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高科技军阀(银刀)-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俄成立未久,自保尚难,只怕未必有余力进犯我国。”陈乾声不以为然的说道,“何况,他们还想要和我国交好,去年其领袖列宁还发表宣言,说要废除沙皇俄国同我国之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将沙俄强占我国之国土全部交还我国。”
“他们那时候发表这样的宣言,目的是为了摆脱孤立状态,以有时间巩固内部。苏俄较之原来的沙俄,更为凶残和狡猾,对我国的野心,是不会因为什么主义而改变的。”杨朔铭明白陈乾声作为一个研究过社惠主义的学者,对苏俄那些诱人口号的好感一时不易消除,竟然说了一句糙话,“孩子都死了你来奶了,糊弄谁呢?”
“别忘了,那时小徐将军已经收回了外蒙和唐努乌梁海,西方列强也答应战后取消不平等条约,他们只不过送个空头人情而已,当不得真的。”傅鸿儒也冷笑了一声,说道。
“何况,这一次京城里发生的事,弄不好也和他们有关。因为一个混乱的中国,不光对日本有利,对俄国也同样有利。”杨朔铭接着说道,“列宁主义从本质上说,就是以侵略为宗旨的,它既然奉行‘用暴力推翻一切现存的社会制度’,那么所有关于和平民主的说道,都只是力量不足时的权宜之计,是谋略,等到时机成熟,都可以统统抛弃掉的。”
听到杨朔铭后面这句话,陈乾声有些明白过来,不自主的连连点头。
虽然杨朔铭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比不上陈乾声,但他毕竟是一个“过来人”,对于后世共有主义带给全世界的灾难和苏联帝国对外输出**的罪恶,他知道得要比这个时代的人多得多。
“瀚之说的有道理。要真是他们在背后唆使学生采用暴力对抗政府的话,就太可怕了。”陈乾声说道。
“如果学生们真是受他们指使的话,那他们北洋系的麻烦可就大了。”傅鸿儒沉声说道。
傅鸿儒虽然是绿林出身,但作为唐璟曾经的军师,对于类似的阴谋诡计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认识得要比陈乾声这样的学者清楚得多。
“不错,我担心他们还会有更大的动作,所以哪怕是为了防止国家陷于无政府状态,我也要回到京城。”杨朔铭淡淡一笑,说道,“再说了,我老婆孩子还都在京里呢。我可不想看到她们出事。”
“瀚之的意思,是不是说他们很可能还会继续鼓动学生,引出更大的祸端?”
杨朔铭的话说到这个份儿上,陈乾声也完全醒悟了过来,不由得满心焦虑地说道。
“这可以说是一定的。”杨朔铭点了点头,“一旦苏俄全面介入我国内政,国人受所谓‘主义’挑拨,溺于内斗不能自拔,仇恨于残忍与日俱增,我国今后必然战端频仍,学潮工潮不断,举国淹没于无尽血泊之中,成真正‘混战’之局。”
听到杨朔铭的话,陈乾声和傅鸿儒全都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寒噤。
“你回去也好。”此时傅鸿儒已经完全被杨朔铭说服,他也明白了为什么杨朔铭会如此坚定的决定回京,“而且,对瀚之来说,这次的学潮,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什么难得的机会?”傅鸿
在会议结束,傅鸿儒回到自己的居处时,天已经黑了。
傅鸿儒刚在椅子上坐下,内室便有一个银铃般的声音传了出来。
“他这会也开得太长了吧?”声音里明显的透着不满。
“九妹?”傅鸿儒听出了对方的声音,立刻站起身来,这时门帘一闪,一身俏丽汉装的唐九妹蹦蹦跳跳地溜达了出来。
“他今天都说什么了?傅叔?是要回京城吗?”唐九妹以灵巧的步伐在傅鸿儒的身边转了一圈,仿佛又回到了天云山山寨一样。
“猜对了,真是个聪明的娃娃。”傅鸿儒有些吃惊地看着唐九妹,说道,“正是这样,可能这几天就要动身了。”
九妹的目光不知怎么忽然变得暗淡了下来。
傅鸿儒注意到了唐九妹表情的异样,他象是明白了什么,嘴角不由得现出了一丝微笑。
“他此次回京和上次不同,需要有贴身的人护卫。九妹要是愿意的话,我想还是九妹保护他比较好,毕竟都是从老窝子出来的人。”
“好啊。”唐九妹有些害羞地点了点头,轻声答道。尽管她努力的压抑住自己心花怒放的样子,但还是让傅鸿儒看了出来。
对于这个故主的女儿,他一直也是当成自己的女儿来看待的。
“小滑头,没别的事,快去睡吧。天不早了。”傅鸿儒笑道。
“嗯,谢谢傅叔。”唐九妹开心地跑开了。
目送着唐九妹的身影在门口消失,傅鸿儒重新坐在了桌前,他想了想,取出了笔墨,开始写起信来。
1920年9月27日,北京,居仁堂,中国民国大总统府。
此时,中国政府的军政要员们,正在听一位官员用中文朗读《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外交人民委员部致中华民国外交部照会》:“一年多以前,1919年7月25日,俄罗斯联邦外交人民委员部曾向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发表宣言,表示俄国政府废除以前同中国订立的一切沙皇条约,并将沙皇政府和俄国资产阶级用强力夺取和占有的中国人民的一切,全部交还中国人民,同时建议中国政府同我国进行正式谈判,以建立友好关系。”
“现在我们得到通知,中国政府已收到这一宣言,并且知道中国人民的各个不同阶层和团体都表示真诚希望中国政府同我国进行谈判,以建立中俄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我们请求中国政府派遣军事外交代表团来莫斯科,我们将怀着巨大的喜悦欢迎中国代表团到达莫斯科。我们希望通过同贵国代表直接谈判,获得有关中俄共同利益的相互谅解。我们相信,为了两国人民的共同幸福,俄国和中国人民之间没有不可解决的问题。我们知道,俄国和中国人民的敌人极力阻碍我们两国的友好和接近,他们明白,我们两大民族的友谊和互助将使中国强盛,以致任何外国人都不能再像现在那样奴役和掠夺中国和中国人民。”
“令人遗憾的是,在迅速建立俄中两国友好关系方面,还存在有某种障碍。我国政府希望贵国确信我国对于中国的真诚和友谊态度,但是我国至今没有接到必要的指示,让我们着手将两国人民的友谊固定下来。”
“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部对两国接近放慢,致使双方政治上和贸易上的重要利益不能得到实现,而感到遗憾。为了帮助和加快两国人民友谊的建立,特此声明:我们坚决遵守1919年7月25日俄罗斯苏维埃政府宣言所阐明的各项原则,并根据这些原则缔结中俄友好协定。”
“为了发展前次宣言的原则,外交人民委员部认为,为了两国的利益,有必要向中华民国外交部提出下列协定的要点:”
“1。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宣布,以前历届政府同中国订立的一切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一切俄国租界,并将沙皇政府和俄国资产阶从中国夺得的一切,都无偿地永久归还中国。”
“2。两国政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立即建立经常的贸易和经济往来。随后缔约双方将遵照最惠国的原则,另行缔结有关这方面的专门条约。”
“3。中华民国政府承担下列义务:(1)不给俄国的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任何支持,不准他们在中国境内活动。(2)将在签订本条约时留在中国境内的反抗苏俄及其盟国的军队和组织解除武装,加以拘留,并引渡给苏俄政府,把他们的武装、物资、财产全部移交苏俄政府。(3)苏俄政府对于那些对中华民国进行叛乱斗争的个人和组织,亦承担同样的义务。”
“4。凡居留在中国的俄国公民均应服从中华民国境内现行的一切法律和规定,不得享有任何治外法权。居留在俄国的中国公民均应服从苏俄境内现行的一切法律和规定。”
“5。中华民国政府承担下列义务:本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立即同未经苏俄政府委任而自命为俄国外交和领事代表的人断绝来往,一并把他们逐出中国国境。”
“将中国境内属于俄国大使馆和领事馆的房产以及大使馆和领事馆的其他财产和档案,归还以苏俄政府为代表的俄国。”
“6。苏俄政府放弃中国因义和团起义而偿付的任何赔款,其条件是:中华民国政府不得在任何情况下,把此项赔款付给非法提出此项要求的前俄国领事或任何其他个人或俄国团体。”
“7。本条约签订以后,中华民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立即互派外交和领事代表机构。”
“8。俄中两国政府同意为苏俄需要另行签订使用中东铁路办法的专门条约,在订立条约时,除中俄两国外,远东共和国亦参加。”
“外交人民委员部提出上述各点,作为主要条款,中国政府亦可为了两国的共同利益,提出修改意见。”
“中俄两大民族的关系,不限于上述协定中所述各点,两国代表今后还需要在另订的专门的协定中解决贸易、边界、铁路、关税以及其他问题。”
“我们将采取一切措施,以建立双方间最亲密的诚挚友谊,并希望中国政府具有同样的诚意,并迅速提出建议,以便尽快缔结友好条约。”
“副外交人民委员:喀拉罕。”
听完了苏俄政府对华宣言全文的宣读,很多与会者的脸上都现出了不以为然的神情。
“既然是政府宣言,为何不见其领袖签名?而仅仅是一个什么副职的外交人员?”副总统冯国璋有些恼火地问道,“摆明了就是说说而已”
第二百二十七章 “九?二八”惨案
“另外,这份照会竟然声称向‘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发表宣言我中华民国政府只有一个哪来的南方政府?”段祺瑞阴沉着脸,猛地站起身来,目光一一扫过在场的人们,大声说道,“居心险恶之至”
此时的段祺瑞,虽然被西原借款事件搞得焦头烂额,但此时此刻,却看不出来他有丝毫退缩之意。
“是啊孙氏逆党成立的所谓‘广东**军政府’已然被彻底剿灭,两广巡阅使也已经裁撤,杨瀚之正动身来京述职,何来南方政府一说?”徐世昌也说道,“这份宣言,表面上看显得光明磊落,亲切无比,实际却内怀杀机,隐隐有挑唆我国南北对立之意,我们不可不防。”
“苏俄不仅仅是挑唆我国南北对立,其宣称对‘中国人民’讲话,更有挑动我国民众和政府对立之意。”教育总长傅增湘叹息了一声,说道,“六月四日之学生游行,若非不法之徒有意挑唆,以我京师诸大学青年学生之自律,绝不会有这等违法之事”
“是,这当中的隐情,至今无法弄清楚。”新任步军统领王怀庆(李长泰因对学生游行事件处置不力,被黎元洪免职)也说道,“事发后第三天,警视厅已经将被捕学生尽数开释,而坊间竟然又传出有学生被军警殴打至死者以至群情大骇,全国上下舆情汹汹,警视厅百口莫辩,学生至今尚宣称有郭姓学生被军警打死,各地均有追悼郭生之集会,真是莫明其妙”
听到王怀庆这么说,一直没有说话的大总统黎元洪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了。
“这个郭姓学生到底是怎么死的?”黎元洪沉声问道,“到底和警界有无关系?”
“此人名叫郭钦光,是北大预科学生,他自己本来患有肺痨,因参加游行和烧砸曹宅过于劳累,病情加重,死于医院。”警视厅总监吴炳湘急忙起身回答道,“后经查实,是北大学生恐章公使和他们打官司,遂定下策略,硬是咬定郭生是在曹宅为曹家仆人行凶打死。后得知章公使不但没有控告打人学生,反而请求释放被捕学生,所以调子又变了些。”
吴炳湘说着,取出了一张纸,让总统府秘书递给了黎元洪。
“这是郭生北大追悼会上的悼词,上面明明白说是自己呕血死的,并无警察殴打之事。”吴炳湘说道。
黎元洪接过悼词抄件,一边看着,一边轻声念了起来,虽然他的声音不大,但与会者们还是听得清清楚楚。
“……四日之役,郭君奋袂先行,见当局下逮捕学生之令,愤然大恸,呕血盈斗。至法国医院,已有不起势。时有告以章宗祥已死者,尚能大笑以答。乃太息曰:‘国家濒危,政府犹以狮子搏兔之力,以压一线垂尽之民气。昔年日政府待我留学诸君之事,不图见于生斯长斯之祖国,事可知矣。因益呕血,延至七日,溘然遽然逝……”
“既然真相已然大白,为何民间仍以讹传讹,真相尽失?”段祺瑞听完了黎元洪的念叨,不由得再次咆哮起来。
“定是有人在暗中煽惑,制造混乱。”冯国璋沉声说道,“帝俄倒台之前事,可为我政府之鉴。”
“这等招法都能使出来,委实可恶”段祺瑞吼道,“政府当采取果决之手段,予以取缔,否则,必将天下大乱”
黎元洪听了段祺瑞的话,脸上现出了一丝难色。
“段公稍安勿躁,取缔一事,还须从长计议。”外交部总长顾维钧说道,“我们现在万万不可堕入苏俄奸谋之中。”
“少川所言苏俄奸谋,是指什么?”
段祺瑞让顾维钧一句话提醒了过来,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他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了下来。
“现下欧战已息,德国已经宣布投降。此次大战,我国海陆军及援欧劳工出力甚多,英法美三国已经表示愿意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重订和平条约,并由德国赔偿我国战费。预估数额当有数千万英镑,此为我国外交之大胜利,前所未有之契机,本该举国同庆。然在此关节,却突然冒出这学潮事件来,使我政府参战所得之声望大损,而苏俄政府于去年和今年连发此所谓和平宣言,这当中的联系,不言而喻。”顾维钧说道。
听了顾维钧的话,会议室里顿时变得异常安静。
“此次学潮兴起,引子为借日款一事,自六月四日事件之后,段督办多次接见学界报界代表,已经答应学生请求,预备提前还款,但学潮并未就此平息。学生上街游行不断,只是请愿内容,由借日款事变成了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顾维钧接着说道,“须知废约一事,任重道远,乃我政府一直致力之目标,非一日之功,我国此次全力参战,付出如此重大之牺牲,主要目的即为此。而在此取得巨大成效之际,学生忽然请愿要求立即全面废除不平等条约,完全不顾政府此前付出之努力及现下之处境,这当中到底是何种势力在幕后操控,我想大家是都能想明白的。”
“反对西国同我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除了日本,就是苏俄了。”段祺瑞冷冷一笑,“真是好厉害的阴谋啊”
“苏俄之阴谋厉害之处在于,挑动我国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与政府对立,政府对于学生,是不可能下狠手的。”顾维钧说道,“如果政府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处置不当,带来的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少川所言甚是,对于学潮,政府还是要多以隐忍为上,”黎元洪说道,“不然,弄得民心尽失,便刚好中了苏俄和日本的圈套。”
黎元洪话音刚落,在会议厅里的人们,已经能够听到外面学生们示威的高喊声。
此时,在一处离承天门广场不远的不起眼的小楼里,一个深目高鼻留着短卷发的俄国人正在翻动着一些文稿,他同样听见了外面传来的学生群众高呼的口号声,嘴角现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社惠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取得胜利。这个国家的获得了胜利的无产阶级既然剥夺了资本家并在本国组织了社惠主义生产,就会奋起的同其余的资本主义世界抗衡,把其它国家的被压迫阶级吸引到自己方面来,在这些国家中发动反对资本家的起义,必要时甚至用武力去反对各剥削阶级及其国家……”
“……‘用武力去反对’的典型样板,是我们在波兰所采取的行动。但我们不能在所有的国家里都采取一样的行动。我们的另外一种斗争方式,就是派出特别工作人员,在外国就地组建党的组织,借这些党组织在所在国内发动武装斗争,以实现列宁同志要求的‘力求使他们完全合并成为一个统一的世界苏维埃共和国’的目标。
“经过我对中国国内形势的认真仔细的观察,我认为我们应该在中国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我们在发动当地的党组织活动的同时,还应该积极的同中国合法政府打交道,寻找有实权的代理人。因为不管北京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它终归是中国的正式政府,所以,我们应该努力的同它建立正常的关系。”
俄国人放下了手中的文稿,又取过一封俄文的来自莫斯科的信看了起来。
“列宁同志和捷尔任斯基同志都认为,在华代理人的首选是实力派的杨朔铭将军,因为杨在对南方作战取得胜利之后,对当地的农工有很多扶助的举措,表明他是同情农工阶级的。在中国的政治当中,他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一个人。他掌握着一支军队,有自己的财政体系,交通部门,南方的多数省份现在都投靠到了他,他是使孙逸仙政府垮台的重要原因。现在他的势力还在进一步的增长。伊尔库茨克局的同志也赞同列宁同志和捷尔任斯基同志的看法。捷尔任斯基同志还分析了中国现有的实力党派以及他们各自势力范围、现有武装力量及所统治地区的人口等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杨朔铭将军目前占有最为有利的战略地位,并在人口稠密、具有巨大经济意义的长江流域及沿海省份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与各竞争派别相比较而言,杨朔铭将军的力量是最强大的,而且杨朔铭将军作为军事领导人所取得的成就为他尽一步扩大影响和加强实力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局面,在中国工作的同志的首要使命,就是与杨朔铭将军建立联系。”
看完这封信,俄国人叹息了一声,摇了摇头,将信放到了一边,他取过笔和纸,开始用俄文写起回信来。
“同志们遵照列宁同志和捷尔任斯基同志的指示,已经和杨朔铭将军及其手下的重要人物进行了一定的接触,我们得出了一个遗憾的结论。和孙逸仙博士不同的是,杨朔铭将军并不愿意出卖中国的利益来换取我们对他的支持。他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对于外蒙古和中东铁路的主权,不仅支持受段祺瑞控制的北京政府对待外蒙古问题的立场,他不止一次的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坚持蒙古属于中国。在蒙古问题的整个喧嚣中,杨朔铭也在俄国所有的敌人的大合唱中提高了自己的嗓门,表明他在蒙古问题上绝不讨好伯国。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支持北京政府对蒙古的军事行动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没有他在武器方面的支持,北京政府很难作出这样快速的反应。”
“我认为,我们现阶段的任务,是尽快推翻拼死捍卫中国领土主权的段祺瑞北京政府。想要永远的拥有唐努乌梁海和外蒙古,跟北洋政权打交道是没有任何希望的,我们只能搞垮这个坚决不肯让步的政府。但要实现这个目标,仅仅依靠党员还不足四百人的中国党组织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应该使混乱和无政府状态在这个国家蔓延,从而阻止中国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积极采取步骤强化对满洲、蒙古和新疆的控制。”
在写完了这封信之后,俄国人小心地在下面签上了自己的中文名字,而这个名字,竟然是一个典型的中文名字:吴廷康。
而只有少数的几个人知道,吴廷康的真实名字:格里高利?纳乌莫维奇?札尔欣。他经常用的化名,除了吴廷康,还有魏金斯基,魏琴,卫金。
此时,窗外的喧嚣声变得更大了。
“多么美妙的声音啊”吴廷康——魏金斯基感叹着,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
“暴风雨就要来了。”他自言自语的说着,象是在吟诵着某些诗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920年9月28日,18点20分,边防督办府。
“打倒列强打倒帝国主义”
“坚决废除不平等条约”
“打倒卖国贼段祺瑞”
“帝国主义分子滚出中国去”
坐在内厅里的段祺瑞听着外面传来的一浪高过一浪的口号声,却并没有象在总统府开会时那样的生气,他平静地呷了一口茶,拿起了报纸看了起来。儿子段宏业则面有愧色的侍立在了一旁。
此时的段宏业,再也没有了以往的少年意气和挥斥方遒。
“虽然说借日款的事你太过自作主张,但也并不算错误之举,况且,借日款我也是点头同意了的。你用不着这个样子。”
段祺瑞注意到了儿子的羞愧神色,放下了手中的报纸,和颜悦色的说着,冲他招了招手,示意他在自己面前坐下。
尽管知道父亲并没有责怪自己的意思,坐下来的段宏业还是用不安的目光看着父亲。
“今天总统府开会,苏俄发来和平宣言的事,你也知道了。”段祺瑞指了指外边,说道,“大家现在都知道,这一切都是苏俄在背后鼓动起来的,目的是想要借学潮往政府身上泼脏水,并不是冲着我一个人来的。刚刚你也听到了,他们的口号已经变了,不再提借日款了,而是要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就是你不弄出来借日款的事,他们也会找别的毛缝发难,所以你也不必自责了。”
“既然如此,父亲难道就一直任由他们这样闹下去?”段宏业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放下,他想了想,大着胆子问道。
“现在这种情况,如果你采用强力镇压,肯定会激起强烈反弹,反而正好中了他们的圈套。”段祺瑞说道,“我现在的办法,就是以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