现在却要让自己再次出任内阁首辅,那要置李东阳与何地?还有李东阳的内阁首辅是皇上一首提拔上来的。否决了李东阳就是否决了皇上之前的任命?这?难道孝宗真的对皇上有什么不满了吗?

    对于孝宗的话,刘健马上以自己虽然身体还行,但是担当此重任还是感到力不从心为由婉拒了,虽然很是遗憾,但是孝宗却没有表达什么不满。

    对于孝宗的真实想法刘健不敢直接询问,所以只能拐弯抹角的打探,但是一番交谈下来,刘健确实没有太大的收获,不过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孝宗确实是对于朱厚照有点不满了,所以孝宗已经有意暂时收回朱厚照手中的权力了。

    走出去的时候,刘健心情极度的糟糕,虽然孝宗没有明说,但是刘健已经可以预见未来很有可能最糟糕的事情也是自己最担心的事情就要发生了,此时的孝宗和朱厚照都不是单独的一个人,在两人的身后都已经有了极其庞大的利益集团了,两人之间的交锋已经不是两人自己能够左右的,而一旦朱厚照不愿意放弃权利,那么到时候说不得这两帮人就要好好的斗上一斗了。

    “不行, 一定要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一想到如果孝宗和朱厚照两人决裂之后大明可能发生的内乱,刘健便忧心忡忡,如果说孝宗是大明复兴的规划师的话,那么刘健便是那个施工者,这二十年来大明大明的强大不但是孝宗的努力,刘健也同样出力不少,虽然说大明就像是刘健的孩子一样这句话有点大逆不道,但是大明江山与刘健之间的关系也确实和这个差不多。

    感觉自己应该近最大的力量去挽回可能出现的危机的刘健在刚走出来养心殿之后犹豫了一番便再次折返了回去。

    这一次刘健没有去见孝宗而是去见了太后张氏。张氏常年相伴在孝宗身边,对于这一年当中孝宗身上的事情也应该是最为熟悉的,或许从张氏那里自己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消息,刘健想到。

    这件事情先是被禀报到了孝宗那里,孝宗没有阻拦,允许了。而太后张氏得知是刘健求见之后也没有阻拦。

    见到张氏之后,刘健没有再拐弯抹角,直接的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而张氏听了刘健的种种推测之后也是吓了一身冷汗,一年没有出过养心殿的张氏对于外面的事情也不太了解,虽然她常年跟在孝宗的身边,但是也大明向来后宫不得干政,所以张氏也很少和孝宗谈论朝廷之中的事情,此次如果不是刘健来这里向张氏说明了最近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说不定还得过一段时间张氏才能够知道呢。

    按理说孝宗重新执掌朝政张氏应该高兴的,但是现在张氏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如果刘健所说的都为事实的话,孝宗重新执掌朝政的第一个受害者就将是朱厚照了。而虽然孝宗是张氏的丈夫,但朱厚照确是张氏唯一的儿子。

    孝宗和朱厚照哪一个对张氏更重要?那当然是朱厚照了。大明是一个母凭子贵的社会,对于所有的女人来书自己的儿子才是自己最重要的依靠。一个男人一生当中可以有很多的老婆,但是一个女人很可能一生之中只有一个儿子。

    虽然孝宗此时只有张氏一个妃子,但是身为男人,只要孝宗想要他可以今天便多出来一百个老婆,所以张氏的地位看似巩固,但同样也如屡薄冰。所以对于张氏来说依靠孝宗还不如依靠朱厚照来个更加保险。

    最起码张氏是朱厚照唯一的母亲,在孝大于天地的大明,只要张氏还在,朱厚照便要时时刻刻恭恭敬敬的侍养张氏。

    朱厚照的失势是张氏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停了刘健的分析之后,张氏惊慌的问道:“那该如何是好?”

第四百一十五章 天北失陷的真想

    “太后,不用慌张,现在最关键的是要知道为何太上皇会突然对皇上不满?要知道皇上这一年来的执政就连老臣都自叹不如,而且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老臣辅佐太上皇十九年,对太上皇的能力一清二楚,如果说太上皇能够让大明复兴的话,那么便只有当今圣上才能带领大明再次强大起来,甚至是恢复乃至超越成祖。 )”

    刘健这话可谓是真的大逆不道了,这番话明显有贬低孝宗的意味在里面,如果不是因为两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朱厚照的话,在张氏面前说了孝宗的坏话,那不是找死吗。不过现在吗,刘健的这一番话说完之后,张氏也是马上点头同意,看来在张氏眼中果真是朱厚照才是最重要的,为了朱厚照张氏就连孝宗都能够卖了。

    得到张氏的认同,刘健心里有了底了,之后刘健继续说道:“按说太上皇和当今圣上的关系是很好的,而且当今圣上登基一年以来做的不可谓不好,无论如何这种情况都是不应该发生的,由此可见在太上皇身边必定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情,不知太后可有印象?”

    “意外的事情?”张氏想了想却没有丝毫的印象。

    虽然对此刘健有点失望,但是也不能说什么,再问了几句之后刘健便起身告辞了,“太后,老臣告退了。不过太后近来一定要多喝太上皇接触一下,观察一下太上皇身边倒地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离开养心殿之后,刘健心情更加的糟糕。''今天一天的努力得到了最不好的结果,但是却没有找到应对的方法,刘健心里的忧虑可想而知了。

    不过对于外面的变化,孝宗不知道,但是知道的朱厚照却一直装作不知道一样,只不过这几天郑广慧和刘瑾两人却经常出现在朱厚照的旁边,而且伺候朱厚照起居的小仕字经常能够从朱厚照的书桌上发现写满了字的纸张。这些白纸之上从来都只有一句话,“一战而定乾坤。”

    而此时的朱厚照正在一心一意的应对着蒙古人南下的事情。

    朱厚照想要尽可能的对于蒙古人南下以及天北沦陷的消息进行保密,可是有些人却偏偏和朱厚照所过不去。而这个人正是朱厚照的敌人巴图蒙克和阿喇哈青森两人派往大明的使臣乌里木和哈里昂图。

    此时距离阅兵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了。几天的时间处在京城当中的乌里木以及哈拉昂图两人终于从蒙古的探子口中得知了前线的情况,而得到这个消息的两人自然是大为兴奋了,此次蒙古攻城陷地的速度就连两人都大感意外。

    礼部的会同馆里。此时乌里木和哈里昂图两人正在房间里分享着各自的喜悦,看到乌里木来了之后,哈里昂图大为兴奋的说道:“乌里木, 没想到这一次我们蒙古的联军这么厉害,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的便占领了大明的天北省了,啊,哈哈哈。”

    “呵呵,要怪就只能怪大明的军队实在是太不堪一击了。”听到哈里昂图的赞扬,乌里木也大为赞同,“相比哈里昂图你和我一样也是今天才得到情报吧。没想到大明近千里的疆域竟然一天都没能够守住,当时就连我看了 第 428 章 中在了整个天山防线之上。

    做好了准备之后,李端澄便坐等蒙古人南下了。说实话蒙古人南下的时间已经兵力都大大的称呼李端澄的预料,不过即便对方来势汹汹李端澄却丝毫不乱,在探明蒙古人南下具体兵力之后,李端澄便直接下令还留在天北的三万军队立即南下。

    当蒙古人到达了塔城的时候,大明的军队便已经南下到了阿力马力了,当蒙古大军到了阿力马力之时,大明的军队却已经退守到了天山之南了。

    可以说在蒙古人占领整个天北的过程之中双方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一次交战,蒙古人得到的只有一座又一座的空城。

第四百一十六章 消息在传播

    总体上来说朱厚照对于李端澄此次的安排还算满意,毕竟天北省和大明的其他省份不一样,这里全都是草原以及荒漠,整个天北此时除了有一些蒙古人曾经修建的矮小的城池之外就连险峻的关隘都没有。 )以前的亦力把里是一个游牧民资,他们的战争都是以野外决战为主,所以对于城池的高度与坚固程度都要求不高,而大明确实以防守起家的,很明显天北这种地方一旦地方大军来攻那些个矮小的城墙根本就挡不住对方的一波攻击。

    所以与其派遣大军在这里死守还不如有意识的主动撤退呢。

    不过李端澄和蒙古人一战都没有打便放弃了整个天北还是大大的出乎朱厚照的意料,朱厚照本来的计划是如果蒙古人不来天北进攻的话也就算了,如果进攻天北的话则守军能守住则收,守不住了则可以适当的放弃一些城池以保存兵力。

    虽然李端澄一战都不打便放弃了整个天北的做无法吸引蒙古人大大军、延缓蒙古人进军的速度,不过看在同样没有一个伤亡、最完整的保存了兵力的份上,朱厚照也就不追究李端澄的这点瑕疵了,就连朝中出现的一些批评李端澄的言语也被朱厚照暂时的压制了下来。

    但是这些乌里木和哈里昂图目前都是不知道的,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大军只用了一天的时候便攻占了整个天北,他们在为这样的功绩而沾沾自喜。

    同样的。两人也在想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好配合蒙古大军南下才是。

    “天北已经失陷的消息就连你我都已经得到消息了,大明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你看现在整个京城却没有丝毫的动静,从大街之上的老百姓身上也看不到丝毫的慌张,难道你不觉得这很不正常吗?”乌里木此时对哈里昂图说道。

    眼珠一转,哈里昂图说道:“你是说大明朝廷封锁了消息,所以外面的那些人才没有一点动静?”

    “只能是这样。要不然让外面的人知道了我蒙古五十五万大军南下的消息,整个京城的人那还不得全都逃走了。”说道这里乌里木极为嚣张,“难道你不觉得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吗?”

    “你是说将这个消息散播出去?”哈里昂图问道。

    “没错。就是这样,不过这个消息不能由你我散播出去,只能由其他人才行。”说到这里。乌里木站起来,“对大明关系的可不止你我两人而已,现在京城当中那么多的使臣哪一个不是恨不得多长几只眼睛好将大明给看个透彻的,我估计这个消息对于他们来说一定足够震撼了。”

    乌里木和哈里昂图两人计划好了之后便立马分开行事,以鞑靼以及瓦剌使臣的身份,两人在会同馆之中几乎畅通无阻,而看到两人的到来,其他属国的使臣也全都笑着将对方请进了房间里来。''

    比如此时,乌里木便正在安南使臣的房间当中,坐在安南使臣的旁边。乌里木一脸轻松的朝安南使臣问道:“为何使者大人到来现在还没有离开京师?”

    乌里木这话让安南的那个使臣有点不高兴,这京城又不是你们蒙古人的京城,大明都还没说什么呢,你就这样想要赶我走了,你急个什么。不过身为安南的使臣,他还是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自己的国家的,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情而为安南招致敌人了,所以对于乌里木的话他只当对方放了一个屁一样,丝毫不在意,“呵呵。我们已经在收拾东西了,过两天就要走了,不过你们不是也没走吗?”

    “我?”乌里木指了指自己,然后嚣张的说道,“我走什么,这里很快就要成为我们蒙古的地方了,我呆在自己的地盘之上哪里还用的走了?”

    “哈哈哈……”乌里木的话顿时让那个安南使臣鄙夷的笑了起来,“哼,大言不惭,这里是大明的京城,至于你们蒙古前年还被大明打的犹如丧家之犬一样,这才两年了你们便开始妄想起来了。”

    “哈哈哈……”乌里木听了之后,同样露出鄙夷的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