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高科技军阀(银刀)-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摩根临到圣诞节前回国,这时特斯拉又向他提出了几项建议。他再一次孤注一掷。“我面对当前的境况,几乎感到绝望。我非常需要钱,可是在这生死悠关的时刻,我却一文莫名。您大概是我唯一可以寻求帮助的人……”但是摩根的秘书把所有的信件都退回去了,同时还向摩根进言,再也不能对他的任何发明进行资助了。
在小约翰?海斯?哈蒙德的倡议下,特斯拉和他长期通信,讨论用什么办法将他们的机器人研究成果用于军事,好从中赚一笔钱。哈蒙德利用特斯拉的原理,制造成功了一只装有轮子的电动狗,带着它到处逛。机器狗的电动机,是通过眼睛后面的一道光束进行操纵的。加油艇这种发明,并不足以叫将军们进行激烈的投标竞争,但是除此之外,哈蒙德在波士顿港搞了一艘无人驾驶的快艇,用无线电进行操纵,于是这两位发明家便由此想起要建立一家遥控自动机械公司。哈蒙德要研究一套自动选择系统,而特斯拉认为,他多年以前发明的一种可控鱼雷,可以供海军作战部队使用。可是,特斯拉帮助哈蒙德发表了一篇论述这一技术情况的论文之后,两人就没有继续共同研究下去。
这个时期,特斯拉的事业举步唯艰,而社会上对他的国籍的说法也是一片混乱,这给他带来不少麻烦。《华盛顿邮报》有一篇文章把他称为“著名的巴尔干科学家。”在华盛顿官员的手中,他还因为被错定为“非在本国发明”而吃过苦头。而特斯拉光靠产品优越是很难抵销这种不利影响的,至于社会为此受到多大损失,那就只有天晓得了。
但是毫无疑问,这个时期对特斯拉前途危害最大的,乃是和发明水火不容的传统敌人——守旧势力和既得利益。有一位记者找过华盛顿海军研究局的一位负责人,问他们是否有过特斯拉涡轮机的研制计划,这位官员回答说:“我们一直收到对特斯拉涡轮机研究工作进行投资的建议。但是说老实话,帕森斯式涡轮机已经用了很长时间,整个工业都是靠这种涡轮机发展起来的,也都支持这种涡轮机。如果特斯拉涡轮机的长处不是高出一个数量级,那就等于往耗子洞里填钱,枉费心机。因为现有的工业是不那么容易扭转过来的……”
但特斯拉很快发现,他的发明到国外转了一圈之后再返回美国,这时运气反而较好。1915年,一家中国公司经许可使用他的无线电专利,准备在北京城效附近的中国陆军无线电基地建造一座无线电站。这套设备装有著名的磁力反射型高频交流发电机,可以直接产生出射频交流电。特斯拉因为这些专利每月收入约1000元美金,一共延续了四年多时间。这对他来说,是求之不得的财源。
无线电站的中国总工程师告诉他,这座无线电站发出的信息,可以在9000英里以外收到。特斯拉听到这个消息时,不动声色,因为这不过是证实他早已知道的情况。这样一来,实际上是证明了他在1899到1900年间用他的无线电装置进行科学试验时做到的事情。
那时的特斯拉,还没有想过去中国,但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后来的人生轨迹。
正是这个人,帮助和维护了特斯拉的名声和成就。如果没有这个人,人们也许就会把他淡忘,他的一切名声和成就很可能湮没无闻。
最初是中国的“人和”公司的一位代表找到了特斯拉,表示愿意为发明家提供他想要的资金上的帮助。这位代表带来了一位年轻人的一封信,而特斯拉在看完信后,以前所未有的激动给他写了回信。
他一开始以为,对方很可能是一位年龄不到二十岁的科学作家,但后来他才知道,对方不但是这家中国大公司的实际拥有者,而且还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年轻将军。
这个人的名字,叫杨朔铭。
杨朔铭在信里所写的很多创意和设想,给了特斯拉以极大的震撼。
两人虽然没有见过面,但在心里,已经成了莫逆之交。
在经过数次通信之后,特斯拉终于决定,接受中国方面的邀请,去中国进行他的未竞事业。
发明家对他的年经朋友表白说,精神上的痛苦、灾难造成的损失、商业上遇到的挫折以及其他种种磨难,只不过激发起他更大的工作效率。而且他甚至感到,只有在巨大的阻力面前他才能攀登到最高峰。杨朔铭理解特斯拉的想法,表示要竭尽所能帮助他。
杨朔铭按排“人和”公司在美国的代理公司帮助清偿了特斯拉所积欠的所有债务,并使特斯拉的一些重要实验设备免于清偿拍卖的下场,还替他偿还了他欠的服务人员和工人的工资。
在几乎无人关注的情况下,特斯拉悄悄的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在杨朔铭的安排下,特斯拉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实验楼和居所,以前的生活,似乎又回来了。
如今的特斯拉,已经不象往年那样的不得不在过多的其它事务当中分散自己的精力,除了每天去东方大世界的天上人间餐厅用餐,他轻易不接受任何邀请,而是专心于自己的研究和发明。
虽然减少了社交活动,但并不意味着他在过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他的实验室,成了中国科学界和文化界名流经常光顾的场所。
当然,杨朔铭也是这些经常光顾的人当中的一位,也是和他最熟的人。
在很多人眼里,杨朔铭既是特斯拉的忠诚崇拜者,又是为他在科学界里拼搏的一名助手。这一老一少,常常相处在一起。特斯拉一向是在别人熟睡的时候埋头勤奋工作的,但他也不忘到城里长时间闲逛,好让自己散散心。而杨朔铭则常常陪伴着他作这类夜间旅游。
他和杨朔铭两人,一边散步一边谈论着各种话题,包括文学、科学、饮食、锻炼、时装和婚姻。当然,两人谈论最多的,还是和发明创造有关的东西。
特斯拉向杨朔铭谈到半途夭折的无线输送电力计划和“世界系统”,和老小摩根不同,杨朔铭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告诉特斯拉,准备在中国实现他的梦想。
杨朔铭告诉特斯拉,中国的国土广大,人口众多,很多地方都需要电力,但中国各省区的地形有很大的差异,铺设线路十分困难,而如果特斯拉一直想要实现的无线输送电力,则是很好的解决方法。
就在今年,一座新的沃登克里弗塔已经在北京的郊区悄悄的动工修建。
对于特斯拉来说,没有比这更令他感到振奋的事了。
只是现在的他,还想象不到,还会有更多的沃登克里弗塔,出现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
西藏,拉萨。
已经是深夜了,雪域卫藏的第一圣城笼罩在深沉的黑幕中,寒风夹着雪花在狭窄的街道乱窜,发出“呼呼”地响声,仿佛一条条白练飞舞着冲向郊外。城内所有的房屋的大门都紧紧关闭着。城边高高的药王山上,巍峨的布达拉宫好似巨灵的身影耸立在夜幕中,远远的望去,似乎看得见从窗户透出的一丝丝淡淡的灯光。
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正安坐在他平日诵经读书的地方——小经堂里。
小经堂内的布置和平日没有什么两样,那些庞大的横梁上面,依旧挂着许多用牦牛毛编织成的布条,顶上是一支类似新月状的长矛。经堂内最引人注目的是几根大柱,它们是用西藏特有的红色圣土漆成,看上去虽不那么光洁,但显得十分庄重。经堂的内墙上绘着太阳、月亮和星星等各种精美绝伦的图案,无怪乎只要踏入这间屋子,总是感到有一种威严。
摇曳着的昏暗的酥油灯光下,四十八岁的十三世达赖喇嘛一动不动地坐在宝座上。他脸庞略显清廋,眉毛上扬,鼻子高挺,嘴春紧闭——这就是那张令青藏高原上百万藏民奉之为神的面孔。
深夜传来的消息使这位神感到极度震惊,看到他这副模样,四位噶伦和噶丹池巴都诚惶诚恐地低着头。
“这释放农奴的消息,是真的了?”
“应该是……真的。”
听到肯定的回答之后,达赖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了。
昨天上午,马帮中的头目带着仆人空手空骑赶回拉萨,给噶丹池巴带来了一封密信,噶丹池巴看过信后大为吃惊,他连忙进宫,把信中所说的中国政府打算废除农奴制的消息告诉了十三世达赖喇嘛。达赖喇嘛被信中所述之事深深震动。昨天半夜,边境方向的官员派出信使,也十万火急地给达赖喇嘛送来了中国军队的飞艇出现在西藏边境上空的消息,这就完全证实了密信中的内容。于是,他下令召见四位噶伦和噶丹池巴紧急商量对策。
十三世达赖喇嘛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后,厅堂内死一般地沉寂,显然,大家都被达赖喇嘛刚才说出的这一消息深深震动,大家相互看了好一会,谁也没有吭声。达赖喇嘛内心十分着急,他扫了众人一眼,眼中满含怒意。
“政府内阁虽有决议,但还需国会批准,这个事,应该还有缓和的余地……”一位噶伦说道。
“要是国会批准了怎么办?那可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另一位噶伦说道,四位噶伦中,就数他的胆子最小。
“我雪域卫藏为自治地方,是否取消农奴的身份,是我卫藏地方内政,他们无权干涉。”
噶伦们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四位噶厦的最高官员,虽然一致都反对废除农奴制,但也都不太敢明白的把反对中央政府决定的意见呈现给达赖喇嘛。这期间,只有噶丹池巴一声未吭,当达赖的目光投向他时,众噶伦都不约而同地停住了口。
达赖名义上是拉萨三大寺中的色拉、哲蚌二寺寺主,但噶丹寺却有自己的寺主噶丹池巴,其地位和影响仅次于达赖与班禅。
“以前也曾有人鼓吹过废奴之事,但这一次和以前迥然不同。”噶丹池巴缓缓地道:“汉地各省如今都在进行土地改革,咱们卫藏当然也不会例外的。”
听了他的话,众噶伦全都面有忧色,达赖喇嘛的目光也变得更加忧郁。
“自汉军入藏以来,一直对我不甚友好,这一次可以说是冲着所有人来的,我们切不可抱有任何幻想。”噶丹池巴说道,“从现在起就得准备应付了。”
“要是不同意中央决议的话,便要兵戎相见了。”达赖喇嘛自言自语的说道:“汉军枪炮犀利,又有飞机和飞船,咱们的军力相差过于悬殊啊”
达赖喇嘛的话使大家大面面相觑,一时间大家无话可说。达赖喇嘛心里乱极了,他想独自呆一会,于是便挥了挥手,众人知趣地退了出去。
第三百七十三章 风雨飘摇话青藏
小经堂里只剩下达赖喇嘛一人,他的心绪稍稍安定了些。
刚才众噶伦的话还在他耳边回响。他知道,这一次他面临的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他自已的命运,藏传佛教的兴衰,西藏的前途,都将决于他的决断。
淡黄色的酥油灯火苗在轻轻摇动,达赖喇嘛的眼前,不知不觉地浮现出他自己神与人的一幕幕往事……
他的家是拉萨东南部达布地区的朗敦小村,那是一处山青水秀、群山环抱的美丽地方。据他**说,藏历第十五“饶回”之火鼠年(清光绪二年)5月5日这一天,当清晨的太阳刚刚从山头升起的时候,母亲生下了他。他的父母和村里的人们谁也不曾想到,他这个普通的农家孩子,几个月后竟会成为一个令青藏高原上百万人所敬仰的神。
在他出生前的一年多时间,即藏历十四“饶回”之木猪年(清光绪元年)3月20日,年仅20岁的十二世达赖成烈嘉措在外游历回到布达拉宫,突然在宫内暴亡。清朝光绪皇帝按照旧例,下令寻找十二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即十三世达赖喇嘛。于是,噶厦开始忙碌起来。
寻访十二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即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活动,是西藏僧俗两界的一件大事,噶厦和各地活佛极为重视。噶厦特请在日喀则的八世班禅大师丹白旺修打卦问卜,了解十二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情况。丹白旺修打卦问卜后,断定十二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已出生,其出生的方向应在拉萨的东南面,但有关转世灵童的具体情况却不得而之。噶厦又请专门降神的乃均曲均和山南地区桑鸢寺降神的曲将两人降神,噶厦在布达拉宫的大经堂内举行了一次隆重的降神仪式,西藏三大寺即色拉、哲蚌和噶丹寺的活佛僧官、摄政王济龙通善呼图克图和噶厦的全体噶伦参加了此次降神。乃均曲均降神后说,十二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即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父亲名叫贡噶,母亲应叫卓玛。应派人到打箭炉以西寻访。由于班禅等三人都这样说,于是,降神之后,噶厦开始按照旧例,从两条路径进一步寻访转世灵童的确切出生地和特征。噶厦一面派出了不少高僧和官员到后藏和西康各地寻访,一面派出一位前任堪布前往拉萨东部曲科甲地区的圣母湖,向湖中抛洒哈达和宝瓶等专门物品。祷告诵经后,在湖面上朝十二世达赖转世的方向,观看灵童出生地的影像。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堪布在湖面的倒影中看到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于是他便认为神已显灵,小村庄无疑就是灵童的出生之地。于是,他召来了当地的地方官员,向他询问情况。这位地方官员告诉他,听说达布有一个叫做朗敦的小村,有一位叫做罗桑卓玛的妇女,在火鼠年5月5日生下了一个男孩,孩子的父亲好象是叫贡噶仁钦。这位堪布暗喜不已,他带着随从,来到了朗敦村秘密查问这家人的情况。到达朗敦时,他发现小村的影像与他在圣母湖中看到的影像一样,而小孩的父母姓名又恰好与乃均打卦问卜所说的相符,于是,他便来到了这户人家。当一行人见到年仅一岁多的小孩气度不凡,大为惊异。他们随即返回拉萨,向噶厦报告了此行所见。噶厦即派出一名噶伦和大堪布前往郎敦。来到了这户人家。他们把十二世达赖喇嘛生前用过的一些东西和其它物品放在一起,然后再把这位孩子放在这堆东西的前面,这位孩子当着众人的面,竟从这堆东西中一手抓住了十二世达赖喇嘛生前用过的一个小瓶。众人大惊失色,因为按照藏传佛教的规矩,婴儿若拿了前世达赖喇嘛的东西,便证明他就是前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众人在村中逗留了好几天,仔细地了解了这这名孩子的情况,并嘱咐孩子的父母好生照看孩子之后,然后离开朗敦。
回到了拉萨后,他们把此行中的所见的闻一五一十地向噶厦作了汇报。噶厦和摄政王召集了所有的噶伦、三大寺代表,请乃均曲均再次降神,认定这位孩子就是十二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然后,又把情况告诉了班禅大师,班禅回信,也认为这位孩子就是十二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
经过了详细查找的过程,噶厦最终认定郎敦的这位孩子就是十二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
按照清朝旧制,前世达赖喇嘛圆寂后,应找出三名灵童,通过乾隆皇帝亲赐的金瓶掣签,从三位灵童中选取出真正的转世灵童。但因为在其它地方再未出现相似的灵童,于是,由八世班禅、摄政王、三大寺和班禅所在的札什伦布寺全体僧俗官员,联名向清驻藏大臣上表,请免除金瓶掣签。驻藏大臣不敢作主,于是请示光绪皇帝。光绪皇帝于1877年3月下旨,确定这位孩子是十二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
1877年10月20日,西藏地方政府派出大批人员前往朗敦,将他迎往拉萨。他这位名副其实的十三世达赖喇嘛向东跪下,清驻藏大臣在他的面前宣读了光绪皇帝批准他继任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圣旨。1879年6月3日,他在拉萨的布达拉宫举行盛大的坐床典礼。清驻藏大臣、摄政王、噶伦、各地头人、前后藏三十九族头人、哲孟雄客人均到场祝贺,拉萨城中人流如潮,盛况空前。
坐床大典后,他开始学习佛教经典。此时,西藏的局势开始发生变化,经历了两次英军入侵的外侮,他随后又面临内乱。按照旧例,历代达赖喇嘛每逢年满十八岁时开始亲政,在之前,均由摄政王或大臣掌权。但自九世达赖喇嘛以来,几世达赖喇嘛都是未成年就圆寂,西藏政权实际上掌握在摄政王手中。他入主布达拉宫后,政权掌握在摄政王第穆呼图克图手中。他十九岁那年,光绪皇帝曾下令要他亲政,但当时他正在学经,于是便婉言推辞了。
在他满二十岁那年受过比丘戒后,三大寺和噶厦官员不满摄政王第穆呼图克图,借口“神意”,要求摄政王第穆呼图克图辞任,让他亲政。摄政王第穆呼图克图无法可施,只得同意。当年八月初八这一天,在布达拉宫的司西彭措大殿上,举行了隆重的亲政大典。
他亲政后,并未完全掌握大权。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西藏政坛上的复杂性。他从九、十、十一、十二世达赖喇嘛分别在十一、二十二、十八、二十岁时被毒害或神秘死亡的史实中,深知西藏内部的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于是,他不动声色。他亲政后的第四年,一个“反对十三世达赖的阴谋”被揭露,第穆呼图克图之弟傲布才仁等人对他亲政不满,企图将他害死,拥其兄第穆呼图克图摄政。噶厦逮捕了傲布才仁等人,傲布才仁等人供认不讳。已下台的摄政王穆呼图克图闻讯后大惊失色,当天晚上,在自己静修的丹结林寺“暴病”而亡。从此之后,十三世达赖喇嘛才真正掌握了西藏大权。
而此时,中华大地也已经风云突变。
先是辛亥**清朝灭亡,然后中华民国成立,而后在经历了“赣宁之役”和日本的入侵之后,成立了短暂的“中华帝国”,而在“再造共和”之后,中华民国又得以恢复,紧接着是日本的第二次入侵……
中国政局的持续动荡,使西藏也变得风雨飘摇。
英国对西藏步步逼近的历史,总是时不时的刺激着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神经。
早在七世达赖喇嘛圆寂的那一年,即藏历第十三“饶回”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支英国远征军击败了印度莫卧儿王国副王率领的印度军队后,最终控制了印度次大陆。喜马拉雅山脉北面富于传奇色彩的大清帝国治下的西藏,成了英帝国又一个垂涎目标。最初是在乾隆三十九年,东印度公司派遣二十二岁的波格尔入藏,在日喀则见到了六世班禅,但当时的八世达赖喇嘛和摄政王拒绝了他到拉萨的请求,使波格尔无功而返。清嘉庆十六年,英夷曼宁到了拉萨,九世达赖喇嘛接见过他,但未给英国人任何机会。但没过多久,这种情况悄然发生了变化。当时除廓尔喀外,位于中国与印度两国之间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地带,还存在着哲孟雄、不丹、达拉克等一系列奉清朝为宗主国的地方小王国或部落,1814年,英帝国趁廓尔喀和哲孟雄两国纷争之机,出兵帮助哲孟雄,廓尔喀奋起反击,将英印军队驱出国境。次年,英印军队再次大举进攻,廓尔喀向清朝求救,清朝驻藏大臣不但不出兵相救,反而斥责廓尔喀,面对侵略者的大军,廓尔喀当局走投无路,只好向英国殖民者求和。此次战争后,英国殖民者打开了觊觎西藏的窗口。
就是在他出生前一年,英国利用马嘉理在云南被杀事件,强迫清朝签订《烟台条约》,其间规定英夷可由四川、青海入藏。到光绪六年,即他五岁那年,英国人企图利用该条约由四川入藏,西康巴塘藏民武装自发将其阻拦。光绪十一年,英国又派马可伦由哲孟雄入藏,仍被阻而返。
达赖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在他十二岁那年,英国卵翼下的哲孟雄与西藏发生冲突,西藏军队进入清朝属国哲孟雄,英印当局派出了一支用现代化枪炮武装起来的军队侵入哲孟雄。清朝软弱无能,不但不斥责英印当局的侵略行径,反而要求藏军撤出自己的属地哲孟雄。他和噶厦在清朝驻藏大臣文硕的支持下,决定抗击英印军。清朝政府下令将文硕撤职。但他和噶厦仍不顾清政府反对,下令藏军与英印军展开了激战,但由于武器装备过于落后,藏军遭到失败。他紧急从全藏调集了军队和民兵赶到前线,当藏军路过拉萨时,年仅12岁的他亲自为每一位战士摸头祝福,同时,还在布达拉宫召集喇嘛念经,诅咒英印军失败。这年6月,三千藏军向英印军反攻,再次遭到失败。10月,万余藏军再次向英印军反攻,手持大刀长矛的藏军遭到英印军开花大炮的猛轰,死伤惨重,被迫退回西藏,得胜后的英印军囚禁了哲孟雄国王,并攻入西藏,迫使噶厦签订降约,自此割占了哲孟雄。用刺刀大炮打开西藏的大门,第一次抗英战争就这样陷于失败。
由于西藏的局势已变得岌岌可危,面对英印当局咄咄逼人的侵略态度和清朝的软弱,达赖感到西藏危亡已近,这时,沙俄政府对他和西藏表示友好,经德尔智牵线后,一个西藏代表团访问了莫斯科,受到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亲自接见,双方关系日趋密切。
沙俄的介入使英国大为惊恐,英国决心抢在沙俄之前动手,1902年,两百多名英印军以查界为名,侵入西藏,沙俄向英印当局担出“抗议”,早已视西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的英印当局恼羞成怒,双方春枪舌战,最后,英印军掳走了六百多头牛和五千多只牛羊。
达赖清楚地知道,那场战争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唯恐西藏倾向于沙俄。因为英国早已把西藏纳入他们的势力范围,这一点,他和噶厦以及清廷都是看得很清楚的。作为西藏政教合一的领袖,达赖喇嘛身知自己责任重大。有时,他也暗怨自己生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