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统天下(沐阳)-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间转移到国内。虽然受到大明与倭国之前的战争影响,大明的发展有那么稍微的减缓。不过总体上整个大明还以呈现着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

    一个王朝能够连续两代君王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奇迹了,以至于现在朝中很多的人都开始拿朱厚照和唐太宗相提并论了。

    唐太宗有贞观之治让大唐呈现鼎盛,而朱厚照同样也有正德改革让大明前所未有之鼎盛。唐太宗歼灭了东突厥,让大唐成为军事上最强大的国家,而朱厚照同样彻底控制了整个蒙古草原以及更远的地方,让大明成为了这个世上前所未有的强大王朝。

    把朱厚照和唐太宗相提并论,一点都不过分,而朱厚照更是欣然接受,作为一个稳坐皇位的穿越众,如果不能超越唐太宗,那就实在是太对不起自己的身份了。

    进来朱厚照还在酝酿着另外一个改革,那就是科举制度。

    这个出现于隋,发展于唐,兴盛于宋的科举制度不得不客观上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之创造,它很好的为国家的统治者提供了一条尽可能公平以及广泛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同样更重要的是,它一手终结了在以往延续了上千年的世家统治。

    不过一个事物的发展总是要和先进与落后相伴随的,在以前科举制度是一个可以称之为领先世界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但是又有谁知道历史上再过两三百年它就会被骂的一无是处了。

    历史已经证明科举制度不革新不行了。

    当然,朱厚照也没有那个心思,更没有那个胆量去直接完全的废除科举制度。朱厚照对科举制度最大的好感就在于这个制度是古今中外论起公平性最好的一条选拔制度。

    不要说科举存在舞弊的现象,真的要说起来,其他现在的选拔制度当中舞弊的现象揭露出现能把你给吓死。科举舞弊一经发现抄家、杀头、流放那可是常有的事情,现在哪个选拔人才的制度有如此严厉的惩罚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百三十四章 :科举革新

    让朱厚照不去废除科举制度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不敢。

    实话实说,朱厚照确实是不敢真的完全废除科举制度。整个大明一百多年来所有的统治阶级基本上都是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你把这个制度废除了,那不就是和全天下无数的读书人以及那些实权者彻底走向对立面了。

    后世满清的灭亡不可否认他们完全废除科举制度也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坟墓。

    所以朱厚照要做的便是慢慢的改革,虽然我没办法直接完全废除了科举制度,但是我可以像是温水煮青蛙一般的一点点去改变这个科举制度。

    或许等到二三十年乃至上百年之后,虽然科举还叫科举,但是那个时候的科举除了名字一样之外,内容是否还一样就不一定了。

    其实朱厚照所谓的改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算是复古。如果真的要改革科举制度其实也并不需要真的去创造些什么东西,只要你有那个心,完全把以前科举制度的一些东西给加上就绝对可以了。

    到了大明朝,科举制度考试的东西只有一个,那就是所谓的四书五经的八股文,这个东西也叫做经义。

    其实在明朝之前的科举制度并不是只有经义这一个的。科举制度考试内容最为繁杂的时候是唐朝,当时考试常设的科目有就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换成今天的文理科的叫法,基本上就是把文科的内容和理科的基础内容全都包括进去了。

    考虑到当时自然学科并不发达的现实。这五十多种学科已经把当时社会上能够加进考试的东西都给加进去了。在某种程度上比着现在考试的还要全面。

    当然科举制度的衰败不能把责任全推给大明,因为本身从设立之初科举制度就存在了重文的局限性。到了宋朝更是因为重文轻武的思想极力的压制经义之外的其他东西。至于大明的八股文其发源还在于元朝。

    正德十五年,朱厚照第一次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变,在传统八股文的基础之上,今后科举制度增加了策问的内容。

    策问,即议论。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以前唐朝和宋朝的时候也有这个内容。策问主要就是依据考官提出的有关经义或政事问题,考生发表见解,提出对策。策问所及范围较广。有政治、教育、生产、管理、经济等各方面社会问题,比起传统的八股文来难度更大,当然也更有实用价值。

    这一条改革一出现,基本上大明都是呈现欢迎的态度,这些年随着朱厚照带来的影响,大明是越来越开放,对于当今科考考生只会做文章的现状不少的有识之士也已经发表了众多的不满意见。

    现在在八股文的基础之上增加有关治理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策问无疑让不少开明的人看到了科举制度将更加具有实用性。

    今年就是正德十五年。朱厚照即位以来第一次科考是在正德元年,也就是明年再举行科考的时候,考生就要多了策问的环节了。

    这期间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也足够那些考生们来弥补驻足了。

    而除了增加了策问环节之外,朱厚照还突然设立了一个制科的科考。现在大明的考考内容都是属于常科,也就是每一次都要考察的东西。而制科与之相对。就是临时增加的科考内容。比如那一段时间国家缺少哪一方面的人才了,朝廷就会临时增加一到几门的临时科考内容以选拔特殊的人才。

    不过在大明,这个制科从来没有实行过。而明年的科考,朱厚照却要在大明第一次实行制科。

    在此次制科考察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涉及明法科(即律法)、明算科、格物科、经济科这四大类。

    此次参加制科科考的人员没有任何的限制。凡是愿意为大明效力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制科的考试,在明面科考之前。各地官府就会完成第一批可以直接参加制科人员的筛选。

    而那些考试经义以及策问的人则可以自由选择,他们可以不用参加制科内容,但是如果能够在制科上有所建树的则可以对会试成绩进行一定的加分。

    明法科,明算科,格物科,经济科,这四类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律法、数学,科学以及经济。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说这四门学科才是未来最为重要的东西,不过朱厚照也不能一下子就让这些学科从无到有取代了经义的考察了,那样反对的声音太多。

    朱厚照这才想出了制科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个制科的考察为大明选拔一批实用性的人才,而另一方面也可以不过分的刺激那些读书人。临时的吗,就是随时就会取消的,这样那些读书人心里就不那么担心了。

    不过外人所不知道的是,朱厚照心里真正的打算确实把制科的内容连着实行三次之后,就宣布把制科变成常科。经过九年的缓冲期,足够让支持的力量全面压制反对的力量了。

    而且等到这四门学科变成常科之后,内容也就不会仅仅是四门了,未来他们就要逐步的进行扩充,朱厚照倒是不指望恢复到唐朝五十多种的样子,因为那样考试的太多了,而且其中有很多的设置也不合理。

    朱厚照心里最好的科举制度其实就是古代科考和现代高考以及大学的一种结合。留下古代科考的制度以及流程,而考试的内容则慢慢演变为现代高考以及大学考试的各种学科。

    这样的考试就要分为两个等级了,一个就是像高考或者乡试一样在各个省内进行,考试的内容都是像现代高考那样的学科分类的知识,比如基础的语文、外语,文综以及理综。这样在省内选拔出一批优秀的人去参加第二个级别的全国性质的会试。这个时候再考察的东西就要高级的多,也实用的多了,完全就是把现代大学的各种学科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全国性质的考试。当然到时候考试的难度肯定要比现在大学的难度大得多了。

    五十年到一百年,这个是朱厚照心里预期的科考演变的时间,想要把大明现在的科考完全变成自己所预期的,没有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根本就不行。而其中难度最大的还并不是内部的阻力,而是那些自然学科发展的限制。

    就比如化学或者物理,在大明在这方面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前,根本就没办法单独的作为一个科考的学科存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百三十五章:安南作乱

    ()    朱厚照出台了科考改革的具体措施之后一下子陷入最忙碌的还不是那些考生们,而是礼部。レ。si1uke。♠思♥路&bsp;   那么多年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都没有考试过的东西一下子又要开始考试了,这让那些考生们完全一筹莫展。

    根本就没有学过这些东西,而且平时也很难接触到诸如明算、格物等这些知识,这让他们如何准备?

    没办法,只能礼部出手了。 。。

    这一次礼部几乎动用了过一半的人手大面积的搜集资料,才终于在三个月之后编纂了几套基础的有关明算、格物等各方面知识的书籍,然后立马刊行全国。之后的事情那就不管礼部什么事了,反正我们是把要考试的东西给你们了,至于学不学那就是你们的事情了。反正我们这些人都是过来人,不用再参加科考了。

    从开到现在本来大明一直平平静静的,这让所有人都以为今年应该不会出现什么乱子了。但是果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今年会是个和平年的时候,突然南方爆了战乱了。

    正德十五年,四月二rì,东南安南王朝边境军队趁着明军不被突袭攻入广西龙州,在龙州境内残杀大明百姓一千余人。

    事之后广西当地官府立即戒严,一方面上报朝廷,另一方面上报就地开始调遣大军反攻安南。 。。

    得知广西当地情况的朱厚照大怒,当即责令兵部对安南宣战,调遣海军三万,6军十五万大军进攻安南。

    消息传来,安南国王黎椅大惊失sè,立马上书大明乞罪并禀明进入大明境内的军队都是地方诸侯的军队,他根本就无法管辖。

    这个时候的安南已经不复几十年前的那种鼎盛了,当初安南何其强盛啊。不但把大明赶出去了,而且还几度攻占占城王朝,让一个占城王国几乎名存实亡,更是曾经一度打得澜沧王朝没有招架之力。

    但是所谓盛极必衰,安南的强盛和他们几位开明的国主是分不开的,但是在连徐除了几位开明国主之后,安南也走上了霉运,竟然连着除了几代昏君。

    好酒sè,施暴政,残害宗亲。等等。这二十多年来安南国王各种昏招不断,让的一个好好的安南王国开始陷入了内斗当中。宗室之间离心离德,zhong yang与地方持续对抗。

    而外部安南同样也不稳当,以前占城和澜沧王朝都是因为实力所限不得不在安南面前低头,但是自从有了朱厚照的指示以及大明的暗中支持之后,相对于安南实力迅提升的两国开始了持续不断的反击。

    这十几年来可以说安南外部的战争都没有中断过,大大小小的战争打了不下百次,而安南也从一开始的强势反击到现在勉强招架。

    在经历了陈皓造反以及大臣郑维?弑杀国王之后,短短几年之内。安南已经换了三四位国王了。

    好在在四年前安南终于迎来了一个还算好一点的国王,就是黎椅。

    黎椅也算不上多么有才干,不过比着自己前面五六任国王他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怎么折腾了。即位之后的黎椅还算是干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暂时的结束了和外面占城以及澜沧王国的战争。

    对外黎椅看的很明白,他知道占城和澜沧之所以敢对安南持续不断的开战根本原因还是大明在后面的支持,以前安南总是想着和大明较量一番,这也让两国的关系一直较差。

    现在安南持续衰弱。而大明却越来越强盛,这也让安南国内不少的人意识到了再和大明对抗下去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黎椅便顺势向大明低头认错表示了顺服。

    正是黎椅的低头,所以这几年安南的外部环境才在朱厚照的示意之下改善了不少。

    不过朱厚照可没有彻底放松了对于安南的监控。这个国家的尿xìng朱厚照再明白不过了,自己强大的时候就和思密达民族一样,恨不得吞并了整个宇宙一样,等到自己不行了,就开始装孙子了。

    所以这一次安南大军进入龙州劫掠杀戮的事情朱厚照才会那么愤怒,这才给了你们几年的好时光了,就又开始嚣张起来了。这样的国家可真是留不得。

    既然是你们安南自己挑起的争端,那么朱厚照也不心慈手软了,不要说是地方上将领擅自的行动,就是擅自行动那也是你们安南的军队。

    大明一动,顿时占城和澜沧两国无不欢欣鼓舞,如果不是以前大明对于两国的支持一直进行限制的话,两国联手早就灭亡了安南了,这一次看到安南自己惹上了大事了,而且大明竟然也亲自出兵了,看你安南还怎么逃过此劫。

    在大明军队到达之前,占城和澜沧两国分别在东西两侧出击,先大明一步展开了对安南的进攻。

    大明的军队第一个到达安南的还是海军,通过占城重新占领的新州港大明海军顺利登6。至此大明和占城在东南方向形成联军开始直逼安南都城。

    而在北面,澜沧和不甘示弱,在两广以及云南三省6军十五万整装待之后也第一时间和大明在边境形成了联军从北面进攻安南都城东京(今河内)。

    看到自己的乞罪书竟然没用了,黎椅这才慌张了,开始慌忙以国王的名义下令全**队进行抵抗。

    但是今时不同往rì,现在的安南已经不是以前兵强马壮的安南了,在明军以及占城、澜沧的进攻之下,安南大军几乎节节败退,根本就无从兴起抵抗。

    在大明的火枪以及火炮之下,安南的大军第一次见识到了原来现在大明已经强大到这个地步了。

    不得已,黎椅开始收缩防线希望能够仗着众多的大军保住都城以及附近地区,以作后图。

    黎椅的想法是没错的,但是偏偏屋漏逢夜雨,黎椅刚刚组织了十几万的大军在安南的京畿地区构筑防线,当天晚上他自己却被身边的权臣莫登庸所杀。

    莫登庸,可是历史名人啊,号称莫太祖,安南历史上北朝莫氏王朝的建立者。

    得知黎椅被莫登庸所杀,朱厚照也不得不感慨,这历史的惯xìng终归是不可能全部改变的,这不,黎椅还是死在了莫登庸的手上。(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设交趾

    莫登庸发迹很早,最早是安南国王黎濬的亲身侍卫,在黎濬死后,安南在短短时间之内连着换了五代君主,才到了现在的黎椅。

    但是莫登庸厉害就厉害在这个地方,侍奉六个国王,他却始终不倒,终于到了黎椅当政的时候,莫登庸的权势已经滔天了,是为安南第一号权臣一点都不为过。

    历史上就是莫登庸杀了黎椅,然后自立为王,创立了莫氏王朝,从此整个安南陷入了百年的南北朝时期。

    莫登庸的野心在他成为权臣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造反,自立为王就是他一直在准备着的事情。

    之前本来他还想再等几年呢,不过看到在明军联军进攻之下,安南的军队节节败退,莫登庸终于坐不住了。

    照着这个节奏,那用不了多长时间,整个安南就全都被占领了,军人出身的莫登庸对于军事十分的了解,从战场之上搜集到的信息,他非常清楚的认识到了双方之间的巨大差距,毫无胜算。

    与其明军攻入都城,灭亡了安南的后黎王朝,自己跟着被杀死,还不如自己早作打算,说不定还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呢。

    黎椅的死,让二十来万大军以及安南都城东京当中的所有大臣全都一阵惊愕,但是很快,他们便适应了过来。

    预想当中的混乱并没有发生,因为不管是安南的朝堂之上,还是外面的那二十来大军。早都已经在了莫登庸的掌控之中了。

    虽然还是有少数不安分不听话的分子,但是在屠刀之下,没有一个人能够坚持下来的。

    这就是权臣莫登庸的能量,历史上莫登庸能够毫不费力的占据整个安南,几乎灭亡了后黎王朝,靠的就是他对于整个安南的掌控力。如果不是他的继承者不咋地的话,也不会出现后来后黎王朝死灰复燃的现象。

    彻底掌控了都城以及京畿地区之后,莫登庸立马派人前往找到了明军,商量投降的事情。

    这个结局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没有人想到安南的战士竟然会以这种方式结束。就连那些进攻的明军也已经做好了在安南的京畿地区打一场硬仗的准备了。

    但是仅仅是一个莫登庸,所有这一切全都不需要了。

    在明军进入安南都城之前,在莫登庸的示意之下,后黎王朝的王族几乎被屠戮殆尽,这无疑更让明军满意了。

    安南的军队全都被整编,包括都城在内所有地方全都控制在了三国联军手中。

    战争已然以出乎意料的方式结束,重要的便是战后的分配了。

    占城得到了他们最想要的,自己曾经的国土,这点是朱厚照早就允偌给他们的。而且大明也需要通过这一点给其他属国安安心。

    澜沧王朝也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他们不但拿回来了曾经被安南占领的国土。而且一举成为了整个东南亚地区的霸主。

    不过对于澜沧王朝的崛起,朱厚照并不担心,澜沧王朝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强大太长的时间,因为他们是一个完全内陆的国家,而未来几百年都是得海洋者得天下的时代。天然的弱势便能够让大明对于澜沧始终保持着强大的优势。

    最最关键的问题来了,安南的其余国土如何处置?是并入大明?还是另立王朝?

    大明当然是让安南并入大明了,这也是大明以前的愿望。

    “当然是受大明统治了,”莫登庸一脸谄笑的说道,“我安南早就仰慕大明的繁华。下臣愿意第一个成为大明的子民。”

    “好。”朱厚照哈哈大笑,心里甚为满意。

    朱厚照是无论如何不会让安南那个地方再出现一个国家的,从内心深处来说,那里本来在秦朝和汉朝的时候就是中原王朝的,只不过后人无能才让安南独立了出去。

    而且安南的地理位置对大明也很重要,那里肥沃的土地以及丰富的物资也是大明所需要的。

    如果这一次安南再一次爆发反抗大明的统治战争了,那朱厚照便要彻底大开杀戒了。现在的大明不是当初的大明可以比拟的了。

    “传旨,改安南为交趾,设立布政使司,封莫登庸为交趾布政使。”

    朱厚照圣旨之下。安南的命运已经被确定,从今之后,安南将再一次回归中原王朝的统治,而第一任的布政使朱厚照之所以让莫登庸担任,就是看中了莫登庸自己在安南的强大掌控力。

    大明想要统治安南最困难的就是前十几二十几年,因为这个时候安南人短时间之内无法从安南转变到大明,所以在心理上就会产生很强的反抗心理,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登高一呼的话,必定就像成祖末期那样让大明陷于整个安南的全民战争之中。

    不过过了前二十年之后,一切都好办了,二十年的时间足以让人们的思想发生绝对的变化,也足以让他们产生顺从感。

    所以,莫登庸的任务就是保证这二十年里大明对于安南的统治,不要让安南地区出现意外。

    在这一点上,朱厚照对于莫登庸的信心还是很强的,作为历史淘沙当中的枭雄,莫登庸不但了解时务,而且能力足以完成这个任务。

    而就在安南的大局确定了下来的时候,突然从南方传来消息,欧罗巴大陆的又一个国家的人来到了东方。

    而这个人,朱厚照还有印象,就是大名鼎鼎的麦哲伦。

    在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之后,麦哲伦终于去年带领自己的船队横跨大洋,从欧洲来到了亚洲的吕宋。

    按照历史,这个时候的麦哲伦应该已经因为私自介入吕宋的土著战争而被砍死了,但是这一世他却活的好好的。

    无疑,大明与葡萄牙的海战已经让欧洲人知道原来东方也不是好惹的。

    所以此次的航行,麦哲伦带领着比历史上更加庞大的船队。

    不过俗话说,狗改不了吃屎,麦哲伦初一到达吕宋南部的宿务岛,竟然还像历史上那样靠着自己先进的武器让宿务岛上的土著向自己代表的西班牙称臣。(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百三十七章 :天圆地方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