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统天下(沐阳)-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厚照之后,孝宗的身体已经大为改善了。

    每天不用操劳任何事情,有人专门护着,御医始终对孝宗进行不间断的调理,所以朱厚照即位之初的前几年,孝宗就像是年轻了十岁一样。

    剩下的这十来年里,孝宗的身体总体上也是十分的健康的,除了正常的一些小病之外,其他的什么大病都没有出现过。

    可以说由于朱厚照的存在。已经给孝宗续了十几年的命了。

    不过朱厚照就是再能耐,也始终不可能逆天改命,随着这几年年纪越来越大了,小时候孝宗所遭受的那些罪现在都开始体现出来了。

    各种身体的毛病不断的出现,也让孝宗的身体越来越差。

    这是十几年来孝宗第一次昏迷,顿时朱厚照的心里便有了不少的预感了。

    “父皇,你怎么样了?”一直守在孝宗身边的朱厚照看到孝宗醒来。立马上前关心的问道。

    “照儿,”看到朱厚照,孝宗确实笑着摇了摇手,让大家不用担心。“父皇这一辈子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看到了我大明的再次崛起。”

    “你做到了,父皇也可以问心无愧的去见老祖宗了。”

    孝宗一说完,边上的张氏便忍不住哭了起来,从孝宗的话里,她估计也听出来了不好的事情。

    得到孝宗的示意,朱厚照带着几个妃子来到了外面,把里面的空间留给了孝宗和张氏,两人风风雨雨走过了这么多年,最后时刻想必一定还有很多的话要说吧。

    在外面等了将近半个时辰,房门再次被打开,斜靠在门柱上,张氏目光涣散的说道,“你父皇驾崩了……”随机,整个身子便往下面倒去。

    看到此,众人立马便冲了上去。

    正德十六年六月,太上皇朱祐樘驾崩,享年五十四岁,谥号建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葬在泰陵。

    孝宗在位二十年,在位期间努力扭转宪宗时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驱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健、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贤臣,使明朝再度中兴并为之后的鼎盛奠定了基础,被称为“弘治中兴”。

    孝宗的死,是震动的,整个大明无不为孝宗的驾崩而哀呼痛嚎,对于现在的大明人来说,孝宗就仿佛是他们的一个精神象征一样,是孝宗让他们重新过上了安定祥和的日子。

    孝宗驾崩,国丧被定为了三个月,三个月的国丧期间全国各地禁止宴乐婚嫁,以示哀悼。

    “好了母后,虽然父皇已经走了,但您还有我们呢,我们会一直陪着您的。”现在每一天,朱厚照都会带上自己的一干皇妃以及儿女们来到张氏这里请安。

    孝宗的死打击最大的气势还是张氏,看到她每天伤悲落泪的样子,朱厚照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张氏尽快的把感情的寄托转移到这些儿女身上来,希望这样能够减轻她的痛苦吧。

    虽然孝宗驾崩了,但是国家还需要正常的运转,把安慰张氏的重任交给了皇后她们几个之后,朱厚照便登上奉天殿开始了早朝。

    “启禀皇上,臣近来老眼昏花,身体僵困,恐已无法再理政务,特上书请求皇上准许老臣告老还乡。”

    早朝一开始,身为现内阁首辅的谢迁便抛出了一个惊诧了众人的话题。

    三年前才接替去世的前内阁首辅李东阳成为内阁新任首辅的谢迁竟然在这个时候选择了告老还乡?(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ps:两章已经奉上,兑现了承诺了。

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个时代的离去

    孝宗的驾崩不单单代表着一个人的去世,而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完全终结。就比如现在谢迁致仕一样,除了身体确实是老了之外,也是因为在当今的朝中,当年那些熟悉的老面孔已经一个没有了。

    其实第一个离开的是吏部尚书马文升,虽然资历上马文升比不上刘健,但是论起年龄最大的确是马文升。

    朱厚照即位的时候马文升已经是八十一岁的高龄了,以如此高龄却仍旧掌控者全大明的官吏,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就连比他小的刘健已经只充当一个顾问或者参谋的角色了,而马文升的肩上却还担着如此重的重担呢。

    可能是由于朱厚照始终对于这批大臣们的身体比较留意,时不时的让御医去给他们调理一番,所以马文升活的要比历史上多了几年。

    但也就是多了那短短的几年而已,正德八年,马文升大病一场,至此彻底无法再理朝政,考虑到马文升的身体,朱厚照让马文升一直呆在家里休养。

    后来他更是带着家人回到了家乡,一直到两年之后,朱厚照接到马文升大儿子传来的奏折,说马文升已经去世了。

    而马文升其实只不过是拉开了那一批大臣离开朝堂的序幕而已,在他回老家的那两年里,一大批的老臣陆陆续续的告老还乡,而正德十年马文升去世消息传来,户部尚书韩文,兵部尚书刘大夏纷纷上书致仕。而跟在两人身后的又是有一大批的老臣子要致仕。

    对于这些人的请求,朱厚照基本上都批准了,虽然他很看重这些人的能力,但是也不能让人家都如此高龄了最后再累死在官位之上了。

    而真正累死在官位之上的也就是李东阳了。

    李东阳为人善谋略,但是同样此人性格坚韧,不服输。看到一批又一批曾经的同时告老还乡,他就越是不服输,在工作上就越是卖命。

    对此朱厚照也是又爱又无奈啊,李东阳喜欢操劳那当然对国家是好事了,不过朱厚照也是十分的在乎李东阳的身体的。

    不过纵然如此李东阳还是在三年前正德十三年年初的时候去世了。

    作为随着朱厚照的即位而升任的内阁首辅,李东阳人生最后的十几年一直伴随着大明王朝的兴盛,可以说这个功劳不单单是朱厚照自己的,同样的如果没有李东阳在内阁的操劳的话,想要取得这些成就也是不可能的。

    正德元年至正德十六年间,李东阳功绩当为第一。

    李东阳去世到现在。刑部尚书屠勋、工部尚书曾鉴以及礼部尚书刘机也都先后致仕,到了这个人时候,可以说除了焦芳这个朱厚照自己的亲信之外,当年那一大批的重臣也就只剩下了最后一个了。

    这就是谢迁。

    李东阳去世之后,内阁首辅的位置交给了谢迁,虽然朱厚照心里有意让杨延和担任,但是考虑到谢迁已经在内阁了二十多年了,所以最后考虑再三,朱厚照还是把内阁首辅的位置交给了谢迁。而让杨延和担任了次辅的位置。

    今年,随着孝宗的驾崩,对于谢迁来说,朝中已经没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人了。而大明王朝也已经足够兴盛,也不需要自己这样卖命了,考虑再三,谢迁也在这个关节点上向朱厚照提出了致仕的请求。

    谢迁的离去。带走的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望着朝堂下面这一大片年轻的面孔,朱厚照是第一次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

    谢迁离去之后。内阁首辅的位置立马空缺了出来,不出意外,朱厚照早就属意的人选杨延和顺利的称谓了内阁首辅。

    而在他下面的伦文叙则称谓了内阁次辅。

    现在的内阁也和以前的不一样了,经过这些年不断的变化,除了内阁大臣们变换之外,内阁的数量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增加了两位,达到了七位内阁大臣。

    而且这个人数也已经被固定了下来,从今之后,只要大明朝还在,内阁大臣就只能是七个了,不能多,也不能少。

    而现在内阁当中的主要人物除了杨延和升任内阁首辅、伦文叙担任内阁次辅之外,其他的人诸如杨一清、梁储、蒋冕、毛纪、费宏几人都没有大多变动,只不过是每一个人的地位向上提高了一个而已。而且费宏还是刚刚进入内阁的。

    而除了内阁之外,朝中的其他主要大臣都为吏部尚书王琼、户部尚书杨谭、礼部尚书毛澄、兵部尚书彭泽、刑部尚书张张子廉、工部尚书李遂 、商部尚书木拓、交通部焦芳、左右都御使都督王璟和张伦。

    细细看一下,除了焦芳和木拓这两个人之外,其余的人都很是陌生,而焦芳更是被朱厚照从商部转移到了交通部。不过焦芳倒是没有感觉什么,反倒是认为这是朱厚照对自己的重视以及信任,所以这几年交通部在焦芳的手底下搞得也是有声有色的,各地的直道等等也是迅猛发展。

    最近在朱厚照的示意之下,杨延和正在紧张的完成者一个任务,那就是制定普通话,大明版的普通话。

    现在整个大明各个民族之间,各地之间的各种语言、方言之多就连朱厚照自己都数不过来,就是一个省内,从这头到那头,听到的话都不一样。

    虽然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好像很正常,但是对于朱厚照来说,这就很不正常了。不利于民族的团结以及融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则是民族以及地域的精髓,想要让大明成为一个永远牢固的整体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消除他们之间的差异,让他们尽可能的看起来相一样。

    虽然文化以及语言的多样性也很重要,但是相比较而言,一个统一的语言更加的重要,因为一个国家各个地方差异性越大,那么这个国家就越是容易陷入内乱以及分裂。没有相似性,就没有认同感。

    所以,大明版的普通话就在这种情况之下营运而出了。而且杨延和对于这样的工作还是很得心应手的。(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二章 :县小学和县中学

    正德十六年十月,在为期三个月的国丧期之后,大明版的普通话终于开始实行。

    大明版的普通话以现在京城的口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标准方言,同时也吸取了地方上一些地方语言的特色。

    杨延和带着内阁整理好了之后,朱厚照听了一下,和自己前世的普通话基本上一样,但是也有一些差别。现在京城的方言和后世的方言那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别也在情理之中。

    大明普通话的推广是一个长时间的工程,大明地域太广阔了,想要完全推广开来不容易,而且这个说话以及语言一个人的习惯,大多数的人习惯已经养成了,在想要让他们去更改就不太可能了。

    标准的普通话制定出来之后第一个开始实行的就是国子监,大明国子监生来自全国各地,这些人虽然都要参加科考,但是根基实际情况来说,能够考上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那剩余的大部分人就要在科考之后回到自己的原籍地区了。

    这就是率先在他们当中开始普及普通话的原因。当这些人返回原籍的时候,他们带回去的就是最正宗的普通话。

    想要普及普通话,不能把目标放在现在已经成年的人身上,他们的语言习惯已经定型了,想要改变是很困难的,所以普通话的普及要放在那些还没有成年的人身上。

    特别是那些小孩子,这些人的语言习惯都处于刚刚开始培养的阶段,教授他们普通话最为方便了。

    内阁所规划的便是等到这些在国子监毕业的人回到自己的家乡之后就把这些人给组织起来,让他们在负责教授知识的时候也教授一下普通话。

    而且这个计划也是和另外一个大明教育普及相辅相成的。

    未来国家与国家之前,民族与民族之间比拼的不单单有国民的数量,更要比较国民的质量。历史上未来所崛起的国家,无不是把教育事业放在了自己国家的重中之重,无不是靠着教育培育出来的大量人才撑起了整个国家的进步。

    教育事业重中之重。朱厚照对于大明的教育世界有自己的心里计划,以前大明没人提过这件事情,他自己虽然想到了却也没有实行,就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必要,而且国家也没有那个能力支撑起来太过于庞大的教育体系。

    也就是这几年,随着国家的收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井喷式的增长,朱厚照才突然把教育给想了起来,

    有钱才好办教育啊。

    对于教育,朱厚照还是走的逐步普及的方法,不能一蹴而就。慢慢来。

    大明的行政单位是以县为基本单位的,经过这十几年的慢慢改变,大明已经废除了以前那种省府州县以及省州县两者并存的大格局制度,这里面的直属州已经被废除,并且在统筹的时候加上了中央的概念。

    中央,省,府,接下来就是县了。再往下的就是那些镇了,也就是以前所谓的里甲。

    里甲制度也是以前明朝最基层的一个行政单位。当年太祖规定以一百一十户为一个里甲,在县的下面,不过它并不在大明朝的管理制度之内,对于里甲里面的小吏。地方政府自行任命,而且朝廷也不供应俸禄。

    现在里甲制度也已经在州被取消的时候跟着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镇以及村。不过镇和村同样和以前一样不再朝廷正式的官吏制度之内。

    县,作为大明朝的基础地域行政划分。在进行教育普及的时候,也是以县为重点。

    根据去年朝廷发布的政令,在两年之内。全国所有县必须建立起三所以上的公办县小学,供本县优异儿童启蒙教学。

    在县小学里,幼童五岁入学,根据内阁编制,分为六个学年制,六个学年制结束之后,经过考核成绩优异者可以进入本县县中学。

    由于初步每一个县只设立一个县中学,所以这个竞争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县中学同样有六年学习时间。

    在这六年的学习结束之后,他们就要迎来自己人生最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了,这个考试就是县试。

    凡是通过县试的人都可以进入当地的县学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这个县学可就和以前的前面的不一样了。

    在朱厚照的计划之中,县小学是用来进行教育启蒙的,而县中学则是用来培养一批具有中层知识水平的人才。

    而县学则是真正的为大明培养顶尖人才的。

    县学并不是朱厚照的原创,这是早就应存在的了,在县学里面学习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因为他们身上都顶着一个秀才的光环。

    进了县学,他们就可以更好的为将来的乡试做准备了,从进入县学之后的那一刻起,他们所要走的道路就基本上固定了,好好学习将来参加科考。

    所以那些落第的国子监生将来的去路就是这里,县小学和县中学,他们除了要将自己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教给无数个儿童之外,还要将国子监教给他们的普通话给带回来。

    一个县城增加三所县小学和一所县中学,这就是朱厚照的第一步规划。他倒是也想一下子把小学、中学一级大学什么的开遍全国各地,恨不得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进入学校学习。

    可是这毕竟是不现实的。因为朱厚照知道朝廷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而且就算把学校开的再多,其实也不一定能够招来足够的学生。

    说句很不好听的话,现在整个大明朝的人,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文盲,你说你给这些人讲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能够听得明白吗?他们自己估计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一定会写。

    在这些人的眼里,估计让孩子去上学还不如让他们跟着自己到地里帮帮忙好呢。

    平均一个县城创办三所县小学和一所县中学,这是内阁根据可能入学的幼童的数量计算出来的,而且在五到十年之内,这些县小学还不一定能够坐满学生。有钱的都请私塾了,没钱的贫困人家对这个也不重视,而且也不一定能够上得起这个学校的。(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三章 : 逐步推进

    县小学和县中学并不是免费的,本来朱厚照也是想着免费办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有点不切实际了。

    户部给朱厚照算了一笔账,单单第一步在全国所有县里面设立最少三个公办的县小学和一个公办的县中学。

    不说以后的投入,就是把这么多的学校建起来最少就需要花费上千万两的银子,你建一所学校,要么重新建造,要么购买其他房屋当做学校,但不管怎么样,全大明那么多的县,加起来学校更是数千所,如此多的房屋构建本来就是一个花费巨大的工程。

    而且光是有房子还不行,学校吗,你不得有各种配套设置,这些哪一个不需要花费银子。

    而且这还是学校投入之前的,那以后学校的各种日常开支,还有那么多的教师,这些不都给发放俸禄,要不然谁那么好心的免费当教师啊。

    上千万两银子已经不少了,不要看现在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已经近亿了,但是全大明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现在是大明扩张的关键时期,那所有的银子都必须要紧着军队花销,维持庞大的常备军队、后期补给,武器的损耗、更换乃至新装备的研发,这些都是花费巨大的项目。现在大明还加上了一个海军,那花费更大了。海军向来就是一个烧钱大户,说句不好听的,海军就是靠银子堆出来的,建造一个最大军舰花费都要超过百万两银子的。而且一旦未来发生了战争了。那花费更是大了去了。现在基本上每一年的财政收入有超过三成都要流入军*费里面去。

    除了军费之外,就不说维持庞大的官僚体系的开支了,就是数目繁杂的基础设施建设,每一年花费都不比军费要少了。

    可以说,这一千万都是户部算来算去从这里省一点,从那里省一点才凑出来的。

    教育想要免费是没可能的,那样的话花费就不是一千万两了,而是两三千万了。所以抖着户部拿来的账本,朱厚照也不得不忍痛着把自己想的免费教育办成收费的。

    好在虽然是收费,但是这些收费却并不高。减少收费的标准这一点朱厚照还是能够办到的。基本上学生只要分摊以后学校的工本费以及教师的一部分俸禄便可以了,至于其余的开支,则全部由财政买单。

    这已经是朱厚照能够从户部那里要来的最低收费了,不过即便如此,未来基本上在不考虑物价上涨的前提之下,一个学生每年的学费也在两两银子到三两银子之间,不同的地区可能会有所差别。

    而一个家庭供养一个学生完成十二年的基础学习,可能需要的花费在六十两以上。这里面除了包含学费之外,还要包含这个学生十二年的其他开销。

    户部为什么敢和朱厚照说即便是把学校开出来了。全国的学生也不会多。根源就在这里。

    六十两,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根本就不算多。而且现在有钱人都是请的私塾,短期之内这种现象根本不可能改变。所以即便开了学校,一般情况下在观念不改变的情况下那些有钱人家的子弟也是不会到这些前期可能教育质量较低的公办学校的。

    而有钱人不来,那六十两银子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了,这可能就是很多人一年的收入了,用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去供养一个学生,这是多么大的一个负担啊。况且还有很多乡下的家庭根本就达不到这个收入水平呢。

    除了这个之外一个家庭一般男孩也不止一个,一个学生都不一定供养的起,多了就更不可能了。

    花这么多银子供养有个学生。未来还不一定能够考上秀才,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他们早点下地干活补贴家用呢。

    不管怎样,第一期的教育计划已经在去年开始实施了,而且也已经不可能再发生更改了,再等两年之后,这些学校就全部都要投入使用了。

    而且为了保证未来有足够的教师群体,朱厚照还率先推出了国家教师公务员体系。

    从去年开始。礼部已经开始着手从以前每一年在册的秀才以及科考落地的考生里面挑选适合的人来充当这些学校的教师。

    而且这个教师还是终身制的,虽然朱厚照知道这样并不是很合理,可能会让大量的庸人或者道德败坏的人充斥在教师队伍里面,不过这个终身制还是得实行。

    没办法。现在是国家求着这些书生去当教师,你不给人家足够的好处,谁去给你当教师去。要知道当了教师,可是不能再参加科考了。

    其实这个第一期的教育计划只是一个开端,真正重要的还是以后的计划。

    比如在内阁已经颁布的规划里面,等到第一期计划实行十二年年之后,第二期计划就将立马开始。

    根据第二期计划的内容,从正德三十年开始,县小学和县中学的数量就要开始逐步的增加了,到时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每个县里面县小学数量不能低于十个,县中学的数量不能低于五个。偏远人口贫乏地区,可以适当的减少一到两个学校数量,而人口较多的地区则可以适当的增加。各个地方倒地建造多少学校,都将由内阁根据各个地方的人口以及幼童的数量来确定。

    而且除了增加了学校的数量之外,从第二期开始,每个学生的学费都将减少半分之五十,这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减少的是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