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统天下(沐阳)-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厚照在路上行军的这近一个月内,京城之中也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明占领哈萨克的消息传回京城引起了百姓们再一次庆贺以及震动。
而另外一份则牵连到了京城的一场杀戮,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却也影响深远。
经过刘健的设计,让孝宗无疑当中发现了自己身边太监和远在外地的王岳以及宁王联系的证据,当下孝宗大怒,和王岳联系还没什么,但是和宁王联系那就不一样了。
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孝宗从来不犯迷糊,宁王的造反之心,孝宗早就清楚,现在他买通自己身边的人,那意图就不言而喻了。
这件事情被孝宗知道之后他还没来得及调查清楚,便被群臣给知道了。顿时群情激奋,在大臣们的激烈要求之下,孝宗不得不把这件事情交给锦衣卫和东厂公开审理,孝宗身边亲近的人全都被打入了诏狱。
其实根本就不用怎么审理。因为刘健早就把所有的证据给搜查清楚了,把证据往那里一放,根本就没有他们狡辩的机会。
事情很快就查明白了,是王岳和宁王勾结在一起企图通过孝宗身边的人操控孝宗,令孝宗和朱厚照发生冲突乃至决裂。好让宁王趁机夺得宝座。
两人的手法也不外乎就是太监们常用的那一套手法,蒙蔽圣听。
孝宗身边的人基本上都是王岳留下的后手,再加上孝宗养病之时基本上也不和外界联系,在王岳的操纵之下外界真是的信息根本就无法反馈到孝宗的耳中。他每天听到的基本上都是外界一些不好的消息,特别是那些人还慢慢的引导孝宗让他认为是朱厚照把大明给治理乱了。
朱厚照即位以来大明国立明明是蒸蒸日上的。但是孝宗不知道啊,他听到耳中的基本上都是说的大明哪里出现了什么不好的消息,又说战乱的,又说有人因为贪官污吏起来反抗的,还有说朱厚照刚愎自用霍乱朝堂的。
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初孝宗也不信,但是时间长了却也慢慢的受到了影响,于是孝宗打算出来亲自看看到底如何?
这一看不要紧,当时正是朱厚照一方面举行阅兵以及蒙古人大举来犯的时候,再加上有人传言朱厚照要夺取所有士绅的土地,所以孝宗大惊失色之下就真的以为朱厚照一直在胡来呢。
孝宗和太祖皇帝一样,都是把士绅当做了大明统治的根基,怎么能说铲除就铲除呢?
他倒是没有想过要废掉朱厚照的意思,就是想着或许朱厚照这是年纪太小还不够成熟,所以想要再让朱厚照锻炼几年了解了大明的真实国情了之后在慢慢把国家交到朱厚照的手中。
这才有了后来孝宗亲自出山的一系列事情。
现在随着王岳安排的那些人被发现,再加上刘健等人在孝宗面前对朱厚照的美化,特别是现在朱厚照亲自打败了蒙古以及哈萨克汗国两个强大的国家,种种迹象让孝宗明白,自己被骗了。
急火攻心之下,孝宗再次病倒,第二天醒来之后孝宗直接下令把凡是和王岳与宁王勾结的人全部斩首,而后就宣布返回自己的寝宫之中不再出宫。
朱厚照在路上的这将近一个月里,可以说京城之中已经没有人在上面管事了,朱厚照还没回来,孝宗也回自己的养心殿了,好在内阁和六部早有准备,一直让朝堂安稳的度过到了朱厚照返回京城之中。
(网网)e
第五百八十八章 :京城议事
为了欢迎朱厚照胜利归来,在朱厚照到达京城之前,内阁就已经拿出了一个庆贺以及迎接的方案来。
从大军进入京畿开始,沿途的各个城镇的各种迎接活动就不断,到了京城外面,更是数十万民众从城外数十里开始迎接朱厚照以及大军的归来。
能够受到如此待遇,朱厚照心里也是异常兴奋,在外面差不多庆祝了大半天之后,朱厚照终于跟随大臣们回到了京城,至于一同返回的大军则只能呆在城外,不过在空闲时候他们倒是能够自由的进出京城。
返回去的第一件事,朱厚照便是去了养心殿看望自己的父亲孝宗,虽然前段时间两人闹得不愉快,但是毕竟是亲父子,而且朱厚照不是气量狭小之人,孝宗更是已经主动让步,所有的间隙也都差不多消除了。
“皇儿回来了。”孝宗已经好了许多了,坐在养心殿外面看着波澜的湖水,脸上也恢复了以前的那种慈祥。
“嗯,这段时间父皇也劳累了。”让人搬来凳子,朱厚照就坐在了孝宗的旁边。两个人这回更像是抛下了各自身份的父子一样,谈的也大都是以前的旧事。
“哎,老了啊。”最后孝宗不停的感叹道,“当年父皇我登基伊始就无时无刻不是殚精竭虑,我一直想要恢复大明以前的鼎盛,但是白白忙活了二十年,老了还差点毁了大明江山。不过幸亏父皇我有了一个好皇儿啊。”
“父皇只不过是被几个奸臣蒙蔽了而已,又何必在意。而且此次能够打败瓦剌、鞑靼以及哈萨克汗国,没有父皇以前二十年来为大明奠定的国力也是不可能的。”
朱厚照的话让孝宗心里高兴了不少,老了,老了,人就喜欢不断的回顾自己的对与错。
两人在这里闲谈没有多久,第一个得到消息的张氏赶来了。
将近半年没有见到朱厚照一面,这回一见到朱厚照,张氏就忍不住哭了起来,她就这么一个儿子。心头肉一样的。
“好了,母后别哭了,你看孩儿这不是安全回来了吗?一点事情都没有。”看到喜极而泣的张氏,朱厚照赶紧安慰道。
等张氏差不多在朱厚照身上翻了一个遍看到朱厚照真的没有一点事情之后,这才放下心来。不过嘴上也没有闲着。“以后再也不许你亲自出征了。”
“好,好。”朱厚照赶忙保证。
张氏的到来只不过是一个开头,没过多久,皇后紫嫣。以及其他几个妃子得到消息也一同结伴而来了。
抱着自己的儿子,小家伙有段时间没见过朱厚照了,看了都不认识了,弄得朱厚照哄了好长时间才允许把他抱起来。
一家人在一块其乐融融。
晚上,回到皇宫里的朱厚照轮番出入几女的寝宫。现在看着大皇子一天天的大了,其余几女的心里也开始吃味了起来,就连朱厚照刚刚回来都不愿意放过他了。
对此朱厚照当然也是全盘接下,自己这一去半年的时间里都是整天和一群男人呆在一起,时间长了就连他自己都憋得难受了。
第二天大明朝迎来了近几年来少有的一次大朝,文武百官悉数到场,就连以往很多不够资格进入奉天大殿的官员也被允许进入。
“臣等庆贺皇上大胜而归,大明江山万世永享……唔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一套情节肯定是少不了的。
在三呼九叩之后,早朝才正式开始。
第一个被提上议程的就是此次大胜之后各个有功将领以及普通将士的赏赐问题。虽然朱厚照已经给了袁启文和李端澄这两个人了爵位承诺了,但是毕竟这些也都要经过大臣商讨以及内阁的同意才能够落实。
而且除了他们两个人之外,其余的有功将士还有更多呢,五十多万的普通士兵以及各级将领挨个赏赐下去,光是看到那么多的名单。朱厚照都能够感到一阵眩晕。
想要把所有人的赏赐确定下来,估计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不可能的,而且还得投入大量的人力才能够确定下来。
“至于有功将士的赏赐,就交给吏部吧。”朱厚照叫出来马文升说道。“马尚书要亲自负责这件事情,等确定完了之后再交给朕过目定夺。”
“臣遵旨。”马文升微微一拜。接下来几个月他可就有的忙了。
不过其他人也不会闲着,“对于蒙古草原历代王朝都是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现在瓦剌和鞑靼已灭,蒙古草原已经尽入我大明管辖,但是如果不能够想到好的办法的话,说不定蒙古草原数十年之后就又要独立出去了。”
“朕已经前后思量了数个月,想到了一个办法。”看了看众位大臣好奇的眼神,朱厚照说道,“移民,把我大明腹地的子民迁徙到草原之上。”
“这个?”户部尚书韩文第一个站出来说道。“皇上,百姓思定,以前迁徙百姓的事情历朝历代也都实行过,但是成果往往收效甚微。”
“对啊,”韩文说单,其余的陆陆续续站出来几个大臣说道。
迁徙百姓的事情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办法,以前历朝历代用的不在少数,但是成果却大都不是太好。
“韩尚书所说朕也考虑过,但是想要控制蒙古草原非此法不成。”朱厚照想了想说道,“既然历朝历代都用过这个方法,那就说明这个方法确实是最好的办法,至于为何他们没有成功,那就是他们的方法不对了。这件事情朕已经考虑了很久了,你们说的那些问题朕也都考虑过,但是为什么朕还是要用这个办法,那是因为朕已经想好了对策。”
说道这里,朱厚照举个例子说道,“朕多次下令凡是私自卖给蒙古人兵器者死罪,但是为即便如此每一年还是有那么多的人不惜冒着被杀的风险来往于大明和蒙古之间?”
“利,商人敢这么做不外乎是一个利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太公的这句话可谓是道尽了人的本意。百姓们不愿意去蒙古只不过是觉得蒙古贫瘠、寒冷而已。他们不愿意去历代朝廷就逼迫他们去,但是殊不知越是逼迫他们就越是觉得到了那里要受尽苦难而越加的反抗。”
“想要移民,就不能逼迫他们,要让他们自己觉得到蒙古有利可图,要让他们自己主动求着官府让他们到那里。”
“朝廷可以赏赐他们白银百两,千两;赏赐牛羊百头,千头;赏赐草地百亩、千亩。你们觉得这一番赏赐下来,还没人去吗?”
朱厚照说完,下面议论纷纷,这下子倒是没人否定朱厚照的话了,说句实话,如果朝廷真的赏赐这么多东西的话,到时候估计就是百姓们求着要去了。财帛动人心,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他们哪里不敢去。
“会不会有点太多了?”韩文转变了态度,轻声说道。
“当然,动辄千两、千亩的赏赐确实是有点多了,朕这只不过是一个建议而已,到底如何实施还是要你们这些大臣来负责的。”
说道这里,朱厚照朝韩文说道,“户部要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来,这一次迁往蒙古的百姓朕希望可以达到百万人以上。”
“还有内阁,”朱厚照转向内个几个阁臣的方向,“内阁要算和户部在一块商量一下到底给出什么条件才能够打动天下人的心,条件不用一刀切,要就事论事,前往蒙古的不同地方条件也要不同,不能让百姓们觉得不公平就行,也不要让百姓们觉得是被迫的,他们如果不想去迁往不能勉强,也不能强迫。”
“还有,不但要把百姓迁往蒙古,就是哈萨克那里也要迁人。总之,这件事情你们一定要慎重对待,以后说不定迁徙百姓的次数就多着呢,这一次处理不好那以后就麻烦了。”
解决了这件大事,接下来就要商量战俘的事情了,前后和蒙古的大战明军一共接收了战俘近二十万,后来在哈萨克汗国的战俘加起来也超过了十五万人。
如此多的战俘安排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怎么样,你们出个主意吧,这么多人杀是不能杀,但是把他们放回原籍也是不行,得给他们找一个好出去才行。”
“不如把这些人贬为奴隶吧?”这个时候后面突然有人开口说道。
别说,这话还不乏赞成之声,对这些异族之人他们大都看不起,而且本来双方也是仇恨颇深的,现在成了战俘了,当然要想尽办法榨干他们的价值了。
不过这话也就是兴起了一小会便立马被更大的反对浪潮给压了下去,内阁首辅李东阳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你们把我大明当成什么了?亏你们还是读过圣贤书的。”虽然大明有丫鬟,有家丁,但是奴隶确实没有的,双方也完全不是对等的。
即便是丫鬟、家丁,只要不犯法主人也不能随便处置,私自用私刑弄死人了,主人也要担责砍头的。但是如果是奴隶的话,他们根本就没有一点的权利。
反对的声浪很大,到了最后立马没人敢再提了。
第五百八十九章 :巡抚江西
虽然奴隶制已经在中国消失了很多年了,但是朱厚照知道未来的几百年确是奴隶最为盛行的一段时间,奴隶贸易为西方的资本兴起不知道做出来多大的贡献。
我们要谴责西方对于奴隶的残酷剥削,但是就像黑格尔说的那样,存在即合理。
奴隶这个词朱厚照也不敢轻易的提起,万一等几百年后人道主义盛行了,那弄不好自己就背上不好的名声了。不过奴隶不提,那就用战俘来代替吧,反正他们也确实是战争之中俘虏的战俘。
最后经过商讨,那些战俘的处理也确定了下来,战俘之中性格温和、对大明没有仇视,并且略微懂得汉语的则可以直接释放,但是他们释放之后只能呆在长城以南,没有通关牒文,不可以迈出长城一步。
这一类人在数十万的战俘里面只不过是占了非常非常微小的一个群体,加起来连一千人估计都没有。
而剩下的人则统一让他们大规模的迁徙,可以带上自己的家眷,也可以不带。蒙古降兵统一迁徙到哈萨克负责输运战争物资。而哈萨克的降兵则统一迁徙到大明的辽东。
五年之内他们都是战俘的身份,不能私自离开军营,必须要听从统一的安排,五年之后归还自由之身可以在不离开辽东或者哈萨克的情况下自由行动。
如果想要离开当地进入大明乃至返回自己的家乡也不是不可以。
在他们充当战俘的五年之中会有人专门对他们继续思想的改造,会有人去专门传授他们大明的汉字与汉语,会有人专门教授他们大明的礼仪,会有人专门去告诉他们大明的文明与先进。等五年之后凡是通过考核的人便可以进入大明获得和汉人一样的权利与地位,也可以返回自己的家乡。
同时在充当战俘的时间之内,他们的家人享受一般大明子民的权利,不被限制自由,不被强制劳动,不过却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学习汉语与大明的礼仪。
押送这些战俘和看守这些战俘的事情交给刘大夏负责,而传授战俘大明文化与礼仪的事情则交给了焦芳这个礼部尚书来负责。
仅仅这几件大事就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而且还都是确定了负责的人选以及大概处理办法。等早朝快结束的时候,终于轮到处理大明日常的政事了。
下了早朝,朱厚照和刘健叫了过来,一方面他要对刘健这段时间对自己的帮助以及揪出了王宇以及宁王的事情表示感谢。
登基这两年多以来,如果没有刘健。朱厚照很多事情都不可能处理的这么圆满。而且这一次自己和孝宗重归于好也多亏了刘健了。
对于朱厚照的感谢,刘健倒是光明正大的接受了,他已经是垂垂老人了,也没有什么私心。当然是心安理得不怕朱厚照有意见了。
“对了,宁王的事情不知先生有什么意见呢?”朱厚照询问道。宁王,朱厚照是肯定要除掉的,以前自己一直没有重视他,但是没想到他竟然在自己背后来了这么一手。宁王自己虽然才能不显。但毕竟占据着一个藩王的名号,如果有心使坏的话破坏力还是很大的。
“宁王是藩王,臣非宗亲,不能妄自评断,不过想必皇上心里也已经有了想法了。”刘健摸着自己花白的胡子笑眯眯的说道。
两天之后,朱厚照下了一道圣旨,把还在贵州龙场参悟天道的王明阳调任到了江西,负责巡抚江西军政大务。
王明阳一下子从一个没有品级的小吏被重用为从二品的大员,也算是对他被贬几年的一种补偿吧。
朱厚照调任王阳明去江西就是鉴于历史上宁王的叛乱就是被王阳明所剿灭的。更关键的是王阳明的战争思想让朱厚照很看重,他和朱厚照一样更加看重战争的破坏力。王阳明在打仗的时候往往是从如何降低战争伤亡以及减少对民众破坏的角度出发的。
前世声势浩大的宁王之乱最终没有动摇大明的国本,靠的就是王阳明的一人之力。
圣旨下发最先传到的是南京,此时还在南京任职王华得到消息之后终于开心的笑了出来,王明阳被贬谪的这几年王华都不知道操了多少心了。自己的儿子被贬谪他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呢。他也知道王阳明当初那件事情被陷害的成分很大,但是为官清廉刚正的他这几年除了不停为上书为自己儿子喊冤之外却也不曾去求过任何人。为此他还好让自己卧病在床的母亲埋怨。
现在听到圣旨的消息,他如何不开心,朱厚照终于看到想起他的儿子了。并且还一下子便委以重任了,也算是对于他这几年坚持的一个很好回报了。
当下王华修书一封命人送给还在龙场的王阳明。在信上他对王阳明好好的交代了一番,无疑为官多年并且还做过孝宗的老师的王华对于朱厚照的用意很是清楚的。他知道朱厚照把自己儿子调任江西就是为了对付宁王的。害怕自己儿子经验尚浅做不好的他还专门把自己认为王阳明需要注意的事情给详细的交代了一番。
其实王华的这一番动作确是有点多余了,虽然王阳明比较年轻才三十多岁,但是这些年来四处游荡研究心学的他早就对于人心以及社会万物有了很清晰的认识。
朱厚照的圣旨和王华的家书先后被送到了王阳明那里,接到圣旨,王阳明还稍微有点不舍得离开这里,心里甚至还打算上书推辞了呢,因为现在正是他研究心学的关键时刻,历史上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研究的一个最关键时期就是被贬谪龙场的那段时间。
不过看到父亲的家书,心里感动之余也决定接受朱厚照的官职。他认为自己研究心学就是为了解决社会矛盾的,现在有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自己为何不去尝试一下呢。
就这样,轻装上阵的王阳明甚至都没有和人道别便匆匆前往江西了。
第五百九十章 :奖赏与大迁徙(上)
穆伦德克被朱厚照赐予了亲王的爵位,虽然他已经不是哈萨克汗国的大汗了,但是一个被灭亡的汗国的大汗能够被赐予亲王的爵位这在几千年来也是很少见的。依照大明历来的行事风格,只要以后的穆伦德克老老实实的不去想什么不该想的事情,不去做什么不该做的事情,他这一辈子在京城之中的荣华富贵什么的还是能够保证的。
而且朱厚照对于他的自由也限制的很少,只要在锦衣卫的陪同之下,穆伦德克甚至能够短暂的返回哈萨克居住一段时间。
塔玛仕等一干老臣子有的跟着穆伦德克也来到了京城,并且也在朱厚照赏赐给穆伦德克的王府旁边购买了宅院,看来是要长期守护穆伦德克了,而其中有一些有真才实学,并且也不愿意就此归于平淡的人则在朱厚照的劝说之下已经返回哈萨克境内,他们以后就将在李端澄的手下做事了。
而原来哈萨克和瓦剌、鞑靼等国降兵之中的各级将领也已经找好了安置的方法,原则上他们今后将不再掌握实权,除非是确实有很高的指挥才能并且对大明有足够的忠心的才会被继续委以领兵的重任,其余的大部分将领的结局其实也和穆伦德克差不多。朱厚照没有剥夺他们的将领称号,相反到了大明之后他们还大都被按照大明的武将官职得到了或多或少的晋升。他们从今以后将大都生活在京城附近,做一个不用领兵的将领。
对于这些安排大多数的人都能够接受现实,毕竟成王败寇,失败了能够活着就已经很不错了,而对于朱厚照来说即便有些人不甘于就此沉寂想要私下里搞小动作也无妨,在京城里锦衣卫也不是吃素的。
匆匆之间,正德二年已经走过,正德三年的历史页面已经被掀开。
这一年大明度过了一个安详的新春,大战之后的大明似乎充满了蓬勃的升级,没有了外部的威胁。大明的活力开始逐渐的展现出来,有了朱厚照的严格要求与朝中大臣的严于律己,现在的大明正处于政治清明的时期。
而大明的百姓们也是这些的获利者,从蒙古以及哈萨克带回来的各种战利品大都被以及其的价格出让给了他们,特别是普通农家极其缺少的耕牛。更是在户部的安排之下免费发放了不少。
虽然大明依旧有很多问题。国内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仍旧不少,宁王作乱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大战似乎一触即发,但是这些问题都挡不住大明重新崛起的步伐。在时代的潮流之前。一切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正德三年的二月初,第一个好消息传来,吏部在马文升的领导之下率先制定好了去年各项大战有功将士的奖赏名单。
吏部整整花费了三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