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高科技军阀(银刀)-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淋漓地说道:“:让该死的支那人多活半天吧,到了晚上,再好好收拾他们有他们在岸上,敌人的军舰是不敢开炮的。”
就象香月清司预料的那样,中**舰果然停止了炮击。到了晚上,第四联队组成了突击队多路出击,准备围歼登陆之敌,不料摸到跟前却扑了空,原来狡猾的中国人乘着夜幕的掩护,顺着海滩悄悄逃跑了。
此后的两天时间里,华军只用大炮猛轰日军阵地,并使用飞机不断的投弹扫射,打得日军抬不起头来,而华军步兵一直没有露面。直到第三天中午,海面上出现了一队好象棺材一样的难看的平头船,这种船浑身钢甲,根本不怕机枪扫射,也不怕炮弹的轰击,轰隆轰隆一直冲上了沙滩。船头哗啦一下子打开,船肚子里立刻开出了许多搭乘着步兵轧轧作响的铁甲战车来原来中国人竟然使用了堪称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登陆艇战术毫无疑问,目瞪口呆的日军官兵头一次领教了这种完全陌生闻所未闻的战争方式:登陆艇直接把战车和步兵送上滩头阵地,而那些装甲车一面喷吐火舌横冲直撞,一面搭载和掩护步兵冲锋。从完成登陆到攻占对方阵地,前后总共才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华军机械化部队扫dà切的强大攻势下,第四联队根本抵挡不住,当天便丢失了城外所有的阵地。
不想打胜仗的军队是不存在的,关键在于你有无取胜的实力。日军官兵遭此重创,只好收缩兵力逃进了县城里,准备依托残破的城墙和民房同华军进行巷战。
晚上下起了小雨,华军在庄河县城外安营扎寨,黑暗的旷野中不时响起清脆的枪声和华军士兵远远的吼叫声。日军官兵被围困在这个小小县城里,通讯切断,师团长亲口答应的援兵迟迟未至。香月清司巡视着狭小的阵地时,发现他的部队总共剩下还不到六百人,其中还有不少伤员,许多熟悉的部下已经横尸荒野。
“……大家辛苦了你们个个都是最优秀的帝**人”香月联队长被这种悲壮的战斗氛围所包裹,不由得红了眼眶,他动容地说道,“我们大家一直在一起同生死共患难可是今天,许多战友已经先走一步,他们走得堂堂正正,上对得起天皇陛下,下对得起家乡父老明天一早敌人就要进攻,我们必须誓死战斗,坚持到援军到来。”
一个嘶哑的声音从黑暗中飞出来:“要是援军不来怎么办?”
这个可怕的问题折磨着所有的人,阵地上瞬间笼罩着死一般沉默。
香月联队长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他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不怕死的人是没有的,除非你不得不死。如果阵地失守在所难免,又为什么一定要让所有人去死呢?
“中**队在使用坦克和装甲车同我们作战,我们依靠血肉之躯是没有办法抵挡的”有人接着说道,“为什么不给我们配备坦克?”
听到了这句满含怨气的责问的话,香月清司的脸一下子涨成了猪肝色,虽然在黑暗之中没有人能够看清楚。
在日本陆军当中,最强的组织便是联队,而除了近卫师团外,其余的师团的联队可以说都是“乡土连队”,而联队长常常就是当地的“土豪劣绅”。在联队里谁都得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要不然放个屁就臭回家里去了。联队长在部队里和家乡的权威是很大的,不管前方战况如何紧急,你要是认识联队长,“召集书”照样不会寄到你家来。可以说极其牛b。
日本陆军的保守是出了名的,尽管联队长们权力很大,但他们却不太喜欢给自己的部下更换先进的装备,尤其不喜欢坦克和装甲车。联队长们喜欢的是战马。因为坦克和装甲车对他们来说无利可图,造坦克是工厂的事,定购坦克是参谋本部的事,坦克的燃料也是统一供应的——没有猫腻。而对战马来说,光是饲料就是一笔大买卖,在哪儿买,买多少,里面猫腻大了去了。除非当上了战车部队的联队长,那是没有办法,而普通的联队长对坦克和装甲车一般都是敬而远之的。对日本军队来说,日本海军是上层如订购军舰的“西门子事件”)而日本陆军则是从中层开始就**了。
而现在,在中国战场,这种**的后果已经体现了出来。
面对部下的责难,香月清司的心里感到说不出的愧悔。
远处传来了激烈的枪炮声,打破了难堪的沉寂,香月清司知道,那是敌人在发动进攻。很快,一个通讯员送来了师团长迟到的命令:坚守阵地,任何人不得擅自后退。香月清司再次环顾他的部下,日本军人们一个个低下头来。联队长面无表情地慢慢地把命令撕掉,下达了作战命令。
次日,激烈残酷的战斗又进行了一天,庄河县城变成了一片焦砾。师团长答应的援军始终没有来,第四联队的剩余官兵在香月清司的率领下拼死苦战,终于全军覆没。香月清司浑身负伤仍然坚持战斗,直到被一发坦克炮弹炸得四分五裂为止。
香月清司和第四联队全部壮烈“欲碎”的消息传到日本国内,一度产生了很大影响,日本全国报纸大肆宣传他们的事迹,广大日本民众倍受鼓舞,纷纷拿榜样的力量去鼓舞所有的子弟兵。日本政府则亡羊补牢,破格追晋香月清司为陆军少将,亦有文学家把他的事迹写成了名著。香月烈士从此含笑九泉,虽死犹生矣。
香月清司至死都不明白,为什么师团长答应的援兵一直没有到来。
如果他明白师团长不是有意的放他的鸽子,他九泉之下,应该不会抱怨了。
就在那一天的上午九点钟,晨雾散尽,中**队的观测气球便升到了空中。仅仅一刻钟之后,出现在海面上的中**舰便开始了对旅大港的炮击。
对陆军来说,一艘军舰就是一座巨大的活动炮台。
同任何陆战炮相比,军舰的火炮都是炮兵家族中的巨人。象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美国陆军陆军普遍配备的是155毫米的加农榴弹炮,口径是当时陆战炮里相当大的了。而中**队装备的最为先进的榴弹炮,口径为180毫米。而中国海军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上的主炮,口径则为空前绝后的406毫米,射程达数十公里。
此时中国舰队已经云集旅顺口,各类舰艇多达120余艘艘,舰炮近3000余门,炮火能够覆盖大半个旅大市区。而日军防守的总兵力不过50000人,所拥有的要塞炮和其它火炮无论从口径还是数量都要比中国海军逊色得多,日军官兵携带步枪开上前线时,他们中许多人确实都决心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问题是步兵同敌人军舰交战是一个全新课题,因此日军的作战意志和战技战术思想都将经受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很快,伴随着第一发炮弹落下,日军阵地方向腾起一股巨大的烟柱。中国舰队的目标是日军炮台的外围,中**舰很快便纠正了弹着点,然后数以百计的大口径炮弹夹带着裂人心魄的尖啸声,劈头盖脸地砸在可能隐藏日军伏兵的树林里。树林很快燃起大火,烟火越来越大,成为引导中**舰射击的显著目标。中国舰队的炮击持续了约20分钟。当炮弹爆炸的浓烟渐渐被海风刮散时,一些大着胆子观战的人们赫然看见;在那个隐匿日本军队的平地上出现了许多触目惊心的大坑,炮弹将青翠的树林连同那里的伏兵一起,从大地上抹得干干净净。
这是一个让所有日本人目瞪口呆的可怕场面。
第二百四十八章 科技的差距
在以前的一切战争包括在欧洲的战争中,日本军队的战场经验也只有步兵对抗,他们遵循的战术原则是运动战,阵地战,阻击战,偷袭战,隐蔽自已,消灭敌人。但是现在,他们头一次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困难,就是他们在敌人的大炮面前,根本无法有效的隐蔽自己。
由于地形的不利条件和时间关系,日军士兵们只挖出了浅浅的堑壕,没有构筑深层防御工事。更重要的是,保守的日本军队根本没有构筑深层工事的思想准备和经验。
“……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可怕的炮火。”许多年后,原日本近卫师团步兵,79岁的日本老兵胜田一郎仍然心有余悸地对记者说道,“……你想想吧,我们当时印象中的支那军队,一个团有几门山炮,装备就算最好的,一打起仗来,只要机枪嘎嘎响,他们就赶紧挖个浅坑躲避子弹。所以支那军队当中一直有‘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机枪’的说法,都成了我们的笑话了。但是旅顺口那一仗,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你知道支那人军舰的炮火有多凶?告诉你,几步一个坑那些支那战列舰上的炮弹足足有油桶那么粗,一颗炮弹能炸飞一幢房子……”
华军对日军的炮击可以说是日本人以前根本就没有想象到的。
“先是两架航速很慢的支那海军观测飞机大摇大摆地飞临我们的阵地上空,对我军的阵地进行肆无忌惮的低空观测。几分钟后,支那军舰便在飞机的引导下开始了试射。第一发大口径炮弹好象一只黑糊糊的笨老鸦,厉声尖叫着掠过我们的头顶,然后‘轰隆’一声落在了一座小教堂的拱顶后面爆炸。这一下的打击是如此可怕,小教堂的屋顶立刻被灼热的气浪掀翻,松软的地面留下一个直径达十几米的炮弹坑。”
“支那军舰的第二发炮弹经过修正,击中了一间我们征用的民房,将正好隐蔽在屋子里面做饭的炊事班炸得粉身碎骨,我眼看着一锅热汽腾腾的白米干饭被炸到了天上去……”
就在这一天,强大的中国舰队集中炮火向日军阵地发射了数千发炮弹,这些威力强大的炮弹经过精确计算,都好象长了眼睛一样准确地扑向日军阵地。日军官兵修筑的那些简单工事和矮墙根本无法抵挡中国舰队的炮火轰击,尤其是他们越是躲进建筑物里希望隐蔽自己的时候,伤亡也就愈是惨重。
中国舰队的大规模炮击一直持续到了傍晚。当潮水般的华军步兵踏着如血的残阳开始进攻的时候,日军的反击已经变得十分微弱,一个旅团的数千官兵活着还能战斗的已经不足一千人了。旅团长草井明雄从坍塌的废墟里艰难地站了起来,举起手枪拦住企图后退的日军士兵。
“后退者死,听到了没有”
这是这位日本将军生前留在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
仅仅几分钟后,一束焰火般腾起的炮弹迎面击中了他,天空中立刻布满粉红色纷纷扬扬的血雾。这位旅团长当场“欲碎”,时年42岁。
当天晚上,该旅团全军覆没,第三师团长大庭二郎中将紧急调遣另外个联队增援。但在此后的两天激战中,这些援军也伤亡大半,被迫撤退。
战况紧急,横山彦六和大庭二郎进入了前线指挥所。
这里距离前线只有不到三千米,而日军各部队已经在这里集结待命。
“……诸位,我要特别提醒大家,据东京方面的通报,敌人第二批增援部队三个师已经登陆,敌人的企图是通过迂回包抄,与陆地之敌会合。我军必须乘敌人立足未稳收复丢失的阵地,形成互为犄角支撑的集团防御战线。”
“嗨伊”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了一整天,晚上,流水淙淙的田野上起了薄薄的雾霭,四周异常地寂静,连平时最不甘寂寞的青蛙也停止了聒噪。
日本陆军第三师团第七旅团长草鹿勇之进伏在一座矮墙后面观察敌情。在他的望远镜里,一溜时隐时现的人影借着晨雾的掩护正朝他的左翼阵地悄悄迂回运动。
草鹿也是帝国陆大毕业。同日本陆军中所有得势的皇道少壮派一样,他以不到三十岁的年纪登上了少将旅团长的高位。战争时期的军人与和平时期不大相同,和平时期的军人可以衣冠楚楚象政客一样坐在高级轿车里高谈阔论勾心斗角,在战争时期,军人就必须用战功和业绩去铺平通向将军的成功之路。
根据可靠情报,大批中**队分别在金州湾、老虎滩一带登陆,其先头部队曾一度进占瓦房店。当日晚,日本军队大举增兵,一举夺回了瓦房店,第七旅团奉命构筑阵地就地防守。但不妙的是,第二批增援华军三个主力师和炮兵坦克若干陆续登陆,据情报显示,预计至少将有四个中国师将与日军争夺战略要地瓦房店。
想到目前所面临的局势,草鹿旅团长不由得微微皱起了眉头。
从地图上看,瓦房店前濒河川沙口,背靠庄河县城,是登陆华军抄断旅大港后路的必经之地。瓦房店距海口很近,而且地势平坦开阔,完全处在中**舰强大炮火的覆盖之下。同时,瓦房店还是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如果一旦丢失,中**队便可在这里架设重型火炮,全力轰击旅大港。
头一天晚上,草鹿旅团长亲自带领部下观察地形。他发现瓦房店四周沟渠河网纵横,适宜步兵隐蔽运动,而镇外一里开外有片树林,树林前后的小河边长满茂密的芦苇。凭着一个职业军人的直觉,他敏锐地预见到中**队将向日本军队发动偷袭,而竹林和芦苇又将成为掩护敌人偷袭瓦房店的必经之路。
果然不出所料,天色尚未大亮,前沿观察哨便打来电话,草鹿旅长的预见得到证实。
望远镜里,那一溜长长的人影还在悄无声息地运动,其尖兵已经越过树林开始向瓦房店侧背迂回。参谋长在他身边悄悄耳语道:“支那人来得还真不少哇,要不要正面再加强一下?”
旅团长摇了摇头,昨天他只往树林里放了一个小队的兵力,在阵地前方,他又埋伏了一个大队拦截敌人的退路。他预料偷袭的敌人只是小股助攻,而主攻方向仍将摆在瓦房店正面。
“等敌人进入伏击圈,听我命令开火……一定要抓几个活口”
在这场战争的初期,中**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疯狂,他们一旦被包围,往往会选择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连伤兵一旦被俘也会拉响手榴弹自尽。这种誓死不降的战争精神一度成为神话在日本军队里流传。
但是信心百倍的草鹿旅团长决心打破中国人的战争神话。
“嗵”随着一发信号弹升空,猛烈的枪炮声立刻打破黎明的寂静。敌人中了埋伏,丢下许多尸体向后溃逃。日军官兵从四面八方的埋伏地点钻了出来,他们呐喊着扣动板机,好象围追堵截小偷一样,到处追逐那些陷入重围的敌人。
但就在日军打算全歼来犯的中**队之际,一连串明晃晃的照明弹升了起来,把漆黑的夜空照得亮如白昼。紧接着占领日军阵地的中国人打开了探照灯,双方的枪炮同时响了起来,拖着长长火光的炮弹和机枪子弹好象萤火虫一样在探照灯光柱里漫天飞舞。
四千多名日军官兵被探照灯光驱赶着,被迫在无遮无拦的田野上站直身体,然后呐喊着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义无反顾地冲向敌阵。而早已布置好陷阱的华军用枪弹织成死亡的大网,无数轻重机枪喷吐的火舌好象凌厉的钢鞭猛烈地抽打着进攻者的躯体,尖锐的子弹好象一把把锋利的镰刀,把日军成片成片地割倒在地。停泊在海面的中**舰的大炮也跟着响起来。一排排计算精确的炮弹如同犁地一般在那片无遮无拦的开阔地上密密麻麻地爆炸,泥土被深深地翻起来,那些有血有肉的生命连同草木一起被灼热的气浪抛向天空,抛向死亡的深渊。
这个惊心动魄的壮观场面在华军照明弹发出的强光照射下,好象突然曝光的底片一样,永久地沉入少数日军幸存者的脑海深处。
夜间阻击敌人的进攻变成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大屠杀。
其实当时进行偷袭的华军只有一个营,尽管人数很少,但是他们得到了海军舰炮的完全支撑,因为在白天,中国炮兵早已把开阔地的射击诸元计算了出来,舰炮火力全都有固定的射击位置,这样即使在漆黑的夜里,也能反复攻击阵地前的任何区域。数千日军官兵就成了这张火网里的头一批牺牲品。
一发撕裂空气的炮弹把草鹿旅团长那脆弱的大腿炸得无影无踪。他那一瞬间只觉得被人重重撞倒在地,脸贴在冰凉的散发出浓烈腐植质气息的辽东半岛的黑色泥土上,身体就再也站立不起来了。他的听觉开始消失,炮弹爆炸的火光如同无声电影那样在他眼前闪耀,浑身汹涌的血液好象自来水一样沿着断裂的动脉血管汩汩流淌。他张开嘴,但是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因此只好眼睁睁看着成群的士兵在死神的狂烈舞蹈中被轻飘飘地卷走,好象一片片枯树叶那样在风中徒劳地挣扎。年轻的旅团长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脑子里的幻想开始模糊,那股鲜活的生命之流渐渐淌尽,于是他试图努力去留住记亿,留住关于故乡、父母和妻儿的印象。但是他没有成功。那种对生命的依恋好象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终于飘远,消失在无边无际的幽暗的天空里。
第二天,当太阳红彤彤地升起来的时候,在这片开满白色野菊花的偏僻田野上,三千多名日军战死者的尸体重重叠叠地覆盖着大地,裸露在布满硝烟的的天空之下。这个场面是如此的惨烈,如此的惊心动魄,以至于对日本人极度痛恨的中**队也在美国顾问的建议下,破例停止炮击一天,让日本方面派人收敛战死者的遗骸。
而同样惨烈的战斗,正在各条战线激烈的进行着。
旅顺口,老虎滩。
当中**队的第一辆坦克车出现在前沿阵地时,晨雾尚未散去,日本第二野战重炮联队炮兵中佐多田峻伏在积水没膝的掩蔽部里,用一架德国进口的高倍望远镜观察着敌情。这一带地势低洼,堑壕里的日本士兵大多都泡在水里,师团指挥所为防炮击和空袭破例搬进了地下掩蔽部,顶上用圆木加固,另有一个类似的大掩蔽部可隐藏一个大队的机动兵力。
中**队的坦克群陆续出现。坦克约有十七八辆,都是那种使用汽袖机冒着轻烟但是速度并不快的轻型坦克,与步兵拉开距离成多路纵队在晨雾中轧轧地前进。多田峻看到由于早晨有雾的缘故,敌人不仅没有进行例行的炮击,而且每辆坦克上都有一个露出身体的坦克兵挥动小旗互相联络。于是多田峻料定敌人并没有发现他的增援部队夜间已经赶到,就果断下达命令:两翼部队隐蔽出击,正面部队一定要炸掉敌人坦克。
多田峻所在的部队防守的阵地位于旅大市区的东北,距海湾和沙口的日军阵地仅有几里路,是旅顺口战场中路抗击登陆之敌通往市区会师的一处战略要地。由于中**队的进攻已经多处动摇了日军的防线,如果这里失守,两路华军合兵一处,战场形势立刻就会发生不利于日军的根本逆转。
因此横山彦六中将亲自下达了死命令:丢失阵地者,一律按军法严惩。
从本土前来增援的第二野战重炮联队在雨天前开到这里就奉命接替这里的第三师团第二联队防守。第二联队是参战最早的部队,已经被中国人打得残破不堪,经过接替后退到后方防线休整。而第二野战重炮联军在接防后,从未参加战斗的官兵们战斗热情高涨,个个磨拳擦掌,准备同中**队决一死战。
晨雾渐渐的散去,一轮秋天的红苹果般的太阳灿烂地升起在海面上,把它的光芒四射的光明和热力慷慨地洒向战火纷飞的大地,铺洒在这里的每一寸泥土上。
空气中突然传来了“嗡嗡”的振动声,仿佛许多蝇群渐渐的由远及近,在明净的空气中撞来撞去,日军官兵纷纷地仰起头来,惊恐地寻找着这声响的来源。多田峻迅速地转动着望远镜,但是他仅仅来得及看见无数晃动着金属亮光的小银屑从那轮熊熊燃烧的巨大太阳深处释放出来,太阳发出的万丈光芒立刻灼疼了他的眼睛。
就在这一瞬间,他已经明白,这是中国人的飞机在借助太阳的光芒向他们进行偷袭“敌机来袭……部队疏散”多田峻嘶声大叫起来。
但是已经晚了,这一回,连代表“天照大神”的太阳也站在了中国人一边。
约二百架中国飞机背对着太阳从东面猝然飞临日军阵地的上空,日军官兵惊恐万状地看到这样一幅从未见过的战争画面:携带炸弹的庞大机群排出的整齐队形遮盖了天空,阳光似乎也变得暗淡无光,发动机的沉重轰鸣声震撼着大地。许多头一次看见这么多飞机的日本士兵呆呆地仰望着天空,好象弄不明白这些钢铁大鸟是从哪里飞出来的。
“……当时我们的官兵都是很不怕死的,个个士气高昂,应该公正地说,在那场战斗中,我们的军队上到下没有一个懦弱的人。”幸免于难的多田峻这样回忆道,“当敌机空袭时,我们并非如后来受到指责的那样不懂防空,而是因为那里是河网地带,地表水位高,无法修筑防空工事。”
“如果我们的步兵与支那军队打冲锋,拼‘铳剑术’,我敢打赌支那人占不了上风。如果我们的武器与支那人差不多,我想支那人是不敢那样猖狂的……问题是当时交战双方的武器悬殊太大,我们是步枪,他们有军舰、飞机、大炮和坦克,光不怕死能行吗?把几亿日本人的血肉身躯筑成阵地,也顶不住炸弹的轰炸啊……”
几年以后,多田峻曾因为这句话被日本国内的狂热战争分子冠以“唯武器论”“动摇军心”的罪名受到批斗,一度险些精神崩溃。
事实是1921年夏天这场发生在旅大港郊区的特大轰炸给日本军队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二百余架中国飞机对这块只有几平方公里的日军阵地进行了三个多个小时几乎不间断的地毯式轰炸。猛烈的爆炸声如同天崩地裂一般摇撼着日本人的阵地,爆炸腾起的浓烟和气浪如同灼热的雨雾久久笼罩着大地。日军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和炮兵阵地很快便被摧毁,阵地上到处都有断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