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篡唐(庚新)-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我凡人,焉能揣摩他的心思?”
高履行这句话,可是话里有话。
高士廉又岂能听不出端倪?
他眼睛一脸,脸上浮现出一抹古怪的笑容。
“如此,你这就去把柳青找来。
我还有些疑问想要向他请教……另外,返回海门镇,集结兵马,准备和宁长真交锋。”
海门镇,位于海边,是一处极为重要的港口。
隋唐时期,大型的远洋海船还没有出现,但小型海船,已然发展成型。作为东南门户,海门镇以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贸易港口。东南亚地区的小国,通过海门镇,将南洋的货物源源不断输入,同时又通过海门镇,输出无数中原商品。
事实上,不仅仅是华夏的货物由此输出,包括天竺,真腊等地的货物,也由此向外输出。
相比起邕州的都稜镇而言,海门镇无疑要繁华百倍。
高履行,时任海门鹰扬郎将,海门县丞……
……
京山,府衙。
房玄龄已换上了一身孝装,静静跪坐堂上。
父亲病故,他身为长子本应守灵。可由于战事吃紧,他却无法返回家中尽人子之事。
所以,每当傍晚,他就在府中私设的灵堂里,跪上半个时辰。
待时辰过,房玄龄起身走出灵堂。
灵堂外,一身孝装打扮的王氏和房遗直,正静静守候。
房遗直年纪还小,而从钱塘到京山这一路,又有些不太安定。故而房夫人命王氏陪同,和房遗直一同前来……这王氏,原本是江淮悍匪西门君羡的老婆。早年间,西门君羡被人冤枉,正逢房玄龄为丹阳郡丞,为他夫妇洗清了罪名,还以清白。
然而,当杜伏威肆虐江淮的时候,房玄龄险些被西门君羡所杀。
正是这王氏挺身而出,不惜和西门君羡反目,背着房玄龄从乱军中杀出一条血路。
王氏天生神力,善使一对铜槌。
虽未必能称得上万夫不挡之勇,可是在战场上,鲜有人能够匹敌。
哪怕是杜伏威那等悍勇之人,也对王氏敬佩无比……后来,王氏嫁给了房玄龄。这也是房玄龄自成亲以来,房夫人唯一点头的一桩亲事,权作是对王氏救出房玄龄的感激。
王氏为房玄龄生下一子一女。
子名遗爱,是房家二男;女单名一个娇字,也是房玄龄五个孩子中,唯一一女。
有王氏护佑房遗直,房夫人非常放心。
同时派王氏过来,也有监督房玄龄的意思……
“杜将军在堂上,已等候多时了。”
王氏带着房遗直上前,为房玄龄整了整衣衫,轻声说道。
“恩,我这就过去。”
房玄龄点点头,看了看房遗直。
房遗直很乖巧的径自走进了灵堂。
“幼娘,最近京山恐怕不太安宁……我要忙于公事,也无法照拂你们。家里的事情,就托付给你。一应下人,皆由你调遣……记住,一定要多加留意。”
幼娘是王氏的名字。
听房玄龄叮嘱,她温婉一笑,“相公只管放心,若有那不长眼的,妾身定让他们生死两难。”
声音很柔和,却透着一股子强悍之气。
房玄龄也忍不住暗自苦笑:这个王幼娘,品性是好的,只是这杀气,却盛了些!
房玄龄四个儿子中,也是以房遗爱最为暴躁勇猛。
年七岁,却是天生神力,连府中许多成年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也许,这种房家族人中少见的勇武,就是从王氏那里传下来。
房玄龄来到堂上,就看见一个青年武将,起身相迎。
这青年的年纪,大约在二十二三,生的颇有些豪迈。一袭青衫,却又令他略显几分书卷气,见房玄龄进来,他连忙上前拱手行礼,“房大人,恕末将叨扰。”
“总管快快请坐,房某家中琐事缠身,令总管久候,还请见谅。”
“那里,老大人一生为国……伏威仰慕的紧,只恨未能聆听教诲。如今突然……大人节哀。”
这青年,正是杜伏威。
房玄龄拱手客套,而后与他一起坐下。
“大人,昨日从江右传来消息,李道玄病重,连夜返回襄州。
而荆门唐军,将有李道宗接掌……末将以为,唐军此时正处于混乱,我们可趁机渡江,一举将之击溃。”
“杜总管,真以为李道玄是病重离去?”
杜伏威一怔,愕然问道:“莫非其中有诈?”
房玄龄冷笑一声,“咱们和李道玄认识的时间不久,可是这交道,却打了不少。
从去年开始,你我两相夹击,这李道玄指挥游刃有余。
此人性情颇为坚韧,是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主儿。突然间病重离去……而且走的这么匆忙,甚至连继任者都不愿意等……哈,李唐莫非欺我房玄龄是傻子吗?”
杜伏威闻听,顿时悚然。
“我敢保证,此刻江右唐军大营中,一定有大人物坐镇。
不是李世民小儿,就是那李瑗秘密抵达……想用这等雕虫小技让我上当,未免太小觑了我房玄龄。”
杜伏威不由得连连点头。
“杜总管!”
“末将在……”
“呵呵,你我结交已有多年,此地不是军营,你无需拘束。
我记得,杜总管是开皇十八年生人,可对?”
对于房玄龄这种莫名其妙的转变话题,杜伏威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正是,开皇十八年八月。”
“哈,居然是八月?”
房玄龄忍不住笑了,“看到总管,房某想不服老都不成了……我有一个小兄弟,和总管同年同月生人。而他如今,已贵为王爵,独镇一方,实在令人感慨啊……”
杜伏威愕然,他由于了一下,轻声道:“大人所说的,可是李唐河南王?”
“杜总管也知河南王?”
“哈,杜某虽出身不好,却也不是没有耳朵的人。
河南王以六岁之龄创咏鹅体,十岁即作出《三国演义》,广为流传,杜某也时常翻看呢……呵呵,鹅公子之才,实非我可相比。每读三国,总是感受颇深呢。”
萧隋朝廷里,对于房玄龄和李言庆之间的关系,非常清楚。
当年李言庆一首石灰吟,令房彦谦为天下人所知。房家和李言庆颇为交好,甚至于张仲坚,也曾和李言庆称兄道弟。而且,萧太后也对李言庆颇为称道,曾私下和人言:恨半缘君非杨家子。
她不记恨李言庆背叛隋朝,那是因为他身上,流淌的是李家血脉。
而且,李言庆救出尧君素,更为杨侗报仇雪恨,这份情意,萧太后铭记在心中。
言及李渊,萧太后会咬牙切齿。
言及王世充,她也是恨之入骨……
偏偏谈到李言庆的时候,萧太后最多也就是表露出几分遗憾。
用萧太后的话说:当年哀家曾想要把小孙女嫁给半缘君……如果不是有人阻挠,说不得现在,已经是一家人。别人忌惮他李家子,可哀家却不会这么短视……
至于是谁阻挠?
萧太后没有说过。
不过南阳公主曾透过口风:阻挠这桩婚事的人,正是宇文化及!
所以,房玄龄无需忌讳他和李言庆之间的关系,杜伏威更不会感觉有什么古怪。
这年头,名士二字,勿论贫贱富贵,都是无比敬重。
更何况那李言庆,可是真格的本事……不但是清流宗师,更是那不逊色历代名将的帅才。
杜伏威犹豫了一下,突然鼓足勇气道:“房公,伏威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哦?”
“房公善谋,也当知如今局势。
伏威想要请教房公的是……眼前这局势,咱们还有机会吗?”
第二六章 房玄龄的选择(四)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其实,房玄龄也不是没有心理准备。他把话题转到李言庆的身上,本身就是一种试探。
只不过,房玄龄没有想到,杜伏威会这么直接的问出来。
什么叫做‘还有机会吗’?
说白了就是杜伏威开始动摇了……他对当初归顺萧隋的决定,似乎有些后悔了!
这也是人之常情。
杜伏威和房玄龄毕竟不太一样。
房氏也算是山东大族,房彦谦虽然很出名,但却并不只是他这一支。事实上,房彦谦如果不是因为李言庆那一首石灰吟而声名鹊起的话,在房氏族中的地位并不高。隋唐之交,房氏共出现了三个名人,除房彦谦之外,尚有房玄藻和房献伯。
这两个人在当时,才是受房家鼎力支持的人。
但是,随着房玄藻两人被杀之后,房家依旧没有把主要精力投注于房彦谦一支。
毕竟是山东大族,处于李唐治下。
于是房家又开始培养新的人才,以寄希望他日在李唐治下站稳脚跟。
不过,秉承‘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世族哲学,房家还是给予了房玄龄一部分支持。所以,即便萧隋没落,房玄龄凭借房家的力量,也能够自保。
这就是在乱世之中,身为世家子弟的好处……
而杜伏威呢,只是一个草根出身。
在乱世中,他或者窃国称王,或者身败名裂,绝无第二个选择。身为江淮悍匪,自封历阳总管,可那又如何?比他更强横的英雄,诸如窦建德、李密之流,不全都被干掉了吗?杜伏威很清楚自己的劣势……行军打仗,他不害怕;搏杀疆场,也无所畏惧。可是他的年纪太轻,今年也不过二十三而已,资历太浅……
论名声,他不如李密。
论阅历,他比不得窦建德……
更不要说出身如李密和王世充!
可现在,这些人都已经死了。
杜伏威当初提出要归顺萧隋,是因为李渊尚未登基。
在大多数人眼里,隋室仍为正统。但现在呢?隋室已经日暮西山,而李唐王天下之像,更无可阻挡。在这样的情况下,杜伏威若不做些打算,也就不是杜伏威了。
这头江淮虓虎,不禁凶猛,也很聪明。
房玄龄心里暗自叹了口气,语气依旧温和,“杜总管……”
杜伏威连忙道:“大人,总管一说不过是个笑话。自伏威义阳惨败,已当不得总管二字。
若大人不嫌弃,可直呼伏威之名,或似当年,唤一声老杜就行。”
“呵呵呵,老杜二字,伏威恐怕是当不得的。”
杜伏威脸色一变,眼中闪过一抹凶光。
“房乔这么说,并非是看你不起。
而是我有一好友,亦名‘老杜’……呵呵,若将来相见,岂不是混了?不过,房乔痴长总管些年岁,老杜称不得,小杜却可唤出口……只是不知道如此,是否冒昧?”
原以为房玄龄不同意,是看他不起。
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一个愿意。
想想,自己和房玄龄相差了近二十岁,人家唤他一声小杜,倒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杜伏威马上就反应过来。
房乔是什么意思?
他有一个好友,也叫老杜?那是谁……哦,我想起来了,房乔有一挚友,名杜如晦。
慢着慢着,杜如晦如今好像是在李唐朝中效力。
似乎是河南王一系中人。
虽则河南王现在去了岭南,可是这杜如晦却在塞北稳如泰山。据说此人手段强硬,对异族……特别是靺鞨、契丹以及高句丽人,更是血腥异常,人号杜阎王。
刚才,房乔说‘见面混了’,莫非他已想好了出路?
想到这里,杜伏威眼中一亮,多多少少已明白了房乔的意思。
房玄龄很清楚杜伏威此刻的心理。
他想要找一个好出路,却没有这方面的门道。
“小杜,你我交锋多年,也合作多年!”房玄龄开口道:“加起来,也有七八年之久了。有些事情,我实在不忍心瞒你……最近以来,太后和陛下,已做好了出海的准备。”
“啊?”
“去年我出使长安,曾与河南王把酒言欢。
河南王曾言明:李唐一统,势在必行,无人可以阻碍。于公,他是为天下计,于私,他身为李唐宗室,断然不可能允许一个分裂的国家。张公豪勇,却少了这份决心,所以很难抵挡住李唐大军……不过,河南王念在昔年旧情,又言:天下之大,非只中原。
他送给张公一副地图,更动摇了张公的决心。
所以,从去年开始,朝廷已开始着手准备撤退……这后梁之战,不过是为撤退,争取时间。”
“竟有此事?”
杜伏威不禁惊呼一声,脸上流露出一抹骇然之色。
若是这样的话,自己和手下那些儿郎们打生打死,究竟有什么意义?
“小杜可是觉得,咱们这样做,没有意义吗?”
房玄龄看出了杜伏威的心思,不由得笑了……一开始,自己也想不通。不过后来房彦谦的一席话,却让他豁然开朗:你们拼的越狠,朝廷这边走的就越干净。
荆门!
只要荆门一失,也就是朝廷动迁之日。
朝廷一走,整个江东,将尽归于你掌控之中。合江左之地,足以令你在李唐,站稳脚跟。
更重要的是,当李言庆南下岭南的时候,房彦谦甚至为房玄龄,设计好了所有的退路。
而所有的暗棋,已在房彦谦病故之时,开始行动。
杜伏威道:“伏威可以不计生死,可麾下数万弟兄,却不能不顾及啊。
当年兄弟们追随伏威,只是想求一个活路。如今……房大人,请念在你我同僚之谊,为伏威寻一出路吧。”
房玄龄笑了!
你既然把话说开了,那事情也就好办了。
“其实,你我面前,就摆着一条出路。”
“投降李唐?”
“不,不是投降,而是起事。
只不过,我们投靠的,并不是江右的李世民……呵呵,我觉得,咱们最好的选择,是河南王。”
“河南王?”
杜伏威蹙起眉头,轻声道:“可他现在在岭南,虽名为节制五十四州县,可实际上形同流放。投靠他……”
“哈,正因为他在岭南,才能给予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还请大人指点。”
房玄龄深吸一口气,用手指沾水,在书案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岭南地形图。
“岭南,虽则偏远,但却不为朝廷所重。
河南王控制岭南,已成定局……据我细作打探,在不久前,他已经拿下了邕州。
而冯氏,也表示出一些动摇,冯盎据说已派其次子,前往宣化。
宁长真难以支撑这样的局面,而河南王欲治岭南,更需要大批的人手前去相助。
小杜,你才华出众,武艺绝伦。
若归顺长安,又会是怎样的局面?呵呵,我可以告诉你,定然是马放南山,解甲归田。拿着些不起眼的俸禄,苟延残喘罢了……可你这时候若投了河南王,无疑是雪中送炭。你当知道,河南王是个念及旧情的人,为他做事的人,如今都已独镇一方。
秦王,未必愿意真心用你。
可是河南王,却会让你人尽其才……试想,岭南虽偏远,未尝不是一处你我施展拳脚的大好去处。”
杜伏威心里面已经同意了,可表面上还是流露出一丝沉吟之色。
片刻后,他轻声问道:“敢问大人,伏威当如何投奔呢?”
“嘿嘿,眼前有大好的机会,正是你投奔岭南的最好时机……”
房玄龄刚要详细解说,忽闻大堂外有家人禀报:“大人,岭南有最新战报传来。”
“哦?”
房玄龄连忙起身,走出大堂。
杜伏威也不敢怠慢,亦步亦趋。
从家人手中接过一封书信,房玄龄迅速扫了一眼之后,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
“大人,岭南有什么消息?”
房玄龄抬起头,看着杜伏威呵呵一笑,“河南王数日前,于临江设伏,大败宁长真。
贼酋宁长真被当场格杀,其子宁玄率残部突围,向僚子逃亡……河南王不日将前往交趾,设立安南都督府。岭南大局已定,想必不日之内,朝廷必有行动。”
杜伏威呆怔怔,半天说不出话来。
狗屎的细作……
你真他娘的当我是傻子吗?
细作能打听出来李言庆的具体动向,连他要去交趾做什么事情,都能打听清楚?
这帮子家伙,果然是……
只怕他房玄龄与李言庆之间的联络,从一开始就没有断绝过。
摆在杜伏威面前,有三条路。
归顺李世民,但这辈子,估计也就是这样子了,挂个闲职,以后再难施展才华。
随萧隋一同前往南洋?
那里……也许很好,也许只是一片蛮荒。
更重要的是,自己没有任何根基。如果房玄龄不跟过去的话,估计他也难出头。
剩下一条出路,就是投奔李言庆。
虽然同样是归顺李唐,但性质却大不相同。
岭南天高皇帝远,河南王声名摆放在那边,断然不会怠慢了自己。
更重要的是,房玄龄看起来已经做出了决断……以他和河南王之间的交情,自己在岭南,也能有个靠山依持。
想到这里,杜伏威在瞬间也下定了决心。
和房玄龄一起重回大厅之后,他突然拱手一揖,恭敬道:“房大人,还请您为伏威指点迷津,如今之计,伏威又当如何作为呢?”
第二七章 俚之危
临江,亦即华夏和越南边境东段上的界河,北仑河。
发源于十万大山之中,想东南在后世的东兴市和越南芒街之间,流入北部湾海域。
全长109公里,而下游六十公里,则构成了中国和越南的边界线。
但是,在公元620年,这里已经被纳入了大唐治下。事实上后世所谓的越南,自有汉以来,一直都是华夏不可分割的领土。自汉以来,这个地方被命名为交趾。
武德四年三月的一天,北仑河口喊杀声震天。
身着白色战衣的黑俚人,和身着隋朝制式的黑色衣甲的白俚人,正混战在一处。
战场上,黑白交织一处,血肉横飞。
正值春汛时节的临江,河水已经被鲜血染红。
临江南岸,一支唐军装束的人马,正列阵观战;而临江北岸,黑白俚厮杀在一起,难解难分。
李言庆勒马立于高岗上,鸟瞰这个战场。
对于黑白俚之间的战斗,他没有半点兴趣。黑俚和白俚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数十年,乃至于百年的仇恨,必须用鲜血才能够洗刷干净。
这一战,事在必行,无人可以阻挠。杀红了眼的黑俚,在罗窦的督战之下,疯狂的和白俚纠缠在一起。而白俚人呢,也知道这一战关乎他们的生死,更拼死一战。
李言庆所关心的,是在高岗下的一处小战场。
一个灰衣僧人,正在战场中,和一个老者酣战一处。
说是老者,年纪大约在五六十岁的模样。也许是钦州的风水独好,这老者的样貌,看上去颇为年轻。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瘦削的身体,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手中是一柄大马士革弯刀,杀法凶狠。
每一刀挥出,都带着一股奇异的回旋力道,刀刀致命;而僧人,却显得游刃有余。
他手中使得是一对链锤。
或者说,是一个锁链,两端系着沉甸甸的铁锤。
势大力沉,威力无穷……如果熟悉这兵器的话,就知道这和尚用的兵器,俗名两头蛇,有名飞龙锤,是少林寺独有的一种兵器。其用途可强身健体,也能护身杀敌。在平时,飞龙锤的效用,和雄阔海所练的混元球很相似;但在搏杀的时候,其威力更甚于普通的兵器。
老者,正是钦州俚帅,宁长真。
而那僧人,也就是宁长真的老对手,专程从番禺赶来的言虎。
李言庆在平定了邕州之后,马不停蹄,率部星夜赶赴钦州。与此同时,受到消息的冯盎,也立刻做出了反应。他并没有出兵攻打李言庆,而是命其次子冯智玳,以及名义上算是冯家女婿的郑宏毅两人,率俚兵三千,前来钦州为李言庆助战。
冯智玳和李言庆之间的关系,很复杂。
当年一征高句丽的时候,他和李言庆发生过冲突;然而在平壤之战后,却又被李言庆两次相救,这才活着返回中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冯智玳欠着李言庆的人情。
而郑宏毅……那就更不用提了!
言虎和冯盎是老朋友,本来对宁长真这一战,李言庆并没有打算让言虎出马。
他已经做出决定,宁长真由他亲自解决。
哪知言虎一听宁长真之名,二话不说,逼着李言庆同意,由他出手来对付宁长真。
“玉娃儿,自当年周山之战以后,我言家村满门尽没。
我这二十年来,在太室山中苦修,勤练武艺,所为的就是要手刃那俚贼宁长真……宁长真,谁也不许和我抢,他是我的……如果谁敢和我抢,休怪我翻脸不认人。”
积郁二十年的毁家之恨,可不是念念佛经就可以化解。
哪怕佛家里说什么放下屠刀,但对言虎来说,宁长真就是他修佛道路上的业障。
他这一辈子,有三个业障。
李言庆下落不明,生死不知……不过如今李言庆已经找到。
女儿不知他的存在,也不清楚她过得怎样……而今,冯果和言虎已经相认,并且嫁入豪门,成为五姓七望之一,荥阳郑氏的媳妇。这个结果,勿论是对冯家也好,还是对言虎也罢,都是巨大的安慰。
三个业障,只剩下宁长真一个。
言虎的理由如此充分,让李言庆也无法反驳。
不过,他还是派出沈光在一旁观战,以防备发生万一。
人道是,老不以筋骨为能。
宁长真虽然悍勇,却终究比不得二十年如一日,苦心修行的言虎。两人大战了数十个回合后,宁长真便有些抵挡不住。李言庆这才把目光收回,专注于黑白俚的战事。
“王爷!”
李端催马上前,在李言庆身后停下。
“李先生,有事儿吗?”
“此战,宁贼必败……王爷今后,便可以安坐钦州了。”
哪知,李言庆却摇了摇头,似乎并不太同意李端的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