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篡唐(庚新)-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子,您也抽空休息一下吧。”
言庆笑着点点头,目光却依旧凝视着城外。
被雨雾笼罩的叛军大营,非常安静。不过言庆已经听说了,杨玄感率大军,兵临巩县城下。
早先的叛军还未消灭,新的叛军已经抵达。
要说李言庆心里不犯嘀咕,那纯粹是胡说八道。但他知道,杨玄感未必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巩县。因为他兄弟杨玄挺,已经抵达洛阳。如果他不尽快赶往洛阳汇合,杨玄挺未必是樊子盖的对手。而且,听说刑部尚书卫文升已率部抵达弘农。杨玄感的压力,其实并不轻。
可叛军的援军来了,隋军的援军,何时能够抵达?
言庆正思忖着,忽听身旁有人轻呼道:“公子快看,叛军那边有人过来。”
李言庆回过神来,凝目远眺。果然,只见一队骑军从叛军大营中出来,迅速的朝巩县靠近。
偷袭?
言庆有些迷糊。
看其人数,也不过几十个人而已,不太可能是偷袭。
亦或者是查探敌情?
似乎也不太像。说实话,七天交锋,言庆或许不太了解叛军的状况,但叛军对巩县,应该已了如指掌。毕竟巩县就这么大的地方,人口基数摆在那里,又没有援军,不太可能发生变化。
反倒是叛军方面,援军不断,不太容易琢磨。
不是偷袭,又不是查探敌情,那会是做什么?
李言庆正感到奇怪,叛军那支人马,已到了巩县城下。
言庆摆摆手,示意城上警戒的军卒无需紧张。他眯起眼睛,仔细观看。为首之人,看上去很眼生。大约四十岁出头模样,生的虎背熊腰,仪表不凡。胯下一匹汗血宝马,首高九尺,其鬃曳地。通体乌黑,虎背豹脊,雄骏异常。那马儿四蹄比普通战马大一圈有余,并生有一撮撮白鬃,把蹄子遮挡住。这其中有个说法,叫四蹄踏雪。言庆在这时代生活的久了,一眼能认出来,这马儿有个名目,叫做狮子骢。因又生就四蹄踏雪,所以被称作踏雪狮子骢。
这种马,可谓千里挑一。
甚至比当初言庆那匹白龙马,还要高贵一筹。
能骑这种马的人,首先要身份高贵,其次需勇武异常。
普通人买不起,更养不起这样的宝马良驹。言庆看清楚这匹踏雪狮子骢,就隐隐猜到了马上之人是什么来头。
在此人身后,正是韩世鄂。
言庆这七天没少和韩世鄂交手,故而一眼能够认出。
踏雪狮子骢的主人,在马上横着一杆沉甸甸,黑漆漆的长槊。一身黄金铠,头戴黄金狮子盔。玉带缠腰,精神抖擞。他在城下勒住战马,抬头观望。不经意间,言庆和他的目光相触。
那人,突然笑了!
“弘农杨玄感在此,城上可是半缘君?”
果然是他!
言庆暗叫一声,在城头上微微一欠身,沉声道:“李言庆,见过大将军,礼部尚书,杨大公子。”
杨素出身弘农望族杨氏……与杨广的‘杨’,非出自一家。
杨玄感开口不提官位,只提郡望,已表明了他的态度。我不是来和你打仗的,是来和你聊天的。
曾作为郑氏族人的言庆,对于这高门世胄间的规矩,自然清楚。
他虽然已从郑家反出,甚至弃用‘郑’姓。然则杨玄感的做法,却是将他视为高门子弟,平等相待。在这样的时候,言庆也不能乱了规矩。否则的话,他将会被高门大阀中人所鄙视。
故而,言庆也必须以礼相待。
就在言庆打量杨玄感的时候,杨玄感也在认真的打量言庆。
他突然有些后悔,后悔当初不该只听李密所言,放弃了对李言庆的招揽。今日一见,李言庆虽则年纪不大,可在言语间,举手投足间所流露出的气度和风采,却非等闲人可以比拟。
杨玄感麾下也有许多高门子弟,却似乎无一人可以和言庆相比。
如今,这李言庆已经成了他进军洛阳路上的一颗钉子。从第一眼见到言庆时,杨玄感就知道,他不可能说服李言庆投降。如果那时候,他没有放弃此人的话,如今自己,当如虎添翼……
想到这里,杨玄感心中暗自发苦。
同样,李言庆在观察完了杨玄感之后,也不禁生出一番感慨。
别看他年仅十五,可两世加起来五六十岁的生活阅历,这看人的眼光,未必就会输给那些牛人。
此人当为豪士!
这是言庆对杨玄感的感官。
其实,他很清楚杨玄感为什么要反。杨家是靠篡位夺取的北周江山,所以杨氏父子对于权臣的忌惮,远甚于关东士族。而杨玄感的老子,就曾是隋朝第一权臣。杨素文武双全,才学出众。
不仅仅兵法谋略过人,更是一位秉承江左余风的诗人,名士。
加之弘农杨氏,为关中老牌世族。其祖上名流众多,论渊源,丝毫不会比关东世族差多少。
也许比不得五姓七大家(清河、博陵崔;陇西、赵郡李;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那般声名显赫,源远流长。可比之河东四姓,却不逊色多少。加之杨氏位于关中,而杨素本身又是个能力出众的人,门生故吏遍布朝堂,自己贵为楚公,即便是杨坚在世,一样忌惮万分。
杨广论才华,远胜杨坚。
单论格局气度手段,却又比不得杨坚。
连杨坚都容不下杨素,杨广又岂能接受?若不是杨素死得早,只怕杨广迟早,会对杨素下手。
可即便是杨素死了,杨广对杨玄感,还是很顾忌。
顾忌他的家世;顾忌他的关系网;顾忌他的名声;顾忌他的才华……等等。对于来自杨广的杀机,杨玄感又怎么可能没有觉察?别看他官拜礼部尚书,贵为柱国大将军。可是杨玄感很清楚,只要让杨广腾出手来,一定会对付他。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搏一把。所以,杨玄感选择造反。
只可惜,这个人或许是个交游广阔的豪迈之士,却不是一个能夺取江山,坐稳江山的雄主明君。
“大公子雨中前来,可有见教?”
李言庆收回思绪,笑着向城下的杨玄感说:“我闻大公子之名久矣,只可惜未曾与大公子谋面。本可曲水流觞,谈论风月,不想如今,却要兵戈相见。大公子之厚待,言庆感激不尽。只是你我如今处于敌对,恕言庆不能水酒接待。这失礼之处,还请大公子能多多包涵。”
一席话,道出了他的态度。
如果你不造反,咱们可以效仿古人,谈论风月。
可你现在是一个反贼,那就别怪我无礼了。若你想劝我投降,绝无可能。有本事你就打进巩县城,我即便是输了,也死而无憾。
对杨玄感,不似对虞柔。
言庆这一番话,不仅仅是出于对杨玄感的尊重,还带着几分对他的父亲,杨素的尊重。
·文】杨玄感一怔,蓦地笑了。
·人】“我非前来劝降,亦不想效仿那虞柔,自取其辱。
·书】李小哥,我拖个大,想问你一句:当初我若继续招揽你,你可会为我效力?”
·屋】言庆愕然看着杨玄感,也不禁笑了。
这个家伙,果然豪迈的有些可爱。他竟然认为,自己现在反他,是因为当初他没有继续招揽自己?
李言庆摇摇头,沉声道:“大公子,道不同不相与为谋,您可明白我的意思?”
“如此说来,并非我之过。”
杨玄感长出一口气,呼的举起手,示意韩世鄂等人退下。
“李小哥,你之心意,我已明白。既然道不同不相与为谋,那咱们就不必赘言。我欲请你一战,若我输了,则掉头就走;若我胜了,你只需让出巩县。我可以保证,不伤你家中分毫。
但不知,公子可敢一战否?”
李言庆硬是没反应过来,甚至有些不太明白杨玄感的意思。
“大公子之意,要与我斗将?”
“然!”
杨玄感轻抚长髯,沉声喝道:“我与你赌战,非为其他。如今巩县城外,有我大军七万人。
我若强攻,巩县能否承受?”
在杨玄感身后,韩世鄂等人,莫不流露出狂热之色。
言庆攒眉,沉吟半晌后,微微一笑,“我城中尚有百姓四万余众,如若大公子强攻,李某可以保证,十日之内,大公子休想破城。”
我实话实说,我挡不住你的兵锋。
然则十天之内,你也休想攻破巩县城池。
我已做好必死准备,我能撑过十日。可问题是,你能为这个小小的县城,停留十天吗?
两人言语之中,各藏机锋。
杨玄感脸色一变,忍不住笑道:“李小哥,我越发后悔,没有早日与你相遇。亦或者,起兵之前,应将你解决。”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嘛。”
“如此说来,你不欲应战?”
“昔年楚汉相争,高祖不与霸王争雄。
今,言庆非比高祖,而公亦非霸王。阵战之事,当求天时地利人和,你我又何需,效那匹夫之争?”
你不是楚霸王,我也不是汉高祖。
斗将乃匹夫之争,我不屑于为之。
杨玄感怔怔凝视言庆,突然间放声大笑。
“李言庆,你有胆!”
言庆在城上双手抱拳,深深一揖,“非是言庆有胆,实大公子不识天数。言庆斗胆,借天之威,方能与公子周旋。”
我能站在这里,不是因为我胆子大,而是因为有皇帝罩着我,所以才能和你周旋到现在……
杨玄感的脸色,陡然阴沉。
“以你所言,何为天数?”
“天数自在东方,大公子何必明知故问?”
杨玄感冷冷一笑,“若如此,杨玄感也要与天相争。李小哥,到时候且看那天数,究竟为何。”
“言庆,当拭目以待。”
杨玄感不再赘言,拨马边走。
韩世鄂等人也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见杨玄感走,他们也拨转马头,紧随杨玄感离去。
看着杨玄感等人的背影渐渐远去,李言庆突然间,长出一口气。
天数为谁?
反正不是在你啊……杨大公子。
他转过身,颇有些疲乏的对谢安民和马三宝说:“从今日开始,你二人各领一支人马,分为两班警戒。”
“啊?”
李言庆笑了笑,扭头看了一眼雨雾中的叛军大营。
“那是个好强的爷们儿,却非雄主。接下来,他欲争天!不会再为这小小县城,而花费心思了。”
第八五章 红土坡郑善愿归天
大业九年,亦即公元613年七月。
大隋开国元老,楚公杨素之子,柱国大将军,礼部尚书杨玄感,自黎阳起兵造反。于短短时日间,聚众多大十数万人,兵临东都洛阳城下。留守于洛阳的越王,杨广长孙杨侗,命洛阳留守樊子盖出兵反击。然则叛军气势如虹,在洛阳城下数次交锋,隋军无不是惨败而回。
然则,叛军虽节节获胜,却始终未能攻破洛阳。
在历经最初十余日的大胜之后,入七月,战局开始发生变化。
首先是留守长安的代王杨脩,命刑部尚书卫文升兵出关中,屯扎于金谷园,与叛军大战百余回。双方死伤惨重,只杀得伊洛流红。最终,卫文升设下诡计,伏杀叛军三大主将之一,同时也是杨玄感幼弟的杨玄挺。此战过后,杨玄感不得不引兵后撤,进行短暂的休整。
此时,隋军援兵,正迅速回师,逼近河洛。
隋军大将屈突通,抵达黄河北岸的河阳县(今属河南省焦作市),宇文述紧随其后;东莱水军总管来护儿也急速回兵,兵抵济阴郡,距离荥阳咫尺之隔。东有来护儿,西有卫文升。
北面是宇文述、屈突通……
并且自四面八方的勤王之师,纷纷逼近洛阳。
虹霓关守将辛文礼、刑部尚书卫文升族弟,潼关守将卫文通、上洛县令张琮等等,同时对叛军发起攻击。辛文礼更怀县强渡河水,攻占金堤关,斩杀郑善果之子郑俨,为隋军打开了渡河的通路。
金堤关位于虎牢关东北,北临黄河。
这里也是通往牛渚口的桥头堡,是一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关卡。
有了金堤关,隋军就可以源源不断渡过河水,直逼牛渚口,兵临虎牢关。虎牢关守将来渊得知金堤关失守之后,立刻通报荥阳县,邀请郑善愿自荥阳县出兵,试图击溃辛文礼,复夺金堤关。
郑善愿毫不犹豫的选择与来渊合作。
可是未等他出兵夹击,之前被杨玄感击溃的房玄龄,复又卷土重来。此次,房玄龄收拢了徐世绩、谢科、苏定方三支兵马,并他后来招揽过来的乡勇,共三千人。一改早先袭扰战术,猛攻荥阳县城。郑善愿手下虽说兵马众多,可此次面临的对手,却与从前大不一样。
徐世绩和苏定方,全都是熟读兵法,谋略过人之辈。
而谢科更是经验丰富,用兵之奇,有神鬼莫测之能。三名未来的兵法大家联手,所产生的效用,绝非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郑善愿一日三败,损兵折将下,龟缩荥阳,闭门不出。
如此一来,只剩下来渊一人,与辛文礼交锋。
荥阳地区的战事,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杨玄感在洛阳,日益感受到沉重压力。在李密的主张下,杨玄感终于下定决心,放弃洛阳,直入关中。如果他能够夺取长安,凭借杨氏在关中的影响力,说不定能站稳脚跟。于是,杨玄感命其弟杨积善率大军屯兵皇天原,吸引住卫文升的注意力。而后他率领一支骑军,绕渑池、崤谷,直扑长安。长安此时,兵力空虚。
可谁想到,当他们途径弘农时,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弘农太守听闻杨玄感攻入关中以后,立刻下令,将杨家祖坟尽数掘开,并将杨素的尸体,曝尸荒野。
这在古时,是一种极其凶残的手段。
杨玄感得知消息后,愤怒不已。任凭李密如何劝说,他都不肯听从,挥兵猛攻弘农,誓要报仇雪恨。然而,早已做好准备的弘农太守,死守弘农,不肯出击。潼关守将卫文通出兵援救,更有卫文升命人回兵夹击。杨玄感在弘农城下惨败,只带着十余骑,仓皇逃回皇天原。
可就在他抵达皇天原的时候,却意外的得知一个消息:荥阳失守、虎牢关失守……
……
正如李言庆所猜测的那样,杨玄感果然没有再对巩县用兵。
并非杨玄感没有能力攻破巩县,而是他根本无需费这个力气。杨玄感只要攻下洛阳,则隋军必然大乱。因为在这东都城内,隋军文武大臣的家眷,多留居其中。杨玄感可以凭借这些家眷,令隋军内部发生分裂。只要隋军内讧一起,他大事可成。到时候,杨玄感无需再去攻打巩县,巩县也将不攻自破。李言庆清楚这个道理,同样杨玄感,也很清楚这个道理。
成败的关键,就是时间。
洛阳一日不破,隋军就会疯狂回援;可洛阳一旦被破,隋军不战自溃。
言庆赌博的,也就是杨玄感无法攻破洛阳。
不过,为保证粮道通畅,杨玄感在黑石关,扎下一支兵马,牢牢监视着李言庆的一举一动。
言庆若是妄动,则黑石关八千兵马,就会立刻出击。
当然了,言庆若是没有动作,黑石关的叛军也不会轻举妄动。这就是一个制衡,黑石关也好,巩县也罢,谁都不敢率先动手。然则随洛阳战事越发激烈,隋军援兵的脚步声日益逼近,黑石关的叛军,也随之出现变数……
七月末,战事已持续月余。
巩县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却显得格外平静。
城墙已修缮完毕,早先出现的缺口,也都纷纷堵上。言庆有下令,将城墙加高加厚,以应对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战事。除此之外,他派出斥候探马,密切关注各方消息。在城中,又加强了警戒,命马三宝、韩仲、谢安民三人,全日不间断巡逻,以防止居心叵测者的异动。
剩余时间,他就守在县衙中,处理各种繁琐杂物。
在立秋之后,郑世安突然病情加重,卧床不起。大夫说,郑世安快不行了……即便是有言虎每日用气功为他调理身子,依旧无法挽回身体日益衰坏的事实。特别是在巩县七日血战的几天中,郑世安可说是担惊受怕。他并不是害怕死!事实上,到了郑世安这个年纪,生死早已经被他看淡。该享的福享了,不该享的福,也享了。膝下还有言庆,他可谓此生无憾。
郑世安所担心的,是言庆的安危。
他对毛小念说:“言庆自从跟着我,就没有过一天好日子。
以前寄人篱下,仰人鼻息;而后又要勾心斗角,谋取利益。我原本想让他赚取军功,将来有个更远大的前程。可谁想……那孩子险些丧命于高句丽不说,还被人构陷,被人冤枉。
如今,他又面临大战,实在是苦了他。
我死不要紧,可如果言庆有个三长两短,我就算是死了,也不会瞑目。”
裴淑英也好,毛小念也罢,还有王正,雄大锤,都纷纷安慰郑世安。但这老人的心事一起,就再也无法放下。即便等战事平静下来以后,郑世安同样是莫名紧张。一会儿想着叛军会不会胜利;一会儿又想着巩县会不会被攻破。加上秋日萧瑟,正是肃杀时节,身子骨就变得,越发不行了。
李言庆在处理完公务之后,时常回家,与郑世安作伴。
年纪大了,这话语就变得多了,而且喜欢回忆。特别是当雄大锤王正也在的时候,郑世安就会说起言庆小时候的事情。每次一提起来,就滔滔不绝,颇有些得意。雄大锤和王正不表示一番羡慕之情,他的话就断然不会停止。言庆每次,都会安静的坐在他旁边,聆听着。
郑世安回忆,对于言庆来说,未尝不是一种美好。
事实上,在过往的十五年中,也许最无忧无虑,最快活的日子,就是郑家安远堂的六年吧……
服侍着郑世安睡下后,言庆准备返回县衙。
马三宝突然送来一封书信,“公子,这是刚才有人在城下射来箭书,说是要转交给公子。”
“箭书?”
言庆结果书信,见信成卷筒状。
所谓箭书,就是把书信卷在箭矢上,射出去。可如今这个时候,会是谁送来的箭书呢?
言庆打开来扫了一眼,脸色顿时变了。
书信者,正是虹霓关守将,如今刚占领了金堤关的隋军左武卫府果毅都尉辛文礼。
这辛文礼,非新文礼,是左武卫将军辛世雄的侄子。言庆在高句丽时,曾解救出辛世雄。但由于环境所迫,最终还是没能把辛世雄活着救回来。只带回了辛世雄的骨灰和衣甲,并在言庆返回巩县之后,托冯智玳转交给辛文礼。此后李言庆就再也没有和辛文礼,做任何联系。
知道言庆和辛文礼之间有联系的人,并不多。
除了麦子仲、冯盎、谢科和郑宏毅三人之外,其他人一概不知。
此次,辛文礼夺取金堤关后,却立刻派人,前往巩县。
信中说:公子此前送我叔父还家,此大恩大德,辛文礼不敢忘怀。如今叛军肆虐,正是我等报效国家的时候。我现在占领了金堤关,势必会引得虎牢关和荥阳的叛军夹击。祈望公子能够助我一臂之力,守住金堤关。只待大军渡过河水,叛军不战自溃,到时候公子当为首功。
想来,辛文礼也知道言庆如今尚在死守巩县,故而向他求助。
言庆思忖之后,决定帮这辛文礼一把。他一边暗中派人与房玄龄徐世绩等人联络,请他们联手攻击荥阳县。郑善愿,不过是一头纸老虎。只需一两次,就可以把他吓得不敢再出动。
同时言庆又派人与辛文礼联络。
在信中只有一句话:金堤历风雨,汜水逆流时。
虎牢关,又名汜水关。当来渊出兵攻打金堤关的时候,就是我复夺汜水关的日子。而后,言庆命斥候,严密监视虎牢关的动向。并秘密从巩县士绅豪门家中,强征战马五百匹,凑成一支骑军,蓄势待发。
杨玄感向关中挺进,来渊也意识到局势不妙。
七月二十八日,来渊等不到郑善愿的援助,又见隋军兵临怀县,随时可能渡河。他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于是点起虎牢关叛军三千人,只留有五百兵马驻守虎牢关,向金堤关发动攻击。
一时间,金堤关狼烟再起。
辛文礼因为是偷袭金堤关,手下并无太多兵马,只三四百人。
所以面对来渊的挑战,辛文礼死守金堤关不出。凭借着金堤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防御工事,与来渊死死拖在了金堤关城下。七月三十日,言庆率五百骑军,与深夜悄然离开巩县。他假冒叛军荥阳援兵,于第二天凌晨时分,诈开虎牢关城门。留守在虎牢关的叛军将领,被阚棱斩首,五百叛军只坚持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四散溃逃。言庆随即,夺取了虎牢关。
虎牢关丢失,意味着来渊失去了根基。
得知消息后的来渊,立刻回师准备夺取虎牢关。不想在牛渚口遭遇李言庆伏击,辛文礼随后追击,两下夹攻之下,叛军惨败而回。来渊在河渡口畔,被言庆追上,无奈下横剑自刎。
虎牢关复夺,使得河洛门户洞开。
隋军援兵纷沓而至……
……
郑善愿,静静跪坐在祖庙中,看着祖宗的灵位,眼中透出茫然之色。
“归昌公,如若不能尽速夺回虎牢关,则大将军必将面对数面迎敌的窘况。此时此刻,万不能再有犹豫。”
说话的,正是七房族长,郑士则。
“士则,夺回虎牢关,就能获取胜利?”
郑善愿眼睛一亮,瞪着郑士则,满怀期盼的问道。
他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了杨玄感身上。这辈子他的赌运一直不太好,原以为这次能转运了,却不想是风云突变。
郑士则坚定颔首:“这是自然。
只要夺回虎牢关,就可以关闭河洛门户。到时候咱们依托虎牢雄关和荥阳古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